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美人夫郎攻了后》 70-80(第1/20页)
第71章 寻觅
刑卫的人回来禀报,宋文彩一切如常。
刑卫点点头压下心中燥意,目光一错不错紧盯着城门口,在他们这些近卫出身的人眼里,时间流速都是极快的。
但这两年发生的事情太多,犹如密集的鼓点一刻不停地敲着脑子,以至于连他的上峰陈寅有时候也会搓着脸想离职。
两年里似乎把十年的事情都做完。
他们只分担一类便觉得疲惫,而那位像河边的水车日日夜夜不停地转动。
那掌控全局的缜密心思,环环相扣的布局,看似不急不缓的步伐,有时候他们都替对手叹息,为什么要惹戚家。
不惹戚家,陈氏怎么都有位地位尊重的贵妃扶持家族,不惹戚家,仁武皇帝就不是住在陵墓里。
刑卫很快不再考虑死人的事情。
议事局的政令一道接着一道,他即便不懂政治经济也看得出,大朝不再是过去的大朝。
他不清楚明相做这些是否跟黎先生有关,但黎先生在这种时候一定不能出事。
否则很难想象失去舵手的大朝会沉沦到何方。
手下又问,“需要继续盯着他吗?”
刑卫摇头,“暂时不用,这人有些小聪明,而且把我们司狱所的行事方式摸得清楚,再让他发现可能会坏事。”.
黎源觉得自己还是天真了。
以前住村子里,除去建屋换大件,几乎花不了多少钱,京城果然与众不同,上个厕所都要几个铜板,那可是农家肥,当年村民向他讨要五年老窖肥,还要给他钱。
大城市真是哪里都是花销,一碗面二十多文,找个最小的食肆点两个菜要五十文以上,还不是太好的什么菜,找人问路打听事情,寻常人没空理你,倒是有专门负责给外地人带路介绍的,一次八十文,几天下来已经花去近一两银钱。
不过也不是毫无进展。
原来九经九纬仅指下城,并不包含上城。
哼,珍珠居然骗他。
不过京城人口大多居住在下城,包括官员。
据说上城区以行政区域为主,只有极少数皇亲国戚和一品大员住在上城区。
即便如此,大家还是会在下城区购置位置好的府邸。
进上城要去司狱所办理腰牌,有的当日有效,有的管一旬,往返上下城便不用频繁接受检查。
珍珠说他家能看见大海,又是品级不低的官员,自然不会像平民百姓随便住哪里。
黎源希望对方没有住在上城区,据说上城区的城防要严格得多。
如果珍珠真的住在上城区,那两人想要见面就难如登天。
黎源沿着靠海的经线走,走过四纬后,街面明显整洁干净起来,建筑花景也精致得多。
有时候还会路过什么府什么府,看着像地位不低的官员或者皇亲国戚的住宅,但是又没有侍卫巡守。
但这种地方不多就是,大约京城地皮紧张,大多数宅邸也就一百到四百来坪大小,若是临着主街便要拥挤些,但都有一个院子,无论大小,说不定还有后院。
门头即便不大,也各有各的雕饰,放狮子的最多,但都不大,小巧精致,憨态可掬地蹲在门口,透过院门可见纵横交错的精巧飞檐,即便黎源这种理工生也觉得极美。
而且每家每户都种有绿植,几支翠竹,一棵桂树什么的,各有各的特色,黎源便知这里的人家经济实力颇丰,虽住的不宽裕,但有闲情雅致打理生活。
就像后世的北上广,哪怕只有几十平,位置好的地方也能称为千万豪宅。
再走两纬黎源就不继续了,路上的人越来越少,他这样到处闲逛有些扎眼。
黎源寻得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眺望,果然看见波光粼粼的海面,他琢磨最里面那几维应该都能看见海面,且应该大多都是官员的住处。
他再往北看,隐约可见气势恢宏的殿群建筑,应该属于上城区,靠着西北方向还有许多塔楼,看着像庙宇,但更让他惊讶的则是传说中皇家的住处天宫。
之前他埋首于坊市间到处找住处,那边地势低洼,不注意看真的不会看见天宫,原来天宫这般磅礴,大约从山脚处便开始修建,一路至山顶,山算不得高,因盘踞着宏伟的宫殿建筑群,重重相叠,竟有几分超现实主义的感觉。
黎源久久回不了神,他想诗句里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原来真的存在,一时间,黎源只觉得胸中豪情万丈。
丈完后,黎源琢磨着身上的银钱开始计划日后安排.
