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56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550-560(第1/34页)
第五百五十一章
若是要说起这件事情, 那肯定不能从这封折子上的时间开始说起来。
最早的时间线要从大明第一次和这群佛郎机人交锋开始,那就要推回到先帝还在位时的弘治癸丑年开始,当时大明为了区别东夷的倭寇, 还是称他们为番夷的,当时这群人横冲直撞冲到东莞守御千户所的领地,当时的东莞守御千户所千户袁光率兵围剿,在岑子澳与番夷相遇, 虽驱逐了番夷,但千户袁光不幸中弹身亡, 朝廷还大肆表彰过。
自此之后中国沿海及船只不仅要受到倭寇的骚扰,还会时不时有番夷的攻击,而且随着明朝的水师一直处于下风, 这样的侵扰越来越多。
最开始的转机是江芸在琼山县开了海贸,安抚了不少日本国的浪子,让他们开始和大明交易,当然这些都是一开始无路可去的倭寇, 愿意被招安的,也有很大一批倭寇习惯了掠夺过日,故而还是在水面上游行, 时不时抢夺过路的商船。
但大明的水师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后来漳州的海贸正式通航,广东作为大明目前设备人员装备最完整的水军, 开始肩负起三角区域的巡游, 又随着弓箭和大炮的逐渐升级,这些年也和这些人打得有来有回。
本来大明百官对此事的态度就是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只要大明海域附近安全就可以了, 直到满剌加被人占领,明朝海域上肉眼可见的番夷船只变多了。
最大的一次交锋大概就是在陛下登基的第八年,佛郎机人欧华利率一支船队到达珠江口沿岸,想要拜见大明君王,朝廷在一番争论后,出人意料的是陛下和江芸一力同意,这群番夷人这才能顺利从漳州海贸司登陆,学习一月礼仪后赶赴京城。
这一行人虽然在京城没淘到什么好处,但据后来广东布政司说,他们在水面上与商人进行交易,赚的盆满钵满这才离开,至此,关于佛郎机的消息便锐减下来。
但当年还有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在内阁阁老江芸的运作下悄无声息地被通过了。
——兵部郎中徐经曾上折子请求重新恢复远洋护航,保卫船只远行。
此后,大家对此都不太关心,毕竟后面大明船只在经过满剌加时并没有被过多刁难,满剌加距离大明虽然近,但到底不是大明的土地,所以百官便任由卧榻门口盘踞着一条蛇。
这次的消息算是第二次给这个王朝带来佛郎机人的消息。
“佛兰机人的贸易量这么大吗?怎么还要圈一块地?”梁储不解。
“不论大不大,就是来做生意,我们已经开设了不少港口,广东的海贸司即将投入使用,这么多地方还不够他们做生意吗。”杨一清下意识反驳道,“只怕所图甚大。”
杨廷和也紧跟着点头:“他们已经占据了满剌加,按理已经能中转补给,为何还要在大明要一块地,分明是狼子野心。”
王鏊摸着胡子,反而提出别的想法:“就是占据了满剌加,这才想着和大明做大宗生意,就像要在街面上开店,所以才想着要一块地。”
梁储看着折子,拧眉思考:“他这边就是这么说的,说他们那边的国家还有很多,他们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有能力来到大明的国家,故而需求量极大,又因为要跨越这片海域,损耗也极好,所以这才需要一块地休整。”
他想了想看向其余人:“似乎,也有些道理。”
“那是他们的事情,和我们有何干系。”杨一清冷漠说道。
“若是给了一块地,到底还是在大明手中,拿回来不是很方便嘛。”王鏊从大局出发,“我看过两个海贸司的这两年的贸易单,佛郎机确实贸易频繁,今年南直隶受灾,江西福建和河北清丈完成后要减免一年赋税,虽说九边贸易现在算是无忧了,但蒙古人能结多少铜钱白银,这些佛郎机人能带来源源不断的白银,正好可以充盈国库,缓解目前的压力。”
朝野上下现在对这个事情大都不太在意,大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毕竟国库需要大量的银子来维持各地的开销,现在有人送来银子,也就是给一块地方,和街上租店面一样,瞧着也不是大问题。
