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美食网红打卡APP > 250-260

250-26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权杖玫瑰[无限] 林想起陆琮 当哥儿身份被揭穿后 哥儿身份暴露后,他被迫成亲了 [红楼]首辅之妻 [综穿]从成为红楼薛宝钗开始 [综武侠]守刀待兔 [崩铁]在我的bgm里,我无敌 吃瓜心声泄露后成了瓜田之主 我不可能和反派HE

第254章

跟想象中不太一样的是,稀豆粉是咸口的。

和咸豆浆、或是勾了厚芡的胡辣汤、面线糊有些相似,但它口感更细腻。

因为足够稠,所以哪怕稀豆粉是湿的,挂在油条上也仅是附着在上边,并不会将它打湿。

吃的时候,油条本身依旧酥脆得很,仅是外皮裹上一层厚厚的浓稠豆粉浆。

一口咬下,带有酥香粉感的花生碎和混上特制辣酱的香浓稀豆粉,便会和刚出锅热乎乎的油条一并在口中碎开,再混合。

就像集市上五花八门的摊子凑在一块那样热闹。

“帮我拿一下,我拍个照。”

吃掉最后一块挂满稀豆粉浆的油条,禾嫒尺放下豪言:“我决定把接下来在云南的早餐全部安排给稀豆粉。”

然后带着相机又去看别家摊子上的牛干巴和菌子酱。

询价的时候,隔壁路过一位北方口音的游客,手里拿着一个刚买的肉夹馍吃得满嘴肉汁,看得禾嫒尺馋得很,好想也买一个试试。

卢贝敏瞧上路边的手工制品,比划半天,才知道摊位上像松果一样的小饰品不是发卡,是冰箱贴。

最后还是买下来了,五块钱,说是准备回家以后贴到冰箱上。

她家有两个对开门超大冰箱,据说里面放满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

卢贝敏说:“我妈只要是吃的都往里面放,上次在冰箱底翻出来三年前的虾干黄和腊肠,现在我都不知道冰箱里到底有什么。”

她家不缺钱花,但是父母观念还是老一辈思想,做的事情很神奇。

据说会趁市场海鲜便宜时买一大堆鱼虾回家晒,要是晒碰上下雨天晒不干,会把空调打开抽湿,让全屋漫延着一股怪味。

过端午节时,明明家里不缺钱,她妈妈却会专门包了粽子到街上卖,还非要她和她妹去轮流帮忙摆摊。说是觉得好多人专门来找她买粽子,很有意思。

如果说三月街的上半段是本地人的天地,那么后半段就是旅居客的主场。

旅居客们卖的东西价格会相对贵些,多是咖啡、茶、手工制品一类的物品。

有趣的是,在这里能看见好些旅居小房车,碰上一些在某些自媒体平台上做旅居直播、或是视频的博主。

禾嫒尺试着在一辆咖啡车上买了杯咖啡,味道说不上来好还是不好。

卢贝敏则给自己买了根手工簪子。

逛的过程中还看到一些能以物易物的小摊,上边卖的东西乱七八糟,杂得很。

摊主人还不在,据说是跑别处串门去了。

隔壁卖衣服的摊主帮忙看摊子,见两人对以物易物的摊子感兴趣,还说:“你们看上什么东西随便拿,用身上的东西换就行。”

卢贝敏:“这么随意的吗……”

花费一个上午在集市里溜达,成功让两人的步数涨至一万出头,确实是走得不少。

逛够以后从集市再走回民宿,还没能歇,因为她俩今天得搬。

尽管禾嫒尺很喜欢民宿的装修风格,也很喜欢民宿能俯瞰古城全景的天台。但每回从外头回来都得爬一次坡,确实叫人有些吃不消。

昨晚她俩说搬还真不是乱说,连夜把准备住的民宿都找好了。

或许是因为之前找的民宿位置偏,走回去容易觉得累,两人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直接住到古城中间去。

……

大理古城民宿价格不便宜,中心位置的民宿价格更高,淡季也是。

她俩到大理第一晚住的民宿,价格分别是308和450,全是套房,面积分别为48和65平米。

禾嫒尺的房间是打通的大一室,有个小阳台和小飘窗,把窗一推,就能瞧见民宿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50-260(第6/15页)

