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 100-110

100-11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赶海捡到了特殊海洋生物[末世] 老婆今天还回家吗? 老实人,但被阴湿室友盯上了 男团出道的我演戏爆火了 炮灰攻上位,抱走恶毒男配 终极boss是我家宠物? 亡夫兄长竟是她曾经白月光 穿越国外写小说 [清]给太子当姐姐那些年 我是佐樱好二儿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00-110(第1/16页)

第101章 分歧

吴陈何齐四人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当天下午便陆陆续续给了董杏花回复,让她自己带人去厂里挑布头。

董杏花收到消息,叫了几个来干活的婶子, 花了一天半的时间, 把四个厂都走了一遍, 最后花了七千两百块,带回来六袋丝绸,和六十袋棉麻碎布头。

人多力量大这句话真不是虚的,之前只有他们七个人干活时, 在王安文手里买回来的十袋碎布头,花了十二三天也才消耗了一半。

来做活的人多了后, 大家你追我赶, 剩下那一半面料不到两天时间就消耗了个七七八八。如果不是董杏花及时将新面料买回来,这几十号人怕是得开天窗。

九零年一月七号, 周末, 徐荷叶来老教堂时, 老教堂后面堆满了蛇皮袋,这些袋子里除了碎布头外, 还有很多做好的成品假领子。

在推荐费的诱惑下,这几天陆陆续续又来了好几位熟练裁剪、缝纫的师傅。截至今天为止,老教堂一共有八位裁剪师傅,十六位缝纫师傅, 另外还有二十多位缝扣子的师傅。

裁剪师傅每天能剪裁出两百多件假领子,缝纫师傅速度快的一天能出一百一二十件, 慢的也有六十件,取个平均值,按照一人一天做九十件算, 十六人也有一千四百四十件。

徐荷叶觉得,是时候把批发搞起来了。

他们这个摊子,真正能承担起销售责任的也就小舅舅吕叔四人,四人分两波,卖得最好的一天也就是元旦那天,加起来一共卖了一千二百多件。

之后这些天里再也没有复刻出那天的奇迹,估摸着是步行街以及人民广场这两个地方的零售趋向饱和了。

但是与零售不同,来批发的人却越来越多,且这些二道贩子批发的量也越来越大,连价格也没怎么还了。可见在其他地方,乃至扈城的另外几个区,他们的假领子市场依然非常广阔。

徐荷叶找到董福运:“小舅,之前找你要批发的顾客,你有他们的联系方式吗?”

董福运点了点头,掏出一个小本子,里头记了十四个人名,“这些都是想从我手里批发的二道贩子。”

徐荷叶点了点头,接过本子:“小舅,从今天开始,咱们要开始批发了。”

“明白。”之前不愿意把手里的货批出去,是因为他们不想便宜出货,摊薄利润,再加上产量有限,做的那点货自己都能卖完,也就没必要批给别人。如今产量跟上来了,必须批一些出去,不然老教堂里堆的货只会越来越多。

“那这批发,是个怎么批法呢?”董杏花问道。

徐荷叶算了算成本,买一袋棉麻碎布头花费百元,大概能做三百八十到四百件假领子,核算下来一件假领子的面料成本大概是两毛五,扣子、缝线之类的成本大概是一毛。

人工成本包括裁剪、缝纫、缝扣子、熨烫、剪线头,前三者都是一毛钱一件,后两者,前者两分钱一件,后者一分钱一件,人工成本就是三毛三。

一件假领子的总成本是六毛八。

之前零售价是素色,十块钱四件,售价两块五。如今批发必须让利,十块钱六件的话,一件的批发价大概是一元六毛,扣除成本六毛八,净赚九毛四。

赚的是不如零售多,但如果量能走起来,这个赚头还是很不错的。

“小姨,这样,咱们还是搞简单一点。”

“根据款式的不同,分几个档次。素色款,按照十块钱六件的价格出货。拼色款,之前卖十块钱三件,如今就按照十块钱五件的价格批发。

丝绸的量少,就不批了。如果有需要的,和零售一样,买两件送一条丝绸发带,或者大肠发圈。”

“小姨,舅舅,你们觉得呢?”

董杏花默默算了算成本,点了点头:“这个出货价格还可以。”

“那这个订货量有没有什么要求?”

