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你是榜一啊!来点作用啊!!【跪求数据】(2 / 2)
他现在,甚至在怀疑自己这么多年的才学,是不是真实的。
在荆州与隐士友人论道时候,无人不敬佩。
但为何一出山,自己却屡屡失败?
为何?!
“好!这才是我的军师!”
刘备心里在滴血,但此刻还是十分激动与笃定的拍打了一下诸葛亮的肩膀,“孔明,你的才学当世第一,但须知,曹营之中谋士众多,若是集思广益,能识破你之计策之人,不在少数,日后恐怕要谨慎布局,谋划计策。”
“所以,一两次失败,不必放在心上,你现在再告诉我,该如何行事?”
诸葛亮嘴角忽而下撇了一下。
心里有点委屈。
张飞还在他身后虎视眈眈,那模样,若非是有刘备在场,恐怕会分分钟把他撕了。
“我,我,还要谋划吗?”
诸葛亮心里苦啊。
都这样了,还要我出谋划策吗?
我已经怕了……
若是第三次,再用计时,还是失败了之……
以后在这刘皇叔身边还怎么混下去。
“是啊,你说!”
刘备腮帮子鼓了一下,想起了当初在隆重时候,诸葛亮给自己的方略,就唯有反复劝自己,定然要坚定下来,断不能朝秦暮楚。
既然选择了相信,就一定要相信。
最重要的是。
争口气啊!!
现在这个,一定比伯文好!!
伯文是末位,他不可能事事都能算计到的!
“在下认为,此刻应当以快马,去江夏报信,说明缘由,若是刘琦公子愿意支持我们,必然会派兵来接,便可在江口渡,上战船,就逃出生天了。”
“如此甚好!”
刘备点点头,不错,为今之计最为妥当之法,便是这个,百姓到了江夏之后,自然会有人去安置。
而兵马则是必然要战船,才可渡江而过。
兵马先渡江,比较好。
毕竟百姓是盾,兵马在前,曹操现在被许臻养成了以仁德立本,逐渐传播恩威并施的名望,这就意味着……
曹操不会杀平民。
他不杀平民,这些百姓就是我刘备之护卫。
“好,就依计行事。”
刘备直接叫了关羽过来,“二弟,遣你亲自去江夏,请刘琦公子来接,你的战马乃是曹操送的宝马,日行八百里而不势弱,唯有你最为合适。”
“好,关某为大哥去江夏,此地,就有劳三弟了。三弟!”
关羽由衷的看了一眼张飞,道:“三弟,此为危急存亡之秋也,遇事千万不可意气用事,知道吗?”
“哎呀,知道了二哥!我脑子很清醒,我只是气不过,凭什么你堂堂谋士天榜第一,却老是被一个末位之人如此算计!”
“三弟,不要再说了,”关羽立刻阻止了他,现在最是要照顾诸葛亮心态的时候,有什么等脱离了危险,再来算账。
“军师,我大哥就拜托你了,下次用计……”关羽说到这,迟疑了片刻,仔细错了措辞,想了许久依旧还是说不出来,宛若憋住了一样。
最终无奈说道:“唉,下次用计,长点心吧。”
“啊这……”
诸葛亮愣了一下,更加委屈了。
已经没有将军愿意相信我了吗?!
你们说话好冷漠,就像我不曾让你们快乐过……
……
三日之后。
曹操军营之内。
大军已然来到了新野之地,曹操听闻了夏侯惇的军报,又是一阵后怕。
诸葛亮此人,还真的是喜欢用火攻。
两把火,都没让他烧起来,但实际上,若是没有许臻感以计策进言的话,可能这大火必然就烧起来了。
多亏了伯文。
是以,他现在也并非那么着急了,现在南阳休息一段时日,等等荆州的情报,若是荆州没有任何动静,再想办法去下荆州。
若是荆州此刻,有意投降的话,降书与要求,恐怕很快就会送来了。
是以,此刻的大营之中。
许臻正在自己的大雪龙骑侧营之内,与夏侯惇把酒言欢。
“¨.末将,多谢君侯了。”
“君侯之见识,谋断,简直是当世罕见,你居然如此了解诸葛亮,知道他必然会火攻。”
“我今天,差一点就进城了。”
夏侯惇眨了眨眼,他濮阳得救,眼睛还在,说得眉飞色舞的。
他治军极严,两袖清风,对部曲的兵马极好,所以也算是英雄人物,到营地里来亲自感谢许臻,乃是为了尊重。
“将军,言重了,我也不想看着兵马受损,能论断的,我都不会袖手旁观,只是……”
许臻迟疑了片刻,道:“我终究在谋士天榜上,只是末位,有许多计策我可能看不出来。”
“太过谦了,君侯!!你比那天榜第一更加厉害!”夏侯惇顿时抱拳,哈哈大笑,这的确是过谦。
他听许臻这话,就好像是听荀彧每逢介绍的时候,都说人家胜他十倍乃至数十倍一样。
都是扯淡的话。
“只是,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进军?”
夏侯惇放下了碗,郑重的问道。
他来此,除了感谢之外,还要问一问策略,毕竟现如今拿下了南阳,很多将军觉得不该再等。
若是直接南下去追逐刘备的话,有望在他还没有逃远的时候,就将之追上捕杀。
“你可知,刘备会去何处?”
许臻笑着问道。
“不知,先生们都不知道,孟德也不知,他只说可能会去靠近东吴之地,却不知去何处。”
许臻点点头,陷入了沉思。
现在该怎么办?
许臻为何能够料敌于先,是因为他本(了诺的)就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但是一旦事情超出了原本的历史轨迹,他只能凭借超前的思维去判断,能力也就会真的下降。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再有诸多思考了。
“嗯……我能断言的便是,刘备会去江夏。”
“将军明日,大可以如此去说。”
夏侯惇顿时一愣,“为何,是我说?”
许臻还没说话,坐在旁边的许褚咧嘴一笑,“元让,你怕君侯害你吗?”
“不不不!”夏侯惇顿时谦逊起来,对许臻一抱拳,道:“我不是那个意思,伯文,我绝对没有怀疑你的想法。”
“无妨,”许臻摆了摆手。
夏侯惇接着疑惑道:“我只是奇怪,为何你自己不说,若是论断得当,立了功劳之后,地位赏赐,绝不会少。”
“此乃是关键之计。”
许臻露出了微笑,继而又摇了摇头,是以这就变成了苦笑。
他喝了一口酒。
然后叹道:“元让将军,我的功劳已经足够了,南征回去就封公,你可曾见过这样的外姓之臣?”
“这功劳,你去拿吧。”
“当真……”
夏侯惇顿时一愣,好聪明的人。
此等功劳让给我,这就是给了一个人情,日后我要还的。
是以,他慢慢的认真了下来,盯着许臻看了许久,才露出了了然的笑意,“我懂了,好!我去拿,日后若是君侯有差遣,尽管开口。”
“三次,君侯帮了我三次,我夏侯不是忘恩负义之人,至少夏侯氏,我之一脉,绝对会君侯尊重备至,日后将君侯当做再造恩人。”
许臻点点头,“言重了,言重了。”
此刻,赵子龙在一旁看得满眼,不知为何心底里却对许臻更加的佩服。
这和当初随他自常山出来,到徐州救了老太爷时候的佩服不同。
这个人,到现在居然还没有如同别的功臣一样恃宠而骄。
反而是谦卑有度,更加谨慎。
此乃是不忘当年初心,以仁德立世,恩泽天下。
我赵云,跟对人了。
日后的伯文,必然有更大的作为永!
赵子龙想到这,将碗中之酒,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