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2 / 2)
“喏。”
彩椒不敢置喙陛下和皇后对秦王学习安排,却也非常同情小殿下,民间那些豪强地主家的儿子还动不动打杀人命呢,谁管了?
自家小殿下不过是打了一个挑衅在前的堂兄和不会办事的武士而已,怎么就这般严肃。
但是彩椒在外面问了一圈,都没有找到小殿下。正在疑惑小殿下是不是回到了他那个神仙爷爷家,前面走过来几个巡逻的护卫。
“秦王殿下?”护卫回头,“刚走西门出宫了。”
彩椒:“天都要黑了,你们怎么能让小殿下出去?”
护卫为难地表示:“小殿下力气很大,咱们根本拦不住。”
彩椒想了下,说:“小殿下可能是去找公主了,你们就沿着通往城西工坊的道路去找,我先去禀告皇后殿下。”
此时的小凹,正跟两个人坐在一个小酒馆的二楼,小凹伤心地跑到皇宫外面的确是想去找姐姐给他出头的,但出来没多久就在街上看见了章邯和王离。
小凹一路尾随他们,来到了小酒馆,偷听到章邯劝说王离跟他儿子联系,才想起来琅琊王氏的第一代家主王元。
王离可是琅琊王氏的先祖。
于是小凹敲门,然后被听到敲门声很惊讶地来开门的王离给带到了屋里。
小凹:“你们两个也太不警惕了,我跟了你们这么长时间你们竟然都没有察觉。”
章邯:小公子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倒打一耙了?
王离说道:“小公子既然早看见了我们,为何跟踪我二人?”
他有些严肃,章邯忍不住看了一眼,把小公子当作陛下第二的人能真心恼了?
“我就是想跟你们玩---捉迷藏。”小凹可不能承认自己刚才无聊,就是想看看他们两个是不是有什么秘密。
章邯表示不是很信。
小凹摆了摆手走进来,走到桌子旁边坐下来,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在两人阻止的呼声里一饮而尽。
“诶,那是酒。”
王离赶紧出门要了一壶蜜水。
小凹又喝了一杯酒:“一点都没味儿,你们喝吧。”
爷爷的二锅头入口就火辣辣的,像是一团火从喉咙往下滑,这是小凹小时候用筷子沾爷爷的二锅头尝味的唯一记忆。
王离和章邯喝的这个酒对他来说真的是小意思。
章邯把酒壶拿起来放到一边,王离倒了一卮蜜水,给放到小凹面前,喝个热闹算了。
小凹又喝蜜水,还是挑剔:“不是酸酸甜甜的,没味儿。”
两人忍着笑,一副小公子说得都对的态度。
小凹咳了咳,说道:“明天下午我请你们喝饮料,可乐、绿茶、蜂蜜柚子水,还有我爷爷的二锅头,到时候你们就算开眼看世界了。”
两人赶紧提前道谢。
王离哪壶不开提哪壶:“小公子,你的眼睛怎么有点红红的?”
小凹赶紧抬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红了?可能是我昨天没睡好。”
才不能承认刚才离开椒房殿的时候他是真的差点哭了。
章邯叹息:“没想到小公子竟然还会睡不好。”
小凹惊讶地看章邯,他每天都郁郁的,小凹还曾怀疑过他是不是得了玉玉症,今天竟然跟他开玩笑了。
章邯被看得不好意思地咳了声,又问:“小公子夜晚出宫,陛下和皇后可知道?”
小凹强调了一下:“我是真没有睡好,而且我现在是大人了,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随口问的章邯:竟然是偷偷出来的!
章邯和王离对视一眼,眼睛红、偷偷出来,难道是被训了?
小凹一看他俩这知心模样就知道自己刚才找的借口他们没有信,“好吧好吧,我承认我是因为打人被渣爹安排了两个辅导班,心里很难受才有点点伤心。”
章邯抽了抽嘴角。
“什么是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爹汉高祖》 150-160(第6/16页)
导班?”王离不太确定地说出那三个字。
小凹:“就是叔孙通和张子房开的小课堂,让我跟我哥一样去听他俩讲课。先前还说担心我跟我哥抢太子之位呢,现在又让我跟我哥在同一个班学习,这就不怕啦?”