徐荷叶想了想,“搞简单点,为了方便计算,素色的拿一百二十件,拼色款一百件,才能拿到这个价格。”

董福运换算了下:“也就是说每次的起批价是两百元。”

徐荷叶点头:“没错。”

“对了。”黄旺成插话道,“咱们现在多一个款,棉麻拼丝绸。”新买回来的丝绸料子,果然没什么大块碎布,都是一些小碎布,或者长条条。除了做发带、发圈、发卡外,黄旺成还让人挑一挑,拼到了棉麻的假领子上。

“货多吗?”

黄旺成摇了摇头:“不是很多,只做了大概三百多条。”顿了顿,他补充道,“这些款和常规版型不同。”这些拼丝绸款,都是设计款,是他根据之前荷叶提到过的想法,灵机一动做出来的。

徐荷叶:“我想先看看货。”

“都在这里。”黄旺成挑出一个蛇皮袋,把里头做好的货倒出来给徐荷叶看。

徐荷叶看到货后,眼神一亮。

这些款果然很不同,有的做了双层领子,有的做了如意襟,有的镶嵌了丝绸压的木耳边,有的领子边缘剪裁成花瓣的形状,神似古代的云肩。

有的没用徐荷叶买来的普通扣子,而是缝上了丝绸做的盘花扣,很有古典美。

还有的初看平淡无奇,只觉得简约大方,细看才发现衣服领子、前襟和后片都做了精致的丝绸包边,一下子就提升了整件假领子的气质。

徐荷叶诧异地看了黄旺成一眼,她不过是占着多活了一世的便宜才有这些想法,但黄叔不是啊,他才是个真正的设计师啊。

这些东西,都是后面压箱底的宝贝,现在可不能便宜出了。

徐荷叶把倒出来的假领子装回袋子里,封好口子,对黄旺成道:“黄叔,这些假领子很好。先不出,咱们留着做压轴款,自己慢慢卖也行。”

“那也行。”黄旺成没有异议,他不管销售,只负责制作。

商量好批发的细节,徐荷叶看了眼她的四个销售,“小舅舅,吕叔,刘叔,程叔,现在批发也有了。我想问一下,你们是愿意拿基础工资,等所有事情了了,我给你们发奖金。

还是从现在开始,也走批发的路子,你们每天卖出去的货,只需要按照批发价上交销售额,其他的,卖多卖少,都是你们自己的?”

走批发的路子,还按照之前的价格卖,素色卖六十件就能挣五十块钱,拼色的卖五十件也有六十六块六毛六……

最近的零售虽然没有第一、二天那么火爆,但是四个人的销售额加起来,每天卖个小三百件还是没问题的,这样算下来一天起码能挣两百来块。四个人均分,每人每天也有五十块。

如果换个没有卖过的新地方,打开了销路,没准还能卖更多。

徐荷叶这话一出,几人对视一眼,刘同和程子军都有些心动。这些天,他们可是见证了假领子卖得有多火热,每天可都是大几百上千的进账啊。

两人对视一眼,下了决心:“我们想走批发的路子。”

吕俊却不同意:“这怎么能行?”

“刘同,军子,咱们是自己人,怎么能和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00-110(第2/16页)

些外人一样摊薄荷叶的利润?”

徐荷叶摇头:“吕叔,您可不能这么想。”

“给别人都能按照批发价给,没道理到你们这儿就一毛不拔了。你们可是我亲舅,亲叔,不说多给你们一些优惠,但连给生人的优惠都不愿意给你们,那我这人可就太失败了。”

虽然,如果他们不走批发的路子,回头她也会把这部分钱算出来,只多不少地贴到红包里发给他们。

但,还是那句话,钱在别人手里,哪里比得上在自己手里更来得有安全感?

她可不想钱还没挣多少,人心就先散了。

吕俊还想劝,董福运拦住了他。

“俊子,荷叶说得没错。能给外人的,为什么不能给我们的兄弟?”

吕俊看了眼刘同和程子军一眼,“既然你们俩决定了,我就不多说什么了。不过我还是愿意拿基础工资,回头等荷叶给我发奖金。这样的话,我们四个调整一下,接下来我和大福一组,刘同你和军子一组?”

