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2 / 2)
菊花婶她们吃过饭熬了药又开始做菽乳了,见赵二壮扛着半只猪进门,笑得眼睛都没了,“三娘,你买的吗?”
“对啊,给大家补补身子。”
几头牛赶在后院去了,前院堆的全是蝗虫,给黄娘子震惊得说不出话,“你们抓的?”
在路上抓的蝗虫已经烤熟串起来了,而院里的这些还在挣扎,明显白天抓的,梨花说,“估计是多田堂兄他们抓的,黄娘子,我阿奶在堂屋,我这就领你进去啊。”
老太太坐在堂屋挑蝗虫肉,面前堆了半箩筐蝗虫壳了,见到梨花,精神立刻矍铄起来,“看到院里的蝗虫了没?”
“阿奶抓的?”
“我才不抓那玩意呢,是你铁牛叔他们去其他宅子抓的”说着,老太太手在空中比划,“这么多呢”
梨花好笑,犹记得蝗虫过境那会儿,整个奎星县的人都笼罩在巨大的惊慌中,几日过去,大家看到蝗虫俨然一副吃货样。
她拉过黄娘子,“阿奶,这是黄娘子”
老太太打量黄娘子一眼,笑容淡了瞬,“既然来了往后就好好过,三娘,把你大伯母和二婶她们叫来。”
这处宅子的房间多,元氏真跟几个媳妇拆床,院里响起说话声她就猜到梨花回来了,早就出来候着了。
至于周氏,旁人不知道黄娘子的身份,她自己是知道的,往日赵广从喝了酒没少唤黄娘子,所以看到黄娘子进门,眼睛都瞪圆了。
“二弟妹,娘叫咱们呢。”元氏扯她胳膊,明知故问道,“瞧瞧什么事吧。”
邵氏唯唯诺诺惯了,这种时候,素来跟在两人身后不说话。
待进了屋,元氏上前给老太太捶肩,“娘”
老太太斜眼,一副‘你搭错哪根筋’的眼神看着元氏,开门见山跟跟黄娘子介绍,“这是你大嫂,娘家姓元,那是你三弟妹,娘家姓邵,中间就是广从媳妇了。”
周氏抿起唇,垂在两侧的手捏成了拳,老太太看她,“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好好处。”
“好。”元氏应得爽快,周氏瞪她一眼,垂下头不吭声。
老太太斥元氏,“我和老二媳妇说话,你插什么嘴?”
“这些日子我和三弟妹不好,有人陪二弟妹说说话正好。”
幸灾乐祸的表情不要太明显,周氏绷了下腮帮,正要反唇相讥,被老太太打断,“人不好就少出来溜达,滚!”
堂屋里还有老秦氏她们,可能老太太提前知会过她们,此刻俱都不说话,一双眼紧紧盯着黄娘子,像几十年没见过大活人似的。
元氏挨了骂,面上挂不住,“娘,那我继续拆床去了?”
老太太一脸不耐烦,元氏怕惹恼老太太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缩回手,迅速出了屋。
老太太撇嘴,“就这德行膈应谁呢?”
她和黄娘子说,“你大嫂就这贱性子,别搭理她。”
黄娘子微微摇头,表示不会介意,赵郎早与她说过家中众人的性子,大房看似清高,当年却也是无媒苟合进的赵家大门,三房虽然好看,但耳根子软,跟仆人没什么两样,而周氏性情冷淡,不怎么跟旁人打交道,外表冷漠,却是个好相处的。
思及此,黄娘子主动上前呈上给老太太买的礼,“三娘说您爱吃鸡,这是特意去酒楼买的,您尝尝?”
老太太已经吃过晚饭了,此刻并不饿,但荷叶鸡味道香浓,有些勾起她的食欲了,她舔舔唇,“那扯一块鸡皮给我尝尝,其他给老三拿去,他爱吃。”
黄娘子满心应下。
荷叶撕开,鸡肉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堂屋,老秦氏嘴馋的靠过来,“三嫂子能否给我也尝一口?”
