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现代后向古人直播日常》 50-60(第1/21页)
第51章 第五十一章 科技馆之儿童科普乐园……
元宁等人最先走进去的是大自然展区。
放眼望去, 全是仿真雨林的环境,四周还是垂下来的绿色藤蔓,但是走过去轻轻一摸, 却会发现那些植物都是塑料制作的。
地上铺就的不是湿润的泥土,而是细腻的沙子。很多年幼的小孩一进去就玩疯了, 拿着小铲子胡乱地铲着。
而在它的入口上还列着一个竖牌——“恐龙考古挖沙”, 墙面都张贴着一些恐龙骨头的立体贴纸。
尽管那些贴纸已经尽力把骨头做得圆润,甚至颜色都不是森森的白,可是那狰狞的外形还是能瞧出这种庞然大物生前的凶残骇人。
沙土里面还有些自制的恐龙骸骨扔在四处, 嶙峋的岩石长在其中,还有几株枯黄的草。
照之前的假藤蔓来看, 恐怕这些枯草也不是真的。
“这些生物是什么?”元宁懵懵的,不敢走进去。
给小孩子科普的场馆,应该不是专门用来玩沙的吧。
“考古专家在地下挖出了许多恐龙——就是那种生物的骨头。经过推测, 他们发现了恐龙在几亿年前,也就是侏罗纪或者白垩纪时代生存的一种生物。”
亿?
元宁眼睛里都是迷茫的神采, 那得是多少年前了。
关飞渡还在他耳边念叨:“你看那些巨大的生物, 它们非常庞大吧,人站在它们身边可能就是小动物,所以才被人们称之为恐龙。人类要是和恐龙在一个时代的话, 估计很难生存。”
大盛朝人都惊呆了。
天幕上全是翻腾着的惊奇之言。
[世上真的存在这样的生物吗, 那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呢?]
[要是真有的话, 它们还会全都消失不见吗?会不会是骗小孩的……]
[其实不然, 我们这里曾经就挖出过这种生物的骨头, 当时还以为是神话时代那些神明坐骑的兽骨,没想到居然被称之为恐龙。]
[是嘞,俺们看到那个世界也出现过的相似生物, 还骇了一大跳呢。]
随着大盛朝一个两个人亲自站出来作证,简直颠覆了许多人的想象。
他们像是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一样,眼睛都睁圆了。
从前的认知全都被推翻,活了这么多年,却像是来这个世界走个过场似的,只被困在这一亩三分地里,见识也极其浅薄。
“管那么多做什么?反正有没有这些玩意儿咱们都要活,而且那些巨龙不都死了么。”
大盛朝好些人心慌慌了一会,又慢慢开解自己,很快平静下来。
元宁好奇了,问:“现在怎么不见恐龙的身影?”
关飞渡说:“据说是小行星撞地球,引发了一系列灾难。也有说是火山爆发,还有说是海平面上升,全球到处结冰,它们被冻死……”
原因有许多种,但是真相难以考究,即便是专家也没办法肯定。
“都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如果不是天灾,那些地球上的霸主又怎么可能会灭亡呢。它们可不是什么小宠物,哪怕是体格和人类近似的恐龙都有很强的杀伤力。”关飞渡笑着开口,“下次带你看一部电影《侏罗纪公园》,你就更能了解它们了。”
元宁小脸微白,被关飞渡牵着走了。
里面有很多小孩在沙地里扑腾,关飞渡有些洁癖,不太能忍受,于是没打算进去亲自尝试“考古”。
元宁扭过头望去,有些小孩刚用铲子挖了一勺,砂砾从鲜红的铲子上散落,只留下了白色的骸骨。
他心里莫名生出一种奇怪的心慌,猛地握紧了关飞渡的手掌,汲取到一阵温暖之后,才慢慢恢复过来。
大盛朝人也被关飞渡的话给吓了一跳。
对方口中所说的灾难铺天盖地,谁也逃不过,所以哪怕是那种凶残恐怖的生物都死在了那个时候。
他们尚且只是普通人,有朝一日碰见那样的灾难还能活下来吗?
