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臣妻》 50-60(第1/19页)
第 51 章 第 51 章
赵淮是荣国公长子,但并不住在荣国公府,而是另外辟了府邸单住。
敲门三声,只有一个睡眼惺忪的老仆来开门。
看见门外阵仗,老仆顿时吓醒了,扭头进屋去请世子出来。
宋湄一直不敢乱动。
太子早已晕过去,他的手也无意识地松开,只是被宋湄的手紧紧按在伤处。
入府之后,大夫紧跟着进入府邸:“娘子,请将松手。”
这般年岁,这等处境下,她心里对夫人的称呼,竟然还是“小姐”。
从六岁起,二十九年如一日的“小姐”。
门窗锁得严密,若非每日有人来送一餐,宋湄根本无从得知此刻何时。下了床,她就在松木椅上静静坐着,看窗外光线忽明忽暗,大雪飞来又滚去,忽略着冷,也忽略着饿。
脚边炭火的红光几近闪灭,宋湄感受不到暖意。
但这方寸不过丈尺的一间屋内,根本没有能让她自己添进去的柴炭。
门开了。
来的还是那几个婆子。一人拎着食盒、一人提着水、一人搂着炭。
宋湄的视线就移向了水桶。
水是热的,至少也是温的,袅袅冒起烟气。
她有多少日子没见过有热气的水了?宋湄数不大清了。她已经习惯了咽下怎么都捂不热的、凉得牙根发痛的水。
凉水而已,又喝不死人。
一个遭国公和夫人厌弃的侍妾,一个生就是奴婢、生死全凭主人的侍妾,一个虽然生养过儿女,可实则并无根基也无威胁、被关押在田庄上的侍妾,谁会怕她?克扣也就克扣了。
那今日是为什么?
水桶放在地上,水瓢一动,水壶、水杯和脸盆里便都换上了新鲜的水。炭盆重新热起来,饭菜也摆在宋湄面前,不同于往日的凉粥咸菜,是热气蒸腾的四菜一汤:
鸡鸭鱼肉,竟是全了,还有一壶温酒。
婆子斟了酒,把竹筷递到宋湄手里,笑着说一声:“江姨娘,请吧。”
另两个婆子也看着她笑。
握住筷子,宋湄没有动。
她看着为首的婆子,目不转睛。不过片刻,那婆子的脸色就变了。她收了笑,上下打量了宋湄几眼,用鼻子眼说:“是了,是了。”她拖长声音说着:“还有一桩事儿,没回禀江姨娘您呢!”
果然,果然。
凉气遽然渗入宋湄骨头里。
她收紧手指,看那婆子挺了挺腰,又攒出一个笑,高声说道:“这是太太吩咐的咱们,说江姨娘好歹也是公子小姐的亲娘,少不得告诉一声儿:咱们家的大小姐已经封了靖城公主,早已上路往西戎去了。这原是安邦息战的功德、百世流芳的尊荣,偏大公子不懂事,竟追了出去。幸好没闹到明面上,不然,少说也是一个死的罪过!为了保住公子,主君只好自家先折了他的腿。可怜公子才十三呐,就不知这腿能不能养回来了。若养不回来,岂不白读了这些年书?就连蒙荫做官也不能了,成了废人……”
宋湄的脸色愈白,婆子的声音便越高。
可话到了最末,她又转了低声,轻轻巧巧说:“咱们原是粗笨的人,不通道理,少不得请教姨娘一句:大公子这样,到底是被谁害了的?”
宋湄没有答。
那婆子扬眉吐气,和两个同伴笑了一会,把酒杯又往她面前一递。
宋湄没有动。
婆子还要说话,便被人拽住手:“罢了,咱们先出去,一会儿再来。毕竟太太说了,虽然她不晓事,毕竟是公主公子的亲娘,府里却要给她留体面呢。”
看了看同伴,婆子松开酒杯,不再坚持。
三人一同向外走,将关门前,婆子却忍不住又看了江姨娘一眼。
这真是一个打着灯笼都难寻的美人儿。哪怕她已三十来岁、奔四十的人了,还生过两个孩子,被发落到庄子上,头发蓬乱、脸也没洗、嘴唇干裂、满手冻疮,只裹着灰袄灰裙子,人都要瘦脱了形儿,可她坐在那儿,风雪里稀微的光照在她脸上,就像一幅画、像一张字,叫人莫名生出些敬畏。
长成这个样儿,果然是天生的狐媚子,怪不得落得这个下场!
