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1992 矿场家属院 > 70-75

70-75(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要喜欢我一下噢 漫画预言杀人事件 [西游]我与红孩儿二三事 成了国民老公的假粉[穿书] (综漫同人)排球,但是带了星露谷系统 制作人 流水的崽崽铁打的爹 师弟你听我狡辩 穿越之彪悍农门妻 咸鱼暴富后归隐田园了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1992 矿场家属院》 70-75(第1/7页)

第71章

毕业旅行回来后,陶乐迎立刻回了北城,进入封闭训练期。

没隔几日,决定无数考生命运的时刻终于到来。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几家欢喜几家愁,而幸运的是,他们这个小团体,收获的多是喜悦。

楼璟煜超常发挥,比本科线高出二十多分,经过一番权衡,他选择了以工科见长的北理。姚晟楠则如愿以偿,拿到了北舞的录取通知书。

陶欣迎和宋远舟的学校北城大以及陶乐迎所在的匹克球训练基地也都在北城,命运的红线,兜兜转转,再次巧妙地将这五个年轻人牵在了一起。

眼看暑假还长,陶欣迎四个人报了驾校,打算在这个暑假把驾照拿到手。

姜禾也想开车着四处潇洒,当即决定和陶昕迎一起报名。

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姜禾同志很快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真不是块开车的料。

科目一有惊无险的过去了,到了科目二,第一次正式坐上驾驶座的姜禾紧张得手心湿漉漉的。

教练是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看着挺和气,耐心指导道:“别紧张,姜姐,先调整座椅,找到最舒服的位置。”

姜禾用力点头,握住座椅下的调节杆,随即猛地发力一拉。“唰”得一声,椅背瞬间放平,她整个人跟着躺了下去,视野里只剩下车顶棚。

教练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哎哟我的姐。咱这是开车,不是晒太阳。”

姜禾手忙脚乱地把座椅调回来,脸涨得通红。

而这只是她驾校历险记的开端。

练习场上,别的学员都谨慎得如同蜗牛爬行,唯独姜禾脚下像是装了火箭推进器。

尤其练习S弯时,车子不管不顾地往外甩,车身险险蹭着边线过去。

最让人头疼的是倒车入库。姜禾每次都将方向盘抱得死紧,全身力气都使在了胳膊上,那方向盘愣是被她盘得油光水滑,在阳光下都能反光。

教练常对着其他学员哭笑不得地调侃:“你们瞅瞅这方向盘,被姜姐盘得多亮,都快盘出‘包浆’了。”

可方向盘再亮,入库还是难。姜禾盯着后视镜,双手在方向盘上左右猛打,一会儿往左掰半圈,一会儿又往右回一圈,车轱辘 “吱哇” 转着,车身歪歪扭扭地往后退,最后 “咔” 地一声停住。

姜禾愣了愣,扒着方向盘,眼神发懵地扫了圈四周,语气还带着点委屈:“哎?库呢?刚才我明明看着就在这儿的啊,怎么没了?”

教练从后视镜里望着歪斜的车身,生无可恋:“库让你吓得,长腿跑了。”

教练秉承着眼不见为净,将目光投向车外,突然指着树荫下正悠闲打盹的大黄狗,用一种看破红尘的沧桑语气说:“姜姐,你看见那只大黄了吗?”

“看见了。” 姜禾还有心思和教练闲聊:“我可喜欢它了,每次等着练车没事干,我就捡个小石头丢远点儿,它就会跑去叼回来,可亲人了。”

教练面无表情,眼神空洞,缓缓说道:“它以前,也是个教练。”

“啊?”姜禾瞪大了眼睛,一时不理解教练在说什么。

教练语气幽幽:“后来……被一个学员活活气成狗了。”

姜禾:“……”