杨一清沉默了,但脸色还是写满了不赞同。
杨廷和反而欲言欲止,脸色凝重。
“都是自己人,直说就是。”王鏊说道。
“他们的白银流入未必都是好事。”杨廷和说。
“有钱还不好吗?”梁储震惊。
杨廷和看向一直没说话的江芸芸。
江芸芸抬眸,从袖中掏出几本折子,众人见怪不贵,已经各自接了过去。
“南边物价飞涨。”江芸芸直接说出结论。
杨廷和点头:“本来铜钱就有不足量的问题,但大家认形制,只要重量少得不过分,基本上也都是睁一眼闭一眼,但其实百姓对此已经苦恼已久,现在不约而同,南直隶以南的沿海地方的百姓,自发开始用白银交易买卖。”
江芸芸又从右边的袖子掏出一本折子,递给王鏊:“这是广州惠州府知府递上来的折子,讲的就是这个问题,认为白银流入太大了,导致两广地带一应物品都水涨船高,长此以往定然是不利百姓的。”
“这里面还说了,若是佛兰机人掐住了海峡要道,我们白银流入量就会瞬间紧缩,与此带来的后果就是会有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江芸芸补充了一句。
“这……这个折子怎么去年没见过啊。”毛纪犹豫问道。
江芸芸微微一笑:“去年年底事情太多了。”
是了,陛下不准养猪的事情闹得太大了,兜兜转转,变成了寡妇子女可以从母性,又到各地知府知县上折子对此事展开深入基层的辩论,反正就是是个人都要说两句。
毕竟改姓是个大事,之后又牵扯户籍和土地上,但奈何陛下态度坚决,内阁又因为江芸作为一个强势的阁老,诸位便是有再多的话也不好多说,所以此事闹到开春后,内阁共同草拟了一份改姓准则,才逐渐消停下来。
这两月江芸在诸多的折子中摸索出一个大概的流程和规范,王鏊作为首辅心中柔肠万千,也颇为不赞同,奈何司礼监大太监谷大用几次三番深夜悄悄来家中,几番推心置腹的对话中,不得不低下头来,最后商量着几位阁老一起署名,这才把此事掀过去。
毛纪对此讪讪地没说话了。
杨廷和也不多说此事,只是就白银的事情继续说道:“我们的北面和西面,例如九边,西安都还是用铜钱,每年的两税都还是直接交粮食又或者是铜钱,但南方自琼州开始早早就开始缴纳白银了,若是白银一旦减少流入,南方的两税就会立刻垮掉。”
琼州开始缴纳白银的历史,还要从江芸当年去琼山县做县令后开始统一收税开始说起。
“那就继续交粮食啊。”梁储不解。
“南方自来多山,除了长江口那一大片地方,他们的土地开垦大都以山地为主,不似平原地带,一马平川,哪里都能种地,在海贸之下,不少人都开始下海做生意了。”江芸芸解释道,“一旦做不成生意,他们没有一分钱。”
梁储瞪大眼睛,下意识骂道:“我就说士农工商,百姓就该好好种地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550-560(第2/34页)
杨廷和解释道:“若是好种,浙江福建广州就不会在最开始就有大量百姓偷逃出海做生意了,这是本末倒置的说法。”
梁储还是不高兴:“那不是都荒废了土地,做生意本就风险大。”
“种地更靠天吃饭,就像今年南直隶,哪块不是好田,哪个百姓没有好好照顾,可又有哪块是大丰收的。”江芸芸看向他,平静反问。
梁储被怼的不说话了,闷闷地看了王鏊一眼。
王鏊立马开始打圆场:“好了,说这事做什么,不是在说佛郎机人吗,那诸位对这事怎么看,同不同意。”
江芸芸摇头:“他们的船只既然能带领他们的商人千里迢迢来到大明,那未来的某一天,就能带着他们的军队远赴重洋,若是出借了那块土地,这这里就会成为他们攻打大明的登陆点。”
王鏊一听脸色凝重。
杨廷和附和点头:“这些年的军费大都花在预防蒙古人又或者南面的少民动乱,京城内部也是很大一笔开始,导致沿海也就广州的某些卫所还有一些战力。”
这些卫所还是每年财政议事时,江芸强势力保的,这才每年能拨出个几万两给他们训练士兵,维护船只,修缮炮火的。
“他们这样反而是在步步逼近。”杨一清想了想也说道,“从满剌加到沿海的某一块土地,番夷野心不减,这就是一块大雷。”
王鏊犹豫:“外面的同僚都颇为赞同此事。”
“那就看陛下的选择了。”江芸芸说道。
朱厚照怎么想的。
朱厚照一个反应是没想明白这是什么操作。
——一块地是多大,是一个人落脚的那么大,还是一个县城的这么大,又或者是一个州这么大?
