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大明一家人 > 100-110

100-11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娇帐 无限直播从秦皇汉武开始 离婚综艺,但全网劝和[娱乐圈] 被抛弃后,她成了京城一霸 听说你也想杀我? 过热 天然呆对此并不在意[快穿] 修仙界第一病秧子 异种狂热 忘记老婆是蛇妖了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100-110(第1/15页)

第101章 月港 四 小天才翻译机

“这是番茄, 这是菠萝,这是番石榴。”

玖妹笑盈盈说,“小少爷, 那次真是不好意思了,我下手没个轻重, 你别跟我一般计较其实只是逗你玩的。”

朱小炜真是把“好了伤疤忘了痛”这几个字展现的淋漓尽致。

“没事没事。”他当即大度地一摆手,“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么。”

赵小照:啊呸!

见弟弟伸手就要抓那菠萝, 他一巴掌拍开。

“你是不是傻的, 没看见那果子上都是刺么。”

朱小炜只好去拿番茄。

“这不是番茄么,我们那儿也有。”

“怎么可能。”玖妹不信,“这是美洲的野生浆果, 颜色鲜艳、有剧毒, 洋人们刚带过来不久。”

赵小照沉着脸说:“有剧毒的东西, 你带过来做什么?”

“这个是用来看的, 不是吃的,下一句我不就说这个了么。”

“番茄没毒啊。”朱小炜奇怪,“这个炒鸡蛋最好吃了, 要多多放葱和香菜。”

他直接就要啃, 赵小照一把夺过去。

“没听人家说有毒么,这和咱们那个番茄不一样。”他没好气地说,“你小子别瞎吃东西, 长点儿心成不成。”

早知道你丫这么不靠谱,就不带你出来了。

这番茄既然教“番”,那自然和番薯他们是一路货色,进口过来的。

一般认为是由外国传教士在万历年间引进到中国两广地区的。

但种植并不普遍,要么观赏、要么药用。

都知道,蘑菇越鲜艳的越有毒。

番茄这模、这色儿, 怎么看也不像是正经能吃的样子。

好几百年后,到了建国后番茄才广泛栽培,大家才都能上桌吃上了。

不过,成都凤凰山西汉木槨墓,也出土过番茄种子。

可见番茄未必真番,咱们地大物博、啥好吃的都有,肯定也有野生番茄。

自然了,朱小炜吃的那番茄两者都不是,是他们自己搞过来的。

玖妹本来不信,不过想着那番薯本来刚刚传到南洋。

但几乎就是同时,就听说大明的京城就也开始大规模种植了。

不光京城,甚至于连北边的河套就开始种了,这也太……

“不会是偷运的吧?”

“就是偷,也不可能这么快。”

所以他们都疑心,这大明表面说要海禁,其实内里早就偷偷摸摸……不然怎么会这么巧。

玖妹愈发觉得对面这俩小子,别看年纪小,生瓜蛋子两个,可背景还真是深不可测。

这种人,最好是友,绝对不能是敌。

如此一看,之前着实是有些冒犯了。

若真的想要结交,有的是法子,没必要搞得大家这么难看。

她立刻说:“之前的事,是我的错,我一定赔罪。那个火者亚三,人就在漳州,你们要找他,我立刻就让人喊他过来,送给你们”

说着,她一个口信递出去。

没到一个时辰,一个黑瘦的男子就被领了进来。

这期间,赵小照问:“你们到底要干什么?真要赚钱?哼,你们难道还缺钱?”

