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7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不想卷科举,奈何大哥先躺平了》 260-270(第1/14页)
第261章 以待来日 待到时机成熟,周兴……
待到时机成熟, 周兴就将整理好的奏章直接报到了皇上的案头,不过里面只有廖尚瑛贪赃枉法的事实,半个字没提赵廷尉。因为他知道他要对付的从始至终只有廖家人。若是再牵扯别人很容易让对手连起伙来脱困。
而赵廷尉因为这段时间的风言风语, 对那廖尚瑛躲都来不及, 自然不会插手相帮。
廖尚瑛最后锒铛入狱,被抄了家,抄出白银二十万两,金银财宝更是数不胜数。一个郡守不吃不喝一辈子也攒不下一万两白银,这是什么,这就是他贪赃枉法的铁证。皇上盛怒之下下令将他问斩, 家人流放,子孙三代不能为官。
不过周大人也没落着好, 毕竟大魏跟滇国明面上是友邦。去搜刮邻国这种事情搬到台面上也是打了皇上的脸。
这件事以后, 监御史周大人也被皇上厌弃了。没多久就因为一件小事莫名其妙丢了官职。
其后上来的官员包括顶替廖尚瑛的秦郡守自然不敢顶风作案,着实老实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是后话了。
另一边, 岳展带着那叫渔歌的女子乘着竹筏。两人相处期间岳展了解到渔歌也是大魏人,但她是被她那赌鬼爹卖出去的。她跟云玖儿是在荟春楼认识的。当初她来时年纪小被老鸨指派去伺候云玖儿姐姐。
也是从那开始主仆两人在楼子里相依为命,直到岳展到来, 将她们解救出来。本以为两人逃出生天以后就都是好日子了, 可临登船姐姐却临时变了卦。说着说着渔歌的眼泪又盈满双眼, 最终抱膝痛哭起来~
深夜江水上行船潮气袭来,阴冷非常, 见渔歌一边呜咽一边冻得打哆嗦, 岳展从包袱里拿出他的另一套衣裳给渔歌,让她披上。他一个大男人抗冻,她则不一样, 一个姑娘家家的,冻坏了可能留下病根。
顺着江水漂流一夜,第二天终于到了宁峦县。只要到了大魏的地盘就相对安全了。即便滇兵来袭,也不能大张旗鼓的追人了。
到了宁峦县城,这里已经安全了,也是该分开了,岳展问渔歌有没有可以投奔的亲人。渔歌摇摇头说没有了,想也是,能被亲爹卖出了,家里应该也没什么值得托付的亲人了。至于亲爹,自然是能离多远就离多远。
见她两眼茫然,岳展继续问道,“那你有什么打算吗?”她磨搓着衣袖,有些不知所措,半响才小声道,“岳大哥,我能去您家伺候吗?我会烧水、做饭、缝衣还会梳头。只要给我一顿饱饭就行。”她伸出一只如葱的手指朝岳展比划着,她净白的小脸一脸期许的看向岳展。
看着这张脸,也就十五岁的样子,满是稚气,倒是模样甚好,可在大魏对于独身女子来说,美貌对安全来说可不是加分项。就是在现代的法治社会,她这个年纪独自在外过夜都不能保证安全,更何况命如草芥的古代,还是在祸乱不断的边境地带。
把她这样丢下,岳展良心也过意不去,“既然如此,你先跟我回山洼县吧!”山洼县起码是他的治下,那里治安肯定比宁峦县好上不少。听到他这样说,渔歌看向岳展的眼中充满了感激。就这样二人稍做停留又马不停蹄的往山洼县赶去~
等到了山洼县,岳展问了渔歌的意思,她说若是可以,她还是想跟着去他家里伺候。反正家里现在缺人手,虽然前段时间刚买了两个,再多一个也不多。
这样想着,岳展就将渔歌领到了家里。一到家,自有下人向陈江冉禀告。她自然高兴极了。
相公出去了这几天,也不知道办的什么差事。她觉得他不说,自然有不说的道理。可越是不知道,她心里越是七上八下的,这几天更是茶不思饭不香的。
她略一收拾就向前院走去,她迫不及待的想见他,跟他说孩子会踢她了。这样想着,嘴角都挂起了一个深深的弧度。
待到前院,果然见日思夜想的相公回来了,可是相公身边怎么有个穿着杏色衣衫的少女。那女子的模样看着面生,是她没见过的人。
这女子是谁?既然跟着相公一起回来的,那跟相公有什么关系?她下意识的摸着小腹,嘴角的笑容有些僵硬,脚步也顿住了。
正在陈江冉愣神的功夫,岳展抬头看到了有些显怀的妻子。见到她,他的眼神立刻染上了柔光。他忙上前几步牵起她的手道,“让我看看这几日有没有瘦?”
