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古代种田养家日常 > 40-50

40-5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被郎君欺骗后她幡然醒悟 作精大小姐换亲下乡以后[八零] 旧巷长情 [足球]女装碰瓷马队后 我真的不喜欢数学 我的心,Un Lock 病美人带崽上娃综后爆红了 亡夫成了首辅后 首领宰的书架 完美合影

“热闹点儿好,看着多喜庆!”方竹盯着两只忙前忙后的燕子看了会儿,又想起个问题,“不过还是弄个小竹匾挂在窝下边儿,省得鸟屎落得到处都是。”

郑青云接话:“柴垛上就有个旧的竹筐,我去拿来。”

太阳渐渐升高,明亮的光洒进院子里,暖洋洋的。家里所有的房门和窗户都大开着,以便接受阳光沐浴。

这时节的水已经不冻手,不必费柴火烧热再用。要洗的东西又多又吃水,婆媳俩干脆把洗澡用的大木盆抬出来放在院子里。

外衣还好,直接搓一搓就行。被套太大,洗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便用木槌反复捶打。等到拧干的时候,更得婆媳两一人拽一头,反着方向使劲儿,才能拧干。

好不容易洗完一床被套,便听见大黑哼哼唧唧的,方竹朝门口看去,果然是郑青云又挑水回来。

不过这次他手里还提着两条鱼,尾巴一摆一摆的,甩得啪啪响。

“还是活的呢?”方竹在衣摆上擦了擦手,连忙过去接过鱼。

“水潭里聚了好些大鱼,估摸着是准备产籽,我就拿桶捞了两条上来。”

“这鱼不小,肚子肥着,拿个桶养上,下午清蒸来吃,那样才鲜呢。”

“嗯,吃完了我再去捞。”郑青云提起木桶,往石缸里倒水,一桶还没倒完,缸里就满满当当。

“偶尔吃一次就行了,还在下小鱼呢,捞多了也不好。”方竹解开鱼腮上的棕叶子,将其放入水桶,两条鱼便在水里翻来翻去,水花溅得老高。

郑青云点点头,绕到大木盆旁接过陈秀兰手里的活儿。他手劲大,洗衣裳的动作也很是熟练,倒是比方竹她们还快些。

有人洗衣裳,方竹就没再上前凑热闹。她把装鱼的木桶提进灶房放好,拿着撮箕往菜园子走。

地里的菘菜最近在出苔,掐了一茬又一茬,顿顿吃也有些腻了,远没有刚出来那会儿香。

趁着太阳好,不如弄一些烫了晒成菜干存着,到时候炖肉吃,又是个口味。

天一暖,各种虫子也活跃起来,菜叶子都被啃成网眼。方竹喊方桃拿节竹筒过来帮忙,姐妹俩在菜地里来回穿梭,不仅掐菜苔子,还把菜叶翻开仔细查看有没有虫。一旦发现就捉下来扔进竹筒,留着喂鸡吃。

就这样在菜地里转了几圈,方竹才端着大半撮箕嫩菜苔回来。

她舀了一盆水正打算洗,就听一旁在洗鞋的陈秀兰说:“萝卜也扯些回来切片晒着吧,再往前该空心了,不好吃。现在外面野菜多,也不差那点儿,留几根在地里等开花结种就行了。”

“行,再削两根放泡菜坛子里,就着稀饭吃也还行。”方竹把菜苔倒进盆里泡上,很快便有脏东西浮上水面,她嘱咐方桃洗的时候扒开菜叶子仔细看看,拿上撮箕去拔萝卜。

灶里的火苗燃得旺,发出呼呼的声响。锅盖一掀,水汽瞬间弥漫开来。陈秀兰把洗净的菜苔一股脑倒进滚开的热水,翻上几下,锅里的水就染上绿色。

屋外,其他人正在削萝卜。萝卜皮虽也能吃,但晒干后口感不好。反正几只兔子也是要吃的,总归不会浪费。

大黑趴在方竹脚边晒太阳,时不时抬头看一眼扑腾着翅膀在屋檐下飞舞的燕子夫妇。

院里的几根竹竿上都搭满东西,刚洗好的衣裳和被套还在滴滴答答落水,很快浸湿干燥的地面,被太阳一晒又渐渐消散。

晌午太阳正大,郑青云扛来梯子,把装有菜苔和萝卜片的簸箕、竹筛都放到屋顶上晒着。有鸟儿好奇地飞下来查看,被大黑汪的一声吓走。

地上还散着不少萝卜皮和菜叶子,方竹拿扫帚扫成堆,捧进竹筐里,提去茅草房喂兔子。

冬日里虽然青东西少,但两只兔子也没饿着,菜梆子、萝卜缨每天都有往笼子里扔。养了几个月,三只兔子长大不少,毛茸茸的。也不怕人,方竹往笼子前一站,就蹦跳着过来,其中一只还立起来,举着两条前腿讨食。

