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 260-270

260-27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大理寺卿今天修罗场了吗 妹妹说她喜欢我 海水未蓝时 穿成年代文反派摆烂亲妈 没人告诉我就是女娲啊 轮到仙女美人做女配了 隐衫之欲 当我直播后在异世成神仙 弯腰 鲛皇在星际被当做人鱼繁育

黔州虽不富裕,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还贫苦,官府衙门无什么贪墨的地方,但却稳定。

回黔州对他而言,算不得惩罚了。

“知道了知道了,肯定不会是黔州。”姜宁撇嘴,“那就流放岭南吧,虽然热,好歹靠水,我做生意还方便,等我研究海鲜的做法。”

“什么花甲粉丝、烤生蚝,或者是蒜蓉虾、香辣蟹。”

卫长昀听他报了一串菜名,脑中已经浮现了姜宁开酒楼时的情形,“如果是去岭南,绕行黔州再去,应当耽误不了多久。”

从金陵去往岭南,本也要向西走。

岭南不小,如果是更靠西边一些,绕行黔州一段,顶多耽误七八日的行程。

赴任一月的时间,能赶得出来。

姜宁点头,“那可得收拾多点行李了,马车也还得再雇两辆,不然咱们家都坐不下。”

卫长昀答应,“好。”

“多亏姜老板持家有道,家底颇厚,否则还不知如何安顿。”

姜宁挑眉,面露得意笑起来,“别的不敢说,全家吃饱饭还是不成问题。”

人生在世,不就吃好喝好睡好。

第264章 “山高路远,一路平安……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哪怕聚再多次、见再多面,到了该离开的时候,就得说再见。

新君登基,朝廷内外各有肃清。

聂丛文虽没有直接参与此事,但因为和温安臣的关系,加上期间多次求情,原本大有前途的通政使司官职保不住,直接外放到岳州下辖的县府。

至于温安臣,能保住一条性命,全须全尾从刑部大牢出来,哪里又还有所求,只愿余生安稳度过。

二人离开金陵那日,其他人都有事,只有闲赋在家的卫长昀和姜宁得空来送。

大包小包塞了一马车,幸好他俩要带走的人不多,两个小厮、一个跟了多年的老仆。

一辆马车三匹马,倒是够用了。

“这一路上路途遥远,又不知道山匪会不会趁机作乱,你们白天赶路,走官道好些。”

姜宁站在城门外,望向不远处的马车,“还好寻了两个武行跟着,碰到什么是也有个照应。”

“到了岳州,记得给我们来信。”姜宁不放心地又叮嘱一句,“别忘了啊。”

聂丛文牵着马,听他说完,不由笑了起来,“放心,一到岳州就给你们捎信报平安。”

“宁哥儿,你着年纪不大,怎么话不少。”

他话音才落,就被温安臣拍了下胳膊,瞪了眼。

温安臣摸了摸马脖子,抬眼看向姜宁和卫长昀时,神情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明快。

从启蒙之年到如今,二十来年的时间,一心铺在了念书、科举与为官上,到头来竟是一场空。

福兮祸兮,其实也难断定。

“日后距金陵千里之遥,往来不如今时今日方便,但不管我们身在何处,只要有你们的消息,便一定会联系你们。”

温安臣顿了顿,接上话,“你们在金陵……万事小心。”

卫长昀抬手压平姜宁被吹起的披风,目光从远处收回,“尽管岳州是熟悉之地,但所去之处非岳州州府,你们又是外放过去,难免强龙难压地头蛇,仗着资历为难你们。”

“去的地方是偏了些,又是山里,想也知道流寇、山匪作乱的事不少。”

聂丛文性格是大大咧咧,但在朝政上的触觉并不迟钝,“但我也不是吃素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机行事我最行了。”

闻言姜宁和卫长昀都是一笑,这话倒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260-270(第6/16页)