他一边上上下下端详,一边煞有介事的点点头,自言自语道,“瘦了~瘦了~你是不是没有好好吃饭?”眼神落到她的小腹上,又问道,“还是孩子在闹你?”
他这么一说,陈江冉立刻剜了他一眼,低头温柔抚摸道,“哪有,孩子一直乖的很~~是我这两天没有什么食欲。”
两人之间的感情,瞎子都能看得出来,更何况站在不远处的渔歌。同样都是女人,人跟人之间果然是不一样的,这位夫人不止嫁给了岳大哥,岳大哥还是位官老爷,对她还爱护有加,她说不羡慕是假的。
怔忪中她不知怎的向左偏移了半步,正撞到了墙角的一盆蝴蝶兰。
岳展听到声音回身,这才想起来还没给妻子介绍人呢。
于是他对妻子道,“这是我外出公干救下的一个小姑娘,她身世可怜,孤苦伶仃的,不如留在咱们府里做工吧?”
陈江冉一听做工?她就放下心来。刚刚一见这姑娘,她心里就有些不舒服。她知道很多男人出去一圈回来身边总少不了有莺莺燕燕陪同。但是以她对相公的了解,他不是那样的人。可是相似的场景,她刚刚一见对方还是下意识的以为莫不是领回家来的小妾?
她的笑容终于达了眼底,笑得璀璨,“当然可以,我正缺一个梳头的丫头呢。不知你会不会?”她问向岳展身后的渔歌。
渔歌连连点头道,“会的~会的~奴婢以前就是伺候我家小姐梳头的~”想到小姐,她的眼神黯淡了一些,头低得更深了。
“既如此~就留在我身边做个梳头丫头吧~”就这样渔歌就留在了岳府。陈江冉到底仁义,没有让她签卖身契,只签了一份十年的活契。不过她也言明,渔歌想要哪天走,她也不会拦着,只需提前禀告自己一声。自此以后渔歌就在岳县令家住了下来,跟春鸢、柳枝一起照顾夫人日常衣食住行一应事务。
而回来后的岳展唯一顾虑的是到底要不要跟好友梁栋透露在滇国见到他妹妹的事。思索良久最后还是决定见面的时候跟他说一说,说了至少让他知晓他妹妹还活着。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不是。
这日刚好梁栋又来山洼县取经,随着相处日深,他越佩服岳展。因为他有卓越的政治领导能力,有大刀阔斧改革的气魄,以及强大的军事指挥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他梁栋欠缺的。
同样都是读书十几载,人家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自己只在文举一途上下全力都不如人家这种双管齐下的。
跟他一比,梁栋真是相形见绌。但是梁栋有一点好,就是脸皮厚,从来不耻下问,有不会的不懂的地方会悉心求教,就比如这一次,他见山洼县的练兵如火如荼的进行,眼热不已。他们沂山县的兵力也不足啊,他也怕滇兵哪天真发疯突然进犯大魏,那他们县也会首当其冲。不多做些防御真叫人寝食难安呢!
可这日他来向岳展求教时,还没等他开口,岳展倒是先起了话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不想卷科举,奈何大哥先躺平了》 260-270(第2/14页)
“想必你也听说了,我前几日经了一场暗杀。”这个梁栋倒是真知道。因为屠杀岳展住的这座府邸的人就是青天白日来的,都没避讳人,也是为了杀岳展的家人以警示整个山洼县的百姓。只对方没想到岳展府上纠集了一群武林高手反而把对方包圆了。
这件事因为围观的人中很多,所以没出一日就传到沂山县了,为此梁栋的岳父还专门将家里武艺高强的家丁拨了几个送到梁栋府上,生怕女婿家也被那歹人入侵,让梁栋有些哭笑不得。
只听岳展继续说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我前几日去了一趟绥江郡,想着会会那要我性命的罪魁祸首。只没想到还没见到对方,倒是先见到了你妹妹~”
他一说完,梁栋就愣住了,喃喃的重复道,“妹妹~?”