这玖妹的来历果然如许呈之前调查的一样,乃是旧港宣慰司施家的后人。

从前,他们本是一心指望大明老朱家能给他们在南洋撑腰。

他们也一直按照天朝上国的规矩,该朝贡的时候就朝贡。

本来该是双赢。

如今只能是双输了。

满刺加这么好的地方,说没就没了。

大明这么大的靠山,说靠不住就靠不住了。

若说之前这几十年,南洋群雄并起,他们尚且能分一杯羹。

而且这南洋土著脑子都不如他们好使,虽有些蛮力,也是不堪一击。

但往后……真就不好说了……

十五世纪开始,文艺复兴洗礼后,欧洲国家逐渐迈入大航海时代。

葡萄牙人,就是大明人口中的佛郎机人,就是其中的先锋和佼佼者。

香料贸易利润丰厚,所以1487年葡萄牙舰队成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

也是一点儿都不耽搁,1510年,葡萄牙人占领印度果阿。

1511年,葡萄牙驻果阿总督阿布奎克率领一支舰队远征马六甲。

七月登陆,也就一个多月吧,八月葡军就占领马六甲。

如果旧港宣慰司还在的话,也不知道大明会不会出手?

数年后,葡萄牙人在东南亚的香料主要产地马鲁古群岛,也就是菲律宾构筑筑堡,控制香料货源地。

而当时的大明,正是正德嘉靖年间。

虽然名臣层出不穷,但大概没有想到,此时的世界格局已经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吧。

还在弘治年间的大明,还在弘治中兴的美梦中呢。

不过,南洋的华侨和土著,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佛郎机人,大概危机意识已经油然而生了。

“玖妹。”施兰姐说,“我看他们不只是来做生意的。”

佛郎机人来南洋诸岛收购香料,听说贩卖回去之后利润能有十倍。

他们的船大而坚固不说,炮还打的特别远,火枪也十分好使。

她们买过一些,着实是爱不释手。

“这佛郎机人狡诈,必不会止步于和咱们正经通商做生意。”

所谓通商,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买卖通商,那还要本钱呢。

他们有枪有炮,直接来打,那岂不是无本万利。

“阿娘。”玖妹主动请缨,“我先去探探风声。”

所以,就探到这边来了。

很快,火者亚三过来了,

赵小照上下打量他几眼。

只见这人身形不高,脸色偏黑,倒看不出是个阉人。

“亚三什么话都会说,佛郎机话也能说上几句,你们若是喜欢,就送给你们了。”

赵小照问:“他是你家的奴才?你说送就送?”

“奴才算不上,不过你问他认不认就行了?”

这亚三也是干脆利落,不问前因后果,直接就说:“从今往后,我就是两位少爷的人了,但有吩咐、无敢不从。”

朱小炜好奇地说:“佛郎机话没听过,说几句听听。”

他们这一路既然南下,自然是从四夷馆带了翻译的。

永乐五年,大明设四夷馆,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

内分蒙古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100-110(第2/15页)

﹑女真﹑西番(西藏)﹑西天(印度)﹑回回﹑百夷(傣族)﹑高昌(维吾尔)﹑缅甸八馆。

后增八百﹑暹罗二馆。

他们所带的梁颐,通暹罗、缅甸两语,但这佛郎机话,属实是超纲了。

其实这一路上,朱小炜常和梁颐厮混在一处。

竟然只用了半个月的功夫,就将暹罗、缅甸两语学的七七八八了,简直是无师自通。

“厉害啊你!”

梁颐不知他们身份,但知道是朝廷的人。

不过朱小炜这年纪,只以为是跟着公船私用出来玩的。

“小炜,你可天分可太厉害了。”他赞不绝口,“以后,你便来咱们四夷馆吧,都不必考试,直接就来。”

四夷馆各馆,都是选国子监生习译,这也算是国家的重要人才。

教学上,缅甸馆和暹罗馆都是聘洋人执教。

梁颐叹气:“听说永乐年间,四夷馆的译生直接就是六品的官职。”

自然,那时候也是郑和下西洋,和南洋诸国往来最为密切的时候。

后来么,自然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奴儿干都司、吉林船厂、大宁卫、东胜卫、兴和所、开平卫、威远所及亦集乃旧城。

海贸旧港宣慰司、满剌加外府、苏门答腊官厂、察地港抽分所、古里官厂,又都被裁撤。

洪武永乐二

朝陆海相交的政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能说时也命也。

“小炜,你一定就是传说中那学语言的天才,千万不能浪费了这才华!”

