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5(2 / 2)
他从前接触过的那些权贵,有特殊癖好的都数不胜数。
颜景见他故作轻松的模样,也不拆穿。
“总之,明天我把地址发给你,记得早点儿过来。”
君秋澜点了头,“那我就先练基本功了。”
显然是想挂电话了。
颜景却偏生又不愿意放过他了,“君白送呢?哪儿去了?怎么一直没看见?”
他记得寻常接视频的时候,君白送听见他的声音,都会凑过来看看,今天是一根猫毛都没见到。
幸好君秋澜提前就想好了借口,“我书法老师那边也喜欢送送,前两天非要接过去养两天,我想着送送天天关在家里也不好,村子里还能让他出门运动运动,太胖了他现在。”
颜景忍俊不禁,他就说嘛,送送就完全不像是被一直养在家里的小猫咪,反而像是一直生活在山野田间的自由小猫。
恐怕从前也没少带到村里去玩儿。
他反正是信得过君秋澜的,也就不多问君白送的事情了。
既然提起了砚耕先生,他多少还是要问一嘴的。
“砚耕先生现在还是没有松口出面吗?这电影都快开拍了。”
君秋澜都无奈了,这都问过多少回了。
要是他能带他爹过来,还得让他爹适应一段时间,以免露馅儿。
可现在,他们连第一步都卡住了。
估摸着,他现在应该能带50斤所有的活物穿越了。
他爹清瘦,按照现代的身高体重来说,应该是身高一米八左右,体重一百三十多斤的样子。
现在还差很远呢。
兴许等红薯收获了,才能一次性增长一大截吧,到时候都不知道能不能带一百多斤的人过来。
“不行,他不愿意出来,你之前跟我说的要求,他已经答应了,毕竟是我要出演的电影,只能在家里画好,我到时候带过来。”
“行行行。”颜景也是真不知道要怎么说了。
他是没什么执着的,其实光君秋澜的字画,用在电影里都绰绰有余了。
还不是为了他爷爷,也真不知道他爷爷到底对君秋澜的这位老师有什么执着的地方。
单纯地喜欢砚耕先生的字画,好像也不尽然。
他问过,但是爷爷三缄其口,也没有说实话,他稍微看懂一些,大概是爷爷的故人?
还是多年未见的故人?
爷爷年轻的时候,在道观住过一段时间,恐怕是那个时候认识的朋友?
颜景也只能这么猜测了。
既然人家不愿意出门见人,他自然也不可能直接去勉强人家,很冒昧,也不礼貌。
他说:“反正字画的事情就拜托你了,实在是不行,那你得自己顶上了。”
君秋澜莞尔,只当颜景是对电影的执着。
他笑道:“不给钱吗?想白嫖我啊?”
颜景:“……”
他现在严重怀疑君秋澜是在对他开黄腔了。
但是他找不到证据,大概是君秋澜的面色太正经了。
“给钱。”颜景大气:“只要符合我的要求,一百万一幅字画,跟你老师的作品一个价,如果能请到你老师出山,价格再翻一倍。”
君秋澜是倒吸一口凉气。
他知道当代的书法大家,一幅画能卖出一百万的也不多,这还是得益于他们本身已经有名气了。
他父亲……
目前流传出去的也就是折扇上的随笔,就凭这一点,颜景都能给出这么高的价格。
多画几幅,都快赶上他这部电影的片酬了。
“怎么?心动了?要不你考虑一下去游说一下你的老师。”
君秋澜变脸比翻书还快,“现在就没这个可能性,你等明年吧,明年说不一定能见到他。”
颜景还是疑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废太子的奇妙旅行》 90-95(第6/14页)
。
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让这位砚耕先生都不愿意出门见客结识新的朋友。
这个话题点到为止,再多说,兴许就要遭人厌烦了。
“不是说要练习基本功吗?让我这个监工看看?”