“不错,是你妹妹梁玖芸。”
听得这句,那梁栋终于反应过来,他跟发了疯一样,从椅子上站起来,激动的满脸通红,快步走到岳展面前,紧紧攥住岳展的双臂,摇着他的胳膊声音有些沙哑的道,“你说玖芸还活着?她在哪儿?你没把她带回来?”他说着环顾四周,肖想此时能在这里看到她的身影,可是注定要让他失望了。
岳展见状,安慰道,“你先别激动,你坐下听我慢慢对你说。”
说着他将当日见那云玖儿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梁栋一直默默听着,听到妹妹在滇国的处境时候他的手就开始不停的颤抖,等听到她趁岳展不注意松开竹筏的绳子,选择留在滇国妄图凭借一介女子之身搅乱滇国边境政权时,他双眼通红,嘴里呢喃道,“她是我在这世上唯一的血亲了~”
“只要还活着,总会有想见的一天。”岳展只能这样安慰道。
“岳大哥,但凡哪一日你要对付这帮滇狗,一定要算上我一份,我一定倾力相助,助你杀到对方都城去~”同时他在心里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跟岳大哥学习,提高沂山县的军事实力,以待来日,不能让妹妹白白牺牲了~
同一时间,远在济阳县岳家庄的沈望秋也已经收拾好行李,今日他就准备离开这里了。
第262章 背后有人 太孙如今开始进学,……
太孙如今开始进学, 他安排的暗卫也已经就位。如今他要赶回去给皇后娘娘复命呢!加上路上的时间,出来几个月,皇后娘娘一定等着急了。
岳知语送自己这位亲家走的时候百感交集。因为这位的到来, 他知晓了小儿子的身世, 虽然日子还是照样过,但总感觉哪里不一样了。仿佛身上的担子变沉重了。
其实想想能不沉重吗?以前就是放养的孩子,期许当个盛世的富家翁足矣。谁知,转头就成了那若是教不好要对不起天下人的罪人了,压力山大呀。他岳知语最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家里虽然有成功的典型就是他儿岳展, 可都知道那是歹竹里出好笋,纯属孩子自学成才。
让他教吃喝玩乐他比谁走在行, 可能教太孙这些吗?他突然想起来, 他已然言传身教教了呀!!!
他气得要拍自己大腿,想想自己小儿子以后太不容易了, 都说伴君如伴虎, 那位皇上应该是极难伺候的人。
他为什么这么觉得,还不是他那八面玲珑的出息的状元儿子,他一直以为还在京城做官, 最近来信才知道去了西南边境的小县, 当了县令。应该是惹了盛怒。不然怎么会平白无故从六品撸到七品, 又发配边疆。
怪不得最近他那帮狐朋狗友不像以前那么殷勤的请他出去喝酒捞肉了。族里那些以前看不起他后来又极为恭维他的人,如今见了也不那么热络了, 有些人见了他还皮笑肉不笑的, 说话开始阴阳怪气的。他一开始还闹不明白怎么回事,选在可是明白了,合着是看到他家岳展仕途不顺, 不再是皇上面前的宠臣,就奉承不下去了。
沈望秋要走,来的时候不能声张,走的时候也要悄无声息。不能引起某些秃鹫的注意。所以临走的时候,家人也不能相送。
这个时间,小满和太孙已经在学堂上学了。茂茂窝在他娘怀里扭来扭去,小果早就从姨母家回来了,许是血脉亲情~骨子里就亲,自从回来后就跟在这位来家里客居的爷爷屁股后面。知道这位爷爷要走,她抱着他的腿哭的伤心。直哭的沈望秋的心跟摔成了八瓣一样~
如果他们沈家不倒,这位小姑奶奶在他们老沈家那就老金贵~老威风了。因为往上数五代,他们沈家都是男丁,就知道这位小姑奶奶的含金量了。而且沈朗也说不生了,家里三个孩子就已经让他娘子很辛苦了。这么看,这位小姑奶奶的含金量还在上涨。
只是都是如果了,好在家里还有后,有小满~有茂茂,他们沈家迟早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他蹲下,与哭的两眼跟兔儿一样的女娃娃平视,摸摸她的头上的小揪揪,温声说道,“好孩子,你乖乖听你爹娘的话,爷爷答应你以后还来找你玩好吗?”
