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90-100(第1/15页)
第91章 先例
董杏花白了他一眼:“我今天找你要的可不是一袋半袋的, 我要的量多,好几蛇皮袋呢,不给钱被厂里人看到了你这工作还想不想要了。”
王安文奇怪:“不是你要那么多碎布头做什么?”纺织厂的工人还真不缺衣服穿。厂里残次品、卖不出去的旧面料内部员工来买可都是折价买, 骨折价。
“我有用。”董杏花压低了声音道, “回头, 要是做得好,我请你去老正兴菜馆撮一顿。”
“哟!”王安文啧了一声,同样压低了声音,“你也打算搞个体户?不过这些碎布头能做什么?”
董杏花翻了个白眼, “商业机密知不知道?”
“神神秘秘的。”王安文也不多问,转身又从一堆碎布袋子里扒拉出两袋, “前面几袋子装的都是棉麻、的确良这种普通料子, 这两袋才是真正的好货,丝绸的。”
“丝绸?”董杏花打开其中一个袋子, 看到里头散发着珠玉般光泽感的面料, 眼里满是兴奋, “老王你这儿还有这等好货呢?”
王安文道:“有,怎么没有?”
他道:“这些好货都是——”他指了指上头, “他们要的,让我特意理出来的。”
“不过去年改制,他们忙着运作,估计把这茬忘记了。你也知道我一个人吃饱, 全家不饿,懒得折腾。这些碎布头就被我藏了起来。今年入夏, 天气好时,我还腾出来晒过太阳,料子都好得很。”
“你既然是做生意, 就不能全是那些大众货,夹点高货,凸显档次。”
“老同学,多谢你了。”董杏花十分感动。
王安文摆手:“客气什么。当年要不是你特意包了饺子送到我家,我老娘连走都是饿着肚子走的。”
王安文也是个可怜的,十几岁爹就死了,他继承了父亲纺织厂的工作,勤勤恳恳工作,好不容易长到二十来岁,攒了钱准备娶个老婆回来结婚生子,妈又得了重病,花光积蓄欠了一屁股债也没把人救回来。
等他还完账,都三十好几了,这把年纪哪能找到好姑娘?想着,多攒点钱,找个二婚的也行。
努力攒了两年钱,找了个回城的女知青。女方拿了彩礼,都要结婚了,临时反悔,好在彩礼钱是退了。旁人都叫他拿这钱再找一个,王安文自己却有些心灰意冷。
之后性子就变了,从以前的认真努力变成了现在的得过且过。班也不好好干,活儿也不好好做,最后被调来守仓库,从缝纫工人变成了仓库库管。
“都多少年的陈年旧事了,老王你提起来我都不好意思了。”董杏花指了指王安文挑出来的那几袋碎布头,“我也没买过碎布头,买这几袋要多少钱?”
王安文想了想,翻了翻之前的出库记录:“之前程副厂长的小舅子来买过丝绸的碎布头,当时是五十块一袋的价格卖的。
你这些料子,这两袋丝绸的就还是按照五十一袋算。棉麻、的确良的价格比丝绸便宜,那这些碎布头的价格也要便宜一些,你拿二十一袋就成。”这价格,真和白送没区别了。
董杏花有些不敢置信:“这么便宜?回头上头领导问起来,你怎么办?”
王安文双手一摊:“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他把手里的出库单甩得啪啪作响,“有先例呢,我怕什么?”
“我给你这价格有什么问题?
人家程副厂长的小舅子、李主任的妻妹、姜厂长的弟弟……给的价格都是五十一袋,你要给高了,回头人家再来买碎布头,人家给不给高价呢?你就按照惯例来就行。”
见董杏花依然犹豫,王安文道:“放心吧。这些碎布头本来就是库存,放在仓库里卖不上价,堆久了发霉发烂除了当垃圾丢掉没什么用。你能买走是给厂里增收,他们还得感谢你呢!”
王安文可不怕,领导们能低价要走这些价值高的碎布头,厂里的女工怎么就不能买了?