婆子“砰!”地一声摔上门。
宋湄动了动嘴唇。
真冷啊。她想。
火盆里填了满满的炭,手边就是热饭热水。宋湄慢慢抬起手,放下筷子。她掌心已被勒出血痕,却只觉得是有些痒。
她把手在袖口蹭了蹭,一个字一个字细想小姐的话。
小姐是说,是她带坏了大公子,害得这个她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断了腿。
小姐的意思是,为孩子们……好,她该自裁……她该死。
服侍小姐二十九年,从六岁到如今,她几乎从没违过小姐的意思,只有一次:
今岁边关大败,二十万将士死伤殆尽,姑爷身为丞相、又是举荐主将之人,自然难逃罪责。朝廷论议和,和亲要选人,姑爷膝下只有一个亲生的女儿——就是她生下的、小姐养大的女儿。她听见小姐和姑爷商议,该主动推女儿去和亲,便大约能了了这事,能保住一家的官位、爵位、荣华富贵。
她求小姐不要如此——女儿是小姐亲手养大的,就和小姐的亲女儿一样……小姐说过,这就是她的孩子呀!那西戎岂是善地!她求小姐再想想别的办法……未必就山穷水尽了,女儿……她们的女儿,还不满十五——
小姐让人把她拖了下去。乔娘子忙忙乱乱端起茶杯,杯身与杯盖“叮铃铃”碰撞,发出几声清脆的响。
薛娘子抽出手帕擦拭茶水,心里还惊慌不定,乔娘子已把茶杯放在一边,大着胆子开了口:“姐姐、薛姐姐!王妃没了……对咱们不是好事吗!咱们、咱们难道不是一样这么想?”
“哎!”薛娘子发急,“嘘!”
想是一回事,说出来,又是一回事了!
“哎呀,怕什么?这里又没别人,谁能听见。”
乔娘子虽这么说着,到底把声音低了些:“你难道忘了,殿下才大婚那年,她的人就克扣咱们的用度,寒冬腊月,连口热水也喝不上,不是张姐姐拼着得罪她告诉殿下,谁知道咱们现在活不活着,活在哪儿?殿下说她御下不严,从此不许她执掌中馈,她难道没恨上张姐姐和你我?幸好来了位姜侧妃,她一时顾不上咱们了。姜侧妃被她弄死了,她不死,等缓过这口气,她还是王妃,难道就能容得下咱们吗?”
“理倒是这个理。”张孺人突然开口,“可你不看看新人的出身。”
“她是康国公府送出来的人,就是先王妃的娘家人。”她左手紧握着右手,嘴唇紧抿,“今日我探问她出身来历,她只说自己跟‘娘子’上过学,偏不说究竟服侍过谁。正好我看她并不像十五六的女孩子,至少有十八·九岁了。我本以为她是霍娘子的陪嫁,可细想一想,以她的年岁,若说服侍过先王妃也不奇怪。她若还活着,正是二十有一。她丢了执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臣妻》 50-60(第2/19页)
中馈之权,难道没和宋家哭诉过?宋家怎会不知咱们和先王妃的恩怨?”
她看向两个“妹妹”:“今日她入府的排场,虽比不得姜侧妃那时,可才入府就独住一处,十几个人服侍,家具摆设就不说,连茶都是今年新贡的‘碧涧明月’的尖儿——今日之前不算殿下,这府里还没别人尝过一口,连李侧妃那都没有。不但叫我去陪伴,还有严嬷嬷和李嬷嬷随身服侍着,这等恩宠,难保不又是一位姜侧妃!”
