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科举后他位极人臣了》 120-130(第1/20页)
第121章
是到了离开南宫府的时候了
自从谢彦高中会元之后, 他便成了大周京城热门的话题之一了。
这次进士游街之后,大家更是近距离地看清了“史上最年幼的状元”的真容后,谢彦的“热度”一下子上升到了第一。
只要是有人的地方, 都会讨论“南宫家的那个十岁成为状元的俊俏侄子”。
茶楼饭馆为了招揽更多的客人,更是把谢彦做为原型, 编造了好多“神童剧本”, 说书的说书, 演戏的演戏。
为了迎合“市场”,市面上出现了好多诸如《怎样从小培养状元》《培养幼儿状元郎需从小事做起》《培养小状元郎的食谱》等等类似的书籍。
望子成龙之心,自古便有。
自从谢彦“火”了之后, 京城内外的官员、贵族夫人的拜访贴便像是雪片一般飞到了南宫府。
从此赵氏和南宫羽便有了“固定的工作”。她俩会根据拜帖的先后或者那些夫人官人的官职情况安排接待时间。
那些夫人有些是独自来, 有些是几个约好一起来。
她们登门拜访的时候, 除了带礼品之外,无一例外的都拿了几本“小状元书籍”。
她们拿了书籍跟赵氏和南宫羽“虚心请教”,更有甚者, 用朱笔圈出书中的“疑问之处”, 逐一请教核实书中说的是不是真的……
她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要把自己的子孙培养成“谢彦那样的孩子”。
赵氏和南宫羽不厌其烦地接待了几天之后, 便累的有些受不了了。
一次中午饭上, 南宫瑾和南宫昀都不在,只有赵氏、南宫羽以及谢彦一起吃饭。
“太事无巨细了!”南宫羽有些抱怨地看着谢彦, “她们每个人的问题都不一样, 竟然会有人问,你小时候没了母亲是用什么食物喂养才会如此聪慧的……这些我们怎么知道?!于是我便说了句‘不甚明了’, 谁知那夫人便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 说我……不关心你的生活。幸亏母亲解释及时,否则我定然会被口水淹死……唉!你是不知道, 你现在已经成了她们心中的‘神’了,一点都玷污不得!”
“我真的很想用一句话跟她们解释,‘这是天赋问题,你们的孩子没有这天赋!’,但我不能这么说啊……”
赵氏乜了南宫羽一眼,“女孩子家多点耐心,好不好?人家能来我们家跟我们请假,那是我们南宫家的荣耀,千万得耐心的好好解释,别露出一丝不耐烦的样子而让人家失望,懂吗?”
南宫羽委屈地点了点头,“知道了……但这种日子实在难挨啊!”
谢彦了解到,她俩接见夫人们的“日程表”,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之后,而现在只是过了几天而已。
谢彦提议:“要不,开个赏花宴什么的,请了她们一起来探讨?”这样就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了。
“这个方法不错。”南宫羽的眼睛亮了亮,表示赞成。
赵氏反对道:“不可。”
南宫羽看向了她,“为何?”
赵氏解释:“她们已经写了拜帖,大都要求是私下见面,也就是说她们各自有各自的需求,赏花宴过于大众化,解决不了她们的需求,即便她们会来参加赏花宴,但还是会来单独拜访的。”
赵氏看向了谢彦:“再说了,若是举办了赏花宴,彦哥儿便得出场,到时候她们定然会盯上彦哥儿……过几天彦哥儿会被赐官,要去朝堂做大事了,哪里有时间理会夫人们的这种小事?”