[尔等何须杞人忧天,他们那个世界到现在都没发生什么大事,就说明了咱们有生之年都碰不上这种灾难。]
[你看那些人烦扰了么,说不准他们也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法子。]
[这就更意味着“今朝有酒今朝醉”,诸位抓紧时间逍遥快活吧,哪管他洪水滔天。]
有些人极其悲观,有的人满不在意,还有群人乐观积极。
众生百态,皆在这天幕之上的弹幕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水动力设施是元宁等人第二个参观的项目。
在这里他们见证了千奇百怪用水产生动力,然后运转的用具——
甚至元宁还能亲自动手操作。
关飞渡带着他转动角落的转盘,那有点儿像是轮船上的船舵,左右两边旋转之时,就可以带动水的流动。
在一旁还有时时刻刻都不停歇的视频说明。
元宁手中的转盘模拟了水的流动,水在动时,就产生了巨大的动力,由此就产生了水力风车、水动力车、以及水力发电机。
在一旁的水钟也映入了元宁的眼帘。
“我曾经见过水钟,但是和这个不一样。”元宁喃喃道。
面前的水钟起码有四五米的高度,最顶端都已经触到了天花板,左边有十二个圆形的玻璃瓶,右边则是六十个。
中间还有一个轮盘,到处都是弯弯曲曲的管子,而在这些管子和玻璃之中流动的水则是蓝色的,可以让人清晰地看见它的动向。
关飞渡说:“科技馆里的水钟自然会比其他地方的更复杂一些。”
“左边应该是十二个时辰,24个小时,右边就是分钟。”
这句话直接就印证了大盛朝人之前对他们的时间猜测。
[原来真是这样对应的时间,咱们这的聪明人也真不少。]
[观了天幕,我才知晓水不只是有饮用、浇灌、洗浴等用处,还能拿来做这做那。]
[同样都是人脑,怎的他们就能想出这么多主意,难不成真是创新的作用?]
“水力在河水流动时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能够用风车灌溉农田,还能舂米,又能磨麦子,是不是还能做些其他的呢?”墨家仅存的苗苗们双眸发亮,盯着那些水动力装置,活像是看见了梦寐以求的心爱之物。
他们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眸子里更是对实验的渴望。
大盛朝其实还有些人对科技产物看不上眼,他们认为这终究是奇淫巧技。正如之前薛兰鹤说的,那是懒人想出来的,所以会增长人的惰性……
天幕之上,关飞渡已经拉着元宁去参观下一个项目了。
忽然出现的庞然大物落入了许多人眼中。
蓝白条纹相间的大球占据了很大一片空间,里面的篮子都可以装下数十个人,更别说上面漂浮着的巨球了。
“那是什么?”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现代后向古人直播日常》 50-60(第2/21页)
宁现在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无知,把关飞渡当成了百宝箱来问。
关飞渡瞥了一眼,说:“热气球。”
“它可以让人飞到天上吗?”元宁之前瞧见过路上的气球,甚至连一些店铺都有这样的装饰。
一只小的都能飘上天,那么眼前这只巨大的呢,答案不言而喻。
“是的,这个是很久之前飞天的体验方式,现在咱们都坐飞机了,也用不上这个。”关飞渡随口答了句。
而且面前的这个热气球也更多是一种摆设,让小朋友们了解一下它如何制作、怎样使用以及它的来历。
他们走了进去,坐在沿着边缘一圈的板椅上,看旁边短短几分钟的视频。
大盛朝人诡异地沉默了。
他们这有句耳熟能详的骂人话——“咋滴,你能耐,你还能上天啊?”
从前这话拿来耻笑别人也没什么,现在一看,说不准人家还能反驳一句:“呵,你怎么知道我不能上天?”
墨家原本那些被人看不上眼的学说言论都被拿出来反复研究,惊叹连连。
还是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也没关系,只要他们被潜移默化地改变认知,墨家就会越来越被人重视、在意。
看得懂的人更是将天幕上的教程记载下来,如珍似宝地呵护着。
他们现在没有这个精力和时间反复验证,去从字里行间中掰扯出他们大盛能用的工具来制作出来。但是,只要有这个思路,早晚有一天会成功。
他们祖师爷的设想和展望也不再是一纸空谈。
……
接下来参观的就是传送装置互动。
这个和他们之前看到过的商场自动扶梯是相似的原理,工厂中的传送带也是出自于这些。
还有风压互动、发电装置等尤其高级的设备。
如果说前面那些玩意儿到底是什么,究竟作何用处,大盛朝人尚且还能听懂一星半点,但是轮到这些装备设置的时候,就完全都看不懂也听不明白了。
他们现在就和听天书无异。
众人不由得苦笑。
可有些人还是不死心,把天幕之中闪过的原理都给记下来——他们现在不懂没关系,万一以后就能看明白呢?