事情就这样定了。

徐荷叶开始按照董福运的小本本给那些二道贩子打电话。

没过多久,小本本上记的十四个人都来到了老教堂。

十四人都挺高兴的,虽然徐荷叶的批发规则有起批量,但是价格便宜了啊。以前他们从董福运或吕俊手里按照十块钱四件的价格拿货,回头零卖都能挣钱,十块钱六件,能挣的就更多了。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这十四人都只拿了最低起批量。

十四个人总共拿了一千五百四十件货,七人拿素色的,七人拿拼色款,徐荷叶猜测他们应该是两种货都想要,但是一下子拿出四百块手头有些紧张,于是两两拼款,谁都不吃亏。

每人两百块,十四个人,这一下子就进账了两千八百块。

徐荷叶忍不住感慨,果然,批发才是王道啊。虽然挣的钱不如零售,但进账快啊。

付了钱,将货拖走,老教堂这些天积攒的假领子一下子就去了三分之一。将这些二道贩子送走后,董福运他们也都拿上货,骑着自行车出去卖假领子去了。

第102章 租生产线

四人离开后, 董杏花私下悄悄找到黄旺成。

“小黄,你安心做事,荷叶虽然年纪小, 但她人不小气。你做的事情很重要, 她都看在眼里。”

黄旺成笑了笑, 对董杏花道:“姐,你放心。我会好好做事的。”

徐荷叶早就和他说过了,他虽然没有参与销售,但是这里出产的每一件假领子都有他的功劳, 回头会给他按比例分成。

再一个,如果不是这一遭, 他也不会知道原来自己的天分竟然是在服装设计这方面。

从前一直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但现在他找到了自己想要奋斗的目标。就冲这一点,徐荷叶就算不给他分成, 黄旺成也是感谢她的。

她帮他找到了未来的道路。将来, 他也想成为那些杂志上一样有名的设计师。

黄旺成想着, 眼里闪烁着灼热的野心。

“那就好。”董杏花安抚完黄旺成,也没有和徐荷叶说。回头事情做完了, 如果徐荷叶没有想起来她也会提醒她给黄旺成分成。

该大方时要大方。

她有预感,徐荷叶不可能只做假领子这一件事,将来若有挣钱的机会,依然需要这些叔叔们的帮助。

至于她自己, 她没什么想法。徐荷叶给,她接着。不给, 就只当自己这个小姨只是来给外甥女帮忙的。

这一点董杏花想得开。

到下午两点多,上午批了货去卖的零售商又来了。

这次只来了八个人,但这八个人每人都批了四百块钱的货, 其中还有一位大姐拿了二十件丝绸的假领子。

徐荷叶给她拿货时,忍不住提醒一句:“丝绸假领子不多,是没有批发价的哦。”

大姐连连点头:“明白,明白,丝绸十五一件,但是买两件送一条发带是吧?”

“是。”徐荷叶点了点头,把赠品拿出来,“这些都是赠品,也是丝绸做的。鉴于你是第一个从我们这儿批发丝绸假领子的,可以给你挑一挑。”

大姐看着那些精美的丝绸发带、发圈还有发卡,眼里闪过一抹兴奋,她突然有个主意。

“小老板,你这些丝绸小发饰卖不卖?我想从你这儿批一些发饰去卖。”

她可以把这些小发饰搭配着假领子卖。

实在卖不动,还可以让她妹妹帮卖。她有个妹子在商场里开店,卖一些女孩子用的小东西,这些发戴发卡都很好看,送去应该不愁卖。

徐荷叶想了想,发带发圈用的料子少,做起来也简单,批发价可以定低一点,“发带发圈两块钱一个。”回头这些人零售时翻一番都好卖。

发卡用的料子虽然少,但是很难做。“发卡比较难做,贵一点,两块五一件。”

“同样有起批量,每次批发不能低于一百块。”

大姐点了点头:“我能不能三样都挑一些,总价一百块?”

徐荷叶点了点头:“可以。”

这大姐于是又挑了一百块的小发饰,乐呵呵地离开。她有种感觉,不仅假领子,这小发饰也能帮她发一笔小财。

大姐离开后没多久,小舅舅和吕俊也回来了。

他们这次换了新地方摆摊,上午带去的货都卖完了。这次回来除了拿货外,也是因为又有两个人想来批发一些货去卖。

新来的人虽然见证了假领子的火热,但毕竟是第一次卖,也不敢批太多。知道这里的批发规则后,也和上午那些零售商一样,每人只拿两百块的货,一个人拿素色的,一个人拿拼色款,回头再分。

虽然拿货不多,但徐荷叶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等他们尝到甜头了,也会和上午那些人一样,再来回购。