瞧给教练逼的,都说胡话了。

当然,除了姜禾,驾校里还有其他两位“奇人”。一位总靠撞杆听响判断位置的大爷,另一位车速超过五码就要尖叫的年轻小伙。

三人组成了&quot;学车三剑客&quot;,在驾校呆的时间漫长到足以见证四季轮回。

就连那只大黄狗,都从当初半大的狗崽,长成了一只对学员们各种奇葩操作见怪不怪的“资深驾校元老”。

它甚至还学会了在三人练车的时候定点踩位,指导一把。

功夫不负有心人,姜禾同志在补考了两次科目二、一次科目三之后,终于磕磕绊绊地拿到了那张小小的驾驶证。

领证那天,她激动得手都在抖,差点想在车管所门口买个鞭炮放一放。

那位见证了她无数次“惊魂时刻”的教练,像是送走了尊大佛一样,也露出了无比灿烂的笑容。

驾照到手,接下来自然是上路实战。

陶振同志义不容辞,不仅把爱车贡献了出来,还坐上了副驾驶座,担当起陪练的重任。

可一坐上车,陶振就后悔了。

姜禾一上开阔路段,就把驾校里憋着的那股劲儿全使了出来,车速眼看着就往上升。

变道时,她也只从后视镜匆匆一瞥,立马就把方向盘利落地甩过去,动作快得让陶振心头直发紧。

陶振面上强作镇定,嘴里念经似的重复着:“不急,慢点开……安全第一……看后镜……踩刹车……”

连身体都再诚实不过,死死拽住了车顶上的把手,右脚更是下意识地跟着往下踩刹车。

短短二十分钟开下来,陶振只觉得比独自开上几百公里还累,手心后背全是冷汗。

下车时,他腿都有些发软了,扶着车站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

但陶振还是为了鼓励妻子,特意买了辆粉色的新车当她的专属座驾。

头几天姜禾还兴致勃勃地天天开着出门,可不出半月,那辆车就渐渐闲置在院里,落了层薄灰。

陶振忍不住问:“怎么突然不爱开了?”

姜禾叹了口气,抱怨道:“不是我不想开……是有点不敢开了。一上路,老有人别我车,还不停地按喇叭催我,嘀嘀嘀的,吵得我心慌意乱。”

陶振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颇感意外:“不能吧?咱们矿区这路况我还不知道?街里街坊的,开车都挺规矩的,哪有那么多素质低的人?你是不是刚上路,太紧张了?”

“不信你开我的车试试?”姜禾挑眉看他。

第二天一早,陶振果真开着她那辆粉色小车出了门。

起初一段路,风平浪静,一切正常。

陶振还暗笑妻子小题大做。

然而,一上主干道,情况开始不对劲了。

先是一辆黑色轿车毫无征兆地从右侧强插进来,逼得他赶紧点刹车。

还没缓过神,又一辆SUV仗着个头大,贴着他的车头强行超车变道,相当蛮横无礼。

陶振的火气“噌”地就上来了。他猛打方向盘,一个干净利落的变道,稳稳地到了对方前面。

SUV也不甘示弱,数次尝试变道,别停了陶振。

染着黄毛的年轻司机骂骂咧咧地跳下车:“你他妈会不会开车啊!”

陶振不紧不慢地解开安全带,从容下车,双手抱胸,静静看着那年轻人。

黄毛原本怒气冲冲,一见驾驶座下来的是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到嘴边的脏话便咽了回去。

他下意识地后退半步,语气软了下来:“大、大哥,刚才是我没注意……”

“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1992 矿场家属院》 70-75(第2/7页)

注意?”陶振死死盯着黄毛,声音不高,“那你下次可要注意了。”

年轻人连连点头,灰溜溜地钻回车里。信号灯刚一变绿,就一脚油门蹿了出去,迅速消失在车流中。

根本不是路况问题,也不是姜禾技术差,症结就在这粉嫩的颜色上。

这抹柔和的粉色,在某些人眼里成了可以随意欺负的标签。

这个发现让陶振心头火起。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矿区的人们时常能看到一个有趣的景象:一位面容严肃的中年壮汉,每天雷打不动地开着一辆极其醒目的的粉色小车,不紧不慢地在矿区的主要街道上“巡逻”。

一旦发现有车“心怀不轨”,他便会立刻采取行动,直接追上去,与对方并行后利落地摇下车窗,中气十足地跟对方理论:“怎么开车的你?!懂不懂交规?专挑女司机欺负是吧?再让我看见你这么开车,我可没这么客气了!”

