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2 / 2)
学校的课程不仅能要教授学业,还要兼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港城的孩子受西式教育,注重打扮体面,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注重自身形象了。
文才小学每次周一开学的时候,穿着西式校服的孩子们穿着小皮鞋、背着书包,每个爱美的小女孩头上都会戴着漂亮的小发卡或发圈,米拉以前一向不会落后,今天却没在意。
她有更亮眼的小玩意儿了。
她走在前面,书包拉链上的黑白小玩偶随着她的行走,一甩一甩,看上去可爱极了。
同班的嘉佳凑了过来,“哇!这是你的新玩具吗?好可爱!”
她爱不释手地想要摸摸,米拉大方地答应了,她扬起小脸骄傲地说:“这是我妈咪送我的礼物——她采购了一大批绘本,这是每套绘本的赠品,每个都是限量版纯手工制作哦。”
嘉佳更羡慕了,小心翼翼摸着软软的玩偶,“绘本?是什么绘本?”
米拉的妈妈以前是玩具公司的经理,家里有好多流行玩具,她还有各种芭比娃娃,还会大方地邀请同学们去玩,所以大家都很喜欢米拉,默认她家是在流行第一线的。
米拉拍了拍书包,“今天艺术课我会展示的!”
嘉佳性格开朗,没到两节课,就让大家都注意到了米拉书包上的小玩偶。
顶着两只大黑眼圈的动物又萌又可爱,爪爪上捧着绿色竹笋,憨态可掬,不比百货大楼里十块一只的玩偶差,大家都摸摸看看,恨不得自己下一秒就拥有同款。
知道是绘本附赠的,他们还不相信,“赠品怎么会这么精致?”
米拉想起妈妈的话,骄傲地说:“每一个都是手工编织的哦,一套有八只玩偶,都一样精致,”现在是休息时间,她从书包里又拿出一个毛线娃娃,给大家展示,“这个是寨子里的贝贝,她漂亮吧——看,她的裙子上还绣着自己的名字呢!”
寨子里的贝贝?
大家听不懂,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
经过米拉好一番解释,大家这才明白,原来是米拉的妈妈张女士从大陆采购了一批绘本,限量的,这些玩偶就是和绘本相关的,就像《铁臂阿童木》和玩偶阿童木一样!
而这个贝贝,就是绘本里主人公的名字。
有个孩子“切”了一声,不屑道:“大陆的东西,肯定很老土啦。”
在他们印象里,大陆是个很穷困又封闭的地方,哪里能画出什么好绘本?欧洲和岛国的绘本才是最好的,虽然不便宜,但他妈咪经常会给他买呢,说有趣漂亮又健康!
米拉很生气,“你胡说!《贝贝的故事》一点也不老土!”
孩子不听,朝她做了个鬼脸,“你骗人!”
米拉眼珠子一转,高声问他,“哼!你知道南疆在哪里吗?你知道酸奶怎么做吗!”讨厌的山姆肯定不知道,连她都不知道呢,还是在绘本里才学会的。
山姆瞪大了眼,“这是什么东西?”
米拉鄙视地说:“这套绘本里讲了好多新东西,你知道熊猫吗?你见过热带雨林吗?你知道堆雪人糖葫芦是什么样的吗?哼!你什么都不知道!”
大家觉得米拉说得很对,因为她说的东西,他们也都不知道……
第152章 《新儿童画报》“米拉在说什么?”一……
“米拉在说什么?”一道温柔的声音从身后传过来。
小朋友们扭头一看,见到了艺术老师,米拉扑到她怀里,仰起脸道:“我带来了可爱的小玩偶,但山姆笑话它是大陆来的老土玩偶!”
山姆红了脸,“老师,我没有……”
艺术老师笑笑,“米拉的玩偶超级可爱的,是大陆来的?”她很久没见过大陆来的东西,好奇地看了看那只小熊猫,黑白相间,可爱极了,质量也很不错。
米拉挺起胸膛,“等下艺术课,我可以分享我的新绘本吗?”
