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臣成双》 90-100(第1/22页)
第91章 漕运(四)
黑子以“五虎靠山”之局强攻右上, 十三枚墨玉棋子排成锋矢阵,直插白棋腹地。白子却是凌空一镇,恰似奇兵截断粮道, 将黑势拦腰斩作两段。
林佩道:“我先与你说张济良。”
温迎点了点头。
林佩道:“自古以来事二主者不得好死, 张济良敢走这一步,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心中已经有了真正想效忠的对象——将来能让他升任尚书的那个人。”
温迎的眸中划过波澜:“大人是说陛下。”
林佩道:“对。”
温迎道:“大人此举并非为削弱哪方势力, 而是为陛下亲政铺路。”
林佩斜倚扶手,指节有一搭没一搭叩着梨木,默认了温迎的猜想。
温迎深吸口气, 低头看棋局:“可是陛下他年纪还小, 凡事只凭自己的喜好,没能领会大人的这番苦心该如何是好?”
林佩道:“争一时之短长是赢不了这局棋的, 现在看起来是我们陷于被动,但只要不失章法,我们最终能扳回局势。”
……
一缕烟尘在光柱里浮沉如纱。
人声渐细。
窗外竹叶被风压低, 唦唦地扫过窗纸。
*
仪鸾司的卫兵在张府门前站了一整个秋季。
秋兑结束,工部转运漕粮一百万石入宣府大营,完成了年初定下的任务。
董颢见到渠公的下场之后没再敢和朝廷对抗, 终于还是低头服软。
张济良却迟迟没有把从董颢的“私人仓库”中夺来钱粮还给原主, 被催一次之后, 他反手把收缴的赃物上交国库,并毅然决然递上两道奏疏,一道是弹劾,一道是请罪。
【臣张济良劾工部尚书董颢贪渎漕银:一、高折米价吞银十二万;二、虚报沉桩六万根;三、索闸官炭敬。请勘清工档、税册。虎噬狼吞, 罪证昭然!】
【臣张济良自请朝廷惩处:臣执新法过急,致漕运阻滞;为查实证,虚立名目, 强抢仓廒,虽事出有因,终违朝廷体统,伏乞惩处。】
朱昱修在宫中看着这两道奏疏,目光久久停留在那空白的附页上。
从前林佩事无巨细,哪怕是平日里赐宴群臣时该说的话都会替他写好,但是这道决定当朝二品尚书的命运的奏疏附页却是一片空白。
“陛下。”高檀道,“据臣探得的消息,张济良自推行漕运新法以来,每日寅时即起,亲赴通州码头查验粮船;凡私下拜访,皆闭门不纳。”
朱昱修听着这些话,凤眸闪动光华。
御案上的仙人承露灯将“宵旰图治”的匾漆照得发亮。
高檀道:“陛下,这件事要放在朝会上议吗?”
朱昱修摇了摇头:“大事先在御书房议,小事再到朝会上议。”
高檀道:“臣该找谁来议?”
“你去……”朱昱修顿了顿,改口道,“你把阮祎叫来。”
阮祎赶来。
朱昱修吩咐道:“你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也是宫中经历过许多大事的老人,朕要宣两位丞相明日进宫议事,你去传口谕。”
阮祎道:“奴婢遵旨。”
*
宫墙角的一株老银杏落下满地金黄。
两袭绯袍从东华门走入,徐徐行走在朱漆宫墙之间。
林佩道:“一会儿面见陛下,知道我要说什么吗?”
陆洗道:“知道,我对董颢已是仁至义尽,太后也晓得的,只不过那个人贪欲大大,我与他有言在先,就让他自食其果吧。”
林佩道:“现在你该明白我说的天下为公具体是什么意思。”
陆洗笑道:“是啊,之前我总担心你和陛下的关系处得太僵,现在才明白是小巫见大巫,你做事一定是有章法的,若非如此,你也熬不过先帝时那般腥风血雨。”
林佩道:“你怕吗?”
陆洗道:“死都不怕,岂能怕与你对戏?”
林佩道:“那为何昨夜辗转反侧?”
