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 / 2)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本卷卷标引自红楼《尤三姐》
注1:摘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尊师重道
第107章 番外
聊完李纨的事, 黛玉忽然转问:“宝姐姐怎么突然想把老家的藏书运到京城了,莫不是你也有了什么打算?”
宝钗见黛玉已经猜出了几分,便微笑道:“既然你都看出来了, 我也不瞒你了。去年琴妹妹来京时, 讲了她在海外游历的见闻,我听后十分向往, 动了出去走走的念头。”
宝钗提到的琴妹妹, 是她本家堂妹薛宝琴,去年底来到京城, 众姐妹都见过此人。
黛玉知道宝钗亦是胸怀大志, 如今得知外面的世界广阔多彩, 自然不愿再局限在这方天地。只是二人相伴多年, 如今突然听到宝钗有意远行, 心中难免生出几分不舍。
她忍不住问道:“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
宝钗轻声道:“总要等藏书阁建好了再走。”
黛玉闻言,心中略安, 轻轻舒了一口气,至少还有一年的时间。
宝钗看了她一眼, 略带试探地说道:“你不如和我一起去吧,我听说有个西凉女国, 国中都是女子, 女子还可以为官做宰。”
黛玉也曾听宝琴提起过西凉, 宝琴当年乘坐的船在海上迷路, 不知怎的漂到了一个神秘的小国,名为西凉,国中只有女子。宝琴不知此国方位, 后来再想回去寻找, 始终未能如愿。
宝钗的愿望是找到西凉, 若能找到便留在那里生活,若找不到,则周游列国,见识各地风土人情,将外国的奇珍异货贩回卫朝,亦算不枉此生。
黛玉毫不迟疑地摇头道:“不了,我留下来,这里的孩子们离不开我。”
宝钗见黛玉早已心意坚定,便不再劝,笑着说道:“林老师忠心不渝,果然令人敬佩。”
一个月后,探春和湘云来到了宁海附近一个名叫青阳的小村庄。村子不大,只有不到百户人家。村中的男人几乎全都被征去当兵,只剩下二三百名妇人留守。
如今的村长是个女子,名叫静娘。周边的村庄同样遭受浪人的侵扰,家中男人被屠杀殆尽,幸存的妇女纷纷逃亡至此,加起来约有六七百人。
真真国的残兵败将无法返乡,只能在卫朝流窜,时常袭击村庄。这些妇人虽然不通兵法,但她们背负血海深仇,拿起锄头和铁锹当作武器,竟奇迹般击退了一批浪人。
探春和湘云没有实战经验,但胜在饱读诗书,对兵法略知一二。二人在青阳村内巡视一番,便意识到村子的当务之急是修筑防御工事。
兵法有云,高垒深沟(注1)。
探春指挥村民们在村子四周挖出战壕,挖出的泥土堆成了高墙,村口则用木栅栏封堵,栅栏上缠满荆条。
探春又与村民在栅栏前挖了两个深坑,坑内插满尖头木棍,上面盖上茅草,再铺上一层薄薄的沙土,肉眼难以察觉。
这些防御工事布置得虽然简陋,不及城墙坚固,但对一个小村庄来说已足够应对一时之需。
青阳村里的妇人没有朝廷拨发的粮饷,村里粮食短缺,白天她们依然要下地劳作,到了傍晚,才有空闲向探春和湘云请教拳脚和兵法。
真真国的浪人虽是战败的散兵游勇,但毕竟受过正规训练。探春和湘云知道,若与他们正面硬拼们恐难以取胜,只能以巧胜之。
二人教导村民如何识别军旗和号令,熟悉各种阵法,练熟了螃蟹阵、百鸟阵、伏地阵(注2.)。
随着冬季来临,地里活计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大侦探裘智》 【番外】(第4/5页)
少,大家得以专心训练。
一天,丽娘带着几位姐妹在村外巡逻,远远望见一小队浪人正向村庄靠近。队伍前方六人手持盾牌,紧随其后的四个士兵拿着弓弩,后方则是约三四百名持利刃的士兵。
丽娘立刻意识到敌人来袭,忙命姐妹们隐蔽,自己则飞奔回村报信。
青阳村的女人们与真真国的浪人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尽管她们手里只有从敌人那里缴获的一些兵器,更多的是锄头、铁锹,但这些工具已被磨得锋利,不亚于宝剑。听说敌人即将来犯,都握紧了手中的兵器,摩拳擦掌,只等报仇。
