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大明一家人 > 70-80

70-8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娇帐 无限直播从秦皇汉武开始 离婚综艺,但全网劝和[娱乐圈] 被抛弃后,她成了京城一霸 听说你也想杀我? 过热 天然呆对此并不在意[快穿] 修仙界第一病秧子 异种狂热 忘记老婆是蛇妖了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70-80(第1/17页)

第71章 南下 三 陛下,何意反耶?!

其实别说魏国公了, 就连汪直都觉得,这次陛下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他并不是想说,陛下做的是不是太过了。

陛下是大明的天子,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对天下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理所应当的、绝对谈不上过份。

别说他们处置的这些没一个干净的。

就算其中有一个两个勉强清白一些, 那又如何?

他只是觉得陛下不该牵涉其中,而是……

“妈妈。”赵小照指着牌匾上的四个字问, “这是什么意思?”

张宛看了一眼牌匾上的“垂拱而治”, 直接说:“就是坐山观虎斗。”

“坐山观虎斗?”赵小照不解,“那有什么意思?”

他握拳一挥、斗志昂扬地说,“当然是要, 坐山跟虎斗啦。”

“这话不对。”张宛笑了一声, “你要是坐山, 就只能观, 斗不了了。”

“那怎么样才能斗?”

“自然就只能站起来,跳起去,才能和他们斗……或者玩了。”

赵小照眼珠子一转:“我明白了。”

张宛嗤笑, 你明白个屁。

房间里用软枕给围了个大圈。

小核桃和他们家老三, 喂好了早上一顿,就给放在里头让他俩爬爬爬爬。

中午抱出来再喂一顿,睡一觉拉出去晒个太阳, 再拉回来爬爬爬。

要么怎么姓“朱”呢,这果然是跟猪一样养了。

太监都看不下去了,这宫里的皇子公主那个不是金尊玉贵。

就说太子殿下了,那从前都是三四十个人围着转,不管去哪里都是抱着的,鞋子都不沾一点灰尘。

如今这两位, 纵然比不上太子殿下尊贵,倒也不能……

钱锦坐了轿子进宫,张宛问她:“这些时日陛下在南直隶的事,你也听说了?”

她娘家是松江府钱氏。

虽然不是皇帝在南京点名的那个钱,但也都是亲戚。

“殿下,我父兄守法知礼,决不敢干这种事。”

之前东厂清查田亩之时,她大哥就来问缘由。

“咱家有多少田地?”

“几百亩总是有的,这还是少的呢……”

她大哥还不以为意,“咱们家给的价格公道,纵然他们不卖给我们,也得卖给别家。”

松江棉纺业发达,许多人不再耕种,专职纺织,得的钱也不少。

“留一些,多余的或卖了,或处置了。”

钱锦问,“之前的纺机效果如何?”

钱公子赞道:“真真是妙不可言,原以为灵巧的工匠都在咱们南方,没料到……还得是看宫里啊。”

他当然不会真相信这纺织机是皇后做出来的,皇后她能会纺织么。

这自然是这宫中的工匠发明的,借以皇后的名声。

“如今有三百架织机了,父亲还准备再择一地方,另建一织坊。”

钱公子想了想也说,“那田地卖了也就卖了吧,如今我们家也是缺钱周转。”

要么说有钱人都是地主呢。

毕竟在古代,你有了钱除了纸醉金迷地花花花,也就只能买田了。

几百年后的大家,也就喜欢买房子这样的不动产。

不买房你让他们买啥呢,又没有股票可以买。

至于想要快速大钱生小钱,大体上只有放贷这条路了。

要想赚的多,那自然是高利贷,越高越好。

借贷是债务关系关系,你情我愿、官府不管。

但对于高利贷,朝廷自然是三令五申,绝对不许。

不过,只要有人要钱用、有人手里有钱。

这桩交易就永远不可能消失。

钱锦说:“听说陛下在南直隶各州府,清查田亩、归还农户。”

对于急需钱的百姓,皇帝拿出皇庄的钱,用以振济灾民。

她顿了顿,抬头看了皇后一眼。

“之前,我父亲一直想扩大织坊,寻了几家熟悉的亲戚,可他们都不愿入股。”

毕竟,做生意虽然可能赚钱,但是也是有可能会亏的。

赚了固然好,亏了怎么办?所以不要不要。

还是买田好、放印子钱好,白赚不亏啊。

不过,你要说如今不让放印子钱了,至少眼下风声紧,大家都得收敛收敛。

那这白花花的银子呆在屋子里多可惜啊,不如也入股织坊罢了。

毕竟他们想要的,无非就是钱、钱生钱。

“买田能生钱、就买田。”