“若她叫殿下忘了姜侧妃,重想起先王妃的好来……”
张孺人右手成拳砸了砸腿,不再说了。
室内重回安静。薛娘子和乔娘子面面相觑。
但相比于“新人至少有七八分像姜侧妃”这个惊天霹雳的消息,张孺人方才的分析虽然也叫人心惊,却到底逊色了一筹。
“虽然是这样说,可到底还不确定,只是猜测。”薛娘子坐到张孺人身旁,双手握住了她的右手,“就算她真是先王妃的人,殿下今日偏叫姐姐去陪着她,可见府上这么多人里,殿下还是惦念着姐姐的。不然,就该叫李侧妃去。我猜,或许殿下是想让姐姐同她交好,也是要告诉新人:来了萧观府,就是府里的人,别再惦记来处?”
她自认思索得仔细,话说得也贴心。
可张孺人听过后,在她掌心的手一动,面色似乎又难看了两分。
她被送到了京外。先是小姐的陪嫁田庄。后来,又换了一个她从没到过的偏远庄子。这里没人同她说话,更不会告诉她京里的消息。她只能存着幻想:或许小姐就舍不得孩子,心软了呢?那毕竟是小姐从襁褓里捧到大的孩子,小姐又从小就聪明、主意多……
现在,尘埃落定,她的幻想再也不会成真了。
身体愈发冷了。萧观手边的酒壶已空了一个,宋湄还在吃第一碗饭。
她午觉睡得长,下午又是一动不动看书,并没觉得很饿,一碗饭已是有了五六分饱。她知道这一年来,萧观纵酒无度,却不知他这一顿会喝上多少,喝到什么时候。
若她早早吃完了,萧观却还不足,她没东西占着嘴,免不了要陪萧观喝上几杯,还得找话说。
可是,她能和萧观说什么呢?
那一杯烈酒下肚,她喉咙和腹中都热辣辣的,心里那股轻飘飘的劲儿却安稳下来了。
能像萧观府的寻常妃妾一样生活,自由在府里见人,甚至自由走出府门,当然是她求之不得的好消息。但这份“自由”仍有前提,那就是,萧观还喜欢她,或者说,愿意把这样的生活一直赐予她。
萧观收下她,无非是因她这张与姜侧妃相似的脸。而对萧观和姜侧妃之间是如何相处,她当然一无所知。
她也当然不能把自己当姜侧妃。她只是康国公府送给萧观的一个寻常奴婢。
她对萧观的喜好,也还是一无所知。
她能说什么,既有趣,让他愿意接话,又不犯忌讳?
说她看的书?
宋湄拿起酒杯。早已凉透的瓷杯又冰得她一个寒颤。
六岁时,嬷嬷说她“安静、聪慧,有眼色知高低”,老夫人选她做了小姐的伴读丫鬟。她与小姐同出同入、一起上学、一同出嫁。二十九年来,多少人赞过她一个“忠”字。小姐也亲口说过,“宋湄就如我的亲妹妹一样,万事交给她,我再没不放心的。”
既然如此、既然如此,受此厚恩,身为忠仆,主要奴死,奴岂可偷生。
就算是为了孩子们,她也该死。否则,岂不叫他们的嫡母生父心中存隙。
可这杯酒,她为什么不能递到嘴边?
她为什么做不到痛快吃一顿,咽下这壶酒,以尊主命、以报主恩!
风停了又起,日落了又升。窗外不知第几次闪过人影。宋湄听见细微的说话声。宋湄猜,是她们在疑惑,她为什么还没有死。
宋湄笑了。
眼前发昏、头也昏沉。不知是不是幻觉,她感到一阵寒风吹面。可门窗紧锁的屋子哪来的这样急剧的风?
她想抬起头,想看清楚门窗,想躲起来,躲过这些要命的风。可她睁不开眼睛,也抬不起手了。她心里的火已经烧遍了全身,烧得她气息奄奄。
她听见有人叫她。
她听见有人说:“江姨娘这是吹了冷风,发了高热了。”
他们说:“这天寒地冻的,大雪封路,哪去给她请大夫?”
他们说:“今儿除夕,谁又有这闲工夫?要去你们去,我还等着回家吃饭呢。”
他们说:“这也怨不得人,谁叫她自己不关窗?”
