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00-110(第1/18页)
第101章 “婶儿,我想求娶宁哥……
南方的雪向来下得不大,不过今年大概是难得一见的寒冬,雪花落在发间、衣服上,没有很快融化。
姜宁抬手去接,放到眼前仔细看。
六边形的雪,快有他指甲盖那么大一片了。
他看向卫长昀,捧着一手雪花,对上一双含情的眼睛。
这小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几乎朝夕相对,日日都在一起,去镇上、摆小摊,下地里、干农活,就没有什么时候不在一处。
若不是这会儿面对面看这人,姜宁都不知道卫长昀身量长高了许多。
秋天时,还只高出一点儿,就半指而已。
如今他都需要微微仰起头,才能与他眼神对上,高出了半个头有余。
“卫长昀。”
“我在。”
卫长昀伸手,放在姜宁的手下方。
姜宁手一偏,手里的雪就落到了卫长昀手里。
其他人看到下雪了,都纷纷往家里走,倒是也有兴奋的正仰着头看。
姜宁深吸一口气,盯着卫长昀,“我们成亲吧。”
他不知道会不会离开,怕到时候一切都来不及,所以趁着现在,把想做的事都做了。
朱红说得对,他和卫长昀出双入对的,哪怕到了镇上,说是兄弟也不合适。
哥儿的身份虽没女子那般约束多,可在旁人眼里,哥儿就是需要避嫌。
耳垂上那一颗痣,时刻都提醒着旁人,他不是与男子能在外称兄道弟、勾肩搭背的人。
既是有情,那成亲也无妨。
卫长昀心上一震,瞳孔猛地紧缩,又很快瞪大眼,几乎整个人都僵在原地。
耳边一阵嗡鸣,天地失色,只有眼前的姜宁是生动的。
卫长昀听到自己的声音有些发颤,“什么?”
姜宁往前迈一步,握住他的手,抬起头来,笑盈盈的,“成亲呀,成为有婚书、有媒妁之言的夫夫。”
从此我们站在一起,哪怕拥抱、牵手都是光明正大的。
哪怕是有人拿过去的事说他们,也没有什么好指摘的。
天底下,没有人说过寡夫郎不能改嫁,也没说不能改嫁给小叔子。
卫长昀深吸一口气,心口和胸膛被一团难以言表的情绪充斥,几乎要将他完全淹没。
茫然和不知所措后,涌上来的是无以复加的欣喜。
直到此刻,他才回握住姜宁的手,“长昀此生,得你一人已无憾。”
不管未来之路是坦途,还是艰难,只要姜宁在他身边一日,他就能接受世事的一切变化。
姜宁耳后一热,连脸颊都跟着发烫,却没别开眼,依旧和他对看着。
人活一世,喜欢的人恰好喜欢自己,与自己的心意一般,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说出了这些天来,一直困扰在心头的话。
姜宁心里舒坦了不少,觉得接下来再没有什么事情会让他这么纠结了。
谈恋爱果然还是得说开来谈才行。
姜宁晃了晃牵着的手,抿唇笑起来,旁若无人,半点不怕被人撞见。
都被说了那么久的腌臜话,现在就牵给他们看。
看到了,大过年心里堵的也不是他们。
卫长昀的手掌几乎可以把姜宁的手整个握住,怕太冷,又不时用指腹在手背摩挲。
“会冷吗?”
快走到林子旁,卫长昀问了一句。
姜宁挑眉,偏过头故意问:“怎么?我说冷,你就要放开啊。”
卫长昀摇头,把姜宁的手揣进口袋,“这样会暖和一点。”
衣服贴着身上,自然是要暖和一些。
姜宁瞪圆了眼睛,“你……”
卫长昀疑惑看他,“不可以吗?”