君秋澜倒是不拒绝了。
最开始在颜景面前穿着这种练功服跳舞,他确实是有一些别扭,但是他在唐老师的舞蹈工作室里待了一个礼拜。
舞蹈工作室里,也有跟他年纪差不多的舞蹈演员,他们练功的时候,都是这么穿的。
久而久之,他也就习以为常了。
当大家都这么穿,都这么做的事情,你特立独行,那你才是最吸引目光的异类。
君秋澜把手机放远了一点,根据他的习惯,热身,拉伸,练习了几个舞蹈动作。
一旦他沉浸在自己的事情当中,就会忘记时间,忘记其他的事情。
当他准备停下来歇一会儿的时候,他才记起,他跟颜景还接着视频通话。
转过头一看,刚换的新手机,已经黑屏了。
没有关机,是视频通话被挂断了。
点开之后,聊天界面也没有颜景的文字信息。
君秋澜歪了歪脑袋,是断了,忙别的事情去了?
他也没多想,休息了一会儿,然后继续开始练习。
他没发信息问,也就不知道颜景挂断视频之后,看着黑下去的屏幕,愣神了许久。
食欲,性.欲,睡觉的欲望,满足其中两种,才像是活在了人间。
这是他刚才对君秋澜说的话。
从前,他食欲挺好的,每天也睡得很好,所以他是个人,活在了人间。
可是,刚才他好像拥有了第三种欲望。
不是晨起时的那种自然的生理反应。
是一种强烈的,难以自抑的,恨不得钻进屏幕,然后……
然后颜景就愣神了。
他对君秋澜这样,好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很奇怪的感觉。
从前他也不认为自己是gy,至少说他没有对任何同性有这种感觉。
颜景看着黑下去的屏幕,久久没再出声,也没有解释一句。
君秋澜这边,练完功之后,他又在屋子里打了个拳。
柳悦跟他说的,艺人是要注重身材管理的。
他现在也就是年轻,代谢高,所以不容易长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代谢变慢了,就容易长肉了。
作为艺人,就算长胖两三斤,在镜头里都会十分明显。
柳悦还提议过给他办一□□身卡,但他想到他在短视频里刷到的那些肌肉男,还是拒绝了。
也就是房子太小了,也就只能打一套简单的拳法,要不然他还能舞剑,也算是健身了吧。
次日。
君秋澜先给清珩师父打了个电话,老爷子还在睡觉了。
“怎么早,什么事情?粮食那边不是搞定了吗?再要粮食的话,可能就要想别的办法了。”
清珩还迷迷糊糊的,但说出来的话,还是担忧自己小徒儿的事情。
一个人单枪匹马地行走在这个世界上,也是不容易。
他之前都想过,要不然把君秋澜的事情跟颜淮说一说。
两人来自同一个地方,颜淮也是个心善之人,有颜淮帮衬,说不定君秋澜在山下的生活能顺利很多。
但是两人都是不愿意暴露自己秘密的人,他掐算了一下,也是还没有到时间。
机缘到的时候,两人自然就能说通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造化,他们修道之人,也不能过分插手。
君秋澜把颜景的嘱托说了,让他下山吃饭。
清珩老爷子啧了一声,“颜淮那老头儿给我发信息了,吃饭不是下午吗?这大清早的,我再睡会儿,你也再睡会儿吧,别仗着年轻就不好好休息,睡觉是很重要的。”
话音刚落,君秋澜就已经在听筒里听见了呼噜声了。
差点儿没忍住就笑出了声儿。
挂断电话,他又出门去超市,给家里添置了一些食物。
现在爹娘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宋彦也还要看店,家里基本上都是一个没人的状态,有时候甚至都没有开火。
娘忙起来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在食堂里跟学生们一起对付一口。
宋彦那边,因为有三婶子在那边做蛋挞和小蛋糕,有时候也会顺便把饭做了,将就吃几口。
只有他爹,在村里教学,每天都得自己管吃的,还好家里现在高科技多,他爹也学了一点做饭,能解决自己吃饭的问题。
君秋澜就想着,还是给家里多准备一些方便吃的食物。
反正现在有冰箱了,食材买回去,放几天也是新鲜的。
都收拾好了,君秋澜又想到今天要去见颜景,把君白送带过去。
万一颜景突然提出要来看看君白送,他该怎么说呢?