虽然也不知道这才华究竟有什么用处。

朱小炜点头:“好。”

梁颐这边和火者亚三交流了一些话,也算是认可了亚三的实力,不是个假冒的货色。

眼看到了晚饭的时候,大家就先吃饭。

赵小照这才转了个身的功夫,他小弟就和亚三火热聊上了。

他皱眉:“他俩聊啥呢?”

梁颐竖起耳朵,摇了摇头:“听不出来。”

赵小照上前扯住弟弟:“说什么呢?”

朱小炜还没说话,那火者亚三倒是激动上了。

“小少爷,您也见过佛郎机人?”

朱小炜老老实实摇头:“黄毛么?没见过。”

“那你怎么会说佛郎机语?”

众人都看向他,朱小炜指着自己:“我刚才说的是佛郎机话?”

梁颐张大了嘴,怎么回事儿?之前暹罗话和缅甸话还学了半个月。

这什么劳什子佛郎机话,连学都不用象征性地学一下了,直接就会了?!

赵小照拎着弟弟的耳朵:“难道,你就是传说中的……”

梁颐:“天才!”

小天才翻译机?

第102章 马六甲 千帆尽过,百舸争流……

亲爱的妈妈, 展信佳

我们已经到了月港,还算是顺利。

在这边也认识了一些朋友,其中还有一个叫玖妹的, 特别不好惹,满嘴没有一句真话。

你的小儿子年纪小小的, 却已经被她所迷惑。

不过放心,长兄如父, 我现在就是他亲爹, 一定会看好他的。

一个好消息,我开发出了他的一个新能力。

这小子竟然精通多国语言,目前已经发现了十二种, 正在继续开发中。

看样子他似乎只要跟谁说上两句, 自己就会瞬间融会贯通, 无师自通。

妈妈, 我们下一程准备去马六甲。

葡萄牙人应该已经到了那里,我们去打个照面。

大概过几个月就会回去,到时候给爸爸妈妈和小核桃带一些南洋特产。

说不定还能带几个葡萄牙人带回去, 给大家开开眼界。

不知道爸爸在北方如何了, 希望他早早把铁路建好,下一次我去宣府的大将军府时就不用骑马了,可以直接坐火车。

——么么哒, 你的大宝贝小照

对于朱小炜的这个新能力,张宛觉得也算是聊胜于无。

至于他们要去马六甲……

天高皇帝远、腿长在他们身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儿子们非要去,那也没办法。

“南洋啊……让我来想想。”

张宛想看看历史上的一些推动发展的重要人物,有没有机会可以偶遇一下?

虽然这些人多半的狂热的殖民爱好者,一点儿都不和平。

地理大发现的先驱哥伦布?那已经来不及了。

她和赵鸣刚来到大明的时候, 哥伦布刚刚开始第一次航行,计划在日本登陆,不过最终是在巴哈马群岛。

如果他按照原定计划,有可能和他们见一见。

达伽马?倒是正是时候。

他现在就在印度,最终也是在印度去世。

只是,这封信从福建送到京城,已经过了许久了。

现在小照他们肯定是已经在海上漂了。

赵小照那性子,绝对不会就这么干等着。

所以,就算她有什么回信,那也是收不到了。

只能自求多福了,看老天给他们什么样的奇遇了。

如果地球上整体比较温暖,就像唐朝时,那东南亚地区估计就是一大片原始森林,不太适宜人类居住。

你看唐朝人穿的那么轻薄,他们还住在长安洛阳,一看就知道是天气热高。

到了明朝,大家就穿的多了,小冰河时期。

此时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南下,而南洋也相对更适宜居住了。

此番赵小照坐的这艘船特别的大,比之前坐来月港的更大。

越大越平稳,也可能是晕习惯了。所以,小照这次还好,没有上一次吐的七晕八素的了。

“大少爷。”

许呈。一路上就在那边逼逼叨叨。

“你干嘛非要来这儿,我真是想不明白,这里到底有什么?”