“放贷能生钱、就放贷。”

“实业能赚钱,那就干实业。”

赚钱,不寒碜。

谁也不会和钱过不去。

虽说士农工商,科举做官第一等,行商最末,但他们也不在乎。

想宋元之际,棉种自广东、福建向北传播。

松江周边得风气之先,棉花种植发展很快。

加之,黄道婆自崖州将先进纺织工具和技术带回了松江,棉纺业发展迅猛。

以至于明初,朝廷规定松江府可以“折布纳官”。

一斤棉花可以折米二斗。

所以到如今、松江土地大半都种植棉花。且织造尤精,价格高出普通白棉布至少一倍以上。

外地商人都要来松江收布,可谓衣被天下,年年都进贡到宫里的。

加之如今有了织布机,效率更是翻番不止。

投资织坊,不说一本万利,百利是少不了的。

钱锦心想,这究竟是陛下无心插柳,还是本身就有这个意思呢?

可惜她夫君顾选没去成南直隶,还不太清楚其中奥妙,且在家里心中日日郁闷。

“陛下实不该……难道我还会徇私不成?”

不就是大义灭亲么,他们难道不懂。

就算那些地主官员和京城有些首尾,那也是高官,又不干他们事。

他顿足:“这样好的机会,日后可难了……”

“你呀,过于急功近利了,你怎知日后没有。”

这青云之路,只多不少。

上次藩王之事,早已让他得了直名,这一两年最好消停一些。

她既希望夫君飞黄腾达,又害怕他在朝廷的波诡云谲中被人当了出头鸟。

可如今看来,相较于让别人出手,咱们陛下似乎更喜欢自己动手。

赵鸣问汪直:“你是觉得,这会脏了我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70-80(第2/17页)

手?”

汪直点头。

有什么脏的累的,当然该是他们东厂出面。

皇帝

怎么能够以身入局呢。

赵鸣却潇潇洒洒、仰天长啸——“谋士以身入局,举棋胜天半子。”

舞台再大,不上台,那永远都只是观众。

不参与,永远只是局外人。

什么?你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太过于风险了?

“你卖过鱼没?”

汪直:?

赵鸣随手抓了一块牌,扣在掌心看也不看弹出去。

“风浪愈大,鱼越贵!”

*

赵鸣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跑这么一趟,日后这个“孝”那肯定是没了。

“中兴之主”也中不起来了。

大概对于弘治朝的评价,会和他爹朱见深一样。

你看那些电影都是这么开头的——成化年间、皇帝昏庸、宦官当政、奸佞丛生,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皇帝是昏君。

万贵妃是打胎大队长。

然后,画面上就会出现练了《葵花宝典》的武林高手汪直。

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乍一看,根本看不出是明朝。

还以为是唐末的太监,一个不高兴的,就把皇帝宰了、换成自己喜欢的。

——陛下,何意反耶?!

明朝的太监冤啊,我们不过是皇帝的狗腿子罢了。

明朝的大臣也冤啊。

人家权臣都能造反,我们能干啥,最多不过骂你两句,还容易被你拖出去打屁股。

但这次在南直隶,赵鸣可没有动用廷杖。

“我这叫以理服人。”

他冷笑,他们还别嫌他不好,等看到嘉靖万历,你们就消停了。

嘉靖:……天子,从不站在矛盾之中,始终站在矛盾之上……

钱锦跟皇后正聊着,突然咦了一声,看着旁边一个明显比二皇子还要小一号的孩子。

这是……

赵小照玩了一圈回来,一开始还没发现屋子里多了一个人。

当他逗完妹妹逗弟弟,逗完弟弟再……

“呀,怎么多了一个?”

两个弟弟了?

“妈!”赵小照不可置信地嚷嚷,“你怎么又生了一个?!”

这次怎么这么快?!