董杏花看了眼徐荷叶,徐荷叶点了点头:“小姨,碎布头不贵,我们可以多买一些。”
回头做出了假领子,挣了钱,有心人自然而然会盯上这些碎布头,到时候她们怕是很难再用这个价格拿到了。
王安文挑出的大块碎布头,棉麻四袋,丝绸两袋,全部买下来也才一百八十元。
董杏花显然也明白,好处就这一回。回头有人看到这些碎布头的价值后,她这样要背景没背景,要人脉没人脉的底层女工,是不可能再拿得到了。
“老王,除了你挑出来的这六袋,我还要再买几袋。你这里还有没有好的?”
“有是有,不过都是大小混合的,我没挑拣。”王安文说着,带着两人走到几个封包前,“这十多袋都是没有经过挑选的碎布头,也是去年的布,应该都是好的,挑一挑还能用。”
再头些年的也有,不过董杏花就算买回去了也没什么用。布料堆积久了,会发霉发潮,会被虫蚁啃噬,纤维变脆,一扯就烂,用浆糊糊一糊做鞋底子能用,做其他东西就不成了。
虽然他不知道董杏花要这些碎布头干嘛,但肯定不会是弄回去做鞋底子的。
“老王谢了,那我们现在就在这里挑一挑。”
“放心挑,我这儿冷淡得很,没人来。”王安文说着,主动打开一袋,把里头的碎布头倒在地上,然后拿过来一个蛇皮袋,把大块的布头挑了进去。
董杏花和徐荷叶见状,忙跟着挑拣起来。
徐荷叶除了挑大块布,还把一些看起来比较有特色的小碎布挑了出来,这些碎布头裁不出完整的假领子,但是可以充当修饰和点缀。
一袋布头看着多,挑拣起来还是很快的。三人很快挑完一袋,把剩下不要的碎布条装起来,紧接着又开了第二袋。
一上午的时间,三人挑拣了十多袋,最后又挑出来四袋能用的碎布头,不过这些碎布都是棉麻和的确良的,没有丝绸的。
不对,也不能说没有。只是丝绸的极少,而且布条都很小,没什么价值,三人看到了本着不带走也是浪费的原则全都塞到了袋子里。
八袋棉麻,两袋丝绸,总共两百六十元,不值当什么,王安文自己就能做主,开了单子,徐荷叶付了钱,这十袋碎布头就是她的了。
开完单,等王安文拿着钱和单子去财务处交了钱,给了出库单,她们就能把碎布头拖走了。
财务处的人看到王安文拿着单子来,随口问了句:“又有人来买碎布头啊?”
王安文点了点头:“是啊。”
财务处也没有细问,这都是老惯例了。
瞟了两眼,“哟,这次有十袋?哦,有八袋是棉麻料子的啊。丝绸五十一袋,棉麻二十一袋,也算合理。”
核对了下,收了钱,会计拿出公章,在王安文的出库单上啪的一下盖了个收钱的红章,这桩交易就算完成了。
十袋碎布头,每一袋都不轻,两人还在愁这东西怎么运出去时,王安文已经从财务处回来,并且还给她们找了辆手拉拖车。
董杏花有些诧异:“这么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90-100(第2/15页)
”
王安文:“当然快了,财务处那些人以为你是哪个领导的家属呢!”要是知道是董杏花,那些人可不会这么快收钱批单子。
三人将十袋碎布头都搬到拖车上,两个大人在前面拉,徐荷叶在后头推,很快就这些碎布头推到厂门口了。
王安文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子,“幸好这时候不是下班时间,否则走两步遇到一个同事,寒暄寒暄,还不知道要走多久。”
更不知道会生出多少事。
也不是说大家有什么坏心,但人都有好奇心,请了半个月假的董杏花突然来厂里买了十袋碎布头,大伙儿可不得问问原因?