眼见敌人即将逼近村口,探春没有时间多作思考。
她微一沉吟,果断下定:“这些人不过是乌合之众,手中箭矢有限。我带五十人在正面坚守,用土墙和沟壑吸引他们的火力。湘云和丽娘带人从左右两翼包抄,趁其不备发起袭击。静娘则带一队人马绕到村口,堵截溃逃的敌军,四面夹击,一举歼灭。”
丽娘立刻提议道:“探春姐正面坚守,静娘拦截败军,湘云从左翼发起强攻,敌人若被击溃,必然会向右侧逃窜。不如我带人提前在右翼设下伏地阵,等他们逃窜时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探春等人听罢,连连称妙,立即分头行动。
湘云将她带领的村民分为小队,每十人一组。每队中,两人手持藤条盾牌负责防守,其余八人进攻,形成攻守兼备的战术配合。
领头的浪人姓果,家中排行第五,人称果五。他带着人马抵达村口,发现与之前听到的不同,青阳村竟然建起了防御工事。不过,果五知道村中都是女兵,根本不将这些人放在眼里。
果五回头对手下笑道:“不过是些老弱残兵,还学着垒土挖沟,真是白费力气。咱们不出一刻钟,就能荡平此地。”
手下们纷纷谄笑附和。
果五随即派了四名小兵去拆除村口的栅栏。四人未察觉到危险,刚一踩在栅栏前的茅草上,便感到脚下一空,瞬间跌落陷坑,被早已布好的尖锐木棍刺穿,顷刻毙命。
果五见状大惊,没想到村口竟设有机关,脸上得意之色霎时消失。虽说伤亡不大,但他刚才还口出狂言,如今人还没进村便折损了几名士兵,实在有伤士气。
他神色一沉,猛地拔出腰间宝刀,怒声喝道:“给我冲进去!替兄弟们报仇!”
果五毕竟身经百战,见状并不慌乱,这一喝反而激起了浪人们的凶性。敌军顿时士气高涨,个个眼眼冒凶光,挥舞着兵器,朝村子猛冲过去。
探春早已在土墙前戒备,弓弩手见人就放箭。几支箭矢疾射而来,她一个鹞子翻身,躲到了墙后。“嗖、嗖、嗖!”三支箭齐齐射在了土墙上,没伤到她半分。
女兵们没有弓箭,无法远程进攻,只能在战壕里坚守,等待敌人逼近。面对头顶飞过的箭雨,她们纹丝不动,耐心等待敌军踏入近战范围。
果五看村民们一直躲在土堆后,以为她们畏惧自己,得意地哈哈大笑。他大手一挥,命令一队人马出列,朝村子发动进攻。
探春和村民们早已严阵以待,等着敌人沉不住气,如今见浪人们爬上土墙,探春率先出手,一剑斩下了一名敌兵的首级,回身又一剑刺中另一名士兵的右肩,紧接着一脚将他踢下土墙。
女兵们看到探春如此英勇,不由士气大振,纷纷出手应战,迅速打退了第一波浪人的攻势。
果五原以为是手到擒来之事,没想到刚一交手便遭到重挫,不不禁大惊失色。就在他准备发动第二波进攻时,忽然听到四周杀声四起。
只见湘云带着人马从左翼杀出,一共二百名女兵,分散成二十支小队,犹如满天繁星一般,四面开花。果五一时看不出对方的具体人数。
与此同时,探春也从战壕中跃出,带着姐妹们从正面发起进攻。两面夹击,打了果五一个措手不及,连失几名大将,士气大减。
果五见局势不妙,立刻下令鸣金收兵,准备撤退。
静娘早已带人在村口设下伏击,见敌人落荒而逃,立刻精神大振,率人截住了仓皇逃窜的敌军,又斩了数十员敌将。
果五三面阻击,慌乱之中无暇多想,带着残兵向右侧拼命逃窜,正好落入了丽娘的圈套之中。
丽娘见敌军靠近,猛然从地上跃起,大声喊道:“杀!”女兵们听到号令,纷纷翻身而起,喊声如雷。
原本空无一人的地方,瞬间涌现出无数手持武器的女兵,好似天兵突降。果五一伙猝不及防,顿时军心大乱,原本的战斗力只剩下三分,最终被青阳村的女兵们尽数歼灭。
青阳村民虽曾打退过真真国的浪人,但都是惨胜,伤亡惨重。
然而今日却有不同,她们第一次大获全胜。村民们无不欢欣鼓舞,眼中露出了久违的喜悦。女兵们情不自禁地握紧了彼此的手,有人喜极而泣,有人则咧嘴笑了起来
初战告捷,探春和湘云激动地抱在了一起,二人相视一笑,眼中泪光闪烁。
她们对自身的武艺和才智素来充满信心,深知能够带领村民们打败浪人,但眼见胜利真正到来,仍然难以掩饰内心的狂喜。