看这个,也就生下来几个月的样子。

张宛无语:“这个不是我生的。”

“哦。”小照理所应当说,“那就不是我的弟弟喽。”

嗯,话也不能这么说。

虽然既不是张宛生的,也不是赵鸣生的,可是——

“倒也算是你弟弟。”

赵小照:……这是什么个算法……

他伸手捏了捏这小娃娃的鼻子。

有过弟弟妹妹之后,他下手有数了很多,没有那种“往死里捏”的劲儿了。

“这个……长的一般般吧,没有我妹妹好看。”

“太小了,还没长开呢。”

这小毛孩眨着眼睛,突然喷了小照满脸的口水。

“咦——”

小照嫌弃地丢开他,自己擦了擦脸。

不过,这孩子果然不是他们家的。

也就打了一个照面,以后他一直没有见过,都把这事儿给忘了。

直到他亲爹风尘仆仆归来,这一大堆流程也多,赵鸣烦的很,就先带着汪直轻车简从偷偷溜回来了。

这还是大白天,小照在外头疯玩呢。

两个小的已经从在地上乱爬,变成在地上乱跑了。

赵鸣哭哭啼啼说:“娃儿么,你们亲爹回来了!”

没把我忘了吧。

小核桃本来就高冷,拒绝了亲爸的亲亲,在他怀里扭捏了几下。

倒是老三,不管不顾跑过来,虽然应该是记不清眼前这人到底是谁,跟自己有啥子关系了。

但还是赏脸,主动亲了一下。

赵鸣抱着儿子,转过头去亲老婆。

“咦?”余光瞥见一旁多出来的一个坐在地上的娃,“这谁啊?”

他出去几个月,家里多出来一个娃?

“这个嘛……朱厚熜啊。”

第72章 嘉靖道长 朕四季常服,不过八套……

“这么快?!”

赵鸣啧啧, 他这老弟挺行的啊。

他仔细端详这小娃娃的脸蛋:“可是长的也不是很像啊……”

“你难道知道,嘉靖长什么样?”

张宛无语,“你该不会是觉得, 他和陈宝国长的不像吧……”

赵鸣嘻嘻笑了两声。

本来,朱厚熜应该在正德二年生于湖广安陆州, 是兴王朱祐杬的次子。

也是兴王妃蒋氏的第四个孩子。

但现在“正德”这个年号什么时候用还不知道呢,反正得赵鸣死了之后才能轮到。

其实, 张宛觉得明朝的年号还是挺清新脱俗的。

洪武、永乐, 成化、弘治,都有些意思。

就是“正统”……有些一眼难尽。

至于天启,李白《古风》——“明断自天启”, 算是大预言家了。

兴王一共六个孩子, 蒋王妃一个人就生了五个, 怎么也算是独宠了。

只是, 她和兴王虽然成婚早、感情也不错。

但是要在原本在弘治十三年、才生的第一个孩子朱厚熙。

可惜五日后就夭折了。

之后又生了两个女儿后,才生下了次子朱厚熜。

也有可能是这个时空,兴王没有就藩湖广。

这夫妻俩在京城被拘着, 实在是无事可做, 所以就……

虽然这孩子显然没有五天就夭折,但张宛怎么确定他是朱厚熜,而不是朱厚熙的呢, 自然是因为名字。

朱元璋给子孙的名字搞了一大堆条条框框。

尤其是朱厚照这一波火字旁的,真的不可能叫他们烤啊烧的。

所以,后面生造出一堆元素周期表来。

皇子的名字自然是重中之重,好的字、祥瑞的字,都得给他们先挑。

就算他们生的晚,也得留给他们。

所以, 留给宗室子弟的名字就不多了,也都是要由宗人府确定的。

上了玉谍,才真的算数。

不是爹妈想起什么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70-80(第3/17页)

字,就能起什么名的。

当然,你私下里叫个阿猫阿狗,那也没人管你。

这小子既然叫了朱厚熜,那就是命中注定了。

虽然是堂兄弟,但历史上的朱厚熜比朱厚照小了十四岁。这里倒是大大缩短了这个差距。

而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面的这两人,也是早早就相识了。

张宛和赵鸣这俩搞政治的渣渣,看见道长,不禁肃然起敬、心生敬畏。

虽然这小子牙还没长起来,但他俩总觉得他会跳起来冷笑——

——朕四季常服,不过八套!

