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裁衣(一)(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锦织时节(种田)》 5、裁衣(一)(第1/2页)
小宴/文
当晚,李家瑞切了半个西瓜,给兄弟妹几个都分了。
在李瑜的坚持下,他们也切了一小块拿去给李家康吃了。李家吉当然是不乐意的,大哥又不是给李家康换的西瓜,他凭什么吃?
但看李瑜切的分量不多,还是黑着脸给弟弟拿进屋,叫他吃了。
李瑜没给太多,纯粹是怕李家康肠胃受不了,身子骨弱的小孩,吃点甜的开心开心就行了。
他们三个大的分了半个西瓜,吃得满手甜汁,当真是不亦乐乎。
还剩了半个,实在吃不动,扔了又可惜。只好放回井水里泡着,翌日清晨,李家瑞才说这瓜是孙家给的,李老爹全当是就分了一半,也没多问。赵氏将最外头被水泡得不好的一层切掉,一家人又分了分。
果不其然,这一次当着李老爹的面,赵氏给李瑜和李家康就分了小小的一牙儿。
李家吉扫了眼,把自己面前余的那两块往前一推,“不吃了,这东西吃了占肚子,还不顶饱,白天没法干活了!谁爱吃谁吃吧。”
李老爹不以为意,“不是你娘烙了饼?给你带一块去地里就是了。这可是稀罕东西,别糟践了!”
李家吉却坚决不肯吃了,一抹嘴,跑了出去。
赵氏无奈,“这孩子,这么傻?是随了谁啊?”
李老爹横了媳妇一眼,“你什么意思?”
赵氏掩口笑,“哎呀,又没说你,你不高兴什么!”
李老爹哼哼两声,摸了一下自己肚皮,也是吃瓜吃得顶了。
李家瑞看了眼父亲,又看了眼李家吉留下的两牙儿,遂道:“我也吃饱了。”
赵氏心疼儿子,还劝:“就剩一牙儿了,你再吃了吧。”
李家瑞摆摆手,作势要出门拿农具去。李老爹也拿汗巾子擦了擦手,起身道:“吃不了就算了,剩下的你们娘儿几个分了吧,千万别浪费。”
说着便离开。
赵氏看了眼两个小的,两牙儿给了李瑜,一牙儿分给了小儿子,“既剩了,那你们吃吧,丫儿,吃完了带你弟弟去后院,把驴子套起来吧。”
夏收新割的麦,得靠驴拉磨,磨成粉。李瑜和李家康两人合力把驴子牵到磨盘跟前,李瑜个子比李家康要高些,她负责给驴蒙眼睛,李家康套好驴,去搬院子里晒好的麦子来。
驴埋着头一圈一圈地围着磨走,就像李家人日复一日的劳作。
就这样重复着,挨着,农忙期总算见了尾。
别说李瑜,就连李老爹都松了口气。
收了麦,种了豆,整整两个月一天都不敢歇,生怕耽误了一日,误了收麦,晚了播豆。正所谓“春争日,夏争时”,大豆若播种得晚了,则来不及赶在秋收前成熟,家里就要少一大头进项。李老爹背负着家里六口人的生计,丝毫不敢轻忽。
夏至将至,天黑得愈发晚了,一家人晚饭用毕,都还是满天红霞,云若锦缎。
傍晚的天儿不如下午晒得那么厉害,空气中又热又闷的劲儿也散了不少。
李老爹就屈腿坐在门槛子上,悠闲地摇着大蒲扇,和坐在院里摘麦粒儿的赵氏闲磕牙。
赵氏正说着孙家三娘的亲事,不知最后好姑娘落到谁家去。
李家康陪在赵氏跟前打下手,李家吉早跑出去找村子里的小伙伴玩儿去了,他这个年纪最静不住,又刚巧大人不太管。好容易不用每天在地里干活,自然逮着空闲就跑出去消耗无处可寄托的精力。
李瑜正蹲在灶后头洗刷锅碗,原分了一只耳朵听赵氏讲村子里的八卦,结果冷不丁眼前多了一道影子,她抬头,是李家瑞从后院抱着新劈好的柴火过来。李瑜忙起身腾了地方,叫李家瑞帮忙把柴放在灶口旁边摞好。
兄妹二人还不及说一句小话,一旁的李老爹忽然开口:“大郎啊,你这个裤腿,怎这般短了?”
李老爹镇日忙着下地种田,甚少在儿女琐事上用心,今日也是闲了,这才留意到。赵氏循声跟着望过来,亦是惊讶地问:“哟,还真是。瑞儿,你是不是拿错你弟弟的裤子了?”
李家瑞被父母这一通问,弄得有点不好意思,他不动声色地扥(den)了下衣摆,故作淡然地回答:“没,没拿错。就是我的。”
赵氏一拍巴掌,兴奋道:“哎呀,那是咱们大儿又长个了罢!瞧我,这几日忙糊涂了,都没注意。丫儿,快去给你哥裤子放放量,这样露着脚脖子像什么话。”
农家的孩子哪能一年做好几身新衣服,李家瑞身上这身儿还是赵氏几年前给他裁的,缝的时候就留出了长个子的量,个子高了就放放裤腿。李瑜一边答应着,一边蹲下身想去看看李家瑞的裤腿还有多少收在里面。谁知她还没蹲下去,李家瑞便伸手拉住了她,随即对母亲说:“娘,早就没量了,这衣裳就是短了,天儿热,还能穿,不碍的。”
赵氏先是愣了一秒,旋即绽出笑来,连李老爹都面露喜色地站了起身,走到儿子身边比了比个头,“哟呵,见天儿和我儿子在一块,怎么没发现一下子蹿出这么多个儿了?再来两年,不就赶上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