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对冲预期(2 / 2)
刘琬英思虑许久,说道:「所以,碳矽集团方方面面的事情,最终还是落在你们自己车的品质上面,规模效应啊丶补贴退坡啊丶利润杠杆啊丶市场口碑啊……」
俞兴认真的点头:「谁说不是呢。」
刘琬英问道:「那你有信心吗?」
「如果你是以投资人的身份问我,我肯定是百分百的信心。」俞兴略一踌躇,「要是咱们私底下聊,一半一半吧,诶,说一千道一万,没有市场的反馈,信心都是虚的。」
刘琬英没有调侃这种回答,反而颔首道:「有一半已经很不错了。」
俞兴想了想,更正道:「本来是只有一半,但我还有增幅的运作,回头能有六成。」
刘琬英洗耳恭听。
「等你们融资的钱到位,我们一下子花不完,到时候就拿部分资金买股票,可有对冲碳酸锂价格上涨的预期。」俞兴合盘托出。
刘琬英愣了愣,见他煞有介事的模样不似玩笑,惊愕道:「还买?诶,俞总,俞老板,你真把自己当成碳矽巴菲特了?」
「碳酸锂的价格肯定要涨的,你以为上面的补贴政策只驱动我们车企吗?」俞兴表达想法,「不是只有我们30万的车才有几万块钱的补贴,是只要混动车型满足几十公里的续航要求,那就都有补贴,纯电的补贴还更多。」
「普通的乘用车存在限制,那些6米丶8米的大巴车是能做起来续航的,今年和明年的电池装机量肯定会有一个集中的释放。」
「磷酸铁锂电池低密度的价格又比较便宜,装机的电池绝大部分必然是磷酸铁锂。」
「这个基本的供需关系受到政策和行业发展的冲击,你可以去研究研究,上游的供应调整也是需要时间的。」
俞兴给了很认真的分析,之所以电池装机量会集中释放,是因为大家造车都得有过程,现金补贴必然会催生一批追逐补贴的车型。
补贴可以是维持部分利润的保底,也可以是放大利润规模的杠杆,同样还能是骗补的动力。
刘琬英就问了一句:「你之前分析阿里的时候也是这麽认真吗?」
俞兴没想到小英居然这麽不相信自己:「喂,这是我业内的最真实感受,8月的价格是3.3万/吨,这个月的价格已经是3.9万/吨了,春江水暖鸭先知,它一定一定还会再涨的,而且很可能是大幅上涨。」
刘琬英保持质疑的神色,但随后说道:「你不用和我解释,你和你公司里的人解释就行……俞菲特。」
俞菲特仰头叹息,通过股市来对冲可能上升的电池供应成本,这自然不是公司高管们的想法,而是他考虑补贴退坡应对方式时的苦思冥想。
这一次还不像之前对阿里下意识的信任,已经是他结合行业情况与趋势苗头的认真分析。
碳矽巴菲特也不是不行,必要时可以是追求的目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