陆洗笑了笑,一把牵住林佩的手腕。
林佩转过身,抽出手。
“嘘,你最近太紧张了,我看着心疼。”陆洗伸手把他梁冠下的垂珠拉到胸口,顺便拈去肩膀落的一叶银杏,“这条路无论多长,哪怕身边之人一个个离去,我都会陪你走下去。”
林佩看着陆洗,眼中是长相厮守的柔情。
御书房里的陈设比往日纯净些。
小太监抱走了狮子猫,搬走了瓷鱼缸,只留一面摆着青花五彩瓷瓶的架子。
——“臣林佩、陆洗,恭请圣躬万安。”
金砖之上摆看两只紫素漆嵌珐琅面六足圆凳。
朱昱修坐在御案之前,抬手请二人坐:“中书省前日递上了北直隶布政使张济良的两道奏疏,一道是参工部尚书董颢的,一道是请罪的,朕享不定主意,想与二位丞相商议。”
一阵安静。
林佩端坐着。
朱昱修看向陆洗,见陆洗笑笑的,立即递去眼色。
陆洗啊了声,笑道:“林大人你先说吧。”
林佩道好,拱手缓缓开口:“陛下,董尚书自永熙十八年起接管工部至今整十年,期间
兴修淞江运河,督建广宁、哈密、长安、长明、长源等官道,营造宣府大营、京城宫室,协同南粮北调、宣政、迁都、征伐鞑靼等大事,虽然张济良所举皆有实证,但以臣看来并不是什么不可赦免的罪过,总体而言,董尚书是功大于过的。”
朱昱修抠弄着笔杆上的雕纹,眸中浮现几缕疑云。
陆洗道:“陛下,臣也说两句。”
朱昱修道:“好,右相请讲。”
陆洗道:“功是功,过是过,倘若朝廷大臣都可以躺在功劳薄上为非作歹,那还成什么样子?臣觉得林相的说法明褒实贬,有构陷之嫌。”
林佩道:“陆大人先别猜测我之用心,建议你看一看工部这些年的册薄档案,斟酌一下会牵连多少人为好。”
陆洗道:“要论罪就好好地论,我们都不怕,你们怎么反而唯唯诺诺的。”
林佩道:“陆大人慎言,朝堂之上没有什么‘你们’、‘我们’,只有为国效力的臣子。”
朱昱修左看右看,原以为林佩会枚举罪证力主罢官,而陆洗会以明年远征乌兰的军需为由作保,没想到局面并非如此。
以他的敏锐很快就觉出味来——一切都是表象,只要议题无法继续,定是有什么条件未满足。
“好了,你们别吵了。”朱昱修道。
御笔敲在花盆边缘。
千年润的叶子抖了抖,露出里面朱红的果实。
林佩和陆洗停下争执。
“朕知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臣成双》 90-100(第2/22页)
你们都是一心为社稷国家,没有私心。”朱昱修道。
此话一出,气氛终于恢复平静。
朱昱修舒口气。
议题可以继续了。
陆洗道:“林大人,虽然我还是坚持要把功过论清楚,可既然陛下都这么说了,董颢他又毕竟是当今太后的族兄、当朝国舅,你看……”
林佩道:“要紧的是解决工部层层推诿不执行新法的问题而不是清算有功之臣,如果能有两全之法,尚可商榷。”
陆洗笑一笑:“陛下,臣有个提议。”
朱昱修道:“说。”
陆洗道:“封董颢为威运侯,调离工部尚书之职。”
朱昱修点点头,小心地看向林佩:“林相觉得如何?”
林佩道:“封侯但不能予封地,升一品官职但不能领禄米,被查出的私财悉数充公。”
朱昱修道:“朕明白,明白。”
两人几句轻描淡写的话定下了一个尚书的去留。
朱昱修攥紧笔杆。
他知道场面上的和平实际上是几经博弈的结果,而接下未要议论的事才算得上是真章。
“工部尚书一职就算是空出来了。”朱昱修道,“两位丞相觉得谁可以继任呢?”
林佩道:“陛下,臣举荐一个人,户部侍郎万怀,材优干济,屡建功勋,可担此任。”
陆洗道:“林大人这又是何苦来,万怀只知道在户部拨弄拨弄算盘珠子,从来没有干过工部的差事,他要是当尚书,漕运必然乱套,更不要说平辽总督府明年远征乌兰。”
林佩道:“那你说还有谁合适?”