一次性批出去这么多的货,再加上小舅舅拿回来的零售款四百八十块,徐荷叶手里总共有四千三百三十块。加上上午卖的那两千八百块,今天一天入账七千一百三十块。

她买那六十六袋面料钱可以说几乎全都挣回来了。回头做出来的假领子、小发饰,卖出去可都是纯利润。

当然,人工也是一笔支出。

但和能挣到的钱比,这都不算什么。

徐荷叶暗暗盘算了一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六十六袋面料,其中棉麻的六十袋,目前只用了六袋,剩下五十四袋,按照每袋三百八十件算,差不多能做两万多条。

即便都做素色款,都批发出去,两万件,也能挣三万四千多块。

而这些钱还没有算上丝绸的。

如果把丝绸的算上,再加上之前挣的,以及老教堂里还剩下的那一千来条假领子,她起码能挣五万吧。

短短不到一个月,挣到五万块,徐荷叶兴奋得全身每个细胞都在欢呼,她前世做对外客服,生意最好的时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00-110(第3/16页)

拿的提成也不过是这个数。

但现在可是90年代初啊,90年代初的五万,和一几年后的五万,可不是一个概念。

徐荷叶忍不住深吸气。

冷静,冷静,徐荷叶,冷静下来。这辈子才刚开始,才五万而已,你就飘了,以后还怎么挣大钱?

把货款拿到银行存好后,徐荷叶从邮储银行出来,决定回出租屋写一套数学卷子。

这个时候估计只有数学题能让她发热的脑袋冷静下来。

刚开始还静不下心,慢慢地,才能投入进去,等到刷完一套卷子,徐荷叶燥热的心才终于平静下来。

徐荷叶,别忘记了,挣钱很重要,但你是学生,马上就要中考了,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傍晚,董杏花回出租屋做晚饭,就见徐荷叶正坐在书桌前写写画画。

她笑了笑,轻手轻脚从屋里出来。过了半个小时,米饭蒸熟了,董杏花炒了两道菜,正准备叫徐荷叶吃饭,徐荷叶从屋里出来了。

“小姨,人手还不够,和大家说说,有认识的熟手都可以推荐给我们。推荐费照给。”前两天招的人多,推荐费是取消了的。

“还找人?会不会太多了?”

“不——”徐荷叶改变了主意,“小姨,您再联系一下那四位叔,问下他们,他们厂里有没有因为订单不够暂停了生产线的。”

董杏花有些不敢置信:“荷叶你居然还想租生产线?”

徐荷叶没有急着回董杏花的话,而是问道:“小姨,你知道整个扈城有多少人吗?”

“一千三百多万。”没等董杏花回答,徐荷叶就给出了答案。

“咱们目前销出去的那点假领子,对于一个有着一千三百多万人口的大都市而言,只是很少很少一部分,如水滴落入大海,不起一点波澜。

我之前只想着能趁着其他人反应过来前挣点小钱就行了,但是现在我不这样想了。

这是我们发现的商机,为什么要拱手让给其他人?更何况,您不觉得这个时候,天时地利人和,正好都在我们这边吗?”

天时,改革开放后,外企和民间经济蓬勃发展。这是个矛盾的时代,一边是国企员工战战兢兢的下岗潮,一边是私人经济的蓬勃发展。

但这恰好是她们的机会。

正是因为国企效益不行,很多厂子的生产线都停了,这才给了她们以一个极低的价格租借厂里的设备、生产线以及熟练工人的机会。

放在六七十年代,这种想法想都不要想。不单是因为那时候计划经济,更因为那时国有厂效益好,自己的单子都做不出来,哪里会借给外人?

地利,扈城是个很开放也很包容的城市,市民普遍更容易接纳新事物。

这里更是时尚的前沿。

他们的销售可以不仅仅局限在这座城市,还可以以扈城为辐射点,将假领子推销至全国。

对于那些地理位置偏远,经济不够发达的中西部城市,只要说一声这是扈城人都喜欢的衣服,大家便天然多了一份好感。

至于人和,她有小姨,有小舅舅,如今还有这么多零售商。

“小姨,现在才是开始。等到这些零售商做起来,来咱们这里批发的人会如井喷般增长。”

“这些人里,肯定会有不满足于只从咱们这里批发自己零售的人,他们一定会发展下线,做二道贩子,从咱们这里低价拿货,以一个略高一点的价格批给那些零售商们。

如果咱们的产量跟不上,将会损失这一大片的市场。他们为了挣钱,一定会去找其他货源。”