他真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到底有什么?!

“就是不知道这里到底有什么,所以才想来看一看呗。”

“万一……我是说万一,我们一不小心死……”

“别说这么丧气的话,本少爷鸿运当头、吉星高照,怎么会挂?谁挂了我也不会挂。”

此时的许呈特别理解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真的完全能够理解他们。

你说摊上这样的主子简直了……还能说啥呢……

只能怪自己命不好、上辈子不积德、这辈子遇上这位主子。

你说,这要是在路上又出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100-110(第3/15页)

什么大事小事。

那不用说、他肯定就是那些史书上浓墨重彩的头号奸佞小人。

全族上下、百八十年都抬不起头来做人。

可说白了,他又有什么办法?

他不就是一个拿钱办事儿的。

“唉。”

许呈感觉自己头发都要白了。

这天清晨,赵小照怎么也睡不着觉。

所以,他也就不让朱小炜睡,硬是把老弟拽了起来,两个人坐在船头晃着脚丫子看星星。

小炜打着哈欠:“大哥,你到底想看什么?”

“我也不想看什么,我就是睡不着。”

“你睡不着,我睡得着啊。”

——怎么?你睡不着,别人就不能睡?真是霸道。

朱小炜腹诽,亏得我是你弟弟,要是别人,早给你一榔头干死了。

“知道咱们到哪儿了么?”

“不是说快到满刺加了?”

水,至柔又至刚。

黄金水道长江,从西到东、贯穿大明,沿岸多少大城市都赖此为生。

可惜北方没有这样一条水道,黄河也没法子航运。

东西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如果没有它,每年运送到北方的粮草,不知道要多花费多少人力和物力。

这水好啊,没用多少日子就给他们送到了这用脚大概一辈子也走不到的地方。

当然,除了水,还有风。

现在天亮的早,很快天边就蒙蒙的亮出了一点深蓝。

仿佛黑夜中,有人眨了下眼睛。

这一路上他们也沿途停靠了几个港口。

说实话,这南洋虽然不至于说是鸟不拉屎,但论起富饶、和咱们天朝大国那是差了不知道多少。

“也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背井离乡来、到这里讨生活?”

当年蒙古人南下,那是因为中原是好地方,比北方的草原好多了。

如今那些下南洋的人是为了什么?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地方有什么好的?

“你不明白的事情多了去了。”

空中薄薄有了一层白雾,不过很快就散去了。

天色也由沉静的深蓝,变成了静谧的浅蓝。

其实这边的天和京城的天也未必有什么不同。

就像京城的天和宣府的天,那不照样是同样一片天么。

也是同样一轮明月,在这边看月亮、难道还能看出什么花来不成。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朱小炜居然还吟诗一首。

“我想妈妈了,想姐姐了,还想爸爸了。”

“那我不在家的时候,你想我不?”

“不太想。”

赵小照翻了个白眼:“你就不能说点儿好听的,哄哄我开心。”

无奸不商,你这个实心眼这辈子是别想在这上面赚钱了。

“哥,咱们在这玩过之后就回家吧。”

赵小照敷衍说:“行行行。”

“哥,他们都说你这个太子、父皇这个皇帝是不能够到处乱跑的。”

“你觉得他们说的对?”

“难道不对?”

“既然你觉得他们对,那这个太子、你来当好了。”

赵小照揶揄,“他们不都想捧你上位么,天天看我不顺眼。”

他凑到弟弟耳边,磨着牙说:“所以这次我说什么也要把你一起带出来,要把你带坏、带的坏坏的。”

怎么样,他就是这么的用心险恶。

耳边是呼呼的风声,还带着清晨特有的一种味道,是新的一天开始。

突然,远处另外一个方向炸开了一点点光。

天一下子就由蓝变白,仿佛一个新世界突然展现在自己面前。

而在他们前面的,是一片十分宽阔的海面。

不,海面都很宽阔的。

宽阔这两个字,完全不够形容这里。

反正跟这比起来,京杭大运河确实只能算是一条小河道了。

朱小炜楠楠:“好……好宽啊!”