南宫羽点了点头。
如今谢彦的确是“炙手可热”,个别狂热的夫人们若是有了谢彦的“小号”,还真有可能会盯上谢彦骚扰呢。
谢彦不得不感佩赵氏为自己想的深远。
赵氏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南宫羽:“你呀,平坦路不走,非要去走那些崎岖不好走的山路!既然你要去试,那就更该好好磨磨心性,借着这次接待夫人们的机会,你好好磨磨。若是这点苦都吃不了,皇宫你也不用去了……”
南宫羽听后红着脸低头吃饭。
随着小状元事件的发酵,传言便成了谣言。
不过这些谣言大都是赞扬状元郎的不凡的。
说谢彦是紫微星下凡。
有人扒出谢彦曾经多次遭受继母迫害的事情……
便有人说继母和继子的无故失踪,是被天谴了,神形俱灭……
有人扒出了谢彦在国子监大学堂学习期间,不跟显赫的世子爷交好,偏偏跟当今太子交好的事情。
他们给出了“合理”的解释,紫微星自带慧眼,能从芸芸众生中识得真龙天子……
大家还扒出了“科兴园一字号”和“科兴园二字号”的背后真正的东家是状元郎和太子两人。
“士农工商”,在这个世界“做商人”本是件可耻的事情,但因为“贵人们”在做这件事情,如今被传扬了出去,不知为何,人们感到做商人也并非是件可耻的事情了。
大周京城的商人还挺多,如今走出去都是雄赳赳气扬扬的了。
*
五月二十七那天,谢彦接到了圣旨,他不出所料地做了翰林院修编部的一个小职员——翰林院编撰。
大周的翰林院修编部隶属于翰林院,相当于翰林院的一个部门,专门负责编撰各种书籍。
主要编撰历史、地理、农经、佛经等等方面的书籍。
除此之外,还会编辑润色皇帝下的各种文书。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翰林院修编部相当于现代的文秘部门,翰林院编撰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
接到诏书的次日,也就是五月二十八,谢彦去了勤政殿上朝谢恩。
自此,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入大周皇宫,走进这个国家的核心部门了。
前世他只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今生他已然成了“皇帝的秘书”。若是他的建议能被皇帝采纳,便能左右大周的命运。
感到荣幸的同时,他亦倍感压力。
今日来谢恩的是一甲三个进士。
他们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进了勤政殿,站在了最前面。
上朝的官员则站在了他们的后面。
勤政殿外,五鼓之后。
太子在内侍和宫女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他没有坐到龙骑上,而是坐在了龙案的旁侧的椅子上。
按照礼制,勤政殿上所有的人都开始朝太子磕头……
礼毕后,谢彦便听到身后有人问:“敢问太子,今日圣上病体如何?”
太子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了句:“跟昨日差不多。”接着,便示意礼部官员开始“正常流程”。
短短几天不见,谢彦感受到了太子无论是神情还是做事都沉稳了许多。
礼部官员当着朝臣的面再次宣读了昨日的“任命”。
——状元郎成了翰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科举后他位极人臣了》 120-130(第2/20页)
院修撰,榜眼和探花都是翰林院编修。
宣读完之后,礼部官员让他们站到了大殿的一边听朝政。
接着,便有几个朝臣奏报了一些琐事。
从太子办事的方式来看,谢彦发现太子的确是沉稳了。
比如说,有几个问题,朝臣们各执一词,太子一时间难以抉择,提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之后,很快便“水落石出”,但太子还是不做“显而易见”的决断,而是“容后再议”。
谢彦在心中给太子点了个“赞”,这样的处世方式,的确能大大减少错误的决断。
谢彦看了看站在最前排的垂眸不语的古首辅。
太子处事方式的改变是周文帝教的?还是古首辅教的?
“众卿还有问题吗?”太子的星眸扫视了大殿之内,“没事的话便退朝了!”