他都已经去过颜景家里了,请朋友过来做客,也是应该的。
他就打算把君白送先带过来再说。
还好当初颜景给君白送买的玩具猫爬架都还在这边的出租屋,古代的那一套,都是他自己在网上买的。
家里不见君白送的身影。
君秋澜无奈笑了一下。
爹娘是不是太宠他猫儿子了?
每天去上班还带着猫。
现在就寄希望于,今天是爹把君白送给带到学堂去了。
学堂就在村里。
君秋澜把冰箱收拾好了之后,简单给家里做了个卫生,才出发去了学堂。
结果他刚到门口,就听见父亲在跟人吵架。
父亲是再温润不过的性子了,居然还有人能跟他吵起来,也是个稀奇了。
君秋澜敲门进去,“爹,发生什么事情了?”
他见有一个陌生的男子,看穿着打扮,像是个读书人,应当就是上面安排过来的下乡知青了。
君郁也难得情绪外放,脸色都被气红了。
“既然是上面安排下来的知青,就该好好教学生读书。”
君秋澜抬眸,看着面前趾高气昂的书生。
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被捧得太高了。
普通的教书匠,从前都是读不下去书的书生才做的事情。
要么是家里贫困,实在是没钱读书了,就在村里收几个孩子,能赚点钱,也还有希望继续读下去。
这一类算好的,比如村里原本的教书秀才。
另一种就是成绩太差,继续读上去也毫无希望,但他们穿上了长衫,再也没办法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废太子的奇妙旅行》 90-95(第7/14页)
去地里刨食,于是就做起了教书育人的买卖。
正经教孩子读书识字,赚些钱也没什么。
但面前这个书生,恐怕是想又当又立。
做了教书先生,又看不起读书的人都是泥腿子出身。
君郁缓了口气,“这位张先生,来了好几日了,每日就是在学堂指点江山,学生主动向他请教,他也只会说孺子不可教,你教都没教,如何说学生孺子不可教了?”
还不止这些。
村里人要管读书人的住处,马忠也想着人家来教书,还要教村民们识字,也很是不容易,就让村里有孩子在学堂上学的家庭,大家一起分摊一下先生的一日三餐。
结果呢,这张书生,日日都要有肉吃。
村里人一年到头都吃不了几次肉,就他一个人矜贵,还想天天吃肉。
来了这么多天了,没有教村民们识一个字也就罢了,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还不认真,看不起学生。
今日的冲突,便是他上课直接让孩子们开始背书,他自己坐在台前,翻起了画本子。
刚好村学里最聪明的孩子,有一个知识点不懂,就想着平时他们都能请教君先生和原本的先生,就鼓起勇气上去了。
结果没想到被数落了一顿,用词还极其恶劣,难听。
刚好被君郁给碰上了。
也就是这么给吵起来了,教书先生,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有不懂的地方,老师就有为学生答疑的义务。
张书生冷哼了一声,“本就是村里的泥腿子,我可是官府亲自任命的教书先生,以后也是吃皇粮的,这些泥腿子,能有机会识字就不错了,还妄图校考先生的学问?”
说着,他还看了君秋澜和君郁一眼:“我记得你们,你们一年多以前,是不是还去我们书院应聘了?就你们这样的,还想做书院的先生?我可是听说了,你们从前都是被流放过来的犯人。”
说着,他还看向村里过来凑热闹的村民。
“哟,你们可要多注意了,让这种人教书,以后可别教出一个罪犯,自己被杀头被流放就不说了,别到时候还连累的九族。”
君秋澜都快被气笑了。
当时他跟段文师兄说过这个事情之后,也就预料到可能会出现如今这种情况。
但是没想到,这种情况直接在他们村里发生了。
“段知府任命知识青年下乡,是为了教化百姓,教孩子读书识字,帮助村民学会认字,不是让你来这里当皇帝的。”
张书生嗤笑:“我可是通过了官府考核才分配到这里来的,村民们要读书识字,孝敬一下先生,不是应该的吗?”
