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大唐悬疑录 > 第八节

第八节(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半是蜜糖半是伤 盗墓笔记重启之极海听雷 半仙 谁是谁的谁 四分之一的迷恋 全星球都闻不到我的信息素 世界因你而绚烂 我人生中的四位E人士 忘了24光年 三千院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悬疑录》 第八节(第1/3页)

元和十四年夏,宪宗皇帝展开了削藩的最后一战:夺取平卢。

元和十二年李愬发奇兵雪夜入蔡州,一举剿灭淮西吴元济后,各藩震慑于朝廷的威势,纷纷归顺。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将儿子送到长安为质,以示投诚。曾经相互勾结刺杀了武元衡的河朔三镇淮西、成德和平卢,一直都是诸藩中最桀骜不驯的,如今也只剩下平卢李师道一个光杆了。

起初李师道上表割让三州,并送儿子进京入侍。皇帝为百姓生计,接受了他的求和。谁知李师道出尔反尔,在朝廷派出使者到平卢宣诏受降时又公然反悔,皇帝忍无可忍,下诏削去李师道的官职,并命魏博、宣武、义成、武宁和横海共五大节度使共同征讨平卢。

自从宪宗皇帝削藩以来,就数这次讨伐难得的顺利。参与作战的藩镇人心已归服,所以仗打得特别卖力,其中尤以田弘正率领的魏博军为翘楚。元和十四年霜降之时,宪宗皇帝采纳了裴度的建议,诏令田弘正取道杨刘渡过黄河。田弘正奉命率军过河后,直捣郓州,一举击败平卢大将军刘悟。很快,朝廷派来的李酝、李光颜和田弘正对郓州形成三军合围之势,李师道逼着刘悟出兵迎战。刘悟知道田弘正的厉害,不愿贸然出击送死,李师道便怀疑他有叛心。内外交困之下,刘悟决心倒戈,回兵郓州斩杀了李师道父子,拎着两颗脑袋向田弘正求降。

至此,平卢藩镇平定。宪宗皇帝从即位伊始便发起的削藩战事,终告全面胜利。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就成了大唐帝国最大的顽疾。王化之外的藩镇,民风日益悍野,目无伦常,是从盛唐文明巅峰的大倒退,也是大唐人心向背的极大损失。藩镇割据的大唐,犹如浑身长满了毒瘤,处处溃烂不遂,任其发展的话,朝廷就等于被动等死。但削藩战争要消耗已经极其羸弱的国力储备,江南等赋税重地的百姓被盘剥得一干二净,民怨四起。一着不慎,甚至有可能将大唐重新拖入全面战乱、分崩离析的可怕境地。

正因为削藩面临这么多不利因素,从代宗、德宗到顺宗的几代皇帝,均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将这副重担压到了宪宗皇帝的肩上。

元和君臣,终不辱使命。经过将近十五年艰苦卓绝的努力,跋扈河南、河北三十余州六十年的诸多藩镇,从此尽皆听从朝廷约束。诚然有武元衡、裴度、李愬这样的良将贤相为削藩立下汗马功劳,但若没有宪宗皇帝的“慨然发慎,能用忠谋,不惑群议”,诸事仍然不可能成就。

平卢既平,在时人心中,宪宗皇帝绝对称得上是安史之乱后,大唐最英明有为的君主了。

仲夏的傍晚,长安城内的暑气久久不肯消退,滚滚雷声在天边隐而欲发,闷热更甚。城东春明门外的旷野上也是乌云压顶,连一丝风都没有,未见得比城内凉快半分。

城门还未关闭,仍有车马匆匆赶来入城,但碍于将下未下的雷雨,行进的车马明显要少于往常。终南山的阴影下,大片简屋陋舍逼仄地挤在一起,家家户户都敞着门窗透气。这里不像城中有金吾卫巡街管束,不少人干脆坐到门外乘凉,男女老少不分彼此。

只有一个院子的门从早到晚锁得严实,大家都道此处已许久无人居住。暮色更深了,当空中打响第一声闷雷时,一条黑色身影从院墙上一跃而入。

崔淼立即迎了上去:“怎么去了那么久?”

聂隐娘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回答:“难得故友重逢,本来还要留我夜饮叙旧的,我就是怕你心急,找了个借口离开,已是失礼。”又盯了崔淼一眼,“崔郎何时也变得这么沉不住气了?”

崔淼没有回答,却向东北方向仰起脸来。一道接一道的闪电撕开夜空,闷雷滚滚,空气几乎凝滞不动,但就是不下雨。

“我第一次见到静娘,就是在这样一个雷雨夜。”他说。

聂隐娘也抬头望着天空:“我方才还去了一趟贾昌的院子,那里只剩下一座白塔,什么都没有了。”

乌云翻滚的天际,每一道霹雳闪过之时,大明宫的轮廓都会在龙首原上瞬时突显,带着力压千钧的威严。

聂隐娘道:“这场雨憋了一场天,还不知能不能下来。”

崔淼看着她,问:“都谈好了吗?”