是不假。

聂丛文的性格到哪儿都能吃得开,说不定担心的事都不会发生。

城外的风吹得很大,刮起来时,猎猎作响。

温安臣到底身体底子好,在刑部大牢待了那么久,养了小半月也养好了。

此刻看着姜宁和卫长昀,心里生出感慨,却也明白再不启程,今日赶不到下一个驿站。

他与聂丛文对视一眼,道:“我们该启程了。”

“保重,珍重。”

聂丛文道:“保重。”

姜宁和卫长昀点头,“山高路远,一路平安。”

话音随着风一块散去,温安臣和聂丛文翻身上马,向他们点头示意,抓紧缰绳掉了头,朝着不远处等着的马车去。

看着远去的身影,姜宁转过头看卫长昀,“皇上那边可有什么消息?他们走了,我们恐怕在金陵也待不了多久。”

卫长昀神色沉着,“四五月左右,我手里还有一些案子,等卷宗做完,差不多就那时候。”

“好在其他人并未受影响,揽月楼交给他们我也放心,只是——”姜宁迟疑了下,“周庚还是不跟我们一起走了吧。”

揽月楼生意好,他在酒楼里逐渐能管得了事,后厨都是他说了算,何不留在金陵,跟着他们四处颠沛的。

“还有些日子,可以和他商量,让他自己决定。”卫长昀道:“不然说让他来的是我们,让他不跟着我们一起的还是我们。”

多少像是抛下了他一样,哪怕本意不是这个。

姜宁唔了声,“是这个理。”

“那回家吧。”-

朝廷的调令下来得比他们想的还要快,恩科一过,便立即下了道降罪的圣旨。

而且不是下到大理寺,而是在朝会上降罪,直接以疏忽职守、攀交罪臣的名义,给卫长昀定罪。

外放岭南的事,反而是意料中。

圣旨一下,当即就得收拾行李,打包打包离开金陵。

“宁哥儿!”

顾苗从大门外急急忙忙跑进来,身后跟着的沈明尧、顾今南和他怀里的潼潼完全追不上。

姜宁正在厅里安排事情,大家各自要收拾什么,听得这么一声,诧异看过去,“苗哥儿?”

旁边才为他们打抱不平的赵秋也抬头看去,给了姜宁一个“你看我就说”的眼神。

“你们真的被外放到岭南了?”顾苗一脸担心,“那里又潮又热,听说各种虫类特别多。”

姜宁连忙拉开椅子让他坐下,“是有些潮热,但是冬天不冷,也挺舒服的呀,至于蛇虫鼠蚁的,多备一些药草环着宅子种一圈。”

从前戚大叔就叫他们如何防虫防鼠,这不派上用场。

“可是——”顾苗欲言又止,“岭南那么远,还那么大,你们要是去了,一年也难得见一面。”

“皇上就不能网开一面,留你们在金陵吗?大不了降职。”

“我们是他眼中钉,放在面前嫌膈应。”

姜宁失笑,朝后面进来的沈明尧点头,“沈大哥。”

顾今南和顾悦然喊了姜宁一声,见卫长昀抱着东西过来,又叫他。

卫长昀放下怀里的箱子,跟几人打完招呼,才问姜宁,“东西都收在箱子里,直接给周庚?”

“我看看,要是都在的话,一会儿直接给他。”姜宁道:“也没别的东西,都是些地契、房契的物件。”

东西还挺重要的,所以得交给周庚。

“他不和你们一块去吗?”

“人家好端端的和我们去岭南做什么,在揽月楼里更好。”

闻言顾苗倒是能理解,毕竟岭南比不了江南,况且揽月楼确实得周庚在。

“提到他,正好你们俩都在,我就省得再去酒楼里跟你们说。”姜宁示意卫长昀把箱子搬到一边,“揽月楼在金陵好好开下去,迟早能和太白楼一样,来个文人墨客写首诗,流传千古。”

“如今我要离开金陵,我想了两个办法,一个是由周庚买下我的股份,价钱不会太便宜,否则是我们俩坑了你们,另一个办法是你们三个分别买一部分。”

就是从四个股东变成了三个,周庚维持原样。

“蕴娘那边怎么说?”顾苗道:“我们买和周庚买,其实对你来说都一样。”

赵秋疑惑道:“那你怎么不把股份直接转给他?”