姜宁失笑,挠了一下他的手心,“没什么,就觉得很可爱,很好。”
谈恋爱这事,好像不需要学习,有的人天生就会。
两只手贴在一起,还真挺暖和的。
视线撞上,不知为什么,突然一起笑了,一人的脸偏向一个方向。
明明早就表明了心意,却好像第一次知道对方心思似的,有期待,也有羞赧。
姜宁一脸笑,唇角上扬,说话时语调轻快,“还好你没有说,这种事应当你开口。”
卫长昀牵着他往松树的方向走,一边提醒他小心脚下一边道:“你不喜欢听这样的话。”
姜宁问:“为什么?”
卫长昀认真解释,“因为你是你,若我还不知道你的性格,这段时日相处就白费了。”
相处了二百多天,难道还能不知道姜宁是什么样的人吗?
他知道,正是因为知道,所以才对姜宁的坦白没有太过惊讶。
一个人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性情大变的,所有的变化都是有迹可循。
他与人相交向来点到为止,连私塾也只有严肆这一个算得上好友。
若非王子书闹了一出,他们也只会是点头之交。
故而姜宁的不一样,就显得太过醒目了。
姜宁心头宛如一弯溪流淌过,暖暖的。
偏过头看着卫长昀愈发瘦削的下颌,轻轻一笑。他知道的,卫长昀不说场面话和客气话。
和他之间,向来只有真心话-
砍松枝不是什么难事,尤其是冬天,树枝很脆,只需要找那些不高大的松树,砍下来一些就行。
要是运气好,有自己断了的,就直接在地上捡,捆起来就行。
他们俩运气好,一半是捡的,一半是砍的,没多会儿就背着两大捆回家了。
路上还顺道去地里摘了豌豆尖,还有些野菜。
回到家,两捆松枝放到棚子下面,拍着身上的雪赶紧往屋里走。
一个给对方拍肩膀和胳膊,一个替对方拂去发间的雪。
朱红一抬眼,看两人的动作,不由一怔。
“阿娘,外面下雪了!”姜宁一进堂屋,炉子的热气让他瞬间感到活了过来,兴奋道:“好大的雪,要是能下到明早,说不定还能堆雪人。”
朱红收起心里疑惑,不知道这两人出去一趟回来,怎么更亲近了。
“先烤火,让身上暖暖,雪人的事明早再说。”
姜宁努嘴,不过倒是乖乖坐在炉子旁烤火。
刚坐下,卫长昀就端着两杯热水过来,一杯放他面前。
姜宁拿起来尝了口,是出门前卫长昀泡的那壶茶。
喝了口,含糊着提醒,“手先别放炉子上,外边太冷了,这么一冷一热的烤,容易生冻疮。”
卫长昀“嗯”了声,见他头发有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00-110(第2/18页)
下来的,伸手替他抚开,“一会儿把肉拿进来切?”
“拿进来切吧,暖和些。”姜宁呼出一口气,“我们三个能切快一点,等切得差不多,我再去调佐料。”
灌腊肠得先把肉切成肉片,肥瘦都要有,最好各半,不然腊肠太瘦了,吃起来干巴巴的,和风干的肉口感一样。
“肉我刚才就拿出来了,切了一些。”朱红听他们俩说话,忙前忙后的停下来,“就是肉片,稍微切得小了一点。”
姜宁抬头看向正帮他们把衣服挂起来的朱红,“嗯,就小肉片就行。”
买猪肉时拿的肠子,应该能灌十斤肉。
要是肉片多了,就拿去炒菜吧。
切成不放佐料就行。
一家五口人,除了还干不了活的两小孩,都是实干派。
没一会儿,就拿了三块砧板,在堂屋的桌上开始切肉。
十斤肉听着不算多,但切起来可不少。
小小和小宝坐在炉子边烤火,顺道被分配了捣花椒的任务,一点不觉得无聊。
屋里暖烘烘的,炉子上的水壶冒了热气。
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聊起来上句不接下句,想起什么说什么,全都是家常。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一眼,一个挑眉,一个使眼色,都用余光瞥着朱红。
回来的路上,他俩合计过,成亲的事肯定要跟朱红说。
可临了对着人,一时间不知道要怎么开口。
到底都还年轻,提起终身大事,又是对着长辈,全然不似在外做生意时的镇定。
心里发烫,手心也跟着发热。
一句话在喉咙里滚来滚去,就是没办法说出口。
“你们俩在外面,碰着什么了?”朱红被他们眼神一会儿看一下,终于忍不住开了口。
“是不是又说了什么闲话?”