“听上去很古怪的,一般都有问题。”他秉持着多疑的态度和朱厚炜说道。
朱厚炜合上折子;“说的还挺好听,就是不知道到底想怎么做,若是借出一个地方,那后续怪我们管理吗?会给我们缴纳钱银呢?万一他们那边的人发现了这个事情,也想圈一块地呢,那我们给吗?若是都给了,那这块还是大明的嘛?若是不给,那他们万一不和我们做生意了怎么办?”
朱厚照点头:“他们之前都闷不做声,现在突然这么高调,是不是他们也有了底牌,但我们却不知道。”
朱厚炜不解:“比如?”
“火器啊,万一他们研究出更好的火器了呢。”朱厚照嘟囔着,“他们之前的火器就比我们大明好,我们现在用的就是他们那门改良的,你说他们那边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能工巧匠,所以才能研究出这么好的东西,你说我们要是打过去抢过来如何?”
“不如何。”朱厚炜面无表情说道,“不准想这些事情了。”
朱厚照冷笑:“当爹了就是不一样了,现在给敢跟朕摆谱了。”
朱厚炜更是冷笑:“哥当皇帝就是不一样了,现在给我摆起架子来了。”
兄弟两人对视一眼,各自冷哼一声。
“爷,内阁递上来回复。”谷大用悄无声息上前,打断兄弟两人无聊的冷战,笑说着,“江阁老亲自送的。”
“人呢?快请来坐坐,今年热得真早啊。”朱厚照连忙说道。
“哎呦,奴婢该死,江阁老递了折子就说要去兵部查一下水军的事情,就先走了,奴婢也都不知道挽留一下。”谷大用诚惶诚恐说道。
朱厚照叹气:“好吧,她忙就让她忙吧,今年绿豆汤银耳汤这些都早些准备送去内阁,但是就不要太冰了,江阁老年纪也大了,吃太冰了对身体不好。”
“哎,这就去准备,让那些小子们招子放亮一点。”谷大用笑着点头。
朱厚炜的脑袋凑了过来,虽然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果然不同意。”
“江芸对佛郎机人还挺凶的。”朱厚照随后说道,“之前还故意吓唬人,那个来使就吓坏了。”
“那肯定是看出不是好人了。”朱厚炜笃定说道。
朱厚照也跟着点头。
“这边说的底门国是哪里啊,没听过,江芸说这群人在底门国也圈了一块地,如此到处圈地,按理不缺补给。”他眉心紧皱,随后对着一侧伺候的王伟说道,“礼部和鸿胪寺来人,问问底门国在哪里,又是做什么的,可有那边的消息。”
礼部和鸿胪寺听闻这个事情立刻乱成一团,但问了一圈,大家都是一头雾水,甚至都不太清楚这个国家是否在大明的朝贡体系内,只有一个年迈的主客司主簿颤颤巍巍说道——“太宗时间郑和下西洋的折子里说起过这个国家,是隶属爪哇的,我们一般只称之马六甲海峡以南的地区,当年这个国家向我们进贡了一种珍贵的檀香香料。”
众人焕然大悟。
“这么小的地方啊,说起这个香料那我是有印象的,这个檀香很贵的,都是手掌大小的一小盒要三两黄金呢。”
“陛下好端端问起这个国家做什么?最近可是又出什么事情。”
众人又是一番查找,但还是毫无所获,小黄门已经催了三次了,两位主官,并几位佐官不得不硬着头皮,整理好衣物,忧心忡忡去了宫内。
这一去自然被朱厚照几番追问,偏他们不仅对这个国家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和佛郎机有什么关系的这些问题一问三不知,呐呐的一句话都说不出话来。
朱厚照直接大怒,让他们回去仔细翻看,若是再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索性摘帽子滚回家去。
“他们都不知道,江芸是哪里知道的?”幕后出来的朱厚炜不解问道。
朱厚照回过神来:“我记得她有一个好友,名叫徐经,他家好像就是九边贸易也做,海上贸易也做,两人关系不是很好嘛,是不是他说的。”