他们说:“这样更好。”
他们说:“咱们也好和太太回话了。”
如太子的冷笑话一样,如果大昭太子薨于后妃床上,她嫌丢人。
第二天,太子任由李朝恩给他换了裹伤的纱布,外面套上朝服,什么都看不出来。
太子神色如常地去上朝。
太子像没事人一样,看起来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宋湄又开始担心起收到“太子薨于朝堂”的荒诞消息。
今天姚金娘清算宫务,难得不在。
杏娘一屁股坐在主位上,看见满桌爱吃的菜色,幸福地赞叹出声。紧接着毫不客气地拿起筷子,风卷残云。
这主子们的饭菜就是好吃,比她在下人房的饭菜要好吃十倍!
吃了个半饱,杏娘提议:“听说太子爷近来忙得团团转,若是娘子能去接太子爷下朝,想来他会十分高兴。”
第 52 章 第 52 章
辰时刚过,身着各色官服的官员自朝堂涌出。
宋湄原本找了个隐蔽处站着,让李朝恩当自己不在,还按以前的习惯去等,可李朝恩偏偏要撵在她身后。
更麻烦的是,李朝恩身后还有两个内监、两个宫女。
栏杆后只能躲得下她一个人,站这么多人算怎么回事?
不仅不隐蔽,反而更显眼了。
于是宋湄无可奈何地走出来,身后跟着一群尾巴。
在官员们偶尔的眼神洗礼中,宋湄终于等到了太子。
太子跟在一个白胡子官员的身侧,正听他说什么。听完之后,太子略一思考,便给出了回复。
看得出来他的回答很让人满意,因为白胡子官员笑了笑,朝他点头了好一阵才离去。
宋湄清咳两声,太子闻声望来。
看见她后,太子原本无多余表情的面上多出一抹笑。
宋湄在原地等着,看着太子走近,鞋底无意识碾着地面的石子。
他的步子迈得略快些,宋湄情不自禁地后退一步。刚来得及侧身,就被太子拥进怀里。
虽然太子几乎是最后才出殿的,可难保没有比他更晚的。
宋湄推他,却察觉到太子那边压来的力气。
太子有气无力地说:“本宫又站又跪了一早上,眼下既累且困,伤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臣妻》 50-60(第3/19页)
也疼得很。若不是太傅与我说话醒神,我险些要晕倒在朝堂上。”
宋湄没好气地说:“那你还不回去休息。”
太子将宋湄搂得更紧,几乎将她整个人裹住:“先让我歇一会儿。”
李朝恩等人规规矩矩地背身站着,没人看他们。
宋湄无奈地收回手:“那你快一点。”
太子手臂环得更紧,他应了一声:“快好了。”
随后微微抬头,与远处的人立着的人对视。
石阶下,一身官服的冯梦书面色平静。下颚紧绷,眼中浸着冷意-
看在他刚救过她一次的份上,她咬牙应下,“女红并非我所擅长,就算我做出来,你确定能穿吗?”
萧观当然知晓她的女红水平,本就没抱希望,“当然不能。”
“那你为什么非要我亲手做?”宋湄小小的脑袋大大的不理解。
萧观单挑眉梢,眉眼俊朗,“财帛太轻,心意珍贵,我这并非想要身外之物,而是你的诚意。”
“行,我明白了。”就是单纯挑刺,给她找事。
衣服她回去照做不误,但他能不能穿就是他的本事了。
“那说好,这事就揭过了。”
萧观赚够好处,不再得寸进尺,“好。”
她单手伸到他面前,“既然这事揭过了,那把“我、的、帕、子”还给我吧。”
他微微偏头,装作思考,“你不说我都快忘了,这事是翻篇了,上个事还没有,你应该再给我做双靴子。”
宋湄真的是要被他气到了,前世怎么没发现他如此胡搅蛮缠不通道理,“行,一起给你,现在可以吧帕子还我了吧?”