他那结实的身板和凌厉的眼神,总能让违规者瞬间认怂。

久而久之,矿区那些习惯性欺负新手和女生的司机们,都知道了这辆“不好惹”的粉色小车。

另一边,王兰也开启了自己的人生新篇章。

她当初跟着姜禾炒股小赚一笔,又在她的提醒下及时清仓躲过了股灾,加上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王兰手头终于有了一笔可观的启动资金。

为了开一家美容美发一体店的梦想,四十多岁的王兰报班学美容,一本笔记记得密密麻麻。

她不仅是课堂上最认真的学生,回家后也要练习手法,常常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

除了学手艺之外,店铺选址她也跑了一个多月。从矿区门口的小商铺到市中心的步行街,她挨家问租金、看人流量,最后定在了鼓楼街的转角处。

装修期间她更是天天往工地跑,光是墙色就反复调了三遍。

开业那天,阳光明媚,六十多平米的小店被打扫得窗明几净,美容床铺着新换的雪白床单,理发椅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姜禾她们来得最早,三个好姐妹捧着花篮站在店门口,比王兰这个老板还激动。

“快进来体验体验。”王兰笑着把她们迎进门,转头对美容师嘱咐,“给这三位做个深层护理,用店里最好的玫瑰精油面膜。”

躺在舒适的美容床上,姜禾打趣道:“那我们以后可要常来叨扰王老板了。”

“求之不得呢。”王兰正给秦思调整毛巾,回头笑道,“你们得给我当体验官。新产品都要先给你们试。”

单言敷着面膜含糊地说:“我可是个挑剔的体验官。”

说笑间,一位打扮时髦的年轻女孩探头进来询问道:“请问,现在能做发型吗?”

第72章

王兰闻声抬头,惊喜道:“孙薇?你从海城回来了?”

孙薇笑着张开手臂,给了王兰一个结实的拥抱:“我们团队来矿区这边拍个封面,听说你开了店,我赶紧溜过来看看。”

孙薇是王兰的老主顾了,三年前因为工作调动去了海城,两人的联系才渐渐少了。

正寒暄间,孙薇的手机响了。

她看了眼来电显示,对王兰歉意地笑笑,快步走到窗边接起电话。

没说几句,她的脸色就沉了下来:“要换人?现在这个时间上哪去找合适的人……你等等,我想想办法。”

挂断电话,孙薇眉头紧锁,看到王兰后忽然眼睛一亮:“姐,你能不能帮我个忙?”

她这次的拍摄对象苏晴和发型总监在造型理念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苏晴觉得现在的发型太刻意,和矿区粗犷真实的氛围不搭。”孙薇叹了口气,“合作过的发型师都抽不出空,没合作过的又不放心。”

王兰下意识摇头:“我给街坊邻居做做发型还行,你们时尚圈的事……”

“你绝对可以!”孙薇抱着王兰的手臂撒娇,“记得你以前总说,最美的发型是让人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这次拍摄就在矿区,你最了解这里的气质。”

王兰又道:“可我店里……”

正在敷面膜的单言立刻坐起身来:“店里交给我,接电话、安排预约都没问题。”

姜禾和秦思也点头:“我们仨帮你看着店,放心去吧。”

王兰看着姐妹们热切的目光,终于点头。

二十分钟后,王兰跟着孙薇赶到拍摄现场。

苏晴正站在一处煤堆前,双臂环抱,即使背对着,也能感受到她周身散发的低气压。

她身上剪裁利落的工装与矿区的粗粝气质本是绝配,偏偏那头过于精致的发型,像是硬生生从时尚杂志里抠出来贴上去的,与环境产生了强烈的割裂感。

孙薇深吸一口气,领着王兰走近,语气放得格外轻缓:“苏小姐,这位是王兰老师,请她来看看造型,可以吗?”