方竹抓一把菜叶子从孔隙塞进去,几只兔子立马开吃。别看每次只挑一片,一节一节往嘴里送,速度却不慢。

地下的撮箕里又积了许多兔粪,闻着有些冲。方竹顺便端去后院倒掉,又重新装些灶灰进撮箕,放在笼子下接着。

郑青云把最后一筛子萝卜片送上屋顶,收起梯子送进屋。

见方竹从茅草房出来,说道:“最近还不忙,我准备背些石头和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种田养家日常》 40-50(第6/14页)

泥回来,先把兔子窝垒了。天天放这屋里也不是个事儿,又臭又麻烦。”

“嗯,既然要养兔子,这窝就垒大一些,省得往后兔子多了还要再垒。”

“我早想好了,后院儿架鸡窝棚那块收拾收拾,用来垒兔子窝正好。再在旁边留个放鸡笼的地方就成。至于鸡,到时把屋旁那块矮林买了,架圈篱笆,放养在里边儿还宽敞些,它们自己也能在地里刨些虫子吃。”

方竹眼睛亮了亮,“这主意好,等清明前后再买些果树苗回来,往里栽几棵,既能沾点儿肥气,以后掉在地上的坏果鸡也能吃。”

郑青云笑笑,“我也是这么想的。”

两人闲聊一阵,想到几年后硕果累累,鸡兔成群的样子,都有些高兴。

家里的活儿忙完,日头还高着。

小两口跟陈秀兰打声招呼,就背上背篓,拿着锄头和撮箕下山。水沟边多得是黄泥和大大小小的石块,也用不着费时四处去找。

沟里的水哗哗冲击着布满青苔的黑石,两岸有青草争先恐后钻出地面,不知名的荆棘上冒出白色小花,被嫩绿的叶片簇拥着,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方竹深吸一口气,眉目舒展:“好香,哪天上山挖几棵野花回来,栽在篱笆边上,好看又好闻。”

郑青云虽不喜欢花,但只要方竹高兴,他就不会多嘴。只道:“我下次注意着。”

两人说几句话,找块大石头把背篓稳稳当当靠住。

郑青云撸起袖子,转头告诉方竹:“你挖土就行,石头我来弄。”

方竹点点头,拿上锄头和撮箕走到一边去挖黄泥。那些石头看着不大,其实可沉,她背个一两块估计就累够呛,还是不逞强的好。

水沟边的黄泥松软,挖起来不算太费力。只是有时会有些草根网在里边儿,得顺带择出来扔掉。

有时遇到丝茅草根,方竹还会掰一节洗洗塞进嘴里嚼着,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儿,味道不赖。

等背篓里装满,两人就动身回家。

在屋里歇一歇,喝杯水,又继续去忙。

第45章 第 45 章

两人跑了几个来回, 太阳已渐渐西沉,山沟里的风也透出些凉意。

方竹坐在大石块上,一手捏着腿,一手掏出帕子擦汗。白净的棉帕在脸上一抹, 就泛了黄。

郑青云把一块石头码在背篓里, 回过身挨着方竹坐下。他没那么讲究, 直接牵起衣摆, 兜头胡乱擦一擦。

方竹一瞥眼瞧见那蜜色的紧实小腹, 不免想起些旁的事儿, 只觉脸上更热,连忙不自在地别过脸,把手上的帕子扔给郑青云:“不是给你做了好几条帕子,让你随身带着老是记不住。”

郑青云突然遭了训, 有些不知所措。拾起掉在腿上的帕子,挠头讨好地笑:“我不是怕弄丢了嘛……”

“丢了再做就是, ”方竹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儿无理取闹了, 干咳一声转移话题,“这沟边嫩草多,顺带打一捆回去,明早鸡兔就有的吃了。”

郑青云虽还是云里雾里的, 但也没多问, 顺手把帕子塞到胸前的衣襟, 起身跟上方竹的脚步。

手里有活儿, 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很快就消散,脸上的热也慢慢退去。

这时节的野草和树叶子都鲜嫩着, 哪怕没带镰刀,直接用手也能薅下来。除了喂鸡跟兔用的, 方竹还掐了一大把蒿子尖,嫩生生的,经手一捏就迸发出独特的清香。

她撕了一根棕叶子,把蒿子尖小心捆上,转头对郑青云说:“等会儿回去切点腊肉香肠,蒸蒿子饭吃。”

