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0(2 / 2)
安子杰有点emo,虽然说游戏是自己白月光,虽然说自己在校成绩也没有很出众,虽然…
方可以是个Bug也就算了,沈云投胎技术高超也就算了,现在连小贝也跟着鸡犬升天入到大佬法眼,那他是什么,541里的对照组吗?
这种事情不要哇!
而李雪亭在一旁如坐针毡:
王院长的起手式分分钟让他联想起一百个被投资人指指点点的悲惨经历,很不想拥有这种参与感。
那其实他这把年纪也还年轻,完全可以坐旁边的小板凳啊。
看到李雪亭这样,方可以感觉好多了。刚刚一个人面对王院和袁女士,她精神压力也很大的。
贝嘉延开始解离之前,方可以看时间差不多,出声打断王院长的继续输出:
“大家也都是同行,既然小贝哥和杰哥都在这儿那就一起聊呗,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嘛。”
轻描淡写间,甭管是指点江山的还是卑微挨训的,都被拉到一个水平线上。
说这话的底气方可以还是有的。
票房+奖项还有病弱BUFF护体,现在的方可以,说句不好听的,在她面前,除了李伯伯是随身老爷爷+文字外挂,大家其实都差不多。
只是受限于脆弱躯壳,狂里狂气的话在外人看来,也只是当事人病体难支,透着三分疲惫两分忧郁。
王院虽觉得和小孩一桌并论颇为别扭,见状却也不好再说什么。
唉,只能说小方还是太年轻了。
*
说回正题。
李雪亭先发问到底这一趟是什么事。电话里没讲清楚,他只听说是有个本子要一起参谋。
方可以就大致说了下情况。
“唔,主旋律片……”李雪亭愣了愣。
隐喻和指代,人类语言学与心理学共轭影响下的伟大发明。
通过将具体的行为、事件转化为某个特殊名词指代,将无数确切的细节统合为一个抽象整体,将特殊转化为一般,减免了情感的频繁卷入,加固了思维快速通道的壁垒。
原本含义清晰的事件则在无数次模糊指代后,被叠加上重重的虚指和默认的共识。
回归基本概念,符合公序良俗、正面积极的思想、内容、风格作品,就可以被盖定为主旋律。
本质上,任何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的作品,其最深层的思想内核亦往往扎根于某种普世的共识,也即是某种“主旋律”。
那么根据三段论可得:
任何在思想与艺术上成功的作品,即使是最流行、最大众化、最为艺术界鄙薄的商业片,也是创作者在个人审美、艺术追求与普世价值中寻找到一块共享的滩涂深挖构筑,由此才获得观众共鸣。
既然如此,为什么一部严格标准上的主旋律作品却这么难拍?
无非是标准伟光正与人们认可的最普世价值之间,往往存在某种理论与现实的鸿沟。
鸿沟既然出现,那就很难装傻充愣。
一旦触及而不加批判,对房间里的大象视若无睹,那么观众就会感受到怪异与不真诚。
如何与世界真诚地和解,方可以未知详情,却也能基本猜测,这需要对周遭世界深刻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