老太太从不是吝啬之人,道,“给你一个鸡翅。”
“谢谢三嫂子。”
山英婆也迫不及待的凑上前,老太太让黄娘子也给她一个鸡翅,叮嘱道,“一只鸡就这么大,你们吃了鸡翅就别乱嚷嚷了。”
鸡要留给赵广安的。
两人发誓会守口如瓶,梨花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60-70(第6/23页)
得有点远,老太太让扯一个鸡腿给她,梨花笑道,“我待会吃猪肉,鸡肉给阿耶吧。”
“那你给他拿去。”
赵广安在后院看族里买回来的牛,在青葵县时,梨花让大家伙凑钱买牛,有钱的基本都给了钱,但精明人留了些银钱起来,今个儿明夏几家凑钱买牛时,族里人坐不住了,又凑了一回钱。
梨花不知道这茬,端着荷叶鸡过去时,赵广安正抚摸新加入的牛,看到梨花手里的肉后,纳闷,“这么快肉就做好了?”
“这是黄娘子买来孝顺阿奶的,阿奶惦记你喜欢让我给你端来。”梨花四下打量,看刘二在牛背后,低低道,“阿耶现在想吃吗?不想吃的话我囤起来”
“囤起来吧,你四奶奶弄回锅肉去了,待会我吃回锅肉。”
梨花早猜到是这个答案了,所以黄娘子想问老太太喜欢什么时她回答了鸡。
藏好肉后,她走上前,“哪儿来的牛?”
“族里买的,白天你不在,你二堂爷让大家伙把手里的余钱都拿出来。”
老村长倒了,族里辈分最高的就是二堂爷,梨花顺了顺牛背,“我以为是那几家买的呢。”
“人家的牛金贵得很,牵屋里去了。”
那几家分了一间西厢房,牛和车全搬进去了,赵广安可受不了那个味儿,跟梨花说,“往后你离他们的牛远点,别牛生了病怪在咱身上。”
“他们买了几头牛?”
“两头牛,你大伯母娘家自己买了
一头。”
元家买牛的钱是赵广昌给的,这事还瞒着老太太的,赵广安和梨花说了,提醒道,“这事别告诉你阿奶,否则她又得骂你大伯。”
“大伯不该骂吗?”
她要是老太太,不仅骂,还会打赵广昌。
“该骂,这不怕你阿奶气着吗?”赵广安说,“你阿奶气出个好歹,你大伯更没人管了。”
“这事我不与阿奶说,但大伯必须把手里的钱都交出来。”梨花去找赵广昌,“咱们族里的开销都不够,他还往外撒钱”
不是她冷血,世人以家族而居,哪日遇到事,元家并不会看在赵广昌的面上帮衬她们,既然这样,她又何苦拿赵家的钱做人情。
赵广昌在东厢的走廊上烤蝗虫,见她脸色不善,隐约猜到所谓何事,背开众人后直言,“元家买牛的钱是我借给他们的,日后要还的。”
“我不管,大伯拿钱给元家就是吃里扒外,不想阿奶知道的话就把钱全交出来。”
她对赵广昌的态度愈发嚣张,赵广昌当她赌气,没有往心里去,“我现在没钱了。”
“骗谁呢。”梨花不信,“大伯不给我就告诉阿奶你给元家买牛了。”
“我骗你作甚。”赵广昌取下腰间干瘪的钱袋,“我身上总共就几两银子,全借给你元家舅舅了。”
梨花盯着他,赵广昌坦然地负手而立,一副‘我就是没钱’的神情。
梨花道,“那这事我铁定要和阿奶说的。”
“”赵广昌没料到她油盐不进,“把你阿奶气出病来怎么办?”
“那也是大伯你不孝。”梨花不信赵广昌会把手里的钱全借出去,之所以不给,无非看她年纪小好糊弄,她撅起嘴,怒冲冲的往堂屋走。
赵广昌慌了,拉住她,威胁,“你别得寸进尺!”
“拿钱,我只要钱。”
“”赵广昌掐住她胳膊,眼神陡然狠戾,“你不是三娘对不对?”
