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大明皇后生存日常 > 70-80

70-8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大明一家人 娇帐 无限直播从秦皇汉武开始 离婚综艺,但全网劝和[娱乐圈] 被抛弃后,她成了京城一霸 听说你也想杀我? 过热 天然呆对此并不在意[快穿] 修仙界第一病秧子 异种狂热

这一两个月来,胡善祥见到的要不是已经嫁为人妇的夫人,要么是八九岁以下的女孩儿,明朝适龄婚嫁的女孩儿却几乎没有,如果不是今天见到了这几位小姐,胡善祥还真会忘了自己居然没见到一个同龄未婚的女人。

太子妃没好气的看了胡善祥一眼,见胡善祥在其他的事情上挺灵光的,怎么突然问起了这么不着调的问题,想了想,还是给胡善祥解疑道:“带进来干什么?给你多找几个伴儿,省得一个人在宫里无聊?”

胡善祥摸了摸鼻子,觉得太子妃的嘴也挺能叭叭的,但这话算得上是大逆不道了,她在心里想想可以,说出来是真不敢也不能。

行吧,她心里就是这么想的,但她能这么一五一十的告诉太子妃吗?

虽然太子妃让胡善祥跟着朱瞻基叫她一声娘,但她又不是胡善祥的亲娘,有些话胡善祥可以和胡善围无所顾忌的说个没完没了,但当着太子妃的面,那是一个字都不敢说,只能小心翼翼的旁敲侧击。

太子妃很是认真的看了看胡善祥,这一眼把胡善祥看得那叫一个汗毛直立,接着在胡善祥下意识的想问“问什么这样看着她的时候”,把头转了回去。

胡善祥长得是挺漂亮的,清丽可人、皮肤白皙,眉眼间灵动的让人只想起顾盼生姿这个词来,可还真的不是那种特别勾引人的妩媚,怎么就能让他儿子说出不想后院进入的话来。

太子的东宫除了她这个太子妃还有三个非常受宠的太子侧妃和侍妾,以她对朱家人的了解,皇室还真不是深情到只爱一人的程度,朱瞻基怎么就这么的别具一格呢。

要不是瞻基特意给她说了一声,让她不要带着胡善祥见那些女人,现在胡善祥只怕也没这闲工夫问她这个让人无语的问题,而是该被一群叫她姐姐的妹妹们围的水泄不通的。

现在的明朝宗室数量完全没有两百多年后上百万人的程度,两三天的时间胡善祥就认人认了个遍,虽然不能对每位夫人的身份来历如数家珍,可视线碰到了,也能下意识的露出个笑脸或者热络的聊上那么一两句话。

年前的这一两个月光是忙着见人胡善祥忙的没工夫关注其他的事,过了年,王妃和宗妇们又要返回各地,胡善祥瞬间又空闲了下来。

也是在这个时候,胡善祥很是惊奇的发现,孙妙涵居然学起了医术。

“你什么时候对医术感兴趣了?”胡善祥睁大了眼睛,随手从桌上拿起一本蓝皮的书册来,翻开大概一看,就觉得眼晕起来。

隔行如隔山,她从前世起就对学医没什么兴趣,她觉得那种精细活儿她是学不来的,更何况是中医这种需要经验积累的学术。

胡善祥好不容易出宫一趟,孙妙涵哪怕看医书看得再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皇后生存日常》 70-80(第6/13页)

迷,也会忙里偷闲一会儿,停下来陪着人说说话。

“小时候在家里也曾跟着族老学过几日认药识方,只是当时年纪小,不定性,坐不住,静不下心来记药方,刚好我最近一个人无聊,整理房间的时候发现了以前看过的医书,就想着闲着也是闲着,与其浪费时间不如找个事干干。”

“让自己忙碌起来,也好过一个人胡思乱想。”