“臣有事启奏!”谢彦上前一步,朝太子行了个礼。
所有人的眼睛看向了谢彦……
谢彦道:“臣为大周子民,本非商人,误入商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愿意把臣名下的科兴园和科贸园的一切无偿交给大周……以后,科兴园和科贸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大周做的,赚的钱也是为大周赚的……”
朝臣们听后都愣了。
片刻之后,朝堂争相谈论了起来。
大都说他“觉悟高”,也有一些人说他“沽名钓誉”……
谢彦事先没有跟太子商量过这件事情,但也绝非是临时起意,而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太子不知道谢彦心中所想,他跟谢彦对视了好一会儿之后,终于从谢彦的眼睛里读出了“坚决要上交”的勇气。
这次太子没有“容后再议”,而是说了句“准奏!”,然后便退朝了。
退朝之后,按照规程,礼部官员把三个人带到了翰林院修编部交给了翰林院掌院学士之后,便离开了。
翰林院掌院学士叫杨学仁,他是掌管修编部的,算是他们三个的顶头上司。
此人笑容可掬,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
杨学仁领着他们三个人在翰林院里转了一圈之后,回到了他的掌院办事处,他跟他们三个拉家常,一说便是半天。
看似轻松的聊天却暗藏玄机。
杨学仁巧妙地了解到了他们的“背景”以及大概的性格。
大周皇宫提供了简单的中午餐食,谢彦吃完后,便回到了南宫府。
他被南宫瑾“拎”到了书房狠狠地批评了一通。
南宫瑾义愤填膺地道:“你这是用你娘的嫁妆做的事情,你娘是谁?你的娘是我的妹妹,说到底,那些嫁妆都是从我们南宫府给出去的!你都不跟我商量一下就把这么多东西都‘上交国库’了?你觉得合适吗?”
谢彦见他指责,丝毫没让步。
“既然是我娘的嫁妆,按照大周律法,这些东西便跟你们南宫家不相干了,我想把这些上交国库,为什么要得到你的同意?”
谢彦此话一说,南宫瑾的脸色憋的发紫了。
“你你你……还真是翅膀硬了!”南宫瑾指着谢彦,气急后,他的话都讲不利索了。
南宫瑾扶着椅子背,指着门外,对谢彦道了声:“滚!”
谢彦叹了口气,走出了南宫瑾的书房。
是时候得离开南宫家了。
倒不是因为方才南宫瑾的一声让他“滚”,他才想要离开。
他想要离开的真正原因是,他即将要做件大事情了,他不想让“有好奇心和控制欲”的南宫瑾知道此事。
第122章
升官的火箭速度
这些天来, 南宫瑾给谢彦的感觉是,他虽身居要职,但却不是全心全意的为大周在做事。
更准确的说, 南宫瑾做官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和家族的荣耀。
若不是重来一世,若不是他视奕禛为这个世界唯一的知己, 他也不会这般无私的献出自己所有的家当去博弈。
他的认知和追求跟南宫瑾完全不同, 他能理解南宫瑾而南宫瑾可能根本理解不了他。
道不同不相为谋, 所以他得离开。
第二天,谢彦去翰林院“上班”。
翰林院跟大周皇宫靠的非常近,只隔着一条紫玉街。
离翰林院不远的地方便是“内阁”所在地。
谢彦进了翰林院后, 先去跟顶头上司杨学仁打招呼, 然后去了翰林院修撰部工作。
修撰部原本有三个人, 谢彦来之后,便是四个人。
昨日已经相见过,彼此也算是认识了。
谢彦主动跟同僚们“问好”后, 便来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编撰部有个组长叫李询, 他让谢彦编写一些文书工作“适应环境”。
于是,谢彦一上午都在写东西……
谢彦注意到, 这里的几个人很少交流, 偶尔说话也都是讨论“工作的事情”。
虽然很少交流,但其实相互之间都是在“默默观察”着的……
很快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这里有专门的膳堂, 吃饭是“分食制”的, 每个人一份餐盒。
统一标准,三菜一汤, 另外加上两个水果。
谢彦吃完饭后, 便沿着紫玉街缓步慢走,消食的同时适应这里的环境。
紫玉街紧靠皇宫, 街道很是宽阔。谢彦目测了一下,约有百米宽。
街道的对面是皇宫,街道的这边都是“行政机关”。
所以这条街上没有商贩叫卖东西,有的只是禁卫军守着皇宫内院。
不知不觉,谢彦走到了内阁的门口。
古钰和南宫瑾平时就在这里工作。
谢彦想到了太子曾经跟他说过“皇权被架空”的事情,不由得叹了口气。
他刚要走开,便听到一声“彦哥儿”。
谢彦定睛看去,见许志明从里面走了出来。
谢彦朝许志明行了个礼,道了声“夫子好”。
许志明曾经应南宫瑾所邀,住进了南宫府。谢彦和南宫昀都曾拜过他为师,后来谢彦进率性堂后便没有继续跟他学习了,但还是时常会向他请教八股文的写法。
前些日子,许志明找了一处住的地方,便搬离了南宫府。
“你进内阁了?”谢彦看到他穿着内阁的官服问道。
作为前一届的榜眼,许志明原本是在翰林院做编修的。
许志明点了点头,“嗯”了一声,拉了谢彦的手问谢彦:“在翰林院可还适应?”