最后好说歹说,许诺下次来时给她带一只会说说话的八哥,小姑娘才破涕为笑。一旁的沈朗将一切看在眼里,闺女的眼泪止住了,他的眼泪却不知怎的滑落脸颊~
他假意抬了一下胳膊,用衣袖遮挡,忙擦了一把眼泪,这种时候,叔父已经够难过的了,他不想让他再难过。
本是含饴弄孙的年纪还要去宫里伺候人,一想起这个沈朗心里就堵的慌,可是如今的情况,他又说不出让他叔父不要回去的话,因为有于行,于行不仅是太孙,相处这些年下来,早已经成了真正的家人。他们没那本事,只能靠叔父从中斡旋,靠着皇后娘娘给于行争取一线生机,而且若是此事不成,阖族都有可能搭进去,这个时候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
最后沈望秋悄悄坐上沈朗每日去县城的马车。外人看到只以为沈相公又要去县城视察铺子经营情况,全然不知岳知语家刚刚经历了一场生离~
桐江府府衙
知事岳瑞正在案桌前伏案整理文书,他在府衙的日子过得并不畅快。因他跟他的顶头上司推官李英林起了不小的冲突。李推官掌牢狱诉讼、司法监察,对于明显看着有冤屈的案件,他玩忽职守,怠于履职,致那有冤屈者屈打成招,有冤不能伸。
岳端从小的教育让他做不了跟其他同僚一样当个睁眼瞎,缩头乌龟一样视若无睹。他看不惯也不惯着,直接上报李推官玩忽职守,李推官没事,他反倒受了上峰训斥,同时也被同僚孤立起来。
官场就是这样,同在浑浊中,不同流合污反显得异类。那李英林家在桐江府也算有权有势的人家,就是知府也要给三分薄面。岳端也是头铁,直接就对上了这位地头蛇,能落得好?
这位李大人最近可没少鸡蛋里挑骨头难为他,可那些难为都是小打小闹,伤不了他筋骨。可最近一个忌惮李家权势,面上孤立他的同僚,悄悄给岳端递消息,对方正打算要拿他开刀,这次可不是以前的小打小闹,是要下死手~置他于死地。让他防备一二。若是家里有煊赫的亲戚,赶紧的让亲戚出面保一保他,然后调离此地。
按理来说岳端出身岳麓书院,又背靠岳氏宗族,李推官想动他,也要掂量一二。可那李推官好巧不巧,在岳氏也有亲戚。一打听,岳端家里五服以内就属他最出息。族里那些官位高的都与他这一支远了,他若真出事,不一定会相帮。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不想卷科举,奈何大哥先躺平了》 260-270(第3/14页)
是因为打听了这些,他才有恃无恐了。
岳端听到同僚这样说,他想了下,煊赫的亲戚?不外乎就是族里的几位族叔伯们在朝中位列三四品京官。可一来远水解不了近渴,自己也不想因为这种八字没一撇的事麻烦族里。二来他自问在自己的位置上一直勤勤恳恳,认真负责,李推官想治他的罪总要有个理由,也不能罔顾大魏律例,胡作非为。再说他想害他还有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不得不说岳端还是把事情想的简单了。自来若是想治一个人的罪,多的是办法,没有错处就被他捏造一个错处,只要上官的丧了良心,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不然怎会有什么冤假错案。还有生了害人心思的人,还怕报应?
