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南患北战(2 / 2)
倘若那支白羽箭就是良国公府发出来的,五军都督府交给秦烈,则是另外一个大笑话。皇帝有一种强烈的无力感。
听完陆楣的报告,绍绪帝便示意他可以查,但是从良国公府和永昌伯府开始。而陆楣只要听到可以查,那就「将在外「了。
绍绪帝没有放陆楣走,徵询他对大同秋防的看法。
陆楣对此很懵,因为他没想过。在他看来,派不出勋贵,驳回不就是了。
但是他脑子转得也快,立刻开始应对:「微臣以为,倘若非要公侯之府充任,可派良国公府的秦焘为将,良国公充任遥领。」
他的角度是,英国公府不能去,襄城伯府不能去,忠勇侯府去了也没用,永昌伯府要去只能卫定方本人前往,毕竟卫靖远只有十八岁。而他知道镇北侯府正在处理五军都督府的事情,也不能去。
当良国公府的秦焘去了,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先提审李云璜。
绍绪帝瞥了一样陆楣,心里骂了他一句,前面还说秦焘丶秦彪都不见了,后面却要放人出去。于是,挥挥手,放他走了。
随后,首辅严泰被召来,绍绪帝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内阁本有决策权,但是这个大同总兵人选,在内阁里面吵的不可开交。严泰自隆裕四十年接裴桓荣为次辅,绍绪帝登基后任首辅,一直在对上河东集团。
先是前任首辅贾休,好不容易贾休在隆裕帝驾崩后不久就死了,又对上了现在的次辅袁罡。
袁罡提议英国公府李威遥领充任大同总兵,李武前往大同。
严泰自然是不会同意的。因为严泰知道皇帝也不会同意。可是打仗这个事,真不是他们江南文人擅长的,所以严泰很是头疼。
还没商议出结果,皇帝就来召了。严泰硬着头皮把袁罡的建议说了,但是他缀了一句:「微臣以为不甚妥当。」也不说明原因,他知道皇帝懂得,不需要说明。
绍绪帝没有说话,让严泰走了。
最后,皇帝召来了兵部尚书姜白石,姜白石是眉州人士,不在江南或者河东集团,皇帝觉得最后应该听听他的建议。
「微臣以为,当以襄城伯杨震岳充任大同总兵。我朝对宣大北狄事,英国公府为盛,其次便是襄城伯府。今英国公不良于行,李武去职,事未明朗,不宜任职。故退而求其次当襄城伯前往。」
皇帝从袁泰和姜白石的召对中,看到了满朝文官对于北狄战事发生时的看法。国之柱石吗?那要看这个柱石是否动摇国本呀!绍绪帝让姜白石也走了。
绍绪帝在御书房内走来走去,一眼瞥到了御案上已经凉掉的汤,看到了又瘦了不少的邓修翼。
「邓修翼。」
「奴婢在。」
「把汤喝了。」
邓修翼身形一顿,「谢陛下赏。」
然后躬身到了御案前,一盅石斛枸杞乌鸡汤,已经被皇帝喝了一半。一盅山药莲子排骨汤,一盅杜仲巴戟羊肉汤。邓修翼端起山药莲子排骨汤,一气喝完。
「继续。」
邓修翼无奈,只能把杜仲巴戟羊肉汤也喝掉了。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坐了下来。邓修翼正要回去继续处理文书,只听到皇帝问,「你以为呢?」
邓修翼心里暗暗叫苦,只能跪在御前道:「奴婢不敢!」
「怎麽又来?」
「南苑事,奴婢吃了大苦头,真是不敢!」
「你在怨怼?」
「陛下赎罪!奴婢怎敢怨怼?」
「那你就说。」
邓修翼整理了一下想法:「奴婢以为当遣良国公府。」
「为何?」绍绪帝皱着眉头。
「虽秦焘丶秦彪恐事涉南苑,南苑事千头万绪,一时也无法分明。不若放他们去,看看到底有什麽阴谋。且陛下刚任命秦烈为五军都督府右都督,荣宠煊天,即便要动,也不是当下。然若良国公府和南苑事无关,则不伤忠臣之心。」
「他们建议襄城伯府,你为何不举荐?」
「襄城伯府虽有战功,皆在英国公府的羽翼之下。」邓修翼的意思很明白,光襄城伯府也是不足以处理好防狄边务的。
「南苑事,你怎麽看?」
「陛下!饶了奴婢吧!」邓修翼以头叩地。
「行了!起来吧。」
当夜邓修翼腹中一股热流窜来窜去,惹得他怎麽都睡不着,一闭眼就出现了杏花眼,睁开眼浑身燥热。
十月夜已经很冷了,邓修翼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起床,穿着单衣给自己打了一桶凉水,淋在身上,才能略略平息这股燥热。
清晨醒来时,犊鼻褌内有一滩痕迹。
次日,皇帝下旨秦业充大同总兵,秦焘领兵前往大同。陆楣好不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