王离好笑,你还挺有自信的。
章邯说道:“可能是因为小公子的礼仪不太好,才引起了叔孙通的注意。”
小凹觉得我的礼仪好着呢,再说渣爹都让叔孙通精简礼仪了,为什么还让他学。
王离:“就是,他以前在陛下,秦陛下手里当官的时候就这样,喜欢跟人抬杠。”
“你说得太对了,他是个杠精。”小凹端起装满蜜水的杯子一口闷,“不过王将军,你以后叫我政大爷还叫陛下就可以了,我能听出来你说的陛下哪个是喊的我政大爷哪个喊的是我渣爹。而且我渣爹知道政大爷是你们心中的白月光,绝对不会因此对你们跟着他还想着政大爷有什么意见的。”
王离趁着酒劲儿,问道:“小公子,您真的见过陛下?”
小凹点点头:“政大爷好着呢,那边的你们也好着呢。”
章邯和王离不太懂什么是那边,但是好着呢却是听到了,陛下好着就好。
“王将军,咱们说说你儿子吧。”小凹欠身拿到章邯放到他们那边的酒壶,给他倒酒,“听章将军的,给你儿子打个电话---写封信,让他来长安看看你,为新的大汉王朝的发展做出你们王家的贡献啊。”
这天晚上,小凹是被他娘亲渣爹、姐姐哥哥一起找回家的,他气哼哼地走在前面,四人在后面跟着。
姐姐给他买了一个大汉的不正宗糖葫芦(麦芽糖),他才不那么委屈了。
盈儿:弟弟怕不是真要养成个二公主。
虽然才这么想完,看到热闹的长安街上有人在买小鹦鹉,还是去给小凹买了一只。
“拿回去跟那只做伴。”
小凹抱着小笼子,点点头。
*
“爷爷,我去大汉上学去了。”一大早上,刘老头正在院子里给那两排豆角黄瓜地里浇水,小凹就起来了,在杂物间和正屋两边跑来跑去的。
这么勤快地要去学习是好事,但怎么还需要从杂物间里拿东西?
“小凹,你上学拿个本子笔就行了,又拿什么呢?对了,给你哥捎两根铅笔,前天他还跟我说铅笔用完了。”
“嗷。”小凹又跑到了杂物间,里面传出他的声音,“我知道了爷爷。”
一会儿出来,端着一个纸箱子在怀里。
这箱子里有小凹小时候玩的音乐盒、呱呱鸡、小风扇等,都是放起来好几年的旧物。
刘老头怀疑:“小凹,你说你去大汉是不是上欢乐小课堂的?”
小凹把箱子放在地上,拣出来几个放在旁边的塑料袋里,“嗯嗯,爷爷,我要带动大家上快乐课堂。”
说着又跑回杂物间:“爷爷,你给我买的科普书在哪里?”