姜宁摇摇头,“没有。”
卫长昀跟着“嗯”了声。
朱红把肉片放到盆里,重新拿了一块分好的肉,“那是怎么了?回家来就一直磨皮擦痒的。”
姜宁、卫长昀:“……”
有这么明显吗?
姜宁深吸一口气,正准备说了,耳边就传来卫长昀的声音。
“婶儿,我想求娶宁哥儿。”
朱红手一抖,差点切歪了肉。
“什、什么?”
“我喜欢宁哥儿,想跟他成亲。”卫长昀道:“我父母皆已经不在,也无族中长辈,终身大事自己能做得了主。”
他顿了顿,停下手里的活,专注道:“您是宁哥儿的阿娘,所以应当先与你说。”
姜宁完全愣住,半晌才吞咽了下,脸上起了一片热意。
好奇怪,分明刚才自己说的时候不觉害羞,这会儿他的心都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了。
朱红错愕地看向姜宁,又看看卫长昀,“宁哥儿与你的心意……”
“宁哥儿,你同意吗?”
姜宁瞪大眼,“阿娘!”
“……我、我是要与他成亲。”
说完,对上卫长昀看来的视线,双双飞快地低下头。
朱红震惊过后,不由一笑。
她就说呢,这两个孩子的心意,哪能藏得住,只不过是之前都没往这上面想过。
像小孩子,喜欢对方就一块玩,半点没想到成亲上。
第102章 “不对劲,肯定有猫腻……
成亲是大事,要有父母的同意、媒人的证言,得过礼、择吉日,最后才是成亲当日的事。
要有喜事,谁家都是紧张地全家一起讨论,甚至还要把亲戚们拉上,讨论过礼、吉日什么的。
双方长辈碰个面,聊一聊,吃顿饭,最后才把事情拍板定下。
偏偏他俩朝夕相处了这么久,就在一个屋檐下,连能做主的长辈也只有朱红一个。
省去了不少繁琐的事,但该有得还是得有。
三个人围在一块,一边灌腊肠一边商量。
要说出去,其他人怕是瞠目结舌,只觉得他们家的人有些怪。
但大事小事,自家人舒坦是最好的。
“其他的事都好说,但媒人不能少,这……”朱红道:“看看是请谁来,担这个媒人。”
姜宁想了想,是去请赵叔杨婶,还是三叔三婶。
两家人都好说话,也都看在眼里,应该不难请动。
“我想请老师来当这个媒人。”卫长昀用针在腊肠上扎了扎,先开了口。
姜宁一怔,“二爷知道?”