也就是这天,他在衙门里整理文书,突然就从外面冲进来几个衙役,不由分说就将他捆起来,他还闹不清楚什么情况呢,就被扭送到大牢。
在阴暗潮湿的监牢里一待就是三天,他叫嚷也无人搭理,而且那牢头不知是不是经了提点,视他如空气,不打骂,同样也不给他一口水一粒米。
只有签字画押才给他饭食。他看了看那纸上白纸黑字写着他某年某月某日收受百姓贿赂一千两纹银。这是没有的事,他从来没有贪赃枉法,拿过老百姓一两银子。
他后知后觉才意识到,那李推官就是要对他“屈打成招”,熬不住饿,自然会乖乖画押认罪伏法。熬住了饿七日也就顶天了,让他不明不白在牢狱里饿死就可以说他畏罪自杀。怎么都不会给他留活路的。
是他一直将对方想的底线太高了,图穷匕见的那一刻才发现对方不仅不是人,连个牲口都不如。害起人来不择手段,他这种正统书院教出来的学子,哪里是这下三滥的对手。
想明白了对方的打算,他后悔不已,都怪自己大意了,虽然起了防备之心,但真的是防不胜防,也没有找帮手。他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跟他的孩儿,孩子只有一岁,以后长大都没有父亲从旁教导,人生注定要比别人多走些弯路,多吃些苦头了。想到这些让他如何不心痛。
三天滴水未进,他已经饿得筋疲力竭,以为自己肯定要死在这里了。迷迷蒙蒙间听到开锁的声音,他以为饿得出现幻听了。再后来,感觉自己被人扛起来了,后面就人事不知了。
等再次醒来睁开眼发现已经在家了。妻子正趴在他床头睡着,他一动,她就醒了。她睁开眼见他醒来,立刻激动的握着他的手道,“相公,你终于醒了。你说你拼什么嘛,衙门里的活得干,也不至于这么拼命吧,这样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的干,好人也会累倒的~”
她嗔怪的剜了他一眼,继续道,“你等着,我给你熬了浓稠的粥,大夫说你先食几顿流食再进食。我这就去后厨给你端过来。”
岳端从来都是刚正不阿,不贪墨官府的银钱,只靠着俸禄过日子,所以雇不起丫鬟,家里只有妻子的奶娘,有她帮衬着,忙的时候给妻子添一把手,这也省去了一笔雇人的费用。
岳端听妻子这么一说,意识到妻子应该不知道实情。他觉得还是莫要让她知道了,知道了也是担心。再说他也不知道衙门里什么情况了,何苦让她跟着担惊受怕呢?
等岳端刚吃了饭,昔日那些因站队对他冷若冰霜的同僚,如今竟然都带着礼品登门拜访,而且对他态度那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态度殷勤的人不行,整的他有点看不懂了。
却道他们这是怎么了,原来是李推官被抓了,罪名竟然奇异的也是贪赃枉法。不过跟岳端不一样的是这位是真贪。而且跟随这张旨意一起的还有岳端荣升推官一职。意思也就是岳端顶替了李英林的位置。这~只要是眼睛不瞎的都能看出来是岳端跟李英林的这场对决中岳端竟然赢了,还赢得非常彻底。他一瞬洗白,直接将对方送去吃了牢饭,甚至对方因此连家产都充公了。
众人纷纷猜测~这岳端背后绝对站着位权势滔天的贵人,势力可怖如斯,不然怎么会是这个结果?
第263章 有事相托 到底是哪个孙子之前……
到底是哪个孙子之前传岳端虽然出身岳氏宗族但只是边缘分枝, 跟宗族不亲厚。人家肯定背后有所依仗,不然怎么会如此硬刚李推官,原来小丑竟然是他们这些人。明白过来的这些同僚纷纷来拜码头, 献殷勤, 表决心~生怕岳端记仇,连他们也一锅端了~
而身处事件中心的岳端,风言风语传到他耳朵里,他更莫名其妙,他什么时候背后有人了,还是位权势滔天的人, 他怎么不知道?可他现在说出来谁信啊!没看现在知府大人都对他也不再似以前那样挥之即来,呼之即去的随意样儿, 而是礼遇有加。
而背后运作这一切的人正是沈望秋。谁都不知道他跟原桐江府知府现在的正三品都察院左督查御史刘云驻原是同窗, 更是至交好友。
刘云驻在桐江府经营多年,况且他现在又步步高升, 他说话极有分量。
这些年他跟沈望秋一直有联系。这些年这位老友没麻烦过他什么事, 唯二的就是一次写信来麻烦关照在他治下济阳县岳知语一家,那是他沈家的亲家,尤其是看顾一下走科举一途的岳家后辈岳展。这是第二次, 让他提携一下这个叫岳端的后生。顺便讲了此人有些刚正不阿, 看不惯官场的一些小人做派, 所以算是狠狠得罪了某些人。
老友难得开口需要帮忙,他自然要鼎力相助。新任知府大人他收到刘大人的信后高兴不已。
他对刘大人钦佩已久, 对方白身出身, 却爬到三品大员,而且在朝中身居要职。他倒是比刘大人的出身好,但其父充其量也就是举人出身, 能爬到知府这个头衔,多亏妻子嫁妆丰厚。可是再往前进,就不是银子能解决的事儿了。刘大人能从地方四品一举升迁至京中三品实缺,这一步若说背后没个靠山他是不信的。若是自己也能巴上,那岂不也要跟着一飞冲天?