宋文彩最近过得不太如意,虽然那日后再未见到刑卫,但直觉告诉他,刑卫就在附近,搞得他心力交瘁。
近日下值同僚喊他去吃酒,宋文彩都没心情。
婉拒后跑到家附近喝闷酒,最近无事他到处转过,没有找到那位梨花村,京城这般大,要找到一个人谈何容易,他也不敢让人帮着打探,唯恐惊动刑卫那帮人,听住在司狱所附近的同僚说,前年开始,那里的灯火彻夜不眠,时常半夜就能听见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他这辈子都不想去那什么司狱所。
但宋文彩是个土著,他有自己的办法。
梨花村是农转商,近两年才赚钱,显然不会住北纬的坊市,农家子读书的少,自然不会往西经的地方走。
宋文彩圈圈点点,梨花村多半在东经南纬区,这个区域又以海市周边最便宜,宋文彩这几日一有空就去海市附近及周围的几个坊市闲逛,弄得同僚问他怎么身上一股鱼腥味。
宋文彩以最近爱上吃海鱼为由,若不是海市时常能拿到物美价廉的海鲜,众人还要怀疑他。
宋文彩属于官三代,虽然每一代官职都掉得有些非凡,但在城门审核进出人员已经算是体面又轻松的皇差,他家里有些家底,算是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
所以这种人为了一口吃的专门跑去海市似乎也不奇怪。
可惜宋文彩走到脚底打了三个血泡也没找到梨花村。
有时候他也自我安慰,找不到就不找了,又没证据证明人是他放进来的,难道司狱所还能屈打成招。
就这么想着,一道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
梨花村在跟人吵架。
吵架说不上,青年身量高挑又容貌英俊,但不笑的时候深邃眉眼颇有几分冷意,站在他面前的货郎就显得弱势很多,货郎正涨红脸跟黎源说道,大约不想输了气势,声音颇大、
宋文彩找了个隐蔽的地方偷听。
黎源无奈地看着货郎,“小哥让我再租几日。”
货郎连忙打断黎源,“不成不成,也不知你将我的货物背去哪里,卖了两三日一样东西都没卖出去,你付给我的租子都不够我这几日的损失。”
黎源也没干啥,就是找了个货郎租走人家的货物去走街窜巷的卖,到时候再将一日卖出去的东西全部交予对方,他还付租金,一看有这样的好事,货郎哪里不动心。
但谁能想到黎源一样东西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美人夫郎攻了后》 70-80(第2/20页)
没卖出去。
黎源哪会去卖东西,他背着货物往先前查探的北纬走,果然越靠近上城区越表明那些区域都是官宦人家的府邸。
若是在主街上还好,商铺林立,人流如织,街溜子式的黎源并不显眼。
但离开主街,特别是宦官府邸集中的那些地方。
无所事事的人就特别扎眼,于是黎源想了个背着货物到处查探的方法,他又不想花钱置办货物,于是找货郎租货物,总的来说还很有效,他已经把下城区记了个大概,并重点圈出可疑范围。
货郎坚决不再租给黎源,背着货物转身就跑。
生怕跑得晚一点又被黎源的金钱诱惑。
他觉得黎源的那张嘴有毒,对方只要开口,货郎就动心。
黎源默了默心中的地图,感觉差不离,转身就走。
躲在暗处的宋文彩看得惊心动魄。
好呀,这个梨花村果然有问题。
他居然换了衣着,宋文彩记得第一次见梨花村,对方的衣裳明明不错,虽不是什么名贵锦衣,但也跨入锦缎类,哪里像现在,直接穿着短打,做小贩打扮。
整整一个大换身。
他若真的来京想做药材生意,只会穿得更好。
结果倒好,他居然干起货郎生意。
这人真的是大大的有问题。
宋文彩探头探脑看了会儿,偷偷摸摸跟上去.