陆洗道:“陛下,臣举荐工部侍郎何春林。”
林佩道:“何春林乃是董颢的心腹手下,你刚才不是还义正言辞说要严议功过吗,怎么现在换汤不换药了?”
陆洗道:“是你得寸进尺。”
朱昱修听得心砰砰直跳,一路躲到千年润的叶子后面。
这才是过去熟悉的感觉。
他反复安慰自己——在御书房吵起来只有三人知,总比在朝会上吵得天下皆知好。
“陛下。”林佩撇开陆洗,起身道,“臣之所议,请陛下做出决断。”
朱昱修身子一颤,探出头来。
陆洗跟着起身拦在林佩前面,用眼神安抚朱昱修有他在不要担心。
朱昱修道:“你们都坐下,听朕说一句话。”
君臣三人归位。
朱昱修压下心中的恐惧,说出此番召见的目的:“实不相瞒,朕心中也有一个人选。”
林佩道:“谁?”
朱昱修吸口气,道:“北直隶布政使张济良。”
房中又一次安静了下来。
朱红果实从花蒂脱落。
朱昱修抿住唇。
林佩和陆洗并肩而坐,彼此都见不到对方的表情。
只有朱昱修一人看得真切。
原来两位丞相各往前进一步的目的是给最合适的人选留下谈判的空间。
张济良是唯一能够通过的答案。
朱昱修坐直身子,再次拿起笔,蘸动银盒里的丹砂。
此刻,他终于明白林佩为什么执意要修订漕运法,而陆洗又为何没有力保董颢。
他年已十六,按祖制很快就该临朝亲政,两位丞相实际是各退一步为他开道。
林佩见大事已定,捂嘴咳了一下,平缓气息:“张济良其人永熙十二年进士,历翰林修撰、工部郎中、常州知州、平北布政使,于平北朝贺和军火案中立过功,只是此番推行新漕运法时有一些失当之举,若陛下能宽宥,倒不失为合适人选。”
陆洗道:“张济良这个人还算是有实干之能,兴许能堪用。”
朱昱修听着二人的评语,埋头在奏疏上批红。
他以董颢任期十年内功大于过的事实驳回了张济良的弹劾章,又以“勤勉任事,勇于任怨”的理由在张济良的罪己疏写下嘉奖之语。
君臣会晤结束。
御书房的门敞开,抬头见一列归雁从天空掠过。
紫禁城的琉璃瓦映着日光,照得朱红宫墙越发明亮。
林佩与陆洗一左一右踏出东华门。
两人始终隔着几尺距离,影子却渐渐融在一处。
*
中书省当日即制成敕书。
一是封董颢为威运侯,加一品太子太保;二是升任张济良为工部尚书。
——“陛下!臣……叩谢天恩!”
董颢踏入宫闱,一身的云锦鲜艳夺目,那张脸却如秋叶枯黄。
他跪地谢恩,脑海中浮现当年在姚国公府看到的那尊被香烟熏黑的佛像。
这位“布衣部堂”十年来在外只穿葛麻直缀,以为如此能守住家中的金山,却一朝被搬空府库,落魄地受缚于一顶看似华贵的冠帽之下。
董颢谢过恩从宫中出来,在文辉阁门前遇见林佩。
秋叶飞旋。
董颢捧着自己的敕书,恨得咬牙。
林佩淡淡一笑。
张济良进宫之前专程到文辉阁拜访,正好碰到这一幕。
场景似曾相识,命运无声交错。
张济良提袍跪地:“下官谢二位丞相提点拔擢。”
林佩扶起,语重心长道:“是陛下赏识你,快进宫吧,别碰脏这身崭新的官袍。”
一地金黄银杏叶铺在院子门口,风中渐渐飞散。
*
时至隆冬。
尧恩踏进文辉阁。
林佩如往常在批阅奏章。
窗外飘着细雪。
“林相,《漕运法》已刊印成册,通传十三省。”尧恩双手奉上绢帛封面的律典,“各府州县驿丞、粮道、漕运司使皆需熟背,明年开春正式施行。”
林佩接过沉甸甸的卷册,指尖抚过烫金题签,按下掌心。
此事告成。
尧恩道:“林相,赋税、漕运之法如今都已修成,敢问明年刑部还有什么要立?以我一人挑此干系,也省得后人再受牵连。”
林佩抬眼望向渐密的飞雪:“你有什么想法?”