好宽的一条海道啊!

刚刚天还黑时,他们看不见周边。

此时只见前后左右,都是张着大帆的帆船。

一艘比一艘船大,一个比一个帆大。

站在这里,只觉得一切烟波浩渺,天大地大海阔云高,而他们微如蜉蝣。

千帆竞过、百舸争流。

从前,只觉得这个“千”、这个“百”,只是个概述,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如今看来,却还不够夸张,真是太保守了。

玖妹裹着件外袍跳到他们身边。

“你们不睡觉在这干嘛?”

“看海。”

“海有什么可看的?”

“这地方真好呀。”赵小照情不自禁地说,“如果是大明的就好了。”

——如果是我的就好了。

“难道,这世上的好地方都要姓朱不成?”

“这世上的好地方,难道不可以姓朱?”

玖妹冷笑一声,指着一个方向。

“那里,就是从前的旧港宣慰司。”

以前也没见你们多稀奇,如今又惦记上了,哼!

赵小照正要反驳,后面突然传来喧哗声。

一个人上前说:“少爷,那边有一艘船翻了,我们救起了一个人,还是个洋人。”

赵小照来了兴许,立刻跳下来。

“我去看看。”

他们坐的这艘大船,是赵小照花钱包下来的。许呈可不敢让他们坐别人的船。

船舱里放满了松江的棉布和各式各样的瓷器。

棉布就在满刺加售卖,瓷器最好是能直接和佛郎机人交易,他们出价高。

玖妹还说:“那些佛郎机人包藏祸心,你和他们往来,小心血本无归。”

“那你想怎样?”

“瓷器你直接卖给我们,我一定给个公道的价格……”

“然后你们再高价卖给他们,一个二道贩子,赚的还比我们多,你以为我不知道,啊呸!”

玖妹气急:“真是油盐不进,不是说好有钱一起赚么。”

“是一起赚,不是白让你们赚。”

赵小照走到船尾,果然看见捞上来一个湿漉漉的黄毛。

亚三丢了身衣服给他,同他交流了两句。

小炜虽然也会佛郎机话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100-110(第4/15页)

,但是翻译也不是直译,还要懂得对方的风土人情等等基本情况,才能交流的起来。

不然,纵然能对话,那也是鸡同鸭讲。

“他说,他是来满刺加做生意的弗朗机人,船只沉没了,感谢我们救了他。”

黄毛:叽里呱啦呜啦啦嘻吓嘻吓

“他问我们此行去哪边?”

“反正不去佛朗机。”

“那印度?”

“也不去。”

“那他希望,我们能带他到陆地上,帮他联系他的国家,一定酬劳丰厚。”

赵小照说:“先问他叫什么名字?”

黄毛讲了几遍,大家都听不懂。

他只好写在了船板上。

赵小照歪着头看了看:“费尔南多……德……麦哲伦?”

第103章 麦哲伦 地球当然是圆的啦

麦哲伦, 一个即将效力于西班牙王室的葡萄牙人。

在伊比利亚半岛上,葡萄牙有着狭长的沿海土地。

人口密集、资源稀缺,内陆上、又被强大的宿敌西班牙堵住了向外扩张的路径。

摆在他们面前的似乎只有一条路了——海上发展。

十四世纪, 《马可波罗行纪》盛行于欧洲。

在欧洲人眼中,东方、代表着财富与黄金。

麦哲伦说:“我出生在波尔图。”

波尔图在葡萄牙北部, 是一个贸易港口,连接葡萄牙同西欧各国。

“我们家是骑士。”

朱小炜问:“骑士是什么?”