这话说的胡善祥心有戚戚,谁说不是呢,她以为嫁人之后,可以和朱瞻基两个人恩恩爱爱的朝夕相伴,谁知道她这真是有些何不食肉糜了。

朱瞻基身为太孙,本就要参与一切朝中的军政要事,日常惯的从早忙碌到晚,天还没亮呢,朱瞻基早早的就起床走人了,胡善祥醒来的时候身边总是已经凉了下来,没有了余温。

午膳朱瞻基偶尔会回来陪她一起,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在前朝陪着皇帝用膳,晚上也是如此,胡善祥也是感到不敢置信,怎么朱瞻基都成亲的人了,还得身兼锦衣卫的职责,给皇帝值班守夜呢。

孙妙涵想起上次进宫的时候,在胡善祥身后的博古架上见到有几本书册,于是问道:“我记得上次进宫找你的时候,看到你在看书,说起来要不是你提醒我也不能想起来去翻找这些旧书打发时间。”

这话说的胡善祥瞬间心虚起来,她看的是真的用来打发时间的小说,但孙妙涵看的可是让她看一眼就觉得头晕的医术,反正她刚刚大概的胡乱一通的翻了几页。

得到了个无数学渣同样的结论:每个字她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

第75章 学医 对没有医学资质的人来说……

对没有医学资质的人来说, 中医总给人一种如读天书的感觉,胡善祥看了一眼后,像是被烫到了一般, 将医书丢了回去。

看着和她说着话, 眼神也没能从书中离去的孙妙涵, 胡善祥后知后觉的发现, 孙妙涵好似是认真的, 并且极为郑重的把兴趣发展成了爱好,反观胡善祥呢, 倒像是真的找不到目标的飞鸟一样,四处乱撞。

要不她回去找姐姐聊聊?看看能不能找点事做做?

总好过无所事事的躺平打发时间。

这个念头刚涌上心头, 胡善祥自己就摇头拒绝了, 就没有听说太孙妃跑去找工作的道理, 算了, 此路不通, 还是另想他路吧。

孙妙涵既然有此志向, 胡善祥自然不会消极的打击,不但很是赞同, 还加油鼓励的支持道:“学医好啊,生而为人, 哪能没有个头疼脑热的。是个人就会生病,病了就需要大夫去治病救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再没有比这更好的金饭碗了。”

“金饭碗?”孙妙涵不解的反问道。

胡善祥反应过来孙妙涵不理解现代的某些用词,给人解释道:“我是说学医好啊,这是一项实用性非常强的技术。你看,像别的手艺吧, 到年纪大了肯定没有了用武之地,但是医术就不同了,年纪越大,就越是被人信任,觉得医术高超,无人可以比拟。”

孙妙涵才将还是淡淡的听着,但随着胡善祥说出的话,脸上的表情越来越无奈。

啊,那啥,中医好像对年纪轻轻的学者并不友好。

孙妙涵无奈轻叹道:“我也就是打发打发时间,上次那个叫齐都的用你们给的钱买了大批的药材等物资,我大致看了一眼,都是治疗风寒之类的药材,应该是和那些生病了的人有关,而且这些日子以来,京中也有些百姓因为天气受凉,就连我们府里都有奴仆因此请了几日假,我就想看看医书,从里面找找看一些治疗伤寒之类的药方。”

胡善祥这才认真的看向孙妙涵手中正在翻阅的医书,目光落在封面上的大字上。

《伤寒杂病论》

成吧,她还真以为孙妙涵突然对医术感兴趣了呢,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亏她还想着孙妙涵一个人学着无聊了些,没人可以交流,她刚好时间空余的很,随时都可以学习,并和对方切磋技术呢。

胡善祥也就是这么一想,等回过神来,这个念头瞬间就被她抛向了九霄云外。

天书难懂,她可学不动。

不过,鼓励的话已经说出口了,怎么能就这么潦草的收回呢,既然有兴趣,那就不妨多用几分心思。

胡善祥看够了自从许道中远航起就之一安安静静,像失了主心骨一般的孙妙涵,如今见她好不容易找

到这么一个爱好,就蠢蠢欲动的起了心思。

“我还以为你准备往名医的方向发展呢,谁承想居然是我多想了。哎,我还想着日后你功成名就后,好好地怼那些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老古板一番,让他们睁大狗眼看看,女人也能出人头地,并不比男人差多少。”

“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也能像男人一样建功立业,名垂千古。”

孙妙涵蹭的一下,双眼亮晶晶的好似有光在闪烁,但很快就垂下了眼睫,低落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孙妙涵才声音低沉的说道:“你说的这些话只适合在梦里面想想,做到就太难了。”

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已经传承了近千年,尤其是自南宋以来,女人的地位低到了一个不可想象的地步。明朝建立后,借鉴前朝女子干政的教训,明太祖特意定了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在那儿。

也不知道该防的到底是谁?

