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2 / 2)
“还行吧,”阮大伯娘回,“熟板栗只卖出去二十来斤,倒是生板栗卖出去大半。”
“嗯,那明日可还要去?”
“不去了。”阮大伯娘犹豫会儿回答,“今天多亏云娘聪明,问点心铺的老板卖了五十斤生板栗,明日就没这么好的买卖。”
今天熟板栗也就卖了二十多斤,再去掉路费,虽说生意也能做,可谁也保不准明天能跟今天一样,索性不耽误时间。
“那就再晒两天磨粉吧。”
“好。”
阮柔边吃饭边竖起耳朵听,闻言也不失望,无他,今日的收获着实不大,却累得够呛,她还得想点别的法子。
一日辛苦,哪怕阮柔没做什么,第二天同样腰酸背痛,连向来精力充沛的小堂兄都蔫蔫的,待在院子里数蚂蚁。
见妹妹起来,他欢喜道,“云娘你起来啦,看我挖的蚯蚓。”
阮柔伸头一看,顿时后悔不已,只见一个小黑坛子里,密密麻麻如筷子粗细的蚯蚓爬来爬去,形容恐怖,惊得她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悄悄后退两步,她飞也似地离开,“我出去玩了。”
“哎,妹妹你等等我啊。”还没意识自己被嫌弃了,阮荣之起身,将蚯蚓往鸡圈里一倒,几只鸡飞快啄食,他傻笑着乐呵,“都吃点,多下几个蛋。”
说着,脚下便往外面追去。
阮柔正是无聊地在村里四处闲逛,懒得去寻村里的小伙伴玩耍。主要玩归玩,偏小孩子不知轻重,总要当着她的面问些有的没的,诸如她这个拖油瓶怎么又回来了,她娘是不是也不要她了之类的话,对她造不成什么伤害,就挺烦的。
没一会,阮荣之就追上了妹妹,他笑呵呵领着妹妹往山上去,“走,哥带你去山上摸好吃的。”
山脚下长大的孩子,也擅长在山上找吃食,只是,等到了熟悉的地方,一看,顿时傻眼了。
只见原本人并不多的山脚,好多小孩子在四处扒拉,甚至夹杂着几个大人,探寻的眼光将各处看得一清二楚,便是真有什么可以吃的,肯定早被搜刮干净。
他们来的这处山脚并不直面村子,而是在村东侧,平常没什么人来此,都是小孩子们割猪草以及玩耍的地方,阮柔一想,便知他们先前找到栗子树的事情暴露了,虽说本就没特意遮掩,可还是不大高兴。
倒是阮荣之想了一会,又拉着她七拐八拐,进了一处小林子。
“嘘。”他比划着,像是怕惊动了什么。
阮柔配合地放轻脚步,只用疑惑的眼神看向他,那意思分明在问,要做什么呀?
阮荣之并不回答,叮嘱妹妹留在原地,他则轻手轻脚靠近一个小山包,利索堵住几个小孔,随即将随身背着的小水囊咕噜噜朝最后一个洞中倒去,脚下飞快来到最后一个特意留下来的小洞,脱下外面的衣裳蓄势待发。
尽管没说话,阮柔大概也看明白,这是要逮兔子,不得不说,小堂兄还是有些本事的。
没等会儿,洞口冒出一对灰扑扑的兔耳朵,机灵地查看四处,惨遭洪水淹家的小兔子没发觉什么异常,飞速往外奔跑,结果,就被兜头迎来的布衣扑个正着。
“云娘,快来帮忙。”
阮柔赶紧上前,帮着捂严实,她方才好像看见好几只,不知具体数量。
“回去再说。”阮荣之没多解释,顺着原路悄默默回了家,找了个背篓,将兔子扣住,方才松了口气。
隔着背篓的缝隙,阮柔终于瞧清一共多少只兔子。
“哥,一共五只呢。”说着还吹捧了下小堂兄,“你怎么这么厉害。”
阮荣之高高抬起下巴,做出骄傲状,“我早发现那有个兔子洞,大兔子早就不在了,都是小兔子,懒得抓回来罢了。”
说完有些失落,补充解释道,“今天那么多人,迟早会摸到位置,到时连小兔子都没了,还不如抓回来给你玩玩。”
阮柔仔细去看,果然,说小兔子都是夸奖,小小一只,让人生不出吃兔的想法,只觉得好生可爱。
五只兔子,应当是一窝的,三灰两白,此刻惊慌不已,挤在一起报团取暖。
“哥,我们把它养起来吧。”她记得,养兔子也是一件来钱的生意,毕竟兔子能生。
“本来就是给你养的呀。”阮荣之没懂,大方地道,“都给你。”反正也没二两肉,他不馋。
阮柔好笑,没再继续解释,只她记得兔子是会钻洞的,一个背篓不大安全,又找了一个背篓,上下倒扣,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200-220(第6/28页)
。
午饭时,饭桌上,阮荣之再次提起自己的光辉事迹,待大伯娘看过兔子,忍住了没给两个大白眼,“那么丁点大,能做什么用?”