拖到厂门口,和门卫大爷说明缘由,王安文又帮着两人把东西推到厂外。
“这么重,你们两个怎么运得走?”拖车是厂里资产,他能借给董杏花用用,把碎布头从库房拖到厂门口,但不能借她拖走。
“放心,我有人。”董杏花说着,对着不远处的几个青年挥了挥手:“老幺,快来,碎布头拖出来了。”
“来了。”董福运和兄弟几个很快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跟在最后头的刘同还骑了一辆三轮车。
三轮车后车斗大,放的东西多,几人一开始放了六袋,结果车斗太重,车龙头都翘了起来,几人只好搬下来两袋。
最后刘同的三轮车放了四袋,董福运、黄旺成、程子军、吕俊的自行车上都绑了一袋,还剩下的两袋丝绸碎布头,徐荷叶叫了一辆三轮车,她和小姨坐三轮车,一起把这两袋布头带回去。
“既然你有人帮忙,那我就回去上班了。”王安文拉着拖车准备离开。
“等等。”董杏花忙拉住他,把徐荷叶说的风险和他讲了一遍,“老王,库房堆放的都是面料、棉花之类的易燃物,你以后可别在库房抽烟了,忒容易引起火灾,危险。”
怕王安文不放心上,董杏花再三强调:“别把我说的事儿不当一回事。一旦引起火灾,首当其冲被追责的就是你。再一个,水火无情,火灾泛滥可是容易死人的。你记住了,千万别在库房抽烟了。”
“行行,我知道了。”确定王安文不是在敷衍她后,董杏花这才点了点头,“你回吧,我也走了。”
董杏花爬上三轮车,说了声出发,三轮车师傅用力一踩脚踏,车子缓缓往前骑去。
第92章 临时工坊
整整十袋碎布头, 往徐荷叶的出租房一放,整个屋子都堆满了,最后连过人的空间都没有。
“这样不行啊, 麻袋都放屋里, 回头还怎么住人?”董杏花有些愁, 而且这些碎布头回头做成假领子,还需要裁剪,缝纫,钉扣, 小小的出租屋里根本腾不出空间来做这些工序。
“咱们得租一个厂房。”徐荷叶道。
“可是额外租厂房的话,成本就太大了, 况且咱们租的时间短, 人家也未必愿意租给咱们。”董杏花提出了异议。
最重要的是做假领子没什么技术含量,想挣钱拼的就是一个先机。
一旦有眼界的人发现其中的利润, 抢在他们之前把假领子卖出去, 他们买这十袋碎布头花的钱就只能打水漂了。
“但是不租厂房, 咱们也要租一个稍微大点的空间。”做衣服虽然不像做食物那样要求卫生,但也不能太脏乱。做好的假领子起码得是干干净净的, 不然顾客又怎么会愿意掏钱买呢?
可这年头,家家户户住房都很紧张,去哪儿能租个地方大的空间供他们做货?
廉嘉树在院子里玩儿,听到徐荷叶的话后, 眼珠子转了转,他想到了一个地方。
“妹妹, 老教堂。”廉嘉树扯了扯徐荷叶的衣袖。
“老教堂?”
廉嘉树点了点头,他对老教堂没什么心理阴影。尽管,偶尔, 他的脑海里还是会浮现出一些奇奇怪怪让他觉得很难受的画面。
不过脑袋受伤让他智力定格的同时也赋予了他普通人所没有的钝感力。
徐荷叶看向董福运:“小舅舅,你去过老教堂,那里怎么样?”
董福运想了想:“那里还真不错。”
老教堂虽然破旧,但空间挺大。而且当年是洋人督建的,建筑质量很不错,墙壁到现在依然完好。当然,老教堂之所以废弃,肯定也有它的原因。
最让董福运心动的是,去那儿不会有人打扰。
老教堂本来就没什么人去,七月份那件事后,以前喜欢去老教堂探险的小孩子们已经不会去那儿了。当然就算他们想去,家长们也不会同意。
“那里会不会不吉利?”董杏花有些纠结。
董福运不信这些:“老教堂就是破旧了些,能有什么不吉利?再说了,有荷叶在,什么不吉利都找不上我们。”他们家荷叶可是能掐会算!
“小姨,现在这种情况,老教堂还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距离樟树巷近,地方大,打扫一下就能使用,更重要的是不要租金。
听到徐荷叶这么说,董杏花有了决定:“行,就去那儿。”
董杏花是个麻利人,下定决心就会行动。她拿上扫帚和簸箕,就往老教堂走,“老幺,你去廉大姐家借一个除尘掸子,咱们现在就去老教堂把卫生清理一下。”
“小姨,小姨。”徐荷叶连忙拉住董杏花,“小姨,你看看日头,都中午了,就算要去老教堂打扫卫生,也要先吃顿午饭吧。”
“那么大的地方,又废弃了这么些年,藏污纳垢,一时半会儿肯定清理不出来。吃饱了干活才有力气不是?再一个,您还得给外公准备午饭呢!”