故而徐经前脚送走江芸芸,后脚就看到宫内的小黄门殷勤的笑容,不由轻轻叹了一口气,理了理帽子入宫了。
江芸芸和徐经交代完,就开始急匆匆赶往兵部查阅资料,只是走到小巷正中的时候,一颗被打磨的格外光滑的小石头轻轻扔到她怀中。
江芸芸摸了摸这个还带着余温的小石头,冲着某处随意摆了摆手,然后把石头揣进袖子里,就头也不回就走了。
新任的兵部尚书是刚从河北清丈回来的彭泽。
彭泽本有一张白皙的小圆脸,一趟河北回来,脸也不白了,也不圆了,小小的八字胡都稀疏了不少。
他一看到江阁老,第一反应不是惊喜,反而是警觉。
“想要水军的资料。”他一听江芸芸的话,露出‘果然如此’的身上,“我之前一听说广州来的那份折子,我就猜你大概是要旧事重提了。”
当年江其归提出重建水军的想法引起多大的轰动,奈何阻力实在太大,就连陛下也犹豫了,所以后来不了了之。
江芸芸笑:“都说济物这几年忙着修仙问道,如今掐算的本事是越来越高了。”
彭泽觉得一点也不好笑,只是苦口婆心说道:“水军费钱,船只和马匹吃钱的水平也是不相上下的,再加上火器,船员训练,太花钱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550-560(第3/34页)
,和骑兵建设一样,都是能吃掉国库一半钱财的事情。”
江芸芸不笑了,严肃点头:“这事我知道,但有些事情一旦赶不上发展,我们难道就任由对面的人在我们大明的水域耀武扬威嘛。”
彭泽更是严肃:“可海贸也是你一力主导的,你当年也认为这是大事,朝廷照做了,那现在你是认为你吸引过来的人不是做生意的,而是豺狼嘛。”
“若是朋友自然有欢迎的。”江芸芸面无表情问道,“我只问你,大明有可以远赴重洋,到达另外一个彼岸的水军力量嘛。”
彭泽沉默了。
“不过是船只罢了。”他谨慎说道,“远赴重洋攻打大明要多少人力还有钱财,他们不过是一个小国,哪来这么多能力。”
这是目前朝野上下最为一致的想法,佛郎机人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国家,便是真有这个心,可也没有这个能力,毕竟大明地大物博啊。
江芸芸看着地面上投射下来的日光,轻轻叹了一口气:“国运方夷险,天心讵测量,我们的对面正在进行一个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像这道光,你看眨眼就走了一步。”
彭泽看着那道无知无觉就来到他腿边的光照,依旧平静:“江阁老,这个无法说服我。”
江芸芸也非常平静:“你会给我的。”
“愿闻其详。”
“满剌加是佛郎机人的,整个东南亚都会的,他们的坚船利炮目前确实可能打不过大明,难道还打不赢那些小国嘛,小国一旦被层层吸血,便是一只濒死的小猫也都会变成威风凛凛的老虎。”
彭泽自己就是历经九边战场的,对这样的供养非常清楚。
“他们若是只是为了做生意,就不会提出这么无礼的请求,人一旦无礼就会滋生野心,勇而无礼则乱,他们已有了野心,我们难道就放任不管,难道真的要先牺牲百姓,我们才能迟钝地回过神来嘛,那百姓每年努力缴纳的税赋算什么,朝廷不能为他们遮风避雨,我读了这么多年书,无法接受的道理。”
彭泽心中微动,不可否认,这个理由非常打动他。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江芸芸这次的理由很简单。
彭泽瞬间沉默了。
这个道理放在兵家争夺中是无法反驳的。
“那你打算如何?”许久之后,彭泽低声说道。