阮柔趁势提出自己的请求,“大伯娘,那几只兔子我想养着。”
“养兔子?”阮大伯娘惊奇,他们这一遭有养猪养鸡的,还真没有养兔子的,不过小孩子养着玩玩,倒没什么可担心的,毕竟兔子吃草吃青菜,不废粮食。
“行,那你就养着,等养大了,咱们再吃兔肉。”阮奶奶笑呵呵道,显然几个大人都没拿养兔子当回事。
阮柔却正经把这当成了一项重大事业,当天就开始给兔子布置合适的窝。
背篓家中还要用,显然不能一直给她用,便只能先养在柴房,为此常年大开的柴房门都被上了锁,提防兔子出逃。
又寻来干茅草,铺成一个半圆的兔子窝,将瑟瑟发抖的兔子丢上去,兔子们调整了下坐姿,重新挤在一起。
窝解决了,还有吃食,因着兔子还小,她不敢大意,去后面菜园摘了几颗大白菜,洗净再擦干,放至兔子身旁,随即退后几步。
或许是闻见熟悉的青菜香,兔子们小心翼翼靠近,吧唧着三瓣嘴,吭哧吃起来。
只是吃了就得拉,很快,被兔子便便熏到的阮柔第一次体验养兔子的艰难。
认命打扫干净,一天时间就这么匆忙而过。
接下来,阮柔全副心神都扑在几只兔子身上,谨防逃跑的同时,给兔子准备干净的吃食和水,总之,将小心谨慎刻在了额头上,连小堂兄几次喊她出去玩都拒绝了。
阮荣之虽然喜欢兔子,可稀罕的是上桌后香喷喷的兔子肉,对塞牙缝都不够格的小兔子实在提不起兴趣,更不懂为什么堂妹如此兴致勃勃。
但妹妹是自家的,还能怎么办,只得配合着去山脚找兔子爱吃的草,洗净晾干,也不知道妹妹哪来这么多讲究。
原本山上的草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养兔子几日下来,他就发现了不同,知道兔子最喜欢吃猫尾草,其他的诸如大麦草、小麦草也掺和着吃,萝卜青菜不拒绝,总之,还蛮挑剔。
一两日砍不下来,大人们也只以为是小孩子胡乱养,等过了半个月,阮柔将兔子装在背篓里出来遛弯,顿时发觉不对劲。
“这兔子,是不是长大了不少?”阮大伯娘迟疑问,不知是不是自己眼花。
“是大了不少。”阮大伯给出肯定的回答,同时夸赞,“养得不错,溜光水滑的,再养养指不定就能吃了。”
阮柔一见,立时将兔子藏在身后,认真道,“大伯,我是正经养的,养大了还要生小兔子呢。”
阮大伯娘稀奇,“五只还不够,再生养得过来吗?”两个孩子的忙碌她看在眼里,没计较是因为家里没多少活,等来年春天可就不能继续闲着了。
“大伯娘,兔子不仅可以吃兔肉,还可以卖钱,等我养一大堆兔子,家里就有钱了。”
阮大伯娘一怔,随即心一软,怜惜地摸摸她都说有娘的孩子是个宝,可云娘这孩子,父丧母改嫁,六七岁的年纪,去田家回来后便格外地懂事,比自家臭小子懂事多了。
“嗳,那就养着,等兔子卖了钱,伯娘给你买肉吃。”
“好。”阮柔应着,对待兔子更加精心。
第205章 秋去冬来,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温度逐渐降下来,五只小兔子长成半
秋去冬来,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温度逐渐降下来,五只小兔子长成半大兔子,眼看着等来年春天就能产崽生下兔子,阮柔照顾愈发精心。
更喜人的是,某一天早上,阮柔来到柴房专门隔出来的兔笼,竟凭空多出一只雄兔,如此,六只兔子里两雄四雌可谓十分得宜。
除去坚持养兔子这一点外,阮家与先前并无太大区别,故而这个年关也过得紧巴巴。
因着阮柔回来的第一年无冬衣,阮奶奶出钱额外做了一身棉衣,其他阮家人则依旧穿着几年前的旧衣,唯独吃食上,比往日更大方,从腊八开始,家里的饭食由半稀粥变成浓粥,一家子的精神头都比往日足。
大人们依旧忙个不停,孩子们却彻底玩疯了。
村中不甚富裕,阮荣之年纪大了,自觉去旁人家蹭吃蹭喝的事情不能多干,故而带着小堂妹自力更生。