既然是大侄子,他们做长辈的也不好太吝啬了。

张宛拍了拍旁边的一叠衣裳。

“八套常服肯定是足足的,多几套也没问题。”

她还特意送了个松木桶,给这小子洗澡。

不过不能每天都换哦。

“说真的。”赵鸣唏嘘,“我觉得咱们小照肯定玩不过他。”

小照,是有几分聪明。

但在道长面前,那就是班门弄斧了。

不是我方太无能,实在是敌方太狡猾。

“不光小照玩不过他。”

他们一家五口,捆在一起也玩不过他。

不过,他们觉得这辈子的朱厚熜应该没那么运气好了吧。

毕竟前面又多了一个。

赵鸣死了还有小照,小照挂了还有他亲弟。

这三个人中,但凡有一个活的比他长,这小子就没戏了。

“要说,嘉靖、也算是整个大明最会做皇帝的男人了。”

这不是说他工作出色,而是说他手段厉害。

可惜了,这个时候早没有藩王做丞相了。

不然的话让这小子来当个宰相,那才真是刺激啊。

赵鸣看着小熜熜满嘴吐泡泡,着实是可可爱爱的模

样。

而且这小子还不闹腾,反正比赵小照那时候好玩多了。

他俩对于嘉靖没太多别的感觉,就是对这婴儿朱厚熜觉得有些神秘。

真想拿着放大镜,把他从小到大都放自己脸皮子底下反复观摩。

“要不,把他留在宫里?”

放在眼皮子底下,这小子总不会成精吧。

宫里多样一个孩子倒没什么,只是这毕竟是别人的娃。

“就算有这想法,也先过两年吧。”

且先把他送回兴王和王妃那边再说。

“这几个月如何?”

他们倒是常有书信来往,就是总要耽搁许多时间。

张宛觉得就他们那时候处对象三天的微信,这边一辈子都传不完。

“他们是不是又拿捏你俩了?”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三个月只够骂一人。

赵鸣愈发觉得这电报线是非拉不可了。

保证立刻就能骂到想骂的人。

“老婆。”赵鸣凑在张宛身边,“这几个月可真是累坏我了。”

“累了那还不赶紧回去睡觉啊,在这磨蹭什么呢。”

“我在外头睡好了才回来的。”

这叫养精蓄锐。

赵鸣在她耳边蹭过来蹭过去。

“这些日子寂寞不,要不让朕来给皇后侍寝?”

张宛斜了他一眼:“那你还不快点去洗澡。”

“好嘞!”

赵鸣立刻兴致冲冲去了。

热水早就放好了,泡的那叫一个浑身舒坦。

他真想闭上眼睛享受片刻,就看见一个脑袋从水盆里窜的冒了出来。

“爸爸你回来啦!”

赵鸣给这小子差点没吓出神经病来。

怎么,你是想把你老爹吓死,然后现在就登基吗?!

赵小照一下子跳到亲爸身上,水花溅的到处都是。

“爸爸,我好想你呀!”

“行行行。”

“我想跟你视频,想和你打电话,但妈妈说不行。”

这可不是糊弄,这是真的不行啊。

这个技术可不是蒸汽机什么的,反正有生之年你是甭想了。

“爸爸,你去看了小葱葱了?”

“嗯。”

“我爱吃葱,要不把他留给我玩玩。”

“人家有爹妈的,再说你有你自己的弟弟,为什么要玩别人的。”

他摸着儿子的脑子,先看了一下他的积分。

好几个月了,但是真的没什么长进。

想想也是,毕竟他现在也很难施展自己作为太子的威力吧。

会不会出阁读书之后会好一点呢?

不说别的,至少能把给他讲课的老师气个半身不遂吧。

“爸爸今天你回来了,那咱们三个可以一起睡了。”

“平常爸爸不在的时候,是你跟妈妈睡、还是弟弟妹妹和妈妈睡?”

赵小照委委屈屈地:“妈妈自己睡,弟弟妹妹……嗯有人陪他们睡。”

“你呢?”

“我,我想睡哪儿就睡哪儿,睡大街都行。”

这话说的可可怜怜的,明明是大家都有自己的房间了,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要是还住在咱们那个家里,这样的日子你想也别想,就等着住上下铺,早早开启宿舍生涯吧。

其实此行好几个月,也不是三天五天。

自然有沿途的官员或者有心之人进献美貌的女子,来侍奉皇帝。

他们也不可能直接把人安排到龙床上,都是通过买通太监操作。

结果,汪直还真跟赵鸣说了。

“大胆!”赵鸣板着个脸,“出来之前,皇后没跟你说这事么。”

张宛固然是没有用嘴说,但眼神还挺明显的。

“陛下,皇后是臣的主子,您也是臣的主子。”

——但您也是皇后的主子,所以归根结底、臣还是得听您的。

汪直现在也不是以前那个小年轻了。

他心想,您虽然宠爱皇后,但也比不上从前先帝对万贵妃的深情吧。

同甘苦,共富贵,但即使如此、先帝都免不了纳一堆妃嫔,你可就……

“退下。”赵鸣摆摆手,“朕是正经人,怎么会被美色迷惑。”

君子坐怀不乱。

“臣遵旨。”汪直说,“若陛下有需要,只需……”

一个眼神。

赵鸣瞪了他一眼:“你不是个太监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70-80(第4/17页)

怎么好像还精于此道?