关飞渡见元宁也是云里雾里,便没在那些科技装置上停留多久,带他来到了下一个地方——人体结构展览处。
因为是给儿童科普的,所以并没有成人研究时那样将所有肌肉甚至连眼球都给展示出来,而是只有些笼统的肌肉结构和五脏六腑的位置,但也是非常客观准确的,决不能误导祖国的花朵。
“我们在知道了人体的结构之后,难受时也能了解到身上是哪个部位出了问题,自己心里也有数了。在问医生时,也能方便他们更加精准地找出你的毛病在哪。”关飞渡继续担任元宁身边的科普专家。
一直到现在,管家都没有出声插话,全都是让关飞渡畅所欲言。
“不过普通人只需要有所了解,心里有数就行,专门学这些的还是医生护士。”
元宁定定地看向人体结构,问出一个细思极恐的话:“飞渡哥哥,他们怎么知道人体结构的?”
关飞渡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解剖之后认识的。”
望着元宁微微苍白的脸色,他想到自己的小伙伴还年幼,并且被那些个愚昧蒙蔽的村民所缚,可能情理上难以接受。
他就轻声劝解:“解剖学现在很常见了,如果无法认识身体的各种部位,又怎么知道身体哪里生了病,又该怎么治病呢。你学历史,就知道古代有很多不治之症,可是在现代只需要开几盒药就能治愈。”
“直到现在都还有人捐献自己的遗体用作医用学习,就是为了造福广大人民。我们对他们也很感激。”
“捐献……遗体?”
“是,他们也被称之为大体老师。我还记得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生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希望学生们在自己的身体划错千千万万刀,也不希望他们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
当时关飞渡尚且年幼,还不懂得看见这句话后的情感,但是这句话仍在他的心目中留下深深的痕迹。
元宁渐渐明悟了些什么。
怪不得这个时代的医术这样顶尖,有这么多人愿意为医术做奉献,又有人甘愿深入钻研。而医生更不会被嘲笑为“方技之士”,医学也不会沦为末流。
关飞渡突然想起了什么,补充道:“也正是因为医术的进步,所以也变相地延长了人们的寿命。咱们现在普遍能活到七八十岁呢。九十一百的老者也不在少数了。”
大盛朝。
在关飞渡介绍人体结构以及解剖学之时,掀起了惊涛骇浪般的议论。
[这是在亵渎尸体,他们那方世界的人怎可这样做!]
[岂有此理,死者为大,他们居然还敢侮辱别人的遗体,所以医术才是末流之辈,难以称之为正派。]
[你们都是耳聋了么,人家不是说的自愿捐赠,所以不论做什么都是那些人的选择,需要尔等多嘴多舌?]
[这等做法还是叫人不寒而栗,恕我直言,难以苟同。]
多数人还是持着否定的态度,哪怕关飞渡说了在解剖学出来之后,一些疾病可以轻易治好时,大部分人还是不为所动。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而且没有被病痛所折磨困扰的人,根本就不会在意这些。
直到关飞渡说出人的寿命在医学的帮助下延长,他们原本不屑一顾的态度骤然发生改变。
古人寿命本就短暂,人均寿命在三四十左右,要不然朝廷也会嘉奖高寿之人。
比如七十岁的老者不但不用再交税,还能得到官府赏赐的钱物,八十岁的老者得到赏赐的鸠杖,出入官府不必跪拜,到了九十岁的老者则赐以几杖,县长官还会适当设宴款待他们。
由此可见古人对长寿之人的看重和照顾。
在这种情况下,关飞渡竟然说那些长寿之人在那个世界竟然已经司空见惯,让他们怎么可能会平静!
人活一世,难道不想活得更久一些么?
这一点在那些勋贵士族,尤其是帝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出入都有仆役伺候,吃着山珍海味,身侧亦有美色可享,穿得也精细漂亮。
这种神仙日子只让他们过个四五十年就匆匆结束了,谁又能甘心!