江芸芸还未说话,只看到一个小黄门脸色通红,身后跟着几个兵部仆人,他快步走来好似没看到站在一侧的江芸芸,直接对着彭泽声音微微提高:“陛下有旨,要近十年有关水军的折子,并请彭尚书速速入宫面圣。”
彭泽站在原处,看着喘着粗气的小黄门,突然扭头去看沉默站在一侧的江其归。
江阁老正束手站在一处,初夏的日光已经完全越过她,她站在阴影中眉眼低垂,神色平静。
—— ——
一月后,广东那边很快就收到回复——不同意,此外并未其他指示。
广东布政司右布政使翁茂南看着诸位同僚,面带愁容:“不知诸位想要如何处置。”
“不如直接赶走。”参议索性说道,“也省得麻烦,好端端问我们要地,这不是在床边站个人。”
“可这些佛郎机人可是我们海贸的大商人,而且马六甲还受他控制呢,万一觉得被驳了面子,后续会不会在海贸上给我们穿小鞋。”
“朝廷也没多写几个字,也不知道陛下和阁老们怎么想的。”
“这些人的船只和火器明显和大明不同,听说和上次的看到的也不一样。”
“对了,我听说兵部之前一直在整理水军的折子,是不是有什么动静。”
“你们听过没,很久之前,江阁老就提过整顿水军的事情。”
众人议论纷纷,翁茂南听得头疼,摆了摆手:“说这些做什么,就说这事!说拒绝佛郎机人的事情,什么时候开口,如何开口,既能完成朝廷的事情,又不会让他们干扰海贸的事情。”
众人沉默,面面相觑,一个个都不想做这个出头鸟,半晌之后,不知是谁嘟囔了一句:“就给地的事情,怎么还这么麻烦。”
沿海的官员对这事并不太放在心上,毕竟他们靠海贸生活,对他们来说维持和佛郎机的关系更为重要,私底下大都和佛郎机人有过来往。
翁茂南扫了诸位一眼,对他们的态度不置可否,只是淡淡说道:“内阁的事情轮不到我们操心,既然是正儿八经的诏令传过来,我们照做就是。”
“既然人是在珠江口的怀远驿登陆的,让当地的官员去说吧。”有人开始悄悄甩锅。
但显然赞同的人不好,不少人出声附和。
广东府的知府立刻有口难言,呐呐说道:“这,这么大的事情一个小小知县能上什么台面,说错话了,自己罪该万死就算了,可别牵连内阁大事啊,回头内阁可不听我们解释,大家都要吃挂落。”
“这有何难,你这个做知府的,和县令提点一句不就好好了。”
“是啊,再说了,一个小小番夷,要布政司出面,也太给他们面子了。”
广州知府暗恨同僚们关键时刻的滑手,但他也不是吃素的,只能继续怯怯说道:“人虽然是番夷,但毕竟也牵连到两国事项,别说是一个知县了,就是我这个知府也没法舔着脸去揽下这么大的事情的。”
众人看他把事情抬得这么高,一下子也跟着沉默了。
这边吵得热火朝天,佛郎机人也听闻了消息。
皮莱资神色焦虑:“难道大明察觉到什么了?”
“欧华利就说过大明有位名叫江芸的阁老就跟神一样,漂亮强大,那双眼睛能看透人的灵魂。”他的随从立刻露出敬畏之色。
“胡言乱语,一个女人能有多厉害,大明到现在也没有我们这么厉害的船只。”皮莱资不屑一顾。
随从被呵斥后,畏惧地退到后面。
“可要找些关系?”又有人出谋划策,“若是广东的不行,我们就去京城找,听说这个王国的皇帝身边都会有一些名叫太监的职务,他们就和火者亚三一样,这些人和广东的一些太监关系密切,这些人能左右皇帝的想法。”
“现在去了会不会晚了?”皮莱资心动,但又非常谨慎。
“自然不会,我们本来就是要来做生意的,生意做久一些也很正常,这些广州的官员对我们也颇为和气。”
“火者亚三呢,他通大明语,你和他一起去沟通。”皮莱资连忙说道。
火者亚三是他们从满剌加找到的向导,据说他本来就是广东人,但年幼时入宫不成,就前往南洋谋生。
只是这位向导自信满满保证后离开没多久,只看到一群大明官员气势汹汹走了过来,身后还有浩浩荡荡的士兵。
“这是做什么?”皮莱资大惊。
—— ——
内阁中,江芸芸正在处理事情就听闻隔壁惊呼:“怎么会这样?”