郑青云自是应好,又道:“今儿早点歇着,明天我喊柱子哥帮忙,你跟娘就在家把后院收拾收拾,顺带把槽子挖出来。兔子喜欢打洞,地下要铺一层石头才行,省得到时跑外面去。”

“行,晚上吃一条鱼也就够了,另一条明早提去王婶家。”

虽说关系好,有什么活儿喊一声就行,但空手请人帮忙总归不大好。一条鱼既能打顿牙祭,又算不得贵重,人家也能接得安心,不会觉得见外伤了情分。

两人背上石头和黄泥,各自提了捆野菜野草,披着橙黄的余晖,回到家中。

青烟从烟囱飘上碧蓝的天空,有米香随着风钻入鼻孔。陈秀兰正蹲在院子里杀鱼,方桃在她旁边洗菜。

黄泥和石块得一并送去后院儿堆着,方竹一进门就道:“小桃,快来把蒿子拿去洗了,好蒸饭吃。”

陈秀兰手上糊了血,满是鱼腥臭,就没起身,只扭头笑呵呵地说:“米都煮上了,你们再晚点儿回,我就打算蒸豆饭来着。”

方竹把手里的蒿子递给方桃,继续往后院走,“那也不打紧,放着明天吃也是一样的。对了,青云说要请柱子哥帮忙,你留一条鱼别宰了。”

“哎!我本来就准备先养着呢。”

方竹去后院儿把黄泥倒完,又去鸡窝摸了两个蛋,再出来时,陈秀兰已经在刮鱼鳞,方桃的蒿子尖儿也洗出大半。

她舀瓢水洗过脸,转身进了灶房。米早就煮开,筷子轻轻一夹便碎,方竹赶紧把米沥起来。又重新给锅里添上一瓢水,架好甑子,将煮过的米拨进去摊开,盖上盖加大火蒸着。

趁着这当,方竹搭把椅子从梁上割下一节腊肠和腊五花,用水搓洗掉表面的烟尘。

陈秀兰端着处理干净的鱼跨过门槛,见方竹在忙活,嗔怪道:“放着我来就行,你去歇歇。”

“不用……”

陈秀兰不待她说完,就眉毛一扬:“咋的,不相信我的手艺?”

方竹失笑:“那我就坐那儿给您烧火。”

陈秀兰这才满意点头。

另一口小锅里也烧上水,没一会儿就开始冒泡。鲜嫩的蒿子尖儿下锅烫一烫,变得软乎,切成细细的碎末,跟腊肠腊肉小丁拌在一起。再撒上一把金黄的苞米面,加入盐、酱油、清水调和,使其粘连。

甑子里的米饭蒸熟,挖散后晾上一会儿,也倒进方才的木盆里,跟蒿子等搅拌均匀,再次上甑蒸着。

这厢弄好,陈秀兰又用猪油炒了一盘萝卜丝,才给小锅添些水,放好竹架子。剖好的鱼肚子里被塞了葱段和姜丝,上锅蒸上一会儿,再淋些酱油便好。

因着苞米面和肉都是生的,第二次上甑还是蒸了有近两刻钟。

锅盖一揭,蒿子饭黄绿相间,既有嫩蒿的清香,又不失腊味的油香。

陈秀兰深吸一口气,拿盆把蒿子饭盛出来装着,“这会儿的蒿子嫩着,正是味道好的时候,上回搓汤圆还剩了些糯米面,赶明儿再做回蒿子粑粑吃。”

蒿子粑粑做着也不算难,就是麻烦了点。煮熟的嫩蒿子剁烂,揉进糯米面里,再捏成团包上腊肉豆腐丁、或者腊肉笋丁,上锅蒸熟就行。

这样做出来的粑粑绿油油的,有软又糯,是春日里难得的美味,方竹也是喜爱的。闻言兴致勃勃开口:“那沟边还有好些呢,摘回来够做几屉的。”

一甑蒿子饭装了满满一盆,方竹帮着把饭菜、碗筷都送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种田养家日常》 40-50(第7/14页)

堂屋,才去后院喊郑青云吃饭。

家里的鸡都已经养成习惯,差不多太阳落山的时候就陆陆续续进笼待着。郑青云送石块回来,便在后面拆鸡窝棚,好腾出地方垒兔子窝。

忙了大半天没吃东西,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听见方竹的喊声,他也没多耽搁,洗洗手就在饭桌前坐下。