她故意盯着山姆,大声说:“这套绘本还是双语的呢,我可以给大家念!”
艺术课本来就是自由地分享和游戏,艺术老师当然同意了。
她拍拍手,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大家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七十年代神笔马良》 150-160(第6/31页)
意听米拉分享绘本吗?”
大家纷纷点头,当然,小女孩们大多是被那个可爱的玩偶吸引的,还有少部分山姆这样的孩子,不相信大陆会出什么好绘本,怀着挑剔的心情,也大声答应了下来。
米拉所在的班级只有二十几人,大家围坐在一起,等着她分享绘本。
说是分享,但绘本上大多是插画,只有一点文字,起到说明作用,米拉从书包里拿出绘本,展开封面封底,对大家道:“这个封面漂亮吧?看,都是画儿!”
山姆就坐在她旁边,看到封面,“封面是还可以,但里面就不一定了!”
哪怕是他们港城引进的绘本,都有好多是“表面光”呢,封面画得超级靓,实际上翻到里面,一下子质量就从一百分降到了六十分,完全是欺骗消费者!
山姆觉得,这本绘本肯定也是这样的。
米拉瞪他一眼,生气地说:“才不是!”
眼见着两个小朋友要吵起来,艺术老师适时道:“这个绘本画得真漂亮,米拉先为大家说说讲了什么故事好不好?”
也许是因为有个女强人母亲,米拉自信又开朗,善于言谈,她用几句话就把广市篇的内容概括出来,收到最后,大家还在等着,她狡黠地一眨眼,“剩下的,就是后面其他绘本的剧情了哦。”
没有剧透,米拉在大呼小叫里,得意地翻到了绘本第一页。
“贝贝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市小姑娘……”
米拉只说了几句,就觉得太没意思,大家看不清画,怎么像她一样被惊艳到呢?于是她意犹未尽地把绘本递给艺术老师,“老师,我给大家传阅一下好不好?”
大家头凑着头,因为人太多却只有一个绘本,不得不挤着看。
“哇!比岛国的动画还漂亮!”
“真的一点也不老土!”
“哎呀不要翻页,我还没看完呢!”
米拉得意地叉着腰,等到下课,大家你争我抢还没看完多少页绘本,山姆眼睁睁看着她把绘本收回来,忍不住问:“然后呢?贝贝然后干什么去了——你这到底是在哪里买的!”
“都讲了是我妈咪从大陆采购来的啦!”米拉回答。
嘉佳补充:“还是限量版的,对不对?”
大家一听,顿时极了,“现在就有卖了吗?我今晚下学就要去买,米拉,好米拉,你让你妈咪给我们留一套啦!大家都是好同学!”
米拉心想,就知道同学们都抵挡不了这套绘本的魅力。
她摆摆手,说:“只有一百多套绘本,卖完就没有咯。”
艺术老师心思一动,问:“一套绘本多少价位呢?如果可以的话,我们班级买一套放到阅览室,到时候大家都可以看咯。”
米拉说了一个价格,单套听起来贵,拆分成单本的话,其实和进口绘本也差不多。
艺术老师便说:“大家不要急,过几天班级里就会有咯。”
但小女孩们心里却想着,就算有绘本看了,那也没有玩偶啊。
因此,等文才小学下午一放学,孩子们就抓着家长们的手往树苗书店里冲,嘴上嚷嚷着“再不去就没有啦!”结果到地方一看,好几个同班的小孩子面面相觑。
嘉佳看看竞争对手们,最后看向山姆,“你不是说很老土吗?干嘛还来买。”
山姆涨红着脸,眼神闪烁:“我爱好收藏不行啊,我就要买!”
说着,他第一个跑到店员姐姐旁边,“我想买《贝贝的故事》绘本,请问现在有货吗?”
店员姐姐笑着说:“你们超幸运哦,这批绘本只有一百多套,卖一套少一套哦。”
山姆欢呼一声:“我要一套——有玩偶吗?”
“大家喜欢绘本吗?”张安华问。
米拉一回家就把书包扔到沙发上,端起茶几上的抹茶蛋糕,她挖了一勺塞进嘴里,含含糊糊地说:“大家超喜欢的,妈咪,我觉得一百多套完全不够!”