众人心中一惊,连忙走了过去。
“怎么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550-560(第4/34页)
”梁储赶忙问道。
“说是劝人的时候发生了点争执,打起来了。”王鏊摸着胸口,脸色发白。
“那赢了没?”毛纪关心地问着结果。
王鏊看着他,脸色更白了,最后缓缓摇了摇头。
杨廷和大惊,连忙拿过折子仔细去看,其余人也都围了过来。
原来广东布政司右布政使翁茂南亲自去让他们离开,但这群佛郎机人先是说要把带来的特产按市价折成银两,然后又说还要继续做生意,最后还说想要派使节再一次进京命圣。
翁茂南自然是不同意,态度强硬地让船只和人都立即离开广州。
结果这群佛郎机人一开始装模作样离开广州,扭头就攻占南山半岛,虽然被翁茂南及时发现赶走了,但他们随后退至屯门岛,并且仗着这次来了八艘船,守住入口,自己在里面安营扎寨,甚至还说自己是迫不得已,只是希望能和大明做生意。
屯门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地方,距离南山半岛约九公里,是一个两侧是山,中间凹陷的水域,只要守住入口,就易守难攻。
“岂有此理!”梁储大怒,“果然有异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杨一清很快就找到广东入海口的地图,犹豫片刻说道:“这个位置为何没有驻军?”
“许是人不够吧。”江芸芸看着那张地图,缓缓吐出一口气,“这里算内海,他们大都在珠海那边拦着,这伙人一开始是说做生意迷路了,补给不足,就想着就地上岸,虽然被拦住了,但船只是全都进了内海。”
“太胡闹了。”毛纪大惊,“应该一靠近就拦住才是。”
“现在看来当日便是拦也应该拦不住,这些人的船只火炮实在厉害。”杨一清神色凝重,“广州的装备目前是水军中最好的。”
毛纪摸着胡子不说话了。
“那现在怎么办?”王鏊连连叹气,瞧着人都老了好几岁,“这些人已经露出狼子野心,万万没有把屯门让给他们的道理,不然近海口迟早都要丢,说出去那可是要被遗臭万年的。”
杨廷和捏着折子,去看江芸芸:“听闻江阁老之前看过近十年水军的折子。”
“看过,若是交战,屯门可以胜,但他们已经控制了海面上的大半东南,加之马六甲海峡和东帝汶,这意味着就有源源不断的补给。”
“难道还能比我们大明人多!”梁储反问。
“自然没有,只要他们敢来,我们自然都能打出去,但他们的坚船利炮远胜我们,大明打算付出多少来打,能抽调的兵力又有多少,能否保证东南和北面不乱,加之稳定腹部,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有多少钱放在这上面消耗。”江芸芸口气平和,但言语却有些咄咄逼人。
梁储语塞。
“那不打?”毛纪犹豫,“虽说怕养虎为患,但这些人到底远赴重洋,能送多少人过来,我们不如养精蓄锐,再一举拿下。”
江芸芸笑了笑:“只怕他们会看到我们的虚荣,从而野心无限增长。”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吃了这个窝囊事。”梁储气笑了。
江芸芸没说话。
“你的顾虑是什么?”王鏊见状,直接问道。
“佛郎机人假借贸易之名挟货通市,在沿海屯驻过久,有所窥伺,这一点大家应该并不反对。”江芸芸抛出第一个问题。
众人点头。
“那若是要打?广东就地可有担此重任的人?”江芸芸又问。
这一次杨一清果断说道:“广东海道副使汪鋐可。”
江芸芸颔首:“那是准备打几场?他们既然走到这一步,必然不会丢了一处就回去,必定今后会侵扰广东,甚至北上去福建浙江,福建浙江可有能打之人?”