谢彦点了点头:“一切都好!”
接着许志明跟他说,翰林院里有永远写不完的文书,让谢彦不要“太老实”。
“你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科举后他位极人臣了》 120-130(第3/20页)
慢写,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若是有人欺负你,你就搬出太子或者你大舅……”
…………
谢彦知道他是真心对自己好,才会说出如此“剖心肝”的话。
谢彦看到不远处的树下有露天的石桌和石椅,便拉了他的手坐了过去。
坐定后,他俩开始闲聊。
谢彦先是“普通”的寒暄了一下内阁的情况。
内阁的领导大都只上早上半天班,下午在内阁的只有几个年轻的内阁成员,而许志明便是其中的一个。
“我在附近买了个两进的小房子,把我的老母亲接了过来,你有空的时候去我那坐坐。”许志明道。
谢彦点了点头,礼貌地道了声“好”。
入了题之后,谢彦便开始“虚心讨教”。
他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他很有目的。
——就是想要跟许志明了解内阁目前的情况。
许志明是南宫瑾一手提拔入内阁的。
南宫瑾是谢彦的大舅,而他本人则跟谢彦有师徒情分。
所以,许志明并没有把谢彦当做外人加以防备。
很快,谢彦便从他嘴里得知,如今的内阁暗戳戳地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古钰为首的“老派”,另外一派则是以南宫瑾为首的“新派”。
“古首辅毕竟老了,思想过于保守,好多事情都想维持原来的样子不动,但是事情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原来的东西跟不上变化发展的趋势,就必须得要改……”
“我不得不说,这一点你大舅就比较开明……”
谢彦见他如此坦率,反倒不好意思了。
他笑问:“你不知道我跟太子的关系吗?古首辅可是太子的外祖父,你跟我说了这么多古首辅的坏话,就不怕我在太子面前告你的状?”
许志明摇了摇头:“事实就是如此,既然我跟你说了,就不怕你把这件事情告诉太子。”
“事实上,我心里还有点希望你能把这事告诉太子呢,我瞧着太子也不是个墨守成规之人,即便古首辅是太子的外祖父,但我想若是太子知道实情,定然会站在南宫大人这边……”
谢彦挑了挑眉,半开玩笑地道:“那我得空了,便去告诉太子?”
许志明也笑了:“去吧去吧,只是……最好别说这话是我告诉你的就行了。”
谢彦笑了笑: “故意逗你呢。”
不过,他会在合适的时机,把这些事情告诉太子。
许志明继续道:“我瞧了你的那个‘一条鞭法’,感觉实在妙。不只是我觉得妙,好多人都觉着不错……”
“不瞒你说,我先是跟古首辅去谈了这个‘一条鞭法’的各种好处,建议古首辅去改革,但古首辅不同意,后来我去跟你大舅说了这事,你大舅一听便同意了我的想法……”
“你是不晓得啊,你大舅为了尽快施行这个‘一条鞭法’,不惜跟古首辅闹翻了脸。以前他俩还只是暗戳戳地较劲,为了这一条鞭法,你大舅算是彻底跟古首辅决裂了!”