“当然,他们一定会来找您谈价格,您告诉他们,现在定的批发价降不了,但咱们可以让利。

如果他(她)每天能从咱们这里拿超过三千块钱的货,我们可以以每两百块返利十块的优惠让利。

如果他(她)一天内能拿超过五千的货,我们可以给他返利二十。一天内拿的货超过一万,我可以返利五十。”

“但是这样能挣钱吗?”董杏花非常迟疑。她看着眼前这个满眼都是野心的女孩子,再也无法只把她当作一个小孩子了。

“能。”徐荷叶点头,“小姨您先谈着,我估计这中间还得扯皮,但这是我的底线。而且这个生产线要想租下来最快也要三五天。这三五天,刚好可以验证我的想法。”

“如果明天就有人来找您谈中间批发的事,那么生产线就要开始租起来了。”

董杏花捂着怦怦乱跳的心脏:“行。如果明天真的有人来谈中间批发的事,那咱们就去借生产线。”

徐荷叶点了点头:“还有面料。”

“面料也需要提前准备起来,咱们买回来的这六十袋碎布头现在看着多,等到批发生意做起来后,就不算什么了。”

“好。”董杏花咬了咬牙,“我拼了。”

第103章 买生产线

姨甥俩开始吃饭, 董杏花又问:“既然决定找生产线,那这边还要加人吗?”

“加。”徐荷叶点了点头,“租生产线需要时间, 但就目前的生产量而言, 很快就连现有的这些零售商都要供应不上了。”

“行, 我知道了。”

第二天徐荷叶去上学,她还有一周时间才放寒假。另一边,董杏花去了老教堂,她先把假领子工坊招人的消息告诉大家后, 就在老教堂等。

她在等,等一个来和她谈中间批发的人。

日至西天, 董杏花将手头的假领子收尾, 站起身,看了看老教堂外原本杂草丛生如今却被来来往往的人踩实的地面, 长吁一口气, 心底不知道是放松还是遗憾。

眼瞅着一天将近还没人来, 估计今天都不会有人来找他们谈中间商的问题了。没人来,就不需要扩大规模租生产线, 只要把手头这些货做好卖出去,就是现成的利润。

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只能挣点小打小闹的钱,大头还是属于那些有生产线的工厂。

她一边保守,觉得只要能保住手头现有的钱就好;一边又觉得惋惜, 就像徐荷叶说的,这门生意是他们发现的, 是他们开始的,也是他们做起来的。

董杏花心底蠢蠢欲动,十分不甘, 她不由得想起昨夜临睡前荷叶说的那句话。

生产线,租了!

凭什么挣大钱的不能是他们?

不冒次险,谁也不知道他们能做到什么地步!

董杏花越想越觉得好笑,她突然发现不止外甥女,其实她自己也是个冒险主义者。

就在她下定决心不管有没有中间商,都要去租生产线时,昨天买了丝绸假领子和小发饰的大姐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

“还好,还好,你们还没走。”大姐顾不上喘气,忙道,“小老板,我来批货。”

董杏花出面招待:“大姐,小老板现在不在,您要批货可以找我。”

“哦哦。”大姐点了点头,“那你能联系上小老板吗?我有点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00-110(第4/16页)

想和她商量。”

她来了两次,也知道这里所有人都是员工,真正的老板是那个年纪小小,看起来一点都不像老板的小老板。

不过这小老板看着年纪小,做人做事可一点都不好含糊。昨天有零售商看她年纪小,还想糊弄她拿个便宜价,结果人家和他绕七绕八,愣是没松一句口。

大姐就知道这姑娘不是一般人。

也对,普通孩子,谁能把一群长辈组合到一起帮她干活?所以这代理之事,她觉得还是要和真正的老板谈。

大姐是个脑子很活络的人,昨天她零售,有几个人找她明里暗里试探她的拿货地时,她就动了做这个二道贩子的念头。

她不会把拿货地告诉他们,这可是她挣钱的秘诀,但她可以多批一点,让他们从她手里拿货。

本来一早就该来拿货的,之所以来得这么晚,就是因为她把所有想拿货的人聚集到了一起,统计好拿货量,货量大才好和老板商量价格。

董杏花见大姐欲言又止,意识到了什么。

她道:“大姐,我外甥女很忙,把批发的事全权交代给我了,平时这些事儿都是我在处理。您有事和我说就行,基本我都能确定。实在确定不了的,回头我再和她说,让她给您回复。”

大姐点了点头:“行。那咱们先聊聊。”

“大妹子,我今天过来,就是想问一下,如果我拿货量大,这个批发价格还能不能再降一降?”