董杏花放下扫帚:“你说得也是。”她还真是急昏了头。
早上熬的鱼汤热一热,又烫了把小青菜,董杏花给老董分了些,剩下的也不多,她和徐荷叶两个人将将够吃。
至于董福运还有吕俊他们,徐荷叶给了董福运十块钱,让他们下馆子。
吃过午饭,一行人拿着东西去老教堂。
屋子整体还算完好,但里头已经造得不像样了。地面脏就不说了,墙壁都被烟熏地黢黑,屋顶有破洞,阳光能从屋顶透射进来,若是遇到下雨下雪,屋里也会进水。
再一个,窗玻璃都碎了,需要重新安装。毕竟是十二月,天气太冷了,如果不把窗玻璃按上,寒风瑟瑟,在里头干活做不了多久整个人就会被冻僵。
徐荷叶有些退缩,清理墙体,修缮屋顶,安装窗玻璃,这么些流程下来,花的钱不会少。还有一点,他们能免费用,同样意味着别人也能用。
如果他们花了大价钱翻修好,回头却便宜了别人,她得怄死。
“小姨,要不咱们还是想法子租个地方用?”
董杏花摇头:“不用,这地方挺好,清理清理就能用。”
董杏花放下扫帚,开始指挥:“老幺,小吕、小程,你们三个辛苦点,把教堂里这些乱七八糟的杂物搬到外头去。”
“小黄、小刘,你们两一个拿着除尘掸子把墙壁、屋顶上的灰尘、蜘蛛网扫下来,一个拿扫帚把地面的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90-100(第3/15页)
尘垃圾扫下。”
“荷叶,咱们俩回家,把你之前从废品站收回来的旧报纸拿来。”
董杏花骑着三轮车,载着徐荷叶回到樟树巷。
“墙壁黑没关系,咱们可以糊一圈旧报纸,反正临时用一用,只要不把人还有面料蹭脏就行。”
董杏花解释道,“还有窗户,不用买玻璃换,换玻璃成本多高?咱们可以买点塑料纸贴上去,又薄又透光还不钻风。还是那句话,临时用一用,怎么方便怎么来。”
至于地面,同样的道理,先擦洗一遍,洗个差不离,然后铺上废弃报纸,再在废报纸上铺一层蛇皮袋,面料倒在蛇皮袋上,一样不会弄脏。
“小姨你真厉害,省钱能力杠杠的。”被董杏花这么一安排,徐荷叶发现那些脏乱破旧还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两人一起把她看过的旧报纸全都搬上了三轮车,董杏花想了想,糊报纸还需要浆糊。
于是又捡了几块蜂窝煤,装了一袋面粉,装上一桶水,以及徐荷叶烧水用的小铁炉子、铝锅,打算自己熬糨糊。
两人很快回到老教堂时,黄旺成已经把屋顶还有墙壁上的蛛网尘土清扫干净,和刘同一起帮董福运他们三个搬运杂物。
徐荷叶要去帮忙,吕俊拦住了她:“不用你,东西重,我们都快搬完了。”
确实也快搬完了,徐荷叶也就没有勉强。
她开始烧煤炉子,给小姨帮忙熬糨糊。水与面粉一比一混合,搅拌均匀后烧火熬煮,熬煮时需要不停地搅拌以防烧煳。
这活儿看似轻松,实际上非常需要力气。尤其是浆糊加热后,黏性增加,搅拌时更难搅动。徐荷叶搅拌了两下,手就没力气了。
董杏花笑着把活儿接过去:“没力气了吧?”