卫长昀点头,“上次老根爷家的事情后,我去老师家中,他便看出来了。”
这么早就发现了。
姜宁暗暗在心里吃惊,又觉得好笑。
难怪以前上学时,老师们抓早恋一抓一个准,原来是真的藏不住。
“要是二爷能答应,那自然是好。”姜宁知道对卫长昀来说,杨二爷是一位很重要的长辈。
卫长昀自小就在他身边读书识字,后来去镇上念书,也是有他的推荐。
家中父母、兄长自是重要,但恩师也一样。
“那日子我先看几天,到时候再问问杨二叔。”朱红道:“选一个最好的日子。”
姜宁一听,道:“还不急这段时间,我们是想搬去镇上了再办。”
“那就要明年了。”朱红却道:“不过去镇上也好,新房办喜事,双喜临门。”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一眼,点点头。
年前太赶了,虽然不是大操大办,可什么东西都要置办,难免急急忙忙的。
既然都定下了婚事,再等两三个月也无妨。
“只是上次去镇上,恰好没碰到那户人家在,等过两天再去一趟,正好该去苗哥儿那算分成。”
“人不在,说明不着急出手,也许过完年就在了。”
说是这么说,但他们就选中了那座宅子,要是被别人抢了先,难免遗憾。
一边闲聊一边干活,炉子上熬着粥,靠着瓜子和橘子,偶尔能闻到淡淡的橘子香味,让屋里不至于太闷。
灌腊肠得有耐心,不然薄薄的一层肠容易断。
等一节挂好了,姜宁弯腰伸手去盆里,捏把捏把,然后再在上面扎针眼放气,再用绳子绑成小节。
三个人一块弄了一下午,才终于把腊肉腊肠做好。
豆腐根本来不及做,不过也没关系,明天弄了再一起熏烤就行,反正肉也得腌一天。
“突然想起来,熏腊肉的话,得在棚子里熏,那还得搭一个棚子才行。”
姜宁擦了擦手,往外看,天色亮堂堂的,估摸还在下雪。
卫长昀帮着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00-110(第3/18页)
红收拾了盆,“趁着雪小,我一会儿就搭。”
“也行。”姜宁看着放盆里的腊肉腊肠,十分满意。
他可是还做了点甜口的,就是广味,第一次自己调味道,希望不要失败。
卫长昀看着他,眼里带着笑,把东西收起来,拿去厨房。
姜宁不习惯厨具堆起来,等到夜里一起洗。
久而久之,家里人都有这个习惯,东西用完就要洗干净,一来不会犯懒,二来每次也不用洗一堆-
等棚子搭好,也到了晚饭的时辰。
腊八粥充当晚饭,又做了几个小菜,放在炉盘上不担心凉,可以慢悠悠地吃。
姜宁他们说话也没避开小小和小宝,还在商量过年前要置办的东西,新宅子的事,以及他们俩成亲的事。
虽说两三个月听着久,但日子过得快,也离得不远了。
“二哥,宁哥哥,你们是要成亲吗?”
“成亲就是要拜堂那种吗?”
姜宁正端着晚喝粥,忽地一愣,睁圆眼,瞄了眼卫长昀,又看看朱红。
他怎么忘了,这两个小的是看着“他”成过一次亲的。
要怎么解释?
小孩子能接受吗?
“是,我们要成亲。”卫长昀没有想其他借口,或者是哄骗他们,“不可以吗?”
姜宁立即用手碰了他胳膊一下,“你好好说话。”
卫长昀转过头看他,“我在好好说的。”
要不是卫长昀的表情一本正经,姜宁会觉得他在抬杠。
“成亲是不是可以吃席了?”
“成亲之后,会有小宝宝吗?”
“我们还会住在一起吗?”
……
童言无忌,想到什么问什么。
姜宁目瞪口呆,完全没想到这两小孩关心的是这个,抿了抿唇,唇角不自觉上扬。
好像,直接说也没什么关系。
他之前还想,要怎么委婉一点解释给他们听,现在看来不需要了。
“和以前一样。”姜宁放下碗,耐心解释,“但我和长昀就会住到一个房间里,就像三叔三婶、赵叔杨婶那样,赵家大哥和嫂嫂那样。”
小小咬着一块土豆,歪着头想了想,“那我们要叫你二嫂吗?”
小宝听后,挂着一样的表情看姜宁。
“按理来说,是可以这么称呼。”姜宁一点不避讳,“不过我觉得宁哥哥更好听一些,你们一直这么叫。”
小小放心一笑,“那还是宁哥哥好。”
小宝又夹了一块肉,“什么时候成亲啊?是要像上次一样,去镇上的酒楼里吃吗?那就可以见今南弟弟了。”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一眼,会心一笑。
这就成了。
只要身边人能接受,就没什么需要担心的-
腊八一过就是年,村里气氛也热闹起来。
家家户户的日子再难,到了年关也是满满的年味。
红辣椒和捆起来的苞谷挂在了房檐下,福字、窗花和春联都贴到了门窗上。
小孩子都换上了新衣服,或者新的头花,在村里玩闹。
姜宁和卫长昀没起太早,收拾了下,就去镇上了。
年前不把东西买全,过年期间很多铺子都不开店,想买也买不到。
姜宁把手揣在口袋里,半张脸几乎都藏在围巾里。
“都有积雪了。”姜宁说话,一团白雾在眼前散开,“今天外面人好多。”
卫长昀看了眼不远处的镇口,“小心脚下,别滑了。”
“知道知道。”姜宁一脸自信,“肯定不会摔,我有经验得很。”
卫长昀瞥眼他插兜里的手,再看他前面的那一片被踩实的草,上面覆着一层冰。
伸出手的同时,看着姜宁一点不犹豫地抬脚踩上去。
姜宁毫无察觉,“是不是得买点红纸回去?春联和福字都还没写,而且过年的话,得给他们包压岁钱——啊!”