“窗根儿底下的铁箱子里,”刘老头放下手里的水管,任清水在垄头自流着,走到杂物间给小凹找了找,“今天晚上你政大爷来,爷爷带你们去吃烧烤,把盈儿也叫过来。”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吃小凹他那热情的爹娘让他给捎过来的鹿筋儿、鱼翅的,刘老头觉得太补了,应该适当地吃一下现代垃圾食品。
小凹的手在箱子里扒着,这个这个,都要,“好的爷爷,晚上我回来吃。”
刘老头揉了揉小家伙的脑袋,还是不太放心地叮嘱他道:“在大汉可不能瞎闹,虽然你爹现在是皇帝,你娘是皇后,但如果你当那种罔顾人命的小霸王,早晚有一天也会为众所不容。”
小凹抬手在脑门边敬了个礼:“好的爷爷,我不会罔顾人命的小霸王的。”
他只是好学了一点,喜欢挑战了一点,连小霸王都算不上。
小凹唇角勾出来一抹深深的笑容,他要在大汉做个小霸王学习机。
第155章 去蹭饭 小凹带着沉甸甸的一袋东西……
小凹带着沉甸甸的一袋东西来到了大汉, 还没上课却已经对今天的课期待不已。
大汉,早晨的薄雾还没有散去,长安城已经被热闹的人声覆盖了, 长长的一条街人声喧阗。
这才是搬来的半个月, 长安竟然已经有了些往昔咸阳的繁华。
街上流行起一种名为蒸饺的食物, 十摊九饺,刘嘉从拿着两个漂亮的笔筒走在街上,停下来买了一笼蒸饺。
“十个钱一笼。”
官府在长安四城建造了四个大磨坊,鼓励百姓用麦粉做食,因此蒸饺的价格才能快速降下来, 不过肉馅蒸饺价格还是居高不下,要五十个钱一笼, 光顾者少,街上的蒸饺摊位都是素馅儿的。
刘嘉要的这个蒸饺是豆角子馅儿,味道还算不错,拿回去给小凹哄他应该是够了。
其实现在的大汉市场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比如做菜需要用到的盐、铁锅,都达不到标准, 不过刚经过战乱的百姓没有那么多要求, 目前只要能够生存便足矣。
比如刘嘉手里这份蒸饺,虽然店家已经处理得很仔细, 但细品还是有些苦涩味。
但其实在一年前,母亲就已经令蜀中盐商制作精盐, 然而精盐工序繁杂,盐商们都想尽办法规避这条规定。
除非正式的下达法令,或者将盐铁严格地纳入官营,才能避免那些大盐商鼓铁商人投机取巧。
想着新朝建立后多到令人头疼的事, 刘嘉又吃了一个蒸饺,走出市集正要骑上拴在外面的马,就看见了韩信。
韩信一手牵着马,一手拿着一个花皮甜瓜,看见刘嘉就把甜瓜递给她。
甜瓜上面的蒂还很新鲜,应该是刚摘下来没多久。
但是韩信不会来这一趟只为了送个甜瓜给她吧。
韩信说道:“刚从军营回来,路上遇见一个瓜农,听他说这是皇后曾经在栎阳分送给农人的瓜种,便买了一个。”
刘嘉好笑,还真是这样。只买一个瓜,这瓜还不大,瓜农不一定怎么想的呢。
将蒸饺包好放到马儿腹部的袋子里,在瓜上掐了几个月牙印就轻轻松松地掰开了,其中一半递给韩信。
韩信不要,这时候才察觉自己带一个甜瓜到这边来有些小气,好像挺不会办事的一样,而今小丫头还要分自己一半,这么一比好像更显得自己不懂事了。
“你吃吧,我吃就多买一个了。”韩信说道。
刘嘉沉默,阿娘说得对,韩信的脑子都长在行军布阵上了,“我在栎阳那两年经常跟阿娘一起下地,早晨摘的瓜最好吃,你挑的这个瓜很好,你也尝尝吧。”
韩信这才接了,道:“下次我遇见那瓜农,多买几个。”
刘嘉点点头,又问他有没有吃饭。
韩信说:“刚从军营回来,没顾得上。”
以前总觉得自己很难适应战后的生活,现在却觉得这每一天都热热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爹汉高祖》 150-160(第7/16页)
闹的挺好。每天从军营回来,看看城中的烟火繁华,再来看看这个小姑娘,心都静了。
刘嘉邀请韩信一起去皇宫,“我们家今天早晨要吃黏糊面条,你应该没吃过。”
韩信:“嗯,皇宫的很多东西我都没有吃过。不知道这么过去秦王会不会欢迎。”
“那你下次就多买点东西,”刘嘉看了他一眼,难道这位大将军还想每天都去皇宫蹭饭?小凹应该会不乐意吧。
两人间安静了片刻。
韩信忽然想到一个话题,说道:“听说秦王殿下昨天挨打了?”
刘嘉:才一晚上都传这么远了吗?