“地主、士大夫?大概吧。”

几年前, 麦哲伦被编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所, 参加了阿尔布奎克的远征队。

他的足迹离开了小小的葡萄牙和利比里亚半岛,东非、印度、马六甲,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风光。

当然, 说的好听是探险, 其实就是殖民么。

所谓贸易, 那是要实力相当才能开展的, 得平等且互利。

一边倒的情况下,没有所谓的贸易。

“大明。”朱小炜说,“我们来自大明。”

“他们哪知道什么大明。”赵小照补充, “就是马可波罗到的那个东方。”

《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方那可是畅销书。

1271年, 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

经黑海、波斯,于1275年抵达了元朝的上都。

随后,他在中国居住了将近二十年, 游历各地,风土人情。

1292年,马可波罗奉命护送元朝新妃从海上,经苏门答腊、斯里兰卡到达波斯,自己也顺利返回威尼斯。

哥伦布就熟读此书,并对东方的文明和富庶极为艳羡。

当然, 更垂涎书上所描绘的日本的满地黄金。

1492年,哥伦布奉西班牙女王和国王之命,携带致中国皇帝的国书,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

以后又三次出航,到达中南美洲诸岛及大陆沿岸地带。

这是发现新大陆的开始,但哥伦布只以为到了马可波罗书中的东方世界。

他把古巴当作日本,登岸寻找黄金。

又把墨西哥当作杭州,称当地人为印度人。

麦哲伦瞪大了眼睛,当然他的眼睛本来就大,这么一瞪就更加可怕了。

“你……你们……天呐!我的上帝!”

他激动的无语轮次。

“这……怎么会……我……”

他远航来到这一片香料群岛,所谓香料群岛,是因为印尼的马鲁古群岛盛产丁香、肉豆蔻、胡椒等香料,在西方颇有盛名。

“那香料群岛的东面,还是一片大海吗?”

“是啊。”朱小炜指向那个方向,“你不是看到了吗?”

他们先在满刺加一个港口上登陆,略做调整。

朱小炜本来是觉得黄毛挺可怕的,不过和麦哲伦聊了几天,发现也没这么可怕,就是大家长的不一样、说话不一样么。

我大明地大物博,很多人说话也不大听得懂,这都不叫个事儿。

自从知道,他们是来自传说中那古老神秘的土地之后。

小麦也不着急跟自己的船队联系了,就天天粘着小炜,问他们什么时候回去。

赵小照说:“我们刚出来,不急着回去。”

“不急不急。”小麦说,“那你

们回去的时候,带上我行不行?”

他今年也才二十出头,叫小麦正合适。

本来他落水之后又受了伤,正要好好养一养。

可如今简直是容光焕发,眼珠子都显得比之前的要圆要大。

他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地图。

“这是我的朋友、占星学家法力罗亦计算出香料群岛的位置。”

小炜疑惑:“占星学家是什么?”

赵小照说:“就是钦天监那群老头子。”

小麦指着地图的东面说:“我认为,这片大海以东就是美洲。”

他坚定地说:“而且,地球一定是圆的。”

小炜说:“地球本来就是圆的啊。”

小麦大惊:“你也觉得地球是圆的?!”

“跟我觉得不觉得没关系,地球本来就是圆的,哥、你说是不是?”

“当然。”

“那,你们那里每一个人都认为地球是圆的?”

小麦心中惊叹,果然是神秘的文明古国,大家的科学素养竟然这样高。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就认为地球是圆的。

这些年来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地球是圆的,哥伦布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而想要开辟去印度的新航道。

“这倒不是,但我爸爸妈妈是这么告诉我的,他们说东汉的张衡就支持地圆说。”

麦哲伦想想也是,有设想,也要有证明。

不然谁也无法完全说服谁。

其实之前,他就试图向葡萄牙国王申请组织船队去探险,进行一次环球航行。

只要他们一路向西能够再回来,这不就能完全证明地球确实是圆的了么。

可是,国王拒绝了他。

“开辟新航路?”国王摇头,“东方贸易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

从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佛得角到非洲好望角,再到美洲,那都是他们的。

“我们很快就将占领他们,有什么必要去开辟新航道。”

——你以为我的船、我的船员是大风刮来的么。

冒险、那是为了高收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100-110(第5/15页)

都已经有高收益了,为什么还要冒险,我吃饱了撑得么。

麦哲伦十分沮丧,他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回到葡萄牙了。

估计,他会被解雇。

那谁能帮助他实现心中的梦想呢?

