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请客吃饭(1 / 2)
第238章 请客吃饭
五月初五,端午节,黄昏。
苏州吴县松风楼,熙熙攘攘,马房丶轿房发生的「交通堵塞」,,进去的来不及下客出来,各个方向赶来的马车和轿子络绎不绝,然后松风楼门前的那条大街上,堵了足足一里多长。
松风楼三掌柜丶二掌柜的,亲自下场做交通督导员,不停地指挥交通,嗓子都喊得嘶哑。
闻讯赶来看热闹的苏州百姓们站在街道两边,人山人海,连两边巷子的桥上都站满了人。
「松风楼今天怎麽这麽热闹?」
「首辅和阁老今晚在这里请客?」
「温首辅和周阁老?」
「对,就是这两位,他们陪着皇上南巡,然后代表皇上在松风楼宴请三吴名士缙绅。」
「真是新鲜,去年前年还杀得人头滚滚,现在转年就开始请客吃饭了?」
「搞不明白,官场上的玄机,我们也看不明白。」
「你们要说砍人头,今年也没断,清明节刚过没多久,南京西市口,咔咔地砍头,上千颗脑袋,就是全砍了。」
「我也听说了,听说砍的还不是一般人,全是南京勋贵,及其子侄和狗腿子。」
「终于轮到南京勋贵了?
真是天日昭昭啊!终于轮到这些混蛋了。」
「是啊,苍天有眼。这些混蛋以前作恶多年,可算是有报应了。」
「上元江宁,还有周边的州县,许多人家买了爆竹放,搞得就跟过年一样。都是那些勋贵们的苦主,可算是等到这一日。」
「先是东南缙绅世家,接着是宗室被勒令悉数搬去京师或改姓开宗,然后是南京勋贵,百姓们头上的几座大山,不知不觉地就被凿碎了好几座。」
「皇上圣明啊!」
「我们就等着圣明的皇上,什麽时候收拾寺庙。」
「寺庙?」
「对啊,这些寺庙侵占了多少良田,隐匿了多少人口,开质库典当坑惨了多少百姓,也该收拾他们了。」
「以前有缙绅勋贵和宗室们在前面挡着,他们不显山不露水,现在前面的树都被砍倒,不就把他们给露出来了吗?
等着看,肯定不久了。」
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天启皇帝从天启五年开始,就一路杀杀。杀的人恐怕不输给太祖皇帝了吧,估计成祖皇帝都比不上他了。」
「可不是,以前我们吴县长洲两县的进士和缙绅老爷数不胜数,比寒山寺许愿池里的王八还要多,每次开文会,密密麻麻的能把太湖洞庭山站满了。
现在再去数数,两只巴掌都能数过来。
全杀了。」
「是啊,天启六年和七年,那杀的。官府左手户籍纸,右手族谱,一本一本的杀,血流成河,我都担心这样杀下去,哪天把太湖都染红了。」
「我听人说,我们天启帝要重造新大明。」
「什麽个意思?」
「具体的我不大明白,但估摸着是跟太祖皇帝立国朝一样,全部重来,再来一回的意思吧。」
「太祖皇帝立大明,杀得人头滚滚;当今天启帝要再造新明,也是杀得人头滚滚。明白了,重新来一回就得像耕地一样,把去年的稻茬子全部耕翻一遍,才好重新种地。」
「应该是这个意思。」
有一群百姓看到华点。
「你们看,那些下轿子下马车的老爷们,怎麽愁眉苦脸的?」
「是啊,看着满脸愁云,他们到底是来赴宴还是来上坟的?」
「真不知道他们怎麽想的?」
「是啊,虽然他们天天在家里吃香的喝辣的,不缺这一顿请。可这是首辅和阁老代表皇上摆的宴席,还不够他们瑟的?」
「难道觉得皇上没有亲自请他们?不高兴了?」
「太张狂了!这样的宴席,我们想去都去不了,他们还不高兴。」
有位知道内幕的人说:「你们还别说,他们还真可能因为这个不高兴?」
「因为什麽?因为皇上不亲自宴请他们?」
「没错!我听人说,皇上下月在上海新修的迎宾馆里摆宴,宴请上海各界人士,据说总数高达千人。」
「真的假的?」
「千人?有这麽多?」
「当然是真的。
我一表哥是上海警察局的小队长,这些日子在帮着搞外调。
我还听说迎宾馆现在就封闭了,海军陆战队和锦衣卫侍卫司的把那里全围了,郭都使和贺指挥使亲自坐镇...」
「一千人,请的哪些人?」
「上海第一棉纺厂的优秀女工,吴淞造船厂的优秀工匠,东海商会各船队的优秀船首丶优秀导航员丶优秀大副和优秀水手,各商行优秀掌柜丶帐房和夥计..
反正就是各工商的优秀人才。」
「不请名士缙绅老爷们?」
「有部分,才一百多号,都是这两年跟堵制官走得近的那些人。」
众人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难怪脸上挂相了。」
被邀请的上千名南直隶丶浙江的名士缙绅们,进了松风楼大门,马上把刚才被围观百姓们看到的愁眉苦脸一扫而空。
春风满面,得意洋洋,给人感觉是他们来参加这次宴会简直是祖坟冒了三丈高的青烟,荣耀得不得了!
他们互相打着招呼,然后排着队向站在前厅迎接客人的三位主人行礼打招呼。
站在中间C位的当然是首辅温体仁。
左边是制置司枢密黄尊素,右边是阁老周延儒。
客人们向三人一一招呼,能明显看得出,他们对黄尊素更客气更尊重,恨不得跪在地上,连磕三个响头,称一声义父。
懂的人都懂。
制置司动脑动嘴,内阁六部动手动腿。
制置司一支笔,内阁六部跑断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