“商律。”尧恩斟酌词句,“自陆相主张鼓励工商以来,丝行、茶行、瓷行、药行皆推行官私合营,就连盐、铁都放出了部分业务由商贾代办,尤其朔北,据说地方官员都只能听平辽总督府的意思办事谈生意,军政全部混为一谈,恐怕不利于管理。”
“所以要立规矩。”林佩从案头抽出一册手稿,摸着犹新的墨迹,垂眸道,“这《盐引稽核则例》我已写好一版,你带回去看,只是此事暂且不要透出风声,容我考虑。”
尧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臣成双》 90-100(第3/22页)
道:“是。”
*
兴和四年,随着漕运法大成,江河之上支运、兑运和直运航道如血脉贯通四方,政令再无滞塞,惠及千万百姓。三年前那场恩科选拔出来的人才像春风化雨般散入州县,或主政一方清丈田亩,或督察漕仓厘定章程,承担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项事务的运转,国家赋税均平、工商兴盛、疆土安宁,呈现出万象调和。
*
岁末,长安街的高门大户陆续贴起春联。
林府门前的腊梅悄然绽放,嫩黄花瓣上覆着新雪,散发清香。
这是林佩和陆洗在一起过的第一个完整的年。
第92章 元宵
林佩在魏国公府待到下晌就回来了。
外面的广亮大门一关, 穿过二道仪门,便来到岁月静好的后园。
海棠门洞透出山石池水。
陆洗从游廊上走来,穿一袭月白云纹袍, 领口袖缘滚银狐毛边, 头发只拿一根犀角簪挽住, 目含笑意, 一副富贵闲人的模样。
林佩接过手炉。
陆洗揽着人走进木屋。
屋子里暖意融融。
狻猊香炉吐轻烟,几上青瓷瓶里斜插红梅。
临窗软榻铺狐毛褥子,矮桌上散落几卷未合的书稿。
“今早你不在, 礼部递来的帖子我叫童子替你收下了。”陆洗道, “十五宫宴之后醒园一带办灯会,我正好也想去, 与你同道。”
林佩解幞头的手停下:“谁让你擅自收的?”
陆洗便替他摘去纱罗软巾,接着道:“参加一个灯会,怎么, 还越了你的界不成。”
林佩道:“只是……”
去醒园一定会遇上杜家人,自从渠公被废,他和杜溪亭还没有私下的来往。
“乡情难负啊。”陆洗把林佩的披风拿来, 挂到架上, 掸去雪絮, “你要相信杜尚书他只是身在其位不得已而为之,换做是我,我也不会出卖乡党。”
林佩道:“我知道世情如此,整座京城谁都可以揭发渠公, 他杜溪亭不可以。”
陆洗笑道:“但既然你也没有做错,就不必要躲着他,光明正大地去才是。”
林佩走到炭盆边, 翻动了一下炭火:“你陪我去。”
陆洗道:“刚不都说了么,正好我也想去,偏你不认真听。”
林佩一笑:“你说话有时候听不得,一听就让人迷了心窍。”
除夕之夜二人在自家过。
林佩给两边的大门都写了一幅春联,给自己的是“静观梅影涵古意,闲听松涛养天和”,给陆洗的是“瑞雪盈门趋麟趾,春风入户兆吉祥”。
两边隔得甚远的府门同时换上春联,遥相呼应。
过路人并不晓得那一堵高墙之后是怎样的风情。
澹碧园挂起高高低低的灯笼,白雪映红梅。
陆洗和林佩利用休沐的时间一起动手给三只小猫安排了新屋——用竹子编成的“狮堂”形如缩小的亭子,四角飞檐下还吊着铜鱼挂坠。
三只小猫正是最贪玩的时候。
小老大最调皮,昨儿刚扯烂一匹上好的云锦,这会儿又蹿上藤架,把枝条全挠了下来;
小老二和小老三都是狸花,更配合默契,一个蹲在假山顶上把石子往下推,另一个在曲廊里追着滚动的石子疯跑,生生把青砖刮出几道白痕。
陆洗起初还会训斥一下,后来任其发展不再管教,什么坏了就叫人来修补什么。
林佩还是坚持给它们立规矩。
他先用鱼干贿赂小老大,让它学会打滚转圈,又教会小老二和小老三与人搭手。
京城沉浸在年节和睦的气氛中。
元夕,醒园的千盏明灯将夜色照亮,护城河倒映出碎金般的涟漪。