蒿子饭咸香,鱼肉细嫩,都是乡间好滋味。若是觉得干,还有甜米汤。一顿饭有荤有素,有菜有汤,再好不过。

翌日一早,郑青云就提着鱼去了秦家。他原本只打算请秦大柱帮帮忙,没想到秦德福一听他准备养兔子,硬要来搭把手。

郑青云推脱不掉,只能由着他。三个汉子都是身强力壮的,来来回回跑了一天,总算把垒窝用的石块和黄泥给备齐。

几个人又花了一两天的时间填地、砌墙,架棚子,最后终于弄出一间像模像样的兔子窝房。

郑青云提来兔子笼,打开门把三只兔子放进窝房。突然换了个宽敞的地方,兔子们很是兴奋,在里边儿窜来窜去,撞过几次墙后才老实下来,待在角落的稻草堆上不动了。

秦德福趴在木门上看了又看,好奇地问郑青云:“这几只兔子多大了?啥时候能下崽?”

“刚逮回来时估摸也就两个月大点儿吧,养了快三个月,算起来应该离下崽也不远了。”

“这东西养着不错,听说俩月就能下一窝崽。”秦德福抓把青草撒进去,见几只兔子立马围过来,笑得满脸褶子。

窝房建好,秦家父子俩说什么也不留下吃饭。

陈秀兰无奈,从灶房拿了几个刚做好,还没来得及上锅的蒿子粑粑装进竹篮,塞给秦大柱。

“才包好的,回去让你娘蒸一蒸就能吃。”

想到几日没见的许香荷,又关心了几句,“香荷是不是快生了?稳婆请好没?东西都备着了吗?”

秦大柱嘴角都要咧到耳后根,一一作答:“按大夫说的还在三月多呢,稳婆和郎中那边一早就打过招呼了,过两天我再去请一回。”

“那就好,有什么事儿就来支会一声。”

“暂且倒是没什么,婶子得空的时候过去陪香荷说说话就成,她最近有些心焦,老是想东想西的。”

陈秀兰是过来人,明白这是快临盆了,紧张。连连点头表示自己往后天天过去坐坐。

窝房搭好后没两天,地上便多出几个洞口,几只兔子大半时间都藏在洞里,很少能在地面看到。

洞口边散落的兔毛也渐渐多起来,据郑青云所说,这是兔子在扯毛作窝,为下崽做准备。

方桃听后,每天都要扒在门边,歪头朝那洞口里瞧上一瞧,就盼着什么时候从里钻出小兔子来。

没成想兔子没盼来,倒是等来一只凶狠的母鸡。

春意渐浓,这只大黄鸡也有了抱窝的意图,霸占着鸡窝不肯挪开,把另一只来下蛋的鸡啄出血来。

在一旁看兔子的方桃亲眼目睹两只鸡争窝,也不敢上前去赶,慌慌张张跑去前院儿喊方竹。

方竹正跟陈秀兰打理菜地,眼看天越来越暖,也是时候种瓜点豆了。她们打算先把地翻一翻,等下雨之后就开始种菜。

“姐,你快去看看,有两只母鸡不知怎么就打起来,冠子都啄出血了。”方桃刚跑过拐角,就大喊。

方竹和陈秀兰到底有经验,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俱是喜笑颜开的。

陈秀兰放下锄头,一边跟方竹说话,一边急急忙忙往后院去,“我还当今年不会抱窝了呢,你在这儿弄着,我去瞧瞧,给它上窝蛋。”

家里如今只剩五只母鸡,每天下的蛋不多,最近都没舍得吃,就等着用来孵小鸡。

陈秀兰先去后院鸡窝里看了眼,发现那鸡比往日凶得多,一有人靠近就撒开翅膀,竖起颈毛,屁股却不挪窝,便知自己猜的没错。

赶紧找来大竹篮,往里垫了厚厚一层稻草,又去灶房捡来十四只鸡蛋放进去。这才小心地捉住鸡窝里的大黄鸡,把它放进竹篮里。

大黄鸡原本还在怒叫,肚子一触及圆滚滚的蛋就安分不少。张开翅膀把每一只蛋都揽到肚皮下,大黄鸡眯上眼,安安静静卧下。

担心其他母鸡惊扰到它,陈秀兰又找来一只撮箕扣上去。

另一只受伤的母鸡眼见危险解除,赶紧飞上笼上的鸡窝,准备下蛋。

第46章 第 46 章

近来雨水渐多, 隔三差五就要下场雨,细细密密的,却不怎么冷了。院子里常常覆着一层薄薄的青苔,滑溜溜的, 走路时需得格外小心, 方桃就跑摔过一回。

清明前后, 正是种地的好时节。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育秧播种, 方竹他们也不例外。