“我能体会到你大舅爱国爱民的心意……你大舅还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呢!”
谢彦见许志明如此推崇南宫瑾,不由得愣了愣。
他不由得怀疑起了之前自己对南宫瑾的“偏见”。
谢彦总觉得南宫瑾是个以家族为重的人,而不是以大周为重的人,难道是自己看错他了?
“这事后来按照惯例‘投票决定’。”许志明叹了口气,“古首辅树大根深,结果他赢了!”
许志明握住了谢彦的手,“你的‘一条鞭法’没有通过,不过我们无需泄气,因为你背后还有太子,等太子坐上龙位后,定会施行一条鞭法的。”
…………
谢彦跟许志明谈到了未时,他见时间不早了,便起身告辞。
从跟许志明的谈话中,谢彦能感受到许志明拳拳的“爱国之心”。
许志明是想要为大周做一番事业的人。
下午的时候,谢彦写了半个时辰的文书后,看到皇宫内的一个内侍进了门。
翰林院修撰部的管事李询见太子身边的内侍进来,连忙迎了过去,对那内侍笑道:“蔺公公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一般宫中内侍来翰林院的,都会带着“草诏”来让这里的修撰润色,但蔺公公手中却无任何诏书。
李询不免问道:“蔺公公来所为何事啊?”
蔺公公把李询叫到了外面,对他私下道:“太子口谕,谢修撰年龄太小,不宜长时间伏案劳动……你懂了吗?”
“懂了,懂了。”李询听完直点头,“放心,我会安排他做一些轻省一点的工作。”
蔺公公满意地笑了笑,把谢彦叫出了门,递给了谢彦一封信。
“这是太子让小奴给谢编撰的,以后小奴每逢单日的午时三刻会在紫玉门等谢编撰,充当太子和谢编撰的信使……”
“有劳蔺公公了!”谢彦接过了信放进了袖袋中。
“烦请蔺公公告诉太子一声,臣想单独见殿下一面,不知道可否?”谢彦问道。
蔺公公略微思索了片刻,“这几天太子朝政大事很多很忙,还要天天侍疾,等过几天再安排见面吧。”
谢彦点了点头,道了声,“有劳了!”
谢彦亲自把蔺公公送出了翰林院的大门,他回到修撰部的时候,见自己桌上的文书都被收走了。
李询走了过来,对谢彦笑道:“你年龄太小了,还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宜长时间伏案写文书,以后啊,你就跟在我后面看我怎样润色草诏。”
今天早上的时候,李询还让他“写文书,熟悉环境”,蔺公公来了一趟,他便完全改了说辞。
谢彦猜到,这肯定是“太子带话给李询了”。
谢彦前世的时候是个总经理,所有文秘工作都是由他的两个秘书完成。
所以他欣然接受了“太子的好意”。
谢彦回去后,打开了太子的信。
跟以往一样,信中写的都是一些琐事,跟以往不同的是,谢彦从词句中读出了太子在皇宫中的孤单。
正如信中所说,“心中有事,无人与之说”。
谢彦支颐看着桌上的玻璃灯。
太子殿下竟然忙到没时间见他?以他的“直觉”,周文帝可能真不行了。
谢彦拿了钢笔开始写回信。
他在信中跟太子建议,让大周新设立一个“科技部”,专门管理科兴园和科贸园。
谢彦自荐去管理这个部门。
若是单单讲设立科技部的事情,只需要把这封信给蔺公公带给太子就行了,见不见面都无关紧要。
谢彦之所以想要跟太子见面,他是想跟太子说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把科兴园和科贸园上交国家,以及设立“科技部”背后的意义。
而这里面的原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科举后他位极人臣了》 120-130(第4/20页)
,只能是太子一个人知道,不能给第二个人知道的。
若是在信中说明,便会有被别人知道的风险。
“也许不说,才是最好的选择。”
谢彦叹了口气,在信的末尾,让太子批准他几个月的假,他想要回云林县探亲。
第二天,午时三刻。