胡善祥不明白孙妙涵为何突然情绪低落,执着的想要从孙妙涵的嘴里问出为什么。

“怎么就不可能了?”

“有志者,事竟成,开弓一步还没迈呢,你怎么就知道不能成功,凡是都有个万一,你怎么就觉得你不是万里挑一的那个呢。”

胡善围教导胡善祥的时候,一向是秉持的打击教育,每当胡善祥的自信心被胡善围打击的烟消云散的时候,她总会暗暗地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安慰、鼓励自己,久而久之,胡善祥自己就积攒了一肚子鼓励人的话语。

不但鼓励到位,胡善祥还从她的顶头上司,现任老板——太子妃处学到了一项让无数打工者恨之入骨的技能:画饼。

现代的公司老总恨不得化身传销人员给人画大饼,胡善祥也似摸似样的学会了四五分这项技能,但她用来画饼的不是打工人心心念念的工资,而是除了她没有人能给的,而孙妙涵也想要的。

“妙涵你不想让女子也能在杏林中站一席之地吗?”

“宋朝的李清照凭一首《夏日绝句》强行占据了宋词的半壁江山,让多少男子恨不得掩面自愧。”

胡善祥转头看向桌案上的一本书,并特意将它从中挑了出来,拿在手上看着封面对着孙妙涵说道:“你说只是看看治疗伤寒的书,可我看着好像并不是如此。”

她将书翻到扉页,看着书名和作者的大名,眼底带上了然于兄的笑意道:“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可不是记录伤寒病症的,这是一本针灸著作,深奥难懂。”

孙妙涵顿时脸红的像是被拆穿了一切,嗖的从胡善祥手中夺回书本,笑骂道:“就知道瞒谁都瞒不过你这个机灵鬼,好歹咱们认识了好几年,也算是朋友了,就不知道给我留几分面子,不要拆穿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皇后生存日常》 70-80(第7/13页)

人艰不拆的道理她胡善祥当然懂,但谁让你孙妙涵明明都被她猜到了,还死守秘密不打算告诉她一二呢。

再说了,孙妙涵摆明了就是故意让胡善祥发现的,否则,在胡善祥进府的工夫,早就把桌上的医术收拾起来了,怎么还会让胡善祥有看到的机会?

“你明知道我故意让你发现的,居然还能说出鼓励我的话,难道真的以为我就是摆着看的?”说开了后,孙妙涵故意的问胡善祥道。

“当然不是。”胡善祥摇头。

“李清照被后人誉为‘千古词后’,上下千年的王朝中,在没有比她更会写词的诗人了,这个称号也算是实至名归,可这世上终归不是只有李清照一个女人,既然她可以,我相信也会有别人能行,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到最后一定能成功。”

孙妙涵本可以以皇后的身份被载入史册,但现如今朱瞻基的爱人兼未来宣德帝皇后的身份被胡善祥占据了,并且不打算退位让贤,那么还孙妙涵史册里的后位也可以吧。

历史上有神医、药王、医圣、药圣的存在,那么再加一个“医后”或者“药后”也不足为奇吧?只要孙妙涵有足够的本事压下一切反对的声音,再加上胡善祥的友情赠送,她预感大明的医者这一行业自此之后,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至少胡善祥觉得,一定不能让御医开药方吃死皇帝的事再次在明朝发生,成为大明显丑与人的茶余饭后之一。

但是她胡善祥又不可能长生不老,这是连秦始皇都做不到的事情,管天管地管不到后世子孙的骚操作。遥想当年朱元璋规定御医院的御医后代也只能学习医术的时候,可有想过会有不通医术的人成为了御医,并且治死了自己的子孙后代?还不是一个。