三娘可没有这么难缠,定是附在三娘身上的鬼在作祟,他早该怀疑的,小蛇山哪儿有什么道士?准是住在山里的村民看赵广安人傻钱多,装神弄鬼骗他的。
他的手宽大,掐得梨花动弹不得,梨花吃疼,张嘴喊赵广安,“阿耶,大伯打我。”
赵广安在拐角站着,看兄长脸色不对劲,赶紧跑出来,“大兄,三娘同你开玩笑呢,你别跟她计较啊。”
说着,埋怨的嗔梨花一眼,“快跟你大伯赔罪。”
赵广昌剜他一眼,“她不是三娘!”
“胡说!”赵广安跳脚,“她不是三娘我会认不出?”
他不高兴了,觉得赵广昌为了点银钱就抹黑人,伸手拉梨花,“大兄放手,不放手我喊娘了啊。”
闺女是他的,由不得别人说三道四。
梨花疼得眼里冒眼泪,鼻尖也红了,“大伯,你少拿我生病说事,我吃了药就好了。”
“对。”赵广安同仇敌忾,“我去小蛇山买的药还有假不成?”
“三娘从不过问家里的事。”赵广昌反驳,“而你处处要强,竟还试图操纵族人。”
梨花挣不开他的力道,索性抬脚踩他脚背,赵广昌不察,下意识松手,梨花急忙躲到赵广安背后,“谁操纵族人了?那日我和阿耶在粮铺迎客,你竟阻拦族里人回来接我们,要不是刘二叔对阿耶死心塌地,我们父女两没准就死在城里了。”
提到这事赵广安心里的怨气又来了。
当日,梨花让她先出城,是赵广昌告诉他有朋友找他把他留下的。
如果出城的是他,事后他无论如何也会回城的。
“大兄,三娘做这些是四叔授意的,你若不满,尽管找四叔说理去。”赵广安道,“三娘多大点?既要安顿住处,又要找大夫给大家伙看病,有危险她冲在前头,没危险她垫后,大兄,扪心自问,换成你你做得到吗?”
反正赵广安自己是做不到的。
他道,“我知大兄你嫌三娘坏了你的好事,走,咱找娘评评理去。”
甭管有没有理,到老太太面前就是赵广安说了算,赵广昌自然不会去,指着梨花道,“你仔细看看她是三娘吗?”
“怎么不是?”赵广安反驳,“不是三娘还能是谁?”
梨花拍他的肩,“走,咱找阿奶去。”
赵广安硬气的挺了挺胸,“走。”
父女两沆瀣一气,赵广昌气得不轻,“三弟,我跟你说正事呢。”
“少胡扯了,你自己出钱给元家买牛,害怕三娘告到娘面前就威胁她是不是?”赵广安哼哼,“我又不傻,你是什么居心我会看不出来?”
他拉过梨花站去自己前面,最后瞥一眼赵广昌道,“三娘处处为了族里好,你呢?”
女儿是他的,有没有换人他知道。
别看三娘人前威风凛凛的,私下还跟以前一样,喜欢吃肉,喜欢热闹,赵广安说,“要么答应三娘的要求,要么让娘做出。”
买牛的事被老太太知道肯定要把牛要回来,到时元家不就成了笑话?
见父女两闷头就走,赵广昌急得跺脚,“给,我给。”
梨花停下脚步,赵广安朝她挤眼睛,“你大伯的话不能信,告诉你阿奶,让你阿奶收拾他。”
“不急。”梨花转身,摊手,“钱呢?”
“不在身上,待会我给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60-70(第7/23页)
“我现在就要。”梨花没有商量的余地,“记住,是大伯你身上所有的钱,但凡被我知道你留了一文,这事就没完。”
“”还说是三娘?三娘何时这么霸道?赵广昌咽下这口憋屈,“马上给你拿去。”
赵广昌没有朝屋里走,而是往西厢去了,赵广安瞠目,“你大伯不会把钱放元家那儿吧?”