锦绣村靠山却无吃糖积水,唯独村前一道溪流路过,溪水和缓,平素村人洗衣、灌溉的水基本都从这里取,至于吃食用水则全靠村中的一口井。
冬日气温降低,溪水面上结了一层浅浅的冰,村人若要用水,只需要拿棍子轻轻一击,就能破开一个洞,但冰水寒冷,村人宁愿花点力气打井水也不愿意贪便宜用溪水,故而溪流处少有人来。
此刻,两道小身影慢慢从远处靠近,那小心翼翼的模样仿佛做贼。
“哥,来这里做什么啊?”阮柔有些好奇,一边搓手,一边小跑着跟上。
“嘿嘿,带你来捞鱼。”
不一会,两人靠近溪流,阮荣之在岸边随意抛了一块石头,砸出一个木桶大小的洞,随后,忍着冰水放下一个条筐。
阮柔毕竟在现代学过理化知识,此刻一见便明白是利用冬天冰下的鱼缺少氧气的缘故,但这般网鱼还是第一次,故而也颇为新奇地看着。
前后一连放下三个筐子,筐口用枯草缠紧,届时鱼儿进去容易出来简单。
一切完毕,阮荣之双手早已冻得通红,却欢喜异常。
“走,云娘,咱们先回去,过两个时辰再来看。”招呼着人,他一边走一边嘚瑟,“嘿,我也是有一次赶巧发现的,冬日结冰凿个洞,那鱼儿就容易往里钻,还省了过年买鱼的钱。”
附近村子习俗,过年饭桌上可以没有鸡鸭,鱼却必须得有一道,曰年年有余。
两人回去暖和身子,吃饭睡觉休息一阵,等半下午再来到溪边,捞起三个筐子,一共得了五尾鱼。
“回去。”拎着鱼,阮荣之雄赳赳气昂昂,似得胜的大公鸡。
等回了家,阮大伯娘自是一阵夸,留下两条大的先养着,余下三条,两条炖了鱼汤,香浓无比,勾人胃口,另一条取下鱼肉做了鱼丸,也是一道好菜,一家五口吃了个心满意足。
有道是过了腊八就是年,一进入十二月,时间就跟插上了箭般,飞速划过。
腊月二十到二十五,是锦绣村约好一起去镇上置办年货的日子。
难得的热闹日子,锦绣村村长特意从外面借了头牛,又拼拼凑凑架了辆牛车,专为村人往来市集使用,一天可以来回四趟,故而锦绣村众人家家欢欢喜喜,即便什么都不买,也愿意花上一文钱往返去镇上逛逛……
故而,廿三这日,阮柔与阮荣之也得以大人跟着去镇上凑热闹。
牛车从锦绣村去镇上,从大路走比从丰收村绕路还要近些,即便老牛悠悠慢行,约莫不到一个时辰就到达镇上。
阮柔下牛车时精神尚好,心道若阮家能有一辆牛车就好了,不过不能操之过急,等她兔子养好,牛车当不远了。
时隔几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200-220(第7/28页)
,久违的镇上许闹许多,尤其开着各色商铺的街道,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了两站红灯笼,衬得整条街道红彤彤一片,格外喜庆,行走其间的老百姓俱都面带笑容。
“咱们先去摆摊把鸡卖了。”阮大伯娘在前,以迅捷的脚步在人群中穿梭,寻找合适的摆摊位置,阮柔和阮荣之夹在中间,由最后挑着大背篓的阮大伯照看。
是的,再次来镇上,阮大伯娘依旧选择了带点东西来兜卖。
其中最珍贵的当属家里的几只鸡,因着害怕鸡瘟的缘故,一般农家养鸡也就十来只,这次阮家就带来了八只,堪称大手笔。
除此外,先前贮存下来的板栗,炒制了二十斤,还有阮柔趁着过年材料丰富极力要求制作的栗子糕,一块块不到巴掌大小,却格外小巧精致,阮柔对其抱有厚望。
“就这吧。”好不容易寻了个空隙,阮大伯娘赶紧占住,等阮大伯赶到,用大背篓占住,几人都松了口气,倒不是累的,而是摩肩擦踵,硬是挤得满头大汗。
左右看看,尽是摊贩,摊子上卖的东西也五花八门,田地里种的蔬菜瓜果,自手工编的背篓篮子,家养的鸡鸭鱼肉,还有各色自家炸的小吃,不时还能听到公鸡咯咯的打鸣声,热闹非常。
卖东西的人多,买东西的人同样不少,刚坐下不一会就有人逛到摊子前,一口气买下一只鸡、一条鱼和半斤糕点。