衣服靴子做成什么样都是后话,如今把这绣着她小字的帕子拿回来才是最重要的。
萧观依依不舍的从怀里掏出帕子,放在她的掌心,宋湄握住的时候他还没撒手,看起来就像是二人在争抢一条帕子,很是暧昧。
“可还有要求?”宋湄咬紧牙根问道。
这话阴恻恻的,萧观也明白,要是再添要求,怕是会将她惹生气,只好放手,“没有了。”
他们二人要是同时回去怕会惹人非议,宋湄让他绕着后院走一圈再回去,他不肯多走,她便让他先回去,她绕一圈拉开时间差。
她刚打算与他分道扬镳,一回头,萧观的身影就在身后,像块狗皮膏药似的。
她属实不明白,萧观这些迷惑性为究竟目的为何?
长叹一口气,她快步走着打算先回女宾席。
隔着月亮门,她听到边缘处这桌的贵妇七嘴八舌的背后议论,刚巧就说到她。
柳夫人言语里尽是嫌弃,“听说左相给自家嫡女择婿,尽是选些小门小户、官阶低微、似有前途之辈,你说他是觉得女儿是有多不堪,才值得他如此费尽心思。”
柳夫人是静安伯府的当家主母,齐王生母柳贵妃就出身静安伯府,以前柳氏总是被陈氏打压,如今陈氏被贬了爵位,两家平起平坐,柳氏众人开始找面子。
旁边的贵妇被挡住看不清面湄,附和嫌弃着,“选这些闭着眼就选了,哪里费心思了?”
柳夫人也嫌弃她们不够聪明,“你们细细品,他夫人出身何处?”
“博陵崔氏。”几人对视一眼,谁人不知的世家大族。
她继续说道:“博陵崔氏以律令之学为家学,她兄长在国子监也是学律学的,所以择婿人选,必定是熟知律令的缘故。”
几人好奇发问:“是何缘故?”
柳夫人开始炫耀知识内涵,“《雍律》有言,虽犯七出,有三不去。*”
“三不去者,一曰经持舅姑之丧;二曰娶时贱后贵;三曰有所受无所归。明知而故出者,杖一百,并追还合。*”
“想必为的就是这第二条,这几人虽然现在官位低微,来日必定有所发展,位列朝堂也未可知,这三不去的“娶时贱后贵”,就算她犯了七出,亦不能出之。”
她这话说的尖酸讽刺,“无非是为了让她在婚姻中不那么被动,也不失为父母爱子女一片拳拳之心。”
萧观在她身后一丈内,这些话听的清清楚楚,皱着眉头看向不远处纤细倩影,越发觉得心疼。
刚想想上前制止,手臂就被宋湄拉住。
“女宾席位,裕王不便前往。”她面色淡淡,不似有怒。
萧观将她拉回来,一墙之隔,隔不住那边的闲言碎语,他眸色不解,“你为何宁可忍受旁人的闲言碎语,也不愿我帮助你?”
他们心知肚明,萧观一旦替她出头,那就说明二人关系匪浅,势必会传出别样风声。
他出头绝对不是好事。
“都说是闲言碎语,不用理会。”宋湄镇定自若,仿佛那些尖酸刻薄的话不是说她的,“反倒是裕王你,何必在意?”
“我在意的不是闲言碎语,”萧观不知道她这一世为何心如铁石,无论怎样都捂不化,“我在意的是你。”
他声音不大,却似振聋发聩。
宋湄眼中似有万千情绪,终交汇融入深不可测的墨色。
重生后与他见面,多番言语冲撞,就是为了给他留下不好印象,可他如今还在坚持,想必这背后利益所图匪浅。
“裕王如此看重我,不过是因为我是左相嫡女,料定如果娶了我,我会如世家贵女一般贤良淑德,持家有方,接触这段时日,你应该了解,我不是你期望的这样。”
“所以呢?”萧观眼神微颤,听着她将他前世的阴谋算计一一挖出,袖中的拳头不仅攥紧。
宋湄镇定自若,双手交叠胸前向他行了礼,“方才是臣女言语冲撞,还请裕王不要在意,另请裕王不要过多纠缠,平添烦乱。”
“我从未期望你这样。”萧观眼神受伤,微红的眼眶浸着些许晶莹,拉住她的手臂,“你可曾问过我期待的是什么?”
宋湄别开眼,不言语。
萧观颔首,语气温柔,“在我面前,你只需要做最真实的自己就好。”
这温柔演的可真像真的!
套路套路套路!
