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2 / 2)
往碗中加入提前熬好的冷鸡汤,将肉茸澥散,再加入鸡子白、米酒、粗盐、生粉,搅成浆状。
胡大郎见她这一番操作,睁大了眼睛:“尹姐姐,你这是要做什么?我竟从未见过呢!”
尹遥笑眯眯道:“我啊,今日要做道‘雪花鸡淖’。”
雪花鸡淖是道经典的巴蜀菜,与其他有名的巴蜀菜不同,这道菜没有一丁点儿辛辣之味,而是香嫩细腻,倒与她前阵子做过的芙蓉鸡,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忙活了这么半天,也差不多到了开市的时辰,昨日沈记停业一天,今日早早就有老客等在门口了。
罗珊娜招待好客人后,进了厨房报给尹遥:“三娘,一号桌的客人点了两道招牌菜。”
尹遥应了一声儿,又问道:“杜昭回来了么?”
“回来啦,门外的水牌被客人不小心踢坏了,他正补呢。我给你叫过来?”
还算他有眼力劲儿……“不用,我就随便问问。”
尹遥将油锅重新烧至七成热,捞出一勺儿炸好的虾球,再次下锅复炸。
这更高的油温,使得水分被牢牢锁在虾球内部,而且外部原本薄薄的一层脆皮,也变得更加蓬松酥脆。
虾球炸至金黄后捞出放在碗中,表面浇一勺儿混合了刚调好的混合酱料,拌匀后盛到盘子里,上面再点缀几片翠绿色的薄荷叶,看着既清新又美味。
另外一个灶头上,亦是起锅热油,至八成油温、油面青烟四起,下入一勺鸡浆,炒散并搅匀,直至鸡茸由浅粉色转为熟透的雪白,亦从浆状转为云朵般雪白轻盈的鸡淖。
盘底铺上一层焯过水、翠绿翠绿的波棱菜,将鸡肉茸盛出装盘,再撒上煸炒好的咸肉。
翠绿的波棱菜上面,衬着雪白的鸡淖,以及上面油汪汪、红润润的咸肉,飘出阵阵香味儿,简直色香味俱全。
“二位郎君,您点的雪花鸡淖和芥末虾球来喽!”
桌上二人都是南市商户,也是沈记的常客,对尹遥的手艺十分喜爱,差点就把这儿当成每日食堂了。
昨日没开张,可把两人郁闷坏了,只得去了其他食店,但怎么吃都觉得不对,这不今日一开张,就又第一时间跑来了。
其中年轻些的,举起筷子便迫不及待夹了颗虾球,整颗放到嘴里,一咬便亮眼放光,连连点头:“就是这个味儿!”
这虾球表面炸得及其酥脆,里面的虾肉却是筋道弹牙,配上那不知怎么制成的酱料,集齐了酸爽、辛辣、乳香好几种口味,彼此间却又并不冲突,而是十分融洽得结合在一起,使虾肉的鲜美又更上了一层楼!
另一个年长些的,则是拿起勺子盛了一勺儿雪花鸡淖:“这是鸡……还是豆腐?”
年轻的边嚼虾球便笑道:“名字既叫鸡淖,那便应是鸡肉吧?”
“可这颜色雪白雪白的,又是如此软嫩,还真像豆腐呢!”
年长的举到面前闻了闻,讶道:“咦?确实是鸡肉的鲜香。”
他张开嘴吃了一口,只觉这道“食鸡不见鸡”的菜肴,入口软滑又细嫩,只用舌尖轻轻一抿,那一份鲜香便已融化在口腔中……
如今已至饭时,客人乌泱泱涌了进来,今日还真是意外频发,杜昭刚把水牌修好,大门又被人不小心撞坏了,都是门面放着也不像话,他只得又赶忙抢修,屋内便只剩了罗珊娜一人招待客人。
尹遥便将胡大郎派了出去:“大郎,你去堂屋帮下罗姐姐,她一个人忙不过来了。”
……
待到午市终于结束,尹遥也是忙得满头大汗,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她又去取了五十文钱递给胡大郎。
“大郎,这是今日试工的工钱。”
胡大郎一脸忐忑地推拒:“尹姐姐,你给我结工钱,是不打算要我了吗?”