君秋澜摇摇头,与这种人是说不清的。
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一样的高度,然后用他丰富的经验来打败你。
“都散了吧。”他看着村民:“过几日会换个先生过来,大家也不用紧张,在新的先生没有交接好之前,我父亲还是会在这里教书的。”
因为有村秀才的追捧,村里人还是相信君郁的学问的。
特别是村里本就有不少是流放过来的,君郁什么水平,他们心里也有点儿数,留在村里教书,都是大材小用了。
随便换个童生过来,教孩子读书识字,也是绰绰有余了。
赶过来的马忠听了这个事情,也是头秃得很。
前两日他就觉得这个书生不太行,但读书人嘛,清高一点是应该的,只要他能好好教导孩子,抽空的时候,能教村里人也识几个字,大家尊敬着就行了。
至于吃肉的事情,马忠也都准备去想个办法解决呢。
“马叔,知青的事情,我会去跟段知府商议的。”他又睨了一眼张书生,“这个人,你们先看管着吧,交给段知府处置。”
好像也是个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
张书生心里有点儿虚了,但他还是梗着脖子,“我可是段知府钦命过来的,身上还有功名,容不得你们这种泥腿子冒犯。”
说着就想走,马忠有了君秋澜这句话,心里就有了底气。
当初君秋澜极冠的时候,知府亲自过来,与君秋澜一家谈笑甚欢的景象,他都还记得呢。
而且今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城里有了这么多变化,他也不是傻子,也猜到一点儿事情。
他招呼了两个村里的大汉,“把他给我捆了。”
君秋澜看着村民们,心中也有几分感慨。
读书识字,谁小的时候没想过呢,因为家贫,无力支撑高昂的读书费用。
前段时间,村里公布了官府要派人来教书,不光是教孩子,也教村民,愿意学的,都可以过来。
村里还热闹了好一阵呢。
别的不说,他们也知道自己每日都要忙地里的活儿,年纪大了,脑子也生锈了,恐怕学不好,但是,如果能学会自己的名字是怎么写的,他们都是高兴的,满足的。
结果摊上了这么一个先生,哎。
君秋澜说:“知青下乡的制度,还在不停地完善,现在虽有不足的地方,但官府的出发点是好的,此后一定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
君郁也保证道:“如果下一个教书先生还是不行,老夫也绝对不会容忍,一定亲自校考过先生的学问和人品之后,才会把孩子交给他。”
有个村民高声道:“我们相信君先生。”
村里的李秀才也道:“这个事情,我也会看着的,大家放心。”
李秀才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大家也是信服他的。
马忠挥挥手,“都散了吧,今天学堂先不开课了,把孩子们带回去,让他们也压压惊。”
这些孩子,先前接触的都是李秀才和君郁这样的好先生,今天被这个恶人辱骂贬低,恐怕心里也难过呢。
小孩子的心思,也是最为敏感的。
君白送今日还是被娘亲抱进城了。
刚好,知青的事情,他也得要去找段文再商量商量细节。
段文要把控全局,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能照顾得到,既然是选教书先生,恐怕也是从学问里好的去找。
这个张书生,之前能在书院读书,还能通过段文出题考核,恐怕还是有点儿学问的。
但人品不行,甚至是太恶劣了。
“爹同你一起去。”君郁今天也是被气到了。
当代社会,还是对读书人的容忍度太高了。
就连他前两日也觉得,读书人有点儿傲气,也正常。
还是他想错了,读书人,只是读过书,没什么不得了的。
君秋澜点点头,“刚好,我晚一些还要去赴宴,颜先生过来了,我准备把送送也带过去。”
“难怪你会来学堂了。”君郁笑呵呵的,“女校都是姑娘,说话都轻声细语的,君白送更喜欢跟你娘去女校那边,哪像我们这学堂,都是一帮皮孩子。”
说皮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废太子的奇妙旅行》 90-95(第8/14页)
孩子,但他脸上是带着笑的。
“你还别说,我们这虽然是村学,但还真有几个孩子有读书的天赋,若是……”
他想说,若是好好读书,以后考科举,说不定能榜上有名。