杨一清沉默了。
“南直隶下派的,譬如顾侯爷难道不行吗?”毛纪问道。
“可以。”江芸芸颔首,“但自来堵不如疏,顾侯爷本就肩负漕运,无法兼顾两省海面安全,就算赶过来,敌人就跟当年的倭寇一样,抢一波就跑了,我们难以防备,也不好追击。”
“你是打算……拿回马六甲海峡。”杨廷和瞬间跟上江芸芸的思路,直接问道,“你很早前就有这样的担忧,但那毕竟不是我们的地盘,帮满刺加的人赶走了又如何,这些人还会回来。”
江芸芸意味深长说道:“满刺加王国的后嗣还躲在爪哇,他们听闻大明的英明,定会花钱买平安,他们自来就是大明的附属国,大明接受他们的朝贡,为他们保驾护航也说得过去。”
“那他们还占据着东帝汶呢?听说他们在天竺等地也都有人。”王鏊犹豫,“大明也没兵力去维持这么多地方。”
“穷兵黩武也不好吧。”梁储对于远征海外的事情还是非常抗拒的,“直接把人从广东赶走就是。”
“马六甲在我们手里,他们的转运就要远很多,佛郎机国并不大,就算举全国之力,他们的国家是经不起长久的远洋消耗,不然也不会打遍东南国家,就是为了就地吸血。”江芸芸解释道,“占据马六甲海峡,大明就可以完全掌控东南各国的动向。”
“我们可以不打,但我们不能蒙上眼睛不知,这一点,大家认同吗。”江芸芸一字一字,缓缓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
“是这个道理,我哥也这么说!”众人沉默间,二皇子朱厚炜踏着秋风大步走来,“陛下已经请了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速速入宫前去议事,诸位也把各处的折子收拾一下,也去吧。”
—— ——
这是一场注定要载入历史的事情,这也根本不是一个区区屯门的事情,而是大明第一次真正的海外交涉问题。
这群佛郎机人和大明周边的那些国家不一样,大明的那些国家都是老熟人了,边打边谈,一边打一边做生意也是经常有的事情,最主要的大家都是用步兵和骑兵,是大明也训练多年的兵种,大家知根知底,拼的是勇气和源源不断的补给。
这一次是水军,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国家在挑衅大明的威严。
“这是立国之战。”朱厚照环顾诸位达成,认真说道,“若是我们输了,周边那些小国就会闻着味道扑过来,我们的处境更为艰难。”
兵部大力赞同此事,认为这群人狼子野心,就该把他们打服。
户部第一个提出问题——没钱,真的没钱了!!
一直没说话的内阁,杨廷和先一步出来说道:“今年边贸已经进入正轨,应该会有不错的收益。”
“就算这次可以,但我们和他们要打多久,多久可以打赢,在此期间,边贸能顺利多久,你们也知蒙古人也是背信弃义之人,若是察觉不对,立马就会反咬我们一口。”户部据理力争。
没钱确实是一个大事,军队的补给可是跟流水一样,可若是不打,这件事情也太过丢脸,佛郎机人已经站在家门口了,若还是充耳不闻,只怕今日在场的诸位官员都要被后世笑了。
“广东的清丈也该抬上进度了。”众人沉默间,江芸芸慢条斯理说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550-560(第5/34页)
所有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每个省份的清丈情况都大为不同,若是江西河北,那朝廷就会花一部分钱,安置百姓买卖田地,购买种子,可若是广东福建等地,那边本就不合适种地,再加上海贸已经成熟,当地种地的人相比较其他地方就会少很多,故而富户的比例也就多了起来,一小撮的有钱人占据了大部分的土地,那他们想要重新购买回手中的土地就需要花费大量的钱银。
“万一,他们闹起来了。”礼部尚书犹豫问道。
江芸芸微微一笑:“杀。”
“关键时刻,不思为国,贪图小利,就该杀鸡儆猴,告诫后人。”朱厚照紧接着她的话,义正言辞说道。
—— ——
入秋之前,朝廷的政令再一次下发到广东。
本来惴惴不安等待处罚的广东官员一看这个指令都茫然四望。
“怎么就说清丈了,不管这群佛郎机人了。”
“那些佛郎机人占据屯门后,又在海澳和葵涌海澳探查据点,还开始运来材料制造火器,甚至还在海边立石碑,烧杀掠夺百姓,已有不少逃出来的百姓希望可以迁移至别处避祸了。”
“前几日不是又来一个更为高大的船只,听说是换了个主帅,一船人都驻扎在屯门岛。”
“真不管了?那不是很丢脸。”
“那一开始叫我们把他们赶走做什么。”
众人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翁茂南只是盯着一个名字:“清丈名单中有江阁老的嫡系,南直隶人,徐经。”
众人又围过来看到底是哪位大神被派下来了。
“巡抚李充嗣……这人好像也是江阁老的人。”有人嘟囔着。
“自带账房和随行人员,这是什么意思啊,算账来的?”