“嗯。”徐荷叶点了点头。
“我来,你去便是休息吧。”
屋里,东西已经搬完了。董福运从教堂里的水井打了水,倒在地面上,开始清洗地面。
拖洗第一遍时,水都是黑的。五人又拖了四五遍,黑漆漆的地面终于露出了它本来的颜色,众人这才发现老教堂地面竟然铺上了米色的瓷砖。
冬日风寒干燥,拖干净的地砖,水渍没多久就被吹干了。
董杏花那边,已经熬好了几盆浆糊,一群人紧接着给墙壁糊报纸。当然,报纸没有糊满整面墙,只糊了两米来高。
两米以上,墙壁再黑也蹭不到。
不过即便如此,徐荷叶买的废弃报纸还是有些不够。董福运当即就要去买,徐荷叶拦住了他。天快黑了,不如第二天再干。
第二天周一,徐荷叶这个学生,只能无奈地放下这些事情,前往学校上课。
熬了一整天,下午放学后,徐荷叶下了公交,连出租屋都没回,便迫不及待地去往老教堂,到了才发现这里可谓是改头换面,不说焕然一新,但和之前那副破败模样也截然不同了。
墙壁糊了一圈报纸,米色的地面干干净净,破损的窗户封上了透明塑料纸,里头不说温暖如春,但至少不像之前那样凉风飕飕。
教堂左边靠近门口的位置摆着两张方桌,靠近门口的那张桌子上放着剪刀、版纸,还有压布石,后面那张桌子上,放着丝线、顶针、各种型号的缝衣针,各式各样的扣子,旁边甚至还有一个老式熨斗,这里是用来钉扣和熨烫的。
教堂右边,与两张桌子并排放置的是两台缝纫机。
这赫然就是一个小型的缝纫加工厂。
徐荷叶没想到小姨的动作这样快,昨天买好面料,定好场地,她今天就把这个假领子工坊安排好了。
“怎么样?”董杏花叉着腰问徐荷叶。
徐荷叶冲她竖了个大拇指:“小姨,你真厉害,超级赞。”
再往后,更里面的位置,光线没有近门的地方好,一侧地上铺着旧报纸、油布,那是用来堆放面料用的。另一侧摆着一张木板床,上头甚至放着叠好的被褥。
徐荷叶觉得奇怪:“小姨,这里怎么还有床啊?”
“这是值夜的人晚上睡觉用的。”说话的人是董福运,“咱们这里有面料,有木桌,还有两台缝纫机,价值不菲。晚上没人看着我不放心。”
白天还好,他们都在。晚上虽然买了铁锁把教堂大门锁住,但是不保险。万一有人撬了锁,把东西偷走了他们都不知道。
所以还是得留人看着。
董杏花又领着徐荷叶来到门口的那张桌子处,拿出一沓纸样给徐荷叶看:“荷叶,你看看这是不是你昨天和小姨说的假领子?”
“小姨画了两种,一种尖角的,一种就是你说的圆角的。”
这样纸是董杏花根据徐荷叶的图纸,按照成人衣物比例,自己画出来的。
徐荷叶看了看,指出一个问题:“小姨,门襟这一块要稍微留长一点,别怕浪费面料。这里太短了,穿衣服时,大襟这块容易往领口跑,不体面。”
她前世买的假领子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因为假领子门襟不服帖,胸口那块皱巴巴的,很难看。
“还有圆角翻领这个版,领子弧度要做大一些宽一些,这样更温柔大气。”
“那行,我再改改。”徐荷叶一说,董杏花心里有数了。
第93章 售前准备
董杏花很快将纸板改了出来, 徐荷叶看了看,心底又有一些想法。
不过不急,他们可以先卖这两种, 等这两种卖不动了, 或者市面上出了仿制品, 她再把脑海里那些新想法拿出来。
“现在把样品做出来。”
董福运将他们先拖来的两袋碎布头倒在了油布上,徐荷叶翻了翻,从中挑出几块料子。
“小姨,你看这几块料子, 白色、蓝色、粉色还有小碎花,前两种颜色, 我建议做成尖角的, 蓝白这两种颜色,不管男人穿还是女人穿都很适合。
粉色做尖角的也行, 这个虽然偏女性化, 但不是没有男人穿粉衬衫。唯独最后这块碎花布, 温柔可爱小清新,就不太适合做成尖角的了。还有这块, 蕾丝边的,一看就是女人穿的料子,就适合做成女人穿的圆角假领子。”
“你们做的时候,需要稍微注意这点, 需根据面料的颜色、材质,剪裁成不同的样板。”
董杏花点了点头:“荷叶你放心吧, 小姨会注意的。”
“对了,这些碎布头有大有小,不一定都能做成一件假领子。如果布料不够, 需要拼布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搭配。
