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50-60(第1/18页)
第51章 意料之外 意外怀孕怎么办?
“哇——”
张宛吐了。
她可是生过娃的, 还是个大牛娃。
这种不堪回首的往事怎么也不会忘,对这反应再熟悉不过了。
她的脑子轰的一下就大了!
“不会吧?!”
怎么可能?开什么玩笑?
老太太眼睛一亮,她也是生过娃的, 虽说时间隔得太久了,但也没忘, 这样子谁瞧不出来啊。
“你你你——”
刚说了陛下不行,这边皇后就吐了, 看来皇帝还是行的。
“赶紧, 让太医过来!”
张宛摆手,不用找太医,我先去一下卫生间。
找什么太医呀, 就你大明的太医有个屁用, 连个感冒都治不好, 还不如她用早早孕验一下呢。
果然, 红红两条杠。
给张宛气的呀,瞬间就红温了。
太医也还是来了,给张宛把过脉之后有些犹豫。
“需得再等一个月, 方能确定。”
但老太太依旧高兴, 觉得自己不催则已,一催就成,这说明她这张嘴灵啊。
老太太简直想把“送子观音”四个大字贴在自己脑门上, 让人抬着他在满宫晃悠一圈。
“皇后好好休养身子,那什么纺纱机,自有人去办,皇后就不要再管了。”
张宛:我才不呢。
“皇帝呢?还不快告诉皇帝。”
不过她转念一想,“先让皇帝回来,不必先告诉他这些。”
呦, 老太太还知道搞个惊喜呢。
周老太本来琢磨着,要不要趁着这时候,给皇帝身边再安排几个贴心的。
纵然上一次皇后生太子的时候,皇帝都没有宠信过他人。
但今时不同往日,男人么、都是一样的。
赵鸣一回来,正兴致冲冲地说:“老婆,我想好了,咱们要整个大的。”
结果,张宛就啪的把验孕棒甩他面前。
整个大的?
整你个头!
“这是……”赵鸣一脸懵逼地拿起来,“你……我……”
好家伙,果然整了个大的。
又来了一个,小小照要来了。
是意外怀孕?
摸着良心说,这种事真的没什么意外,世上哪来这么多的意外。
你俩要是不上床,就拉拉小手、亲亲小嘴,哪怕是……也保证百分之百不可能中招。
既然上了床,那床都上了……还有什么意外可言。
大家都是成年人,做了事就要承担后果。
春天,是耕种的季节。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赵鸣想,古人诚不欺我。
再看张宛恨不得抽自己一巴掌,这简直是历史悲剧的重演。
说起他俩的种种,只有两个字能形容,就是草率。
上学的时候,赵鸣问她——“搞对象不?”
她想了想,以前也没搞过,大学么不搞对象干什么,学习么,那就搞呗。
大学毕业,他们除非疯了、才会当时就结婚了。
结果他们确实一个都没疯,可张宛家里正碰上拆迁。
“如果结婚的话,多一个人头、多分一份钱。”
她就问赵鸣——“结个婚不?”
赵鸣一想,以前也没结过,就结呗,而且还有钱。
于是,稀里糊涂就扯了证了。
不过他们当时说好的,至少五年之内绝对不要孩子,他们还没玩够呢。
结婚,其实不影响各人生活。
该干啥干啥,这年头谁都不靠别人过日子。
但生娃不一样啊,这多出来一个人,大家都没好日子过了,三个人的悲剧。
之后三年是按部就班。
可某一夜,赵小照就闪亮登场了,完全打乱了他们既定的生活步骤。
说来,怀着这小子的时候倒还好。
他不太闹腾,七个月前、张宛都能吃能睡的。
这让她产生了一种奇怪的错觉,觉得肚子里这是个乖宝宝。
事实证明,小兔崽子只是给她最后的宁静。
毕竟,在他横空出世之后,谁也别想有一分钟的安静。
“也不应该啊。”赵鸣挠挠头,“咱们还是挺注重安全的。”
这真的不在计划之中。
但你要说这么说,赵小照也不在计划之列。
看着张宛铁黑的脸色,他心一沉,走过去拉着她的手。
结果,她一下子就把他的手甩开了。
他认错:“都怪我。”
当然怪他,不然还能怪谁呢。
“那个……”他小心地问,“你想不想要?”