鸡是活鸡,只双脚处用一根草绳绑了,羽翅是早剪掉了的,飞不起来,买的人往背篓里一放就成。
至于杀自然不用当场杀,一来他们就摆个摊,工具不足,二来人家指不定等过年前一天再杀,且得养两天。
开门大吉,接连又有几位了人上门,都没空着手离开,数数挣的钱,阮大伯娘乐得喜笑颜开。
约莫时间快到中午,摊子上的东西卖得差不多,足足挣了好几百文,阮大伯娘问,“要回去吗?”
不等人回答,她又自言自语,“算了,还是等卖完吧。”
本来他们预备在镇上待一上午,跟中午的牛车回去,如今眼看生意好,大伯娘便舍不得了。
“那就再等等。”阮大伯拍板,遂了她的意。
出门大半晌,几人肚子都有些饿,大伯娘从背篓底部取出来的干粮,不出意外,还是饼子,不过因着今日生意好,大伯娘难得大方,找了户羊肉汤馆子,就着热汤啃饼,倒也吃得心满意足。
剩下的东西不多,叮嘱阮大伯看着摊子,阮大伯娘再次带着两个孩子开始大采购。
过年嘛,几副对联是必须的,糕点自家会做,省去一笔花销,炒货瓜子花生等小吃,再扯上半匹布,阮大伯娘计划给家里两个小的各做一身里衣。
采购完毕,满载而归,摊子上只剩最后一点东西没卖出去。
见天色不早,阮大伯娘蹙蹙眉,看看四周,摊贩和客人已经不多,懒得再等,索性拿剩下的东西跟几个摊贩互换了点东西,摊子彻底空了。
天色未黑前,阮家乘着牛车款款归家。
下了牛车,阮柔有心打听,便问,“大伯娘,牛车要多少钱啊?”
阮大伯娘看向原地的牛车,同样带着艳羡,“车倒不怎么值钱,但牛值钱啊,正值壮年的牛,一头怎么说也得有八两,好的十两不止。”
驴车倒是能便宜点,三五两就行,可牛好歹能犁地,载东西也吃重,驴可不行,故而,村人们有钱的还是宁愿多费点买牛。
至于锦绣村为何连头牛都无,自然是因为村中田地贫瘠,不仅数量不足,质量上更为悬殊,换言之,那点贫地自家人就能种完,何须买牛。
羡慕完,几人归家,阮奶奶早已做好了晚饭。
吃罢饭,依旧是熟悉的数铜板环节,农家靠种田为生,偶尔去赶集卖些自产自销的小商品,来往使用的皆为铜板,至于银子,那是官商才能有的,至少阮柔在阮家从未见过银子,就连先前小李氏带走的十两银,其实不过十串铜板。
但铜板有铜板的乐趣,一百枚串成一小串,最后看时,桌上多了两串又三五十,也就是说,一天就挣了两百三十五蚊。
“要是天天这样就好了。”阮荣之瞧着铜板眼睛亮晶晶。
阮大伯娘薅了一把他的头发,好笑道,“哪有那么好的事,鸡是养了大半年的,糕点挣钱可也费了不少糖和鸡蛋,再有,你河里的鱼攒了不少天,数数忙活了多久。”
总而言之,挣的这两百多文,虽然是一天挣的,可确却是阮家多日的积累,非一日之功。
唉,微叹口气,阮奶奶收了属于公中那份,各自归置。
年货置办齐全,接下来只等过年。
阮柔彻底没了安排,整日里最重要的是就是兔子的一日三餐以及兔笼的打扫。
阮大伯娘本还想将那只不请自来的野兔宰了给过年加个菜,被她阻止,眼看冬天过去,兔子就要繁衍,可不能这时候吃了。
最主要的是,原先五只兔子是一窝的,以她浅薄的知识,实在不知道能不能配对,故而最后这只野生的格外重要。
知晓眼馋许久的兔子还不能吃,阮荣之表示颇为遗憾,直到阮柔安慰以后补他三只才勉强满意。
阮家这边和乐融融,远在丰收村的田家,气氛却格外沉重。
事实上,自打阮家将孙女接走,田家众人就觉处处不顺心。
与阮家类似,田家上头一位老人,下面田父和小李氏,再就是前任留下来的两个孩子。
田父自不必说,虽是家中唯一男丁,可作为读书人,家中大小事务一概不沾,等冬节私塾放假就整日窝在家中书房,美其名曰备考。
对此,小李氏自然没什么意见,毕竟田父考上她也受益。
最让小李氏不满的是田氏以及两个孩子,明明才四十几的年纪,养尊处优好几年,啥活儿不干,养出来一对孙子孙女也一个懒样。
第206章 糟心归糟心,小李氏依旧忍耐居多,无他,田家在她眼中已是……