搭配得好很好看,搭配不好就是灾难。总体来说,颜色搭配有一些技巧,总结下来就是明对暗,浅对深,花对素。”
“但并不是说按照这种规律搭配出来就好看,比如——”徐荷叶说着,挑出两块碎布,“深蓝和橘红,就很不搭。”
“另外,还有高饱和度的亮色也不适合配在一起,好比这个,荧光粉和柠檬黄,太扎眼了。两种暗色的也不行,你看这个,一个深紫,一个墨绿,太暗沉了。也不能一身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90-100(第4/15页)
两种碎花面料凑在一起会很浮夸,显得杂乱没有层次。”
“总之,所有的搭配都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和而不同。有区别,但要和谐不突兀。”
听到这里,董杏花就有些抓瞎了。反倒是黄旺成眸光闪了闪,若有所思。
“实在不行,你们就先挑大块的布头做,小布头先留着,等这些大块布做完了,再做这些小布头。”
徐荷叶盘算着她可以每天晚上来帮忙搭配一下。再一个她还有十来天期末考试,等考试结束就能全身心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董杏花没有把握,闻言松了一口气:“那还是按照荷叶你说的做。”
“小姨,为了提高效率,明天你们要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挑选布料,有人剪裁,有人缝纫,有人打扣子,有人熨烫,每个人只负责一项工序,熟练度才会高。”
徐荷叶正说着,黄旺成拿了几块料子,一一搭配好,放到徐荷叶面前:“小侄女,你看看这几样搭配行不行?”
徐荷叶看了看,发现黄旺成真的很有时尚感。
他选的搭配都很经典,完美吸取了徐荷叶和而不同的搭配原则。
这几样搭配,都是花色配素色,根据主料的颜色、印花来选择辅料,主料为粉色碎花,辅料挑的就是同色系的素粉料子。主料是纯色的,辅料选择的就是和主料颜色一致的碎花面料。
放在一起,既不同,又相同,和谐而融洽。
徐荷叶惊喜道:“黄叔,你真的太厉害了。我看,挑料子以及搭配这件事就交给您吧。”
黄旺成也不推辞:“行,那我就负责挑拣合适的料子以及搭配。”
小姨肯定是负责缝纫的,徐荷叶又将目光看向董福运、刘同、程子军还有吕俊四人。
“小舅舅,刘叔、程叔、吕叔,你们四个分别要选出一名裁剪、一名缝扣、一名熨烫,剩下那人谁忙不过来,就去帮谁。”
四人面面相觑,他们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啊。
董杏花道:“既然不知道能做什么,那就一个个试。”
她从碎布堆里找出几块布,拿给四人,任何指了指做好的假领子纸板:“你们每人裁剪出一套假领子出来。”
根据纸板裁剪其实并不难,但很考验技术,手要稳,下剪子要利索,剪好的面料线条要直,不能歪歪扭扭不成型。
四人轮流试剪,最后发现董福运和刘同手是最稳的,他们二人负责裁剪,一个人剪方角,一个人剪圆角。
剩下程子军钉扣子,吕俊熨烫。熨烫也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没有电烫机,只能使用最老式的灌开水熨烫。
他要一边烧水,一边熨烫。不仅要烫董杏花做好的成衣,还要熨烫黄旺成挑拣出的碎布头。
碎布头交给董福运或者刘同,熨好的成衣给程子军缝扣子。
天色擦黑,一群人才算是梳理好制作流程。
第二日徐荷叶继续上学,一群人来到老教堂忙活。黄旺成的动作最快,没一会儿就挑出了一堆适合做假领子的碎布头。
一切才刚开始,没成衣给他缝扣子,程子军便帮着吕俊熨烫。烫好的面料放到裁床上,一阵阵咔嚓声中,各种乱七八糟形态不规则的碎布头在董福运和刘同的手中变成了规整的布片。
这些布片再交给董杏花,脚下踏板一踩,随着缝纫机针头发出哒哒哒的声响,布片有序地进行缝制,逐渐有了假领子的雏形。
不过这时的假领子还不是成品,只有经过缝扣、锁扣眼后,才能成为一件可以出售的商品。