张宛咬着嘴唇:“不想。”
他果断说:“那咱们就不要。”
张宛一把推开他:“你说的倒轻巧。”
“那——”他心中叹气,“既然都已经……不如就……”
张宛踹了他一脚:“你说的倒容易。”
“都是我的错,要不、你打我出出气。”
“打你,我都嫌手疼。”
赵鸣只好自己扇了自己一巴掌,不过他对自己还下不了狠手,也就留了一个浅浅的痕迹。
客观上,在古代生孩子,确实太危险了。
其实什么时候生孩子都不安全,古代尤其不安全。
所以,除非特别爱孩子,否则真的没必要去冒这个险。
可关键是,就算不想要……在这里想不要、也不安全。
“张宛。”他说,“错是我的错,你想不想要都行……”
孩子在谁肚子里,谁有发言权。
张宛望天,难道因为朱佑和张皇后生了三个孩子,她也必须
生三个?
没这道理吧。
她这拿到的新剧本还没多久,这又变了?
虽然她不是双鱼座,但此刻也是纠结的不行。
最后,她决定——“抓阄吧”。
看天的意思。
她四下看看,准备找个纸条出来抓阄。
可赵鸣突然抓住她的手,握的紧紧的。
他仰头看着她:“留下吧。”
张宛:?
“你说看天意。”他眼中闪着亮光,“有了她,这不就已经是天意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50-60(第2/18页)
算起来,这应该是朱佑和张皇后的独女太康公主,叫朱秀荣。
名字出自墓志,想来这个名字一定也寄托了父母满满的爱意。
只可惜在五岁的时候去世了。
“上一次、是我没做好。”
他环住张宛的腰、轻轻吻了一下。
“再给我一次机会,行不行。”
其实,他真的有好好想过……
为什么、他和张宛,从前那么真心爱过的两个人,会慢慢走到渐行渐远渐无书?
他们在还没有见过世面的时候,未经风霜、不染尘埃,就爱上了对方。
看见你的第一眼,就想和你有故事。
见过对方再青涩不过的模样,那时候的自己也就是个愣头青。
虽然青涩,也惊艳。
年少的时候可以遇到最惊艳的人,她也会永远都在你身边。
忽然,张宛就落下泪来。
她是个很少哭的人,因为流泪也无用。
她无数次想过——“如果没有小照,是不是我们俩已经结束了……”
但又想,也许没有儿子,他们还好好的。
赵小照固然是让人头皮发麻,但每次看到这小兔崽子的脸,都会想到许多。
想到,她是如何一个人怀着孩子奔波……
想到,她是如何一个人在医院生下他,而孩子他爸从始至终没有出现……
她明白,他也不是故意的。
他们都是普通人,有生活的压力,有牛马的责任。
而她,也从来都不软弱,也不喜欢依靠别人。
只能说——有的时候你不在,那以后你也不必在了。
“张宛,我们到这里,也许不光是给这个世界的大明一个新的机会……”
——也给咱们俩一个机会。
弘治年间的大明,没有到需要挽狂澜于既倒的时候,但也确实有许多危机了。
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真的爱过,也算是相敬如宾,也没有大吵大闹。
一时半刻、估计也不会真的就掰了。
但很多矛盾在其中,总是一日一日在发酵的。
钝刀子割肉,说不定哪一天……
张宛说:“我……我来想一想。”
人生,如果不知道如何选择,就抛硬币。
因为在抛硬币的那个瞬间,你就应该清楚自己心中的答案了。
此时,她手中拿着一枚金币。
这是拜占庭的金币。
拜占廷就是东罗马帝国,历经十二个朝代,九十三位皇帝,历时一千多年。
期间,横跨了中国从两晋南北朝到大明,景泰四年才最终灭国。
但这枚金币已经是南北朝时候的古董了。
张宛闭上眼睛,把金币往空中一抛。
……
“妈!”
好几天没见到亲娘了。
赵小照尖叫一声,就要像往常那样扑上去一个极具杀伤力的熊抱。
结果,他脚下一空,赵鸣从后面拎着他。
“以后,不能这样扑妈妈了。”
他眨眨眼睛:“为什么?”
“有正经事和你说。”
赵鸣给他放下来,如果是一般的孩子,得给他迂回着点儿说。
前期要铺垫,再给点儿甜枣吃吃,最后才放出这个大招。
不过,赵鸣嫌烦,直接说:“你妈妈肚子里有妹妹了。”
赵小照:……
“骗人。”
我不信。
“骗人是小狗。”
赵小照:……完了,看来是真的……
“不是,你们为什么要生二胎啊,难道我不好吗?”
