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2 / 2)
老陆吃了半块馍,总算没那么饿了。
又喝了两口茶,这才慢条斯理开口:“咱们陛下,不是带着人浩浩荡荡去南京给祭祖了么。”
对对,这个剧本才对!
赵小照脱口而出:“难道,我爸是皇帝?!”
第64章 想当太监 他们知道你出来干这一行么……
“难道, 我爹竟然是皇帝?!”
陆老头翻了个白眼:“做你个春秋大梦,你爹不是皇帝,他是东厂的人。”
“东厂?”何婶子怪叫一声, “东厂那不都是太监么?”
太监娶妻也是有的,但不能生娃吧。
“东厂的首领是太监, 不代表下头办事的全是太监。”
“那你怎么知道,我爹是东厂的?”
“自然是他自己说的, 咱们的红薯也是替朝廷推广种植。最近还又出了两个新的品种, 一个叫玉米、一个叫土豆。”
小照:这不就跟他们家咪咪一个名儿么。
“这是你爹在替宫里办差呢。”
何婶子恍然大悟:“原来咱们老爷还是个大官儿啊。”
难怪要养外室。
“少爷。”她推了小照一把,“你以后前途可不愁了。”
陆老头倒是没想到赵小照是私生子那一茬。
他只想着东厂办事自然是狗狗祟祟的,也算是合情合理。
赵小照却问:“太监是什么?”
“太监就是去了势的……”
本来, 何婶子只是想随便敷衍小孩子一下。
可是突然就想到, 东厂那可都是心狠手辣的人, 六亲不认的。
而这“去势”都是要挑小娃娃的, 越小越好,大了就不成了。
他们说,如今那重回京城、风光无限的汪督公, 就是两广那边送过来的, 三五岁的就给咔嚓了。
再看看小照……
该不会,老爷是想把小照给那啥了送进宫里?!
某种程度上,这何尝不是一种前途不愁呢。
不用苦巴巴科举、这就能当官儿了, 还是天子近臣。
赵小照眨巴眨巴眼睛,感觉思路更加混乱了。
他妈这两天挺忙,让他就待在家里,不要去找她了。
幸好阳光不错,他们几个跑完步,读完早课, 就抱着各自的咪咪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60-70(第6/16页)
在院子里晒太阳。
这要让张宛看见了,一定嫉妒的给他们找个班上上。
“小照,你有了弟弟妹妹,会不会以后不和我们玩了?”
“怎么可能,那两个小东西有什么好玩的,无趣的很。”
比起那两个新鲜出炉的、还只会咿咿呀呀的小娃娃。
还是张翼、张尔、张杉他们仨个算是赵小照的铁兄弟。
他们还桃园四结义来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张翼张尔年纪大一些,个头也比赵小照高半个头。
但张杉无论身形个头,就和小照一模一样了,远远看活像一对双胞胎。
赵小照突然凑过去,扯住张杉说:“三哥哥,咱们玩个游戏。”
*
许呈揣着一兜橘子来上班了。
如今,虽然他在锦衣卫青云直上,职位越来越高。
但他主要的工作,那还是盯着赵小照,他们的太子殿下。
“如今我里外都忙。”张宛说,“小照也大了,正是招猫逗狗的年纪,务必给他盯住了。”
尤其是这段时间,皇帝南下,太子这个大备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有十八个人专门负责贴身盯梢赵小照,四个小时一个班,每个班三个人。
锦衣卫和东厂也都安排了人随时支援。
许呈自己手上还有对讲机,和张宛联系也方便。
他掰着橘子问:“情况如何?”
“太子上午踢球累了,如今在屋里睡觉呢,一直没出门。”
许呈皱眉,一直不出门?那是不可能的。
刚才那一班不出门,那过会儿肯定要出去浪一浪了。
虽说高升是好事,但这些时日他着实觉得累了。
实在是他这人当下属当惯了,不习惯当领导。
当领导真是烦够了,需要考虑的事太多,细枝末节、密密麻麻。
他这人又好说话,没什么威严,和大家都嘻嘻哈哈的。
慈不掌兵,心软的人也当不了领导。
“等时机合适,求陛下一个恩典。”
下次京营边军互换,让他去大同宣府前线。
他也不必当什么将军,就当个冲锋陷阵的前军好了。
他真的就只是想驰骋沙场。
同僚还笑他:“你当打仗是过家家,那是要死人的好不好。”
如今这北元是被太宗太祖削的不轻,好些年都缓不过元气来。
可这些年也时不时劫掠边地。
成化年间、汪直不就跟王越在北境几场大战、打的他们好几年没出来么。
“伺候好了陛下和太子,日后自有你荣华富贵,想瞎了心思打什么仗,你以为皇帝还会御驾亲征?”