谢彦在紫玉门见到了蔺公公,果真太子暂时凑不出时间见面。
但太子让蔺公公送给了谢彦一样东西,谢彦打开一看,那是一枚能自由出入京城的令牌。
“即便是夜间宵禁,凭此令牌也能畅通无阻。”蔺公公解释道。
谢彦点了点头,感受到了太子不能见他的无奈。
谢彦把昨晚写好的信递给了蔺公公,“有劳蔺公公带给太子殿下。”
当天下午,蔺公公带来了一纸诏书,诏书里设立了直接隶属于太子殿下的“科技部”,让谢彦全权管理。
翰林院修撰的品级是从六品,新设立的“科技部”是正五品。
短短三天之间,谢彦便从“从六品”的官员,直接升到了正五品。
可谓是“火箭速度”啊!
第123章
接到诏书的谢彦, 背后起了层层汗液。
——他今日中午刚递信给了太子,要求设立“隶属于太子的科技部”,下午便收到了“同意设立直属于太子管理的科技部”的诏书。
只要是稍微有点“朝廷常识”的人都会知道, 设立一个新部门需要内阁的同意。
但显然,这么快的办事效率定然没有经过内阁的投票。
办事老成的周文帝, 不会不通过内阁便设立“科技部”。
如此“迅捷”的做派, 只能说明这是太子的主意。
这也从侧面反应了, “圣上已经病的做不了主了”!
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朝谢彦袭来。
——这么明显的道理,谢彦能想到,顺康王不可能想不到。
如今对大周威胁最大的势力, 便是南方的顺康王。
顺康王早有谋反之意, 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
若周文帝薨逝, 他会不会认为这是个“合适的时机”呢?
毕竟太子年幼,朝中毫无根基。顺康王已经年迈,不可能慢慢等着太子羽翼丰满……
想到这, 谢彦心中暗自叹了口气, 留给他的时间的确不多了。
好在太子还有个“岳丈孔四方”可以依靠,顺康王不至于一点都不忌惮孔四方吧?
只要能多缓几个月, 让他把火器研制出来, 就更不用惧怕顺康王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
到时候让镇守云杨的军队拿着他研制出来的火器朝云杨的上空开些枪炮,让顺康王“好好想想”自己能不能战胜这些新式武器?
若是顺康王不敢出兵, 那就让他老死在云杨吧!
等顺康王一死, 拿回云杨便容易许多了。
谢彦内心嗤笑自己的梦做的一厢情愿了,顺康王筹谋了这许多年, 又怎么会被几声炮响吓住而不行动呢?
他接下了圣旨, 送走了宣读圣旨的内侍后,便跟杨学仁和李询告辞, 回到了南宫府。
他先到了自己住的西禾院,让思罔和思仪帮他整理行李。
接着他去了柏香院,跟赵氏说明了朝廷新设立了科技部,让他做了科技部的管事,他得去科技部赴任。
“科技部?”赵氏疑惑。
谢彦便跟她详细说了自己把科兴园和科贸园上交了大周,朝廷吧两园合并,成立了科技部的事情。
赵氏点了点头,“你大舅曾跟我提起你把科兴园和科贸园上交给大周的事情……他很不高兴呢,认为你太糊涂。”
赵氏笑了笑,“看来你一点都不糊涂啊,用两园换了正五品的官,的确很是值得。”
赵氏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没想到我们家的彦哥儿还真是当官的料呢!我就没看过这么小的人儿做到从六品,更没见过升官这么快的人!京郊离京城不远,你放心去吧,我让思仪和思罔跟过去伺候你。”
研制火器是需要保密的,谢彦可不想让“不相干的人”参合进去,于是他拒绝了赵氏的好意。
谢彦要去跟南宫瑾告辞,赵氏告诉他南宫瑾在书房。
赵氏念着他俩说话会“犯冲”,便亲自领了谢彦去了南宫瑾的书房。
他俩进了书房后,南宫瑾正坐在会客区的团椅上一手拿着茶杯,一手拿着一本书在看。
茶雾氤氲了他的双眸,让他那原本就幽深的眸子更为深沉了。
他抬眼看到赵氏和谢彦一起进来了,便放下了手中的书,轻啜了一口茶,对谢彦道:“还没到散值时间,你怎么回来了?”