他想,也许只能找西班牙了。

自然,西班牙葡萄牙那是宿敌。但无所谓,谁能支持他实现梦想,谁就是他爸爸。

也不能空着手去,麦哲伦还自己制作了一个彩色的地球仪,准备献给西班牙国王。

当然,他们也未必会同意。

那就只能再找别的国家了。他是不会放弃的。

可是在欧洲,能有能力替他组件如此庞大舰队的,一共也没有几个国家。

“这个送给你。”

麦哲伦将自己亲手绘制的彩色地球仪送给小炜。

“感谢你们救了我。”

“不客气,小事一桩。”

小炜接过来,这也太粗糙了吧。

算了吧,礼轻情意重。

“我有个更好的,我——”

赵小照一把捂住他嘴。

这臭小子,他一撅屁股,他就知道他拉的什么屎。

他们这次出来时带了地图了,这小子肯定是要把自己的地图给小麦。

“你是不是傻的。”他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他和咱们又不是一路人,这样的机密怎么能随便告诉别人,你这个败家子!”

——哼,那群大臣还嫌我不好。

——要是你们未来的主子是朱小炜这样的二货,我看你们上吊都来不及的。

赵小照冷笑:“其实你我两国早有交手,那都是八九年前的事了,你们的船队抵达了我大明的南方,还妄想登陆,给我们打了回去。”

“啊,还有这事?其实我们也只是想要贸易。”

“哼,还不是打不过的退而求其次。”

碰壁之后的葡萄牙人根本没有死心,一直在广东沿海徘徊寻找机会。

他们逐渐增加人手,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岛屿可以建设堡垒,顺便掠夺一下周边的居民。

不过相比贸易,麦哲伦更关心他的航海大事业。

他奇怪:“既然你们许多人都认为地球是圆的,那为什么不进行环球航行?”

赵小照竖起两根手指。

“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认为地球圆的人,不用环球航行,他就信。不相信的人,他也不会去参加。”

不过,在麦哲伦的理解中,大概觉得他俩的爸妈遇到的是和自己一样的困境。

一定是这大明的国王不资助他们进行航海活动,航海、那多烧钱啊。

至少得四五艘大船打底吧,百来十号船员,各种物资什么的,还得有武器,还得命好。

就算命好,这四五六艘船,能有一两艘最终返回故土就已经是上帝保佑了。

冒险,从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不过,它依旧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进。

赵小照知道他的想法:“我们和你们国情不同,你们葡萄牙不过九万平方公里,我们大明可是有九百九十七万平方公里,是你们的一百倍。”

当然,若是只算两京一十三省,那就四百多万平方公里,这也是葡萄牙的五十倍么。

“我们自己的日子过的好好的,子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用和外头做生意。”

小麦不信:“那我听说,这满刺加的棉布很多都是你们明朝卖过来的。”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你想躲也不行。

“难道,东方就没有缺少的?”

怎么没有。

别的不说,白银啊。

大明缺白银啊。

第104章 麦哲伦 二 欧洲,乱起来可就是二十几……

中国地大物博, 但银子确实不太够用。

法定货币是铜钱,但铜也不是很够。

而且铜钱面额小啊,携带又不便。

买买菜买买米什么的没问题, 大额交易那不行。

到了明朝,黄金白银的产量就更加少了, 开采难度也更大。

唐朝时据说有三十五处开采点,但明初国内每年产金产银统共就三十万两。

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啊!

三十万两金银……能干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给残疾大佬冲喜 三步,从刺客到皇后 重生后和最强咒术师HE了 伪装反派,但救赎了男主 她好能忍 思你如狂 嘉靖感而有孕之后 失忆后爱上了前夫 从零开始的修仙家族模拟器 家主悟重生会变成爽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