他正想投诚呢,苦于没有机会,如今这个机会可得把握住。刘云驻是督察御史,在官场爬的人,谁身上没点错处。跟这位处好了以后也算是给自己的官职保驾护航了。
结果一查,好悬没吓死,这岳端就差一点就让那李推官给治死了。他这才突然想起来,前几日李推官给他送了五千两纹银,说他手下一个官员涉嫌贪赃枉法,是否可以将他缉拿归案。看在银子的份上,他未经审核就批准了。
若是此人死了岂不是将刘大人得罪狠了,他还有什么好果子吃,以后自己的仕途可能跟着要完犊子了。这李推官是在害他呀!
好在岳端没死,可毕竟受了皮肉之苦,知府大人为了安抚岳端,为了防备李推官将行贿自己的事说出去,也为了泄自己的心头之恨,他转而将李推官收拾了。于是岳端跟李英林的处境立时就掉了个个儿。
岳端自是不知道他娘种下的善因,会果报到他身上。他得了刘大人的提携,自身不缺能力,又心怀百姓,仕途开始高歌猛进,也真是应了那句话,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不过这是后话了。
沈望秋这些年一直心里记着岳奶娘的一份恩情,如今能还了恩情也算了了一份挂念。
他在桐江府逗留数日,亲眼看着岳端解了危机才又继续北上。不过在进京之前他还有一件要事要办,确切的是他要去见一个人。
溪全县某处集市上
这日街道两边支着卖各种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不想卷科举,奈何大哥先躺平了》 260-270(第4/14页)
件的摊子,有卖糖果的,有卖扇坠的,有卖点心的,卖水果的,还有卖碗筷的,总之集市上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一个小摊子上一个中年男人正在给人补锅,旁边有个总角小童在老实坐着看他干活,虽然眼角也会偶尔扫一眼旁边的那些五彩斑斓的小玩意儿,终是经受住了诱惑没有有乱跑。
那男子手背上皲裂了好几处口子,手掌粗糙,显然平时没少干粗活。他的手下极为熟练,一看就是积年的匠人。
只见他用一口小锅将生铁融化,将铁水倒在手掌上的泥土上,对准那破洞口,复又将铁水覆上,然后用棉布按下去。
转眼间,那锅上的破洞就被他堵得严丝合缝。舀进去一碗水,那锅果然一滴也没再漏。那补锅的人留下五文钱,心满意足的抱着锅走了。
男人将钱小心的塞入怀中,又去补另一口锅。因为他的本事极好,居住在这一片的人都找他补锅。尤其是每逢集市的时候,他的生意一直没断过。
才一上午功夫就补了六口锅,一共收了三十文钱。虽然不多,足够爷俩一天的花销。眼看时间将近中午,集市也要散了,男人也收了摊子,给小童买了一串糖葫芦,他扛起肩上的家伙事,牵着小童走出集市,慢慢往家走去。
越往家走,人越少,待走到一处巷口,中年男人听到身后细微的脚步声立刻警觉起来,他回身的同时并下意识的将那小童回护到身后。
见身后果然跟着一个七尺左右,五十左右皮肤偏白的男人,他不禁有些皱眉道,“阁下作甚鬼鬼祟祟,跟在我们爷俩身后。”
那男人并没有因为这样问而恼羞成怒,反而赞道,“吕家不愧是顺风耳,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听的到。若是你是吕兆吉,那我找的就是你,你在补锅的时候我己经在了,只是看你生意好,不忍扰你。如今你收摊了,我就找来了。”
一听“吕家”,又听此人提了自己的名字,那中年人面上的表情有些失控,眼神难掩惊讶,全身防备的看着来人道,沉声道,“你是谁?找我作甚?”
来人是谁,他怎么会知道他姓吕。这是他的姓氏,还有他的名字,多少年了无人再叫,他有时间连自己的名字都忘了。其实若是能忘全乎了多好啊,只有忘了,不会想起来,就不会心痛。
“我是谁?我姓沈,当年你们吕家的冤案是我一力平反的。”
吕兆吉一听,面上更是惊讶连连。他仔细看了对方的面容,面白无须,他才注意到刚刚对方说话也比普通男子声音尖锐一些。
他有些不太确定的扬声问道,“你是~你是沈公?”