王兰立刻伸出手:“苏小姐。”

苏晴闻声转头,目光在王兰身上快速扫过,并未理会那只悬在半空的手:“换人了?这次确定能靠谱吗?我不想再浪费时间在无谓的尝试上。”

王兰没有因这尖锐的欢迎词而退缩,她平静地收回手,唇角微扬:“苏小姐,我们以效果说话。”

她不再多言,转向孙薇:“我需要一些东西,一点点这里的红土,还有……”

她的目光落在角落里一团废弃的电线上:“帮我剪一小段那个铜丝。”

孙薇立刻吩咐助理去弄,工具很快备齐。

王兰走到苏晴身后,无视对方带着些许不耐的目光,开始了她的创作。

她用指尖代替梳子,插入苏晴的头发,从发根开始,轻柔地将头发抓松、打乱,让碎发恣意地垂落在苏晴的颈侧、鬓边和额前。

她又将碾碎的红土粉末小心地点染在几缕发梢和头发外层,让那暗沉的红色若隐若现。

接着,她拿起那截刚刚剥出的铜丝,缠绕在发髻根部。

当王兰完成最后一个步骤向后退开,整个拍摄现场陷入奇异的寂静。

那些精心打理过的碎发,在风中仿佛拥有生命般自然摇曳。

发上的红土让层次更加丰富。铜丝在发间若隐若现,与工装的金属扣环遥相呼应。

这个发型不仅完美衬托出苏晴优越的骨相,更将她的气质彻底重塑,在柔美中平添了几分不羁的野性。

助手适时递上镜子。

苏晴看着镜中的自己,眼神从最初的不屑到惊讶又到惊喜。

她微微侧过头,整个人的姿态自然而然地松弛下来,与身后的煤堆和锈轨浑然一体。

“太棒了。”摄影师第一个激动地喊出声,相机快门声立刻变得密集起来,“就是这样,就是这种故事感。”

拍摄顺利进行,孙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走到王兰身边,感激道:“多亏你了,兰姐。”

拍摄结束后不久,这组照片便作为杂志的封面及内页重磅发布,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1992 矿场家属院》 70-75(第3/7页)

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天啊!苏晴真是又美又飒!”

“这发型是谁做的?太有感觉了!简直是点睛之笔!”

“这种带着生命力的粗糙感太高级了!”

赞誉纷至沓来,而处于话题中心的苏晴,感受最为深切。

几天后,王兰接到了苏晴的电话。

这次,她的声音温和了许多:“王兰老师吗?我是苏晴。通过孙薇要到了您的联系方式,希望没有打扰到您。”

“苏小姐,你好。”王兰语气依旧平和。

“杂志封面您看到了吗?反响非常好。”苏晴兴奋道,“我冒昧联系您,是想询问您是否愿意与我进行长期合作?我接下来的几个项目,包括一部电影的角色定妆,都非常需要您这样独具慧眼的造型指导。”