糟心归糟心,小李氏依旧忍耐居多,无他,田家在她眼中已是难得的好去处,起码田地足够,不至于饿肚子或者过于苛待她,只是多干活而已,尚且能忍耐。
再者,田家在丰收村属于中上人家,她回娘家都倍有面子,这是先前在贫困的锦绣村所没有的。
但烦恼依旧存在,上头婆婆她管不到,下面的继子跟着田父读书,她同样插不上手,唯一可以略使唤的,就是这个继女。
比起自己的拖油瓶女儿,田小雅当然显得金贵,可当家中只有她一个女儿时,她的地位又自然而然地下降,比起小李氏这个外人好不了多少。
先前自己的女儿在时,老东西还护着继女,说什么读书人家的女儿就该学些女红针织,做什么家中地里的杂活,理所当然将家中一大摊子甩给她以及女儿。
结果等女儿走后,她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继女顺理成章地被安排了活计,还不是为了自己躲懒,把孙女推出来。
有对比才有差异,跟能干的亲女相比,继女简直一无是处,吩咐点小事都干不好,若因此多说两句话又得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200-220(第8/28页)
腔控诉,两人的矛盾直接蔓延到整个田家,搅得人人不得安生,就连田父理想中的安静备考都做不到。
又是一次争吵,田父不得不出来主持大局,“够了,天天吵,有完没完,这次是因为什么事情?”
“当家的,你说小雅这孩子,我让她洗个碗,就给我摔了三个,这日子还能过吗?”小李氏哭哭啼啼,正大光明上眼药。
在农家,任何花钱的物件儿都金贵,时日长用坏了就罢,洗一次摔三个碗,谁家经得住。
田父虽则不下地干活,对于家中的经济状况却也大概了解,闻言顿时不悦地看向女儿,“小雅,你太不懂事了,家中条件有限,还养不出娇小姐来。”
田小雅生活一落千丈,本就心中不忿委屈,听见亲爹的指责,泪水哗啦啦下来,“爹,我以前根本没做过这些粗活,你看我的手,才多少时日,已经糙了这么多,日后怕是都捻针线了。”
田父听后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看向毫不知错的女儿,“就因为要你干活,就故意折腾这些,现在还敢甩掉三个碗?”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女儿没养好,懒惰自私至极。
便宜继女被教训,小李氏格外高兴,面上不显,还故作大方劝慰,“当家的,也是我没前面姐姐能干,否则,哪里要小雅帮衬呢。”说着,还别有意味看向婆婆田氏。
田氏心下一紧,知晓不能继续逼小李氏,否则,容易殃及自身,遂严厉了神色,看向孙女,“小雅,这次是你过分了,你爹爹背靠,你娘也整日忙碌,不过要你做些小事就如此折腾,以后去旁人家,还当我田家没有养好女儿。”
田小雅顿觉羞愤欲死,哪有长辈这么说晚辈的女儿家,还好只是在自家,若是在外面,她以后都别想嫁人了。
越想越是委屈,尤其回忆起亲娘在时的轻松与自在,其中差异,着实叫人难以接受,她也不说话,只一个劲哭,嚷着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将田父气个够呛。
“小李氏,小雅这孩子是养歪了,趁着年纪尚小,趁早掰过来,家里的活尽管多吩咐,盯着她干,若是干不好或者继续故意捣乱,那就别吃饭了,我田家养不起。”说着一甩袖子,冷哼一声,转身离开。
田小军看看妹妹,再看看愤怒而去的田父,话语俱皆哽在后头,若支持妹妹,岂不是变相反驳亲爹,最后到底没多安慰,只谆谆告诫,“小雅,你听话。”
田小雅抹眼泪的手一顿,不可置信看向他,“听话,我听谁的话,爹都被这个狐狸精迷住了。”