不足为奇,梨花道,“管他放哪儿都得交出来。”
“这下他更恨咱了。”赵广安心里五味杂陈,明明大兄做错了事,竟反过来咄咄逼人,他道,“往后离你大伯远点,小心他又打你。”
想到闺女可能受了伤,他问,“要不要找大夫看看?”
“算了。”梨花耸耸肩,“这次我让着他,下次他再动手我就喊李解了。”
那可是个下得去狠手的,赵广安砸吧了下嘴,“也行。”
李解吓大兄两回大兄就不敢打梨花了。
赵广昌回来得快,丢给梨花一个钱袋,“都在这儿了。”
梨花掂了掂钱袋,递给赵广安,后者忙不迭拉开,错愕道,“你哪儿来的银子?”
在青葵县梨花就问赵广昌要了几十两,后面又逼他拿了五百两银票,就这样赵广昌还能拿出几十两,赵广安震惊得不能言语。
赵广昌不欲搭理他,“钱都在这儿了。”
梨花没有再诈他,待他走了,从钱袋拿了两块银子给赵广安,“阿耶,你要不要去城里转转?”
赵广安受宠若惊,“给我?”
被他大兄看到不得霹了他啊?
“黄娘子说城里的酒楼热闹,想不想去?”
“想。”赵广安如实说,“但我不敢。”
闺女挨打得了的银子,他哪儿舍得乱花?
“那就去。”梨花把剩下的银子装好,“大伯那边你别怕,有我在,他不敢凶你的。”
那段记忆里,赵广昌心安理得的花卖她得来的银子,既然如此,她有什么不敢给赵广安花的,“酒楼饭菜丰盛,阿耶想吃什么就点什么。”
“会不会不合时宜了?”
“往后要过很长时间的苦日子,就当及时行乐了。”
赵广安经不住劝,痛快道,“成,吃了肉我就去,你要不要一起?”
“我不去,我去集市。”梨花收起钱袋回了堂屋,黄娘子坐在老太太旁边,安静的挑蝗虫肉,偶尔抬头笑两下,笑容恬淡,别有番气质。
梨花走进去,“我带你去其他房里认认人吧。”
她待在这儿老太太也不自在,赶紧道,“对对对,族里人多,要认好一会儿呢。”
吃人的嘴软,老秦氏和山英婆自不会说扫兴的话,附和道,“是啊,认了
人,赶路就不会走散了。”
族人没有多想,表现得极为热情,肉做好后,还专门给她盛了一碗,赵二壮藏不住话,回来就把她花钱买手实和肉的事情说了,老吴氏是个实诚人,其他人一人一片,而黄娘子则是满满一碗。
黄娘子夹出来给老太太,“老太太,您吃。”
“你四婶给你的,你自己吃吧。”老太太再馋还不至于抢她的肉,问梨花,“你要不要吃?”
老吴氏给黄娘子挑的肥肉,梨花爱吃,不过老吴氏偷偷给她盛了半碗骨头汤,她已经饱了,便道,“我吃过了。”
每个人都有肉,李解兄妹也不例外,为此,李解特意跑来感谢梨花。
赵家人对他们兄妹好都是看梨花的面子,这点他还是知道的。
老太太看他一本正经的模样好笑,“三娘对你好,你就好好保护她,只要她活着,总不会饿着你们兄妹的。”
三娘随老三,都是心善之人,老太太说,“往后有危险,你得站在三娘前头。”
“我会的。”
李解先出去了,梨花跟老太太说,“他是知恩图报之人,阿奶不用说那些的。”
“阿奶盼着你好,你阿耶虽疼你,但打架他谁都打不过,你铁牛叔吼得凶,真动手不好说,李解够冷静,该动手就动手,绝不跟你多说,出门在外,就得这样的人才靠得住。”
梨花竖起大拇指,“还是阿奶看得明白,不像大伯,老说李解坏话。”
“你大伯就是个蠢货,对了,元家买牛是不是问你大伯要钱了?”
元家的粮食就来得奇怪,突然又买了牛,她怎么不知道有个这么有钱的亲家?