就在王兰初次涉足影视造型领域,着手打理第一个项目时,姚晟楠正屏息凝神,站在“林李杯”舞蹈大赛的后台。

“下一位,姚晟楠,参赛作品《追风》。”报幕声落下,姚晟楠迈步走上舞台。

空灵而略带苍凉的音乐响起,姚晟楠的身影随之舞动。

他的起势是一个极缓的控腿,身体如风中细柳般微微颤动,随即力道迸发,一连串的大跳和旋转如疾风过境,充满野性与不羁。

他的表情、肢体与情感彻底交融。

每一个延伸,每一次凝顿,都不只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内在风暴的外化。

在一组令人屏息的高难度连续挥鞭转后,姚晟楠的动作渐渐收束,最终以一个缓慢下沉的姿势结束,就像风终于力竭,消散于无声,只余满地寂寥。

评委席上的导师们难掩欣赏 ,毫无疑问的,姚晟楠拿到了金奖。

而在观众席的角落,一位戴着鸭舌帽的中年男人静静地把台上的每一个表演尽收眼底。

这个男人,正是国内以拍摄文艺片见长并屡获国际奖项的著名导演,郑寻。

郑导的下一部电影在筹划初期,是一部名为《逐光者》的舞蹈题材影片。

影片的男主角是一位天赋异禀,却因严重膝伤而职业生涯濒临毁灭的年轻舞者。

他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困厄中,挣扎、沉沦,最终与伤痛和解,寻找到舞蹈乃至生命的新意义。

这种剧情要求演员不仅需要具备顶尖的专业舞蹈能力,更要有足够细腻的内心戏,才能演绎出那种复杂的、痛苦的乃至破碎的精神状态。

为了这个角色,郑寻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舞而优则演”的苗子。

专业的舞者缺乏表演经验,专业的演员又难以完成高难度的舞蹈镜头。

而台上的这个年轻人,不仅外形俊朗,舞蹈极具叙事感和情绪张力,眉宇间也能看出执着和韧性,更有一种破碎后可以自我修复的生命力,这正是郑寻所需要的。

比赛结束后第二天,郑寻便通过组织者联系到了姚晟楠所在经纪公司。

公司老板接到郑寻工作室的电话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反复确认后,才激动万分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姚晟楠。

从舞者直接跃升到与大导演合作,这中间的跨度之大,让姚晟楠恍惚了一瞬,而后他实话实说:“试镜?可我不会演戏啊。”

他可以用身体顺畅地表达任何情绪,但台词、镜头感、塑造一个虚构的人物……这一切对他而言,是完全陌生的领域。

老板道:“不会可以学啊,你知道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吗?公司会给你安排表演课,你好好学,抓住机会。”

第一堂表演课是“解放天性”,内容就是模仿动物。

学员们陆续上前,有人模仿慵懒的猫,有人学起警惕的鹿,还有人捶着胸口扮演大猩猩。

轮到姚晟楠时,他凭着舞者对身体的控制力,倒也能惟妙惟肖地摹仿出动物的形态。

这节课对他来说,还算好过,可接下来的情绪训练,就成了真正的煎熬。

老师要求他们在一分钟内从大笑切换到失声痛哭。

姚晟楠深吸一口气,努力在记忆里搜寻所有欢愉的片段,可脸上的笑却显得生硬而勉强,至于痛哭,就更是无从谈起。

而台词课,则将他带入另一种更深的困境。

他越想精准地控制声音,喉头就锁得越紧,让每个字都像是被挤出来的。

就在姚晟楠全力投入训练时,经纪人递来一份文件:“郑导团队只给了三场核心戏。完整的剧本得等你通过试镜才能拿到。”

他特意压低声音提醒:“仔细看,别外传。”

姚晟楠翻开那叠薄薄的纸张。

第一场,是林曦膝伤复发后,在深夜的练功房里对着镜子独自挣扎。

第二场,是与康复师争执,情绪在压抑中骤然爆发。

最后一场,却是他心态转变后,在雨中独自漫步的沉默戏。

没有前因,没有后果,他只能从这几场戏的碎片中,艰难地拼凑“林曦”这个陌生的灵魂。

这种“盲人摸象”般的准备方式,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姚晟楠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在舞蹈的世界,他是挥洒自如的佼佼者;而在这个需要以假乱真的表演世界里,他笨拙得像个初学步的婴儿。

那几天,他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却始终不得其法。

挫败感如同潮水,一次次将他淹没。

就在他几乎要被无力感吞噬时,搁在一旁的手机突然响了。

第73章

姚晟楠就像找到救星一样接起电话,哭戚戚地撒娇:“欣欣……”

未等对方回应,他便一股脑儿地把连日积压的挫败和自我怀疑全倒了出来。

电话那头的陶欣迎始终安静地听着,只有清浅的呼吸声证明她还在线。

等姚晟楠终于停下来后,她问道:“你明天没课对吧?”