玄武殿是独立于前朝内庭的一处独立宫殿。
戚旻最开始将此处作为处理事情的地方,后来事情走上正规,他也习惯了索性住下来,这一无意之举,倒是让那些言官无法坐实他要改朝换代的意图。
新帝登基一年有余,动荡的朝局开始稳定,一切看起来都国泰民安。
曾经让京城官民胆战心惊的三十三日不眠夜,后来更是关系到京城每个人的大朝封航期似乎也被人淡忘。
但他知晓,平静的海面下涌动着无数旋涡。
稍有差池,就会将他连同整个大朝都吞噬得干干净净。
但是无妨,一切危机带来的疲惫都会在幽幽的艾草薄荷香里被抚顺,半沉半醒,他好似回到那个雨水染绿芭蕉的小院,哥哥正在厨房揉着面团,突然抬起头无奈地看着他,“珍珠,你又偷吃!”
“哥哥!”戚旻猛地惊醒。
幽幽艾草薄荷香很快消散,草本植物的香气不持久,空旷的宫殿更习惯用檀香亦或是沉香那种厚重的香料充盈。
从梨花村带来的艾草薄荷膏原有好大一罐,那是黎源第一次做,不小心做多了去,笑着说三年都用不完,今年已经是第四年,无论怎么节俭,只剩薄薄一层。
戚旻只会在想得很的时候才舍得摸一层浅浅的在手背上。
贾怀听到动静连忙走进来,他看了看戚旻的神色,挥挥手,一排侍从毫无声息地端着吃食走进来,放好后又退出去。
其中一个侍从是名太监,贾怀拦下他,“去外面候着。”
小太监感激地看了眼贾怀,连忙去外面守着。
大朝已经颁布皇宫不再设立太监一职,原本宫里仅存的太监都人心惶惶,以为明相会将他们遣送出宫,其实大朝近几十年来已经不再限于使用太监,只是风气持续已久,这种不被贵人在意的陋习也就没有改变。
太监们都知道,他们因为药物的原因,在身体上确实不如寻常侍从厉害,同样的重物,他们要四五人才能搬动,而侍从两三名就足够。
更重要的是,他们那方面不行,走到哪里都自卑,觉得低人一等,以为明相尤其讨厌他们才下了这道政令,但后来发现又不是,他们的待遇并没有改变,明相也不像有些贵人,不拿他们当人看。
“明相,吃点东西。”贾怀小心翼翼地走到跟前。
戚旻把玩着阿紫的脚掌,胖狐狸舒服得露出肚皮。
戚旻头也不抬,“陈寅找到人没有?”
贾怀眼睛一亮,那他要告状了。
戚旻淡淡抬起眼睛瞥他一眼,贾怀心不甘情不愿地闭紧嘴。
“已经半月有余,朝外找不到就不会朝里面找?”
据贾怀所知,七日前陈寅的人已经开始朝城内搜寻。
这件事交给别人不好办,只能见过黎源的人出动。
但见过黎源的那些近侍都鸡犬升天,走到哪里都是引来众多目光的移动靶子,难免行动受制。
贾怀不甘不愿说道,“陈大人已经开始找了,只是京城实在太大,一时半会难寻,您也知道,源哥儿是个机警的,当初又被陈雾吓唬倒,定然不会轻易暴露行踪。”
同僚都是劲敌,戳死一个是一个。
戚旻只当没听懂贾怀上眼药,倒是想起黎源曾私下跟他嘟囔,说贾先生像个搅屎棍,他觉得倒是蛮形象。
戚旻眯着眼睛开口,“这件事你协助陈寅去办。”
贾怀欣喜若狂,试探着问,“若是找到源哥儿呢?”
找个漂亮的府邸装起来?
哎呀,他可太想看见黎源那小子一脸菜色的样子。
“着稳妥的人保护好哥哥即可。”
“不要惊动他。”
“啊?”
贾怀一脸惊讶地看着戚旻,他还以为明相急着跟黎源见面。
贾怀按捺心中疑惑,又问,“也不与源哥儿知会些什么?”