土木堡之后,“御驾亲征”这四个字那在大明君臣心中都成了屏蔽词。
提不得,真的提不得。
而许呈是民籍,也无法从军。
当年,太祖设立卫所制度,划出一部分人为军,分配在各卫所,专负保卫边疆和镇压地方的责任。
在户口中,军籍和民籍、匠籍分开。
军籍属于都督府,民籍属于户部,匠籍属于工部,都是良民。
所有军籍世袭,一朝当兵、终生为伍,父死子替、世代沿袭。
戚继光的登州卫指挥佥事,就是世袭的。
不过,就算是军籍,倒是不必所有子孙都当兵。
有一个当兵就可以了,其他子嗣还是可以读书考科举的。
明朝进士中,军籍的比例一直不低。
内阁首辅张居正、夏言都是军籍出身,但就算他们中了进士,还是军籍。
非得做到兵部尚书,才可以脱了这户籍。
不过朱元璋虽然把后面的事都安排的明明白白,恨不得连家里两百年后生的猫猫狗狗,都分配好了几只公的、几只母的。
可明中叶以后,卫军废弛,还是不得已募民为兵。
总之,许呈好好一个民籍,却想要从军,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么。
吃了七八个橘子了,眼见日头西斜,太子还窝在屋子里,许呈觉得奇怪。
他下去找到何婶子问:“少爷一直在屋里吗?”
“是啊,没出门。”
小照和张一直在屋里睡觉。
那两个倒是出门玩去了。
许呈他们主要是盯着太子,另三位不在他们目标之列。
不过,他想想觉得不对劲。
“你进去看看。”
“看什么?”
“看少爷还在不在。”
这话一出口,许呈已经觉得不妙了,他直接推门进去,就看见“赵小照”趴在床上。
“小三儿?!”
许呈从小习箭,箭法高超能够百步穿杨、目力自然也好。
呜呼哀哉,没想到今天去栽在了赵小照手上。
“怎么是你?”何婶奇怪,“小照呢?”
张杉说:“小照他出去玩儿了,让我穿着他的衣服在这儿。”
许呈两眼一黑:“他去哪儿了?!”
“不知道。”
收买张杉的也就是两个鸡腿而已。
*
赵小照问张翼:“大哥,问你个事,太监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不就是在宫里当官的么。”
“那我也想当太监。”
“啊?”张翼面露难色,“你还有这野心呐。”
“你知道怎么办么?”
张翼也为难:“要不,我们问问?”
他们当即在路边抓起一个人,赵小照还挺有礼
貌的。
“请问,大叔你知道怎么当太监吗?”
那人上下打量他两眼,指着不远处说:“就那边,报名去吧。”
在大明,当太监是个十分有前途的职业。
毕竟,科举三年一届,每届不过两三百人。
三十年不过两三千人,一百年都没有一万人。
而大明的太监,常年浩浩荡荡几万人,遍布全国各地。
特别是明中叶,据说有十万之多。
这可是名副其实的“铁饭碗”啊。
太监的来源,要么是战争俘虏、或是籍没罪人的家属,汪直就是这一种。
或者是宫中太监选拔推荐,也有人牙子将幼童卖与王府或宫廷等。
甚至还有自宫的人求职应聘。
不过,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60-70(第7/16页)
两年宫中招聘太监数量一年比一年少,而且不允许自己先把自己给割了。
凡有这种情形的,一概不录用就罢了,阉割孩子的父母人牙子也都要严厉惩处。
充军了一大波人后,倒是风气有所缓解。
主要还是看大家能不能吃饱饭,若都快热死了,也顾不得那许多了。
所以凡有灾荒,在前来应聘的人就人山人海。
赵小照大大咧咧地走过去,看到一个面白无须的老头子,瞧着挺和蔼的,就上前问:“这里是当太监的不?”