脚下一滑,整个人往后倒去。
卫长昀眼疾手快,托住姜宁的腰,把人扶起来,“小心。”
姜宁吓了一跳,还好是虚惊一场,反手抓住卫长昀胳膊,心虚地咳了声。
“……雪太厚,踩滑了一下。”
闻言卫长昀忍不住笑,顺势握住他的手,“是,雪太厚的错。”
姜宁撇嘴,甩了一下手,“那你别牵了。”
话刚说完,手就被握紧了一些。
姜宁别开脸,嘴角忍不住上扬。
牵着手走到镇口,街上也比往常热闹,不像是之前,不是集市的日子,街上就没那么多人。
“话说家里是不是还没打年糕?要不我们直接买些回去吧。”
姜宁看到旁边有卖糍粑的,“过年得吃糍粑,说明新的一年能高升。”
卫长昀跟在他后面,把买的东西都抱在怀里。
姜宁买,他就拿。
姜宁问什么,他就说什么。
“红纸在哪能买到?”
“前面那家店里可以买。”
“等会儿再买点糖吧,过年村里小孩是不是都要到家里来拜年?”
“可以再买一些。”
“回家我想炸点爆米花,不知道能不能成,看看再说。”
“好。”
姜宁说了半天,买了不少东西,一回头,就见卫长昀跟着自己,背篓里装了不少,手里还拿了一些。
歪了下头,“长昀,你没什么想买的吗?”
一路过来,都是他在说。
卫长昀被他问得一愣,思考了下自己要买什么东西,发现还真没有。
姜宁正要问去不去书铺看看,余光一撇,忽然看到很熟悉的一道身影。
顾不上和卫长昀说完,立即扭头看去,就见那道身影从几个摊子后面走过,身边还跟了一个人。
不对,那不是——
赵秋吗?
“长昀,我好像看到秋哥儿了。”姜宁扯了扯卫长昀胳膊,不确定道:“可他不是和我说,不来镇上吗?”
昨天他还问过赵秋来着,要不要一起来镇上买些东西,他说不来,得在家里帮忙。
卫长昀顺着他视线看去,只来得及看见一点飞快消失的身影,但旁边那人侧了下头。
也很眼熟。
“不对劲,肯定有猫腻。”姜宁扯着卫长昀胳膊跟上去,“跟去看看。”
卫长昀刚想说这不好,人就已经被拉着走了。
姜宁倒不是窥探欲强,是偶遇了,架不住好奇心,想看看赵秋瞒着他什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00-110(第4/18页)
可别是被镇上谁家的公子哥给骗了,就那张脸,被盯上可正常得很。
卫长昀听他碎碎念完,失笑道:“也许是认识的人呢。”
刚才那一眼,他觉得应当是没看错。
姜宁皱眉,转头看着他,“认识的人?谁啊,苗哥儿吗?看着不像啊。”
那人可是高出赵秋一些的。
不太像。
没走几步,他们就绕到了另一条街。
姜宁视线扫了一圈,轻易就看见了赵秋和另一个人。
没贸贸然上前,只在远处看着。
看了一会儿,姜宁疑惑,“长昀,我怎么也觉得那人有点眼熟啊?”
话音刚落,对方就侧过头和赵秋说话,神态亲昵。
姜宁眼睛倏然瞪大,一把抓紧了卫长昀胳膊。
“王子书?!”