旁边卫长昀听见,开口解释,“尽管大家认识多年,知根知底,但此事还是要在你们面前过了明路才好。”

“他买一是当初开酒楼的几百两银子都是姜宁投的,二是买了他往后不管赚多赚多都是他的,更心安理得。”

金钱和利益是人情关系里最脆弱的地方,把丑话说在前头定要比好听话更实在。

卫长昀不掺和他们酒楼的营收,放好箱子,便跟沈明尧在一旁聊起来。

开春了,顾今南也到了该上学的年纪。

沈明尧和顾苗正考虑把他送到哪家私塾,有好几家,还未定下,也想听听卫长昀的建议。

“谢姐姐说,此事你们俩定就好了,反正她股份挺多的,分利总少不了他的。”

姜宁照搬谢蕴的原话,“她正置办宅子,晚些再过来一起吃饭。”

顾苗思索一番,看了看姜宁,又看了看赵秋,想明白后才开口。

这事儿说来说去都在他们几个手里转,他想得更多一些,但也不是为了自己谋利。

“宁哥儿,我记得当初你手里的股份是二十五,那现在要卖的话,不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给周庚,另外一部分给秋哥儿。”

顾苗道:“秋哥儿和我们一起做了不少事,日夜一块熬,当初他拿不出多的银钱,如今要买你手里的应当是可以了。”

不然赵秋一直拿着百分之五,那揽月楼赚再多,他跟着忙前忙后,亦是不如旁人。

如果姜宁手里的二十五,赵秋买过去十,余下的十五给周庚,这般两人各持十五,他和谢蕴的按原来算就好。

该开的月钱还是一样付,按照每个人做的工来算。

姜宁听完一喜,看向赵秋,“我怎么忘了问你,你觉得苗哥儿这个法子怎么样?我之前就一直担心你分得太少,所以总觉得你吃亏。”

尤其是刚开业那一阵,几乎天天都跟着他们一块熬。

赵秋万万想不到话题最后转到自己身上,愣了一下,脑子有些糊涂。

“还是你要跟子书商量一下?”姜宁问他,“就是他如今在国子监,出来一趟挺麻烦的,不行就让平峥或者齐大哥捎个信去。”

闻言赵秋摇摇头,“这事不用跟他商量,问了他也会说听我的。”

王子书一心备考,明年秋闱、后年春闱,听着远,实际上一晃就过去了。

“那你怎么想的?”姜宁认真问:“周庚那儿我也交了底,跟你这我也一样,我大致按照去年的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260-270(第7/16页)

收比算了算,我手里这二十五,买的话可不止二百五十两了。”

这跟普通持股不一样,拿的是酒楼原始股,价钱贵些。

姜宁见他还在想,便道:“之前忘了你,实在是这阵子太忙,不是——”

赵秋回过神,睁大眼道:“我不是怪你,我还不知道你为人吗?现在我们住的宅子,家里添置的东西,还改了不少东西,你们都未和我们算,我和子书还盘算过,少说二三十两。”

“那苗哥儿说的这个在理。”姜宁斟酌道:“此事周庚不会反对,我和长昀亦是算好了大家都不吃亏的价,这二十五总共值七百五十两,翻了三倍,按一年二百五十两收入算的。”

其实不止这点,光开业到现在,他们拿到手的就不止这个数了。

但往高了算肯定不行,那就纯粹得坑人。

“你要拿走五分之二,便正好是三百两。”姜宁算了个数给他,“要是你觉得可以,明日我们去酒楼,当面立契,苗哥儿和谢姐姐在,陈掌柜也做个见证。”