菜园子早就收拣出来, 只一小半种上了辣椒、茄子等蔬菜。这些后面还要分苗移栽, 暂时不用占那么大地方。豆角、黄瓜之类要牵藤的,绕着篱笆种一圈就好。

另一大半菜园子便用来育秧苗。

其实直接育在水田里也行,但离得远,不好照看, 还容易被偷。往年就有人育在地里的秧苗,一夜之间被那缺德的扯了个干净, 满村子找也没找着。之后大家就都习惯把秧苗育在眼皮子底下, 等长大些再插进水田。

家里只有一亩水田,不需要太多秧苗,一半菜园子绰绰有余。最后还空出一小块用来育番薯苗。

菜园子划成整整齐齐的三块,也用不着天天浇水, 落下的雨就足够它们吸收生长。

一家人又紧着给旱地里刨了些黄豆、花生, 前前后后忙了几天, 才算是松快下来。

昨夜又下了雨, 春雷轰隆隆响了半夜,闹得人睡不安生, 早上就起得晚了些。

雨后初晴,碧空如洗, 呼吸间都是淡淡的青草香和泥土气息。

燕子夫妇叼着青虫一前一后飞向屋檐下的碗状小窝,稚嫩的叽叽喳喳声接二连三地响起,热闹至极。

小两口搬来许久,终于孵出一窝小燕子。趁大燕子不在,方竹他们搭了梯子上去瞧过,足足有五只,一天一个样儿。

嘴里的虫被嗷嗷待哺的小鸟吃进肚里,两只大燕又扑腾着翅膀飞走,继续给其他孩子寻找食物。

郑青云和方竹走进院子里,舀了盆凉水就开始洗脸。

“等会儿我去村长家问问买地的事儿,早些定下来。改天再去县里逛一逛,把果苗弄回来栽上。”郑青云拧开帕子,递给方竹。

“嗯,我跟你一起去找村长。还是拎条肉,带着东西上门到底好说话些。”方竹点点头,把湿漉漉的帕子盖在脸上,“不过我们要买多少合适?”

“果树长大后枝叶散得远,得稀点儿栽,地小了不行。我打算把右边那块矮林,还有屋前那点儿荒地都买下来。”

“那算起来都快有一亩了,要花不少钱吧?”

“这边偏僻,又没有什么成材的树,最大的也不过手腕粗,应当贵不到哪儿去。等这厢忙完,我就上山转转,看能不能猎些野物,总能赚回来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种田养家日常》 40-50(第8/14页)

方竹想了想,她们手头存着□□两银子,陈秀兰那儿也有几两,这点儿林子加荒地还是买得起的。虽说直接栽种下去也行,但就怕有小心眼儿的扯皮,还是买下来好。

她笑笑,没再纠结银钱,转而跟郑青云聊起该买些什么树苗。

两人说着话,洗好脸搽完牙,便各忙各的。

昨日傍晚郑青云打草时,顺带扯了把野葱回来。早食便是吃的野葱饼,巴掌大的饼子在锅里煎的金黄,又香又软,捏在手里油润润的。

填饱肚子,两人拎上一条肉出发去村长家。

这会儿还早,严正行一家也刚吃过饭,都还在屋里,见着郑青云上门还觉得稀奇。

坐在院子里喝杯水,东拉西扯闲聊几句,方竹就跟严正行说明了来意——

“其实今儿来是有事请您帮忙,我们家门口不是有几分荒地吗,想问问您能不能买下来?”

严正行摸着胡须,呷了口热茶,“行啊。我记着那是一面坡,好像有两三分吧?长的尽是些飞蓬草、刺荆条来着,一看就不怎么肥。只要你们愿意开出来种就成,估计只要几百个铜板。”

他只当方竹是准备买来种菜,也没多想,都不需得问价,就直说了。

方竹跟郑青云对视一眼,又继续问:“那屋旁那块矮林呢?值多少钱?”

“那处虽没几棵像样的大树,但怎么也是林地,可比一般的荒地贵,少说也要二三两,”严正行说着说着喝茶的动作一顿,“你们要买?山上不是能捡柴,专门买片长不成材的林子做甚?”