但仔细想想,儿子以后应该也会整顿教育行业,这科举还考不考都不一定了。
君秋澜笑了笑,“暂时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我们从边城开始改革,以后慢慢吸纳更多的人才,科举算是个基础,通过科举的考试了,还得考别的,不会像从前那般通过科举就能直接派官。”
以后的科举,就相当于考大学,大学考上了,还得学习如何做官,学完了,然后再通过部门的招考,考上了才有官可以做。
当然了,说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但是君秋澜也准备把女子科举提上日程。
当下这个社会的现状,读书,最大的出路就是做官。
如果一直把女子排除在外,让她们没有做官的可能性,不能和男人公平竞争的话,久而久之,她们对自己的要求可能就是局限于认识字,会写,能去工厂谋个差事就够了。
她们就很难更进一步了。
君郁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父子二人,一边闲聊着,一边往城里走。
君郁又说起其他的孩子。
关于技校的。
女校那边,算是技校的雏形了,等她们文化课通过考核之后,就能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甚至是对未来的考虑,做出一个选择,选择她们要进一步学的专业。
以后她们就算是离开了工厂,也有一技之长可以傍身。
但是他们传统的学堂,就没有这些选择了。
今年把村学改革了一下,除了他们村里,其他村子也有把孩子送过来念书的,分了两个班,孩子不少呢。
但是真的能读出名堂的,不多。
等以后他们的家人意识到孩子不是读书的这块料了,那就肯定会放弃。
虽然他们的学费已经很低了,今年消耗最大的纸张和书本的价格也被打下来了,但这笔开销,对村里人来说,还是一笔负担。
既然读不出名堂,又已经学会了识字写字,在他们眼里也就差不多了。
君秋澜琢磨了一下,“那就再开一个男技校,木工,建筑,甚至是打铁,都能教。”
这些也都是能派得上用场的技能。
君郁点点头,随后又想到一个问题。
“如果人人都读书识字了,或者是学会傍身的手艺了,长此以往,那岂不是没有人去种田了。”
君秋澜忍俊不禁:“爹,您看另一个世界,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考试,同样也是筛选。
不管学什么,也总会有人学不进去,最终回到村里,老老实实地种田。
但你不能因为这其中一部分,就放弃了所有的人,至少要给他们一个公平公正的机会。
更何况,学了知识,才能更好地发展这个社会。
种田也不是没有出路。
打个比方说,学过木工的学生,学了个半吊子,最后还是回去种田了,犁地的时候发现耕地的犁不好用,他是不是就会考虑如何改进耕地的犁了?
哪怕一万个人里面,有一百个人去花了这样的心思,这一百个人里面,最终只有一个人研究成功了,那就为这个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是代表着他们的教育成功。
但如果他们没读过书,没学过识字,没学过技能,犁地的时候,就算发现了困难,也只会想: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
“这就是开民智了。”
除了要教会他们道理,同样也是开启他们的智慧,不能一辈子都跟老黄牛一样。
开动智慧,推翻原有的一些所谓祖辈传下来的经验。
君郁也是感慨良多。
君秋澜先去女校接了君白送。
抱着君白送走的时候,他都能感受到那一帮女学生的怨念,可见君白送在女校有多么受欢迎了。
段府。
段文正在批改文书,听见他们父子俩来了,又是激动得不行。
“可算是把你们给等来了,那十五万斤的粮食,要多谢君小师弟了。”
粮食是霍潋给他拉过来的,而且不是十五万斤,是三十万斤,当然了,霍潋也明说了粮食的来历,其中一半要归属军营的问题。
他当然没意见,能有十五万斤粮食,已经很不错了。
特别是他打开其中一个麻袋之后,看到的都是精细的粮食,还是从前没见过的粮食。
他也有了别的打算——
作者有话说:周末愉快啊宝宝们,今天有加更,写完就发。
我先去补个瞌睡哈哈哈,爱你们。
第93章 发展(加更)