梨花轻轻点了下头,看老太太要发飙,忙按住她的手,小声道,“有些事咱们先记着,将来一起算。”
“骂他蠢货还是抬举他了。”老太太气得捶桌,“咱自己都没钱,他还往外撒钱”
“小点声,我找过他了,他把钱全给我了。”梨花一开始就没打算替赵广昌遮掩此事,不过表面答应罢了,她道,“大伯现在是穷光蛋了,元家再有事也麻烦不到他头上了。”
“你怎么知道他还有没有钱?”
“肯定没有。”梨花笃定道,“我说要把这事告诉您,他心虚得很。”
“上次就该狠狠教训他一顿的。”老太太悔不当初,“以为五百两是所有了,没想到他还留了一手。”
老太太恨得咬牙,“你说我跟你阿翁秉性纯良,怎么就生出你大伯这么个玩意来。”
“大伯再不敢了,阿奶你莫生气了,气坏了身体,大伯就孝顺元家人去了。”
“他想得美!只要我活着一日,他就是死也得死在我赵家。”老太太道,“这事我听你的不追究,下次再让我发现他偷偷给元家塞钱,看我不把他逐出去!”
“他当元家是什么好人?自己有手有脚有儿有女,尽指望女婿拿钱,我和你阿翁成亲这么多年,何时问他要过钱贴补过娘家?”
“可不是吗?”梨花站在老太太一边,自然帮着骂元家。
老秦氏和山英婆自从做了婆婆就对儿媳贴补娘家这事尤为反感,帮腔道,“元家太过分了。”
虽然祖孙两声音不大,但左右就那么点事,两人用脚拇指猜也猜得到是元家买牛跟赵广昌借了钱,山英婆问,“广昌借了多少钱给元家?”
梨花回,“没多少。”
老太太不想别人议论家里的事儿,冷哼道,“他能有多少钱?”
想想也是,赵广昌有钱早给元家买牛了,怎么会拖到现在,山英婆道,“要不要说说广昌,族里这次是没钱了,他有钱的话给族里吧。”
老秦氏撞她,“广昌的钱也是起早贪黑攒的,给族里成何体统?”
若是路上挣的充公也就罢了,那些是赵广昌以前的钱,理应赵广昌自己安排。
山英婆心知说错了话,从村里出来,三嫂子又出粮食又出牛,现在竟让人家把钱全拿出来是有些过分了,她抽自己嘴巴,“瞧我这张嘴,三嫂子莫当真啊。”
“我当真干什么?”老太太知道规矩,该她出的钱她不会少出,但不该出的钱也不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60-70(第8/23页)
多出。
黄娘子专心致志的挑肉,既不插嘴也不显出过多的好奇,老太太看她两眼,偷偷跟梨花说,“你觉得黄娘子人怎么样?”
“相信二伯的眼光吧。”
想到老二背着她做的事,老太太又高兴不起来了,黄娘子再好,到底是那种地方出来的,何况老二还是拿着家里的钱给人赎的身,她道,“你二伯何时回来?”
“那就要看二伯他们啥时候捡到手实了。”
说话间,菊花婶端着骨头汤进来,因族里的碗筷有限,都是轮着来的,每人半碗,老太太爱喝,“明个儿再买些骨头回来。”
“好。”
骨头不值钱,梨花买半只猪,老板送了好几根大棒骨,她问老太太,“阿奶还想吃什么?”
“绿豆糕有吗?”
“待会我和阿耶要出门,遇到的话给你买回来。”
“那再买些皂角,我看背篓里的衣服都臭了。”
“没问题。”
只要是老太太想买的,梨花都会给她买,像她阿耶说的,能震住赵广昌和赵广从的只有老太太,她老人家可不能出事,梨花问黄娘子是否要出门逛逛。
院里孩子多,太闹了,以黄娘子的性子怕是不习惯。
黄娘子没想到梨花会特意问她,迟疑了瞬,“我能出去吗?”