选太监,年龄要越小越好。
年纪大了,那啥……痛苦。
秦公公今天是来视察的,以他的级别,不直接对接招聘。
只见眼前一个漂亮的小男孩,唇红齿白的,大概六七岁。
“你想当太监?”
反正赵小照啥也不懂,只顾点头。
“你爹娘呢?”
他们知道你出来干这一行么?
赵小照抹着眼泪,可可怜怜地说:“都死了。”
第65章 我是富二代 你们瞒的我好苦啊! ……
自从汪直回来了, 群臣都担心皇帝要重开西厂,一个个打了鸡血似的要反对。
众所周知,大部分官僚, 虽然他自己干不了什么,但他们有本事让你什么也干不了。
不过, 陛下说暂时没有这个意思。
然后让汪直接手了东厂,再把东厂改造成了西厂。
“西厂?绝对没有西厂, 哪里有西厂。”
“至于东厂, 那是太宗皇帝设立的,我怎么能随便裁撤呢,你们一个两个不都天天嚷嚷祖宗之法不可变么, 怎么到这里就要变通了?”
大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朝领导一朝下属。
所以, 咱们秦公公也不幸失宠了。
宫女年满二十五, 就能够放出宫去。
这两年还下调了年龄,二十二就行。
但太监可不一样,宫中没法向外头输送这样的“优秀”人才。
他们一朝入宫、一生都是宫里的人。
如今宫里主子少, 这几年就没有新招许多太监。
这其实没什么道理, 因为贴身伺候主子的、那都是他太监中的监上监。
在外面给皇家办事的,那才是众多内监中的大头。
不过这次因太子渐渐长成,之前的都不满意, 宫中这次想选几个年龄相仿的小孩子伺候太子。
秦公公问了两句,觉得这小娃娃还挺合适的。
不仅喜庆,也会说话,还不怕生。
不像那等畏畏缩缩的,调教起来麻烦。
“你呢?”他问张翼,“也是来干这个的?”
张翼想了想:“也行吧。”
是兄弟, 得有福同享。
这秦公公真是深宫大院里呆久了,一点常识都没有。
你看看他们两人身上这衣服,至少是中等人家。
主要是赵小照没有穿自己的衣服,他那料子花色,秦公公说不定就能瞧出来了。
“姓名,籍贯?”
“我叫小照。”
“姓什么?”
张翼说:“他姓张。”
“不是啊。”赵小照摇头,“我姓朱。”
“你爹姓张,你娘是张夫人,我们仨都姓张,你怎么姓朱来了?”
在赵小照印象中,他爸爸姓赵、他妈妈姓张。
可他自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好像就姓朱了。
不过既然张翼这么说了,他也就点头:“那就姓张吧。”
赵钱孙李,什么都行,不就是个代号么,多大个事儿啊。
秦公公虽没见过太子,但是听说咱们这小祖宗的性格十分跳脱,天天想起一出是一出。
从前宫里十几个皇子加起来都没他一个难伺候。
且小殿下口味独特,不喜欢那些古板的,就爱那不着调的、胆子大的。
如此看来这小子倒是比较符合。
他拉过小照的手看了看,算是粗糙了些。
谁让这小子跟着陆老头在田里红薯挖多了,一张小脸也皴皴的。
秦公公自己估摸着,这原本家里头应该还是不错的。
难道是遇上了什么天灾,所以流落街头,以至于要来净身入宫?
他又问:“你知道当太监是做什么么?”
“当官的。”
宦官,怎么不是官么。
秦公公大概心里住着一个霸道总裁,愈发觉得这小子一点都不娇柔造作,是个人才。
还从兜子里面摸了几个果子给他俩吃,回头问:“何公公在吗?”
咱们的老朋友何鼎又回来了。
话说当时张宛把那她的两个不着调的兄弟给弄回去,顺便让何鼎盯着他们。
宫中的宦官,是天子的人。
文臣武将,其实也是天子的人。
我的下属和我的下属,关系不能太好。
万一他们联手了,把我架空了怎么办。
但也不能太差,不然天天两拨斗鸡似的,啥事儿也别干了。
弘治2.0时代,走了嚣张跋扈、爱财如命的李广,来了一样嚣张跋扈、还更加无法无天的汪直。
汪直掌管东厂,是司礼监二把手秉笔太监。
为了安抚、张宛就让何鼎从张家兄弟那边回来了。意思是,你们中意的人,我也是看中的。
“本宫那两个弟弟,如今学乖了没?”