张宛赵鸣同步点头:“确实不好。”
都说,新生儿日夜哭闹,是为了阻止父母继续生小孩,从而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从这方面来说,这小子赢了。
不仅让他俩不想再生。
就连张宛的闺蜜们、赵鸣的兄弟们,在见识了这小兔崽子的威力之后,都坚决表示要丁克、绝不动摇。
“妈妈。”赵小照含泪,“你不爱我了吗……”
“爱呢。”
“那不行,不准生妹妹。”
张宛拧了他脸蛋一把:“这事我们就是通知你一声,你这臭小子还真当自己有参与的资格啊。”
哄你两声就行了,还真蹬鼻子上脸了,把自己当盘菜了。
“以前陪人家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
赵小照气鼓鼓说,“现在新人胜旧人,就叫人家臭小子了。”
张宛噗嗤一笑,别说,这小气包子的样子倒还显得可爱些,总比小王八羔子好。
“你们非要生二胎,我也没法子,不过我有一个要求。”
呦,还学会谈判了。
赵鸣凑到张宛耳边,小声说:“这好啊,以后这小子对上满朝文武,也有博弈思维。”
张宛点头:“说来听听。”
“你们先答应我。”
“你小子,还会讹人了。不说拉倒,我们连考虑都不用了,直接驳回。”
“不行不行!”
赵小照赶紧拦住他们,思索一番,张宛还以为他斟酌的不错,哪知道照样是狮子大开口。
“我要养三只狗、五只猫、七只鹦鹉、九只大鹅,还要一只会跳舞的花豹。”
前面虽然荒谬,还可以理解,就是数目上夸张了些。
不过这个花豹是什么回事?还得会跳舞?
你小子不是好久没看动画片了么,怎么想起一出是一出。
“豹子?”张宛眼睛一亮,脱口而出,“你这是现在就要建豹房?!”
第52章 豹房 赵小照:……但凡有个幼儿园的文……
说来, 今年二月还发生了一件事。
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丘濬去世,终年七十六岁。
丘濬历事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虽多年司文墨, 但注重经世致用之学,尤熟国家典故, 以经济自负。
皇帝下旨辍朝一日,追赠“太傅”, 谥号“文庄”。
可官员们都记得, 去年那次、皇帝虽然没直接说,但也暗示今年丘阁老就要寿终正寝了……
七十六岁,也算高寿了。
可提前预示你能寿终正寝, 岂不是意味着——这并不是真的“寿终正寝”?
“这……该不会是皇帝干的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50-60(第3/18页)
或者更坏的是——皇帝该不会真有些神秘之力吧?
要知道, 这几年丘阁老陆续呈上了十三份奏章请辞还乡, 都没有得到批准。
国人总要落叶归根, 丘濬老家在海南,这光是灵柩归葬故乡,就得有一两年的功夫。
如此一来, 内阁另几位大学士也萌生退意。
一是因为他们确实也年纪大了, 七老八十了,现在不衣锦还乡,就得跟老丘一样被抬回去了。
二是去年底京城的事, 还有后湖黄册库的那把火……
尤其是黄册库,皇帝虽然没有大发雷霆,严厉惩处当事人。
但是南直隶好几个县已经在重新丈量田亩,对比造册,而且是东厂和锦衣卫的人亲自在做,没有让地方插手。
虽然眼下皇帝依旧引而不发、没有丝毫动静。
可是雷声小、雨点大, 谁能看出从小就老成持重(sh bu l ji)的陛下居然能有这样的手段。
“陛下可也是先帝的儿子。”
先帝说他子不肖父,如今看来、是先帝看走眼了。
“宪宗皇帝最后也没有换太子,焉知不是真的看出了什么名堂。”
到底是父子,两位还都是情种。
先帝有万贵妃。可万氏到死也都只是皇贵妃,又没有子嗣。
而且说实话,万家人虽然也是嚣张跋扈,但万贵妃本人并没有干涉朝政。
如今陛下的心上人可不同了。
不仅是正经的皇后,而且生了太子。
她们张家人不仅敢在宫里撒野,带皇帝的冠冕,皇后本人甚至都敢给陛下批奏疏了。
“反了反了!简直倒反天罡!”