等把这些事情处理好,过不了几天,他们就要出发去往岭南赴任。

赵秋在柜台做得久了,自然也算得一手账。

三百两对他来说,其实不算少,但绝非拿不出来,只是拿出来后有些拮据。

可是……

他咬了咬牙,“我出三百两,买你手里的五分之二。”

为了往后拿出三百两银子不再拮据,怎么也得买。

否则谁知道什么时候又有这样的花销,却拿不出来。

姜宁听他下定决心,仿佛看到了刚要办酒楼时的情形,“你急什么,又不是让你一次付清,打张欠条,来年再给我们都行。”

赵秋一怔,“啊……?”

顾苗在旁边听出姜宁的玩笑意思,拿起茶杯喝了口,藏住扬起的嘴角。

真好逗。

第265章 不只喜欢大海,也喜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聚散终有时,分分合合是大多数人一生都会经历的事。

再好的朋友都会分开,再亲的家人亦会分别,只是偶尔会让这一天晚些到来。

一场欢聚,热闹过后哪怕是顶着一轮圆月,也难免生出几分感伤。

姜宁拎着一壶酒,坐在院子的台阶上,仰头望着天,手肘直接撑着台阶,半躺下去。

月亮可真圆、真亮。

要是交通发达就好了,什么从前车马慢,对他而言,不方便大过浪漫情怀。

比起书信的浪漫,他更想要常与亲友见面。

“不想走了吧。”顾苗走到他旁边坐下,“想想要是还在永安镇,似乎比来金陵更稳定,至少不用提心吊胆的。”

“那还是来金陵好些。”姜宁失笑,转过头看他一眼,伸了个懒腰,“走过的路才是最好的。”

要是一直待在永安镇,谁知道会不会发生别的事呢。

顾苗听他这么说,放下心来,“岭南虽远,但要是走水路,想必也能到的。”

姜宁回忆了下自己看过的大燕地图,“运河不知道修到那儿没有,但相信工部,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开窍,修通了呢。”

大量的人力物力,希望他给的办法管用,真的能解决大部分百姓饿肚子的问题,那修路修桥挖运河,才能动起来。

“什么工部?”赵秋听王子书他们聊起读书的事,多少坐不住,寻到姜宁他俩,赶紧凑过来问:“子书倒是想去工部,在村里那会儿他就好奇你家的浴房怎么修的了,还有炉子。”

闻言姜宁错愕地看他,“他好奇这个做什么?”

“觉得很新鲜,而且有意思啊。”赵秋挠头,“我觉得也挺有意思的,冬天还能取暖,夏天又不耽误用,最重要的是,寻常百姓家里都可以修葺,比金陵这些取暖的法子便宜很多。”

相比之下,把墙面做成中空,然后一入冬便专门烧炭,保证屋内暖和,成本低了许多。

姜宁那法子,只是比平常多烧一点柴就好。

要赶着做饭那一阵,连多的都不用。

姜宁感慨道:“原来他是工科型人才,要是他真能凭自己的本事进工部,那我到时再给他一本书,保证够他研究一辈子,要能研究出来,大燕说不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赵秋一脸不解,“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姜宁喝了酒,借着几分醉意指向天上,“人可以在天上飞,船可以在水里跑得比马快,车可以在轨道上行驶,还有一个小东西,可以跟对方通信,还能看到脸。”

三年多的时间,姜宁几乎忘了,他来自那样一个世界。

太久了,久到姜宁在说这些的时候,几乎不能顺畅地形容。

“天上飞的那是大侠!”谢蕴拍了一下他的手,“得会很高的武功,才能身轻如燕。”

姜宁低笑一声,拿起酒壶仰头喝了口。

其他三人看着他,忽然觉得这一瞬间的姜宁,和他们离得好遥远。

是因为要分开了吗?