不得不说,张鹤龄张延龄这兄弟俩还是很识时务的,之前就是被朱佑和张皇后给惯坏了。
如今靠山没了,人又被赶出了京城。
这两年倒还算是乖觉,没再干些出格的事。
“何公公正在隔壁。”
“正好。”秦公公点头,“我带这俩小子去给何公公瞧瞧。”
何鼎回京有快一年了,但一直没有见过太子。
只听到皇帝抱怨:“小照真是越大越闹腾,现在跑的还快了,我都打不动他。”
何鼎说:“陛下,若是太子尽快出阁读书,自然会明礼仪……”
赵鸣:“闭嘴。”
皇帝嫌他烦,就打发他常去宫外办事,今天正巧在了。
他刚放下茶杯,就见秦公公一左一右领着两个小孩儿进来了。
何鼎大概有些近视,看不太清楚。
秦公公介绍:“这两个小子说是愿意净身入宫,何公公您给掌掌眼,主子可能瞧得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60-70(第8/16页)
何鼎眯着眼睛瞧了瞧,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毕竟有两年他没见过赵小照了,孩子窜的快,一天一个样。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小照。”
太子大名朱厚照,平日里皇帝皇后也老是小照小照的,
“这小子机灵的很。”秦公公说,“调教一番,想来说不定能有机缘伺候太子殿下。”
何鼎捏了捏小照的脸蛋:“长的还和太子有两分像,算是你的福气。”
赵小照:这福气给我,我也挺想要的。
他问:“太子是什么啊?”
“太子是储君。”
“那太子的爹呢?”
“那就是当今天子。”
赵小照默默点头,原来我是太子,我爸爸是皇帝,那我不就是富二代么……
不是,我是官二代,可不是富
二代能轻易碰瓷的。
其实他是官N代了,准确说是官10代,将来的大明第十代皇帝。
大明十六帝,这也过半了。
赵小照:爸爸,你瞒的我好苦啊!
突然,只听砰的一声,一群身着飞鱼服、手持绣春刀的人从天而降。
外头的人大喝:“你们锦衣卫是不是疯了!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么?!”
许呈急头白脸地跳进来,一把推开何鼎和秦公公,抱着小照气喘吁吁说:“我的小祖宗,没事吧!”
何鼎他俩没见过许呈,但这飞鱼服、绣春刀谁人不识。
其实正经的飞鱼服,是仅次于蟒服的二品赐服。
所谓飞鱼,近似龙首、鱼身、有翼,由云锦中的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绢制成。
除了朝日、夕月、耕耤、视牲这样的场合,只有蒙皇帝恩赐,才可穿着。
绝不是所有的锦衣卫都有资格穿戴的,更加不可能满大街穿着招摇过市。
不过,“飞鱼服”是个大名称。
凡是饰有飞鱼纹样的衣服,都可以叫做飞鱼服。
因为飞鱼类蟒,亦有二角。所以有人专门把飞鱼服穿得像蟒袍,算是过足了赢。
“许哥哥,你怎么来了?”
许呈一头的汗:“祖宗,你跑出来干什么?”
赵小照嘻嘻哈哈说:“我来当太监的啊。”
他指了指何鼎他们,“他们说我挺适合当太监的。”
许呈恶狠狠瞪了秦公公一眼——你死定了!
秦公公刚要嚷嚷:“你谁啊你?”
——别以为你们锦衣卫嚣张,我们东厂也不是吃素的,大家比划比划……
何鼎一把拦住了他,现在不光许呈一身冷汗,他也是了。
他哆哆嗦嗦伸出手指,当然没有伸成兰花状。
“你……他……”
赵小照插嘴:“许哥哥,我总算是知道我到底是谁了。”
“啊?”
“我爸爸妈妈瞒的我好苦啊。”
秦公公歪头:“你谁啊?”
赵小照摆了个造型,闪亮登场。
“哈哈哈哈,我就是太子殿下啊!”