她看每个人都戴着口鼻巾,想去布庄买些布回来缝两个,顺便再做个幂篱。
“想出去逛就去。”老太太发话,“想备什么趁在城里备齐了,出去后想买都找不着地儿买。”
黄娘子不再迟疑,“那我去趟布庄。”
赵广安吃了两片肥肉,喝了大半碗汤,出门时满面油光,脚底生风,看梨花和黄娘子两个女子,喊李解,“李解,你跟着三娘啊。”
李解在屋里喂李莹喝药,听到赵广安喊,把装药的竹筒给李莹,“阿莹你自己喝,我陪三娘子出去。”
“阿兄你自己注意安全。”
“好。”
梨花没有带黄娘子去集市,跟李解两个人去的,买的都是姜,李解琢磨出点意味来,“三娘子觉得今年寒冬不好过?”
“有备无患。”
除了姜,梨花还买了几十根火折子,她的棺材已经没位置了,只能堆箩筐,入冬后湿潮,没有火折子不便起火,再就是炭,大热天的炭便宜,她买了几十斤。
李解道,“这些益州也有卖的。”
离寒冬还早着,现在买的话携带不便。
梨花说,“这儿便宜。”
李解没话说了,左右给钱的是梨花,他将东西归拢好,背着走在她后面,“咱囤药材吗?”
他以为梨花最看重的是药材,但出来一整天,并没看到她买药回去。
“不囤。”梨花道,“太贵了。”
在医馆抓药花了她五十两,这笔钱搁普通人家是拿不出来的,所以那些穷苦的人家染瘟疫后全死了,梨花问他,“你有没有什么想买的?”
“没有。”
“那容我买些鸡和糕点。”
她棺材囤着鸡的,不过都是熟的,她另外又买了五只鸡五只鸭,警告李解,“别和族里人说。”
“好。”
最后两人去买了老太太爱吃的绿豆糕,回去时天已经黑了,街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黄娘子在布庄门口等她们,见两人背篓
都装满了,问梨花买了什么。
梨花道,“姜,炭。”
炭烤的蝗虫比较香,黄娘子没有起疑,“我看老太太的衣服坏了,给她老人家买了件成衣,你帮我瞧瞧?”
“我阿奶不爱新衣。”想起自己忘记和她说了,“路上坏人多,穿得太显眼不好,黄娘子你日后注意些。”
黄娘子早注意到赵家人的衣服都有补丁了,便是赵广昌也不例外,以为他们出门多日,衣服在路上刮破了,竟是有意为之?
她看了眼叠好的成衣,“可我已经买了?”
“回去问问能否退,能退的话退了买布料吧。”
黄娘子的布料都是在这间布庄买的,掌柜已经认识黄娘子了,当然愿意退,就是看梨花打扮寒碜,问黄娘子是谁。
黄娘子道,“我家郎君的侄女。”
能把人从那种地方捞出来的人家都不穷,掌柜狐疑的观察梨花的衣服。
衣服补丁多,却洗得极其干净,针脚也密集得很。
掌柜恭喜黄娘子,“你这次是找对人了。”
“是啊。”
老太太可能不那么喜欢她,但不曾刁难她,当家夫人明摆着不高兴却做不了主,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让梨花挑了款颜色深沉的布,和掌柜告别,“走了啊。”
“以后常来啊。”
黄娘子和梨花走出布庄,叹道,“真要征兵的话,好多铺子都得关门。”
“我们已经有了手实,征兵也征不到咱头上。”
眼下就是要加紧时间学官话,赵广昌教了一天,大家也就会一两个词,且都是孩子,大人心思不在官话上,很多词都记不住,梨花觉得不行,决定大人孩子分开来学,男女也分开。
赵广昌教孩子,赵广安教汉子,黄娘子教妇人。
黄娘子吴侬软语,说官话自有番韵味,初始族里人别扭,发音拗口得很,跟梨花说,“要不我们不学了?遇到盘问,咱就装哑巴?”
“这么多哑巴?”梨花道,“换你你信不信?”
“可太难了?”
“难得过咱逃荒?想想进城那天的事,到底是被人射杀在路上难还是学官话难?”