韩信补充:“我也是凑巧听章邯说的。”
中午章邯从小凹公子那里知道他传话这件事,然后扒出了传话的韩信,五十多岁的已经经历过种种生死号称看淡人生老人家,回到府里就忍不住破口大骂。
韩信个碎嘴子,为了让公主高兴什么都跟公主说,这样的人他是怎么打仗的啊?啊!
当然,这是后话了。
半个时辰后,韩信吃到了刘家的黏糊面条,就单单是用面做的,却满口香。正当他把空碗递给旁边的宫女时,被小凹剜了一眼。
韩信:什么都没拿还这么吃,好像的确不太好。
宫女已经接过碗去盛饭了。
韩信对小凹说道:“听说秦王要跟子房先生学习兵法,不巧我正在跟先生一起编写兵书,你有什么不会的可以问我。”
盈儿:怀疑韩信故意戳小凹痛处。
小凹的眼神很不屑,你这么笨我才不跟你学。
不过想到曾经韩信背着他打仗,不屑的眼神也没有翻成白眼。
可以看出来他现在已经不为要去学习苦恼了。
“小凹,还不谢谢韩将军。”吕雉现在对韩信就是一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的状态。
小凹身上那略微炸起的毛收拢下来,捧着碗说道:“谢谢你哦。”
渣爹本来说到长安就给姐姐和韩信办婚礼的,现在还不说这件事,是不是又对韩信不放心,或者韩信做了什么让渣爹不满意的事情?
韩信不会又要死吧。
说句心里话,小凹现在还有点舍不得他死了,首先姐姐很喜欢说韩信跟她说的小道消息,其次韩信在打仗的时候背过他。
于是刘家入宫之后还是没有分餐制的安静餐桌上,又一次响起了小凹的声音:“渣爹,我姐什么时候跟韩信成亲啊?”
“咳咳。”
“咳。”
韩信刘嘉都被呛得咳嗽。
刘嘉更好奇小凹是不是有什么鬼主意,先前他可是一直说姐姐还小不能嫁人的。
刘邦专心地喝着面条,擦了擦嘴跟吕雉说道:“现在就操办起来吧,我感觉这放走那些诸侯王得有反的,赶紧给他们把婚事办了。”
以后他出门打仗就不用想家里孩子的小事了。
吕雉看了眼韩信。
韩信脸色没变,其实内心觉得刘邦很多疑,把他留在长安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跟公主完婚。
虽然还有点别扭自己竟然因为与公主的亲事成为皇帝的心腹,但想到这些日子的喜乐安然也会觉得很值。
此时又听见小孩子说:“你是不是觉得我渣爹不是个守信用的好皇帝,还觉得他是烹走狗的猎人?”
刘嘉:“小凹,你说什么呢?”
别说这么直接啊。
韩信:碰见这样有话直说的小舅子,很多时候都挺想揍孩子的。
第156章 整教训 刘邦看向韩信:“我也想知……
刘邦看向韩信:“我也想知道。”
你们父子俩一样一样的。
韩信便实话实说:“末将觉得如果猎狗回家后能好好看家, 主人是不会烹杀猎狗的。”说完还咋舌,这都是什么比方,自己成了狗了?