戚旻沉默良久,“这件事我再想想。”
拦在他跟黎源面前的不仅仅是大朝的流言蜚语,更有他的父亲,但父亲不是专制乱杀之流,从陈雾回去被冷落近半年就能知晓他误会了父亲的意图,也对,堂堂一国太师,无论多么动怒,断不会使出让身边近侍暗杀一介平民的道理。
那不仅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侮辱,也是对爱子戚旻的侮辱。
戚旻能坚定不移地选择这个男人,太师就将他放在不寻常的位置上,就像当初贾怀想要对付黎源时,也是将自己下沉到跟黎源差不多的位置上针锋相对。
这是百年世家亦或是久居高位对视为对手的尊重和自重。
他若是将黎源安置到安全的地方,又与豢养何异,这便是将黎源从平等的位置上拉下来,何其不公的一件事。
对两人一直想追寻的东西无疑是种莫大的讽刺。
贾怀有些担忧,“若太师府先找到源哥儿?”
戚旻提醒,“还记得几日前陈雾送的东西?”
贾怀记得,那是一株上好的野生灵芝。
因灵芝没有装入锦盒,仅用锦布覆盖,贾怀以为是太师对明相的关怀,亦有缓解父子俩关系的意图,虽然这种礼尚往来的行为时常进行,外人也以为父子俩的关系跟过去无异,只有贾怀这种身边人知晓他们并不好。
但也谈不上恶劣。
只是分不清这些礼尚往来里有几分试探和各自的坚持。
戚旻提醒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美人夫郎攻了后》 70-80(第3/20页)
,“那是子都山灵芝。”
贾怀大惊,“太师以……”梨花村全村的人威胁明相?
戚旻勾起嘴角,看不出心思。
他哪里在乎那些村民的性命,不过哥哥看中,他跟着在意罢了。
父亲的意思很简单,若在梨花村与黎源的生活是戚旻的妄想,只要他还想保住这份妄想,最好按捺不动。
依旧不是威胁,而是警示。
担心戚旻冲动下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只要戚旻不动,太师府就不动。
戚旻却知,父亲急了。
第72章 联系
黎源去杂货店买了许多做灯的纸,这种纸跟文房四宝的纸张不同,是刷过桐油的绵纸,他本想买成品,不想价格不低,索性自己做,但是还需要竹篾,黎源不想出京城。
河岸边倒是多,但不清楚能不能砍伐。
他见有巡逻的官差经过,倒是想礼貌询问。
现在非常时期,还是不要特意刷存在感。
虽然目前的通缉令都画得非常写意,但不代表一点都认不出来。
等到夜间,黎源偷偷摸出坊间,找到寻好的地方砍了几棵竹子。
竹子都是一丛丛生长,砍临着水面那方不易被察觉。
黎源做这些事的时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跟做贼没什么区别。
倒不是舍不得银钱购买竹子,他的用量大,以后官差稍作打听就能找到人。
第二日房东便看见黎源坐在天井里剖竹子,再拉出一条条纤细的竹篾。
他的手法干净利落,竹篾粗细一般,莫名有种说不出的精致。
“做灯笼?”
黎源笑着点头,“再过些日子就是中秋节,做些孔明灯拿到街上卖。”
租住附近的大多都是各式各样讨生活的,有去码头搬运货物的,也有手艺人做些小生意,房东点点头出去讨生活。
半天时间,黎源就做好几十盏,孔明灯可以折叠,不占地方。
出门找处摊贩简单吃过东西,黎源背着孔明灯寻着脑子里的地图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
嗯,他要放孔明灯联系珍珠。
这是黎源能想到的最迅速找到珍珠的办法。
即便不能见面,把他平安来到京城的事情告诉对方也行。
他不清楚珍珠看见后能否也放飞孔明灯,若能,说不定就能找到珍珠的大致位置。
很快夜幕降临,黎源择一水域放飞三盏,然后两盏,再一盏。
3,2,1……
外人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但这个信号珍珠肯定明白。
放完六盏黎源就迅速离开,不能保证珍珠第一天就能看见,他得预热一下。
黎源没有走得太远,而是站在不显眼的地方守着。