张安华笑着摸了摸她的马尾辫,“没关系,卖光可以再订。”
她个人对《贝贝的故事》这套绘本很有信心,但市场不是她说了算,张安华捏着手上西北贝贝玩偶的小辫子,思索着:如果反馈足够好的话,可以试试打打广告。
当然,得不是一般的好,才能不辜负打广告的钱。
事实证明,张安华的商业眼光是很敏锐的。
通过米拉,这套绘本在文才小学二年级打出了一点名气,班里的家长都不缺钱,给孩子们买一套漂亮有趣的绘本更是值得的,除了少部分实在瞧不起大陆的,大多数家长都给买了。
但真正打响名气,却是靠着山姆。
山姆的爸爸罗伯明是港城《好儿童画报》的主编,这个期刊目前已创立十几年,是港城非常有名的儿童画报,上面不仅会刊登连环画故事,还会为家长孩子们推荐好的绘本童书。
罗伯明晚上下班回家,就看到山姆坐在沙发上,着迷地翻看着一本书,而他的腿边,还散落着好几本书,封面是彩色绘图,他离得远,没看清,只觉得颜色蛮亮丽的。
罗伯明换了拖鞋进家门,随口问:“给山姆买了新书?”
他的妻子从厨房出来,语气好笑地说:“山姆今天一下学,就大呼小叫拉着我去树苗书店买绘本,说是米拉推荐的,一套六本,他硬是买了一整套呢。”
说着,她朝桌上两个玩偶努努嘴,“还送了两个熊猫玩偶,据说是大陆的珍稀动物。”
“大陆?”罗伯明皱眉,“大陆还有绘本在港城卖?”
妻子说:“限量版呢,店员说只有一百多套,不过似乎的确很受小孩子欢迎。”
罗伯明不是很相信,“大陆能有什么好绘本?我听说大陆现在的图画书还都是黑白线条的小人书呢,你们肯定是被噱头骗了。”
妻子白他一眼,“我也陪山姆看了一点,觉得是很好的故事啊,画得也很漂亮。你别以为自己在画报当主编,就看不起我们的眼光哦。”
罗伯明还是不相信。
“现在有好些连环童书都很差的,大批量制作,完全是圈钱的不良漫画,有的甚至还涉及暴力、色/情,山姆这样的小孩子辨识力不够,可是很容易受影响的。”
妻子不为所动,耸了耸肩,“这么怀疑的话,那你自己去看看好咯。”
妻子拎着锅铲又进厨房了,罗伯明面露无奈,走到山姆身边,“山姆?”
山姆一回家就开始如痴如醉地看绘本,眼下都看到第二本西北草原篇了呢,他见到亲爱的爸爸,嘴上高兴地打了招呼,但眼睛还痴迷地盯着绘本,又翻过一页。
他说:“爸爸,我觉得大陆的绘本也没那么老土嘛。”
罗伯明惊奇地看他一眼,山姆从小接受西式教育,加上他的工作,也接触过很多进口或港城本土的优秀作品,往常眼界可是一向都很高,觉得大陆的东西都很老土。
难道是这套绘本带来的变化?
罗伯明低头选了一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七十年代神笔马良》 150-160(第7/31页)
,这本的封面是以绿色为主调,深深浅浅的绿色竹子纤细可爱,在竹子底下,坐着一大一小两只憨态可掬的黑白色动物,他知道,这个动物叫熊猫。
竹林边缘有围栏,外面趴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穿着格子长裙,扎着松散的麻花辫,但看着并不土气,一张小圆脸白里透红,她看着熊猫,手舞足蹈,表情像在高兴地大叫。
这个封面的画风还不错,罗伯明想,精美浓郁,情绪表现力也很好。
但里面就说不准了。
罗伯明见过太多封面和内页货不对板的绘本,他摸了摸光滑的纸质,在心里为这个封面暂时打了9分,又怀揣着评判的心情,翻开封面。
这本绘本描绘的是一个叫贝贝的小女孩,她长到15岁,中考结束,得到了父母的奖励,可以去蓉城动物园玩,画的就是她在动物园游览的故事,最后她立志要当熊猫饲养员。
情节并不复杂,但生动有趣,而且最重要的是,插画实在是太漂亮了!
