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 70-80

70-8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赶海捡到了特殊海洋生物[末世] 老婆今天还回家吗? 老实人,但被阴湿室友盯上了 男团出道的我演戏爆火了 炮灰攻上位,抱走恶毒男配 终极boss是我家宠物? 亡夫兄长竟是她曾经白月光 穿越国外写小说 [清]给太子当姐姐那些年 我是佐樱好二儿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70-80(第1/11页)

第71章 旧友

徐荷叶看着她, 总觉得有些眼熟,可仔细想又实在想不起她是谁。

吴玉兰见徐荷叶看着她一脸疑惑的模样,顿时有些不高兴了, “不是吧, 徐荷叶, 你才去扈城几天啊,这就不认识我了?”

小圆脸,咋咋呼呼的性格,徐荷叶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个熟悉的名字。

“吴玉兰?”她记起来了, 这是她小时候最好的朋友。

两人还在娘胎里就认识了,后来读小学, 到初中二年级, 两人都是好朋友兼同班同学,这样的关系一直持续到徐荷叶回到扈城结束。

只是对徐荷叶来说, 她已经十几年没有见到吴玉兰了。

但对吴玉兰而言, 徐荷叶才走了不到半年。

徐荷叶揉了揉眼睛, 随便找了个借口,“刚刚吃粉呢, 雾气熏了眼睛,这才没看清你的样子。”

“我就说嘛,你怎么会这么快就把我忘了。”吴玉兰拉过凳子,一屁股坐到了徐荷叶面前。

徐荷叶看着吴玉兰身上写着吴记面馆的围裙, 问了个蠢问题:“玉兰,你在这家店做暑假工啊?”

吴玉兰狐疑地看向她:“徐荷叶, 你到底怎么了?这就是我家店啊。”

“啊,对,我想起来了。这是你家店。”徐荷叶一拍脑门, 真是昏了头了。这家店确实是吴玉兰家的店。

78年改开后,吴父吴母便在这里开了这家粉面馆。

吴父有一手好手艺,尤其是他炸的辣椒油,简直是招牌。所以粉面馆一开业,就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开了十来年生意一直不错。

只是——几年后她回来接父亲去扈城时,这家粉面馆已经改成了洗脚店。

听相熟的邻居说,吴玉兰一家把店盘了出去,带着女儿回京市了。

不过回去了日子过得也不是很好,一家三口挤在大舅哥家的地下室里,也没个正经工作。

为了养家糊口,吴父给人扛东西,卖力气,不小心摔断了腿。吴母没法子,就在医院找了个护工的活儿,伺候那些瘫痪的老头老太太,成天和屎尿打交道。

吴玉兰回了扈城,却跟不上那边的教育,最后没考上中专,也没考上高中,在家混了两年,进厂打工。

吴家老太太只要一说起这件事,就要骂小儿媳妇薛羽是个害人精。

徐荷叶那时自顾不暇,也顾不上打听吴玉兰的近况,卖了房子匆匆离开了。之后便再也没有她的消息。

她没想到重来一回,还能见到童年时的挚友。徐荷叶看着吴玉兰,十分高兴,这次可不能再失联了。

徐荷叶道:“玉兰,能看到你真高兴。我现在住在扈城……樟树巷,巷子口有一家金谷杂货铺,铺子老板娘姓柳,我叫她柳姨。杂货铺有固定电话,号码是……,你有事,可以给我写信或者打电话啊。”

“好,我肯定会给你写信的。”吴玉兰去柜台拿了纸笔,把徐荷叶说的地址和电话号码记了下来。两人从小到大一直在一起,猛地分开这么长时间,她是真的很想徐荷叶。

不过——“你去扈城了怎么也不给我写信?”吴玉兰不高兴道。

“我写了的。”徐荷叶说完一顿,写信的是前世的徐荷叶。

今生的徐荷叶,险些把这个童年挚友遗忘在时光深处,她顿了顿,认真承诺,“玉兰,你放心吧,我回去就给你写信。”

“嗯嗯。”

徐荷叶吃完粉,要去付钱,吴父却死活不肯收,“荷叶,去了扈城一趟,和你吴叔生疏了。”

徐荷叶:“……”

“好吧,多谢吴叔请我吃粉。那我和玉兰出去玩儿了。”吴玉兰摘了身上的围裙,小姐妹俩出了粉面馆,在老街里逛了起来。

街头新开了一家蛋糕店,徐荷叶过去买了两块奶油面包,给吴玉兰分了一个。

吴玉兰也不客气,接过面包,咬了一口,又叹了口气。

“荷叶,扈城真的有那么好吗?”