第103章 “是什么时候在一起的……
卫长昀一把捂住姜宁的嘴,在被对方发现前,往旁边躲开。
才藏到摊贩后,那边赵秋和王子书就双双回头,朝这边看了过来。
姜宁眼睛一下瞪圆,“唔唔”两声,示意卫长昀可以松手。
卫长昀松了手,确定没被发现后,才松了口气。
“他们俩是什么时候互相往来的?我记得一开始——”姜宁本想说他们俩不熟。
可转念一想,这两人是邻居,按理来说,是真正的青梅竹马。
“是什么时候在一起的啊?”姜宁一脸困惑,“你有察觉吗?”
卫长昀摇头,实在不知赵秋和王子书是什么时候互有好感的。
姜宁摸着下巴,琢磨起了之前碰面的场景。
上次就觉得不对,赵秋一定是有心上人了。
他不肯说,便没追问。
那模样看起来,也不像是刚好上的,至少心属对方不少时间了。
往前推的话,只剩下卫长昀生辰那会儿了。
那日他们喝了不少,最后是一道回家的。
难道是那个时候?
“你说会不会上次你生辰的时候?”姜宁疑惑说完,哼了声,“也藏得太好了!”
仔细回想,可不止是那个时候了。
七夕那会儿两人就一起来了河边,还有寻常时候说话,都有不少小动作。
分明是一副很亲昵的样子。
“大概还没想好怎么说。”卫长昀看姜宁气闷的模样,伸手捏了一下他脸颊,又很快放开。
“也许过一阵就会说了。”
姜宁被他亲昵的动作弄得一怔,撇撇嘴,“我又不是真的生气,就是觉得我们那么好呢,我跟你的事可是都跟他说了,而且在很早之前就说了。”
其实就是朋友之间的小心思作祟,压根不是生气。
卫长昀被他的话逗笑,往那边又看了眼,“好了,人都走了,我们接着买东西。”
“你要问罪,等回村了,好好问一问,我也想知道,他们认识十几年,怎么如今才看对眼。”
姜宁重重点头,“等我下次一定好好盘问他。”
左右又看了看,确定那两人走了,姜宁才拍拍卫长昀胳膊,“走,去书铺看看。”
卫长昀“嗯”了声,任由姜宁拉着自己去了书铺-
从西街去书铺并不远,书铺的老板看到他们来,立即上前招呼。
“二位又来了?我还说年前书铺没什么人来,生意不大好,看来还是有识货人的。”
“先生好。”卫长昀向对方行了一礼,“纪先生说笑,我也不识货,只是恰好来镇上,便想着来书铺看看。”
纪先生的视线在他俩身上来回,“这一阵没听说你们出摊,是年前都不出摊了?”
卫长昀点头,“嗯,天太冷,从村里来镇上不便,加之冬日客人少,打算年后再说。”
“那倒是,私塾也已经年休,学生们都已经回家了。”纪先生捋了一把胡子,“新进的书都在那边,你和姜哥儿去那儿看就行,我去里屋坐会儿,暖和。”
姜宁跟着朝纪先生点头示意,走过去把装好的菜递上前,“给您带了点吃的,谢谢您之前帮忙。”
书铺那些拓本的活儿,还有以前卫长昀一个人在镇上补贴家用的照拂,都多亏了这位纪先生。
不然卫长昀一个十六七的学生,哪能比得了其他。
才学再好,也终究是得有人赏识才行。
纪先生闻言一笑,未曾拒绝,“既是你们的心意,那我便收下了。”
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自然是能收得的。
纪先生接了东西,就自己去里屋了,留下他们俩在书铺里找书,看看有没有什么能买的。
年关这一阵,算起来往外花了不少钱,进的还比之前少了。
幸好有易安楼那边的分利,不然怕是支出都要比进账多。
倒不是花钱厉害,是不得不添置这些东西。
大冬天的,总不能还苦巴巴的过,就为了攒点钱买心宅子,那还不如不买了呢。
姜宁这头一次持家,可算是明白为什么老人总说,攒钱过年了。
这手里没三分银,哪能过一个舒服又安逸的年。
“这几本你书架上好像没有,有用吗?”姜宁看了一眼,大部分的字他一眼就能认出来,有些太复杂的才需要反应一下。
卫长昀偏过头看他,笑着揶揄,“都认识了?”