所以说人有时候也不要管的太多,该放手就放手,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后世删删减减都是后世人的事,但他们前人要做好那个植树人。

但是现在只要想想日后和朱瞻基的孩子或者孙子辈,本来一个小小的发烧感冒,却因为不负责任,医术不精的“屠龙御医”给治死,胡善祥拆了御医院的心都有了。

世上的人无论尊贵卑贱都会生病,那些无处不在的病菌可不会管你是百姓还是高官贵胄,病了就要请大夫,这是求人治病的大事,毕竟你自己的小命都可能在这些医者的掌握之下,胡善祥突然觉得有个自己专业的医疗团队刻不容缓。

“只要想学什么时候都不晚。”胡善祥俏皮一笑道:“更何况咱们俩如今才多大,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学任何事情,有道是活到老学到老,我相信你可以的。”

“你不知道御医院的御医有多不靠谱。”想起自己宣御医的经历,胡善祥就感觉一阵难言。

生病的时候本就难受,胡善祥还以为看了御医后,开几服药服下她就能好很多,结果……

哪个脑残定下的规矩?

给她们这些女子诊脉不能碰到身体,望闻问切也只用到前三个,最后的切脉纯属无稽之谈,御医根本不提。胡善祥倒是提过,但那给她看病的医者顿时变了脸色,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看的胡善祥还以为自己生了什么传染病,所以才被人避之如猛兽。

“那些御医给我们看病的时候,根本不给切脉,只问几句哪里不舒服的话,然后就准备开药方。这样开出来的药居然没把人吃死,真是苍天保佑,祖上积了大德了。”

“怎么?只有男人是人,咱们女人就不是人了?生了病连找个靠谱的大夫看都不行?”

胡善祥没想起来明朝哪位皇帝是吃了御医开的药吃死的,但她确认一定有这么个奇葩死法的皇帝存在,就这样的方式都能够在皇帝搞笑驾崩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了。

第76章 取而代之 这也算是被庸医给害……

这也算是被庸医给害死的吧?

就是不知道给这个皇帝开药房的御医下场如何, 虽然胡善祥极其不喜欢医闹的人,但御医如果是不小心药不对症她还能理解,如果是故意开不对症的药给皇帝用, 那这其中的猫腻可就大了。

“不给女子切脉也就罢了, 明太祖……”胡善祥即使的刹住了车, 轻轻地吞咽了下才接着轻声略过这三个字, 接着向孙妙涵吐槽。

“医者的子孙只能继续做大夫, 匠户祖祖辈辈都只能把手艺传下去,军户家里只要有一个人入了伍, 这一家子这辈子都别想脱籍,儿子和孙子也只能接着行伍。”

胡善祥对着孙妙涵絮絮叨叨, 她有一大堆对朱元璋的吐槽无人倾吐, 宫里身边的月影、月心几人, 即使她敢说她们也不敢听, 朱家的人就更不能说了, 都是祖宗, 说了就是大不敬,对着孙妙涵的时候胡善祥就不用顾忌那么多了。

“不但把人给固定在了一个职业里不能脱身, 还把人祖祖辈辈、子子孙孙都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这岂不是在说,农民一辈子都得面朝黄土背朝天, 军户子子孙孙都要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让家里的白发人送黑发人。不允许他们跨越阶级

成为读书人,做个人上人?”

胡善祥憋得太久了,不需要孙妙涵安慰,就机关枪扫荡似的把对这种制度的不屑喷了出来。

“女人就只能在家里守着丈夫和孩子,一辈子从一而终,没有一丝自由和自我可言。还要被一些奇葩的条条框框束缚。”

孙妙涵面无表情的听着, 她的心情也不甚晴朗,如果真如胡善祥话中所说,那么她想看医书自学做个医者恐怕就难了。

胡善祥狂喷一气的吐槽完,突然发现自己把话题扯的远到了天边,忙回过神冲孙妙涵说道:“妙涵你如果有心想做个医者,那就去学,我别的本事没有,宫中编撰《永乐大典》,其中收录了自秦汉以来到如今的多部医术,我倒是可以帮忙为你借来赏阅。”

“那真是太好了。”孙妙涵很是高兴道:“谢谢的话我就不说了,你的鼓励我都记下了,有志者事竟成,不试上一试又怎么肯定一定会失败呢?”