徐荷叶沉默了一会儿,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认真算起来,扈城并没有给她留下太多美好的回忆。

但那里却是父母的故乡,是他们心心念念想要回去的地方。

78年,知青回城政策出来后,多少已婚知青为了回城,不惜抛妻(夫)弃子也要离婚回城。

徐辉和董桃花都是扈城人,但他们已经结婚,且在这边有了正式工作,考虑到回去后一家人的生计问题,两人最终还是决定留了下来。

只是在他们心底深处,却从未遗忘过扈城。

徐荷叶始终记得前世她接父亲回扈城治病,从火车站下来时父亲脸上激动的表情。

后来,徐辉病重,时日无多时,才对她吐露过他的心声。

他说,每次回到扈城,他都觉得扈城的马路怎么能那么洁净,扈城的阳光特别灿烂,就连家门口最常见的大樟树都特别的葱郁和亲切……

可是后来他却向她道歉,他说对不起,是爸爸妈妈错了。

他说,如果不是我们的执念,非要送你回扈城。你妈妈或许不会死,我们一家留在赣省,依照你的聪慧和成绩,不说清北,不说复旦,但起码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

你会和那些大学生一样意气风发,享受学习生活和恋爱,毕业后分配一个好工作,过着安稳但幸福的生活。

他说,对不起,要留你一个人了。

他说,孩子,以后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徐荷叶回过神,问吴玉兰:“你怎么了,心事重重的。”

吴玉兰又叹了口气:“荷叶你知道的,我妈妈也是知青。”

徐荷叶点了点头。

她知道,吴玉兰的母亲薛羽也是知青,不过她是京市人。

只是恰好和徐辉董桃花同一年下乡。

三人甚至是坐的同一班火车来的,下乡后又分到了同一个大队,因此成为好朋友。

后来董桃花徐辉准备结婚,薛羽也嫁给了吴父。之后两位女同志同时怀孕生女。认真说起来,她和吴玉兰的友谊,其实是父母辈友谊的延续。

吴父是本地人,薛羽当时要回城,同样只能选择离婚,抛下夫女独自离开。

她舍不得丈夫和孩子,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回城的梦想。

“你回扈城后,妈妈也想我能回京市。但——”她看了一眼徐荷叶,董阿姨为了荷叶的扈城户口千里迢迢奔回扈城的事情,巷子里的邻居都知道。

“但是我妈不舍得我一个人回去,怕我受欺负,怕我得不到好的照顾……她就想着把粉面馆转让出去,拿了钱一家三口一起回去,到了京市,他们可以重新找地方开店。”

“但是爸爸不是很愿意。京市对他而言就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况且在咱们赣省能挣钱的粉面馆,在京市未必受欢迎。听妈妈说,那边的人喜欢豆汁,喜欢炸酱面。他们不一定喜欢咱们这又辣又酸的酸辣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70-80(第2/11页)

徐荷叶听完,才道:“那你是怎么想的?”

吴玉兰小脸丧丧的:“我和爸爸的想法一致。但是妈妈——”妈妈为他们付出太多了。好不容易能回去,拒绝了将来未必还有这么好的机会。

“实在不行,我觉得还是我一个人回去比较好,就像荷叶你一样。”这样,父母的事业也能保住。即便京市待不住,回来还有个退路。

徐荷叶:“那你有和吴叔薛姨说过你的想法吗?”

吴玉兰摇了摇头。

“其实我觉得你可以和吴叔薛姨好好商量一下。现在政策放开了,以后回城的机会肯定比以前多。

除了知青子女回城政策外,通过考京市大学的方式回去也不失为一条路。而且我听说,扈城政府正在考虑出台买房子送蓝印户口的政策,没准京市以后也会有这样的政策呢!”