定是这狗男人套路升级了!
她一定要抵抗得住!
“那好,现在最真实的我想……”她猝不及防的转身离开,用力甩开萧观的手,决绝道:“离你远远的。”
宋湄竖起耳朵,静静等着。
李朝恩起了个头,笑眯眯地续上:“太子什么也没说。”
宋湄无语地看了一眼太子,对方笑了笑。
皇宫的寿宴比不上现代丰富的歌舞,有好几个节目都和上次中秋宴的差不多。
宋湄心不在焉,阿稚看得入神,杏娘只关心桌上的葡萄。
等到了有趣的献礼环节,宋湄终于不困了。
太子送的是自己亲绘的贺寿画像,皇帝不轻不重地说了句:“太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臣妻》 50-60(第4/19页)
有心了。”
华容让人呈上一座珊瑚树:“父皇瞧这好看不好看,儿臣特意让人自海中运来。”
珊瑚离海很快就会死亡,这座珊瑚树不知道是用什么办法保存到现在的。
皇帝问:“好看有什么用。”
华容笑说:“好看自然心情畅快,儿臣文采不如两位皇兄出众,心思也不讨巧。只能把海中的美景送到父皇面前,让父皇心情畅快。”
皇帝终于笑了笑:“你惯会花言巧语。”
接下来的礼物大差不差,琉璃杯,夜明珠,还有送黄金的——这是五皇子。
许久不见,五皇子变老了不少,一脸沧桑。眉梢时刻绷着,显得有些刻薄。
五皇子说:“儿臣恭祝父皇福泽四海,寿与天齐。”
皇帝的神情淡淡,挥手让他退下。陈寺代皇帝说:“王爷有心了,快快歇着吧。”
五皇子强撑着身体,一瘸一拐地站起来:“是。”
他一侧身,眼神锐利,直直朝宋湄射来。
宋湄刚察觉到不对,就看到五皇子转身跪下:“儿臣有要事要禀明父皇。”
皇帝皱眉,陈寺劝:“王爷,还是快下去歇着吧。”
五皇子不肯,指着太子厉声道:“父皇,儿臣要揭发太子!私德有失,强夺臣妻!”
宴席之上,有重臣百官,后妃女官,甚至是外国使臣,皆是骇然。
太傅纪慈气极拍桌:“满口胡言!”
皇帝眼神探究地看着五皇子:“不可胡言乱语,你可有证据?”
五皇子说:“有人证。”
他定定地看了太子一眼,对上太子寒凉的眼神,挑衅地说:“还不止一个。”
第 53 章 第 53 章
五皇子的话如平地惊雷。
短暂的沉寂之后,宴席间骤然炸开了锅。
宋湄听见四面八方的窃窃私语:
“太子向来恪守礼法,怎么会做出这样出格的事?”
“太子前些时日还醉酒宠幸御前宫女,做出这等事也不稀奇了。”
“那女人究竟长得什么样?莫非是再世妲己,竟勾得太子做出这等昏头之举。”
宋湄抬眼看去。
入目皆是四处张望的女人,脸上带着探究的情绪。
她们的嘴唇快速翕动,与旁边的人低声说些什么。
因忌讳着御座上的皇帝,她们声若蚊蝇,低而吵闹。
有胆子大的甚至侧头去追问赵尚仪。
赵尚仪苦笑摇头,缄默不语。
杏娘忽然出现在眼前,遮住了宋湄的视线。
杏娘感慨了一声:“乖乖,我当这宫里的娘娘多高贵呢,原来和咱村里头爱嚼舌头的女人一样。”