方竹也没瞒着村长,如实回答:“我们打算把那儿圈起来,好养些鸡。”

这十里八乡也不是没有其他养鸡鸭的大户,严正行稍一琢磨便晓得是怎么回事儿。

“你们备好银钱了?”

这回是郑青云接话,“都备着,劳烦您陪着跑一趟。”

严正行放下茶杯,微微颔首,末了欣慰地看向郑青云,“你小子倒是越来越讨喜。左右我今儿没什么事,先到你家量下地,明早再去里正那儿瞧瞧。”

他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话落便喊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拿上步弓,一道去郑青云家量地。

几个人转上几圈,最后测出门口的荒地有两分六厘,屋旁的矮林有六分八厘。

第二天一早,郑青云就租了牛车,载着严正行去往里正家。

买地的过程十分顺利,交了三两二钱多银子,画好押,又等上一日,郑青云便拿回一张盖有官印的地契。

路旁的绿林中掩藏着或红或白的不知名小花,有鸟儿啾啾叫着扎进某处枝桠上的窝巢,春风和煦而温柔,把各种各样的花香气送到鼻尖。

方竹坐在牛车上,怀里抱着竹筐,里面满是椿芽、蕨菜、蒿子等鲜嫩的野菜。她跟几个妇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时不时回头看一眼,远远地就能瞧见那熟悉的高大身影。

地契到手,一家人花了两天时间开荒打理,这才抽出空来逛集市。

心里记挂着买果苗的事,两人出门的早,菜市摆摊的人还不太多,让他们分了个好位置。

“香椿,新鲜的香椿,十文钱一把。”方竹在摊位前蹲下就开始大声吆喝。

都是刚出来的野菜,过了这茬儿再难得,因此价都不低。也不用过称,只需拿草茎捆成小束。

香椿十文一把,蕨菜八文,蒿子六文,比家种的蔬菜都贵些,但买账的人还是不少。

方竹提来一筐,吆喝几回就卖个精光,拢共赚了九十八个铜板。

方竹把篮子里的几十个铜板哗啦啦丢进钱袋,扎紧口后笑着将其交给郑青云保管。

“这下得闲了,可以多去打些野菜来卖。看见椿树苗也能挖回来栽着,往后春日里都有得摘。”

郑青云提起竹筐,跟在方竹身旁往外走,“板栗苗树苗也可以弄两棵。”

“还要买石榴、李子苗、枣树、柿子苗、桃树、葡萄秧。”方竹一路念念叨叨,就怕遗漏了。

南市是专卖花鸟虫鱼的地方,这边不比菜市人多,但也热闹着。

道路两旁都是摊子,好些不认识的花和鸟,方竹不由放慢脚步。看见一只会说话的彩色鹦鹉,她好奇问了嘴价格——嚯,居然要十多两,吓得她倒抽一口气,也不敢听摊主的摸一摸,赶紧拽着郑青云的衣袖走远。

过了会儿眼瘾,方竹总算记起正事儿,认认真真看起果树苗。

集市不算大,两人从头走到尾,每个卖果木苗的摊子都看过问过,最后挑了几家果苗茁壮,价钱实惠的,把计划好的果苗都买齐了。

家里其他东西暂且不缺,两人没再耽搁,扛上果苗就去城门口赶车。

回到家,陈秀兰正领着方桃挖栽树的坑。大黑就在不远处扑蝴蝶玩儿,一感受的熟悉的味道,立马连蹦带跳蹿到跟前。

“哟,这么大一捆呢。”陈秀兰听到动静,扔下锄头,迎上去想帮郑青云接一下,靠近却有点儿不知道怎么下手。

“每样都买了几棵,你让让,我找个树荫靠下,回去歇歇吃点东西再来栽。”

“哎!饭我都煮好了,不晓得你们什么时候回来还没炒菜,烧把火一会儿就好。”

知道两人去县里跑了个来回,肯定饿着,陈秀兰也没费心思整什么大菜,简单炒盘香椿鸡蛋,拌个蕨菜,又煮一盆豆腐汤,就喊开饭。

抓紧扒完饭,留方桃收拾碗筷,几个大人急急忙忙拿了锄头下地栽树。扛回来的树苗放久了,容易伤根,不好活,还是早些种下比较好。

陈秀兰挖着坑,瞥向树荫下一人高的树苗,问道:“买这么多树苗,应该不便宜吧?”