“买房送户口?”吴玉兰眼睛一亮。

“是的。”徐荷叶点头,毫不心虚地编了个同学,“我们班上有同学父母在政府单位工作,听说是有代表提过这个建议。不过具体什么时候落实,我就不知道了。也许两三年,也许七八十来年,但落实是肯定会落实的。你们也可以关注下。”

徐荷叶知道蓝印户口这个政策最早实行于1992年,而且只在一些中小城市实行。至于扈城京市乃至深市这样的大城市,要等到90年代中后期陆续落地。

这些城市之所以会出台这个政策也是因为楼市不景气,通过卖房送户口的方式来刺激楼市,但不妨碍她把这个消息告诉吴玉兰,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方向。

吴玉兰若有所思。

“荷叶,谢谢你,我回去就和爸爸妈妈好好商量一下。”

“嗯,你们好好商量,别冲动做决定。”至少前世吴家卖掉生意正好的粉面馆,全家人一起去京市投奔薛羽大哥的举措是行不通的。

不是说薛羽大哥人不好,只是谁也不喜欢没有经济来源的亲戚依附在自己身上吸血。

和吴玉兰分开后,徐荷叶决定去旁边的小饭馆打包两份饭菜回去。

这个点父母应该醒了,刚回来家里什么都没有,自己做饭也没处买菜,麻烦得很,还不如去店里打包。

这个年代还没有后世那么多科技与狠活,小餐馆厨房用的米面油盐,除了食盐外,都是附近农民自己种的。油是纯天然菜籽油,菜是夏天的时令菜,米也是附近农民种的稻谷碾出来的,味道天然得很。

第72章 压力

徐荷叶提着两份饭回到家时, 徐辉和董桃花刚好下楼。

“荷叶,你买饭了?”

“嗯。”徐荷叶点了点头,“我想着咱们仓促间回来, 家里肯定没什么菜。这个点也买不到新鲜蔬菜, 干脆在老街的小饭馆打包了两份饭菜回来。”

徐辉接过徐荷叶手中的袋子, 看了看,问道:“怎么只有两份?”

“我吃了的。”徐荷叶拍了拍自己圆滚滚的小肚子,解释道,“我在吴记粉面馆吃了碗酸辣粉, 后来还买了个小面包吃。现在一点都不饿。这就是给爸妈你们买的。”

董桃花知道徐荷叶饿不着自己,便对徐辉道:“咱们俩吃吧。从小生活到大的地方, 饿不着她。”

夫妻俩吃完饭, 徐辉去厨房洗碗。

这个时候还不流行使用一次性餐盒,要打包都是连着餐馆的碗一起打包回来。

吃完, 自个儿洗干净, 再还回去。住得近, 十多年的老邻居,互相都认识, 也不用担心人家拿了餐馆的碗不还。

一夜好眠

徐荷叶醒来时,已经九点多。拉开窗帘,太阳升得老高。她舒服地伸了个懒腰,从她重生回来, 这还是她第一次睡得这么深这么沉。

果然回到家就是不一样。

她从二楼下来,徐辉和董桃花已经出门了。厨房饭桌上摆着早餐, 一碗白粥,一个水煮蛋,一碟酸豆角, 还有一根油条。

早饭边还放着一个小纸条,是徐辉留的,大意就是妈妈销假上班,他也去学校了。

虽然是在放暑假,但学校并不是一个人都没有。

徐辉是个非常负责任的性子,他从扈城得到了那么多大城市的数学资料,就想着赶紧交给学校,由数学组的老师核实筛选,将适合他们学校学生的题目尽快筛选出来,开学了就能发给学生们做。

徐荷叶将小纸条放在一边,开始吃早饭。

酸豆角是董桃花腌制的,用的是刚刚上市的长豆角,酸溜溜的,加了辣椒油,佐粥吃最好吃了。

徐荷叶一口酸豆角一口白粥,一口油条一口鸡蛋,吃完早餐,她把碗碟收拾了,去水池边洗碗。刚把洗好的碗筷晾到架子上沥水,就听到一阵咚咚咚的脚步声。

吴玉兰推开门,就直接走了进来,“荷叶,徐荷叶,起床了吗?”她早上七点多来过一次,不过徐叔说荷叶还在睡觉,没起床。吴玉兰只好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先回家。