第65章 065出发益州被南下的官兵逼到……
妇人被梨花问得哑口无言,从村里到戎州,那天的事最为深刻。
冷血无情的铁骑,血淋淋的尸骨,像雨密集的箭,像溪水流淌的血,每每想起,妇人就浑身冰凉刺骨。
“三娘,你说我们能活吗?”她不敢想象那些箭要是朝族里射来她们会怎么样。
这个问题,梨花也答不上来,城里要征兵了,到时肯定有大批人出逃,节度使手握重兵,若趁机追赶,往北不见得有活路,她道,“学好官话再说吧。”
妇人乖乖回去找黄娘子去了。
黄娘子教的都是日常用语,总结出来也就四五十句,梨花让大家翻来覆去的练习,不必说太多,但务必顺溜,因为真碰到益州官差盘问,她会出面。
她的话像定心石,所有人都安心不少。
学习之余,有心思开玩笑了,“往日赶集碰到那些说官话的总感觉那些人高不可攀,现在想想,没准唬人的。”
“可不是吗?大家伙一听官话,价格自觉往下压,就怕要价高了遭人嫌弃。”
井田镇时常有商队经过,村民们赶集卖货,只要对方说官话就会要价低一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60-70(第9/23页)
就盼商队看上他们的货常来,这已经是井田镇的风俗了。
“十九娘,你和你阿耶常说官话吗?”
梨花道,“只要不认识的我们就说官话。”
认识的都知赵广安底细,说官话没用,跟不认识的人说官话有种显摆的意味,赵广安很享受,梨花自己也不讨厌,鼓励大家道,“官话很好学的。”
“好学什么呀?”老秦氏苦着脸道,“我跟孩子们说官话,他们笑我是怪腔怪调。”
老吴氏也有这种感觉,嗓子像被鸭子啃过似的,语调特别怪,不过她可不会承认,“孩子精力充沛,学什么都快,你和他们比不是自取其辱吗?”
“我哪儿晓得。”
眼瞅着话题跑偏,梨花拍手,“莫吵了,继续跟着黄娘子发音,实在不行,今个儿起我们就说官话。”
“啊?”老秦氏拍额,“太难了啊。”
“慢慢来。”
梨花又去看汉子,赵铁牛最积极,赵广安教完后,他自己重复几遍,然后找话问赵广安,“堂弟,今天太阳好大用官话怎么说啊?”
太阳哪天不大?太阳永远都是那么大,赵广安回,“说晒就行。”
“太阳好晒?”不还是戎州话吗?
赵广安纠正,“你直接说晒就行了。”
“他们问我从哪儿来我怎么说?”
“这跟官话有什么关系?”赵广安讨厌读书,但做夫子却灵光得很,“学官话,其他事以后说。”
赵铁牛没得到答案,咧起嘴笑起来,“堂弟,你说你当年在学堂这么用心的话,估计早考上秀才咯,哪儿用得着跟王家结亲啊。”
王家是赵广安心里的一根刺,他瞪赵铁牛,“你又行了?你这么行,那你说说咱哪天能到益州啊”
“咦”赵铁牛竖起食指左右摇摆,“你又行了是戎州话,官话不这么说,官话要说聪明”
赵广安翻白眼,眼角瞥到门口偷看的梨花,正色道,“好好坐着,官话是腔调,跟你说什么没关系。”
“三娘不是这么说的。”赵铁牛反驳。
赵广安挺直腰板,“三娘的官话还是我教的呢。”
赵铁牛不吭声了,谁没事会学官话啊,也就赵广安游手好闲的人会学,奇怪的是竟被他学到了,不仅如此,还有装腔作势的一天。
他道,“堂弟,继续教。”
赵广安清了清嗓子,“接下来是吃饭,咱爱说干饭,这是不行的,官话要说吃”
戎州的方言已经有所调整了,放在过去,满嘴的干饭,嘎嘎,菜菜,粑粑等词儿,赵家老家是东边的,用词还好,所以这些纠正起来不难。
梨花站了会儿,又去看赵广昌。
孩子们有些怕赵广昌,所以听得很认真,偶尔有一两个走神的也是年岁小的。
在宅子住的这几天,大家没事就反复练习官话,赵广从他们回来这天,简单的日常用语基本都会了,就是从小带的口音去不掉,不过这点能找说辞搪塞过去。
眼下人已经回了,她们得准备启程了。
几日过去,征兵好像没了消息,只是她和黄娘子找去她姐妹的住处时,里面已经没人了,问邻里,说是衙门给官员家眷安排了统一的住所,不仅这户,附近的官员家眷都搬走了。
梨花直觉有事发生,于是赵广从他们一回,她让大家套车连夜出城。
赵广从瘦了一大圈,还黑了不少,像从煤炭堆里出来的,给黄娘子惊得差点没认出来,“赵郎?”