方竹上下挥着锄头,把土刨到一边,“也就葡萄秧和石榴苗贵点,葡萄秧要四十文一根,好在一株就够了。石榴苗三十文,我们只买三棵。其他还好,差不多都在十几二十文,所以买得多些。算起来有四五钱吧。”

陈秀兰也不是怕花钱,只是想心里有个数,听她这样说,虽有些心疼,却也没觉得不妥。她宽慰自己,都是为了以后好赚钱,这点投入算不了什么。

矮林那边到底有些小树,担心果苗长不过,最后只往里栽了棵李子树和柿子树,其他的树苗都栽去门口那两分地。

这会儿的果苗枝叶不多,栽进地里,一眼望去稀疏得很,连叶子都找不着几片。但几个人瞧了又瞧,脸上的喜色怎么都止不住。

唯一的那株葡萄秧被单独栽在院子一侧,郑青云还特意砍了木桩搭了个棚子。

第47章 第 47 章

买回来的果树栽进地里, 郑青云又扛着锄头去山上转了转,寻回好些香椿苗和木姜子苗,还挖回两棵小板栗树。

这些东西本就是在丛林中生长的,也没花钱, 倒是没那么担心长不过别的小树, 最后都栽在矮林外围。

砍树种树, 忙了两三天, 总算是把属于他们的果园收拾妥帖。

但也没就此闲下来。

郑青云把家里能找到的木板、木棍、绳子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种田养家日常》 40-50(第9/14页)

理出来, 又新削几十根木桩, 编了几张大竹篱,在矮林圈出一块地。

“暂时没几只鸡,先就这样,往后再慢慢圈大些。”郑青云试着开关简易竹门, 见没什么问题,满意地收回手。

方竹:“不急, 小鸡破壳都还要段时间呢。”

郑青云点点头, 蹲下身帮着方竹收拾散落在地上的木屑,“是不是过会儿就把那几只鸡捉来放进去?”

“放着吧,这些天估计憋得慌。不过得把翅膀毛剪短些,省得飞出去了, 可不好找。”

两人动作麻利, 很快就把木屑都捧进撮箕里, 端去前院倒出来晒着, 好留作引火柴。

然后他们才拿上剪刀去抓鸡。

后院儿的鸡窝棚改成兔房后,只能用木板隔出一半暂时用来养鸡。好在如今有两只母鸡都卧在竹篮里孵蛋, 一共就剩下一只公鸡和仨下蛋的,倒也不怎么挤。

但天天被关着, 不能四处溜达,看起来还是有点儿蔫。

三两下剪断翅膀毛,四只鸡都被扔进矮林里。它们惊恐地尖叫扑腾一会儿,很快发现这里的妙处,迈开步子东啄啄西刨刨。

方竹往里撒了把鸡草,笑道:“还是放林子里养的好,宽敞又自在,随便都能寻些吃的。”

“嗯,这一片儿够它们跑了。我把鸡笼扫一扫,也放进去,晚上还是关进笼子里放心些,雨天也能进去躲躲。等往后养得多了,再搭一排鸡舍。”

“好,我们要养一林子的鸡!”方竹挥着手,眉飞色舞。

郑青云见她这么高兴,面上不知不觉也带了笑意。他看一眼站在鸡圈外摇尾巴的大黑,又说:“家里的事儿现在忙得差不多,过两天我就进山打猎,大黑肯定要跟去,我想着再捉只狗回来养。”

其实之前家里喂的有条老狗,可惜去年初春病死了,陈秀兰心里难受,就没立马捉小狗回来。之后郑青云又受重伤,这事儿就没怎么在意。

上回张元来闹了一通,郑青云便觉着家里还是得有条狗才行。尤其现在把鸡放到林子里,不仅要防人,还要防黄鼠狼、老鹰什么的。养条狗,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也能第一时间发现。

方竹对上次的事也是心有余悸,要没有大黑在,指不定会发生什么呢。听郑青云这么说,自是赞成的。

“是要在县城买吗?”

“县城摆摊儿的只能见着小狗,不靠谱。我晓得有几户喂猎犬的人家,去问问就行了。”

郑青云顿了顿,又接着道:“你和我一起去,选只喜欢的。”

已有决定,翌日清晨,两人便下山去寻那养狗的人家。

问到第三户,总算是被告知有窝两个多月的小狗。

主家也是猎户,名唤常勇,跟郑青云打过交道,十分热情地迎他们进门。

两人跟着常勇到院子里时,四只狗崽正在母狗旁边玩耍。

见有生人进来,都龇着牙嗷呜叫,可惜身子实在太小,一点儿威慑力都没有,倒叫人觉得憨态可掬。

其中有一只小模样最为凶狠,长得也比其他兄弟姊妹壮实。通体毛发皆是大米一样的白色,鼻头和小嘴却显粉嫩,四只爪子十分厚实。

方竹一眼就相中它。

郑青云顺着她的视线望去,也觉得这只最好,直接开口问常勇的意思。

“这只牙狗霸道着,也灵性,回去好好教,以后绝对是打猎的好手。”常勇嘿嘿一笑,“都是熟人,你若是要,八钱捉回去便是。”