灯楼前人群熙攘,贵妇们鬓边珠翠熠熠生辉;假山畔三三两两锦衣公子执扇谈笑;朱漆亭台中,刚从宫宴回来的官员们卸下威仪,举杯对月。
林佩和陆洗二人并肩走入。
——“林相。”
——“陆相。”
京中名流陆续向他们致意。
林佩道:“你在桥上等我片刻,我去和老杜谈一谈。”
陆洗笑一笑:“好。”
杜溪亭带着一双儿女拆下灯谜,正见林佩桥上走来。
林佩道:“老杜,好兴致。”
杜溪亭转过身,举起灯谜:“我跟你不熟。”
林佩道:“因渠公一事,金陵旧族多有怨言,我知道那个替我挡住风雨的人终归还是你,你从来持心如秤,既成全朝廷体面,又顾全各家颜面,方使上下和睦,各安其分。”
杜溪亭叹口气:“难得从你口中听得一句好话。”
林佩道:“我……”
杜溪亭道:“多余的话不必说,我与你好与不好,都是世食君禄的臣子,你做了正确的事,我也做了近人情的选择。”
林佩道:“是。”
杜溪亭道:“然而你要明白,天下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你这般无私,陆洗结党营私已久,掌控北境军政大权,还深得陛下欢心,再让拿下乌兰,功劳全是平辽总督府那帮人的,等他们坐大,上下官员趋之若鹜,你再修几遍律法也不顶用。”
林佩道:“是,你的话有理。”
杜溪亭道:“公事上我是可以一直支持你,可你若私下把别人全得罪了,到时候拿什么和陆洗抗衡?唉。”
林佩道:“多谢你这番提醒,我会细细思量,你放心。”
二人和好,点到为止。
小女扯了扯杜溪亭的袖子:“阿爹,这‘春末夏初’打一花卉,是什么?”
杜溪亭看着林佩。
林佩笑笑,蹲下身,用手掌盖住春字的头,问道:“春之末是什么?”
小女道:“日。”
林佩接着盖住夏字的下半部:“夏之初是什么?”
小女伸出手,在红纸上描过一横一撇。
林佩道:“上下合起来是什么字?”
小女歪过头,忽地眼中一亮:“合起来是百,是百合!”
林佩摸了摸小女的发髻:“真是聪慧过人,跟你爹去拿奖吧。”
小女的笑声如银铃。
桥上行人如织。
陆洗负手立于石桥之上,丝袍被河风掀起一角。
林佩回来时站在巷口静静地看了一阵子。
京城里的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对陆洗是不同的。
对自己,所有人都是千篇一律的尊敬,看不出喜恶;
可对陆洗,不同人有不一样的反应,喜恶多摆在脸上。
桥头卖梨的老汉认出身份,用衣襟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臣成双》 90-100(第4/22页)
了两个最水亮的梨子捧过去;富商大贾如有相识无不行礼;金陵旧族、翰林书香世家见到则大多皱眉低头绕道而行,尤其方时镜的门生对其避之不及;也有很多五府六部和地方的官员热忱奉迎,与之相谈甚欢。
陆洗处于纷扰之中丝毫不受打搅,一得闲便开始挑选灯架上的谜语。
桥下的河水映着两岸无尽的灯火。
林佩看着陆洗,有时觉得这样的日子还有很长,这个人会一直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可他又太清楚这个人的秉性——这是他寄予深情的人,也是天下唯一能破他所设之局的人。
他不知道黑子的第二手能否如他所愿落下。
他想或许陆洗任由他拿掉工部的人事就是顺从的意思,但那毕竟还不是确切答案。
今夜他要得到这个答案。
回过神时,桥上的身影已不见了。
一只手从后面搭上他的肩膀。
林佩回过头。
“知言,在这儿看什么呢?”陆洗笑道。
忽闻轰雷阵阵。
时辰到,但见万千火蛇窜天而起,在谯楼飞檐间炸开光芒。
人群欢呼,夜空中亮起一朵又一朵牡丹。
“没看什么。”林佩顿了顿,回道,“我在看你。”
“这些人都是要去顺天府看烟花的。”陆洗喊道,“你我不凑热闹,我带你去一个安静的地方如何?”