段文也不是个绕弯子的人, 有话也就直说了,那玉米碎,他抓了两捧出来, 什么都没加,煮熟了就吃, 吃着还是甜滋滋的,与传统的粮食完全不同。
颜色金黄灿烂的, 定然会有人稀罕。
他说:“这玉米碎,我打算送到外地去,一斤玉米碎,换三到五斤粮食,新粮换三斤, 陈粮换五斤。”
君秋澜也是眼前一亮, 他之前都没想到过这个办法。
他们边城现在需要的是什么,是粮食,是填饱肚子, 不是为了追求好吃。
说句可能不好听的话,他这三十万斤粮食, 盛鸿焱找人订购的时候, 说的都是喂猪的。
基本上都是玉米碎, 因为这个更实惠, 还有更便宜的,那就是加麦麸米糠了,他们没要这种。
盛鸿焱多半也是猜到这不是真的拿来喂猪的, 玉米碎,人吃着也完全没有问题的。
味道都还不错。
“那三十万斤都可以拉到外地去,多换回一些粮食。”君秋澜说, “如果还有别的需要,也尽管跟我说。”
段文脸上也带着笑意,“够了够了,三十万斤拉出去,保守估计能带一百万斤左右的粮食回来,到时候分给军营那边一部分,我们都还有大几十万斤,真到了需要赈灾粮食的时候,这大几十万斤,也能顶很久了。”
现在正想打造军队和官府的和谐关系,他也跟霍将军说了自己的打算,霍将军也是支持的,甚至还打算派几队将士跟着他们的商队一起,避免行商被抢。
到时候双方都出人出力了,粮食也就还是平分,保守估计一百万斤,一人也能分到五十万斤了。
五十万斤对军队来说,可能也是杯水车薪,但有也总比没有的好,而五十万斤的粮食对灾民来说,就是能救命的。
赈灾,可不是让大家吃饱,是让人不要饿死。
君秋澜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现在的能力有限,根本做不到像另一个世界那般,就算是赈灾,都得让大家好好吃饭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废太子的奇妙旅行》 90-95(第9/14页)
程度,能让百姓留着性命,渡过这个难关,就是他们现在的目标了。
他都想着,要不要再弄小几万斤的大米回来。
几万斤米,拜托盛鸿焱师兄帮个忙,问题不大。
但仔细想想,还是觉得不妥当。
玉米是大家都没吃过的,而且还是打碎了的,拉到外地去,大家都只当是一种远方来的新鲜粮食,买回家尝尝鲜,肯定也是有人愿意的。
更别提这玉米碎的味道是真的还不错。
但是另一个世界的大米,拉过来就是降维打击了。
他从前作为太子,吃到的皇庄贡米,都比不上那边的大米,不说口味,就说那粒粒都晶莹剔透的品相,就已经远超于这个世界的所有大米了。
拿过来太打眼了。
要是被有心之人拿捏,想用这种米去讨上面的欢心,他们这里的事情,估计就得暴露出去了。
还是太危险了一些。
现在能多出几十万斤的粮食,也够了。
“对了,师弟今天过来,是找我有什么事情?”
粮食的事情说完了,自然要说知青的问题了。
君秋澜也没觉得不好意思什么的,直接把今天村里发生的事情说给了段文听。
段文听了也是火冒三丈:“简直是岂有此理。”
下放那些读书人,也是为了让他去民间,真正地体会百姓的疾苦,一会回来,从小吏做起,也能先顾虑到百姓。
之后他们还准备多开放几个部门,需要的小吏还不少,他都打算好了,优先从这些知青里面选择。
可万万没想到,这些读书人简直是把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肚子里的墨水没有半碗,下乡去的第一件事情,居然就是欺压百姓,还瞧不起农人,嫌农人脏臭。
“师兄,这样的事情,绝对不是个例,恐怕还得要好好查一查,重新做一次筛选。”
段文心头也难过,这些人真的是枉读圣贤书了。
知青的选择,他先是选了书院里的学生。
就像君秋澜想的那般,能在书院读书的,学识都还尚可,也基本上都有了秀才的功名。
下乡去,也不需要他们做农活儿,就是让他们去教人读书识字,甚至都不需要他们教授多么高深的学问,教基础就够了,有天赋的学生,筛选出来,他们官府这边另有安排。
段文其实考虑得不少。
整个边城都比较穷苦,富裕一些的,也都是商籍,但是商籍从前不能科举,也不会浪费时间去书院读书。
其他能考上书院的,要么是家底儿不错的,要么是凭本事通过书院考核的。
他优先考虑的,依旧是那些家境稍微差一些的,多给他们一份机会,未来也能好好效力。
可没想到还是会出这样的事情。
“师弟对此事可有见解?”