“宁哥儿?”

“嗯?”

“你是不是……”

想问他是不是想家了,可是家人都在身边,想的又是哪里的家?或者是过去的日子。

不只是入京,其实在永安镇时,发生的事情也不少。

姜宁好像一直都往前走,但又很少听他说累,大多时候都是他在安慰别人,加油鼓劲儿。

三人陪着姜宁坐在台阶上,不主动跟他说话,但他开口一定会有回应。

等夜风渐渐凉了,姜宁手里那壶酒也喝得差不多。

卫长昀从前厅出来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情形——四个人坐在台阶上,姜宁醉得差不多,旁边三个人托着脸,挂着一样的表情盯着他。

脚下步子一顿,一时不知道来得是不是时候。

“宁哥儿好像醉了。”

谢蕴悄声道:“你们明天出发,我们应该劝他少喝一点的。”

赵秋和顾苗点头,“要不你们晚点出发?”

卫长昀朝他们笑了一下,走上前,在姜宁面前蹲下。

其他三人一看,立即识趣闪人。

哎呀哎呀,月亮真圆、月色真好。

卫长昀对好友们的举动早已习惯,这么多年来,彼此间这样的打趣,向来不少。

只不过他们走后,他还是蹲在那儿,并未起身。

见姜宁还有些醉意,伸手托起他脸,低头凑近了和他说话,“喝了多少?”

姜宁只是头晕目眩,意识还算清醒。

想了想,伸手用拇指和食指比了一下,“就一点点。”

卫长昀握住他手指,合拢手,“那这一点点,可不算少了。”

姜宁蹙眉,嫌弃地看了看他,“你酒量不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260-270(第8/16页)

,还要管我喝多少吗?”

“要是管你的话,你还能喝到这个样子啊。”卫长昀摇头,顺势握住他手腕,“地上凉,坐了这么久可以起来了。”

“我的腿好像没了。”姜宁坐着没动,“站不起来。”

好了,这下能确定是真醉了。

卫长昀不恼不气,只觉得眼前的姜宁,有点过分可爱了。

倒不是姜宁平时不撒娇,只是和醉了的状态不一样。

卫长昀干脆两只手一块把他搂起来,半抱在怀里,“那现在腿回来了吗?”

姜宁抬手挂在他肩上,痴痴一笑,“好像长出来了。”

“哇,天上的月亮好圆,像……”

卫长昀用了力气,怕他滑下去,“像什么?”

“灯啊!”姜宁一脸兴奋,“不过这种灯一点不好看,我看人家都是用吊灯,好大一个。”

卫长昀顺着他的话往下说:“房间里要是装这么大的灯笼,不安全。”

姜宁哦了声,埋头在他肩上,“长昀,我头好晕,你都变成两个。”

“那回房?”卫长昀问:“睡一觉,明天该出发去岭南了。”

姜宁突然不说话,只是抓紧了卫长昀的衣服,良久才哼唧似的说了一句话。

“不想跟大家道别。”

待在一起的时间太久,一想到往后两三年都见不到一面,还是会难过。

卫长昀轻轻拍了拍他的背,偏过头亲了他耳廓一下,“所以一个人出来喝酒,还喝得半醉,这样就不用说再见,连道别都省了。”

明明是个特别心软的人,每次送人走都依依不舍、千叮万嘱,到自己走的时候,怎么会舍得。

姜宁不讲话,偏过头蹭了蹭,“困了。”

卫长昀笑了起来,摸摸他的头,不再问下去,“好,那我们回房间睡觉。”

去岭南的行李都已经收拾好,全都打包装车,明天只要人上车就能走。

卫长昀背着姜宁回到房间,把人放到床上,又给他擦脸擦手,拉好被子,便又轻手轻脚走出房间。

回到前厅时,几个朋友正准备走。

看到他来,就问姜宁怎么样,听他说睡下了,便放了心。

“我送你们。”卫长昀看了眼夜色,“明天我们走得早,你们不用特地来送,日后总有机会再见的。”

“明日你们还是要走早?”