“对。我是沈望秋。”
“沈公,竟然真的是您。”吕兆吉激动的有些手足无措,“万没想到能有再见到恩公的一天。沈公,多谢您当年为我家洗净冤屈。您是我们吕家的恩人呐。”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他回身拉过一旁的小童,“这是我儿子石头,来,石头~这就是我给你提过的沈家恩公,咱们给恩公跪下磕个头。”
说着他拉着那叫石头的男孩,跪下对着恩公就磕了三个响头。对方动作行云流水,麻利非常,沈望秋根本没法阻止,只听得咚咚咚的三声,待再抬起头就见那小童额头上已然青紫一片。
“快起来~你这是干什么~”看把孩子磕的,沈望秋赶紧拉起地上尤自跪着的爷俩。
“沈公,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无以为报。”当年吕家也是判了斩监候。虽然后来沈望秋帮吕家洗脱了冤屈,但是吕家的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全家也只活了吕兆吉这么一个男丁,还是因为他当年年纪小,所以能逃了刑法制裁。
如今吕兆吉有一独子,而他娘子却因当年难产死了。他从小既当爹又当娘的将小石头拉巴长大,父子感情自是非比寻常。
说起吕家,就不得不提当年的贾家。当年贾家害的可不止沈家一家。贾家跟沈家之争是贾家觊觎沈家的皇商身份,所以设计陷害了沈家。
而贾家与吕家的纷争,皆是因为吕家有一座温泉庄子,被贾家看上了。贾家出钱想买,吕家不卖,因为他们家老祖宗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每年冬天都指着温泉庄子过冬。这种情况吕家不卖也是人之常情。
可贾家跋扈惯了,见吕家加多少钱也不卖,分明就是藐视他们贾家。当时吕家也不是那平头百姓,他们吕家世代做武官,虽然品级不高,但世代经营下来在当地也是声望之家。
见吕家软硬不吃,贾家使人告吕家乱用巫蛊之术,又买通了官府,让官府搜查,果然从吕家搜出插着银针的人偶,而那八字竟是如今龙椅上的天家的。这就不是简单的小案子了。
最后贾家不仅强行霸占了吕家,还借着官府的手将吕家几乎屠戮殆尽,唯剩下一名幼儿,可即便这样他家仍不打算放过吕家,须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沈望秋也就是那个时候出手的,他当时要报自己的灭门之仇。他在调查中发现吕家以及其他几家都受到贾家的诬陷。
自己淋过雨,知道淋雨的滋味不好受,所以他在报仇的同时,也助几家洗静了家族冤屈。
说话间,吕兆吉说前面就是他家了,恳请恩公一定到他家里喝口茶水。
沈望秋自然是乐意的,他本来就有事要用吕兆吉,于是跟着他进了对方家门。
不大的小院被父子俩摆放着平日里悉心养的花草,花枝造型各异,显逸趣横生。进入厅堂,沈望秋一眼就看到了桌上供奉的除了吕家的祖宗牌位,竟还有沈家的牌位,确实是个知恩图报的孩子。
他环顾四周,屋里除了一张木桌,一椅再无其他家具,穷困窘迫一眼便知。
“当年平反后,你家的产业没有落到你手里吗?何至于~”接下来的话不言而喻,何至于如此窘迫。若不是他让人查吕家后人的下落,万不会想到对方会住在这一处如此偏僻的所在。
吕兆吉面上惭愧连连,“产业确实到了我的手里,一来我不善经营,二来我家娘子跟着我吃了大苦,身子不济,需要常年吃药,再到后来撒手人寰,孩子七个月就生了,生下来比手掌大不了多少,从小体弱,也需名贵药材养着,一直养到今年才将将养好。”
原来如此,家里有病人,想要活下去,钱就是拿来续命的。
“你怎么想起做补锅的营生的?”
“这个自由,能看顾上孩子。”他低头爱怜的摸着石头的头顶。
唉~想也是,有个病孩子,哪里有精力去想着钻营其他营生。若是再找个婆娘,那人如何能对孩子一心一意,毕竟挣得钱可全要填进去给孩子买药。
吕兆吉人到中年也是有些眼色了,猜沈叔一路走来,不会只是问他近况,一定是有什么要交代,于是将石头打发到院里,这才等着沈叔发话。
果然他猜的没错,沈望秋一张口就问他以后有什么想法。难道要补一辈子铁锅吗?
