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第163章(1 / 2)
沿着走廊一路疾步走到主任办公室,还验后轻轻敲门。听到里面的应答声后推门而入,只见外科主任正低头看着一份文件。
"还医生,刚接到通知,有个紧急会诊需要你参与。"主任抬头看向她,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
还验后立刻收起疲惫的神色,挺直身板:"主任,请告诉我具体情况。"
原来是一位从外院转来的重症患者,食管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情况危急。主任点着头说:"好,你先去准备一下,我们马上出发。"
路上,还验后脑海里快速梳理着可能的情况和应对方案。作为一名军医,她早已习惯了这种突如其来的任务。
到达病房时,患者家属看到她年轻的身影,忍不住质疑:"就派个女医生来?能行吗?"
还验后只是淡然一笑,开始仔细查看病历和检查结果。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她,此时最重要的是用实力说话。
经过详细检查,她很快判断出问题所在,并提出了一套治疗方案。当她清晰地向家属解释病情和治疗计划时,之前质疑的声音渐渐消失了。
手术持续了整整五个小时。在这过程中,还验后展现出了精湛的技艺和沉稳的心态。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成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走回办公室的路上,她才感觉到一阵疲惫袭来。但想到患者转危为安,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就是一名军医的职责与荣耀。
回到家中已是午后,曹景梁见她一脸倦容,心疼地迎上来:"又接急诊了?"
还验后点点头,把外套脱下递给丈夫:"嗯,昨晚的实验只好先放一放了。"
玫玫瑰听说妈妈刚做完手术,懂事地端来一杯热水:"事事辛苦了。"
这一家三口虽然聚少离多,但彼此间的关爱却从未减少分毫。在五十年代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小家,也守护着更多的生命。
接下来的日子里,还验后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白天忙着门诊和手术,晚上则抽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尽管忙碌,但她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国外有新的支架技术正在研发。这让她陷入了深思:如果能将这项技术引入国内,不知能挽救多少患者的生命。于是,她开始查阅大量资料,同时向院方提交了学习进修的申请。
然而,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和一名军医,她的决定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有人劝她说:"你还验后,女人嘛,差不多就行了,何必这么拼?"
但她深知医学之路永无止境。在曹景梁的支持下,她毅然踏上求学之路。那些日子,她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兼顾工作和学习,常常忙到深夜。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不仅成功掌握了新技术,还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了改良创新。当第一例采用新技术的手术顺利完成时,整个科室都沸腾了。
随着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还验后的名字也开始在业内传开。但她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的作风,把每一次成功都归功于团队的努力。
生活虽苦,但她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韧不拔。无论是面对事业还是家庭,她都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那个时代的传奇故事。
多年以后,当年轻的医生们提起这位前辈时,总会满怀敬意地说:"还医生不仅是我们的榜样,更是那个时代女性力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