“嗯,早点走,路上不用那么赶,到驿站的时间也早些,大家能多休息。”

“那我们真不送,哭着道别多难看。”

“宁哥儿可说了,要是子书凭自己的能力进工部,就把一本建造的书给他,说不定以后岭南到金陵不需要快一个月,只需要半个月、十天、五天。”

“姜宁太偏心了吧,我和齐兄怎么没有?有没有抄书方便一些的东西。”

“什么建造的书?”

“不知道,不过高中后去工部,不是朝廷任命的吗?还能由着我自己选?”

“要是你的策论文章与工部相关,任命到工部的可能性会大。”

卫长昀送他们到门口,马车都已经牵到了门外。

“等我们到了岭南,会给你们捎信。”

沈明尧看了眼已经走下台阶的其他人,回过头来看他,“长昀,岭南虽苦,却远离金陵是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过从县令做起,一切都要从头来过,亦是艰辛。”

不等卫长昀接话,又道:“但我听闻岭南地界的河道与海相连,水系丰富,亦是山水秀丽,又冬无严寒,想来另有一番风景。”

“我们都很期待去到岭南后的日子。”

卫长昀向他拱手,见李平峥和齐时信、王子书都看来,点头示意,“此番远去岭南,再见之日不定,但愿各位前程似锦、家宅平安。”

“务必珍重。”

卫长昀站在台阶上,负手而立,望着他们上了马车,陆续离开,停了半晌才返身回到前厅。

正欲回房时,只见周庚站在那儿,抿着唇,有一瞬间仿佛回到了他初到家里来时。

卫长昀走过去,“夜深了,怎么还不回房?”

“我……”周庚一开口便听得出哽咽,“我只是有点舍不得你们,等明天早上,你们全都走了,家里就剩下李叔和我。”

周庚小时候爹就不疼他,后来娘也走了,好不容易到了姜宁这儿,待了一年多,哪怕从酒楼回来再晚,家里都是有人的。

卫家兄妹俩还会体谅他,总带着他一块玩。

更不要说朱红像娘似的嘘寒问暖,姜宁和卫长昀的教导。

“当时问你要和我们一起走,还是选择留在揽月楼,既然做了选择,那就不要后悔。”

卫长昀道:“我们还是你的家人,但将来你还会有自己的家人。”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依赖血缘的,还有感情。

他们走了,但金陵里还有赵秋、王子书,顾苗和谢蕴也还在,比起举目无亲,已是很好。

周庚低下头,“我不后悔,只是会想你们。”

卫长昀摇头笑了笑,“还好他睡下了,不然听到你这句话,能跟你一起抱头痛哭。”

周庚一听,连忙擦掉眼泪,“那我不哭了,表哥身子生幼安时不大好,去了岭南也不知道怎么样,长昀哥,你可要盯着他,我不在他要开酒楼、食肆,得先雇人,别累着,还有……”

“还有时常写信回金陵。”卫长昀接过话,“还好当初让你跟着小宝他们学写字。”

那会儿周庚因为年纪大了,不太能学进去,好几回宁可干活不学,都被他和姜宁逼着学。

后来,养成习惯倒是好了。

“嗯!”周庚挠挠头,突然不好意思起来,“那长昀哥你快回去休息,我回房了,明早他们不送,我得送你们。”

周庚是在家里,他要送卫长昀不拦着。

点了下头,他便径直回了房间。

打开房门,在外间换了外衫,又快速地收拾了下,走进里间时,发现本该睡着的人,正睁着眼睛看他。

卫长昀愣了愣,走上前,“是一直醒着,还是才醒的?”