罗伯明当主编这些年,见过不知道多少好绘本,对于各种画风,他都有包容的喜爱度,但眼前这一本和目前的流行却不太一样,最近流行扁平风,最好是那种治愈淡雅的水彩调,但《贝贝的故事》却色彩浓郁、画风倾向于可爱稚趣,有一种近似油画的质感。
它的人物、动物,随便哪个细节都画得饱满细腻,非常抢眼。
罗伯明推翻自己心里“依靠噱头的捞钱之作”定义,觉得这的确是一本优秀作品,他看到贝贝许愿要好好学习,以后当熊猫饲养员,觉得故事已经该结束了,但怎么后面还有几页?
他翻过去,发现是几张照片页。
照片是彩色的实景照片,第一张,就是一只货真价实的大熊猫。
黑白的大熊猫看着没有插画上可爱,个头很大,像一只超大号的猫,它懒洋洋地趴在石头上,爪子上抓着半个苹果,屁股底下,还有一堆断裂的碎竹子和竹笋页。
照片下有两行小字,一英文一繁体字,“熊猫美美,摄于1976年1月10日。”
第二张照片则是一只熊猫四脚朝天睡大觉的样子,连罗伯明看了,都被可爱得会心一笑。
这几页放了五六张照片,都是实景拍摄,应该是插画家本人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亲手拍下的照片,她手下的照片都生动有趣,看完绘本再看这个,一下子感觉到了画家的诚意。
是很用心地准备出这套绘本的啊。
罗伯明暗暗点头,顺手又拿起山姆刚放下的那本西北篇,津津有味看了起来。
妻子端着汤煲从厨房出来,就看到父子俩齐齐盘腿坐在沙发上,一人捧着一个绘本看的样子,她看到罗伯明比山姆还认真,取笑道:“都是噱头了你还看什么?”
罗伯明笑道:“是我错了,不该先入为主,这还真是一套好作品嘛。”
妻子叫他们俩来吃饭,罗伯明还舍不得放下,匆匆看完最后几页,顺便又看了眼作者的名字,他说:“闻慈,像是一个女画家的名字,怪不得,的确是非常细腻非常精致的作品——你说,它是在树苗书店里买到的?”
山姆被妈咪拉到餐桌边上,抢答:“是米拉的妈咪从大陆采购的!”
罗伯明点了点头,不知道想到什么,忽然笑道:“正好,我们《好儿童画报》这一期的推荐读物还没定下来,我可以去找张女士问一问,能否拿它来推荐?”
山姆眼睛一亮,“那可以给我要一套玩偶吗!”
他双手合十,祈求道:“买一套才能附赠两只小玩偶,还有六只我没有呢,”要是他能拿到一整套,哼哼,嘉佳他们一定都会超羡慕他的!
……
最新一期《好儿童画报》上架啦!
这个画报可是如今港城首屈一指的儿童画报,受到众多妈咪和孩子喜爱,每次它上面都会刊登有趣的连环画,还会推荐一些好的优秀读物,可以益智,还很有意义。
一个三十多岁的妈妈下班时经过书店,“请问《好儿童画报》有了吗?”
期刊拿到手,她回到家就交给两个正在念小学的孩子,自己去厨房准备晚餐,正切苹果片呢,就见两个孩子噔噔跑了过来,“妈咪,这一期的推荐绘本好漂亮!”
妈妈看了一眼,“哇,是很漂亮诶!”
推荐读物的版面上有字有画,既有对绘本的简单内容介绍,也有对绘本插画的展示,甚至角落里还附带了一排玩偶的图片,精致可爱,看起来完全俘获孩子们的心。
两个孩子期待地问:“妈妈,过两天的生日礼物,我们可以要这个吗?”