本来一直有官员进言,说皇帝膝下单薄,应该广纳嫔妃、充盈后宫。
当然,充盈后宫的目的是为了多生娃。
你要是一两个妃嫔就能噼里啪啦下崽子,咱们也不多说什么了。
可皇后独宠后宫这么多年,不也就生了一个皇子么。
——你们就夫妻俩人,没法子控制变量,让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很难判断到底是谁的问题啊。
“晋藩的庆成王朱钟镒,知道不?”
“就生了四十几个儿子的那个。”
大明朝养猪专业户庆成王朱钟镒,今年六十五了,半截身子入土的年纪了,还在孜孜不倦造人。
这都已经生了四十四个儿子了,还有五十几个女儿。
要不是他明年就挂了,估计还能再生。
子辈数量如此庞大,等而下之的后代自然更多。
玉牒上就有孙百六十三人,曾孙五百十人。
——陛下,你看看你,再看看人家……
真是该生的不生,不该生的跟下猪崽子似的。
朱钟镒是朱元璋的第三子,晋王朱棡的后代。
众所周知,分封诸王,就算都是一字亲王,也是有高低之别。
第一等最值钱的,晋王、秦王。
第二等稍次的,楚王、齐王。
第三等再次的,燕王、魏王、赵王。
其他的就比较随意了。
晋王杨广、晋王李治、晋王司马炎、晋王李存瑁、晋王赵光义。
总之、晋王无敌。
不过,李世民以一人之力拉高了秦王的身价。
而晋藩堪称大明的养猪大户,要是每个藩王都想他们家这么生,大明早被吃干抹净了。
大臣们因此频频上疏,一是要皇帝多生,二是要宗室们少生。
恨不得给他们全阉了再放出去。
“陛下,您总是精神不济,早朝形同虚设,经筵更是一年都没办了,陛下要爱惜身体啊。”
“朕哪里精神不济了。”赵鸣不乐意了,“皇后说朕身体好的很。”
大臣:……跟您说正事呢,谁跟您这白天晚上的,真是好不害臊……
内阁几位阁臣一同上疏要求退休,有几分真心,也想摸一摸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之前的丘濬,来回拉锯十几次。
可这一次,皇帝只象征性地挽留了他们一下,就马不停蹄地给他们把手续办好了,好像是生怕他们反悔似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没有什么人都离不了的。
少了谁,地球都照样转。
他们的手续还在办,那边谢迁、李东阳入阁参预机务。
这两位更是重量级的。
谢迁,浙江余姚人,成化十一年的状元。
朱佑还是太子的时候,谢迁就是他的讲官,算是东宫的旧人。
至于李东阳,更是鼎鼎有名,和杨慎一样的神童。
天顺八年的殿试二甲第一。
之后一直官运亨通,如今是礼部右侍郎,兼任侍讲学士,专门负责内阁诰敕撰写,是领导的大秘。
如今这二人都不到五十,年轻力壮,之前之后名声都不错。
张居正那样能干大事的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可不是每个皇帝都能碰上。
“再等等吧。”张宛说,“王阳明现在也二十出头了,他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还有四年而已。”
*
这日,谢迁入宫。
今年以来皇帝皇后基本都住在西苑。
虽然只有帝后和太子三位正经主子,但西苑的原有的房屋也显得不太够了。
张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谁知道一年前他们还在住六十平的二室一厅呢。
因此,在西苑太液池西南岸,临近西华门的地方,又添造房屋五十余间。
谢迁远远就见到好些个笼子罩着布,里面还传出奇奇怪怪的声音来。
因离的有些远,倒是听不太清楚。
又见一个新造的屋子已经挂了名字了——“豹房”
都说中产的标配是养猫养狗,那人家都皇帝了,自然要养一些有级别的保护动物了,比如豹鹰鹿象什么的。
古代的皇室一直都爱养宠物,谢迁皱眉:“这是陛下用来养豹子的?”
弘治五年,巡抚宁夏都御史韩文言:宁夏採豹以贡,糜费甚多,无益于用。宜停止。以免军民劳扰。上曰。已止之矣。
这才过去不到三年,陛下又如此劳民伤财了?
不行,这可不好,一定得劝一劝。
“不是陛下的,是为了太子殿下赏玩的。”
“什么?!”
谢迁差点儿没叫出声来。
“太子殿下不是才四岁么?”