若有官差来巡说明他进京的事情已经不是秘密。
特别留意屋顶树梢,他更希望能看见眼熟的唐末亦或是陈寅。
可惜没有任何人过来,黎源便归家去。
正在司狱所喝着君山银针的陈寅莫名打了个喷嚏。
这君山银针是下面孝敬的好东西,放两年前他是喝不到的,如今他身任司狱所指挥使,与另外两位分别管理三个部门,从二品的高位,而且从明相的改革思路看来,司狱所已经取代原先刑部的位置,而他很有可能成为总指挥使,那么他的品级将还要往上升一升。
司狱所是两年前成立的,将一部一寺一司一卫融合到一起。
当明相问他愿不愿做其中一位指挥使时,陈寅便知,除去兵权,整个京城的防务和司法部门都在明相手里,而全国的兵力分散在各地,其中最厉害的常驻郊区的京兵均为孟尝将军麾下,而这支兵力的调派权在太师手里。
那时新帝刚刚登基,大朝的基石兵权和司法权就被父子俩紧握手中。
从政就是豪赌,赌一赌,平步青云。
至此,曾经不能理解他的家族诸人开始释放善意,企图恢复往来,不过陈寅不怎么理会就是。
陈寅喝着香气清高,味醇甘爽的名茶,不知怎的竟然有些怀念黎家小子去山里采的野茶。
这小子可真会躲呀,让他白白在明相面前丢了颜面。
贾怀和唐末……唐末就算了,贾怀那奸宦还不知在背后怎么笑话他。
如今贾怀将寻人的差事要过去。
陈寅便将手下都召回来,明面上贾怀有需要就配合一下,暗地里跟当年轮值一般,各自领队继续寻找,只是与当年不同,轮值的只是无品级的近侍,如今都是从三品或正四品的高官亲自找,黎家那小子面子真大。
贾怀那边肯定要动点手脚,不能让他先找到。
好兄弟嘛,饭一起吃,亏也一起吃。
太师府校场,唐末正在巡视手下最近的训练成效。
自梨花村回来后,他先朝太师请罪,但太师将他分拨到世子身边辅佐,两年的日子一晃而过,对于唐末来说,不过是好用的刀又卷了几把。
他见事态逐渐平息,便婉拒明相让他去司狱所担任指挥使一职,而是回到太师府,但也承诺,明相有召,即召即回。
太师府的人都赞他有情有义。
唐末没有那么多想法,他只会杀人,也只能杀人。
他会为太师府,为明相培养一批又一批锋利的刀。
但是……黎源来了。
唐末并不意外,或者说并不关心。
陈寅不再是太师的近侍,现在太师近侍以他为首。
天地玄黄四等的首领亦听他的安排。
唐末依旧如同往昔,不安排,但执行任务时若有人失手则会掉入最末等,重新一步步往上爬,竞争十分残酷。
若连续两次考核都在最末等,实行淘汰。
与梨花村学业的末位淘汰制不同,近侍被淘汰需服用散去武功的猛药,余生都是废人。
自然,每爬一等,俸禄翻倍。
大家可谓对这个制度又爱又恨。
陈雾自此被唐末彻底碾压。
但是众人又打心底佩服这位煞神,随着出生入死的次数越来越多,几位亲信倒是敢说些旁人不敢说的话。
“听说陈指挥使跟贾总管差点打起来。”
“都想先一步找到黎先生,我也想先找到黎先生,他不会功夫,人又善良,京城这种最是狗眼看人低的地方,还不知黎先生会被欺负成什么样子。”
“陈指挥使这次落了面子,我们侍首大人念着往日情分说不定会帮他一下。”
另一人皱起眉头,“不会吧,你没觉得我们大人最近挺开心的吗?”.
黎源并非整日待在家做孔明灯,他也不会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到孔明灯上,等近日用量足够,他出门打听商贩的事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美人夫郎攻了后》 70-80(第4/20页)
找珍珠重要,赚取银钱同等重要,特别发现寻找珍珠这件事可能要打长期战,自然就要解决粮草的问题。
黎源很快决定做小摊贩,因为小摊贩流动性强,他可以一边卖东西一边继续查探信息,目前他只是对京城的主要交通枢纽清楚,但具体到每一坊就比较模糊。
万一遇见人捉拿他,很容易瓮中捉鳖。
他打算自己开出京城的GPS地图。
但做商贩要去办理经营许可证,到时候务必要出示户籍文书,他不清楚这次能不能糊弄过官差,毕竟当初城门那位好似对他的户籍比较在意。
黎源突然有点怀念后世贴得到处都是的电话号码。
办许可证的事情再说,黎源想先定下来做什么营生.