妈妈笑着点头,“当然啦!我给你们买一整套,好不好?”
《好儿童画报》的辐射力是巨大的。
它上架不到两天,来树苗书店问绘本的有几十上百人,他们大多数买的是单本,毕竟虽然画报上说它是非常值得的优秀作品,但没亲眼见到,谁也不愿意花钱买一整套。
但就算这样,《贝贝的故事》库存还是在迅速地减少。
张安华早在罗伯明来找她那天,就预料到这个结果,立刻联系外贸部准备加购。
蓝部长收到消息,一时间难以相信,“……你说多少套?”
干事有些艰难地咽了咽口水,声音激动,“一千套!”
一千份的订单,他们外贸部当然不少见,但这可是绘本诶,他们想着“能赚的话很好,不能赚的话也不损失什么的绘本”,谁知道,居然还成了摇钱树——虽然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一套几块钱的印刷成本,卖出60美元的售价,不是摇钱树是什么?
一千套,蓝部长沉默下来。
他的脑袋里正在迅速计算,每套批发价52美元,成本不到3美元,一本利润49美元左右,乘以一千,这岂不是代表,这一批订单能赚……49000美元?
饶是蓝部长见惯了大风浪,这一刻也觉得难以想象。
这些可爱的画画书,居然这么赚钱?
他毫不犹豫,吩咐下去,“通知首都印刷厂,连夜印刷一千套,尽快发给港城树苗儿童出版社——给美术馆打个电话,让闻慈过来一趟。”
干事连忙去了,一个半小时后,闻慈就匆匆赶到外贸部。
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月底了给她分钱?但也不用这么急吧,她一边胡乱想着,一边拎着裙摆快步往里走,很不巧,正好碰到一个数日没见的熟人。
姜温年。
广交会还没结束,她就回来了,难道绘本已经卖完了?
闻慈心里有些不可思议,准备擦身而过,谁知道,姜温年却挡住了她的脚步,闻慈诧异地看过去,姜温年哼了一声,瞪她一眼,又把路让开了。
闻慈:“……”她真奇怪。
她急急往前走,等进了蓝部长的办公室,听到张安华加购的消息时,她才恍然大悟。
蓝部长问:“你不惊讶?”
“还是惊讶的,但是,”闻慈想了想,笑着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她这一套绘本的确是用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七十年代神笔马良》 150-160(第8/31页)
心思画的,加上她猛猛提高的天赋值,哪怕在国际上也算是上游水准。
它卖得不错,她可以理解,她只是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把名气发酵起来了。
蓝部长赞赏地看着她,“胜不骄败不馁,很好。”
他找闻慈过来当然不是为了单纯说这个好消息,他道:“你这套绘本的收益远远高于预期,我们看到了绘本的盈利潜力,想跟目前首都一些优秀画家宣传一下,让大家都尝试尝试。这样,过几天举办一个小型讲座,宗少和负责筹备,你来主讲,能做到吗?”
闻慈瞠目结舌,“……我?”
蓝部长笑着点头,“当然是你。”
闻慈当然不会拒绝,虽然她心里虚虚的,莫名有种德不配位的感觉。
蓝部长把最重要的事说完了,又问:“接下来你什么打算?”
闻慈上周末回答徐截云,是说想辞职,但面对蓝部长,她一时间不知道他问这话的用意,眼神闪烁半天,最后还是决定说实话:“我准备回白岭市辞职。”
蓝部长并不意外,这个小同志一看就不是喜欢束缚的人。
他道:“你有本事在,干什么都会有出息的,不过日后若是可以,首都更适合你,”华夏的心脏,所有事情的开端,闻慈在这*里的确是更合适的。
闻慈笑笑,“我会好好想想的。”
说完这些,蓝部长给她拿了个单子,“去会计室领钱吧。”
闻慈眼睛放光,赶紧道谢。
她两手小心翼翼捧着单子,等出了办公室才低头细看,这上面的名目不仅有她之前垫的钱,还有首批300本的约定版税,796美元,核算成人民币是1378美元。
闻慈恨不得原地跳起来,她存款破3000啦!