尹遥笑道:“怎么会,虽说是试工,可总不能让你白干活儿吧,快拿着。”
胡大郎这才犹犹豫豫接过钱,“那姐姐是定了要我吗?”
尹遥略作沉吟,没把话说死:“你且先回去,待我确定之后,再去胡家店通知你。”
“哦……”胡大郎面露些许委屈之色,应了一声,垂头丧气地走了。
这架势倒把尹遥弄懵了:这是闹哪样,我也没说什么重话呀?
杜昭从门外进来,跟胡大郎迎面擦肩而过,朝尹遥淡淡道:“东家,人选定好了?”
尹遥摸摸下巴:“唔……”
她朝厨房和后院儿喊了一声儿:“舅母,小罗,过来咱们开个会!”
第73章 金榜题名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70-80(第6/23页)
爆羊肉、芥香烤猪排
听到尹遥的呼唤,陆娘子端着壶饮子来了堂屋,罗珊娜刚准备出去摆摊儿,也先折返回来。
三个人挑了个靠窗的桌子坐下,杜昭见状也默默走过来,一道儿坐下。
尹遥斜了他一眼,没吱声儿:行吧,既然是员工大会,还没离职的也该参加参加。
陆娘子给各人倒了杯饮子喝,又道:“三娘,方才那便是咱们之后的伙计吗?”
尹遥颔首:“确是胡娘子引荐的,你们觉得如何?”
罗珊娜皱着眉头当先开口:“三娘,你觉没觉得这胡大郎,说话怪怪的?”
尹遥眨眨眼,原来不是她的错觉?
罗珊娜继续道:“我方才同他讲了几句,该如何招呼客人,你知他回我什么?”
“他说,我可不如姐姐这般伶俐,自然说不到客人心坎上……”
“你们说说,他这是骂我呢,还是夸我呢?”
尹遥扶额,还真是有些……难以分辨哪!
杜昭在一旁“噗嗤”笑*出了声儿,看着有些幸灾乐祸似的。
尹遥瞪他一眼,又在桌子底下偷偷踹了他一脚,朝陆娘子道:“舅母你觉着呢?”
陆娘子沉吟片刻,有些犹豫道:“我也说不好,这孩子说话嘛,是有些不中听,不过也可能是年纪还小的缘故?”
罗珊娜一听陆娘子没站自个儿这边,嗔道:“义母!”
尹遥安抚地拍拍她,罗珊娜又转向尹遥:“三娘,反正我不喜欢她,你呢?”
罗珊娜说得没错,这胡大郎言谈上,确实让人有些不舒服。不是中不中听的问题,而是总感觉有些……茶?
而且动不动就眼泪汪汪,好似别人都欺负他一般,以前舅母遇事也爱哭,却从没给人这种感觉呢!
这胡大朗跟她原本想象的,有些不大一样。不过既是招伙计,除了私下的言行之外,重点还是要看工作能力。
尹遥想了想:“据我今日观察,他在咱们家做伙计,能力应是足够的,前堂后厨都能帮上忙,也算是个万金油了。”
陆娘子点点头:“确实,我瞧他今日剁的那肉茸,可比我剁得细多了,刀工委实不错。”
这话罗珊娜也挑不出理儿来:“给客人上菜添水什么的,手脚也都很麻利……”
见她们三个夸上了胡大郎,杜昭在旁边慢悠悠开了口:“东家,咱们招新伙计,可得知根知底才行吧?”
尹遥轻哼一声:“他是胡娘子引荐的,不比你知根知底儿?”
说完她觉得这话有些过了,又找补一句:“至少比你当初知根知底儿吧……”
杜昭轻轻摇头:“我说的不是出身籍贯这些,而是平素的为人和性格。”
这话倒也没错,胡大郎虽说出身清楚,肯定不会再出现舅舅店中,当日曹二那般情形,但具体的为人处事也不能忽视,最好再观察观察。
好在还有些时间,尹遥便朝杜昭道:“你还有几日还清欠债来着?”
一听这话,杜昭面色微微沉了下来:“东家不是最会算账了么,怎么问我?”
“哼,我算便我算,我还怕你滥竽充数呢!”尹遥起身去拿出账本,一五一十算了起来。
“你是二月初一来的,工钱从第二日起算,每日五十文……”
“二月初十给你涨过一次工钱,涨了二十文,那便是七十文……”
“二月二十五又给你涨过一次,如今是每日一百文……”
她嘴里嘀嘀咕咕算着账,还不忘自吹自擂:“哎,我人可真好,给你涨这么多次工钱!”