林佩道:“好。”
整座京城无人能说清二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也并不忌讳节庆时在长街相伴而行。
侍卫远远地跟在后面。
陆洗拉着林佩坐上马车。
马车逆着人流行进。
车厢里的光线时明时暗。
林佩捂着手炉:“余青,我有话想对你说。”
陆洗觉得有些闷热,把衣襟扯开了些。
林佩道:“你我都知道,陛下一天大似一天,不久就要临朝亲政。”
陆洗笑道:“人人以为我好逢迎上意,殊不知你才是动作最快的,为陛下能够顺利亲政,你不是已经献了一份大礼了么?”
林佩道:“所以我希望你也表一份心意。”
马车窗外的嘈杂渐渐淡去。
林佩转过脸瞧了瞧,见陆洗的双眸隐没在阴影中。
林佩道:“平辽总督府今年远征乌兰的计划可有改动?”
陆洗道:“这一仗是必须打的,鬼力赤还年轻,只要他活着,鞑靼就不会和阜国和平共处,他的部族就像野草一般顽强,必须连根拔起,决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林佩道:“你说的是有道理,可自开国以来朝廷从未把疆土拓至那么远的地方,这一役的功业该如何论,你想过没有。”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陆洗欠一下身,把刚摘下的灯谜揉进掌心,“这份功业不能是我的,只能是陛下的。”
林佩道:“是。”
陆洗道:“如何算是陛下的?总不能御驾亲征吧?”
林佩道:“你没明白我的意思,陛下纵然不必亲征,但他迟早要掌控天下的军队,军中的将领必须真正是他一手扶植培养起来的心腹。”
陆洗道:“可现在北伐时机正好……”
林佩道:“时机正好,你放出平辽总督府的几个位子让陛下亲自任命,可以吗?”
纸团从手中掉落。
陆洗笑了笑:“这是你让我下的第二颗子,然后你就可以布政朔北,收回地权。”
林佩道:“是。”
陆洗道:“好。”
林佩道:“你满口答应,不是真心的。”
陆洗道:“知言,如果我听从你的安排,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和棋,对不对?”
林佩探过身,握住陆洗的手:“一同功成身退,这样不好吗?”
陆洗道:“可是我不想和棋。”
林佩摸到手心的汗,咽口水,喉结动了一下:“你还想……赢我?”
他太熟悉陆洗这样的眼神。
可棋局下到现在,除了这条路,黑子已经别无去处。
“吁。”
马车停下了。
一条窄巷挤满了摊铺。
瓦舍透出昏黄灯光。
土墙边支着几个卖汤圆的棚子。
暗处蹲着几个裹破袄的挑夫,就土灶余温烤手,火光映着他们脸上深深浅浅的沟壑。又不知谁家妇人推开二楼支摘窗,泼下一盆水。
——“人都挤到顺天府附近看烟花去了,也就只有你照顾生意。”
老板娘似乎认识陆洗,却无一丝慌乱,只如寻常招呼,笑着喊小二上汤圆。
林佩看了眼店面。
陆洗笑道:“她是飞蓟堂的人。”
老板娘原是扬州瘦马,攒够银钱自赎后闯到此地,支起摊子,如今连地痞来吃都规规矩矩叫一声“薛大嫂”。
薛大嫂和小二退到后院,把前堂留给来客。
林佩摸了一下板凳,确认没有油渍方才坐下:“为何带我来这里?”