钱这个东西,本身不重要,但它附带的价值却无比重要。
没有钱,那就没房没车,买不起想要的东西,人要为了赚钱谋生终日奔波,也就失去了自由,因此,闻慈不爱钱,却又爱钱,她觉得这完全是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
她从会计室出来,包里似乎都变得鼓囊囊了。
闲散主任宗少和来找她,“姜温年过来找你了?”
“没,就碰上一面,”闻慈拿到钱心情很好,语气都轻快了,不忘打听:“她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宗少和随口道:“她的绘本卖不出去,最后卖给了广交会的几个单位当福利。”
闻慈:“……按原价???”
宗少和摇头,“当然不是,折价,比小人书贵一些的价格吧。”
闻慈恍然大悟,看来姜温年这次应该是勉强不亏本,毕竟她的印刷质量也很不错,成本不低,不过她为了这个忙活这么久,岂不是相当于白做工?
闻慈很坏地想着,哼哼,让她想摘桃子,没摘到吧。
两人随口说了几句,宗少和就提起正事来。
“部长让为你筹备一个宣传讲座,三天后,我们开会讨论一下该怎么做吧,”宗少和笑着说,语气颇为不可思议,谁能想到,他还有给兄弟对象当后勤的一天?
……
闻慈已经很久没关注天赋值了。
主要是关注也没用。
她升级到7分以后,每3000娃娃点才能上涨0.1分,她这半年专心画《贝贝的故事》,全靠《松海》和《乒乓》陆陆续续赚点,也就勉强增加到了7.1分。
而在《贝贝的故事》后,虽然现在只卖出三百套,但不知道是张安华和雅克卖得好,还是分散卖给外商的那些有了传播,倒是也赚到了3000,把她的天赋值提到了7.2,且还在陆续增加——闻慈不知道上了罗伯明《新儿童画报》的事情。
闻慈今天点开系统,开始对目前的状况做个总结。
初始功能【马良的五彩笔】,不用说,居家出行不可或缺的宝藏功能,使用率相当高。
一次升级后有了【点金的手】,天赋值目前是7.2,精准地衡量一下,大概是足够一个人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了,要是运气好一点,就是半只脚踩进艺术界。
二次升级后多了【蜡笔小铺】,对她最大的用途就是购买各种颜料工具,不用票,升级出【娃娃的彩色世界】后还多了背包功能,相当实用,再也不用背着大包画架出门。
但【娃娃的彩色世界】本身她不常用,闻慈至今也就去过几次故宫。
它是第三次升级出现的,可以解锁世界各地的景观,也是从它开始,系统升级的方法变了,不再是通过娃娃点兑换,而是通过一个叫【作品评分】的东西,从传播量、影响力、娃娃喜爱度三方面打分,满分10分,她得有三个8分以上作品,才能进行第四次升级。
闻慈点开【作品评分】,屏气凝神地期待。
银河的画面变幻,星光屏幕上顿时出现几行数据,最上面还是《松海》和《乒乓》,分数似乎比最开始看的时候高了些,前者4.04,后者5.12,传播量都有提高。
而这两行数据下,又多了一个《贝贝的故事》。
一套绘本是算成一个整体吗?闻慈有些意外,她还以为会拆成6本呢。
她继续看:传播量5.3,影响力6,娃娃喜爱度8.1,而作品评分,则是6.46——就在她看完这串数据的下一秒,传播量变成了5.4,而作品评分变成了6.5。
闻慈一愣,这数据还是实时检测的吗?
……
此时的高卢是下午四点。
小学即将放学,学校门口来了一些家长,有个半扎长发的年轻爸爸闲来无聊,逛到了学校对面的书店中,这家书店里有许多学校推荐的课外书,他随手捡起一本看。
没意思。
对于阅读障碍来说,密密麻麻的字母就像是酒精,令人头晕目眩,伊凡放弃这本书籍,转而去色彩斑斓的绘本区,绘本风格各异,他一眼看到了一个鹅黄色的封面。
它和另外五本放在一起,除了颜色,风格一模一样,一看就是同系列的。
伊凡被吸引,是因为这个封面的有趣——一个穿着奇怪筒裙的小女孩扎着小辫子,正踮着脚够一棵奇怪树木的果子,她长着一张东方式的面庞,饱满可爱,透着年幼的稚气。
《Bbesstory》,儿童绘本?