姜宁往里挪了点,“迷迷糊糊感觉不到你,就醒了。”

卫长昀上床躺好,借着外面的月光拨开姜宁面上的头发,“他们全都送走了,周庚那儿也安慰好了,明天辰时左右出发。”

听他交代完,姜宁嗯了声。

“岭南……你说我们去的地方有海吗?”

“不知道,也许有。”

有海的话,那就可以赶海去了。

姜宁闭上眼睛轻声道:“我喜欢大海的。”

不只喜欢大海,也喜欢山。

喜欢黔州,也能喜欢金陵,所以去岭南没什么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260-270(第9/16页)

他想,要不了多久,他们都会喜欢上岭南。

第266章 “怎么了?是有野兽来……

启程去岭南的那天,天朗气清,初夏时节微风正好,尤其是早晨,迎面吹来的风都是温和的。

送行到城门外,他们与周庚道了别,依依不舍说了好些话,便踏上了去往岭南的路途。

和来时不同的是,那会儿来金陵只有姜宁和卫长昀,如今绕行黔州再去岭南,却多了好些人,三辆马车才能一路舒服些。

姜宁和卫长昀带着幼安一辆,朱红和小小、春娘、小桃一起,小宝则由方叔跟陆拙照顾。

另外,为了赶路安全,还雇了四个习武的护卫。

这么一算,一路上怎么都不算低调。

好在过去都是官道,并未遇上什么穷凶极恶的歹徒,偶尔碰到奔走异乡的人,能帮的便帮了。

“哎,大人、东家,真别说,越往黔州走,天越凉快。”

护卫里领头的人叫贾明,北方人,另外三个兄弟都是跟着他走南闯北的,对哪儿都很熟悉。

他给马背上挂的水囊和干粮扎紧,“不过真到了岭南边界,就要热起来了,那黏糊劲儿,走不了一里地,身上都是汗。”

卫长昀抱着幼安,正哄他睡觉。

姜宁拎着一口锅往临时搭的架子上放,“那我们要去的地方,周围有海吗?还是在靠山的地带。”

“地方是在岭南西道,不过去海边要两日左右的路程,离邕州都还有些距离。”

贾明道:“今晚得在外面露宿,好在是个晴天,夜里瞧着不会落雨。”

姜宁点头,把锅放好后,和朱红说了两句话,便走到卫长昀旁边,探头看了看他怀里的幼安。

小家伙闭着眼睛咬手指,哼唧哼唧的,看着就有脾气。

“睡着了就放到马车里去,多大了,还得哄着睡。”姜宁悄声道:“惯出来的。”

卫长昀看他一眼,“一会儿醒了,你哄?”

姜宁立即摆手,轻轻碰了下露在外面的小手,“脾气还挺大呢。”

卫长昀摇摇头,见幼安睡得熟了,便把他抱到马车上睡。

马车就挨着他们休息的地方,大家都在,也卸了马,像个小房子似的,睡着后比在他怀里蜷着舒服。

“周围我们都查过了,暂时没有发现有打斗、拦路的痕迹,不过夜里还是分上半夜、下半夜守着,入了山多的地方,野兽多。”

贾明回来时,看他们俩都坐在火堆旁,跟着坐下,“东家,你们这锅碗瓢盆可齐全,对我们这种常年在外的,可方便得很。”

姜宁扒着火堆,看向另一边的朱红他们,确定他们那位置安全,才道:“要是贾大哥你觉得方便,等到了地方,我再寻人给你们打一套,或者不嫌弃的话,这一套送你。”

贾明摸摸后脑勺,“这多不好意思,我刚才那话可不是为了要这个。”

姜宁笑起来,“哪能,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到了地方,这些东西我们用不到了。”

外放岭南,听上去就知道没个三五年回不去,不说升官调任,平调多难。

能在辖地平安度日,都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那我就不客气了,这套锅碗是真好用,架子还是可拆卸的,带起来方便不占地方。”

贾明爽快得很,“也是晚了,附近没有河,不然给你们整几条鱼来烤。”

卫长昀拿筷子夹起锅里的肉,见熟了,便招呼他们吃饭,“拿碗盛饭,就着两道菜先填饱肚子,明天到驿站早就能多休息。”

“哎哎哎,大人你就别动手了,这事我们自己来。”贾明其中一个小弟擦擦手去拿碗,“不过卫县令,跟你们相处一路,你这人还挺好的,还是大理寺当差,怎么突然去了岭南那么远的地方?”

