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2 / 2)
太子忽然笑了笑。
若是日后那苏先生来宫里上课。
不知会不会认出这个打了他学生的人。
一边想着这些,太子一边往皇后寝宫走去。
还要给母后请安。
太子忽然叹了口气。
不知道母后又喝了多少酒,此时是醒着还是睡着的。
而御书房中,庆帝才打发了太子。
便又继续将那春闱的榜单名录拿出来端详。
春闱的结果,礼部其实提早给庆帝汇报过。
不过今小说qun3柒日放榜,遂又照例正式誊其(二)韭1九抄出来一份。
他随意扫了一眼榜单上的其余人。
随后将目光锁定在榜首的‘苏渝’二字上。
这个人,他是早就听过的。
那日范闲还作了诗给他苏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诗庆帝始终记得的。
又思及方才太子也说,要请这苏渝来宫中作先生。
庆帝不禁笑了笑。
自己的儿子,难道都要拜他为师吗?
不过,这倒也不失为一件趣事。
同一个老师,同样的教学。
才更能看出来,究竟谁优谁劣。
如此,太子便也能更有紧迫感。
他如今,还是太松了些。
都已经八岁了,还整日只会作画。
读书,不如老二认真。
作诗什么的,又是远不如范闲。
对于让苏渝成为太子少师一事。
庆帝思虑了许多,心中还未有最终结论。
但对于苏渝这个人,他却是生了些好奇之心。
之前在看到儋州来信时。
他只是匆匆瞥了一眼苏渝这个名字。
但更多的注意力,还是在范闲身上。
没有怎么注意苏渝。
毕竟,只是一个略有些文采,懂得教书的年轻先生而已。
但如今看来,这个读书人,却是有些不简单。
庆帝双眼平静凝视着榜单。
细细想来,苏渝在入儋州时就是举人身份了。
那时不过才十六吧。
今年十八,便一举考中了进士,还是第一的会元。
这样年轻,又有才华的人,可不多见。
便是当年的林若甫,也不如他。
另一个,范建那个小女儿,被民间称为神女。
就是苏渝的功劳吧。
无论是教会了她医术。
还是想出那些个区分医病的法子。
这法子不可能是范建想的。
更不可能是那个五岁的孩子。
多半就是苏渝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