成衣拿给程子军后,他会用画粉点出扣子和扣眼的位置,缝好扣子,最后交给董杏花完成锁扣眼的工序。
傍晚,徐荷叶上完课,来到老教堂,就发现木板床上,叠好的被褥边,已经有两叠做好的假领子。方圆两版,各有三十条。
只消耗了不到小半袋碎布头。
照这种趋势下去,等她放寒假,起码能做出四五千条假领子。
裁剪速度跟上来后,董杏花一个人缝纫,速度有些跟不上来,她又去找了廉母。约定好,每天给她十块钱,让她帮忙缝纫。
十块钱不多,但也绝对不少,一个月下来也有三百来块,和普通工厂工人的月工资差不多。
两人都是做衣服的好手,刚开始还有些生疏,等到熟练度上来,每人每天可以缝制上百条假领子。
八九年的最后一天时,老教堂里已经做好了两千多条假领子。其中素色假领子有六百多条,拼色的一千多条,还有四百多条丝绸的。
董杏花看着这些假领子,心里有些焦急。场地虽然不用花钱,但是每天的花销也不小,先是工人工钱。
就算她和老幺不要荷叶的钱,但吕俊他们四个以及廉太太的工钱是要给的,一人一天十块钱,五个人就是五十,从他们买碎布头到元旦,过去十天,加起来就是五百块,还有每天吃饭的花销。
徐荷叶这小丫头还是个大方的,不让他们随便糊弄着吃,自己买米买菜,买鱼买肉,再加上油盐酱醋以及烧火加热的蜂窝煤,十天也花了差不多两百来块,再加上买碎布头,租三轮车的钱,这都快用了小一千,还没有一分钱进账。
虽然她也觉得荷叶这假领子很好,但没换成钱总是让人心神不安。
董杏花找到徐荷叶:“荷叶,你看,明天就是元旦了,咱们是不是应该先把这些假领子拿去卖卖?”
如果挣不到钱,也好及时收手。至于还没做完的那些碎布头,只能想法子搬回家,存着以后做点别的慢慢消耗。
董福运也来劝她:“是啊荷叶,咱们做的假领子已经够多的了,不如先拿出去试一试?”
徐荷叶想了想,同意了两人的建议。
“明天元旦,咱们先卖一波。各大工厂学校都会放假,大家肯定都会出来玩儿,这假领子肯定好卖。”
“那咱们去哪儿卖?”董杏花问道。她这辈子都没有摆摊经验,对这些还真是不了解。
“小舅,你常在外行走,咱们市节假日哪里人流量最大?”
“若说人流量大的地方,商场算一个,人民公园也算一个。”
徐荷叶点了点头:“行,那咱们分成两拨,一拨人去商场边上摆摊,一拨人去人民公园。”
董福运点头:“这样行,不过咱们这么多人,也不用都去,就分成三波。我和子军去商场外摆摊,荷叶和吕俊去人民公园。”
“至于三姐,廉大姐、大黄、同子,你们四个还留在这儿,一方面可以看东西,一方面也能继续做一些货出来。”
八个人都没有意见,不过徐荷叶决定把她和小舅舅去的位置换一换:“小舅舅,还是我和吕俊叔去商场摆摊吧。”
董福运想了想,同意了:“也行。”
“那现在来货物分装一下,明天一早就能直接拿走。”
总共五百多条素色假领子,又分为尖角翻领和圆角翻领,第一天摆摊,先试试水,每种各拿上五十条,一边就是一百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90-100(第5/15页)
拼色的少拿点,每种拿上三十条,就有六十条。
两个人摆摊,带上一百六十条假领子,东西不少了。
至于最后的丝绸假领子,徐荷叶想了想,没有均分。
“小舅,丝绸假领子你那边各拿十条就行,剩下八十多条都放我这边。”
她解释道:“小舅,我想了想,丝绸的价格贵,去人民广场玩儿的肯定都是普通老百姓,未必愿意花上十五块买一条丝绸假领子。”
是的,丝绸假领子她要卖十五一条。
“但去商场的人就不一样了。不管去那儿的人有钱没钱,他们既然去了,对品质肯定是有一定追求。这丝绸假领子,穿着就很体面。”只要不把外衣脱掉,谁知道里头只穿了个领子呢。
董福运也同意徐荷叶的安排,但又觉得有点贵。
“这丝绸假领子要卖十五一条吗?这个价钱,翻一番,都能买一件普通的棉麻衬衫了。”
徐荷叶点头:“要卖这么多!小舅,你要知道一件丝绸衬衫少说也要卖一百来块。这丝绸假领子,用料虽不及一件完整的衬衫,但是也很费功夫。打板、剪裁、缝纫、钉扣,熨烫,哪一样不费时间,费精力?”