赵广从坐在门槛上抱怨,“三娘,你这次把我们害得好苦啊。”
梨花检查背篓里的手实,她不识字,让赵广安根据手实的记载把相应的人数清点出来,茫然地看着赵广从,“我何时害你们了?”
“你好意思说?益州在征兵,我们差点被抓走你知道吗?”
想到自己虎口逃生的经历,赵广从心有余悸道,“这次就算了,下次我是再也不去了。”
也是他疏忽了,忘了带过所,要不是跑得快,就被官兵抓走了,赵广从抱住黄娘子,“你差点就见不到我了。”
黄娘子拍拍他的背,这几日跟赵家人相处得很愉快,是以她脸色红润,再被他一衬,美得跟朵花似的,菊花婶拉开她,“男女授受不亲,你注意些。”
黄娘子的家人都死了,再被赵广从坏了名声,往后要嫁人就难了。
赵广从怀里落空,尴尬的挠了下头,黄娘子也尴尬,问他,“饿不饿?我买了面条,给你煮面?”
两次出门都是跟梨花,经不住梨花念叨,她买了许多东西。
赵广从点头,“我怎么闻着肉香了?”
“炖了骨头汤,我先给你盛点。”她自然的往灶间走,周氏脸色铁青,碍于人多不好发作,但那双眼差点没把赵广从盯个窟窿出来,赵广从佯装没看到,跟梨花说,“益州征兵,这些手实怕是用不上了。”
益州征兵是梨花没想到的,这跟那段记忆太不一样了,她问赵三壮,后者脸色凝重道,“不知道是不是征兵,反正官兵到处抓人。”
他的措辞更为谨慎,梨花问,“抓到何处?”
“不知道。”
要是这样的话,益州的手实就没用了,而且走官道恐怕不安全,益州征兵,戎州恐怕也快了,梨花道,“先出城,出城后再做打算。”
征兵总有缘由,打仗?叛变?总得有个让人信服的理由。
梨花决定出城后再打听。
在宅子住了几日,大家已经喜欢上这儿了,突然听到说搬,都有些不适应,“十九娘,咱们还回来吗?”
戎州城挺好的。
谈不上安居乐业,但不像在其他地方提心吊胆。
梨花道,“往后太平了咱就回来。”
不过也许是很多年后的事儿了,那段记忆里,西南动乱持续了好多年,在场的好多人都没等到回归故里的那天,梨花说,“大家莫沮丧,只要咱们齐心,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想想咱们在奎星县的时候,日子是不是好很多了?”
是啊,在奎星县朝不保夕,好不容易走到戎州还差点被官兵杀了。
想到那些惨死的难民,大家伙不磨蹭了,“走走走,现在就走。”
那几家看赵家脸色办事,赵家要走,他们也不耽搁,笨拙的套好车,所有人往车上一坐,赶着先走了。
赵家队伍长,落在最后,不过梨花又买了两头牛,加上族里的共十一头牛,稍微挤挤,都能坐车了,除此,还有个好消息就是通过几日针灸,老村长的嗓子能发音了。
就是嗓音太过粗哑,说快了就听不懂。
如梨花所说,日子有盼头了。
许是益州征兵的消息传开了,出城时需出示过所,梨花准备得齐,加上一口官话,守城官兵没有为难她们,倒是她们身后的几人冒充良民身份被官兵看了出来,几人当场被拖走,喊叫声响彻整条大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