小凹看到韩信复杂的表情, 很想跟他说“狡兔死走狗烹”这话可是你自己说的。
刘邦悠悠地叹了口气:“你说得对, 你算是很少知道朕这一副柔软心肠的人了。”
韩信抽了抽嘴角。
小凹扭头作呕吐状, 但是渣爹和韩信还是在忽视一统和地方郡国分权之间的矛盾关系,这个才是诸侯王必灭的原因吧。
可以用你一句话来总结,不想当皇上的诸侯王不是好诸侯王。而不想铲除诸侯王的皇上不是好皇上。
他们两者之间一定会有矛盾,大矛盾。
渣爹根本没有政大爷聪明。
“可是猎狗想要掌控家里的---”小凹正说着,脚被他哥轻轻地踢了一下。
盈儿给弟弟使眼色, 这些人咱们以后收拾,都给他收拾得完完的。
两人的小猫腻, 大家心知肚明。
刘邦也明白着呢,不就是只给王位不给实权吗?等他把这头一茬的诸侯撸下去再说。
反正他不想当一个窝囊的周天子。
韩信隐隐感觉到他们父子三人收回所有诸侯权力的想法,然后也没什么感觉,只觉得被秦始皇带出来的孩子果然跟他一个样。
而对刘邦则是, 当上皇帝的人也果然会跟秦始皇一个样。
饭后,韩信没有立即出宫, 刘邦说军营那边有了训练流程也不用他整天待在那地儿看着, 让他趁这个时间去找张良整理一下兵书。
小凹觉得他渣爹可算是无良老板的典型了,一整天不把人当个人用。
生产队的驴都没有这么用的。
韩信听到小凹又为他鸣不平感觉很奇怪, 这个小家伙每天都把异姓王当作贼来防,怎么今天反而是替他说话了?
肯定是嘉儿替他跟两个弟弟说了自己的好话。
被韩信看了一眼的刘嘉莫名其妙的。
刘邦弹了嘟嘟囔囔的小凹一个脑瓜嘣, 你知道你爹有多大的理想吗?
“上学去,回来跟我说一遍今天学的内容。盈儿你监视他,”感觉这个说法不对,盈儿抽抽嘴角的时候听见他那阿父又说, “你看着他,别惹事。”
盈儿点点头,小凹这么乖地要去上学一定憋着大招呢,如果小凹不好好听先生讲课或者打同学,他都会及时制止的。
“阿父放心。”
刘邦很满意,让韩信跟他一起走,韩信并不是很想跟刘邦一起出门,果然走出宫门就听他说了很多要让大汉超越大秦的理想。
“你都不知道当初进入咸阳宫我看见了多少竹简,只兵书就用车拉了两车,当时的朕哪有什么眼界啊,两车兵书还是萧何坚持拉出来才拉的,”刘邦一边说一边叹息,“还有很多书简都被扔在了咸阳宫,项羽可能拉出一点,现在也不知道还有没有。”
韩信听着,所以重点是。
刘邦嫌弃韩信,怎么看他的样子什么都听不懂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爹汉高祖》 150-160(第8/16页)
“咱们大汉现在也是一个国家了,在大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你就说咱们需不需要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来?”
韩信点头:“这是需要的。”
毕竟听您的意思是要超越大秦,人家大秦是多少代人的努力,现在的大汉又才多少代,不努力怎么超越?
“对,你能看出来这一点就对了。”刘邦站定,双手背在身后,“年轻人这时候就该多干点,你要比生产队的驴更能干才行。”
韩信被忽悠走了。
小凹和他哥在后面跟着了一段,眼睁睁看着他们渣爹把“大汉做大做强”这个帽子扣在韩信头上,然后他自己脚步轻松地走去了宣室殿。
渣爹喜欢画大饼还喜欢摸鱼,这点上跟政大爷那样的老板都没法比。
小凹:“哥,渣爹又要摸鱼了。”
关键是他自己都摸鱼,却还不让我玩。
盈儿耐心地哄弟弟:“咱们不是说好了要向政大爷学习,阿父没当过皇帝,可能只是不知道怎么当而已。”
小凹却觉得渣爹太知道怎么当皇帝了,分工作跟分果果一样,留给他自己的只有玩。
虽然积极应对要在这里上学这件事,小凹心里还是很生气。
盈儿继续顺毛捋:“所以阿父才在历代明君中没有排名,付出努力不一定会收获,但不付出努力却一定没有收获。”
小凹怀疑他哥又看什么心灵鸡汤文了,而且以后他哥可能和渣爹一样会画饼。
“你们两个怎么还没有去学室?”