冷风拂过,探春的发丝随风轻扬。她环顾四周,看着那些正在庆祝的姐妹们,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她抬头望向蔚蓝的天空,忽然脑海中闪过几幅模糊的画面,仿佛自己曾经来过这里,还有人在恭敬地称她为“公主”。
她微微一愣,随即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或许,那只是前世的幻影,无论曾经如何,今生的她已经走上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另一边的京城。
晴雯性格爽利,针线女红更是远近闻名,带着贾府的丫鬟将绣庄经营得有声有色。
黛玉比平日来得早些,刚进绣庄便见晴雯正带着紫鹃、碧痕整理货物,麝月、鸳鸯几人在一旁做活,唯独不见袭人踪影。
黛玉回忆起,近来袭人总是早出晚归,除了每天来听她讲课,偶尔在绣庄里做些活计,其余时间几乎看不到人。
她心中疑惑,随口问道:“袭人去哪了?这些日子总见不着她。”
晴雯放下手里的活,交代了麝月和碧痕几句后,拉着黛玉去一旁说话了。
她低声道:“袭人去年认识了个姓尤的姑娘,她在家中行三,我们都叫她三姐。最近俩人总是在一起,说是要合写戏本。”
晴雯说完,有些紧张的看了眼黛玉,见她神色如常,眼中还露出一丝赞许之意,心下稍安,不由得悄悄松了口气,继续说道:“姑娘还记得东府的尤大奶奶吗?”
黛玉微微点头,迟疑片刻道:“难道这尤三姐与尤大奶奶有什么亲戚关系?”
晴雯笑道:“正是呢!三姐是尤大奶奶的妹妹。以前她们在府里时没机会相识,没想到在戏园子里居然碰上了。两人好的跟一个人似的,还说要一起写戏本,可见是有缘分。”
黛玉教晴雯、袭人等人识字,盼着她们能读书明理,不做睁眼瞎。再进一步的黛玉不敢设想,如今听说袭人打算学以致用,甚至开始写戏本,心中自是欢喜不已。
黛玉笑靥如花,打趣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大侦探裘智》 【番外】(第5/5页)
:“原先还听宝姐姐说要为我著书立说,没想到竟让袭人抢了先。”
晴雯看黛玉神色真挚,没有半点不屑,不由奇道:“姑娘不觉得戏子是下九流,袭人给他们写本子是同流合污吗?”
黛玉摇了摇头,正色道:“世人重男轻女,认为女子低人一等。我自己饱受这些世俗偏见,将心比心,又怎能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呢?”
袭人不偷不抢,凭本事吃饭,黛玉自是不会轻视她。
晴雯见黛玉这般开明,彻底放下心来,暗暗为袭人感到高兴。黛玉才思敏捷,以后袭人在写戏本时若有不解之处,还能去请教一二。
此时,袭人正与尤三姐一起前往戏园子。
尤三姐一脸倦意,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说道:“这些戏我已经看了无数遍了,都会背了。”
袭人轻轻拉住三姐的手,晃了晃,柔声劝道:“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说这些情节略显俗套,但用词还算文雅,咱们多听听没坏处。”
尤三姐听着袭人的轻言细语,躁动的情绪渐渐平息下来,细想之后觉得大为有理:“你说得对,咱们就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迎春和香菱已护送妙玉南下,惜春在庙里修行,探春和湘云带着女兵在沿海与真真国交战。黛玉和宝钗各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家中只剩贾芝一人。
她每日上午完成功课后,偶尔下午会到铺子里找宝钗。
这天,贾芝又来到薛家的商铺。虽然之前已来过许多次,但薛家经常从关外贩来各种新奇的物件,令她目不暇接,心中充满好奇,左看看,右摸摸。
见宝钗忙里忙外,眉宇间满是自信和坚毅,贾芝满怀羡慕道:“我以后也要像薛姑姑一样,走遍九州,把天下的货物卖到大卫,再把大卫的东西卖到全天下!”