“成,我回宫就去给你借书,然后让人送出来。”

胡善祥一口答应下来,太孙妃的身份带给她的便利在某些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

“照你刚刚说的那些话,医者已经成了一个父子相传的职业,那宫里的御医应该手艺精湛的啊,毕竟从小就开始学医识方了,家学渊源的很。”

孙妙涵不解的问道,她对胡善祥不信任宫里的御医,却觉得她一个半吊子学医没多久的人充满信心很是不明白。

胡善祥叹了口气,给孙妙涵解疑道:“武将还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做文官呢,谁家没那么一两个不成器的存在,明明在医学上没有资质,却硬是凭着家里的人脉进了御医院,混日子的还好,不给人开药方就不会害了人。但就怕碰到那么一个没有医德的御医开了不对症的药房,治不了病罢了,反而还会加重了病情。”

想起自己曾经吃了一个月的药才治好了的风寒,胡善祥对御医院的药房充满了退避三舍的冲动。

胡善祥凑近孙妙涵轻轻地问道:“妙涵你也来京城这么久了,知道什么叫大明四大不靠谱吗?”

见胡善祥亲近她的动作,孙妙涵也俯身靠近侧耳倾听。

孙妙涵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皇后生存日常》 70-80(第8/13页)

听的一愣,反应过来后,在脑海中细细的思索起来。

“我有听过一耳朵这些传言,还以为是夸大其实,看你的样子,莫非这些都是真事?”孙妙涵突然来了兴趣,把手里的医术放回桌案上,饶有兴趣的问道。

“翰林院的文章、武库司的刀枪、光禄寺的茶汤、太医院的药房。”

说完,两人含笑对视。

胡善祥解释道:“前面两个妙涵你应该也听人说过,但大抵也不清楚,这些和咱们无关,我就省略过去不提了,日后你见的多了,自己也就知道了。”

“这光禄寺的茶汤,说的就是宫里的饭菜难以下咽,宫里他们自己人都受不了呢。”

提起这个,孙妙涵抿嘴笑了,她也在宫里住了好些年,以往只是不提,但心里还是有数的,胡善祥幸灾乐祸了片刻,突然反应过来现在她也在光禄寺关注的尊位之一,忙收敛了脸上的表情。

“幸好宫里我们大都用自己的小厨房里的饭菜,不用被他们荼毒。”胡善祥一副心有余悸的拍了拍胸口。

可想而知这饭菜有多难吃了,孙妙涵赞同道:“在宫里的的时候我就觉得宫里的饭菜不是人吃的,但看着你们一个个的用的还挺香,我就没说什么了。”

胡善祥嘿嘿一笑,饭菜在难吃也不能当着人的面露出来,毕竟宫里可还是人家的地盘呢。

“药方的不靠谱,刚刚我就和你说了,看病看病,望闻问切缺一不可,随便问两句就去开药,真以为自个儿是神医转世,医圣再生了。”

胡善祥扯着嘴角不屑的嘲讽道,看着孙妙涵突然漏出来诱惑的表情道:“妙涵就没想过取而代之吗?”

不靠谱的御医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整个御医院里的七七八八,与其让他们尸位素餐,不如想办法让其退位让贤。

胡善祥突然明白为什么古代电视剧中经常见到往御医院中安排自己的人了,这种小命掌握在他人手中的感觉真是让人毛骨悚然。

即使没有生命危险,只医者稍稍使个绊子,就能把人给绊上一个大跟头。

胡善祥在御医院没有自己人,曾经她地位低微也就罢了,谁也不会想法子暗害一个小小的女官,现在就不成了,皇帝的后宫没有女主人,太子妃还要管着太子府,偶尔有忙不过来的地方,靠人毕竟不如靠自己,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考虑,还是找个熟悉的医者为好。