穷苦人家活多久就是累多久,可是也有一句俗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因为他们上了年纪之后,就会拥有更多的经验,可以随时指点后代。
而且大盛朝的传统也是注重孝道,自然会希望家中老人活得越长久越好。
他们对医道的看法和态度立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对那什么解剖学也不像是此前那样抗拒了。
[虽说此法有悖阴阳之道,但是为了百姓的康健着想,还是应该多加尝试研究此法,不可故步自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现代后向古人直播日常》 50-60(第3/21页)
[那些牢房里的死刑犯不就可以拿来做此法的研究么,他们本就命不久矣,在死后还能拿来做这些正好合适,也算是为民做奉献,让他们身上的罪孽减轻了一两分。]
[吾等对大夫一向秉承着尊重的态度,他们都是悬壶济世,医术精湛,自然备受爱戴。]
有些人还是不肯吃亏,哪怕是夸那些个大夫,说话也极其委婉,还得是有条件的——得医术好才行。
死刑犯的面色就不那么好看了,他们好些都是因为作奸犯科才进来的,本来以为上了刑场之后头被一砍就万事大吉,眼睛一睁一闭过去,也无所谓活不活痛不痛苦的了。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会因为天幕之上的这几句话,连尸体都保不住!挫骨扬灰都是轻松的了,说不准还会被各种分尸。
他们眼前黑了又黑,只能祈祷这世上的大夫都心慈手软,也不敢对人的尸体轻易出手吧。
可惜这些死刑犯的希望终究是要落空了,那些大夫岂会不敢?他们敢得很呢!
尤其是宫廷里的那些御医,现在都双眼发亮,聚集在一块激动兴奋地议论起来,甚至还有些人劝院首赶紧去牢里提个死刑犯来练手试试。
皇帝元盛昭当然不会在这方面特地卡他们,他虽是跟天幕过不去,却不会刁难跟自己的寿命相关的事——
他自然也想长命百岁!
这事很快就定下去,流程审批得那叫一个快。
解剖又不曾妨害到大家的利益,甚至还有不胜枚举的好处,他们自然会竭尽全力促成此事的成功。
这事一传出来后,整个大盛朝除了那些混乱的、被流民占据的治地,为非作歹的凶犯都少了许多。
还有人嗤笑道:“这即将到来的乱世……恐怕是解剖学的温床啊。”
此话的背后含义,直接让不少人纷纷色变。
*
下一个项目是乐高和城市道路模拟驾驶,玩了一会元宁和关飞渡就离开了。
走走逛逛的,看见了各种神奇有趣的科普,光是儿童科普馆他们就看了半天,差点就走不出来。
大盛朝人看得几乎都快麻木了。
他们从未想过那个世界的科技竟然如此神奇,竟然要什么有什么,几乎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飞渡说:“其实这些展示的还并不是全部内容,毕竟科普馆太小了。不过,每个地区的科普馆内容并不完全一样,下次我们可以去其他地方瞧瞧。”
元宁意犹未尽地向后望了一眼,眼眸亮闪闪的,对关飞渡说:“我们走出去之后就可以参观到其他方面的科普体验了吗?”
关飞渡犹豫,还是摇头:“并不会,好多拿出来的都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之前的都不一定会展示。”
元宁有些遗憾,但也接受了这个现实。
“没关系,我能看到那些新出的展品就已经很不错了。”
然后他们就迈入音乐科学这个场馆之中,见证了里面各种形式的音乐玩法,元宁还知道了乐器是怎么发声的。
往常从来没有人特地钻研过此道,元宁学得认真,玩得也很尽兴。
大盛朝人明明没有跟着元宁他们一起走走跑跑,可莫名也觉得疲惫起来,发觉自个儿精力竟还不及两个孩童。
情绪大起大落之下,如今竟然生不出太多的波动。
感觉最震惊他们的玩意儿已经看过了,后面的无论再碰上什么都无法再撩拨情绪。
望见这些音乐科学时,不少人还是犯起了嘀咕。
[那个世界的人是怎么回事,什么都喜欢研究个彻底吗?]
[我看还是太闲了。]
[创新一法有好有坏,好处就是可以创造出各种新鲜有用的玩意儿,坏处恐怕就是这个了——不管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他们都要去折腾一番。]
轮到探索电磁奥秘时,关飞渡就带着元宁逛了一圈就出来了,毕竟里面的实验还需要具备一定物理学科基础,对他们来说尚且还是陌生的领域。
元宁问:“那些就跟我们平时使用的电灯,电视电脑有关吗?”