宝钗听着贾芝的童言童语,不忍不住莞尔一笑,轻轻抚摸她的头,柔声夸道:“大姐儿真有志气。”
宝钗说是要建藏书楼,但她和黛玉手头都不宽裕,无法一掷千金,只能先将薛家在京中的一处小院子简单收拾出来,权作书楼。等将来有了钱,或得人捐助,再行扩建。
薛家的藏书已然搬入书楼,只是有些书被虫子蛀了,少不得要修补缺失的部分。好在这些书宝钗都曾读过,她又过目不忘,便开始亲自补写。
她白天要照顾生意,晚上还得修书,常常忙得不可开交。
黛玉这些年未曾细查林家的藏书,趁此机会将书拿出来晒了一遍,补好那些被虫蛀的地方。有些老旧书册一翻就碎,只能重新抄写。
二人忙到快要宵禁,才匆匆收工回家。走在路上,黛玉忽然问道:“过两天就要打牌匾了,姐姐想好了书楼的名字了吗?”
宝钗听了黛玉的提问,略一思索,淡然一笑道:“不如就叫‘宝黛书楼’吧。”
黛玉本以为宝钗会选个大气的名字,没想到直接用二人的名字命名。她脸颊一红,笑嗔道:“你开的书楼,拉上我做什么?”
宝钗含笑解释道:“这书楼里也有林家的藏书,你是林家传人,加上你的名字才是正理。你我二人的名字会随着书楼,永世流传。”
她心中自有盘算,虽说此书楼是为了方便天下读书人,但她亦存有一丝私心。
古往今来,虽有不少女性名留青史,但与男人相比,依然是凤毛麟角。她希望借此机会,将自己的名字和黛玉的名字留在青史之上。只要这书楼存在一天,二人的名字便会世代相传。
黛玉听后微微一怔,她忽然有些恍惚,一种莫名的感应涌上心头。眼前仿佛闪过前世的记忆,自己像是一株小草,虽经历风吹雨打,却依然百折不挠,坚强地向阳生长。
江南水乡,花红柳绿。
迎春和香菱护送妙玉回到蟠香寺后,便结伴在江南游历,行侠仗义,快意江湖。一天,她们途经大如州,路过郊外的海月寺,见到几个香客从寺庙里出来。
其中一名妇人说道:“我刚去探望了封大娘,给她送了件衣裳。”
另一人妇人叹息道:“封大娘命苦,丈夫和女儿都不在了,又被娘家赶了出来,只能借住在寺庙里。”
香菱听了她们的话,心中忽然有所触动,停下脚步,怔怔望向寺院红墙。
迎春看香菱发呆,奇道:“怎么不走了?”
香菱红了眼眶,深吸一口气,轻声道:“咱们进这寺庙看看。”
迎春一向没什么主见,平日里做什么事都由香菱拿主意,见她如此,便点头同意。
香菱迫不及待地奔向后院。
另一边,京城的寺院中。
惜春已潜心学佛多年,善庄法师见她悟性极高,修行十分精进,便安排她登坛讲法。
惜春端坐在蒲团上,看着下面乌压压的女信众。她虽是第一次开坛讲法,但心如止水,没有半分激动和紧张。她仰望湛蓝的天空,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佛法。
与此同时,虽然几个姐妹身处天涯,似乎都心有所感。金钗们抬起头,默契地望向天空,会心一笑——
本文到此就全文完结了,再次感谢大家这么久以来的支持。祝各位小可爱们天天开心,永远美丽,发财,发财,发大财,金币多多。
我会努力码字的,争取早点写完裘智和朱永贤的前传,然后开始更新。爱你们,么么哒~~
注1:摘自《孙子·虚实》
注2:摘自《古代阵法》金开诚著
伏地阵:又名卧虎阵,每遇敌人来追时,退却到水穷山阻的地方,由统将发令,忽地一面大旗仆倒,千旗齐仆倒,瞬息万人都贴伏在地上,寂不闻声,积蓄士气。敌军追到,看不见一个太平军,正在诧异徘徊,疑神疑鬼的时候,将帅一声号令,忽地一面大旗扬起,千旗齐起,万人风涌潮奔,呼声雷吼,转面急趋,向敌猛扑。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