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导演(2 / 2)
「最后锅哥的回答是什麽意思,为什麽那麽笃定能拿俩奖项?」
「平衡与中庸,金鸡奖的惯常做法,提名很多项的影片通常都是给俩,不会多也不会少。」
「好家夥,原来还有这种潜规则?不过也合理,要不然也不至于越来越声弱。」
「这届要不是有锅哥,会有点热度,但绝对是在奖项颁出后才会上热搜。」
「.....」
的确,方盛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这其实是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是一些世俗根深蒂固的观念。
另一方面是圈子文化根深蒂固,积重难返。
文学艺术领域的拿奖,从来也不是只看表面,基本都是看人情世故。
最会玩这套人情世故的也是文学艺术的行当。
因为艺术这玩意,其实是没有固定标准的,好看和不好看都特别主观。
文学性和艺术性也是很泛化的东西,市场性又是大俗,所以——可操作性极高。
当然,这种圈子文化就不是什麽特例,全球都一个尿性。
很多热衷于跑去海外拿奖的,那题材的刻意程度,其实懂的都懂。
为什麽海外的奖项要故意偏向于这类题材,同样属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某些选手也不单只是觉得西方的月亮更圆,更多的是因为被包养了,已经没什麽独立人格了。
哪有那麽多『高雅的文学艺术」啊,说白了都是利益和屁股。
被包养了当然要为西方价值观叫好,然后用影视文学给观众洗脑,最后还要骂观众。
实在讲,这也是方盛前不久拒绝陈维泽导演邀约的缘故。
现实题材不是不行,而是视角不太对。
这方面哪怕是一些捧上天被下架的电影,其实也是在拍西方眼里的底层国人。
不是说底层老百姓没人过得苦,而是没那麽极端,好像身为底层就不能笑了,只能苦着脸。
可是,在封禁的口径和自媒体的一窝蜂叽歪下,普通观众哪分得清这许多。
实际这就是软文化入侵—这词只是听起来高端,实际表现全都肉眼可见。
算得上比较长的红毯环节结束时,方盛也换了套衣服出现在颁奖现场的直播镜头中。
方盛好不容易出席个高级点的公开活动,香奈儿和卡地亚两家品牌都很积极。
也就是方盛没参选,不然得有三套穿搭。
走红毯一套丶当观众一套丶领奖一套-领不领无所谓,但公布奖项的时候反正得换一套。
这一套跟之前又有了明显的风格区别,不仅仅是服装设计上的,还有配饰上的。
比如配饰主要是更容易出镜的胸针和项炼,
因此,一些准许入场的媒体特地用摄像机靠近多拍了几张照片。
到时候也好水两篇报导。
随着直播镜头的切换,颁奖典礼很快正式开始。
主持人上台,不能免俗的走流程,然后是颁奖。
第一个奖项就是最佳男配角,提名的有光叔等人。
台上的颁奖嘉宾嘻嘻哈哈的说了一阵,还特地cue了一下光叔:「光叔紧不紧张」
又搞了点气氛,然后两个嘉宾拉拉扯扯的公布了结果:「恭喜光叔———」
之后就是光叔上台发表获奖感言,他今天也是想过掌奖的,所以罕见的西装革履出席。
光叔有些感慨:「感谢金鸡奖—」」
「感谢天若有情这部戏,感谢导演林东先生,感谢方盛先生,感谢编剧元凌生先生—」
「谢谢!」
获奖感言全是感谢,不过提到的人很少,只有林东丶元凌生丶方盛,都没感谢制片老张。
好在老张也确实没在这事上出过力。
差不多半小时后,到颁最佳男主角,方盛被嘉宾cue了:「方盛先生没参选我个人挺遗憾的。」
被镜头选中的方盛不语,只是微笑。
这一趴略过后是最佳女主角,被灯光和镜头选中的余佳瑶紧张得库库冒汗。
幸运的是,最后只是白紧张了一场,奖杯没她的份儿。
再然后就到了最佳编剧,同样获得了提名的元凌生比较轻松,他预估自己没了。
当元凌生没拿奖后,方盛明显看到坐在自己身边的林东浑身都紧绷了。
放在腿上的双手更是死死的握着拳头,面上还要装作满不在意,并保持微笑。
不难看出,也是个有些演技在身上的选手。
偏偏颁奖嘉宾比较调皮,折腾了一堆,才慢条斯理的公布:「恭喜导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