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第 140 章(1 / 2)
翌日清晨,沈清音尚未梳洗,便有暗卫急报入府。
“大人,东宫密道已被彻底封锁,所有出入口皆有重兵把守。裴元自昨夜起便未曾外出,但据内线回报,其贴身侍读已于今晨悄然出宫,去向不明。”
沈清音眉头微蹙,沉思片刻,随即下令:“派人盯紧东宫,若有异动,立刻回报。同时,封锁京城所有城门,盘查所有出城之人,尤其是宫中之人。”
暗卫领命而去,沈清音则换上便装,亲自前往大理寺。
大理寺卿赵敬之早已在堂中等候,见她到来,神色凝重:“沈大人,此事干系重大,若无确凿证据,恐怕难以立案。”
沈清音淡淡一笑,将一卷密档置于案上:“赵大人,这是三年前边关密案的卷宗副本,以及谢府密室中搜出的往来书信。你且细看。”
赵敬之翻开卷宗,脸色渐渐变了。
“这……这些都是裴元与吐蕃密使‘赤松赞’的密信?”
“不错。”沈清音语气平静,“而且,这些信件的笔迹,与裴元平日批阅奏章的字迹完全一致。”
赵敬之沉默良久,终是叹息一声:“若此事属实,那裴元便是叛国大罪,谋逆之嫌。沈大人,你可有把握?”
“我只问一句,”沈清音目光如炬,“若证据确凿,你可愿与我一同上奏陛下?”
赵敬之沉吟片刻,终于点头:“若真如此,老夫愿与大人共进退。”
沈清音微微颔首,转身离去。
她知道,真正的风暴,已经逼近。
***
夜幕降临,沈清音回到府中,刚踏入书房,便见一名女子立于窗前,身着素衣,长发如瀑,神情冷淡。
“你怎么来了?”沈清音声音微沉。
女子缓缓转身,正是她昔日的挚友??苏婉。
“我来,是想劝你一句。”苏婉语气平静,“收手吧。”
沈清音眉心一跳:“你早就知道裴元的身份?”
苏婉点头:“我曾是裴元的旧识,当年他尚在东宫之时,便对我有过救命之恩。我不能看着你将他送入死路。”
沈清音冷笑:“苏婉,你可知他做了什么?他勾结吐蕃,策反朝臣,甚至在三年前策划边关密案,导致数万将士阵亡,百姓流离失所。你口中的恩情,在这滔天罪行面前,算得了什么?”
苏婉沉默片刻,终是叹息:“我知道你恨他,可你也该明白,他并非天生反骨。他只是……被逼到绝境。”
“被逼到绝境?”沈清音冷笑,“他若真是无辜,为何不揭发当年换太子之事?为何不自证身份?他为何要选择背叛大周?”
苏婉神色微变,低声道:“因为他知道,若他揭发此事,太后与摄政王会立刻废黜他,甚至……杀了他。”
“所以他选择了反抗。”沈清音冷声道,“可他不该用百姓的血,来铺他的皇位之路。”
苏婉沉默良久,终是低声道:“沈清音,你若执意要揭发他,那你便不只是在对付一个太子,而是在与整个朝堂为敌。”
沈清音目光坚定:“若整个朝堂皆是腐朽之木,那我便亲手将它劈开。”
苏婉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最终轻叹一声:“你若执意如此,那我只能……与你为敌。”
沈清音看着她,许久未语,终是淡淡道:“随你。”
苏婉转身离去,衣袂翻飞,消失在夜色之中。
沈清音站在原地,望着窗外的风雪,心中一片清明。
她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
翌日清晨,沈清音便携赵敬之入宫,直赴御前。
御书房中,皇帝裴昭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阴沉。
“沈清音,你可知你今日所言,乃是何等重罪?”
沈清音跪地,语气坚定:“臣所言,皆有证据,绝非妄言。”
她将密信、书信、边关密案卷宗,一一呈上。
皇帝翻阅片刻,脸色愈发阴沉。
“你指控太子裴元,与吐蕃密使‘赤松赞’勾结,意图谋逆,可有其他佐证?”
沈清音道:“臣已命人将‘赤松赞’押入天牢,严加审讯,其供词已可佐证裴元与吐蕃往来之事。”
皇帝沉默良久,终是开口:“你可有证据,证明裴元知晓自己并非朕之亲生之子?”
沈清音取出一封密信,递上:“此信,是裴元亲笔所书,言及自己身世,并提及欲夺回皇位之志。”
皇帝接过信,仔细阅读,脸色骤变。
“这……是他写的?”
“是。”沈清音道,“臣不敢妄言。”
皇帝沉默良久,终是缓缓道:“沈清音,你可知,若此事属实,那朕……便成了笑话。”
沈清音低头:“陛下,臣只求真相。”
皇帝闭上眼,许久未语,终是开口:“传朕旨意,即刻查封东宫,软禁裴元,待审。”
沈清音心头一松,却听皇帝又道:“至于你,沈清音,若此事有半分虚假,朕必不轻饶。”
沈清音叩首:“臣愿以性命担保。”
皇帝挥袖,示意退下。
沈清音起身,缓缓退出御书房。
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
东宫被封,裴元被软禁。
谢云舟下狱,谢府被抄。
朝堂震动,百官哗然。
然而,就在第三日,一封密报传来??
“赤松赞在狱中暴毙,死因不明。”
沈清音闻讯,脸色骤变。
她立刻赶往天牢,却发现“赤松赞”尸身已被火化,仅留下一纸验尸单,写着“暴病而亡”。
沈清音盯着那张纸,心中寒意更甚。
她终于明白,有人不想让真相大白。
而这个人,或许就在皇帝身边。
她站在天牢门口,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心中第一次生出一丝动摇。
她是否,真的能将真相带入阳光之下?
她不知道。
但她知道,自己已无法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