好不容易熬到九点多,她已经决定如果徐荷叶还没起床,她就去二楼把她叫起来。

“起来了。”徐荷叶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大声应道。

吴玉兰冲到厨房,十分激动:“荷叶,我按照你说的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爸妈。我妈同意不把家里的店面盘出去了。”

“真的?”徐荷叶也有些惊喜。

吴玉兰家这个粉面馆位置好,吴叔的手艺也好,若是能一直开下去,大富大贵挣不到,买车买房轻轻松松。趁着房价没有飞起前,去大城市买也不是不可以。

后世好些苍蝇馆子都不起眼,但是老板各个开大奔,买别墅。

“真的。”两人来到前厅,坐到沙发上,徐荷叶随手打开了放在沙发边的风扇。半人高的立式风扇,呼啦啦开始吹风。

“之前我不是和你说过,其实我爸一直不赞同把家里粉面馆卖掉,全家一起去京市嘛!但他的态度最近有些松动了。

我昨天一提才知道我爸一方面是为了我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我,他以为我也很希望能去京市,毕竟那里是大都市,是首都。”

“昨天我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后,两票否决一票,我爸妈决定不卖面馆子了。不过——”吴玉兰耸了耸肩,“我还是要去京市。”

“我舅舅也支持我回去,他说大城市的教学水平肯定要比小城市好,机会也更多。所以暑假之后,我就要去京市读初三了。”

徐荷叶点了点头,“你一个人回去?”

“是的,不过我妈妈会陪我回去住一段日子。”吴玉兰耸了耸肩,“其实我觉得没必要,我又不是没去过。”

和董家不同,薛羽的哥哥薛进很疼爱这个妹妹,爱屋及乌,对吴玉兰这个外甥女也很关心。每年暑假,吴玉兰都会去京市舅舅家住一阵子。

今年没去,则是因为薛羽一直想把女儿送回京市。

想着如果要回去,也不差这么一会儿。

徐荷叶摇头:“玉兰,别把一切都想得太轻松了。去京市常住,可不像你去舅舅家做客短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70-80(第3/11页)

。有阿姨陪你一段时间更好。”

“放心吧,我有心理准备。”吴玉兰笑道。

“相信我吧!”荷叶一个人在扈城能照顾好自己,那她也可以。

“我相信你。”徐荷叶相信吴玉兰。

她看着绵绵软软的,性子其实很坚毅。学习上的难,家长里短的一些小摩擦,徐荷叶相信吴玉兰完全能够化解。

事实也是如此。

前世的吴玉兰学习失利,京市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与老家不同只是一小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她的压力太大了。

父母卖掉赖以为生的面馆,孤注一掷地带着她来到京市。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父亲只能靠卖苦力活维持生计。而她只能眼睁睁看着原本肩背挺直的父亲慢慢弯下了脊柱,满面沧桑。

母亲也是,从前一直精神体面的母亲,变得灰头土脸,蓬头垢面。

还有徐荷叶,她最好的朋友,去往扈市后也变得不幸。

她想努力学习,改变父母劳苦的命运。

但是压力太大了。

她好不容易追上了京市的教学进度,却又遇到了父亲摔断腿脚的事情,重压之下吴玉兰中考发挥失常……

这辈子轻装上阵,徐荷叶相信吴玉兰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吴玉兰也是这样想的。

“对了,我爸说他会努力开店攒钱,将来去京市买送蓝印户口的房子,到时候就可以把我妈的户口迁回去,她就能回到家乡了。”

“这很好啊。”

吴玉兰笑眯眯地,“荷叶,谢谢你。我觉得我爸妈能这么快改变主意,最大的原因是你带来的这个消息。”

“我也这么觉得。”有了选择,就有更多的退路。能通过买房回京,薛姨就不会把所有的期望都压在吴玉兰的身上,吴玉兰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了。

第73章 不速之客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 转眼间暑假就结束了。

徐荷叶回扈城前两天,吴玉兰和母亲薛羽已经乘车去了京市。徐荷叶还去火车站送了她,双方约定好, 等吴玉兰在京市安顿好就给她写信。

徐辉买了票, 准备亲自送女儿回扈城。董桃花这些时日请的假比较多, 不好再请假,所以只能他一个人送她。

临走的前一天,小舅舅董福运竟然赶了过来。

徐荷叶也没想到小舅舅竟然会千里迢迢跑过来接她,有董福运在, 也不用徐辉护送了,他便把票退了, 又贴了些钱塞给了董福运。

“这些钱留着路上买饭吃。”