陆洗微笑:“这条巷子里只有寻常百姓,但没有谁是棋子,都是有情有义的人。”
林佩拿起调羹,一点一点剔除汤面上的沫。
他知道陆洗所言为何。
没有人能独立于世间。
一个人的人生,是他走过的路、吹过的风,是他尝过的酸甜苦辣、看过的万家灯火。
林佩道:“那日进宫,你说无论这条路有多长都要陪我走下去,我以为你会答应呢。”
“我当然会陪你走下去。”陆洗道,“但我不想在你的棋盘里争输赢,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林佩道:“若问我会如何取舍,是选你还是社稷……”
陆洗举手打住:“我怎么会问这么无趣的问题。”
林佩道:“那这究竟和我与你谈的事有何关联?”
陆洗笑道:“没什么关联,随口说说。”
林佩道:“你到底怎么想?”
陆洗道:“陛下他自己都没有想过的事,为什么你要替他安排?北伐形势一片大好,如果这时调整阵容动摇军心,没准又要耽误许多年,到时候南京那边再有变数,事就难了。”
林佩道:“你也知道南京可能会有变数,并非我不想支持你,而是只有以陛下的名义攻打乌兰才可以压住众怨,你也该交出这一家独大的兵权了,否则拖下去必遭天下猜忌。”
陆洗道:“知言,我不为天下平衡而活,是,你们是可以说我结党营私、割据地方、无视朝廷禁令,但我自己心里清楚朔北在我的治下比任何时候发展得都更快,迤都的那位瞎眼阿婆还在等着与儿女团聚,如果因为所谓的‘前程’而湮灭她的期盼,那才是不值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臣成双》 90-100(第5/22页)
。”
林佩深吸口气,捏调羹的手轻轻放下。
陆洗端过碗,舀起汤圆:“多谢。”
林佩心中五味杂陈。
他没能说服面前的这个人,可也正是这人身上独一无二的品格让他倾心爱慕。
雪白的糯米咬开,里面的芝麻缓缓流出。
陆洗被烫了一下,连忙喝凉水。
林佩道:“慢点儿。”
两人相视一笑。
陆洗道:“看来好景不长,咱们又要开始了。”
林佩道:“不听我的话,你必输无疑。”
陆洗道:“那不一定,咱们走着瞧。”
外出参加灯会的人们陆续归来。
小孩跑跳的笑声,车轱辘的吱呀声,老者嗟叹,男女谈笑,巷子里又变得热闹。
两人坐在馆子里有一句没一句聊到深夜。
*
是夜,紫禁城灯火辉煌。
教坊司乐伎在廊下奏笙箫。
太监们手持宫灯穿梭如游鱼,谨身殿前的铜鹤被烟花映出彩光。
第93章 鱼龙幻
——“陛下, 陛下不玩了吗?”
一众宫女停在门口观望,粉黛罗裙簇拥着像一朵牡丹花开在殿庑之下。
朱昱修离开宫宴,走到廊下。
他今日破例喝了许多的酒, 戴上彩绘面具和舞姬捉了一阵迷藏, 出乎意料的是没有听到什么反对的声音, 除了方时镜提前请辞, 群臣反而夸他风流雅致。
此刻他仰起头淋着细雪,脑海中又回忆起近半年来自己在鞠场踢球、在大光明殿画画、在宫中为狮子猫修建馆舍的一切行为,百般荒嬉, 却没有收到任何的管束。
高檀持剑站在阶下, 环顾四周保持着警惕:“陛下为何提前离席?”
朱昱修笑一笑,眼中迷醉:“朕也不知怎么, 从前无论做什么都要被左相管着,觉得压抑憋闷,总想找个由头发泄, 所以私底下偏袒右相,可如今……”
林佩不管他了。
心里的那根弦松了。
陆洗进献的奇珍异玩也并没有那么吸引人了。
高檀道:“陛下,那是因为你即将亲政。”
朱昱修道:“朕何必亲政, 有他们二人在, 江山社稷好好的, 朕一点也不想亲政。”
高檀心知这是醉话,没有应。
小太监跟着跑过来,给朱昱修披上外罩。
朱昱修这才感到一丝寒冷,拢了拢衣领, 快步穿过长廊。
高檀道:“陛下去哪儿?”
朱昱修道:“大光明殿,朕想看一看那两只神兽。”
细雪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