“对。”关飞渡说,“物理有些难度,我们还得上了初中之后才会接触这个学科。不过宁宁弟弟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从最浅显的知识开始学起,并且做点小实验玩玩也行。”
元宁喔了一声,纯澈的眼眸不见半分要学习复杂知识的阴霾,他摇头说:“不急啦,飞渡哥哥,我会慢慢了解学习这些的。”
大盛朝彻底哑口无言了。
之前那些讥讽薛兰鹤的人现在更是缩头缩脑,不敢在天幕上说半句话。
听闻那都是比较简单的物理知识了,可他们别说一知半解,更是丁点都弄不明白。
只不过是看了两眼科普之后,太阳穴就鼓胀得疼,跟听天书似的左耳进右耳出。
没有犯恶心都算不错了。
不过千万人当中,也总有那么一两个“异类”对此道心生好奇迷恋的,瞧得眼也不眨。
科学的种子已经播下,端看今后能否生根发芽而已。
第52章 第五十二章 乱世将起,清君侧,勤王令……
接下来的几周里, 元宁一直都在上课,偶尔和关飞渡玩玩游戏,品尝对方做的美食, 然后再学习英语和数学这些知识。
大盛朝已经习惯了他的日常生活,他们就还能在干自己的事时, 抽空仰个脑袋去瞅瞅他在做些什么。
天幕在大盛这个世界慢慢步入正轨。
期间元宁还学了个八段锦, 早晨起来之后他不会立即用餐,在打完操之后,才会慢悠悠地用饭。
每天的早操自然也是养生之道, 毕竟身体是自己的,若是没有一个健康体质的话, 做什么都容易中道崩殂。
元宁学的时候,大盛朝也有不少人跟着一起锻炼。
不想再一直瘦弱下去是一点,另外一点则是跟如今的世道有关。
天幕跟世外桃源无异, 但是他们可不会认为自己就能像人家一样安稳了。
如今活到此世的老人,还有许多是经历过许多年前战乱的, 他们在那些时候可是吃够了苦头, 清楚地知道自身荏弱将会是个什么样的下场。
不想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话,就得乖乖把体力给练上去,否则不论是谁也保不住你。
除了这些以外, 大盛朝同样了解到了某些历史——
那就是朝廷在不断更改的土地政策和税收制度, 还有选拔人才的制度。
那个世界的历史一直在帝制消亡前, 都会爆发起义和帝国的改朝换代。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难道真是历史的必然性?
在亓老师特地只抓重点的讲述, 把经济政治文化都细细地掰碎了说给元宁听的过程之中,大多数人都明悟了其中的关键。
除非是真的愚昧无知,或者根本不愿意听人言, 否则在那位亓老师的教诲下,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现代后向古人直播日常》 50-60(第4/21页)
稚童都听得明明白白,更不要说是成人了。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便是根本吧。]
[可惜人心是贪婪的,他们就算知晓根本在哪,也不愿意割舍下自己的利益。你们难道愿意把到手的好处分割别人么。]
[呵,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们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不在乎百年后的子孙后代如何。而且他们自以为自己能够传承千秋万代,比皇室还有久远。殊不知乱世倾轧之下,什么都保不住。]
[既然有些人心狠手辣,也莫怪别人为什么又要反抗了。被压迫到活不下去的时候,就该重新洗牌。]
不少富人看得心惊肉跳,心中的慌乱一日大过一日。
北边掀起的战火仿佛也在印证着这些话,不少人甚至都不敢再欺压手中的佃户,只祈祷这乱世不要到来。
有句话说得好,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可惜他们的奢望落了空,那些流民叛军受到的压迫可不是轻而易举能缓和的,不论这些人做什么,依照现状看来,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现代。