“臣确实是宦官。”

还是小时候就成了的,

“但臣也是人呐。”

不就是人之常情么。

此番赵鸣先斩后奏,跑去了南京,已经让朝中的大臣十分头疼了。

这一届弘治的大臣,跟那一届正德的下属还不一样。

朱厚照不是个玩意儿,是大家从小就知道的。

尤其是他东宫的老师,铁定是心里门儿清。

给他取“正德”这个年号估计也是正有此意。

——就是知道你“德”不正,所以才让你谨记、天天要正一正。

可朱佑本来一贯是个好孩子,瞧着二十多了,也不像是到了青春期或者更年期的样子。

怎么就这么突然变得如此跳脱了?成天想起一出是一出。

“罢了。”李东阳摆摆手,“陛下已经回来了,此事以后便不要再提了。”

兵部尚书马文升不乐意了:“阁老,话可不是这么说。”

他冷着脸说,“几位身为阁臣,本来就是辅佐陛下政务的。结果陛下去了南京,内阁竟然不知道,那又辅佐什么政务?!”

“马大人。”

吏部尚书屠滽在中间打圆场,“都是为朝廷做事,应当同舟共济。”

礼部换了个话题:“陛下舟车劳顿、刚刚返京,可太子出阁读书的事,这可不好再拖了。”

大的养废了怎么办?

那就只能再养个小的了。

更何况以太子目前“暴露”出来的品行,那真是不教不行啊。

你看杨廷和,自家能教出神童来,却险些被太子气死。

本来万历朝的大戏,提前一百多年上演了。

对于太子出阁的事,赵鸣搞起了拖字大学。

“病了,太子病了啊。”他感伤地说,“这孩子身子骨儿弱,着实可怜。”

李东阳:???

病了?还身子弱?

那之前在后殿活蹦乱跳,嚷嚷的声音连外头都能听见的是谁?

可别说,那不是太子。

再往后又是各种理由。

不过皇帝虽然不让太子正式出阁,却从翰林院拎了几个人来教太子,其中有一个便是今科的状元——朱希周。

人家得状元,都是文章写的好。

朱希周得状元,那是自己姓的妙。

第73章 春闱 一 你们是兄妹,还是姐弟?……

弘治九年, 是三年一次的春闱。

赵鸣也是干妥了这件事,才去的南京。

——这说明什么?说明朕知道轻重缓急。

二月乙亥,礼部会试, 取中试举人三百名。

三月癸巳,皇上御奉天殿, 策试这三百人。

虽说是天子门生,但殿试之上, 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的皇帝既不能让人落选, 也不能看谁顺眼,就路边抓个新人进去。

只能给这三百人重新排个名次。

并且大体上也就是个微调,4名变5名, 20成了18这样。

很难把人从第299名变成第1名。

怎么看, 皇帝也不过一个造型上的作用。

所以, 这些进士大抵上只觉得自己或天赋异禀、或勤奋苦学、或那啥啥啥, 反正这功名不是皇帝赏的。

毕竟皇帝真的决定不了什么。

而这一科虽有一些著名人物,但风头远远不能和三年后、弘治十二年相提并论。

三年后,不光那一科的进士星光熠熠。

就连落榜的也都各有奇遇。

放榜前后更是……

且先说回这一次, 赵鸣亲自点了朱希周为状元。

“姓朱, 好啊。”

没有那一堆金木水火土,果然清新。

再看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

果然, 南直隶永远都是科举路上的卷王。

离的不远,又是同姓,八百年前说不定真是一家。

“朱是国姓,名希周,也是好名。”赵鸣说,“且周有天下八百年。”

是个好兆头。

——八百年?你也是想瞎了心了。

他召朱希周上前, 问了他年纪,再看了看他长相。

“二十四岁,果然年轻有为,朕看你面相,能活到八十四。”

可不是么,六十年一甲子。

今年是丙辰科殿试,六十年后又逢丙辰科,诸大绶状元及第。

嘉靖皇帝觉得两个丙辰科状元同在一朝,实属旷古盛事,这等喜事一定是他的功德。

“八十四?”