伊凡这么想着,毫不犹豫地把它拿了下来,管它是孩子还是大人的,反正是画就能看。
他一翻开,就被柔和而鲜明的美丽笔触惊艳到了。
它和时下最流行的画风不同,也不像一些经典的老绘本那样保守——是的,保守,虽然它们在创作之初也是震撼的好作品,但过了这么多年,早就让人烂熟于心,感觉不到惊艳了。
而眼前这种陌生的画风,却让伊凡感受到耳目一新。
这是一位华夏画家的作品,描绘的是一个女孩跟妈妈去华夏西南的热带雨林考察的故事,故事其实很简单,哪怕是他这种烦于看字的阅读障碍,靠插画也能明白个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七十年代神笔马良》 150-160(第9/31页)
九不离十。
完全看不出他以为的东方的贫困、封闭、保守,只让人觉得热烈又快乐。
伊凡觉得这是部好作品,当然,更好的是插画。
他是个业余画家,小有名气,比他的作品更出名的是他辛辣的眼光和嘴巴,他时常在报纸上发表一些对于时下美术作品的褒贬,引起很多争议——但上帝见证,他可没收过一分钱,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而已。
上个月因为抨击了一部知名画家的作品粗制滥造,却售价昂贵,完全是收割粉丝钱包的圈钱作品,为此,伊凡被他的粉丝堵上家门,差点被揍了一顿。
对方还信誓旦旦,说时下绘本都是这么贵的。
想到这里,伊凡翻到绘本最后看了眼,定价是美元,看来这不是引进绘本,而纯粹是这家书店的经销商临时购买的而已,他这么想着,把同套绘本从架子上拿下来,一并去问店员。
“这些多少法郎?”
店员报了一个在市场上绝对称不上高昂的价格。
伊凡露出满意的神色:这个插画水平,这个质量,这个价格,不正是物美价廉吗?
他立刻想到下次的报纸该取什么名字了——“不知名华夏绘本打败安东尼大师圈钱之作,到底谁才是一流插画家?”
第153章 讲座闻慈并不知道海外发生的事情,她……
闻慈并不知道海外发生的事情,她正在专心准备讲座。
她听过很多大师级别艺术家的讲座,她上辈子念的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是世界顶尖艺术学院,也是大不列颠排名前三的艺术院校,在那里,她其实见过很多知名艺术家。
但是自己来开讲座,不得不说,是她的人生头一遭。
宗少和给她说了有哪些人要来看,一听人名,先让闻慈瞳孔地震。
钟玉兰这样的美术大家都要但她的观众……闻慈心里发虚,要是再过一些年,经济发展起来了,这份听讲座名单里好几人的画都是能上拍卖会的,卖出个七位数不在话下,她这个小画师现在却要给他们做讲座,这种感觉,不是区区一个班门弄斧能描述的。
但答应都答应了,而且,蓝部长也没给她拒绝的机会啊。
闻慈硬着头皮准备,她甚至连夜写出一篇上千字的演讲稿来。
她带着厚厚一沓演讲稿让宗少和检查的时候,莫名有种当年被系里最挑剔的教授检查美术作业的感觉,抠着手指,神情紧张,“这行吗?是不是措辞要再委婉一点?”
“写得足够好了,”宗少和安慰道:“你又不是政务汇报,这么紧张干什么。”
闻慈焦虑:“我一想到底下坐着那么多大佬,我就紧张。”
“你是代表外贸部帮助大家创作绘本的,又不低他们一头,你怕什么,”宗少和看闻慈手都开始有点抖,笑着说:“要是大家真因此创作出绘本了,还得感谢你一声呢。”
闻慈狠狠打了个哆嗦,狠狠摇头,“我觉得我低人家一头……”
这种感觉,就像吴道子达芬奇站在你面前,而你还要在他们面前传道授业……虽然不太贴切,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名单里,的确有几个华夏美术史上有名有姓的角色。
闻慈喝两口水,稳一稳情绪,“明天早上我几点去啊?”