说着,她把盏里的葡萄剥开,放到宋湄掌心:“咱趁你不注意偷尝了几个,不愧是献给太子的葡萄,跟咱以前在山野里摘的不一样,甜得很呢。”
宋湄无意识地摇了摇头。
阿稚低声说:“娘子莫怕,太子殿下总会有办法的。”
说话间,皇帝已准了五皇子的要求,让人把所谓的人证带上殿了。
阿稚看见进殿的人,失态地叫出了声。随后一把捂住唇,慌张地看向宋湄:“娘子,是阿绿……”
廊柱上系着红绸,软红的地毯从屋内一直铺到殿外,夹道两侧站着婢女,手捧托盘微微颔首。
陈若仪青襦襕衫,发髻高绾藏在金色发冠内,右侧斜插着一只素色玉簪,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手执金线缠枝纹鸳鸯团扇,跨过马鞍,撒谷豆,一步一步向前。
齐王伸手握住她的柔荑,透过团扇望向其后的一双明眸,神色兴奋,嘴角是压也压不住得胜的笑意。
团扇后的一双明眸掩住失落神色,成婚前陈若仪已知齐王为人,府中美色如云,宿醉平康坊也是常有的事,属实不是良人。
碍于圣旨赐婚,她不得不嫁。
对于齐王来说,镇远伯虽然被降了爵位,但只要兵权在手,迟早能有用得上的一天。
这一局,终究还是齐王更胜一筹。
眼中的漫天的红绸随风飘散,刺目炽热,不似今日这般鲜活贵气,宋湄仿佛身处前世的婚礼,看着曾经的她,行诸礼,祭天地,拜宗庙,别父母,如今日这般,满心欢喜的嫁人。
无边无际的红,像在她的心口压了块巨石般,喘不上气,偷偷向后退几步,不着痕迹离开前面观礼的位置。
眼看只剩半个身位就挪出人群,她试探着向后迈了一小步,左脚落下时踩稳安全,右脚落下时踩住了地面柔软的凸起,她猛地收腿回来,浑身僵直不敢动。
完了完了,踩到人了。
那人没有出声,低头看是一只男子穿的乌皮六合靴,小幅度的回头,余光只看见锦缎袍服的下摆。
非富即贵。
“抱歉,是我失礼了。”她缓慢的转过身来,低头不敢看那人,紧紧的盯着六合靴上她踩的脚印,从怀中掏出手帕,捧到那人身前,压低声音说:“如若不弃,请用帕子擦一擦。”
宋湄知道她一个未出阁的娘子将帕子送人,湄易落下私相授受的口实,现下这场景,总不好和他说,让他自己找帕子擦一擦。
那这道歉观得太不诚恳了。
精神紧张的关注旁边人,见他们都在专注观礼,无暇注意到她,才放心一点。
这帕子盯着他擦完,拿回去烧了就是。
帕子被捧着,从她指缝见滑落一节,莹润的云霞锦上绣着一片雪花,那是她的小字,濯雪。
那人未动,风似静止一瞬,帕子被拿走,柔软丝润的质地轻拂过,从掌心到指尖。
“宋娘子,几日不见,为何避我如蛇蝎?”萧观攥紧手中的帕子,完全不在意六合靴上新添的脚印,“如果是因为那日的玩笑话,我在此向你道歉。”
宋湄猛地抬头,对上萧观戏谑的眼神,第一反应就是——
踩轻了!
就应该狠狠的、重重的、下死脚的踩他!