“取而代之?”孙妙涵喃喃道。

胡善祥重重的点头,只要孙妙涵想,她就有办法把孙妙涵也给塞进御医院去,或许刚进去地位不会太高,但只要她胡善祥在一日,总有一天会让孙妙涵成为真正有官阶的御医。

野心油然而起,像被火星点燃的燎原,燃烧的不可一世。

“李清照也曾被人诋毁,老了之后也只得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但如今又如何?哪怕有再多的流言蜚语也打不到她,哪怕读书人狂吠乱叫,李清照也是名副其实的千古词后,后人仰慕居多。妙涵你就不想有一天和李清照站在一样的高度,留给后人一个敬仰瞻望的崇敬目光?”

“当然想。”

孙妙涵毫不犹豫眼里燃烧的浓浓野心,斩钉截铁的道。

胡善祥信心满满的一笑,孙妙涵如此的坚定是她早就想到的,既然人这么有恒心,她就助上对方一臂之力吧。

感谢两世的好记忆力,脑子里的学问还没有完全的消失,胡善祥拿起纸笔,开始书写大蒜素和青霉素的制作方法。

明朝的时候大蒜已经大面积的种植,普通百姓家的餐桌上也能吃得起,但它的药用价值还没有被发现,大蒜素刚好可以作为孙妙涵提升名气,使她声名大噪的发明。

在写到青霉素的制作方法的时候,孙妙涵微微张大了嘴,不敢置信的轻声道:“用发霉的食物制作青霉素真的不会吃死人吗?”

大蒜素也就罢了,饭桌上给菜增味的一道食材,哪怕吃多了应该也不要紧的,但是,青霉素?

想想发了霉的食物长毛腐烂的状态,孙妙涵就更是难以置信。

胡善祥放下手中的毛笔,让刚写好的字自然的风干,对着孙妙涵平静的解释道:“因为我也只是听说过,没有试验过,所以成功率这方面我帮不了你了,但据说它是种神药。”

“既然是神药那肯定是有风险的,不会适合所有的人用。所以如果真的提取成功,那么皮试这一步是一定不可缺少的。否则,一不小心,救人就变成了害人。”

孙妙涵郑重的点头。

从胡善祥这里她已经见证了太多的不可能,香皂、肥皂、水泥、高产的作物和粮种,这一桩桩一件件真事发生出现的东西,让她说不出一句不信任的话来。

她不知道胡善祥是从哪里知道这么多恍若天方夜谭的事情,不可能是在宫里,否则根本瞒不住皇宫的主人。

孙妙涵的心里眼里满满的都是充

斥着希望,她恍惚间可以想象的到她拿出这两样方子和实物后,自己会引起多大的震惊和波澜,顿时豪情万丈,什么狂风巨浪都不能将她击垮。

两人就着如何炼制大蒜素和青霉素探讨起来,胡善祥其实了解的不多,前世也只是大概看了那么几遍,毕竟生病了可以去药店买对症的成药,没必要再傻了吧唧的买大蒜做药和等食物发霉。

正说着话呢,门外忽然传来走动的声响,两人停下谈论,守着门的月影轻声的禀报道:“太孙妃、许夫人,管家送来一封信,说是旧日故人。”

胡善祥一听,顿时高兴起来,一步并作三步的打开门取信。

总算是有个消息出来了,胡善祥也很欣慰的笑了,这样也省得她和朱瞻基整天的想着了。

孙妙涵正替胡善祥高兴着呢,就见胡善祥高兴的表情逐渐收敛,从浓重变得不安,脸色苍白。

这又是刮的什么风?