“住嘴。”田小军面上再没了刚才的温和兄长模样,“小雅,谨言慎行,要知道你在说什么。”继而也要离去,跨出门前,转过头来,对着田氏及小李氏作揖,“奶,娘,我跟着爹读书,小雅还请您二位多上心。”
面对宝贝亲孙子,田氏积极出来应答,“小军,你安心读书,家中琐事不用你操心。”
“嗯。”
小李氏紧跟着道,“是啊,小军你好生读书,家中有我和你奶呢。”
然后,田小军真就此离开,至于身后哭泣的妹妹,年纪不小,却依旧如此不懂事,是该好好教导了。
而田小雅看着她离开的背影,彻底伤心,只觉得自己被所有亲人背弃。
田氏年纪大了,听着孙女的哭泣声逐渐脑瓜子嗡嗡,扔下句“听话”后自顾自走了。
于是,堂屋只剩小李氏面对便宜继女,对其哭泣只有痛快,这一年多时间,两个小崽子给了自己多少难堪和麻烦,继子就算了,若她生不出儿子,以后还要靠他养老,可一个继女凭什么。
“好了,人都走了,还哭什么。”小李氏语气第一次如此冰冷,在确定继女在田父乃至田小军眼中其实也就那样后,她就自然而然学会了欺软怕硬,知道该如何对待继女。
田小雅被惊得一噎,突兀打了个嗝,停止哭泣。
“家里活儿还多着呢,有哭的功夫,趁早把剩下的碗洗了,鸡还没喂,院子还没打扫,对了,还有一盆昨儿换下来的旧衣服。”小李氏扔下一堆活,悠悠然补充,“若是做不好,中午就不用吃了,不怕饿死,你尽管闹腾。”
此事过后,不知是不是无人撑腰,原本嚣张无比的田小雅忽就安静下来,仿佛彻底失去了往日的那些骄纵,如同村中任何一家中的女儿般,温顺和善,勤劳肯干。
田家就此安静,对此,田家人都很满意,尤其小李氏,整日嘴角带笑,恨不得叫人人都知晓她的好心情。
然而,好心情没持续太久。
腊月二十三,小李氏跟田氏去镇上采买年货,田父预备提前去镇上见见同窗,顺带上近来跟着自己读书的儿子。
一家五口,四口去了镇上,唯留田小雅和一大堆杂活,越想越气,恨得跺脚咬牙,顾不得亲兄长几次三番的叮嘱,将所有活计仍在脑后,干脆自个儿回了外家。
另一厢,来到镇上,两边分道扬镳,小李氏兜里揣着银子,跟田氏一路小心护着荷包,来到往常摆集的地方。
因着不是花自己的钱,田氏便格外大方,两手一挥,不是要这个就是买那个,阔绰的模样,让小李氏递出铜板的时候忍不住心痛,婆婆花钱如流水的姿态,使得她来时的欢喜期待几乎去了大半,巴不得趁早回去。
奈何婆婆不肯,走着走着,忽在一处拐角看见几道熟悉的身影——前夫家的大哥大嫂侄女,以及自己的亲女儿。
四人应是趁着年节来摆摊,看样子收获不小,人人脸上带笑,最刺眼的是,亲女儿明显圆润了三分的身形以及面上的亲切,与当日她离开前的模样,形成无比鲜明的对比。
看得出来,女儿回到阮家后过得不错,起码比在田家好。
然而,小李氏清楚感受到,那一瞬间,涌上来的不是高兴或者欢喜,而是难以言喻的难堪,仿佛自己做错了什么似的。
“小李氏,愣住做什么,赶紧的啊,我买了一斤花生糖,先把钱付了。”田氏理所当然般使唤。
小李氏也不觉得什么不对,匆忙上前给了钱,再要回头去看,密集的人群遮掩,早已找不到人影。
心中惆怅万分,等回去的一路,依旧神思不属,看得田氏略心虚,还以为今日挥霍过度,也悄没声儿。
————
不拘田家如何,阮家的日子依旧和顺而安宁。
腊月三十团圆夜,阮家的年夜饭比之往年丰盛许多,没有去年失去亲人的伤痛,个个面上带笑,同时大家不忘关心独自一人的侄女,一个劲给她夹菜,堆得小碗冒出尖头。
阮奶奶照例说几句吉祥话,给两个孩子包了压岁钱,不多,十个铜板,足以两个孩子乐呵。
面对大儿子一家,阮奶奶没有不放心的,唯独二儿子的闺女,今年才接回来,中间一年的缺席,总让她心怀愧疚,觉得对不起二儿子,让其唯一的子嗣在外面受苦了。
“云娘,你既然回来了,就好好在家里,家里再难也不缺你一口吃的。”说着眼眶微湿。