董福运不肯接:“姐夫你不用给我钱, 我都有。”他这阵子生意做得不错,手里不少钱。老董家惦记他手里那点钱, 还特意过来找了他几回, 董福运烦不胜烦, 干脆跑了,买了票来赣省接徐荷叶。

“拿着。”徐辉硬是给塞到了董福运的口袋里, “你能来接荷叶,姐夫已经很高兴了,不能还让你贴钱。攒点钱不容易,你的钱都存着, 以后娶老婆用。”

说实话,他们夫妻都没什么亲人缘。

董桃花少年丧母, 亲爹自私。

徐辉更惨,才三岁,就死了爹。亲妈带着他改嫁, 到了继父家里,继父对他还行,没有动辄打骂,也供他读了书,但毕竟是寄人篱下,总不免有几分小心翼翼。

后来上山下乡政策出来,继父家兄弟姐妹四个,都是适龄年纪,继父家条件虽说还不错,有些人脉关系,能安顿地下所有孩子,但那个年代也不能一个孩子都不下乡,容易遭人举报。

为了谁下乡的事,家里闹得天翻地覆,鸡飞狗跳。

徐辉其实不用下乡,他妈虽然带着他改嫁了,但是没有给他迁户口,他还在他亲爹的户头上。他爹死了,妈也只有他一个亲生儿子,再加上他亲爹是因公殉职,工厂答应给他保留工作,所以徐辉完全不在下乡范围内。

但继父不愿意看到家里几个儿女因为谁下乡的事情闹得反目成仇,便找到徐辉,谈了个交易。

徐辉代替纪家兄妹几个,以纪家人的名义下乡,继父对他的养育之恩则一笔勾销,以后老了也不用他供养。

不仅如此,他还会给他一笔钱,让他下乡后能好好过日子。

徐辉答应了代替纪家兄妹下乡,但拒绝了继父的钱。

他知道从他答应这个交易开始,他和继父之间本就淡薄的父子情彻底没了。不是他不认继父,而是纪家人不会接纳他。

头两年,他妈还活着时,双方还有书信往来。

他妈离世后,他再往纪家写信寄东西,已经没有人签收。问了邻居,才知道纪家人搬了家,至于搬到了哪里他们就不清楚了。

越是没有亲缘的人,便越是重视亲人。他这边除了女儿没有什么值得惦记的亲人,妻子珍视的亲人便是他的亲人。

岳父和大舅哥不着调,董家真正让人上心的也就董杏花这个小姨子,以及董福运这个小舅子了。

小姨还好,有儿有女,夫妻俩都有工作。

只有这个小舅子才让人操心。眼瞅着就要做老光棍的年纪了,还混着漂着,也没成个家。徐辉能力有限,也帮不了他什么,能做的就是不花他的钱。

一连坐了十八个小时的火车,徐荷叶和董福运终于抵达了扈城。

头天中午的火车,抵达扈城时刚好是第二天早上。

下了车,在火车站外买了两个茶叶蛋做早餐,吃完两人上了通往市中心的公交总站,在这里他们再转站去樟树巷。

转了两趟车后,公交在樟树巷站停了下来。

两人下了车,往樟树巷走去。

刚走到大樟树下,就见巷子口有一个不速之客。

徐荷叶下意识地藏到了大树后面。

董福运和她同款操作。

躲完,两人对视一眼,眼里都是苦笑。老董这是找不到董福运,把主意打到了徐荷叶身上?没错,这位不速之客,正是徐荷叶的外祖父,董福运的亲爹。

被两个老太太从巷子里赶出来的老董十分恼怒,但还是忍着恼怒解释道:“两位老姐姐,我真不是坏人,我就住在这附近的钢铁十厂家属院,我来是来找我外孙女的,我外孙女叫徐荷叶,就租住在你们这儿。”

两位老太太对视一眼,互相交换一个眼神,呵呵一笑,脸冷了下来,对着老董一唱一和:“你说你外孙女住在这儿我就信啊!”