元宁在舅舅的剧组也早就杀青了。
幼帝的戏份没多少,人家自然要长大的,后来便是少帝,换成了旁人来演。
他也收到了来自导演的大红包,并被向来严苛的对方表示希望下次也能合作。
另外就是关飞渡开学了,他没法再继续和自己的宁宁弟弟继续愉快地玩耍。
之前他所以为的二人能够一起上学也只能是奢望而已,元宁还要再上些课才能入学。
薛兰鹤跟元宁说的理由是他对现代世界还没有特别熟悉,必须多了解了解才行。
元宁也知道这个时代还没有强大到能逆转时空,因此系统的存在也就极为耐人寻味了。
为了不给舅舅添麻烦,元宁也很谨慎,对自己晚入学这事没有半分难受。
跟关飞渡就直言是要准备去天才班,毕竟元宁并不是没有这个天赋,而是没能得到最好的教育。
如果去了普通的班,和同龄儿童一起慢吞吞地学习,对他而言才是一种残忍。
薛兰鹤同时也在到处搜罗家庭教师,再过两天就打算对收到offer的老师展开面试。
凡此种种,不足以一一尽述。
……
大盛朝这么多日发生的事也不在少数。
最让众人震惊的还是名为布衣军的流民攻入遵宝县,又拿下了旁边的四顾县。与此同时,又出现了一批打着清天大帝旗号,要救苦救难的清天军。
这两波以百姓为主的军队在一开始并不受人重视,甚至还被看做是乌合之众。
岂料他们的行动宛若摧枯拉朽之态,才半个月就各占了四个县,一同瓜分了锦丘郡。
消息传出来时,百姓骇然,连上头那位皇帝都坐不住了,赶紧派人去镇压叛乱。
不过领兵的人选是谁,元盛昭还在考量之中。
他当然不能动用自己的兵力,尤其是拱卫皇城这批禁军,那是碰都不能碰一下的。
他还在挑挑拣拣,再三犹豫时,有人进献谗言,告诉他可以令渤海郡王长孙祯去安抚锦丘郡。
原本这小人还被元盛昭不爽。
渤海郡现在被长孙祯治理得物阜民丰,光是每年税收的仓库都堆满得快放不下来,谁不夸他一句手段了得。
世人谁不馋渤海郡,连皇帝都想尽千方百计想要收回这个地方。
谁知长孙祯是个滑头,不管元盛昭怎么想办法,都拿他没辙,更不要说收回那一郡了。
现在这个蠢货还提让对方去解决锦丘郡的事,岂不是将肥肉往对方嘴巴里送?
其心可诛!
“陛下,臣对您的忠心乃是天地可鉴,日月可表,绝没有半句虚言。请您听臣一一道来。”
他做出一副凌然正义的模样,倒是有几分唬人,元盛昭竟也不自觉地相信了他。
虽说这世上有不少人对皇帝不屑一顾,瞧不上他们元氏皇族,但是也仍有许多人信奉正统。尤其是那些科举出身的寒门子弟,他们受了先任帝王的恩情,自然会对他们元氏王朝忠心耿耿。
思及此,元盛昭的面色和缓了许多,他也因此能静得下心听面前这位大臣的仗义直言。
“陛下,微臣在听闻此事之后,连夜去翻看有关锦丘郡的卷宗,发现此地易守难攻。当时由于内乱和流民冲袭,这才让那些乌合之众得了逞。但是我们朝廷想要出兵镇压收服他们却不容易,哪怕是成功了,也必然会伤及自身,导致元气大伤。”
此事元盛昭早已知晓,这也是他为什么听闻那处传来的消息之后,面色越来越难看的缘由——可恨那锦丘郡的郡守更是个贪生怕死之徒,怕他责难,于是将隐瞒下来。
若不是有许多百姓在天幕之上叫苦连天,恐怕他们还要许久才能到得到传出的消息!
元盛昭细算自己手底下的兵力,根本不多,当初收服了薛兰鹤的兵力算一个,京城中的禁卫军也算一个。前者可以消耗,但是后者他可就舍不得了。
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不动他们薛家。
“朕知晓这些,朕要的是解决的法子。”元盛昭的口气有些不耐。
那位大臣立马垂下头,敛去眼中的不屑和讥诮。
他深吸一口气,用诚惶诚恐的语气道:“臣以为,派长孙祯去镇压叛乱有两个好处。其一,可以将长孙祯的兵力大部分调离渤海郡,方便您对此地出手。其二,长孙祯要去拿下暴民,治理民乱,就必须耗损自身实力,届时他也将不足为惧!”
皇帝听得眼中精光闪烁。
他问:“可若是长孙祯不从呢?”