谢彦朝他抱了抱拳,把袖中的圣旨递给了他。
“侄儿要去赴任了,特来辞行。”
南宫瑾看完后,把圣旨还给了他,冷笑了一声,不咸不淡地道:“恭喜你啊!”
赵氏见他俩又“犯冲”,上前坐到了南宫瑾的对面的团椅上,笑道:“之前你埋怨说他把自家的东西随便送给朝廷,如今彦哥儿用那些东西换了前程,也算是值得了。”
“妇道人家,懂什么?!”南宫瑾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语气严厉了起来,“没通过内阁就设立科技部?明日的早朝,御史台不闹翻才怪呢!”
“打的一手好算盘啊,做舅舅的自愧不如……”南宫瑾似笑非笑地看着谢彦,“原本以为你对大周心如皎月,才会把这些东西无偿地送给大周,没想到你这后手才真是绝,用自家的钱为自己新设立‘科技部’?哈哈哈,还真是好主意!这个‘科技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变成了‘第七部 ’,到那个时候,你就能升为正三品了。”
“是你求太子这么做的?还是太子让你这么做的?亦或者你们一起想出了这个快速升官的法子?”南宫瑾觑着谢彦。
南宫瑾话里话外,把谢彦说成了“爱钻空子、会算计”的小人,谢彦有正事要做,懒得理会他的冷嘲热讽。
于是他“非常大度”的朝南宫瑾抱了抱拳,笑道:“大舅抬举侄儿了!”
接着,谢彦又说了些客套话,然后便以“要去跟表姐告辞”为由离开了南宫瑾的书房。
他去了甘棠苑跟南宫羽寒暄了几句后,道明了是来辞行的。
南宫羽得知他升了官,也替他高兴。
她拿了好些手帕递给了谢彦,“这是我帮你做的,你收着罢。”
谢彦接过了手帕揣在了怀里,这个世界没有餐巾纸,手帕还真是必需品。
南宫羽又送了好些梨花茶给他。
“这茶先放你这里,我去跟昀哥儿道别后,回头再从你这里拿。”谢彦说着,把梨花茶放回到她的桌上,就要离开。
“慢着。”南宫羽叫住了他:“我哥那边你就别去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科举后他位极人臣了》 120-130(第5/20页)
,回头我来跟他说。”
“也好,那有劳了。”谢彦说着捧起了梨花茶离开了甘棠苑。
若是他去跟南宫昀辞行,他还真不知道说什么。
南宫昀十九岁了,秀才没考上。他才十岁便是朝廷的“五品大官”了。他去辞别,定然要说出“自己升官了”。
南宫昀再大度,心里也会不舒服。
谢彦来到了科兴园,已经是入夜时分。
吃过晚饭后,他连夜召开了一个“科兴园核心人员”的紧急会议。
制作火器相当于制作兵器。
无论哪个朝代,擅自制作兵器都是杀头的大罪。
谢彦可不敢让科兴园和科贸园的年轻人为了制作火器而冒杀头的大罪。
他之所以把科兴园和科贸园献给大周,目的就是想让制作火器合法化。
他已经想过了,先搞研发,等研发出来后,带着成品去见圣上和太子,让圣人来决定是否大量制造这种新的武器。
但凡是男人,对新式武器都有一种天生的爱好。
他能确定,太子见了这种新式武器,一定会喜欢。
即便太子同意火器的研发,也需要绝对的保密,更何况火器还未曾研发出来?