“拿货量大?大到什么程度?”董杏花敏锐地意识到,徐荷叶口中的中间商出现了。

大姐笑了:“每天至少能拿一千块钱的货。”

董杏花摇头:“一千块钱的货太少了。大姐你昨天就来了两次,知道我们这儿的货有多畅销。一千块钱的货,还不值得我们降价。”

“那两千呢?一天两千。”

董杏花继续摇头:“不够。”

“两千,拿货多的,两个零售商一天就能拿够两千的货。你想压价,必须给出诚意。”

“那怎么一样?”大姐道,“能在一天内拿够一千块钱货的零售商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人每天只能拿四五百的货。想出两千,你们起码得和四五个零售商打交道。让一点利,和我一个人交接,能省多少事?”

董杏花再次摇头:“我们不怕麻烦。为了挣钱,再麻烦也不是麻烦。再一个——”她指了指老教堂门边贴的招牌单,“您瞧,我们的货可谓供不应求,做都做不过来,根本不愁卖。”

“所以您如果不能给出一个双方都觉得心动的数字,我无法给你降价。”

这就是卖方市场的底气。

大姐叹了口气:“那大妹子,你的底线是多少?”

董杏花举起三根手指:“三千,每天三千。每天拿三千的货,我可以承诺每两百块的货,给你返利五块。”

大姐连连摆手:“不行不行,五块钱也太少了。每两百块返利五块,三千块也才返利七十五块。我随便拿个三四百的货,自己卖一卖也不止挣这么多钱。”

“搞批发,我得找人手,得和其他零售商扯皮,得统计件数,搞这么大摊子才挣七十五块,划不来。”

其实不是这样算的,因为她批发给其他人,肯定不是按照十块钱六件的价格给他们。这中间赚一笔,厂子这边的返利赚一笔,两两相加真不算少。

再加上她还可以留些货自己零卖,也能挣不少。

不过这是在和厂家谈价格,自然得想各种法子压价了。

“大妹子,每天三千的拿货量我接受,但你这什么返利,得多加一点。至少二十,我这活儿才有搞头。”

“二十不行。”董杏花一口拒绝,然后又道,“不过若是你一天能拿五千的货,我倒是可以给你返利二十。”

“你这怎么还加量了?”大姐瞪大了眼睛。

董杏花:“这是底线。拿货五千,返利二十。你每天只拿三千的货,是绝对拿不到这个标准的。”

“但是一天五千也太多了。”想要到这个起货量,她起码得找十个下线。

见董杏花丝毫不让,大姐想了想,又折回来:“不然还是三千的量,但你那个返利加一点?十块吧,我也不大开口,两百块返利十块总不多吧。”

“也行。”董杏花沉思了好一会儿,才同意了这个标准。

双方谈了谈,签了个合同,把拿货量、返利标准商定下来。不过合同里他们只约定了三千档和五千档的返利标准,至于一万的档位,两人都没有考虑过。

就目前而言,两人都不觉得自己(对方)能做到一天拿一万的货量。

送走大姐后,徐荷叶走了出来,对着董杏花竖了个大拇指:“小姨,你这也太厉害了吧。你刚刚和那位大婶据理力争的模样,真的太帅气了。”

董杏花笑得牙花子都露了出来。但是很快脸上就露出了愁意,一下子拖走一千七百件货(素色一千两百件,拼色款五百件),存货都耗尽了。

“货都让这位大姐拖走了,明天怎么办?”他们手里现在是一点成品都没有了。

“小姨,你看,这就是我迫切希望能尽快租一套生产线的原因。”

董杏花看了看腕表,五点半了。她抬起脚,快步往杂货铺走去:“荷叶,走,趁着还没下班,咱们现在就去给老吴他们打个电话。”

那天去工厂拖面料,她就长了个心眼,要了厂办电话的座机号码。厂里六点下班,这个点赶过去还能赶得上。

“你好,我找库管吴洪,谢谢。”

“你好,我找陈厚。”

“你好,请何生接一下电话。”

“你好,我找齐斌……好的,谢谢齐哥,麻烦您了。”

董杏花挂断电话,对着徐荷叶摇了摇头。

“吴洪、陈厚还有何生他们上班的服装厂目前都没有生产线闲置,齐斌厂里倒是有一条线停工了,但他们不打算帮私人代加工。”

“不肯代加工?小姨有问出是什么原因吗?”