上一次来的时候,可是说看不懂,大多都不认得。
姜宁听他翻旧账,拿眼瞪他,“也就认得而已,不知道你用不用得上。”
他考试又不读这些书,半点不一样。
“这几本用得上,其他的只是杂记。”卫长昀选出几本,“也不宜过多,万事不能贪多。”
“那就先买这几本回去。”姜宁想着,买完书还要去易安楼,便拍板定下。
正打算去里屋找纪先生,忽地想起什么,问:“你说要买本三字经吗?或者千字文。”
小小和小宝都到了启蒙的年纪,总靠他们俩有空的时候教也不现实。
一是过了年关没空,二是启蒙还是得打好样,养成习惯,日后才好管。
简单说就是学习习惯的问题,现在不培养,以后可难纠正了。
“我默一本给他们就行。”卫长昀说道:“老师那边,年后学堂还是要上课的。”
“那也行,有二爷教管,自然和你一样。”
姜宁一句话夸了四个人,冲着卫长昀挑眉,“但能识文断字,明辨是非即可,也不必非得考功名。”
虽说如今是士农工商,可人人都去走仕途了,这天下不就乱套了。
卫长昀点头,“他们自己选择便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00-110(第5/18页)
姜宁示意他去里屋结账,自己在外面等。
书铺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齐,还分门别类,看得出来纪先生很宝贝这间书铺。
价格不贵,还能租书,若是真的没钱,在店里看也行。
这可真是燕朝的书店了,他以前去堂姐家玩的时候,就喜欢去书店里晃悠。
因为只有城市里才有这种书店,特别大,从一层到二层全都是书。
什么书都有,小说、名著、漫画,还有各类科普。
比如十万个为什么,世界未解之谜。
书店里一待能待一下午,都不用找凳子坐,在角落里找个没书架的地板坐就行。
姜宁背对着门口,在书架前仰着头,想看看最上面那一排是什么。
正嘀咕着呢,忽然听到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
“我买一本书,买完了我们就回村,不然太晚,路上不安全。”
“你其他东西买齐了吗?”
“买齐了,本来也不多,只是想跟你——”
姜宁转过身,看着那两人看见自己后,脸上露出的震惊,无声叹气。
他也没想这么巧遇上,还想回去单独审赵秋呢。
但缘分来了挡不住,早该想到书铺这地方很容易碰见。
姜宁面带微笑,道:“好巧。”
赵秋回过神,倏然往旁边站,直接拉开了距离,“宁哥儿?你一个人?”
姜宁往后指了指,“他在里面呢。”
王子书瘦了不少后,看上去少年气十足,浓眉大眼的。
只是这会儿手足无措,一副不知道该不该转身就走的忐忑。
“你们也是来买书吗?我和他——”赵秋看向王子书,刚想说是偶然碰到,就咽了回去。
才不是偶然,就是约好一起来的。
姜宁发现赵秋的纠结,挑眉,“你们什么啊?也是偶遇啊?”
赵秋闻言,立即摇头,“不是,就是约好了的。”
“跟他约好了,才跟你说不能一起来。”
倒是实诚,还是好朋友。
姜宁看他俩紧张的模样,装模作样了一会儿,察觉卫长昀出来,终于笑出声,没装下去。
卫长昀把包好的书放到怀里,见赵秋和王子书还没反应过来,无奈地摇摇头,“刚才在街上,我们远远就看到你们了,只是不确定,才没叫你们。”
赵秋一下明白过来,姜宁是在故意逗自己玩,脸色涨红,“宁哥儿,你是要吓死我!”
姜宁走过去,“你才是要吓死我,刚才在街头,我差点叫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