第77章 牛痘 胡善祥看着信的表……

胡善祥看着信的表情渐渐凝重起来, 她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刚在这边和孙妙涵一起商议女子学医的事情,冬日的寒风把一向康健的齐都都给刮倒了。

信是聂一兴写的, 里面说道他们已经带人和几大车的药材等物资回到了海南和家人会和, 等春日到了, 就会带着这些老弱病残分批回京城。

但不凑巧的事偏偏在此时发生, 照顾了命人数日的齐都没有病倒, 但却倒在了离开辽东回京城的这一天。

聂一兴发现的时候,齐都已经发起了高热。若是如此, 他还不至于太恐慌,让他不敢置信的是, 齐都的脸上和身上居然开始发了疱疹。

刚开始齐都和聂一兴等人还以为是水痘, 然而随着病倒的人越来越多, 并且开始有人死去后, 医者才惶恐的口不择言说出了他们的病情。

天花。

胡善祥心道, 她就说送个东西怎么也用不着三四个月之久没有消息吧, 结果现在倒是有消息了,但她情愿没有呢。

孙妙涵整个人也抖得浑身战栗, 天花可是让所有人都闻之色变的存在。突然,她像是想起了什么, 扭头对胡善祥问道:“你刚刚说青霉素是神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皇后生存日常》 70-80(第9/13页)

那是不是也可以治疗天花?”

一定可以的对吧?

胡善祥从孙妙涵眼睛里看到了期待,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般。

这个还真不行,青霉素可以治疗很多的病毒,但对天花病毒就没有多大的疗效了。

胡善祥摇了摇头,这轻轻地动作让孙妙涵差点到抽一口凉气,她们虽然深处后宅, 但也不是多么狠心无情的人,更何况她才刚开始决定要学医悬壶济世。

她不敢相信会得到这么个结果,有些语无伦次的说道:“青霉素既然是神药,那就肯定会有效果的,我要试试才能放弃,青霉素不行的话,还有大蒜素,一定有一个可以治疗天花的。”

胡善祥没像孙妙涵那样天都塌下来的表情,她不知道现在的天花是如同瘟疫般的让人提之变色、胆寒的存在,毕竟她早就知道天花的有效解决方法——牛痘。

“大蒜素和青霉素在治疗天花上都没有效果,如果想要彻底根治天花,必须用牛痘才行。”

孙妙涵这几日一直在看医术,她记得前几日她翻到过有关天花的记载,只是当时她的所有注意都在找治疗风寒的医方上面,只撇了一眼就将那页关于天花症状的记载翻了过去,谁知道居然还能用上?

“找到了。”孙妙涵如获至宝,她听到了胡善祥的话,却也没有停下翻书的动作,一心二用的问道:“你接着说,什么牛痘可以治疗天花?”

“人会被传染天花,牛也会被传染,用得过了天花的牛的疱疹接种,可以预防和治疗天花,并且不再复发……”

胡善祥开始给孙妙涵详细解释,同时心里也突然疑惑起来。

按照道理来说,海南那边传染了天花的消息不是应该宫里先知道吗?怎么现在都有人开始感染了,皇城里却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

“……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

孙妙涵喃喃的念叨着书中关于天花病症的记载,和聂一兴描述的毫无二致,孙妙涵心知恐怕他们当真是感染天花了。

只是,别说胡善祥了,孙妙涵也很是不敢相信,不是说是风寒吗?怎么传信回来却说是天花?

胡善祥不敢耽误,这一来一回的,路上不一定用了多长的时间,她必须尽快回宫和朱瞻基商议,齐都都已经向他们投诚,就等着带亲族回归京城,却突然传来这等噩耗,这已经不是他们言而无信的问题了。

“我现在去找牛。”丢下这句话后,孙妙涵转身就吩咐下人备车。

“记得要感染天花的牛的疱疹才有用。”

孙妙涵答应了一声就急匆匆的走了,留下胡善祥和月影、月心站在原地怔愣,醒过神后胡善祥反应过来,看着桌上下的信纸心有余悸的带人回宫。

回宫的路上,胡善祥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屋漏偏逢连夜雨,朝堂上的靖难功臣本就对皇帝下旨赦免一些建文朝的犯官家眷很有意见,如今海南又惊现天花病毒,这种时候不做些什么事真对不起老天爷的一番好意,而这些人真的会按兵不动吗?