眼见气氛有些沉重,阮大伯娘连忙安慰,“娘,你放心,我和当家的都把云娘当亲女儿一般,云娘,你爹是不在了,可还有我和你大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200-220(第9/28页)
荣之有的,我们也不会少了你。”
阮大伯不大对说话,只点头表示赞同,“娘,你就放心吧。”
“嗯。”阮柔颇为认可点点头,小大人般反过来劝慰,“奶,大伯大伯娘,我都知道的,这里就是我的家,我不会客气。”说着,她狡黠一笑,“等我明天养好了兔子,以后咱们天天吃肉。”
“那可太好了,我们就等着。”大伯娘抽科打诨,将话题含糊过去,见阮奶奶再次含笑,才松口气。
虽这么说,其实几人都没把孩子所说的养兔子当一回事,只当时小孩子的一片孝心,等日后,阮家靠着养兔子真的过上可以天天吃肉的日子,再次回忆起这一天,只余感慨和惊奇。
年夜饭过后,阮奶奶和阮大伯大伯娘在家中,而阮柔则跟着阮荣之四处拜年。
一年不见,阮柔初回来时,村里人还有些闲话,可几个月下来,见阮家一如既往并无介怀,便慢慢习惯,对其态度便也寻常。
第207章 大年初二,回娘家,阮大伯娘带着阮大伯以及儿子早早回娘家……
大年初二,回娘家,阮大伯娘带着阮大伯以及儿子早早回娘家,阮柔这个侄女不能跟着,只得和阮奶奶一起守家。
阮家上一代只有一个女儿,嫁得远,基本只在过年回来,故而,早早的,阮奶奶就准备好一桌的饭菜,只等女儿归家。
阮柔悄悄回忆了下,对原主的姑姑并无多少印象,更不存在什么矛盾,微微松口气。
从早上翘首以盼到中午,阮姑姑一家方才姗姗来迟。
为首的是一位颇为精瘦干练的女人,年纪约莫三十上下,足足比阮奶奶高了一个头,这使得阮柔抬头看她时,总觉得对方很高大威武。
“这是云娘吧,瘦了,不过回来就好。”阮姑姑对待侄女的态度尚可,语气和缓地关心几句,之后便是跟阮奶奶说些家里的琐事。
与阮姑姑一起前来的,还有一大两小,大的阮姑父三十许,面相憨厚,性格沉默寡言,只是几乎与阮姑姑同样干瘦,。
两小应当是两人的孩子,大的男孩十四五岁,已经有大人模样,小的女孩八九岁模样,两人都紧紧倚着阮姑父,显然对这个外家很是陌生。
从院门前到一路迎到堂屋里,等围坐在饭桌上,阮柔才与表哥表姐说上几句话。
饭菜为阮奶奶亲手所做,虽算不上十分丰盛,可大约也尽了她最大的能力。
吃饭期间多是阮奶奶问阮姑姑家里的情况,由此让阮柔对阮姑姑家的情况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别看阮家所在的锦绣村贫困,但比较起来,阮姑父所在的小山村更为贫瘠和偏僻,毕竟锦绣村还只是在山脚,远离官道和城镇,田地虽荒可起码饿不死人,小山村则是完全在山中,几乎没几亩能耕种的田地不说,村民进出山更是极其不便,连一日三餐都是大难题。
原本阮家爷奶当年不同意这门婚事,他们不指着女儿赚彩礼,却也不希望女儿嫁错人过一辈子苦日子。
奈何阮姑姑坚持相中当年偶遇几次的阮姑父,婚事就此定下,之后,大山阻隔下,阮姑姑回来的日子屈指可数,十几年回来估摸也就二十来次,故而阮奶奶对这个女儿牵挂极深。
从其面容,便可知日子不大好过,阮姑姑后悔没后悔看不出来,但夫妻两人感情很好,行动举止间透着股默契。
吃过饭,大人们继续说话,阮柔听着无趣,便领着表兄表妹来看自己养的兔子。
“看,这是我养的兔子,好看吧。”她介绍时颇有成就感,带着一股子兴奋与骄傲。
比起刚来时,兔子长大不少,兼之冬日毛发厚实,更是大上一圈不止,驯养了几个月,日日有送上门的吃食,兔子没想着逃跑,反而很是温驯,唯独爱刨坑这点让人有些担心。
“哇。”发出惊叹声的是年纪没大多少的小表姐,或许女孩子对毛绒绒天然有着股喜爱之情,也不顾自己与阮柔这位表妹还不熟悉,央求着道,“表妹,我可以摸摸它们吗?”