贾明抬手照着他后脑勺就是一巴掌,“哪壶不开提哪壶,瞎打听。”

小弟嗷了一声,连忙认错,“对不起啊卫县令,我没恶意,就是多嘴一问。”

“不打紧。”卫长昀不介意道:“在何处当差都是一样的,岭南未必不如金陵。”

贾明虚踹了一脚那人,转过身来,“你高中那年,我们恰好也在金陵,可风光了,后来——”

“谁知今年回来,就另一幅光景。”

“有得必有失,岭南靠海的话,鱼是不是就便宜了?还有螃蟹和虾,总有得吃了吧。”

姜宁在一旁岔开话题,“而且冬天暖和,说是都不用备冬衣。”

“这就不知道了,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七八月,热得连饭都吃不下,每天就想泡水里。”

贾明接了碗,递给他俩,“又热又黏,感觉风吹来都黏糊糊的。”

姜宁咬了咬筷子尖,扭头去看卫长昀,“很热啊。”

“那只能多制些冰,用风扇降温。”卫长昀给他盛好饭,“你的凉茶和冰粉、饮子,能畅销了。”

“卫县令这话还真说对了,揽月楼那些饮子放到岭南卖,指定能卖得出去。”贾明去过揽月楼,所以才跟姜宁他们认识。

“人还没到岭南呢,就先找好了销路,倒是省事。”

姜宁打趣了一句,“就怕我那些辣的菜派不上用场,人家爱煲汤。”

“从此处去永安镇,还有三日,待上两三天,等到岭南的惠安县,应当要端午后了。”

贾明抬头看眼天,“要是碰到暴雨,山路垮塌,就得多几日。”

到了四月下旬,雨水就多了起来,要一直持续到五月、六月,难免会遇到天灾。

卫长昀望向旁边的山林,黑魆魆的,什么都看不清,偶尔有一两处绿色的火亮起,在燥热的夜里,也失去了诡异感。

夜渐深,大家吃饱把东西收拾干净,以免引来其他动物,便各自收拾回马车上休息。

姜宁跟卫长昀落在后面,见贾明他们已经分好两班倒,也不添乱说他俩也一起,交代了几句,也回到马车里。

“刚才吃饭的时候,你看什么呢?”

姜宁轻手轻脚摸到马车一角,掀开被子躺下。

卫长昀坐在一边,伸手去摸了摸放下的座椅板,确定全都包好的,才跟着侧身躺下。

车里狭窄,躺下后得屈膝,难免会碰到对方。

“山里有绿色的亮光。”

“鬼火呀。”姜宁还以为是什么,“你不会以为是见鬼了吧?”

卫长昀哑然失笑,“不是,只是担心夜里有野兽。”

姜宁呸呸呸两声,“说什么来说什么,还是别提,不然来一头熊或者是一只老虎,贾大哥他们再能打,也得受伤。”

“不过山里的绿火是磷导致的,人和动物死后,身体里会解析出一部分的磷,燃点低,到了夏天容易自然,就会生成绿色的火焰。”

他从小住在山里,一开始也挺害怕的,后来上了学,了解后,心里虽然还是挺怵,但也没那么怕。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始乱终弃权臣后 在横滨获得怪谈系统 文薰的民国日常 为我心动[快穿] 我们木叶风俗是这样的 我与陛下和太子都重生了 太子今天变前夫了吗 晚棠纪事 沉沦晚棠 穿成豪门假少爷后我爆红了[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