“说争取在一年内完成,为何广东要这么赶?”
众人仔仔细细研读完诏书,一个个人精开始恍惚觉得,这事好像不简单。
屯门岛
信任的接替哥哥职位的安德拉德对此报以嗤笑。
“要我看,这群大明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广东诸位富户听到这则消息,则开始闭门讨论如何能保住自己的田地。
“这是我们都有经验,之前福建清丈的时候我就打听好了,我们只要贿赂小官和账房,那些人会做干净的账面的,大家都知道我们广东没什么地的,只要各位舍得吐出一点就可以息事宁人。”
与此同时,江芸和杨廷和开始就广东各府各县衙的县令和县丞的功绩进行一一排查,准备为巡抚等人先一步扫清障碍。
吏部的人不得不掏出近两次的大考,陪着他们一起加班赶进度,就算有人抱怨,吏部尚书李默只能让他们好好干活,还贴心的给加班的人准备晚饭,但多余的话是一个字也不说。
一道诏令,整个广东如沸腾的开水,蠢蠢欲动,只需要一滴油,就能彻底炸开锅。
只是谁也不曾料到,一年后,这场注定会名留千史的屯门之战,自今日起就已经缓缓拉开帷幕。
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旦国家机器开始朝着一个地方猛开火, 任何官员乡绅都是毫无还手能力的,譬如现在广州,地方的权力被压缩到极致, 哪怕想反抗,内阁直接铁血镇压。
淮河漕运的顾仕隆再一次带兵来到福建最靠近广东的边缘坐镇,美其名曰是为了防备佛郎机人出尔反尔,就连锦衣卫也悄无声息来到广东, 在关键时刻显露出血腥手段,一时间广东上下惊骇, 第一次亲自领略到江芸的手段。
江阁老作为这辆车的实际开车人,一个月连发二十道官吏任命的诏令,全国的官员都不得不瞩目广东, 所有驿站官道都在这几日瞬间热闹起来,自此最为靠近内阁的首都舆论大涨。
次辅杨廷和则负责镇压京城的舆论,借着上一波清算留下来的余威,这次直接抑制御史弹劾人的权力, 颁布了弹劾的三不条令,导致御史开始忙着大骂杨廷和,都没空骂江芸了。
杨一清则不动声色抽调了吏部数百份将领的调任单, 整个吏部被拉着一个月不曾休息,他甚至还劳烦工部和礼部,调取被尘封多年的郑和下西洋的档案。
梁储冷眼看着三位阁老从秋日忙到冬日, 眼看都要过年了, 三人还不休息,不由揣着小火炉, 在大雪天中跺了跺脚, 忍不住钻进王鏊的屋子, 悄悄咋舌:“这要忙到什么时候,京城现在一片混战,依我看比广东还热闹呢。”
王鏊从折子里抬起头来,神色也非常憔悴,毕竟其他三位阁老都忙着赶广东的事情,其余事情就只好平摊给另外三位了。
“要不,我们还是早点休息吧。”梁储被他这一眼看得心虚,犹豫说道。
“你以为我不想。”王鏊冷笑一声,“外面什么情况,首辅要是先跑了,同僚情谊不说,陛下那边都不好交代。”
梁储犹豫说道:“我瞧着也太凶了,做的有些过了,外面都在骂呢。”
王鏊摸着胡子,神色平静:“快马一鞭,快人一言,你当他们想这么急嘛,还不是为了争一个时间,这些事情我们这些人都知道,外面人却不知道,所以外面人可以骂,但我们不能拖了后腿。”
梁储立马脸色发红,低下头来不说话。
王鏊倪了一眼,随后又笑说着:“你应该高兴,大明的未来还有他们。”
“还真别说,他们合该在一起工作的,杀起人来六亲不认的。”梁储骂骂咧咧,“我这几日一出门就要被人抓着哭,我和谁说理去,小孙女都被吓哭好几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