杜昭瞧着她这副模样,似是想起什么,面色柔和了许多。
尹遥终于算好了账:“你本欠了三贯五十文,算上今日的工钱,共还了两贯两百五十文,还余八百文,三月十二可以还清。”
她又瞧向杜昭:“对了,你那日说你的随从,是何时到神都城来着?”
“三月十五。”
尹遥合上账册,爽快道:“那便不如这样,三月十五之前你应也没其他去处,那工期便定在这日好了。期间多出的几日,我另外付你工钱,仍是按照每日一百文,可以吧?”
听她安排得干脆利落,杜昭的脸色不知为什么又不大好了:“便听东家的。”
尹遥没注意,低头继续规划后续的安排:“还有十余日,足够再考察考察胡大郎喽!”
“不过若是他不合格,到时还得再寻其他人,真是头痛……”
“三娘别算了!”罗珊娜一把抽走她手里账册,“咱们什么时候能吃饭啊,我快饿死了!”
算啦,船到桥头自然直,走一步看一步吧!
尹遥起身进了厨房,烹制起员工餐,也就是明日的招牌菜。
明日一早还有其他事儿,没有太多时间准备午市的菜肴,因此得安排两道容易切配且又美味的。
她想了想,从旁取出一条边缘略带点儿肥肉的猪里脊。
垂直猪里脊的纹路,将其切成四片一指厚的猪排,用刀背拍松,表面涂一层油,再撒上少许粗盐、花椒粉,直接送入烤炉。
等待猪排烤制期间,取一块儿肥瘦相间的羊腿肉,切成薄片儿,再将一整颗大葱切成略粗的葱丝,切少许姜丝备用。
起锅热油,加入干茱萸、花椒、姜丝,小火煸炒出香味儿,转为大火,下入切好的羊肉片儿快速翻炒断生。
这道葱爆羊肉,最能体现铁锅的优势。
铁锅加热迅速、适合爆炒,方才羊肉甫一下锅,便听到一声清脆的“滋啦”声儿,鲜香的油脂将羊肉紧紧裹住,水分被快速锁在肉片儿之中。
盛出羊肉,重新热油,加入葱丝翻炒至五成熟,锅中下回断生的羊肉,淋入米酒、酱油,再撒一大把孜然和胡麻,大火快炒几下便能出锅。
开炉取出烤好的猪排,厚厚的猪排表面微焦,用刀切开后,里面肉汁儿饱满,瞧着好生诱人。
烤猪排装盘,再打开装着蜂蜜芥末酱的小坛,盛一勺酱汁儿浇在表面。
“小罗小罗,快来端菜啦!”
“来啦!”
罗珊娜快步冲到厨房,见到这两道诱人的美味,迫不及待便拿着筷子偷偷各尝了一口,好吃得直跺脚。
没混合沙拉酱的蜂蜜芥末酱,口感更加清爽,蜂蜜的清甜和芥末的辛辣,跟外焦里嫩的烤猪排简直是绝配。
而那道葱爆羊肉中,浓郁却又带着一缕鲜甜的葱香,再配上充满了西域特色的孜然,完美地中和了羊肉的膻味儿,只余浓香扑鼻!
若不是理智还在,知晓还得给杜昭先瞧上一瞧、画上一画,她简直想直接全部吃光!
……
三月初五,春闱省试的一个月后,便迎来了放榜之日。
一大早坊门刚开,礼部南院的东侧空地上,便聚集了千余名考生,大伙儿无不在焦急地翘首以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70-80(第7/23页)
在这个年代,还没有后世皇帝亲自考察的“殿试”,省试便已是最高等的科举考试,因此这张即将到来的省试金榜,也决定了大唐考生们的命运。
随着礼部大门缓缓打开,开路的武将将人群驱到后面,留出足够的空地来。
四名小吏奉着一张巨大的黄纸,一脸肃穆地走出,将其端端正正贴在东墙之上。
人群一下喧哗起来,众考生纷纷往前挤,从维护秩序的武将身旁探出头、踮起脚,拼命瞧着前头那张黄榜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里,究竟有没有自个儿的。
“进士……秀才……明经……明经在这儿!”