长安宫第一批修建的宫殿就有学室,在未央宫西,为劝学宫,主要是太子、皇子、诸侯子读书的场所。
这就可以看得出来吕雉和刘邦有多重视对盈儿这个太子的培养,不是没有哄着小凹去上过学,小凹却总有一百个借口去拒绝。
叔孙先生和张先生也不是第一次提让小凹读书的事了,这一次总算是把他摁头摁了下去。
为了鼓励弟弟们好好读书,刘嘉还从玻璃坊给他们带了两个漂亮的玻璃笔筒过来。
小凹没想到姐姐都不在家里休息一下就又要出门,也被努力的姐姐带动了,说道:“姐,我们这就去。”
眨了眨眼睛说道:“姐,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上学啊?”
好像从来没有人提过要让他姐上午的事。
刘嘉的脸都绿了,刘家一家人都不爱上学,赶紧跟弟弟们挥手,笑容完美:“快去吧,不用管姐姐,姐姐也有师傅的,你们好好地读书,姐姐回来的时候还给你们带好吃的。”
小凹点菜:“我要吃炸淀粉肠。”
栎阳市集上做淀粉肠的老婆婆本来就是他们的人,都城搬迁之后,淀粉肠也跟着搬迁了过来。
当然长安宫的厨师也会做,但小凹就喜欢吃从外面买回来的。而且大汉这边的淀粉肠纯手工,比现代街上卖的还好吃。
刘邦这边一路溜溜哒哒地来到宣室殿,瞅着政哥这又有好几天没来,便悄摸地让人把陆贾和陆贾的徒弟叫过来。
其实陆贾一个多月前已经被迫不及待收服南越的刘邦塞上南下之路,但他人还没走到鸿门就生了场病,得亏刘邦派人快马加鞭地给他送过去一板退烧药,烧迷糊的人这才慢慢好转。
在鸿门养病还不如在长安,刘邦又让卢绾过去把人接了回来。
早朝的时候重新讨论去南越劝赵佗向大汉臣服的这件事,文臣武将的口气一致,那就是等陆贾好了还让他去吧。
陈平讲得最好,陆贾有过在南越游历的经验,他知道那边的风土人情,说服南越王的可能性很大,其他人去了就不一定了。
于是经过商量,还是决定等陆贾好了再派他去。
但没想到陆贾的身体有点亏,扁叔去诊断过后说至少要休养个一年半载才能远行。
陆贾知道他们这个决定以后感觉就很复杂,这都是些什么人啊,没人给你们杀猪你们还不吃了?
转天,刘邦就好药好吃地给隔三差五送到陆贾家里,让他的儿子们好好照料他,希望他快点好起来。
毕竟他之前已经把去挑拨小凹和盈儿关系的枞行等人,给发配到了南越。按照里程他们应该已经快到南阳郡了吧,这些人都是刘邦身边谋士的子侄,刘邦还是想让他们多活几年的。
如今陆贾去不了南越,这几个人只能暂时安排在英布的九江,给他打探一下九江的情报,也不算白养着人了。
今天才是陆贾被拉到长安的家里修养的第八天,刚吃过药,宫里派人来问他能不能动。
陆贾拄着拐杖,再不能动去宫里这点路还是能动的。
随后陆贾就进了宫,到宣室殿拜见之后,他们这位皇上就又给他安排了一个要命的差事。
“总结秦亡的教训?”
刘邦笑道:“是啊,你有经验,写来看看。”
刘邦还以为都不用自己说,陆贾就应该给他写点东西的,他还记得陆贾刚到汉军营时经常给他写一些以秦朝前事为戒的文章。
陆贾看了眼期待的刘邦,我为什么不写您不知道吗?
秦始皇他还在啊,如果自己还跟那些秦亡后的儒生一样喋喋不休地说他家的错误,会不会被半夜吓死啊。
刘邦看了看周围,对陆贾说:“你放心,政哥这几天忙着呢,没过来。”
陆贾:———
他赶紧表示微臣不是怕这个,而是您现在要秦亡的教训干什么啊?