“十五元,就能买到上百元的体面,还不划算?不过,如果有人嫌贵,咱们也可以给他们一点点小优惠。你告诉顾客,只要买两条丝绸假领子,就能送一条丝绸发带,或者发圈。要知道外头商场里,这样的真丝发带发圈都是单独卖,同样不便宜呢!”
“女孩子买了,可以搭配着一起穿戴,又体面又好看。男人买了假领子,把发带或者发圈带回家送给大嫂,大嫂还不知道怎么疼他呢?”
董福运点了点头,心里有了底。
“那素色的和拼色的也定价吗?”
“也定价。”徐荷叶想着简单点,“素色单独买,三块钱一条。买四条便宜两块,只要十块钱。”
“拼色的做工复杂些,也更有特色。要贵一点,四块钱一条,买三条同样便宜两块钱。不过买这两样就不能送真丝发带或者发圈了。”毕竟不多,还得留着和丝绸假领子搭售。
第94章 讨价还价
元旦, 早上八点,一群人在老教堂集合。
董杏花煮了一大锅面条,每人一碗, 吃得浑身热乎乎的。董福运把昨天挑好的两袋货搬上三轮车, 然后就开始喊人。
“荷叶, 吕俊,子军,出发了。”
“等等。”徐荷叶打量着三人,从存货里挑出一件浅蓝色尖角假领子, 递给董福运,“小舅, 你把这件假领子穿上。”他们就是卖假领子的, 自己怎么能不穿呢?
董福运接过假领子,去屋里换上。原本略显暗沉单调的藏蓝色毛线衫, 多了浅蓝色衬衫领后, 顿时多了一股英伦商务范儿。
这种穿搭放在后世会让人觉得有点装, 甚至有点LOW,放在董福运身上却显得很正经, 很时尚。
一群人围着董福运打量,董杏花连连点头:“不错不错,多穿了条假领子后,连这件暗扑扑的毛线衫都变得沉稳大气了。”
徐荷叶紧接着又给吕俊还有程子军也挑了一件假领子。
吕俊穿了一件白色毛线衫, 徐荷叶给他挑了一件灰粉色的丝绸假领子,他本来就长得文雅俊秀, 如此一搭不仅不显得骚气,反而衬得他更加清俊贵气,像个出生富贵的小少爷。
至于程子军, 徐荷叶给他挑的是白色假领子,和董福运吕俊只露出西装翻领不同,他穿的深咖色毛线衫是V领的,因此会露出一截前襟。
徐荷叶让他把里头的秋衣脱掉,只穿假领子和毛线衫,并且要把假领子头两个扣子解开,露出里头古铜色的皮肤和锁骨。
程子军身形高大壮硕,隐约可见饱满紧实的胸肌,再加上他本人自带一股痞气,随便一站就有种西装暴徒的感觉,性张力满满。
徐荷叶看着这三种不同风格,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可以出发了。”
至于她自己,她穿着杏色毛线衫,里头搭配了一件圆领蕾丝面料的假领子,温柔知性而不失俏皮可爱,正符合她这般年纪。
“好嘞。”董福运往三轮车上一坐,脚下用力一踩,刚刚那股英伦范儿瞬间消失于无形。
徐荷叶:“……”
算了算了,本来就是假的,等到了地方能装一装也成。
只有一辆三轮车,所以董福运需要先把徐荷叶他们的货送到商场旁边的步行街,这里有一条三百米的街道,可以供个体户摆摊。
平时这里都是晚上特别热闹,但因为今天是元旦,出来玩的人多,步行街也非常热闹。
董福运他们来到不算早,但也不算晚,在靠近出口的地方找了一个位置。将摆货的长桌子搬下来后,徐荷叶在上头铺了一层布,然后把带来的货品摆了上去。
董福运帮着二人把东西摆好,然后才和程子军一起转道去公园。
正值元旦假期,来逛商场和步行街的顾客很多,没一会儿就有人过来咨询。
来人有三个,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女孩,其中一个圆脸姑娘有些好奇地拿起一件假领子,“小妹妹,这是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