给你算命数,怎么看都是骗子。

不过,谁也不敢说皇帝是骗子,更何况早有“前科”,朱希周自然是喜不自胜。

——皇帝点了我做状元,还说我能活到八十多!

——真是双喜临门啊!

看来少活一年都不成。

既是状元,自入翰林院为修撰。

他这等资历,本来是没有资格当太子老师的。

但既然太子没出阁,也就不算正经老师。

小照似乎也开始逐渐接受自己的身份了。

从前那个世界、离他已经越来越远了。

什么手机、游戏机,梦里都看不到了,许久也不再提了。

毕竟,他那时候也不过才三岁而已。

如今,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再三年。

一晃就到了弘治十二年。

一想到弘治到不了二字头,赵鸣就觉得离自己的“死期”越来越近了。

皇帝屡屡预言别人能活几何,那是不是能算到自己何时寿终正寝、驾鹤西去呢?

当然是没人敢这么问。

某次筵席上,张宛只好当这个嘴替,替他问了出来。

“看相能看别人,但看不了自己。”

赵鸣垂眸笑了笑,不是冷笑,也决不是微笑。

矫情一点,勉强算是春水般的笑容。

但是二月初春的水,不刺骨、但也有几分冷。

“朕能活到什么天岁,还得看大家的意思……”

大家?

哪个大家?

什么大家?

陛下,你别走,你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哎,你说说清楚啊……

这三年,事情也发生的不少。

张宛和赵鸣自觉这考成法在二十四衙门中的试点不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70-80(第5/17页)

吏部可以推广。

如今的吏部尚书是屠滽。

弘治九年,吏部出缺。

明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如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谓之廷推。

参与廷推的,是朝廷主要官员: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

如果大家反对,理论上皇帝就无法通过廷推任命。

当然,皇帝也可以自己下旨。

但臣子们多以这样的方式为耻,宁可不干、也不接受。

说好听点儿——就是皇帝你程序不合法。

说难听点儿——这官来路不正,我不干!

前两年,赵鸣直接下旨让一个叫徐恪的升任南京工部侍郎。

升官儿啊,这天降好事,不说让你感激涕零,起码程序上也要谢个恩吧。

可是,徐恪竟然断然拒绝了。

理由就是——“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而得者。臣生平不敢以他途进,请赐罢黜。”

打人不打脸,这可不是打赵鸣的脸么。

啪啪啪啪。

说古代皇帝乾纲独断,你看这里、还是不够“独”断啊。

自打废了丞相之后,吏部尚书算是朝廷最高官了。

最后廷荐四人,意思是让皇帝在四个人里面挑一个。

就像那电影里面说的——

——“我们没有委任吏部尚书的能力,但我们有提供人才的能力。”

——“如果排队上位的都是自己人,任命谁,又有什么分别呢。”

不过,虽然有四个人选,但人选也是有先后的。

照廷推的意思,皇帝如果识相,就该选第一个——现兵部尚书马文升

他也是资历最老,算是“众望所归”。

大明,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

可皇帝也不是不识字的。

这一次,赵鸣偏偏就亲自手书,写了现任左都御史“屠滽”的名字,直接交给内阁。

此事之后,马文升十分不爽。

屠滽虽然职位上压了马文升一头,但也不敢犯众怒,只能夹起尾巴做人。

好在,屠大人也很懂得投桃报李。

正巧,当时边境不太安生,他就适时向皇帝举荐了赋闲在家的王越。

赵鸣笑着对汪直说:“还记得你的老搭档王越么,他可要回来了。”

王越是景泰二年的进士,成化年间官至兵部尚书,总制大同及延绥甘宁军务。

曾三次出塞,收取河套,于红盐池之战、威宁海之战中两次远袭鞑靼,是首任三边总制。

因军功卓著,获封威宁伯。

明代中后期重文轻武,因军功封爵的文臣只有三位。

另外两个,一个是王骥,另外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阳明王守仁了。

汪直督军西北后,和王越曾共事三年多。

两人率军于威宁海、黑石崖、延绥等地大败鞑靼军,并共同镇守大同。

可惜了,成化十八年,汪直失宠被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洪荒]教主今天打上玉虚宫了吗 给残疾大佬冲喜 三步,从刺客到皇后 重生后和最强咒术师HE了 伪装反派,但救赎了男主 她好能忍 思你如狂 嘉靖感而有孕之后 失忆后爱上了前夫 从零开始的修仙家族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