刘邦:“我藏起来自己偷偷看,”然后想想在诸侯方面的问题要不要完全按照小凹说的处理,“等以后还要给小凹和盈儿看,以警后世子孙。”
陆贾:没见过这样的人,我跟您说您自家就有一个大麻烦,双生子啊。
刘邦还在说:“刘家不能跟赢家一样出现个二世,刘家家底薄,禁不起造。”
别看刘邦等着英布、臧荼、彭越三大诸侯哪个先反,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先反的那个打得落花流水,但晚上还是会做梦自己失败等等的。
陆贾抽了抽嘴角,皇上说的这个理由让他当臣子的没立场反驳,勉强答应回去好好想一想。
刘邦:“不要瞎写,不要因为秦亡了就夸大政哥的暴君形象。”
这么难伺候的甲方让陆贾很头疼,问道:“不知陛下心中是否已经有定论?”
他按照陛下说的写,等日后秦始皇看见了也不能说是他诋毁前朝。
刘邦什么人啊,能看不出来陆贾的那点小心思,道:“朕曾听你们说过郡县制和分封制,想知道秦朝灭亡到底是不是因为采取了郡县制。”
陆贾知道了,但是也觉得给当今陛下当文臣是个危险的活,随后就很热心地给刘邦推荐了两个人,洛阳的贾初和淮阴的枚禹。
刘邦现在对文人那是来者不拒,会出点子的文人他更欢迎,便问:“这两人有没有什么来历?”
大秦,嬴政按照刘邦的官员名单来进行官场的安排,大汉,刘邦也照着嬴政那边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爹汉高祖》 150-160(第9/16页)
。
能在大秦当个一官半职的,应该都有点东西,比如那个宣曲任,当年可没少从他们家弄来粮食补给前线。
任氏藏粮食的能力刘邦都自愧不如,这想起他们了,就觉得也该是时候给他们封个名义上的爵位了。
“贾初曾是洛阳御史,跟张仓是好友,文学功底非常深厚,至于枚禹,他曾经担任过淮阴令,秦末大乱才带着家人隐居了起来。”
陆贾这么一说,刘邦就很满意了,竟然都不是小吏,肯定有水平。
当即下令去请。
还有谁给他提过的秦朝博士,也去请。
等着更多人才来给大汉添砖加瓦的刘邦并不知道,此时的劝学宫内,叔孙通正在怀疑人生。
第157章 抢学生 叔孙通走进今天的劝学宫,……
叔孙通走进今天的劝学宫, 就发现今天的殿内无比安静,连一点窃窃私语的杂声都没有。最前面的一排增加了一席座位,两个长相一模一样的小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
叔孙通很满意。
秦王这个年纪还是要好好学习的, 这一管就不会跟以前似的那么胡闹了。
叔孙通说道:“来人。”
宫殿外有执戟郎, 听闻呼唤, 进来候命。
看到叔孙通一声来人就喊进来两个人,小凹忍不住全身戒备起来做好随时出手的准备。
盈儿问道:“太傅,有什么问题吗?”
“太子殿下。”叔孙通低头说道,“您为尊,秦王殿下的座位不能跟您的并列, 需向后挪一席。”
诸侯子:这老家伙发什么疯,在栎阳的时候也没有见他有这么多事啊。
小凹主动站起来, 说道:“好,我挪到后面去。”
叔孙通微笑,秦王殿下长大了。
底下的学生们用同一种眼神看着他,你完蛋了。
执戟郎见没有自己的事, 抬手无声行礼,告退出去。
小凹把自己的座位放好, 说道:“先生, 你说我哥为尊,你看见他怎么不行礼啊?”
叔孙通:---
老夫是你们的先生!
尊师重道这是很重要的。
小凹撇了撇嘴, “你一点都不狠,如果你肯把你自己贬低到天子的之下, 心甘情愿将你们儒家作为皇帝治理天下的工具,想要独尊儒术还不是so esy?”
叔孙通:“搜什么?”
小凹叹气:“先生,你的耳朵都聋了,还怎么给我们上课啊?大家说是不是?”
诸侯子:我们该不该说话啊?