“齐斌说,他们厂想把那条生产线卖了。”

“把生产线卖了?”

“对。”

“那生产线上的工人呢?”

“工人下岗。”董杏花神色落寞,声音带着沉郁。

齐斌说起这件事时,一个大男人都忍不住哽咽。

董杏花能理解他的心情,就像去年,不,是前年了,就像前年纺织厂决定砍掉整个制衣间时,她的心情也是同样的悲凉。

再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能让人感受到什么叫作世事无常,曾经那么辉煌的制衣厂,养活了几千名工人的国营大厂如今却走到了要卖厂里资产的地步。

制衣厂是真的在走向落寞,如今停的一条生产线,不知道什么时候整个厂都要没了。

徐荷叶虽然也觉得惋惜,但她没有小姨他们这辈人对于工厂的感情,当她知道这个消息时,却能冷静地盘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00-110(第5/16页)

“小姨,齐叔厂里这条生产线已经卖掉了吗?”

董杏花摇了摇头:“目前还没有。”但是距离卖掉的时间应该不远了。

徐荷叶看向董杏花:“小姨,我们能去看看吗?”

“看什么?”董杏花突然反应过来,“去看生产线?”

“对。”

“你不会是动了要买生产线的念头吧?”

董杏花看着徐荷叶,心底不停地喊呐喊,快否定,快否定。

但在徐荷叶缓缓点下的头后,董杏花终于死心了。

她看着这个外甥女,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双手,想像琼瑶电视剧演的那样,抓住她的两个肩膀,使劲晃一晃,把她脑子里的水晃出来,然后大声喊一声,“徐荷叶,你清醒一点!”

然而,董杏花却从徐荷叶的眼神中看出她的认真。

董杏花冷静下来,认真道:“荷叶,你知道买一条成熟的生产线需要多少钱吗?”

徐荷叶摇头:“我不知道具体需要多少钱,但我知道,肯定便宜不了。”

“既然知道,那你还想买?”董杏花眉头皱得紧紧的,“这样一条生产线,就算是最基础的生产线,也有三十台缝纫机、四台包缝机、四台锁边机、五台钉扣机,四台熨烫机。你知道这些机器买下来需要多少钱吗?”

“缝纫机最便宜,新的也要八百块。旧的折半,算四百一台好了,光买这三十台缝纫机就要一万二。

其他的诸如包缝机、锁边机、钉扣机、熨烫机,工厂用的设备肯定都是专业的,那是个顶个的贵,二手的,都按照六百一台算,这么多台买下来也得一万零两百。

其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想盘下这样一条生产线,没有两万五,开不了口。”

“再一个,现在还不知道老齐他们制衣厂有没有自动裁床机。自动裁床机是这些年才出来的新家伙,能极大地提高裁剪效率。

东西好,价格也不便宜,你知道一台自动裁床机要多少钱吗?买这样一台大家伙,能买十几台缝纫机,还是新的。”

徐荷叶点了点头:“小姨,我明白了,但我还是觉得值得。这样一条生产线买下来只会赚不会亏。我相信时过境迁,等我们回过头来看,一定会感谢我们现在做了这样的决定。”

“大不了,就是把咱们从假领子上挣到钱全部换成生产线而已。”

董杏花叹口气:“既然你决定了,我这就去和老齐打电话。”

“行,您让齐叔帮咱们约下时间,咱们上门去看机器。”

当天晚上,徐荷叶拿出了她所有存折,开始盘点手头现有的资金。

元旦那日,下午两点多,她在邮储银行存了一千五百块。到傍晚,带回来两千一百三十四块,之后又给了小姨一千五给大家发工资。

第二天,吕叔和小舅舅来找她,分别给了她一个存折,其中一个存了两千九百六十四块,另一个存了四千三百块。

第三天零售入账三千四百元,买面料支出七千两百块。

第四天入账两千两百八十元。

第五天入账三千。

第六天入账两千八百六十八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他好辣 三个反派崽崽的炮灰爸 没钱你修什么仙 LIKE 恐同Beta今天也在被迫贴贴 单向匹配 满门抄斩二十一次 背叛老好人正道夫君后 渣攻试图洗白[快穿] 我是佐樱好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