“我还说我是你阿奶呢,你信不?”

“一张老皮厚地能糊墙,还敢说荷叶这么好的小囡是你外孙女?真是你孙女,你住钢铁十厂家属院,隔这儿不足十分钟的路程,能不多来看看?”

“没脸没皮的老东西,走走走,我们这儿可不能随随便便来。”

“还不走,难不成是想来我们这儿拐小孩儿?再不走,我去派出所报警了啊!”

两老太太说着,硬是给老董赶走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70-80(第4/11页)

等到老董走远看不见这边了,两老太太才笑着对着他们招了招手,“小囡,福小子,人走了,出来吧。”

两人这才从树后走了出来。

两老太太看到他们,眉开眼笑:“福小子,把小囡接回来了?”

“吴阿婆,王阿婆,上午好。”徐荷叶笑着招呼。

“好,好。”两位老太太,对着徐荷叶和董福运眨了眨眼睛,“放心吧,以后那老头再来,我们给你们挡着,保证不让他上门来打搅你们。”

“阿婆你们……知道我们的关系?”徐荷叶有些诧异。

吴阿婆笑道:“那可不?我老婆子年纪虽然大了,但一双眼睛可厉害着呢!那老小子虽然老了,但和福小子还是有几分相似的。”

“那你们怎么——还把他赶走了是吧?”王阿婆接过徐荷叶的话头,“你都在这儿住了几个月了,我们可从来没见他来看过你。老话都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从来不来的人,冷不丁地每天上门,不是闹妖就是有鬼!”

“而且你回老家也快一个月了吧?他却不知道,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不关心你,说明你们关系不好。”

“福小子和你心地都好,邻居家的小孩出了事都愿意帮忙寻找。这么热心肠的人,亲爹亲祖父过来了,却避而不见,可想而知他做事有多不靠谱,有多过分!”

“这么不靠谱的人,我们能拦当然得给你拦住了。”反正,只要是陌生人,统统拦住。谁知道他来这儿,是不是想干坏事?几个娃娃的事可不能再重蹈覆辙。

第74章 碟片

“放心, 我们这些老家伙排了班,每天都有人在这儿守着,保证给你守住了, 你不想见的人绝对让他们进不了这个巷子。”

怕徐荷叶压力大, 老太太又补了一句, “也不单单是为了你,我们反正没事,在巷子口守一守,也是为了我们樟树巷所有人的安全。”

徐荷叶哭笑不得。

知道樟树巷这些老街坊们善良, 但她没想到他们这么靠谱,不过她知道老董家的人不会这么轻易就放弃的。

因为——她外公那位宝贝继子刘强很快就要下岗了。

刘强能力有限, 又不是多上进的人。人家都说能力不够, 努力来凑。

刘强能力不够就算了,干活还得过且过。继承老董的工作这么多年, 到现在还是个临时工。如果不是那位继舅母能耐, 再加上老董以及他亲妈王素梅的补贴, 刘强能不能养得活两个孩子还是未知数。

以前计划经济,都吃大锅饭, 你混我也混,大家都一个样。如今追求效率,他还是从前那副作风,又是个临时工, 不让他下岗让谁下岗呢?

徐荷叶也没放心上。

还是那句话,她不是以前那个怯懦的她了。现在的她, 是重生的钮祜禄荷叶,她不想做的事情谁也勉强不了她。

徐荷叶和董福运回到大杂院,徐荷叶拿出钥匙打开锁, 拉开房门,一股尘土气扑面而来……

个把月没住,屋里堆了一层薄灰,还有梅雨季的霉味。

舅甥俩放下行李,先把被褥收拾出来,挂到院子里晾晒,被单被套什么的泡水盆里,然后打了水把屋里里里外外擦了一遍。

擦完,徐荷叶把被单被套清洗出来,展开挂到了院子里专门晾衣服的尼龙绳子上。今天是个好天气,艳阳,微风,洗好的被单被套晒一个下午绝对能干。

晾完被单被套,就到了中午。刚回来,家里没米没菜的,徐荷叶正想说出去随便吃点,隔壁廉玉树过来了。

“徐荷叶,董舅舅,中午来我家里吃饭吧。”