看见秦王威胁的眼神, 赶忙附和着喊道:“是。”
“是啊先生。”
叔孙通眉心狂跳。
盈儿回头说道:“小凹乖一点。”
小凹乖乖地坐下来,却是跟叔孙通打了个wink。
叔孙通猛地激灵了一下,不好的感觉在心头萦绕着。
小凹在底下说:“先生,做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独尊儒术哦!”
叔孙通被说得心都乱了,曾经的大秦就是法家的天下,凡士人,泰半学法,儒家被挤压得只有在扶苏公子身边才有一点生存机会。
其实他现在跟着如今皇帝已经是混得很不赖了,但是跟“独尊儒术”四个字所代表的意义相比,却什么都不是。
叔孙通几乎无法想象独尊儒术的盛景。
把自己当作是皇帝治理天下的工具?
叔孙通说道:“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周礼之中的宾礼,譬如秦王殿下这般坐姿,便是最不标准的。”
盈儿:太傅是一定要纠正小凹了。
小凹听见说他,直接一条腿摊开,一条腿竖起来,抖啊抖的。
叔孙通微笑着给小凹纠正坐姿,小凹安安静静地听他说完,表示“办不到”,本以为他就会生气了,没想到这个老毕登态度超级好。
“秦王殿下,您这般会被日后进京朝贺的诸侯王嘲笑的。”
小凹抖抖腿:“谁嘲笑我,我有拳头。”
叔孙通耐心地询问小凹:“敢问秦王殿下,您以为任何事情都能够诉诸武力吗?”
小凹点了点头,这是当然。
之前没有人敢和渣爹竞选皇帝,不就是看武力的吗?
叔孙通便从这里开始给大家讲大道理,把从夏朝开始的老事情说了一个遍,“我教出来的学生,都要明白一个道理,武力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不能解决长久的问题。为人,就要有序,讲礼。”
小凹举手。
盈儿跟有些疑惑的叔孙通解释:“太傅,小凹是有问题要说。”
叔孙通微笑,还以为是自己刚才讲的那些话起了效果,“秦王殿下这个做法很好,其他人都要向秦王殿下学习,有问题,举手发言。”
“秦王请说。”
小凹道:“太傅,我不是不想讲礼,但是你要求的礼太费腿了,按照你说的那么坐会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而且我们现在还小,一直这么坐还会形成罗圈腿,那以后连一点仪态都没有了。”
叔孙通:---
“您不知道什么是罗圈腿吗?我给您示范一下。”说着,小凹就要站起来,被叔孙通赶紧抬手阻止,但表现欲超强的小凹装作没看见,起来大猩猩似的走了一圈。
一回头,他又给叔孙通说那么坐会影响身高、影响男性力量的发育,课堂气氛被小凹调动起来了,叔孙通却也差点被气死。
中场休息之后,教学随性的叔孙通给大家讲博学的重要性。
“博览群书---”
小凹积极发言:“太傅,我从小博览群书,什么都知道。”
叔孙通又说:“人要谦虚,尤其似秦王殿下这般,更要时刻谦虚,说话留三分是给自己的退路。你忘了那秦始皇,他为天下笑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狂妄而不谦虚。”
小凹:“你们儒家的人都有一个毛病,喜欢说我政大爷的坏话,但是你不要忘了,我政大爷还在呢,可能今天晚上他就去找你。”
叔孙通的话都被卡在了嗓子眼里。
盈儿打圆场:“太傅,我们应该看些什么书才能成为博学之人。”
叔孙通列举出来一些书目,给大家讲了一些有趣的知识点,小凹正听得津津有味呢,老毕登问他有没有听懂。
这个老毕登在故意找我茬?
小凹意识到了这点,表示我都听懂了,“但是太傅,我有几个问题从小想都想不明白,感觉您很博学,想请教您。”
叔孙通心里咯噔一下,笑道:“大家要向秦王殿下学习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殿下请说,老臣洗耳恭听。”
他读了一辈子的书,应该不会被小家伙的一点问题难倒。这是秦王来上学的第一天,自己必须把他这种不爱学习的气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