这狗确实品相不错,还是猎犬的后代,八钱算不上贵,郑青云没讨价还价,直接掏出一两碎银递给常勇。

“你们等着,我先去拿钱再捉狗。”

常勇动作快,没一会儿便拿着两串铜板出来,另一只手里还捏了把肉干。

他把铜钱交给郑青云,见方竹盯着肉干,细心解释:“这几只狗崽警觉,有生人在,轻易捉不到。”

话落他便把肉干放到地上,嘴里嘬嘬出声。

狗崽看眼肉干,又警惕地瞪视郑青云和方竹。犹豫片刻,终抵不住诱惑,慢慢向常勇靠近。

一到肉干前,就顾不上那么多,埋头大吃。小白狗果然霸道,屁股墩一甩,两旁的狗崽就被挤到一边。

常勇趁小白狗吃得欢,眼疾手快揪住它的后脖颈将其提起来。小白狗四只粗肥的短腿在空中蹬动,一看就有劲儿。

郑青云早就打开事先准备好的破洞麻袋,示意常勇放进去。

小狗进了麻袋也不安分,在里面胡乱蹿动。郑青云把它抱在怀里,不停地抚摸,它才慢慢静下来。

从常勇家出来没走多远,狗崽就换方竹抱着。虽然隔着层麻袋,但依然能感受到小狗身子软乎乎的。

不知是不是离母狗越来越远,小白狗有些不安,嘤嘤叫着扭来扭去。

方竹轻轻拍着麻袋,柔声安抚它:“别怕,我们会好好待你的,等回家就放你出来。”

这会儿却不敢打开麻袋,怕狗崽记住路线,总想着往回跑。

小白狗听没听懂不知道,郑青云却是将方竹的碎碎念听得一清二楚,不禁有些好笑,让他忍不住在那乌黑的发顶摸了摸。

“给它取个名儿吧,从小叫着就习惯了。”

方竹垂眸看向怀里的麻袋,沉吟半晌,有了主意:“家里有个大黑,就叫它二白吧,顺口!”

郑青云一乐,“行,就叫二白。”

“二白,二白……”方竹顺着狗崽后背,唤了它几声。可惜狗崽还不晓得发生了什么,对新名字没甚反应。

二白抱回家,暂且被关进茅草房里,大黑在里边儿陪着它。

大黑明显对这个小家伙很感兴趣,凑近后仔细嗅闻味道,还用鼻尖把它拱得歪歪倒倒。

二白也是个胆大的,一点不怵大黑,小尾巴甩得飞快。还蹦起来,伸长前爪跟大黑玩闹。

狗崽精力旺盛,大黑陪着它玩了会儿,有些不耐烦。在二白又一次伸着小肥爪扒拉过来时,大嘴一张,把小狗毛茸茸的脑瓜含进去。

二白吓得夹紧尾巴,一动不敢动。

在窗外观察小狗的方桃大喊:“哇,大黑要把二白吃了!”

方竹跑过来一看,大黑早就放开二白。可怜的狗崽蹲在地上,耷拉下耳朵,两只圆溜溜的眼睛泛着水光。

方桃在旁边绘声绘色地跟她描述方才的情形。

方竹想象了一下,轻笑出声,“没事儿,大黑有分寸,就是吓唬一下。二白霸道,也该拘一拘性子。”

方桃再次往房里看去,大黑正伸出舌头舔二白的脸,狗崽就乖乖坐着。

狗崽捉回家第三日,天才蒙蒙亮,郑青云就背上弓箭等家伙事,揣着前夜备好的糙馒头进山。

事实上猎户基本上一进山就是好几天,但家里就郑青云一个汉子,叫他日夜不着家实在不放心,便只能早些出发,每天都去转转。

郑青云出门约摸两刻钟,方竹他们才陆陆续续起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偏执的沈先生 重生之少女玉石缘 我夫郎是娇纵美人花 [原神]纳塔魔神不想成神 七零大院来了个美娇媚 我在曼哈顿开饭馆[美食] 太子妃今天揍人了吗 我妈是大佬[快穿] 伪刀剑男士小乌 十里街小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