不等徐荷叶拒绝,廉玉树便道:“你们不要拒绝,不过就是一顿饭。再说我妈已经煮了,你们不来,我们吃不完回头也会馊的。”

徐荷叶:“……”

“那好吧。”徐荷叶赶紧回屋拿了两个从老家带过来的牛角瓜。

这种甜瓜,长得和羊角蜜很类似,但是成熟后瓜皮是透亮的乳白色,闻起来有很清甜的香气,口感也非常好。

八九月,刚好是这种甜瓜的丰产季。

徐荷叶很喜欢吃,在家就吃了很多。出发前,徐辉特意找近郊的瓜农买了最新鲜的让他们带到扈城。

廉母看到徐荷叶手里还带了礼,顿时嗔怪道:“你这小囡,不过是来吃顿便饭,怎么还带了礼物?”

徐荷叶将牛角瓜放到桌上,笑着道:“这瓜是我们那边的特产,扈城没有的。我自小就喜欢吃,这是回来前我爸特意找瓜农去地里现摘的,特别新鲜,我们带得多,但也不能留太久,就想带两个给你们也尝尝。”

廉母还想推辞,廉父从屋外走进来,接过了话头:“别推辞了,孩子的一番好意。”

“廉伯父。”徐荷叶看到廉父,马上问道,“伯父,我姨父工作怎么样了?”

廉父笑道:“你姨父适应得很好,工作努力认真,你给伯父推荐了一个好搭档。”说着,他又道,“对了,托你吉言,我们最近在研究的东西已经有了一些进展。”

“真的吗?”徐荷叶忍不住笑出了大龇牙。

“真的。”廉父点头,“不然,我今天中午也没空回来吃午饭。”

就是因为事情进展顺利,厂长考虑到大家这段时间的辛苦,才给大家都放了半天假,不然还得熬着。

不过也就半天假,明天开始,大家又要开始继续攻克下一个难关。

“真好。”徐荷叶很开心。

如此一来,只要姨父不失业,就算将来小姨失业了,他们家也能撑下去。

不过,想到明年年后的那一场大火,徐荷叶眉头微皱。如果没有那一场大火,纺织厂良性运转,没准能熬得过改制,重新焕发出生机呢!

“来,吃饭。”廉父拿公筷给徐荷叶夹了一筷子肉,他是真的喜欢这个聪明的小姑娘,不仅仅是因为她救了小儿子,还因为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谢谢伯父。”多想无益,徐荷叶收回心神,专注干饭。她夹了一筷子肉塞进嘴里,嚼了嚼,眼睛一亮,廉母真谦虚,她这盘回锅肉炒的不输那些小饭馆,真好吃。

廉父又招呼董福运:“董小弟,夹菜啊,别客气,就当是自己家里。”

董福运点头:“我知道,吃着呢,多谢大哥大嫂。”

吃过饭,董福运有事先离开了。

廉玉树拿给徐荷叶厚厚一沓笔记本。

“这是什么?”徐荷叶奇怪地接过本子。

廉玉树:“我初中时的读书笔记,拿给你参考下。”

他是真正聪明,脑子好,学习好。廉嘉树的聪明和他不相上下,这也是廉家人不肯放弃的原因。

那么聪明的小孩,明眼瞧着就能有远大前程。只因为摔了一下脑袋,就变成一个“傻子”,谁不意难平?

徐荷叶翻开看了看,笔记条理分明,知识点详细,而且好多点都是徐荷叶自己注意不到的,可见含金量。

她有些感动:“多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70-80(第5/11页)

“不客气。”廉玉树知道徐荷叶的努力。

暑假别的小孩都放松了,但徐荷叶依然坚持每天学习,背书写题。学习累了,就去废品站淘一些旧书旧报纸回来看。

如今廉玉树也在向她学习。

事实证明,旧报纸只是过期了,卖得便宜了,但里头的知识含量却一点都不过时。他看了一个月,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不管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拓展了许多。

两人正说着话,朱小夏跑过来找廉嘉树。

“廉嘉树,廉嘉树,去看《西游记》了。”说着,拉上廉嘉树的手就往院子外跑,跑了两步看到廉玉树和徐荷叶,又折了回来,“玉树哥,荷叶姐,曾齐齐家新买了一台CD机,老板还送了《西游记》的碟片,大家都在他家看电视呢,你们要去看不?”