第264章 天各一方 “我之前干这个也是……
“我之前干这个也是为了生计没有办法, 如今石头身体也好了,我也能出去了,只是~只是我最想的还是继承祖辈遗志。”他始终没忘他的出身。
沈望秋听后, 脸上露出满意之色。“你能这样想, 算我今天没有白来。我且问你,你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不想卷科举,奈何大哥先躺平了》 260-270(第5/14页)
去都城吗?先当个普通的兵丁,我再将你运作去守城门。”
“真的吗?您说的可是真的?”他只是想靠武艺谋口饭吃,从没想过有朝一日还能像祖辈一样为国尽忠。
“我从不食言,只是我却有一个要求,你当了这个城门官守着南城门, 没有我的指令,谁跟你换这个位置你也不能松口。”他要的就是他这根钉子死死的钉在南城门上。不管未来提督九门布军巡捕五营统领谁做, 南城门上只要有自己人, 现官不如现管,遇到紧急情况入城这里总有个突破口。
吕兆吉一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沈公这样说他就明白了自己的职责。他立刻双手抱拳道, “恩公瞧得上我吕某,我自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好~好~”沈望秋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当年见他就觉得此子如乔柏般, 是个可造之材。兜兜转转他最后真的用上他了。
他欣慰的同时, 看他眼角余光看向在院子里一个人玩耍的儿子,眼底闪现一抹复杂之色。沈望秋宫中三十年, 修的就是察言观色的本事, 当即就明白了吕兆吉内心的顾虑。
“我也不知道让你守着南城门要守多久,三年五载还是十年八年,甚至时间更长, 我也无法预料。但我可以保证你儿子未来仕途比你曾祖父不差。”
他曾祖父是官至六品云骑尉。他们吕家就是因他曾祖父才兴家的。沈公此人青松明月般的人物,怎会打诳语,他自然是信的。若是~若是他儿子以后能这般出息,让他立时死了他都高兴,而且能重新祖上荣光,想到这里他胡子拉碴的脸上难掩兴奋,就要再拜谢时,却被沈望秋止住了。
“哎~你先别拜~我这样说总是有前提的。”他顿了片刻,透过窗户看向院内的小童。
“这孩子有六岁了吧。”
“七岁了,以前总生病,所以看着小一些。”吕兆吉解释道。
“七岁啊~”他沉吟道,“刚刚好,我这个前提端看你舍不舍得了。你要是信得过我,我使人送他去江南岳麓书院求学,这个书院你一定听过,书院里不仅有夫子也有武师父,必能培养的他文武双全。”
吕兆吉一听,明显面露难色,他儿子从出生起他们就没分开过,乍然听到,他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攥的生疼。
他知道他不能说不,一来沈公对他吕家有大恩,要用他也是瞧得上他。对方提这个要求他也能理解。虽不知什么事必然兹事体大,再是相信也要有所辖制才好放心启用,这个他也理解。相比于对手,背后同伴的刺刀才最致命。
二来以他现在穷困潦倒,他确实无法让儿子上什么好的学府。
他蹉跎半生,落魄不堪,他这一生也就这样了,但是儿子的一生却不能被他耽误了,去都城如何,刀口舔血又如何,自来富贵险中求,能换的儿子的璀璨人生就值了。
再说当城门官也没辱没他,若不是沈公这城门官也是他无法企及的终点,更何况是京城的城门官。
“沈公,我儿石头就托付给您了。”他思索片刻就给出了答案,然后深深一拜算是一个父亲对孩子是深切的托付。
其实沈望秋再闹市上就注意到这孩子了。在最是猫嫌狗烦的年纪,这小童却能在琳琅满目的集市中坐住了,就凭这份定力就让他高看三分。
若是太孙有这份沉稳就好了。太孙那孩子就是个小太岁,疯起来会在沈望秋的底线上反复横跳,让他头疼不已。都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有一个定力强、稳重的小伙伴日日一起读书应该会有所受益吧!
他这样也算送给吕家的孩儿一场造化,若是将来太孙一飞冲天,吕家这个孩子六品官职只会是起点,未来不可限量。毕竟跟太孙一起读书长大的情分可非比寻常。若不是太孙如今明珠蒙尘,这等差事功勋伯爵家都要抢破头送儿子进去,哪里能让吕家捡了漏~
沈望秋还要赶着启程,所以留给吕兆吉父子的时间并不多。吕兆吉简单的跟儿子解释了恩人要送他去江南岳麓书院读书。只有去那里将来才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