第66章 太子 你们这些没当过皇帝的,瞎BB什……
“行了。”张宛无奈说, “知道就知道了吧。”
反正早晚要知道的,早一天晚一天也没太大区别。
“你们先下去吧。”
赵小照在她腿上蹭来蹭去:“妈妈,原来咱们家这么有钱啊。”
张宛:小子, 有的可不仅仅是钱。
“怎么以前你不告诉我?”
张宛:以前也没钱啊,这不是刚有的么。
穷人乍富懂不懂, 不要显摆。
“妈妈,你怎么骗我啊?”
“你还小, 怕你走歪路。”
赵小照:……净欺负小孩儿……
“我们有这么多钱, 我还要走什么路啊,我躺着就行了。”
有的是人来抬他。
张宛白他:“就是怕你这不学无术,就想着坐吃山空。”
而且你不得知道点儿民间疾苦啊。
要是不拉着你去种红薯, 你还以为粮食都是锅里长出来的呢。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生于深宫之中, 长于太监之手, 长大了就净给人家糊弄。
再说了,你不得有点儿理想追求啊信念什么的。
这个赵小照可不同意。
“不怕富二代玩物丧志,就怕富二代踌躇满志。”
人啊, 就是不要瞎折腾。
创业不容易, 守业就行。
这么多的家业,他坐吃八百年也不会空的。
要是瞎投资,反而会血本无归。
“坏了。”小照脸色一变, “妈妈,你生了二胎,不就要来和我分家产了么?”
本来全是他的,现在他只能得三分之一了。
“你爹妈还没死呢,这家产且还轮不到你惦记。”
不过,赵小照这是多虑了。
这家产长子继承, 没有小核桃他俩什么事,全是赵小照的,唉、全是赵小照的啊。
何婶子东张西望走进来,他想去扯许呈的袖子,又见他穿的分外华丽,怕扯坏了。
“你是说,咱们老爷是当今陛下?!”
“正是。”
一开始她脑子没转过来,净想着外室的事儿。
——老爷是皇帝,那夫人就是皇帝养在外头的外室?
“夫人是正头娘子,当今皇后,小照是太子。”
何婶子傻眼了:“啥?!”
“他们是想让太子多在民间走动走动,所以才在外住了几年。”
何婶子:???
不理解,真的不理解。
等进了西苑,到处是戒备森严。
七拐八拐进了一间大院子,里头灯火通明,就快要给人眼睛闪瞎了。
再进屋子,就见夫人好端端站在一边,好几个月不见,倒是瘦了不少。
“夫人……皇后……”
张宛笑眯眯拉过她:“不必那些虚礼,你我还同往日一般。”
说着,拉了她见了两个孩子。
“这是女儿,叫小核桃。”
这名字是她自己娶的,因为这小丫头年纪虽小,却能看出脾气死倔死倔的,
“这脾气这么硬,跟个核桃似的,就叫她小核桃吧。”
“小核桃、小核桃,以后这就是咱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60-70(第9/16页)
的核桃公主了。”
核桃公主,听着跟那个豌豆公主好像是一对姐妹。
至于大名,她跟赵鸣的意思这孩子也得起名叫朱厚X。
男女平等么,都来这个字辈,虽然也不好听,但不能没有。
不得不说,朱元璋有时候管的真是太宽了,给自己一大堆子孙的名字都排到二十辈后了。
不光第二个字有,了第三个字的偏旁部首也有了。
金木水火土,导致后面不得不生造出很多元素字符来。
他们这一辈子是火字旁。
朱厚照的照,其实也不是赵小照的照,而是火字旁的照,是生僻字了。
所以,张宛他们也得在火字旁里面给小核桃取名字。
这火字旁的字,乍一想想不出几个来。
拿字典一翻,倒是不少,但是都不太适合当名字。
比如这个炸——朱厚炸?厚炸猪排?
还有这个炕,这个烙,这个煤,这个炮,这个燃,这个炉,这个烦……
你还别说,这个“烦”挺适合赵小照的。
还有朱厚烧,朱厚烤,朱厚炖,朱厚炒?
真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啊。
何婶子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夫人,你真是皇后啊?!”