那就需要更严密的保密措施了。
所以这次的会议,他只叫上了:赵辰、史飞,越岱、龙二,以及房敬。
他首先拿出了圣旨,告诉他们科兴园不再是他跟太子的财产了,成了大周的财产,科兴园和科贸园统称为“科技部”,直接隶属于太子管辖,而他则成了管理科技部的“正五品的科技部管事”。
大家听后都非常兴奋。
——原来他们的身份是商人,一夕之间,变成了为朝廷做事的“仕人”。
虽然他们无怨无悔地为谢彦和太子做事,士农工商,谁不希望自己的身份“高贵”一些呢?
太子在完全不知道谢彦的计划下,能如此快捷的采纳了谢彦的建议,成立“科技部”,不得不说,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想要为兄弟们提高身价。
最兴奋的是史飞和龙二,囔囔着要做大官了!
五个人当中,他俩是最穷的,这一下便“翻了身”,是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
谢彦笑道:“等太子继位后,定会完善我们这里的官制的,现在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为太子分忧。”
于是谢彦跟他们仔细分析了太子的处境。
“都是兄弟,我也不绕弯了。如今圣上病重,太子监国,南方的顺康王早就有问鼎之心,若是发难,太子所能依仗的便只有孔四方了……”
谢彦的话还未曾说完,史飞插话道:“对!太子不是娶了孔四方的女儿吗?那孔四方很厉害的,有他帮太子顶着就可以了。”
谢彦叹了口气,“你们想啊,孔四方相当于一个‘篮子’,若是太子把鸡蛋都放在他这个‘篮子’里,万一哪天‘篮子’掉了,这个‘篮子’里的鸡蛋便会全军覆没,你们说,危险不危险?”
众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龙二道:“你是说孔四方靠不住?”
谢彦:“也谈不上靠不住,毕竟他的女儿做了太子妃,跟太子算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为太子多编织几个‘篮子’,让太子的‘鸡蛋’可以分散开来放,万一掉了一个‘篮子’,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对!”越岱第一个表示赞同。
赵辰和房敬也多少懂得了谢彦的意思,纷纷点了点头。
史飞摸了摸头:“我们哪有能力做那种大事啊?”
于是谢彦跟他们说出了想要研究应用于战场上的火器。
房敬:“私自制造火器可是要被砍头的。”
谢彦:“我们只是研究,研究好之后我会让太子亲自来看一下火器的威力,至于要不要大规模的制造火器,那还得有圣旨才行啊。放心!我不会让兄弟们顶着杀头的风险去做这件事情的。”
史飞拍了下桌子:“好,那就这么去做!”
接着史飞指了指越岱和龙二,“你俩加把劲,尽快把火器研究好!”
于是大家一致通过了“研究火器”的事情。
最后,谢彦跟他们强调了“保密”的事情。
“虽然如今我们的科技部归朝廷管了,但被发现私自研究火器,说出去被有心人弹劾了,还是逃不了罪责,所以我们必须要保密工作做到最好。”
保密工作毕竟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危,大家都点头同意。
会议开完后,已经过了辛时。
谢彦让别人离开了,只留下了越岱和龙二。
他们开始连夜探讨“制造火器的原理”。
越岱:“其实我跟龙儿对这个还是很感兴趣的,平时我俩没事的时候,经常在一起琢磨‘怎么用鞭炮和烟花的原理来制作可以用于战场的火炮’……”
龙二:“其实我们研究的差不多了,就有几个关键点还没完全想明白……”
谢彦拿了纸和笔,在纸上用画图的形式,开始详细讲解“火炮”和“枪支”的动力学以及化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