君秋澜刚才在路上就跟父亲讨论过一些了,“每个村子的知青,不少于两名,起一个互相监督的作用,下放的读书人,不要局限于功名,不管是秀才,童生,或者是商户子弟,只要通过师兄的考核,都要给他们一个机会。”
他们现在当然是更偏向穷苦百姓的,想让穷苦百姓们多一些福利待遇,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
但是作为管理员,就算心里是这么想的,却也不能这么做,至少要在制度上,做到公平公正。
再则,就违背他们想要打造人人平等的世界的初衷了。
段文叹了口,“还是我想岔了,这事情,我再琢磨琢磨,找苏先生那边的智囊团也商量一番。”
君秋澜颔首,“我们要发展这个世界,一定是全面发展,以后必然也会出现穷人和富人的区别,这个是没有办法彻底改变的,我们要做的,是让穷人不再自卑,富人也不再高高在上。”
这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提升。
到时候大家都能吃饱穿暖了,才能有更深层次的追求。
段文点点头,“我明白师弟的意思了,我也是担心另一个问题,以后都读书了,恐怕没有那么多人愿意种田了。”
君秋澜忍俊不禁,“段师兄跟我父亲想到一起去了。”
君郁笑了笑,“民以食为天,现在的粮食,本就不足以让大家吃饱饭,我们会担心这个问题,也是必然的。”
现在只能混一个勉强温饱。
真到以后,种田的农人少了,那田地岂不是荒废了,要说靠买粮食吃,这也不踏实啊。
万一有个天灾人祸的,就像今年这般,手里没有粮食,百姓心里都发慌。
好在儿子给他解释过了,君郁现在也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他们现在要搞的是发展。
提高粮食的产量,是一种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也是一种发展。
有经验的老农,学了读书识字,也能把自己一生的种田经验写下来,而不是靠口口相传,然后他们也可以通过这些书籍记录,进行实验,进行改进。
一亩地的产量,哪怕是只多五十斤,也算是一种进步了,一亩地多五十斤,那整座城呢,整个国家呢,又能多出来多少的粮食了?
也要给农人们释放出一种信号,泥腿子,读书也是有用的。
君郁心里有盘算了,也想跟段文好好聊一聊。
等到把村里知青的事情解决了,他也要去做儿子的代言人的。
君秋澜看了一眼时间,他今天得去赴宴,就不多留了。
“剩下的事情,段师兄和我父亲一起商议吧,或者可以把苏先生那边的同志们也叫过来,大家人多力量大,总能琢磨出一个更完善的办法,还有,段师兄,我们边城的法律,也得要改进一下了,先不要太过于激进,从原有的基础上整改,然后再拓印出去售卖,或者每个村子都发一本。”
法律的问题,是君秋澜一直都关心的问题。
不光是很多当官的凭感觉给罪犯判刑,还有很多村子,也存在滥用私刑的问题。
比如同一个宗族的,某一个人犯了什么事情,大部分的解决方案都是让族老们出面,商量要如何处置这个人。
根本就不会经过官府。
甚至是有的私刑已经到了酷刑的地步。
这个问题,肯定是要去解决的。
皇家跟世家拉平衡,地方官又何尝不需要跟这些地方宗族拉平衡呢。
他们要推翻世家,就先从底层开始整改吧。
段文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师弟尽管放心,等新的律法出来了,会先给你看看。”
君秋澜颔首,“过几日,我再送几本书过来,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下。”
另一个世界的法律,还是比较完善的,十分有参考价值。
法治社会,就是这么来的。
进去了交代完,也没再耽误时间,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