这年纪,玩泥巴才是正理,你说玩豹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50-60(第4/18页)
内监没回话,谢迁只好见到皇帝之后,迫不及待说:“陛下,外面的豹房……”
“爱卿来了。”赵鸣红光满面,“哎呀,那就是给小孩子玩玩的。”
玩?!
太子还要玩它?!
谁玩谁啊?
谢迁大惊失色:“陛下,这并不是玩物啊。”
“我知道,都是生命,不是给小孩子玩的。”
赵鸣耸了耸肩,“可没办法,皇后有了身孕,儿子跟我们闹别扭,弄几只来让他开开心。”
什么,皇后有孕了?
这自然是大喜事,不过……谢迁一个头两个大,正要再劝。
赵鸣却开口说:“谢卿家里也有小孩子,要不你也带两只回去给孙儿们。”
“不不不。”
谢迁连连摆手,我可玩不起,玩得起我也不玩,我一路考状元上来,我容易么我。
“皇后从前不喜欢,觉得到处掉毛,现在倒也能摸上两把了。”
什么?皇后也近距离接触这猛兽?!
还要亲手摸两把?
谢迁只觉得天旋地转,难道他在做梦?
突然,喵的一声,一只三花不知从哪儿窜出来了,直接跃上他的头顶。
“胡闹。”
赵鸣上前掐住她脖子,给拽了下来。
“这是谢爱卿,是当朝大学士,不得无理。”
三花懒散地躺在赵鸣怀里,还打了个哈欠。
什么大学士,带猫条了么?带罐头了么?
谢迁张口结舌:“陛下,这这这……这不是豹子?”
“豹子?什么豹子,豹子多吓人。”
赵鸣啊了一声,“哦,你见那写着豹房,以为是豹子?哈哈,怎么可能,你以为我疯了么我。”
谢迁:……不是你疯了,是我疯了……
赵鸣低头亲了三花一口。
“太子倒是真的说要养豹子,他还要养蛟龙呢,我能听他的。弄几只猫糊弄糊弄算了,就跟他说是小豹子,长大就成真豹子了。”
赵小照:……但凡有个幼儿园的文凭,我都……
第53章 豹房 二 赵富贵:你要对本喵喵做什么……
明武宗朱厚照的豹房, 可谓是鼎鼎有名。
有说是真的养豹子养猎犬的,也有说这只是个幌子,其实是干那啥的, 和酒池肉林差不多。
毕竟这方面,朱厚照可是名声在外、有目共睹。
要说, 朱厚照也不过是爱人妻而已。
在皇帝这一档,爱人妻那是传统, 没什么特立独行、让人咋舌的。
三国里, 曹魏就爱人妻,东吴就爱萝莉。
两汉李唐那爱人妻的也是多了去了,而且上下其手, 起码朱厚照也没尽往自家下手不是。
也有说豹房实为武宗居住和处理朝政之地, 只是后世以讹传讹而已。
“咪咪, 咪咪, 喵喵……”
赵小照趴在地上,冲着猫一通喵喵。
猫猫:……哪里来的臭小子,烦死了……
本来只先弄了一只猫过来。
这小子狮子大开口, 今
天要是满足了他, 明天他就能要求当玉皇大帝了,先满足个百分之一就不错了。
无奈,一只猫实在不够分。
小照他们四个小子, 八只手,就差把小猫咪给揉扁搓圆了。
猫猫:……钱难赚,屎难吃……
——不是说这是大明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么,怎么这么抠搜,这么多人撸我一个,可怜。
“行吧, 一人一只,以后不能抢了啊。”
四只小猫都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种,只是土猫而已。
花色上,是一只三花,还有一只大橘、一只土黄、一只浅黄。
自从有了猫咪之后,赵小照对在爹妈面前可能要失宠的情形就不以为意了。
居然还会讨好起他们了。
“妈妈,一定是妹妹吗?不会是弟弟?”
“应该是妹妹。”
“那我给妹妹取个名字吧。”
张宛想了想:“你先给你的猫取个名儿,我听听再说。”
赵小照脱口而出:“赵富贵。”
不愧是20后啊,起名字也这么个性,返璞归真了。
还非得戴上自家的姓,果然是有皇位要继承的。
“行吧,猫就叫这个。”张宛赶紧说,“猫的名字给你起了,妹妹的你就别染指了。”
她可不能容忍,自家闺女叫建国、发财、挣大钱什么的。
赵富贵:……滚开,不准抱……
豹房的第一波小主人,是赵富贵、红薯、玉米,还有马铃薯。
后面三个是赵鸣起的。
“大橘是红薯,玉米是小黄,马铃薯是土黄的。”
本来马铃薯是叫土豆来着,担心赵富贵觉得——“怎么就自己名字三个字,是不是针对我”
赵富贵:……你们针对我还不够明显么,还要从字数上区分……
“什么是红薯?”