“一等没有……二等……也没有……三等……”
“为什么又没有我的名字,我不信!一定是看漏了!”
“中了,我中了,我终于中了!”
“陈兄,我瞧见你名字了,咱们两个挨着,太好了!”
一时间,哭的、笑的、大喊大叫的、意气风发的、撒泼骂街的,此时此地真可谓是集齐了人生百态。
今岁的春闱常科共开了六门,分别是明经、进士、秀才、明字、明法、明算。
不同于后来大众印象中先秀才、再举人、最后进士的流程,大唐的进士、秀才两科,是并列的省试科目,每年只取十几到三十余人。
至于字、法、算三科,因是专业化的考试,录取的人数则会更少。
如今的科举主流,乃是明经科。报名明经科的考生最多,及第人数的也最多,四等加起来每年能取两百余人。
比如后世广为人知的能臣狄仁杰,便是由明经及第,从而踏入仕途的。
尹遥也带着杜昭和罗珊娜站在人群最后,她自然没考生那般激动,探头朝前面张望了一会儿,人实在太多了,没找到许大郎和陆之远在哪儿。
她等了会儿,见终于有人看完榜开始往外走了,便给二人使了个眼色:“走,咱们发传单去!”
言毕她又切切提醒道:“对了,你们别忘了瞧着点儿人家脸色。只发给眉飞色舞的,垂头丧气的千万别发,小心人家揍你们!”
杜昭失笑,东家向来无利不起早,今日自然也不仅是来凑热闹,而是想要做这些及第士子的生意了。
今日及第的士子们,马上便要开始参加各种庞杂的社交活动,除了拜见宰相、向主考官谢恩之类半官方性质的之外,后面还有各种林林总总的私人聚会。
这种私人聚会也被称为“期集”,不仅能增进维系同年间的关系,亦是为日后踏入仕途铺路,会一直持续好几个月。
从前每年的省试大部分都在长安举行,长安东西市中,甚至还有专门筹备这类活动的组织。
不过这两年省试刚移到神都城,南市倒是还没形成这种规模化的组织,也就给了沈记这种小食店一些机会。
在这儿看榜的士子足有过千,但六科加起来取的也不过三百余人,谁家欢喜谁家愁,还是很容易分辨的。
尹遥眼尖,瞧见一个喜气洋洋、抬头挺胸出来的年轻男子,便忙满脸含笑迎了上去。
“这位郎君,恭喜恭喜!”
男子正满肚子欣喜无处抒发,闻声一拱手,笑得见牙不见眼:“多谢小娘子啦!”
尹遥又递过一张纸,笑道:“我家在南市有家食店,环境再清幽不过的。郎君日后若要开宴,不妨考虑一下呢。”
“行!”男子正在兴头儿上,当下便爽快接过来,瞧了一眼又奇道,“沈记?”
“是呀,郎君晓得我家?”
男子更开心了:“我吃过你家送到学院里的吃食呀!”
尹遥面露讶色:看来这还是四门学的留守生徒?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男子又掰着指头数着:“麻婆豆腐盖浇饭、红烧伽子焖面、岁除日的自助火锅……春闱套餐我也订了,真是美味又方便,题都答得顺畅许多呢!”
“后来考完试,我又去过几次你家食店,那每日的招牌菜也很是特别,真恨不得日日都去。”
随手一抓便是沈记的忠实客户,且又如此欣赏自个儿的厨艺,尹遥也开心极了。
不过那男子说完,又有些疑惑:“不过你们沈记,不就只有几张桌子吗,能如何开得起宴席?”
尹遥展颜笑道:“郎君不知,我家如今扩建了二层,两层加在一起,开个三五十人的宴席可是绰绰有余的。”
男子恍然大悟:“小娘子可真能干,我过几日若要开宴,定去你家!”
“我到时给郎君打个漂亮的折扣,再送您几坛好酒。”
两人一时间交谈甚欢,只见男子又朝着人群挥手,叫道:“守默,你表妹在这儿呢!”
好家伙,尹遥差点儿喷了,这都过去多久了,表妹的谣言怎么还在啊?
许大郎仍旧同陆之远在一起,过来同尹遥和那男子打了声儿招呼。
尹遥觑着两人脸色,陆之远看着喜气洋洋的,显然是看到了好消息。许大郎却仍旧是那副怪欠揍的模样,看不出到底什么心情。
这到底是中了,还是没中啊?
