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二章 崭露头角(2 / 2)
是夜,张齐摔了一个他最心爱的茶盏。
八月廿四日,邓修翼可以跪了。其实即便他不能跪,今日他也会拼着伤口破裂也要跪的。
果然如他所料,今日上来的摺子多是关于秋獮之事。养心殿里面的气氛逐渐压抑,眼看着皇帝的火气越来越大。
第一本时,皇帝还会批示。第二本起,皇帝便问还有几本关于秋獮的。邓修翼数了一下,共计六本,分别来自礼部丶兵部丶良国公丶镇北侯丶襄城伯和忠勇侯。邓修翼突然想到李云苏说,她最不清楚的,就是永昌伯的战队。
「不用一本本念了,你只说他们都建议去哪里秋獮。」
邓修翼一本本看完,「礼部丶良国公丶镇北侯建议去大同;兵部丶襄城伯建议去宣府;忠勇侯建议去怀来。」
忠勇侯能从忠勇伯升爵至侯,果然不简单。他应该是朝中第一个意识到皇帝不想去大同和宣府的。但是他还不够敏锐,皇帝连怀来也不想去。
绍绪帝迟迟不说话。邓修翼也不说话。
等了约莫一盏茶,皇帝问:「你怎麽看?」
终于等到这个机会了。
「奴婢不敢干政。」邓修翼跪在地上,以头抵地。
「呵!」绍绪帝又一声轻笑。然后示意甘林,「让他们都出去!」
甘林会意,指挥着所有的太监都离开了养心殿。
「只朕一人了。」
「求陛下恕奴婢死罪!」
「朕本不怪你,你要求的无非是,如果有朝臣攻讦,朕能护你吧。」
「陛下圣明!」
「准!」
邓修翼调整好了情绪,「可去南苑。」
绍绪帝的手微微一颤,声音略略有点发抖,「继续」。
「去南苑非开先例,前朝便有南苑秋獮之事。南苑离京近,路途不费,陛下不必车马劳顿。
更为重要的是,没有糜费。大军出行,无论大同丶宣府丶怀来,往来短则二十日,长则一月,开支甚大。南苑朝发夕至,即便有所耽搁,两日必达。
今陛下新政,励精图治,朝中有南方有水患,明年还要开科取士,外察大考。奴婢不忍陛下辛劳。」
「他们为什麽想不到?」
「朝中大臣恐是被秋獮定例局限,非不思虑陛下辛苦。」
绍绪帝没有说话,邓修翼继续跪着。
「你叫什麽?哪里人?」
「奴婢叫邓修翼,江西宜春人氏。」
「你读过书?」
「隆裕三十八年江西省乡试第六名。」
「你父亲何人?」
「先父邓慎。」
「邓慎?」
「先太子东宫右司直郎。」
「东宫低阶属官不都放了吗?」
「先父隆裕四十年为先太子喊冤,廷杖至死。」
「那你母亲呢?」
「先父身故后,先母自缢而亡。」
「不是还有你,你母亲为何自缢?」
「先帝下诏,先父亲族贬贱籍。」
「那你为何入宫?」
「没入贱籍,无以生存,且算卖身葬了父母。」
「你对先帝可有怨怼?」
「奴婢不敢!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你何时入的宫?」
「隆裕四十年冬。」
「你在这宫里也待了很多年了,之前在哪里?」
「奴婢入宫时已经十六岁了,在浣衣局待了八年。陛下登基,因奴婢识字,才得以入司礼监。」
「你现在如何想?」
「奴婢毕竟读过书,仍想报君恩。」
「君恩?不就是君恩让你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吗?」
「奴婢家贫,非君恩先父何来束修供奴婢读书。先父为先太子辩是为尽忠丶报君恩,奴婢侍奉陛下,亦是报君恩。实乃家训。」
绍绪帝没有说话,目光只在邓修翼的头顶上转来转去。
「如何让他们知道,朕意往南苑?」
「可请户部尚书一算。」
「你可知今日对话,若入他人耳中,你当如何?」
「违背祖训,当杖毙。」
「那你可知道以后你当如何?」
「唯仰陛下一人怜惜。」
「你抬起头来。」
邓修翼微微颤颤抬头,仍是敛着目光。
绍绪帝仔仔细细打量了他一番。
「记着你今天的话,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