大臣笑了:“那他就是乱臣贼子,其罪当诛。如今大盛如日中天,陛下也正当壮年,他长孙祯就不听从皇命,您就有理由发出檄文诛拿此人。他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了首当其冲被针对之人。”
这一毒计再妙不过了,元盛昭听得龙心大悦,对说话的这名官员也更为器重,直接将对方提拔到自己身边来。
小官谢过皇帝如流水般赏赐的财宝,眼底却是一片嘲讽和厌恶。
其实他是长孙祯的人,所做的一切不过都是听从长孙祯的吩咐而已,可笑这皇帝还真以为自己真是在给对方下绊子。
初听这一计谋,他也被骇了一跳,还当传话之人是不是包藏祸心。
深思熟虑后,才发现此计是在釜底抽薪。
渤海郡乃是长孙祯的大本营,这位郡王在里面的布置和心血可不少,不论是谁来想要染指都讨不到好,可以放下心来。
锦丘郡现在看似是烫手山芋,但是依长孙祯的实力不一定吃不下它,还能暗戳戳地在其中发展实力,让别人以为他的兵力深陷泥沼之中,然后就能坐山观虎斗了。
拿下锦丘郡的好处可不只是如此,他们还能专门在里面屯田积攒粮食。
长孙祯这事儿没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现代后向古人直播日常》 50-60(第5/21页)
引起太多人的瞩目,至多因为皇帝明晃晃的坏心思而对他报以同情,然后他们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另外一件事给吸引住了——
惠襄王竟然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挥兵攻打皇城,一路势如破竹,都快打到皇城门口的那条江了。
只要惠襄王的大军打下绿江关,接着渡河之后,皇城的防卫能力也就跟纸一样薄似的,无人再能抵挡他分毫。
皇城在那时就跟拔了刺的刺猬没什么两样,只能被惠襄王的军队肆意蹂躏。
哪怕是有聪明人觉出去锦丘郡镇压叛乱是长孙祯的算计也来不及在意了,当务之急是关注皇城那边的动静。
皇帝元盛昭自然是又惊又怒,每日都在发泄怒火,甚至宫廷里拖出去的尸体都比往常多些。
“好好好,好一个惠襄王。当初赐他‘襄’字乃是辅佐之意,是叫他安分守己的!好好给朕当个诸侯王治理天下不行么?”
一字一句,从喉咙里挤出来的都是怨毒的狠厉。
如今宫中是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就连皇帝最宠爱的三皇子如今都伏低做小,不敢再招摇半分。
更别提皇宫中的其他皇子公主们了,一个两个哪还有往日的风光和得意,甚至连被宫人克扣了都不敢闹出来。
如今皇帝正在气头上,哪怕宫人被抓起来碎尸万段,他们也讨不到好。
用那些个得意洋洋的宫人们的话来说,就是他们这些玉石岂能与又臭又硬的顽石相碰!
他们现在无比羡艳天幕之上的元宁。
对方现在活得惬意又自由,每日只需要烦扰玩什么、今日的课业学不学得完。无论他想要什么,只要说一声,他舅舅薛兰鹤就会把一切都给奉上。
时不时还能去各处游玩,比皇帝还风光快活。
甚至那些课业都还是他自己自讨苦吃,非得去学,薛兰鹤根本不要求他做什么。
况且那个世界当官的也不能让旁人跪拜,还没了皇帝,面对面似乎还有令他们心惊肉跳的平等之意,哪还需要什么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啊。
那位拥有一手好厨艺阿姨每日都会变着法子给他做好吃的,不会让他少了半分营养。这才短短月余,元宁就比此前圆润了好些,小脸上、手上都有了肉。
白白嫩嫩的,尚未长开的眉眼却又能依稀看到当年冠绝京城的德妃的风华。
再瞧瞧他们,每日担惊受怕不说,竟然还被宫人骑到头上,怎能叫他们不心生幽怨。
御书房中,皇帝尚且不知晓自己那些个子嗣的埋怨和慌张,他现在都还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呢。
面前惠襄王堂而皇之打过来的汹汹气焰,他没有其他办法,只好将自己的禁军拨出去抵御外敌。否则等人真的打进皇城,他就是想逃都逃不掉。
除此之外,皇帝还广发诏令,命众多诸侯和郡守前来勤王。
大大小小手中有兵力的诸侯不管实力如何,都打算来凑一凑这个热闹的。
一来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只有在这场天下人皆知的勤王之争中,亮出拳头和势力,前来投奔他们的人才才会络绎不绝。二来则是为了让自己的路子更为正统——明明手中有兵力,却不顾皇帝的死活,究竟是何居心?
倘若这次勤王成功,皇帝还没死,到时候他们那些不去勤王的人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被所有人落井下石。
这完全是他们亲手递上去的把柄,一些老对手不借此往死里针对他们都不可能。
而那些小势力就纯粹是前来凑个热闹,瞧瞧能不能占点便宜罢了。
真心实意想要拯救皇帝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长孙祯在收到勤王的诏令之后,也是叹息道:“看来这天下是彻底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