帕子捏在他手里,就像是她的把柄捏在他手里,她咬紧牙根,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话来。
“既然裕王有愧,不如将帕子还给臣女。”
“宋娘子这是哪里话,我俯仰天地无愧于心。”
说着当面将帕子揣在怀里,神色坦然的像是克己复礼正直君子。
她这气鼓鼓模样反而衬得不够磊落。
“礼毕——”
礼官唱喝。
男女宾客分席,宋湄跟着母亲坐在一众贵妇千金中间,听着他们谈论时下流行的衣着首饰胭脂熏香,不太感兴趣的单手托腮。
环顾四周,找寻到平阳长公主和静和县主的身影。
和静和县主互对眼神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臣妻》 50-60(第5/19页)
,瞬间明白了对方的想法,二人一前一后借故离开,到后院一叙。
静和县主的端庄模样瞬间全无,她半倚在栏杆上,揉了揉发酸的脖颈。
“你说这是齐王和陈娘子成亲,又不是我成亲,我阿娘给我戴了一整黄金副头面,压的我脖子都快断了,还有这耳坠,真真是足金,沉的不行。”
宋湄看着被盛装打扮的静和没忍住笑意,“这是长公主爱重你。”
“什么爱重,她不过是想让我扎眼一点,万一哪个不长眼的世家夫人看上我,便能提着彩礼去登门提亲了。”还是操心她婚事的缘故。
“不过阿妩,满长安的青年才俊,俊俏郎君,一个都没有看上眼的?”宋湄问道。
静和县主深深的看了她一眼,从头上拔下最重的一根镶嵌各色宝石的簪子,斜插在她头上,岔开话题,“你要是有看得上眼的,就去他面前晃一晃,保准最耀眼。”
簪子重的宋湄不由得扶了一下发髻才站稳,刚想拔下来就被她制止,“实在是太重了,帮我分担一下。”
见她还想再添两根,赶紧捂住她不堪重负的脑袋,碎步后退躲开了些。
静和县主对婚事还是讳莫如深,宋湄不禁叹气。
她早年间曾定过一门亲,对方就是她的表兄、博陵崔氏这一代最出色的崔临。
先帝末年众皇子争权夺位,明帝本不是储君第一选择,顺利登基仰赖平阳长公主和崔太傅联合世家的鼎力相助,新朝初定,正是需排除异己的时候,平阳和崔氏都借机安插了不少人。
二人朝堂风头正盛,家中小辈年龄相仿,便口头定了亲,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若能永结同心,不失为一段佳话。
可惜好景不长,崔太傅因告密者被迫致仕归乡,以崔氏一族为首的一众官员备受打压,崔临随祖父回了博陵,静和县主和他没再见过面,崔家落败,这门亲事便没人提及。
宋湄曾想过,静和县主这些年不肯嫁人,是否是因为守着当年的承诺,还在等着崔家提亲?
“阿妩,你可还记得我表兄?”
静和手上微不差觉的一顿,“当然记得。”
故作轻松的提及,“那年我外出游历,路过博陵,和他匆匆见过一面。”
“你见到我表兄了?”这事可从没听家里人提及,“他可曾与你说什么?”
就算是崔临是他表兄,也不能说些让静和等他之类的话,空话只骗女子韶华。
“他与我说,从前种种,不过是长辈们的玩笑话,都不作数的,让我不要放在心上。”静和扯了扯嘴角,苦笑一下。
崔临深承博陵崔氏家训,是最为克己复礼的世家公子。
喜宴上的奏乐悠扬,喜乐听出了哀情,宋湄想起她前世遭遇,努力过后挤不出笑湄,“表兄他说不作数,阿妩你不然就听他的吧。”
明帝是世家联合扶上皇位的,他深知世家组成的文官集团若是联合,将会是一股可以震撼朝堂的力量,所以这些年他为了平衡朝堂,打压文官,扶植武官,崔太傅就是典型的牺牲品。
无论如何,明帝都不会让静和县主和博陵崔氏联姻。
若是新帝登基或许还有机会。
但她等不到新帝登基了。
静和县主黑眸泛起一层水雾,竭力维持的不在意摇摇欲坠。
“若他真觉得不作数,那为何他尚未娶亲,就连定亲也不曾?”
“阿绿。”
冯梦书淡淡叫她一声:“方才我不在,你说的什么,可敢当着我的面再说一遍?”
阿绿看着冯梦书的脸,不知想到了什么,低声呜咽起来:“婢不知道,婢又说错话了。阿郎,对不住阿郎,饶了婢吧。”
再看那玉微观的观主、道姑三人,冯梦书说:“你们是谁,可与我娘子很熟吗?她从未与我提过你们。”
观主面色一滞,讷讷无言。
事已至此,结果已很明白了。朝臣们了然,这竟是一场乌龙。
邓岑不住捋须,先前的话也不提了,甚至怒瞪着五皇子。
若不是他搞出这么多事来,如何能让大家也被哄得团团转。
皇帝面色肃然:“冯梦书,朕再问你一次,你确认不是吗?”
“不是。”
冯梦书伏地:“臣的妻子,早在几月前不幸遇匪身亡,臣将她埋在城外。前几日臣去探她,发现坟头蓊薉,已然长草了。”
第 54 章 第 54 章
听闻此言,有人便想到六月那次浩大的出殡。
从东大街到城门外,遍地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