想起以往许大郎谎报军情的斑斑劣迹,她朝陆之远狂使眼色。
陆之远成功接收到讯号:“多谢尹娘子惦记,我二人均及第了,在下是二等十五名,守默兄则是二等头名。”
“真的!”尹遥一听立刻喜笑颜开。
明经及第共分四等,其中一等不过十五人,这两人能拿到二等前列,可就相当于全国前二十、前三十呢。
若放在现代,这简直就是省状元的水平嘛!有省状元做朋友,与有荣焉,与有荣焉呐!
许大郎见她那兴奋样儿,朝天翻了个白眼儿:“你可真有出息。”
尹遥不理会他的毒舌,笑眯眯把手里的传单往两人怀里一塞:“到时候开宴,可别忘了来沈记呀!”
第74章 二楼雅间炙烤鸡肉披萨、筹备夜宴……
经过十日的忙碌,沈记二楼终于加盖完毕了。
小周郎君,准确地说应该是孟老,此番真可谓是大手笔,并不吝惜银钱。有时小周郎君想节省点儿钱,还会被跟来视察的孟老骂得狗血临头,说他不知做长远打算,必须得精雕细琢才行!
再加上尹遥这些时日以来的真心相待,姚工头和他的手下自是尽心尽力。
昨日姚工头带人拆下了脚手架和围挡,请孟老师徒和尹遥上去做最后验收。
三人依次爬上宽敞的、涂了红漆的木楼梯,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光洁的地面。
二楼地面铺设的是青石砖,石砖的边角、表面打磨得都十分仔细,一条条拼在一起,简直严丝合缝。比起一层的三合土地面,更加干净整洁、不易扬尘,也显得更上档次了。
墙面则是刷了两层锻石浆。术业有专攻,泥瓦匠的手艺可比尹遥这半吊子强多了,刷得极为平整,瞧着又既明亮又干净。
前后的窗洞开得极大,几乎算得上顶天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70-80(第8/23页)
地,配上精细的窗棂、透光的薄纱,采光好得不得了。
孟老捋着胡须,瞧着很是满意:“你看看,我就说盖屋之事不能一味省钱吧,这多像样儿?当初若是听了你的瞎糊弄,哼!”
“是是是,老师教训得是,学生知错了……”
“那等过些时日,咱们再加一层!”
“啊?”
……
三月初十是个好日子,打扫得焕然一新、布置好家具陈设后,沈记二楼也正式开放了。
围挡已撤掉有两日,客人们早就心痒痒了,一开张便已有人在问:“小娘子,听说你家有雅间儿了?快带我们去,正想寻个安静处吃饭呢!”
“自然,请您随我来。”罗珊娜笑盈盈引着客人上了二楼。
楼梯尽头正对着一张小几,几上摆着几个果盘,里面装着枇杷、香橼、木瓜等几样儿新鲜水果,散发出阵阵清新的香味儿。
此处共设了四个雅间,客人被安排在临街的雅间内。
推开雅间门进去,日光从窗子射进来,照得屋里十分明亮。正中是一张新购置的食桌,因着是青石地面不易扬尘,所以摆的不是胡桌,而是传统的局脚食桌。
食桌两侧则放着四个簇新的垫子,上面绣了福字暗纹,里面则是填满了细软的蒲草,不仅样子漂亮,而且跪坐起来十分舒适。
墙上还挂了几副画,不是传统的山水花鸟,而是栩栩如生的美食,与沈记门外每日的水牌,显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瞧着既热闹又别致。
客人上下左右打量了一番,面露意外之色:“你们这二楼不错嘛!”
罗珊娜展颜道:“都是东家品味好呢!”
尹遥同小周郎君事先商量好了,这次的扩建中,固定部分由小周郎君出资,而可活动的部分,则是划拨给了尹遥筹备。比如桌椅家具、物件儿摆设之类,若是日后尹遥不租了,也可自行带走。
不过还有个界定有些模糊的物件儿,那便是雅间的隔断。原本小周郎君是想要出资订制的,不过尹遥想了想,还是将此事揽了过来。
她回想起前世自个儿饭馆的布局,前往木匠铺,请木匠按照可移动屏风的样式,订制了几扇隔断。
这隔断几乎与二楼同高,可以随意展开收起。展开时彼此拼接在一起,便能组成四间各自独立的雅间,客人在其中用餐互不打扰;反之若是收起来,这二楼仍旧还是一整个儿通透的大厅,岂不正适合举行多人宴饮?
