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章 分封诸子,赵朔的黄金家族!(1 / 2)
当然了,华夏有移民意愿的人不足,除了让赵昀去开拓美洲外,赵朔还有别的办法。
赵昀拜辞后,赵朔传旨道:“来人啊,给我将瑾儿召来。”
“是。”
自有宦官应声,去向赵瑾传旨。
赵瑾是...
春风拂过钟楼檐角,铜铃轻响,仿佛与远处孩童的歌声应和。法蒂玛伫立良久,直至最后一句歌谣消散在风中。她缓缓转身,步下石阶,青布鞋踏在斑驳的砖道上,发出细微而坚定的回音。
回到办公室时,天色已近黄昏。案头堆叠着新送来的报告??《“黑羽社”庭审社会舆情分析》《青少年参政提案执行进度表》《耐盐水稻推广计划第三期实施方案》。她取过一支红笔,在最上面那份文件上圈出几处重点,正欲批注,门被轻轻叩响。
“进来。”
推门的是阿依莎,手中捧着一个木盒,神情肃穆。“奶奶,小禾让我交给您。他说,这是‘话语守护者’的第一份正式呈文。”
法蒂玛心头微震,接过盒子打开??里面是一本手工装订的小册子,封面上用稚嫩却认真的字迹写着:《沉默的成本》。翻开第一页,是小禾亲笔写下的序言:
> “我曾以为不说话只是安静。直到我在收容所看见那个女孩,她被人拍下受辱的视频传上网,却没人帮她删掉,也没人问她愿不愿意。她说:‘我不敢哭,怕他们笑得更狠。’那一刻我才明白,沉默不是和平,而是纵容。所以我写下这些故事,为了不让任何人再因害怕而闭嘴。”
一页页翻过去,全是各地校园霸凌、网络暴力、家庭压迫的真实案例,有些来自同学口述,有些是他亲自走访记录。每一篇结尾,都附有一段思考:“如果当时有人站出来,结局会不会不同?”
法蒂玛眼眶渐热。她想起自己十九岁那年,在黄金帐中听着战鼓声长大,以为权力天生属于强者;而眼前这孩子,生来便知弱者也需发声,且敢于为他人执笔。
“告诉他,”她轻声说,“这份呈文我会亲自递交给教育委员会,并建议将其纳入中学公民课程教材。”
阿依莎点头欲退,又被唤住。
“等等。”法蒂玛从抽屉取出一枚铜制徽章,正面刻着一盏灯,背面镌有“赤心”二字。“把这个交给他。不是奖励,是责任。从此以后,他不再只是一个学生,而是制度的眼睛之一。”
夜深后,她独坐灯下,重读小禾的册子。窗外雨起,淅沥敲打屋瓦,如同旧日地下传书时的脚步声。忽然间,一种奇异的感应袭来??仿佛林远就在身旁,正凝视这些文字。
她低声呢喃:“远,你当年写《赤心书》时,可曾想过百年之后,会有个少年以笔为盾,护住另一个孩子的尊严?”
雨声无言。
次日清晨,一场特别会议在共治城最高议事厅召开。议题名为:“关于建立全国性言论安全防护体系的可行性讨论”。出席者包括司法、教育、通信、心理卫生四大系统的负责人,以及由民间组织推选的十位代表。
法蒂玛坐在主席位,未穿官服,只着一袭素灰长袍,宛如书院讲师。
“我们今天不谈法律条文,也不列数据报表。”她开口道,“我想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屏幕亮起??画面是一个十五岁少女坐在卧室里,摄像头对准自己,声音颤抖地讲述她如何被同班男生偷拍更衣过程,并将视频发到群聊中取乐。起初她不敢报警,怕被说“自找的”,直到某天看到学校张贴的“言路日”宣传海报,才鼓起勇气通过匿名通道举报。
镜头切换至三个月后的听证会现场:涉事学生当庭道歉,学校校长被问责免职,平台运营方因审核失职被罚款并强制整改。最后画面定格在少女参加流动讲学堂活动的照片上,她站在台上朗读《权利宣言》第二条,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
会议室一片寂静。
良久,一位来自西部山区的心理医生举起手:“我所在的县,去年有三名未成年人因网络羞辱自杀。他们不是不想求助,而是不相信有人会信他们。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惩罚机制,更是一种‘信任重建’工程。”
法蒂玛点头:“所以我要提议启动‘萤火计划’??在全国设立一万座‘倾听亭’,外观如书屋,内设匿名语音记录装置与AI情绪识别系统。任何人在其中诉说遭遇,都将自动形成加密档案,送往地方权益保障中心处理。同时配备 trained 志愿者轮值,提供即时心理支持。”
有人皱眉:“会不会沦为恶意投诉工具?”
“当然可能。”她坦然回应,“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就像当年开放集会权时,也有人说会引发暴乱。关键在于规则透明、过程公开、结果可追溯。每一桩受理案件,除涉及隐私外,均须定期向社会公布统计摘要。”
会议持续整整一日。最终决议通过七项措施:
一、立法禁止非 sent 的影像传播;
二、强制所有社交平台嵌入“冷静期”功能(转发敏感内容前须等待六十秒并确认知情);
三、中小学每学期开展“共情训练周”;
四、设立“言语伤害评估委员会”,由心理学家、法学家、青少年代表共同组成;
五、推动国际协议,联合打击跨境网络暴力产业链;
六、将“言论安全感指数”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
七、每年“言路日”发布《沉默地图》,标示全国举报盲区与援助缺口。
散会后,已是星斗满天。法蒂玛乘车返家途中,特意绕行至城南贫民区。那里,第一座“倾听亭”正在施工。工人告诉她,设计图是一位盲童参与绘制的??他认为“安全的地方应该闻起来像图书馆”。
她站在工地边缘,仰望尚未完工的小屋轮廓,忽然觉得,这比任何宫殿都更接近理想国的模样。
春分刚过,北方矿井政变案正式宣判。主谋五人获刑二十年至无期徒刑不等,其余三十七名从犯依情节轻重分别惩处。全程直播观看人次突破两亿,创下历史纪录。
令人意外的是,庭审结束当晚,一名原“黑羽社”外围成员主动投案。他曾是某大学历史系助教,长期撰写文章鼓吹“联邦制导致民族分裂”,实则接受境外基金会每年五十万元资助。他在自首书中写道:
> “我看完了全部庭审录像。那些所谓‘清君侧’的豪言壮语,在证据面前不堪一击。我终于意识到,我不是在追求真理,而是在贩卖偏见。真正的学者不该躲在匿名账号后煽动仇恨,而应直面阳光下的 scruti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