张宛点头:“也不是成心瞒着你们,小照也不知道的。”
“那现在……”
“既然知道了,那你就进宫来,帮我一起看着小照,我如今也忙不过来。”
这样算起来,就只有陆先生还蒙在鼓里了。
张宛笑笑:“且先不告诉他,看他什么时候能自己发现。”
赵小照这幼儿园的年纪,能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怼人也有条有理的。
“既然你知道自己是太子了,你爹不在,你就得担起责任来,明天早上上个早朝。”
小照:“几点?”
“七点。”
“什么?”小照怪叫,“早上七点?”
不然呢?下午七点那能叫早朝么。
七点不错了,之前早朝都是五点,
“你七点参加,人家三点就要起床,还得穿过整个京城呢,在大门口等着签到呢。”
赵鸣上了个把月早朝,就受够了。
但也不能完全取消,就延到七点。
赵鸣:九点
大臣:五点
赵鸣:八点半
大臣:六点
赵鸣:八点
大臣:七点
赵鸣:行吧,成交。
然后每个月初一、十五两次。
“陛下,一个月只两次早朝,这如何能……”
赵鸣冷笑:“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重大的事情不开会。”
几百个人参加的会,那都是屁。
明朝中期的大臣其实是比较散漫的。
皇帝比较好说话,这时期的内阁吏部也比较好
说话,旷工那就不叫个事儿。
再说,大明又没有钉钉,也没有考勤,还没有OA,工作邮箱、微信统统没有。
也不知道他们一天到晚在干些什么。
“一定是在摸鱼。”
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
张宛赵鸣也是太仁慈了,就是不忍心用当年别人压榨他们的套路来对待这帮人。
第一次上完早朝回来,赵小照整个人都不好了。
“妈妈,我想回去,就当不知道我是太子行不行?”
就当没有发生这件事,行不?
张宛斜眼:“不后悔?”
赵小照眼神坚定:“绝对不后悔。”
“你不是想要很多很多的钱,做富二代嘛。”
“可……”赵小照嘟囔,“这和我想的不一样啊。”
有钱赚、还得有命花才行。
每个月两次来这一回,我受不了。
不行不行,我还是回去吧,让妹妹来干这个好了。
“你妹妹干不了。”
“弟弟呢?”
“他也不行。”
“为什么?因为他们太小了吗?那过几年就可以了。”
“不可以,因为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你想当这个太子,却不承担义务,想得还挺美。”
赵小照脸色发白,完了完了,掉坑里了。
太子殿下第一次参与早朝,大臣们欢欣鼓舞,纷纷要来看看热闹。
今天参加早朝的人数达到了新高,里里外外都占了个满。
后面的人当然瞧不见太子殿下,全当瞧个热闹了。
下朝之后,李东阳来求见太子。
见了赵小照,咱们李阁老可把他夸了一个天上有地下无。
其实在弘治朝的时候,李东阳倒不是特别受重用。
朱佑虽然喜欢自己老婆活泼刁蛮,但并不中意这样的臣子,他看中的臣子多是一板一眼的。
但朱厚照登基后,倒是十分给李东阳面子。
不光因为李东阳是他的老师,也因为两个人性格相投。
说起来,李东阳也是军籍出身。
他出生于湖广茶陵,家族世代为行伍,入京师戍守,所以他在京城长大,属于金吾左卫籍。
作为大明第一文正,大明朝文正的牌面,咱们李大人相当会做人。
夸完赵小照之后又表示——太子这年纪正应该好好读书、天天向上,总之还是出阁读书那些子事了。
张宛坐在后面,本想说:“此事陛下早有吩咐,等他从南京回来之后再议。”
但转念一想,决定让小照自己应对。
赵小照问:“读什么书呢?”
“自然是儒家经典和史书。”
儒家经典主要就是四书五经。史书大致有《资治通鉴》《春秋本末》《贞观政要》等等。
二十三史太长了,大致了解即可,不必通读。
不过咱们赵小照可厉害了,他爹妈可以找来《明史》给他看看。
“读这些书做什么?”
“当然是为了治理天下。”
“谁教我读这些书。”
“会从翰林院中挑选合适的人。”
李东阳立刻介绍身边的人——翰林检讨杨廷和
赵小照立刻说:“你不就是——”
张宛立刻咳嗽了两声,他没说下去,心里想:你不就是杨慎他爹么。
大明从来不缺少神童,李东阳是,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