午市结束之后,尹遥粗略计算了一下,这二楼雅间的翻台率虽比不上一楼,但客单价却是一楼的好几倍。
一来是客人点的菜种类多,二来是大都会饮些酒水。这食店嘛,自古以来都是酒水最赚钱,算下来比一楼的利润还要高上不少。
眼瞧着营业额一下子翻了一倍多,把尹遥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待吃过了午饭,她把杜昭叫来,一道儿将那隔断收起、整齐地立在一角,又将四张局脚食桌拼在一起,组成一整张长桌,摆在二楼的中央。一楼的四张胡桌亦是如此,胡椅也整整齐齐摆在两侧。
自三月初五放榜之后,便是连续两日的半官方活动,及第的士子们在拜见好宰相、谢了主考官的恩、共叙同年后,就算是彼此初步结识了。
在这之后,私人的期集聚会也开始陆续拉开帷幕。
许大郎嘴巴虽然厉害,但身体却很诚实,放榜的第二日,便跟陆之远一同来了沈记,定下了三月初十的夜宴。
尹遥给了他俩一本菜单,里面是沈记私房菜开张以来,做过的所有招牌菜名单,其中食材、烹饪方式、口味特点也都详尽记录在内。
她又按照冷盘、热菜、主食、汤羹、甜品的分类,以及荤素搭配、口味多样化的原则,为他们推荐了一套包含十六道菜的餐单。
沈记的几个人正在各司其职,筹备晚上的夜宴。尹遥和陆娘子在厨房中备菜,罗珊娜则楼上楼下地打扫卫生,杜昭被尹遥派去了林记酒铺,采买今晚要用的各色酒水。
“三娘,左边儿锅里是丁香排骨,右边儿锅里是卤鹅和卤鸡子。金沙伽子和虾球都炸好了,盛在灶台边的碗里。钵钵鸡的鸡肉已经煮好切好,料汁儿放在旁边……”
夕阳西下,还有两刻钟便要夜禁,陆娘子一边儿收拾东西,一边儿朝尹遥交代下午备好的菜,她仍是有些不放心:“我一会儿便回家去了,你们可万事当心些啊!”
尹遥整把刚烤好的香橼派从烤炉里拿出来,放在一旁晾凉。她又掀开锅盖,尝了尝里面正炖着的紫苏焖鸭。
嗯,好似有些淡了,再加些粗盐。
闻言她抬头笑道:“舅母放心吧,我和小罗又不是小孩儿了,会照顾好自个儿的。”
之前沈记都是做的午市生意,尹遥三人会在南市闭市前便离开,一同返回嘉庆坊家中。
不过大唐的宴会聚饮,则是多开在晚上,往往夜禁之后才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方才结束。
若沈记要做这门生意,便要留人手下来,还得宿在南市才行。
前些时日尹遥便同陆娘子商量好了,今后若有预订的宴席,便由尹遥带着罗珊娜留下,陆娘子则回去照应家中的一老一小。
只是这两名年轻女子留宿在外,也不知安不安全,陆娘子难免有些忧心忡忡。
杜昭推着一车酒坛回来了,正往铺子里搬酒,闻言道:“陆娘子放心吧,我会好好儿照应东家和罗娘子的。”
杜昭已在沈记待了一个多月了,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为人处事,都让人如沐春风。虽然偶尔会故意逗逗尹遥,欣赏一下她炸毛的样子,但整体上仍是一派君子风范。
不知不觉间,就连一朝被蛇咬、当初十分不愿杜昭留下的陆娘子,都对他颇有好感。
听到他这认真的保证,陆娘子终于是安心了些,又殷殷叮嘱半天,这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尹遥朝他挑挑眉:“哟,想不到舅母还挺信任你的。”
杜昭摆出一副理直气壮的模样:“因为我值得信任啊!”
说完他自个儿都忍不住笑了,尹遥见状眨眨眼,咂摸出点味儿来:这家伙该不会是故意学她吧?难怪瞧着似曾相识呢……
尹遥也没忍住笑出了声儿,又瞪他一眼:“无聊不无聊啊你?”