宋文彩觉得自己被跟踪了,跟前段时间不一样。
前段时间偶尔能感受一两道视线,但没多久那视线就消失了,宋文彩又磨蹭了一两日出来找梨花村,不想运气不错,居然让他追到梨花村的落脚处。
那之后宋文彩又观察了好几日,梨花村不常出门,这很反常,即便他不是来做生意的,那一定有什么目的才来京城,但来了后居然不出门,特别不正常。
因还有差事在身,宋文彩又担心被人跟踪,便减少过去查探的次数,反正知道这人在哪里就好办。
就在宋文彩刚刚松懈下来,事态不好了。
宋文彩发现街上巡逻的差役换了两三个生面孔。
再就是街边卖吃食的商贩好像也换了一两个不熟悉的。
这在繁华熙攘的京城不算奇怪,既有人来便有人往。
但宋文彩是个土著纨绔官三代,不说对周边的事情一清二楚,但若要问他,八九不离十都能问到。
他经常待的地方一下换这么多人不正常。
非常不正常。
巡逻差役属于司狱所,当初把他叫到角落的就是司狱所的刑大人,那这些商贩又是谁指使的?
宋文彩搓着两个文玩核桃闲逛。
他突然一顿,难道是情报司的人?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这两个部门私下狼狈为奸着。
“官爷想买点什么?”脸生的摊贩热情地招揽。
宋文彩拿起摊位上不值钱的手串看了看丢回去,“怎么以前没见过你?”
那摊贩笑得狗腿,“官爷真是好记性,前几日都是我表叔在这里,他这几日不舒服我来顶几天。”
宋文彩皮笑肉不笑地点点头,“官话说得不错,继续努力!”
然后大摇大摆地摇回家。
身后没有奇怪的视线追过来,但是宋文彩觉得四面八方有张密网,正慢慢朝他围来.
戚旻睡了半个时辰,被殿外隐隐约约的责骂声惊醒。
他睡眠极浅,安神香安神汤都不管用。
有些时候特别怀念梨花村的日子,不知是年轻还是哥哥的缘故,他经常都睡不醒,特别雨季的时候,搂着哥哥的脖子能睡到中午去。
戚旻揉着额角,殿外的骂声传进来。
特意压过声音,只因贾怀嗓音奇特,压着时显得有些尖利,听得就十分清楚。
说得还是寻找黎源的事情。
找来找去,黎源就像水滴入大海,再看不见影子。
先前还有些似是而非的线索,本来大家有望在中秋节之前找到,不想反倒断掉线索。
戚旻心中日益烦躁。
深埋体内的戾气犹如丝线般,顺着筋脉一点点往外冒。
落霞寺方丈说他杀业太重,恶鬼惊魂,若要余生安稳,不可执念太深。
自幼跟着祖母母亲供奉神佛,戚旻原是信的。
后来就不信了。
他有自己的神明,虔诚信神又怎会是执念。
大师说笑而已。
他是慧人,有自己的方式释怀,亦有无法走出去的迷局。
不是看不透,而是从未想过走出去。
贾怀的骂声歇了片刻,他一向坏脾气,对手下骂来骂去。
戚旻听见他又提起嗓子,尖得像讨嫌的阿紫。
“偌大个京城,你们就都去盯一个守城门的?他那里要是一条假消息,岂不是又要从头再来,咱家不是怀疑陈大人手下的能力,摸到这人身上定是有点原因。”
手下回报,“宋文彩最近一直到处闲逛,手下们盯着他根据他的出行时间、逗留地点,按照黎先生教过的那什么统计表发现这人确实有问题。”
戚旻失笑,这名手下多少是有些头铁。
贾怀如此生气,换作他人早做安抚,这人却执意提什么统计表。
但这人是了解贾怀的,而贾怀知道对方的头铁还要善用。
戚旻体内的躁意一点点平复,神明站在他这边。
将好用的人尽数堆在他身边。
“统计表怎么说?”