“嗯,不过不要太大力气,兔子若急了也会咬人的。”阮柔叮嘱,生怕她不知轻重。
小姑娘看看兔子,再看看表妹,终究忍不住诱惑,伸手将几只兔子挨个摸了一遍,完事后兴奋非常,小姐妹俩迅速亲近起来。
阮柔从她口中知晓两人的名姓,阮姑父姓郑,名郑石,小名石头,下面两个孩子,表哥名郑柏,表姐名郑佳。
郑柏个半大孩子,显然对兔子不感兴趣,他奇怪地问,“兔子是你养的吗,为什么要一直养着。”
郑家在山中久居,多少会几分打猎手段,不过,一般他们打到动物也是吃或者卖钱,对外家的表妹竟然养着兔子不大理解。
“我养的,”阮柔骄傲抬头,“不过兔子是堂兄抓的,当时才这么大点,太小了,”她给两人比划了下,“我就想着养着,等以后生一窝小兔子,家里就可以靠着卖兔子挣钱了。”
“哪有那么简单。”郑柏想也没想反驳,“花时间花精力,最后不一定能养活,不如去外面打野兔子。”
意见产生分歧,阮柔也不跟他争辩,总归等她养好兔子,自见分晓。
屋里的郑姑父大约是插不进去话,边也溜达着出来,见到柴房里的兔子,听说是他养的,又是一番惊奇。
“养得很不错嘛。”
阮柔暗道还是他有眼光,遂将自己怎么怎么精心养的说了一遍,听得阮姑父连连点头。
“若能养起来也算一门不错的营生,不只是兔子,还有兔子皮毛,也能卖个不错的价钱。”
“小孩子家家瞎胡闹,养着好玩,哪里指望她挣钱。”阮奶奶笑着打断。
阮柔顿时不服气,“奶,我很认真养的,你看兔子都大了好几圈。”
阮奶奶没怎么仔细看过,现下一瞧还真是,她本就是个对孩子和蔼的性子,此刻更是夸赞,“云娘用心了,等再长大点,宰了给你做红烧兔肉吃。”
阮柔连忙摇头,“吃肉不着急,等兔子多升几窝小兔子,咱们不仅有兔肉吃,还能卖钱呢。”
“若真想卖,我还认识镇上酒楼的掌柜,还有几个收皮毛的商人。”
他寻常打到野味,自家舍得吃的反而少,多是卖钱,然后拿钱买粮食,故而有几分人脉,此刻倒不吝啬指教。
“多谢姑父。”阮柔赶忙道谢,接着投桃报李,对小表姐道,“佳佳姐,等生了小兔子,我送你两只。”
“好啊。”郑佳看先兔子,眼睛都带着光。
大人们见此没多说什么,又聊了几句,出来柴房,待在院子里闲聊。
约莫半下午,阮姑姑见天色不早,提出要离开,被阮奶奶强留住了,“过年家里能有多少事,再等等,待会你弟和弟妹就回来了。”
阮姑姑却是个急性子,“冬日天黑得早,再过会儿回去的路就不好走了。”她自己走惯了山路无所谓,可还跟着俩孩子,届时路上又冷又黑的可得遭罪。
“那就再等等吧。”郑姑父开口安慰,“晚点也不打紧。”到底心怀愧疚,觉得妻子跟着自己受委屈,日子穷就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