……
今日的宴席定在戌正开始,还有点儿时间,不如先吃些晚饭。
这会儿四个灶眼、两个小风炉全都占着,好在还有个空着的烤炉可用,正好儿拿来烤张披萨。
上午陆娘子制糕饼时,尹遥特意请她留了块儿醒发好的面团,拿出来瞧瞧已膨胀到之前的两倍大了。重新揉一遍排气后,扣上木盆进行二次醒发。
鸡腿肉剔骨切丁儿,野菌子洗净沥干,以蒜末、酱油、粗盐、花椒粉、米酒腌制片刻,夹在铁网上一道儿送入烤炉。
这会儿面团已醒发好,尹遥用之前做胡饼的手法,将其擀成一张周边厚、中间儿薄的饼胚,取出一块儿薄薄的石板,表面刷一层蔓菁油,再将饼胚放在上面松弛片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70-80(第9/23页)
旁边传来阵阵香味儿,她打开烤炉,只见里面的鸡肉和菌子都已烤熟,水分蒸发后,表面略微发干,在鸡肉的鲜香、菌子的清香中,又夹杂着浓烈的蒜香味儿。
她满意地点点头,把烤好的食材取出,又用竹签在饼胚上扎了许多小洞,将饼胚同石板一道儿送进烤炉。
沈记的这台烤炉,她之前测试过许多次,估摸着是整体工艺的原因,做不到现代的商业披萨炉那般,能达到五百余度的温度,这烤炉无论怎么添柴加炭,也就是两百出头儿的样子,若将饼胚和馅儿料放在一起,里面是根本烤不熟的,只能先分别烤熟。
将小陶釜从风炉上取下,放一个大碗在上面,加入少许酥油,小火融化后倒入面粉,慢慢翻炒均匀后分次倒入牛乳,加入粗盐、少许胡椒粉及黄芥末,熬煮成浓郁的酱料。
取出烤好的饼胚,涂上一层这熬好的酱料,再将烤熟的鸡肉菌子平铺上去,铺几片新鲜的罗勒叶,撒上切成丝的硬乳酪,送回烤炉中再次复烤。
前几日在同街边摆摊儿的李娘子闲聊时,尹遥才发现,原来大唐百姓用来制作香囊内芯儿的,一种名为“兰香”的植物,就是现代常吃的香料九层塔,也就是罗勒。
她本还有点儿犯愁,这烤披萨的酱料,最常用的便是番茄制成的,但大唐根本没有番茄,可要用何物替代呢。
这下好了,略带辛辣与薄荷味儿的罗勒叶,配上乳香黄芥末酱,拿来烤制披萨,岂不是再美味不过的?
尹遥端出石板,将那烤好的披萨均匀分割成八份儿,又叫来罗珊娜和杜昭,在厨房中随意找了块儿空地,给每个人先分了一块儿尝尝。
这刚烤好的披萨,表面的乳酪已经融化,均匀地摊在馅料上,拿起一块儿时,后面还拉出了长长的奶酪丝,溢出浓厚的乳香味儿,尹遥分的时候,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罗珊娜满眼放光接过来,嗷呜就是一大口:“三娘,你这是什么胡饼,怎么比我以往吃过的要香上好多呀?”
尹遥自个儿也拿着啃了口尖尖儿:还真别说,今日这胡饼,哦不,披萨烤得还挺成功。
复烤了两次的饼胚,边缘微微翘起,口感又酥又脆,还带着炙烤后的焦香。
上面是薄薄的一层拉丝乳酪,下面是香酥薄脆的饼底,一口下去很快就能尝到酱料和鸡肉的味道,几种浓郁的香味儿复合在一起,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尹遥嚼着口中的披萨,余光撇到身侧的杜昭:咦,他怎么今日吃起披萨来,比平日快了许多?
……
夜幕降临,南市的大部分商铺已关门闭店,街道上也暗了下来,不同于白日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却是一下子空荡了不少。
市内只有酒肆、邸店、以及部分做晚市生意的食店还开着门。
杜昭将店门敞开,又从二楼窗户两侧,挑出两串儿灯笼,灯笼垂下,烛火透过红色的灯笼外罩,映出上面写着的“沈记”字样儿,远远就能瞧见,也照亮了门前的一小片空地。
自从尹遥穿越之后,觉得最不习惯的还是夜晚的灯光。
她在现代时,也同大部分人一样,觉得烛光晚餐十分浪漫,但到了大唐才发现,靠烛光照明可真暗真难受啊!