“就是咱们田里种的那个。”
“那不是番薯么。”
“番,都是进口。”赵鸣撸了把红薯的脑袋,“这是中华田园猫,不起这洋名儿。”
到了秋日,田里的番薯也丰收了。
期间有隔壁的农户瞧着奇怪,也带回去一些自己种植,颇有收成。
宫中如今很少大宴宾客了,这次算是难得。
“陛下您真是体恤百姓啊。”
“有这个意思,但主要不是这个原因。”赵鸣指了指自己,“我是个i人。”
深居简出的i人皇帝,十分符合臣子们“垂拱而治”的要求。
嘉靖、万历都是i人。
朱厚照确实是个异类,居然是个e人。
“皇后有喜,也是宫中的大喜。”赵鸣说,“朕要大赏。”
于是,当日在长安街上支起二十个大铁炉子,全烤的红薯。
但凡走过路过的,都可以来领一个。
“这么甜,这么好吃!”
“这叫什么?”
“秋天的第一个烤红薯。”
朝中大臣自然不必去街上排队吃烤红薯。
可以在宫里一边喝着茶,一边交头接耳。
赵鸣笑眯眯说:“这红薯是朕种的,皇后亲自烤的,诸位爱卿都尝一尝。”
大明什么都多,杠精尤其多。
李东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50-60(第5/18页)
陛下,之前真是错怪您了……
——原来您根本没有沉迷于炼丹修仙,而是以民为本,勤于耕种……各个方面的耕种……
“诸位觉得这红薯如何?”
“甜糯可口,可以充饥,只是不知道这番薯产量如何?”
“一亩能够产个七八百斤吧。”
现代常规种植下,春薯一般亩产3500公斤,夏薯亩产2500公斤。
高产情况下,亩产量可达到万斤。
自然在古代不可能得到这么高的产量,但也比同期的小麦产量要高许多。
在座的文臣武将虽然大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但多少还是有那么几个熟悉一些农事。
大家都有些不敢相信,七八百斤还这么好吃,不太可能吧。
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他们以前没发现?
“陛下,这红薯看上去不是本土作物,不知是从哪里过来的?”
“南洋。”
南洋,那么远,怎么出现在京城的。
“有一天,朕做梦、梦到南洋有此种作物,又好吃又好种。结果一觉醒来,你们猜在朕的炼丹炉子发现了什么——”
赵鸣拉长了声调,“烤红薯——”
大臣:……陛下,您当我是们是傻的吗……
赵鸣哈哈笑了两声:“哎呀,跟你们开玩笑的啦。”
——谁跟你开玩笑啊,大家在说正经事好不好?
“反正,你们也别管是怎么来的,能吃就行,好吃就行了。”
酒过三巡,赵鸣开口:“朕突然有个想法——”
大臣:……不想听,不想听……
“干脆今年你们的禄米全部换成红薯好了。”
啥,那我们的禄米呢?就这么消失了么?
“都送给老百姓吃呗。”
红薯固然好吃,但一斤红薯三斤屎、回头一看还不止。
吃多了反酸,所以不能完全主粮化,得掺着别的粮食一起煮。
发给官员就太好了,谁信他们天天吃这啊。
私下里还不是鱼虾鲍肚、吃的流油。
反而是普通人,古代吃饱都难,有的吃就不错。
明末要不是大规模的灾荒,说不定还能再挺一挺。
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红薯那点子缺点、还算是问题吗?
至于禄米,那是明朝官员的工资。
《明史》说——“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
朱元璋对自家儿孙大方的很,对官员确实抠门。
大明官员的禄米,从九品每月米5石,到正一品每月87石。
在古代,一石等于十斗,也等于一百二十斤。
所以正七品的县令,年俸禄是90石禄米,也就是10800斤大米。
按三块钱一斤算,明朝县令年薪三万,月薪两千七。
就这,还得养活一大家人,估计温饱都勉强。
不过当官的,又有几个靠工资过日子的呢。
也许海瑞是,但大明又有几个海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