还有天花病毒的起因,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就感染了这么多人,宫里居然还没有接到消息,按理说驿站的上报速度比聂一兴他们送信可要快多了,不可能这个时候宫里居然没有得到消息呀。

胡善祥回宫后直接去了朱瞻基的书房,此时朱瞻基正在前朝当职,胡善祥随口喊了个小太监去通知朱瞻基,就一个人在书房里翻找起来。

二十一世纪天花病毒早就被消灭,胡善祥只知道牛痘可以治疗天花,但怎么治疗、如何用牛痘她却一点都不知道。

她还记得孙妙涵翻找的书名是什么,凑巧的是这本书她在朱瞻基的书房里也瞄过那么一眼,有点印象。

胡善祥很快就找到了,是葛洪的《肘后备急方》。①

天花又名痘疮,传染性非常的强。

胡善祥看得囫囵吞枣,天花病人的症状在徐府的时候她就从孙妙涵口中知道了,现在她翻找资料只是想知道天花的起因和来历。

葛洪果然在书中记录在案:此病起自光武帝建武年间。

胡善祥目光一定,顺着那行字接着往下看去,却没有更多的资料了。

正在胡善祥灰心丧气的时候,书房外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朱瞻基急促的声音随之响起。

“你怎么回来了?不是在前朝办公吗?”胡善祥疑惑的转头看去。

朱瞻基步履匆匆,显然回来的时候连走带跑,二月的天气还冷的很,可他的额间却因为快速的奔走而带着几滴汗珠。

“你没事就好。”

朱瞻基见到完好无误的胡善祥放心的舒了口气。

胡善祥倒了一杯茶给他,她进来的时候就有在书房伺候的太监奉了热茶进来,放了一会儿,温度刚刚好。朱瞻基伸手接过,一口干完。

“我听小太监说你回来的时候脸色特别难看,是在许府发生什么事了吗?”

“嗯。”胡善祥点头应道:“你知道天花吗?”

朱瞻基也是闻天花就色变的一员,毕竟他也没得过天花,众所周知,天花只有扛过一次,日后才不会再得,所以不止是他,很多人听了天花的名字恐怕都是和他一般如出一辙。

在朱瞻基回答知道后,胡善祥不解的问道:“我在书中找到了关于天花的记录,但是就只记载了一句,再往后找就没有了。”

“有些事书中并不会记载的很全面,就比如大规模的死亡记录。”朱瞻基隐晦的说道。

“你人没事就好,怎么突然提起这东西干嘛?”朱瞻基对这两个字很是忌讳,毕竟一旦有听闻哪里有了这样的感染,那么接下来坑定会发生大规模的死亡事件,能与之想较的也就只有瘟疫和战争了吧。

“辽东的官员没上奏吗?那里感染了天花病毒。”

胡善祥将在许府得到的消息讲了出来,朱瞻基先是难以置信,然后整个人像是被点燃的炮仗,拍着桌子就站起来怒道:“辽东的官员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么重要的事也不见往御前上报?”

胡善祥同情的看了朱瞻基一眼,她也是回宫后看到过年的装饰还没有撤下,这才想起来才将过了年没多长时间。

不用想就知道,不是辽东的官员隐瞒不报,就是尚书房拦住了这封上报的奏章。谁都想安安生生的过了好年,好不容易拦住了皇帝的御驾亲征,可以让官员们在家陪陪夫人和孩子,御前没处理的奏折恐怕积攒了大堆,这封上书被塞到哪里去了,恐怕只有有心人知道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真的有这么一封奏折。

朱瞻基心急的像是热过上的蚂蚁。

这也难怪,古代感染天花的病人几乎可以说是必死无疑,胡善祥刚刚翻看记录的时候就看到了只能等死之类的结论,往往这种时候,古人很容易把这些是和天谴扯上关系,说是君王无德 ,做了错事,所以百姓要一起遭受天罚之类的无稽之谈。

“汉王和赵王一定会借此机会发难的。”

朱瞻基表情凝重,他强行镇定下来开始想解决这次危机的办法,可始终也没想到什么好法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离后怀了仙尊的崽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全民选夫 重生后改嫁前夫他爹 雄虫大人缺乏常识却过于上进 直男扮演限制文工具人有多惨[快穿] 哥哥是并盛大魔王 带着糊涂系统追权臣 全灵异圈都在赌我能活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