一阵纸张翻动的声音,那手下指着几处说道,“宋文彩在这几处停留次数最多,一个人的行为受潜意识影响,就算他意识到不该去,事后用同样的行为进行模仿,但是真实的东西掩盖不了。”
也不知贾怀看没看懂,“又是黎先生教的?”
“嗯,在下去旁听课程时学到的凤毛麟角,不过黎先生也就顺带而过,可惜没有讲得太深入……”
贾怀的声音再次响起,“结果呢?”
那人似乎叹了口气,“宋文彩真是个狡诈之徒,他逗留最多的地方居然是我们情报司的摊贩,还让我们的人加油,我合理怀疑他在挑衅!”
贾怀气得拔高声音,“既然都怀疑他,何不抓来直接审问,你们知不知道在他身上浪费多少时间,就由着一个看大门的带着你们兜兜转转。”
戚旻笑出声。
外面的声音戛然而止,很快传来贾怀轻灵的脚步声。
第73章 妖相
上次只粗粗将海市和码头打量一番。
这次带着找营生的目的再来海市,黎源看到不同的一面。
往返皇家船队的工人腰间挂着腰牌,一眼就能辨认。
他们身材大多健壮,行动十分矫健,看得出是特意挑选过。
想来酬劳最高,用工也十分稳定。
不过用工也会比较谨慎,估计要验明户籍文书。
世家船队在气派上并不输给皇家船队,只是数量上有差距。
飘扬的旗帜印着家徽,其中印着金鹿的船队最多,旗帜是黑色,金鹿泛着淡淡金光,显得金鹿有些若隐若现,颇有神韵。
黎源不知道是谁家的,只觉得能拥有这么多船队的家族一定十分厉害,珍珠要是这种家族里的孩子,就麻烦了。
上次见民间船队最少,如今看来还是没什么变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美人夫郎攻了后》 70-80(第5/20页)
他们只插了大朝的旗帜,没有商行标,船身倒是刻了,刻得密密麻麻,字迹大小都不一,看得十分累眼。
皇家和世家的不这般,船身的刻字工整,制式一致,还有类似广告的标语,莫名令黎源想起子都山灵芝的宣传方式。
黎源一直有个疑惑,按理说现在资本主义已经萌芽。
大朝不限制海运,为何商行的船队显得这般落魄。
从层层改革政令来看,大朝十分鼓励民间资本,但似乎没人响应。
这种情况在其他城池几乎不会出现。
他去过临安城,虽没有去码头考察,但从一些迹象可以看出,这些城池的民间船队都很发达,为何京城不一样?
莫非中间发生过什么事情?
黎源印象里好像皇后娘娘的死讯就是开端。
珍珠家是皇后娘娘一系,也说过娘娘死后他家遭了殃。
难道皇后娘娘的死并不简单?
黎源在心中默默打了个问号,不再深究,毕竟信息太少。
再就是老百姓的渔船,渔船小得多,但比黎源坐过的乌篷船大,数量繁多如星辰,渔船飘在浅海域,没有码头。
他看了半晌发现,那些渔船上居然住着渔民,看来有些是不上岸的。
大大小小的渔船间还有一种极小的叶舟,十分轻盈,看来就是这种小舟往返接送人。
回到城内,黎源进入海市。
这里人流如织,并没有近中午而减少。
黎源转了几圈发现这里以大宗买卖为主,有点像批发市场。
买卖的内容依旧以丝绸、瓷器和茶叶为主。
大朝商人也更倾向接受贵金属和宝石。
从长远来开不是好现象,贵金属越来越多,务必造成物价上涨。
大朝不仅要把钱赚回来,还要把钱用出去才行。
黎源脑子里灵光一闪,难怪政令里大力号召接收外来物品。
光号召还不行,还得朝廷带头行动。
但是在工业革命未全力兴起前,一个国家对外来物品的接受度很低,因为内部已经形成完整产销一体的市场,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大朝若是工业发展起来,等到资源不够时,就会开始朝海外寻求资源。
货币就流通起来。
但并非短时间就能实现。
可惜黎源并不是学经济的,若有人懂这个,说不定能帮朝廷想出更好的办法。
但不管怎么说,大朝需要外来物资的想法在黎源脑子里留下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