“九点半讲座开始,你提前二十分钟到首都美院就行,”宗少和说,外贸部自然不是开讲座的地方,所以他联系了首都美院,到时借用他们的教室开讲座。
闻慈用力点头,她决定了,她要九点钟就到!
宗少和把稿子还给闻慈,洋洋洒洒很真诚的一长篇稿子,他改动很少,只是让一些字句更“正”一些,他道:“明天上午讲座完,你可以和这些画家们聊一聊,他们都是现在在首都的各个美术单位,制片厂啊,美术大学啊,都有。”
他在隐晦地提醒闻慈,要是想来首都,这是个很好的结识人脉机会。
闻慈认真点头,把稿子收起来了。
一旁徐截云看两人终于说完正事,扣了扣桌子,“点菜点菜,吃什么?”
今天是周末,他不上班,但第二天周一就是讲座,闻慈这才特意找宗少和来看稿子。
既然徐截云也放假,她当然不会单独约宗少和,于是三人碰了个头,来了一家地道的老饭馆,因为麻烦了宗少和休息日还得跑出来,闻慈特意请客。
她两眼望着菜单发亮,“什么好吃?”
徐截云探头看了眼,和前两年吃的时候有点变化,他点了两个,“爆肚、炒肝,嗯,猪肉大葱包子——还是之前那个味儿吗?”
宗少和看着徐截云凑在闻慈身边,抱臂笑道:“还是那个老师傅,一点没变。”
闻慈相信徐截云的舌头,把菜单交给他,“你先点吧。”
徐截云就点了刚才自己说的几样,又要了个驴打滚,把菜单递给宗少和。
这俩人都很会吃,闻慈信心满满地坐直了等上菜,旁边徐截云自觉今天自己被冷落了——虽然是因为工作,他主动问:“晚上想不想吃门钉肉饼?也很好吃。”
闻慈眼睛亮晶晶,“远吗?”
徐截云算了算,“骑自行车一个半小时?”
闻慈:“……你带我的话,去。”
徐截云一脸本来就该这样的看着她,两根手指捏着她的细胳膊,提了起来,打趣道:“你这点小体格子,要是带我骑一个半小时,半路上就得趴下了吧。”
闻慈翻着白眼瞪他,甩开他的手,“动手动脚的干什么!”
徐截云:“……”
宗少和乐出声来,被这两人齐刷刷看过来,他也不尴尬,自如地转了话题,道:“外贸部好些人知道了你约定版税的事,最近你注意一点,钱最好都存起来。”
说起这个,闻慈脸上笑容更开心了。
徐截云还不知道这事,“怎么回事?”
宗少和没说,闻慈给他大致解释了下,她搓了搓三根手指头,语气是矜持的,但眉眼里尽是掩藏不住的傲娇得意,“也就是够你吃千八百斤的肉吧。”
徐截云挑眉,真有点不可思议了,“这么赚?”
宗少和笑道:“只有能赚外汇的才这么赚——你问问闻慈,这还不是最终的呢。”
闻慈嘴角翘起来,斜眼看着徐截云,骄矜道:“前几天又卖出一千套呢。”
徐截云:“……”
徐截云露出苦大仇深的表情,掰着手指,低头不知道在算什么,闻慈忍不住问,他就悲痛似的看过来,唉声叹气道:“小闻同志,你的存款好像超过我了。”
他一向觉得自己还挺富的,想买什么也不缺钱,可怎么和闻慈一比,都落魄了呢?
闻慈没忍住咯咯笑起来。
徐截云觉得她这样子特别像只翘尾巴的猫,得意得要命,可爱得要命,让他特别想凑近,至于坐在对面两手抱臂的孤家寡人宗少和,就像个竹竿子一样,碍事又显眼。
宗少和感受到了自己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