“嗯……没课……”姚晟楠还在小声吸着鼻子。

“那明天出来约会吧。”陶欣迎的声音利落又温柔,“早上九点,来我们学校门口接我。”

第二天,姚晟楠远远便看见了站在校门旁的陶欣迎。

她穿着一件素白的毛衣,下身配着黑色百褶裙和同色长靴,显然是为了约会特意打扮过。

他心头一热,立刻小跑过去,张开双臂将她整个拥入怀中,下巴依赖地搁在她的肩膀上,脸颊在她温热的颈窝里蹭了蹭,闷声说:“让我充充电。”

陶欣迎的脸颊瞬间变粉,她轻轻拍了拍他的背,小声提醒:“别在这儿……好多人看着呢。”

姚晟楠不情愿地稍稍松开,嘴角下撇,眼里写满了委屈。

陶欣迎最看不得他这副模样,立刻主动拉起他的手,道:“走,带你去个地方。”

她牵着他,一路换乘地铁,最后竟在市医院门口停了下来。

姚晟楠愣住了,脚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1992 矿场家属院》 70-75(第4/7页)

一顿,紧张地看向她:“医院?你是哪里不舒服吗?”

他立刻去探她的额头。

陶欣迎把他的手抓下来,摇摇头:“我没事。”

“那我们来这里是要做什么?”姚晟楠眉头蹙紧,疑惑地打量着陶欣迎,又看向医院,满脸的不解。

“带你观察一下。”陶欣迎牵着他径直走向人来人往的骨科与运动康复区域。

姚晟楠满头雾水,但还是亦步亦趋地跟着陶欣迎。

他们在候诊区附近找了个不打扰人的位置坐下。

姚晟楠顺着陶欣迎的目光看看四周。

一个穿着蓝色运动服的年轻人,正咬着牙,单脚吃力地从诊室里面跳出来。

但他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平衡能力,落地的那只脚一软,整个人猛地向前踉跄,眼看就要重重摔在地上。

“小心!”一旁的护士眼疾手快地扶住了他的胳膊,支撑住他摇晃的身体。

“你这样太危险了。”护士利落地从墙边推来一把轮椅,拍了拍椅背,“来,先坐下。”

年轻人脸上闪过一丝窘迫,低声道了句“谢谢”。

护士扶着他慢慢坐进轮椅。

年轻人懊恼地伸手摸了摸自己那已经肿得老高的脚踝。

另外一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家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在走廊里进行行走训练。

他额头上布满了汗珠,每迈出一步都似乎用尽了全身力气,眼神却异常坚定。

还有一个看起来只有十几岁的小女孩,咬着牙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一遍遍地活动着受伤的手臂,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却倔强地没有掉下来。

姚晟楠的目光紧紧追随着这些身影,起初的疑惑如潮水般退去,一种难以言喻的触动在他心中翻涌。

他不自觉地代入其中,开始细致地揣摩病人因疼痛而紧绷的身体动作,观察他们试图与痛苦抗衡时,深一口浅一口的呼吸节奏,更被病人眼睛里交织的脆弱与坚强深深吸引。

接下来的日子,那间医院走廊里的景象,成了姚晟楠反复咀嚼的功课。

他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那些在医院里捕捉到的身体语言。

很快,到了试镜当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神级污染物只想摆烂 假死后,冰山前妻疯执了 大师兄他貌美但有病 莽汉疼悍妻 彪悍女在七零 抛弃偏执反派后[快穿] 兼职替身 你能不能别钓我! 漂亮小丧尸摆烂等投喂 不网恋也能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