更何况,在寻常百姓家,连用蜡烛照明都是件奢侈的事情,通常只能点起一盏小小油灯,忍受着刺鼻的烟熏,靠那豆大的亮光,勉强照照亮儿而已。
现下沈记店内的地上、桌上摆放着许多烛台,尹遥和罗珊娜两人,正一人手持一根蜡烛,一一点亮其中的根根蜡烛。
随着烛火燃起,屋内明亮如昼,衬得原本平常的家具陈设,都仿佛熠熠生辉了起来……
罗珊娜一边儿点蜡烛,一边儿有些好奇:“三娘,咱们烧这么多蜡烛多贵呀,你不心疼银钱吗?”
尹遥抿嘴一笑:“又不是咱们自个儿掏钱。”
她早就跟阿婆打听过了,不单及第士子们的期集宴,应该说大唐所有的宴饮,都向来是桩暴利生意。
因为除了菜肴之外,还有采买酒水、租赁场地、雇佣人工、歌舞表演等各项费用,而且这些才是大头儿,往往比菜肴费用高上几倍甚至十几倍。
就好比今日,许大郎和陆之远定下的,是一场三十人的宴席,其中由二人支付的菜肴费用,按照市价不过一贯半罢了,对尹遥来说,还得提前准备十几道菜,可比午市麻烦多了。
但刨除这些,其他林林总总的费用,加在一起却足有十五贯,这部分向来由参与的所有士子平摊,算下来就是每个人都要支付五百文。
那天阿婆按照旧例帮她算好价格后,把尹遥自个儿都吓了一跳,她店里还没有歌舞表演呢,竟就如此之贵了?
阿婆笑她傻,这可是新科士子培养感情的最好时机,大伙儿都巴不得办得既雅致又热闹,谁会在乎那点儿银钱?
“那点儿”银钱?尹遥不由咂舌,难怪说穷人家读不起书呢,别说读书的费用了,便是真一朝及第,这连续几个月的宴饮下来,没点儿家底可真扛不住……
距离开宴还有半个时辰,组织者许大郎和陆之远便提前来了沈记。
许大郎一迈进铺子,就差点被烛火晃瞎了眼:“你可真不是自个儿花钱。”
“嫌贵了?”尹遥耸耸肩,“那我给你们灭几盏省省钱?”
陆之远同她和另一侧的罗珊娜各施了一礼:“尹娘子好,罗娘子好。”
两人都笑着给他回礼,他又朝尹遥笑道:“别听守默兄的,如此这般明亮甚好。”
许大郎在一旁哼了一声:“我看你是怕衣锦夜行吧?”
哟?尹遥仔细打量两人一番,今日这两人穿得都是新衣,瞧着一副风流倜傥的模样。
难怪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呢,这刚及第的人就是不一样,真是意气风发啊!
杜昭从二楼下来时,见到尹遥正在同人聊天,瞧着很是轻松惬意。
他走过去朝二人行了一礼,又朝尹遥道:“东家,二楼的蜡烛都点好了。”
前两日两人来店里时,杜昭正巧出门了,今日还是几人第一次见面。许大郎打量了一番杜昭,又朝尹遥道:“尹三娘,你家这伙计,瞧着可比你像东家啊!”
尹遥呸了他一声儿:“说什么鬼话,倒反天罡啊你!”
杜昭听了这话只笑笑:“郎君说笑了,当日多亏东家愿意收留,我很是感激。”
嗯,这还差不多,尹遥听着熨帖得很,不由竖起大拇指,给杜昭点了个赞。
她又朝二人摆摆手:“好了,不跟你们胡侃,我去准备菜肴了,有事儿便唤小罗和杜昭。”
第75章 期集夜宴行酒令、酪樱桃
四道冷菜早已切配好,一会儿只需浇上酱汁儿即可,锅中炖着的热菜,也是大火收汁儿便能上桌,只有几道爆炒、油炸的菜肴,要待客人落座之后才能烹饪,尹遥一个人便足以搞定。
因着沈记有两层,今日来参宴的人又都是新识,她便在杜昭的建议下,在门口桌案上摆了个竹筒,竹筒里还插着三十根竹签。
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