“谈好了。”聂隐娘回答,“田弘正因平定平卢立下首功,圣上已加封他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此便可以着紫袍了。明日圣上将在麟德殿中设宴,亲自召见他。”她终于忍不住“哼”了一声,“真没想到魏博也能有如今之荣耀。”

“大势所趋,隐娘该为之欣喜。”

聂隐娘冷笑起来:“当年田季安统领魏博时,荒淫无道,田弘正看不惯他的恶行,曾私下串联我,希望我夫妇二人能助他除掉田季安,夺取节度使之位。我虽厌恶田季安的为人,但觉得朝廷对魏博虎视眈眈,我们更不应该内讧,所以就乘着田季安派我去刺杀刘昌裔的机会,转投在刘帅麾下。不久便听说田季安暴卒,田弘正乘其子田怀谏年幼,夺下了节度使之位,又向朝廷派去的特使裴度投诚。从那以后,魏博便由一头猛虎摇身变成了朝廷的一条忠犬,现如今更因替朝廷效力,剿灭其他藩镇而受到嘉奖。崔郎真的认为,我会为此而喜悦吗?”

崔淼反问:“难道隐娘不愿意看到四海归心、天下一家的局面?”

“不愿意。”聂隐娘干脆利落地回答,“我本出身藩镇,更愿意看到一个欣欣向荣的自主的魏博。”

“但这已经不可能了。”

“是吗?咱们等着瞧。”

“不谈这些了。”崔淼岔开话题,“田弘正看到隐娘突然去访,没有起疑心吗?”

“没有。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当年我虽未助他,却也没有去向田季安告发他,所以他对我还是相当信任的。”聂隐娘一笑,“更重要的是,他对我所提之事极为热心。”

“哦?我还怕他不相信杜秋娘在我们手上。”

“他知道我不是乱开玩笑的人。”聂隐娘直视着崔淼道,“我已和田弘正约定,明日他入麟德殿召对之时,将把杜秋娘献给皇帝。”

这就是崔淼苦苦筹划了一年的计划。

聂隐娘又道:“田弘正不仅没有怀疑,反而喜出望外。只因他早就听说过,之前皇帝削藩成功,叛臣家眷没入宫闱时,其中就有特别出众者受到皇帝宠幸,还生下了皇子。田弘正如今圣眷正隆,一心想着要锦上添花,能够讨得皇帝更多的欢心。我们此时送上杜秋娘,正中他的下怀。”

这个计策能够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藩镇在长安的进奏院遍设眼线,掌握着从皇帝到达官贵人们的各种动向,其准确和详尽的程度甚至超过了长安本地人。聂隐娘和崔淼在商议这个计划时,最担心的是田弘正不了解杜秋娘对皇帝的重要性,多加解释的话又会显得累赘,反而令人生疑。没想到今天聂隐娘刚一提到杜秋娘,田弘正就已知道她曾为长安头名歌妓,连皇帝暗地里宠幸她都早有所闻。于是聂隐娘便顺水推舟地告诉田弘正,杜秋娘在元和十一年诈死离开长安后,生活颇不顺遂,故而心生悔意,想回京城来见皇帝向他认错呢。恰好二女在途中巧遇,聂隐娘便将她护送来了长安。

聂隐娘对田弘正说,这将是魏博再向皇帝献媚的绝佳机会。而自己多年来远离魏博,一直感觉对魏帅有所亏欠,也想借此稍作补偿。田弘正完全可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悬疑录》 第八节(第2/3页)

装作对皇帝的隐私一无所知的样子,只是进献一名出色的歌姬而已。这样连皇帝的面子都顾及到了,却又拍了一个最到位的马屁。对皇帝来说,曾经软玉温香在怀的美人千里迢迢来向自己负荆请罪,纵然是有一副铁石心肠,恐怕也会化了吧。

谈到这里,刚刚荣登三品大员的田弘正冲着聂隐娘抚掌大乐:“此等美事,岂有不成全之理。”于是一拍即合。

头顶上忽然“轰隆”一声巨响,憋了一整天的大暴雨倾盆而下。

聂隐娘与崔淼奔进屋时,榻上的杜秋娘目光炯炯地看着他俩。

崔淼说:“定了,就在明天。”

杜秋娘沉默。

崔淼来到榻前,迟疑了一下,低声问:“你……愿意吗?”

“哼,现在想起来问我愿不愿意了?”杜秋娘道,“千辛万苦地把我从成都弄回长安来,我就算不愿意,现在说还有用吗?”

崔淼说:“秋娘,此中曲直我都对你说明了,如今也不想再重复。我知道这样做对你不公平,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崔某在此谢过了。”说着对她深深一揖。

杜秋娘仍然拉长着一张脸:“你先别急着谢我,明日见到皇帝后,我自己还生死未卜呢。”

“这倒不怕。”崔淼笑了笑,“我相信秋娘之魅,无人能够抵挡。”

“算了吧。我有何魅?裴炼师能让崔郎生死与共,才是女子的真魅力。可叹我杜秋娘风光一时,到头来却连一个真心人都没有。”

轮到崔淼沉默了。

少顷,杜秋娘又道:“裴炼师与崔郎对我有救命之恩,杜秋娘虽是烟花女子,却也懂得义气二字。如今二位有难,我自当舍命相助,没什么可多说的。只是有一点,明日我即使入了宫闱,见到了裴炼师,也只能带句话给她。别的,我就真的无能为力了。”

“并不需要秋娘做别的,只要秋娘告诉她——我还活着。”崔淼的声音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请秋娘务必对她说,我就在春明门外的老地方等她,会一直等下去。”

“你傻啊!就算我说了,她也未必愿意出宫!”

“她会的。只有我知道她为什么要进大明宫。所以还要请秋娘告诉她,不必再寻根究底,我什么都不想知道,只要她平安归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换受系统已绑定 世界沉睡时 为你唱首心光灿烂 不算卦就会死穿越 雨燕与焦尸 三拾 午夜零时的访客 贺洗尘[快穿] 钟绿 科研强国从种地开始[七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