“去!”回话的是徐荷叶。

马上就开学了,她决定今天下午给自己短暂地放个假,看看电视,休息一下。

“那玉树哥?”

“我也去。”

四人很快到达了曾齐齐家,《西游记》已经放了十多分钟,这张碟片录的正好是唐僧师徒刚入女儿国的剧情,六十分钟的剧情一下子就播完了,碟片播完刚好卡在师徒四人因为误喝了女儿国的河水而怀上孩子的剧情。

徐荷叶早就知道后续剧情,因此并不紧张。

这群小孩子却非常担忧,“唐僧他们怀宝宝了吗?”

“可是他们四个都是男的啊,男生怎么能生宝宝?”

“那他们会生一个小唐僧,一个小悟空,一个小八戒和小沙和尚吗?”

“生了小孩还怎么取经?抱着小孩一起去?”

“哎呀,好想之后后面发生了什么,唐僧他们真的生孩子了吗?曾齐齐,你家还有没有碟片了?”

“我不知道啊。我爸说所有碟片都在这个抽屉里了,我们都看完了呀。”曾齐齐说着,突然想到什么,“对了,还有一张,我爸藏的时候被我看到了。”

曾齐齐说着,把他爸千辛万苦才藏起来的那张碟片翻了出来。

“我找到了。”曾齐齐拿着那张碟片,十分骄傲,将其放到播放机里,点了播放。

徐荷叶看了一眼那张碟片,光秃秃的,还藏的严严实实。

不会吧!

徐荷叶意识到什么,她下意识阻止,“别放!”

但还是晚了一步,电视里已经播出了画面。

略显幽暗的房间里,一男一女抱在一起,身上都穿的十分清凉,嘴对着嘴,啃来啃去……

第75章 猫腻

徐荷叶:“……”

汗!

尴尬。

眼瞅着电视里两人的动作越来越火热, 徐荷叶下意识冲向电视机,想把电视给关了。

下一秒——

“啊!”徐荷叶捂着被撞到的脑门,表情狰狞且痛苦地看向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同想法的人。

“抱歉。”廉玉树尴尬地和徐荷叶道了个歉, 然后伸出手啪的一声按下电视机的开关键。

电视屏幕缓缓变黑, 廉玉树又把CD机关了, 将那张烫手的碟片拿了出来,然后对一众小朋友道:“这张碟片不是《西游记》,小朋友不能看。以后不能拿出来偷偷放知道吗?”

“为什么?”问话的是曾齐齐。

廉玉树:“……”哪那么多为什么?“总之,这是大人才能看的东西, 不适合你们小孩子。”

曾齐齐瘪了瘪嘴,大人真讨厌。

廉玉树在一众十多岁的小男孩中还是很有威望的, 虽然大家有些不理解为什么这张碟片小孩不能看, 但在廉玉树强烈要求下,还是答应了他这个要求。

廉玉树依然觉得不保险, 想了想, 找到了曾齐齐的父亲曾大发, 将那张碟片交给他:“曾叔,这碟片给你。”

曾大发看到自己那张宝贝碟片, 脸唰地一下红了,他支支吾吾,结结巴巴地道:“这,这碟片, 你,你们看了?”

廉玉树摇了摇头:“刚放了个开头。我觉得不对劲, 就把电视关了。”

曾大发松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还好没看完, 吓死我了。”要是看完了,不止老婆,怕是他老爹老妈,还有巷子里这些街坊都要打死他。

曾大发看着廉玉树,有些尴尬,又有些庆幸:“玉树啊,还好你在。不然叔可惨了。”曾大发松了口气,又跳脱地对着廉玉树挑了挑眉,“不过玉树啊,你今年都十七了吧。快成年了,了解了解倒是无妨。”

廉玉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邪恶米花也要当警届之星 移动城市种田指南 渣攻绑定生子系统 渣攻要我对他的肚子负责 朕是真想弄死男主[穿书] omega驯服黑月光 词条打造火影 他好辣 三个反派崽崽的炮灰爸 没钱你修什么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