小院子,偶尔还能看到附近民宿家的猫咪在屋顶上走着优雅的猫步。

卢贝敏的套房是一室一厅,拥有单独入户小院,两家民宿的装修质感和床品都不错,就是老板和店员散漫得惊人,总不见踪影。

大理古城里的民宿价格倒是没有比古城外高很多,但是同价位面积会小许多,选择也相对少一些。

要是装修好一些,位置也好,30平米左右就要300+。

不过好在她俩昨天在古城里实地考察过一遍,能面对面谈价,最终以700的价格拿下一套带院子的老院复式独户大套房。

大套房是用当地老木房子改的,单层面积60平米左右,两层共计一百多平米。一层是带齐全餐厨具以及冰箱的厨房、餐厅、带智能电视的大客厅。

透过客厅的玻璃门,能看见外边的院子,院子里的花架上爬满紫藤。

要是早上禾嫒尺在集市里买了番茄想炒蛋,可以在这里的厨房炒着吃。

若是不喜欢在餐厅里吃饭,还能直接在院子里的小茶桌上就餐。

二层是带两张大双床的卧室和卫生间、衣帽间。

站在卧室外的小阳台能瞧见在古城里行走的路人。

住这里,只要她俩愿意,不管任何时候出门,走两百米就能随时进入大理最旺的街。

反过来说,只要她俩在古城里逛累了,也能随时回来。

卢贝敏说:“有去大型主题公园玩耍时住在公园里的感觉。”

“你知道最重要的点是什么吗?”

“任何时候,只要你想用卫生间,都可以直接回来!”

说这话的时候,卢贝敏似乎感触很深,估计以前没少在景区排队找卫生间吧。

“为了庆祝我们不用爬坡,不用在古城里找卫生间,走,现在搓一顿好的去!”

……

禾嫒尺承认她确实有些喜新厌旧。

她俩虽然昨天刚来就找到一家还不错的饭馆,但今天说要庆祝,却没到那家店去。

来都来了,不多去几家不同的店子尝尝哪能行?

而且来云南期间,有好几顿给她的感觉都还不错,她便觉得云南菜的水平应该挺高,估计到哪儿吃都不能太差吧。

就是这种想法,让她接下来两顿都吃得不算太香。

古城里看起来挺受欢迎的手抓饭似乎只是长得好看,吃的过程有意思,实际入嘴的味道却略微有些无聊。

兴冲冲去吃的菌菇火锅鸡或许是因为季节不对,似乎和平时在别处吃的菌菇鸡汤区别没有特别大,没品出当地特色的感觉来。

难吃当然是不至于。

禾嫒尺是这么描述的:“没有那种尝过一口以后会‘哇!’的感觉。”

随后她又和卢贝敏一块买了当地看起来很火的舂鸡脚,准备在民宿里配电影享用。

可惜当地很受欢迎那家舂鸡脚却给她一种很景区的感觉,看起来热闹,入嘴却又没有很好吃。

而且用美食网红打卡pp自带的评分过滤系统过滤掉虚假评价以后,这几家店的评分还都挺高。

基本都在4.5以上,也就舂鸡脚的分低一些。

怪怪的,是哪里不对呢?

作为美食博主的禾嫒尺纠结上了,而卢贝敏倒是对吃得好不好无所谓。

她是来玩的。

晚上吃饭时还问禾嫒尺:“明天我们去爬苍山还是环洱海?”

禾嫒尺非常仔细地想了想:“我们先在地上活动吧,太早上山我怕高反。”

……

就在禾嫒尺没找到满意的餐厅这日,前一天获得她好评的华振饭店内,却开始陆续多出一些生面孔。

这些客人显然在此之前没来过华振饭店,寻路时全在拿手机导航。一边走还一边抬头看路标,似乎全在疑惑,这么偏僻的巷子里怎么还能藏着饭店。

前些天才跟着尝过昆明小锅米线的王琼岚也来了,还带上两位跟她一块出门的朋友。

有过上次去小锅米线打卡的经历,她那两位以前没关注过小迟的朋友,也莫名爱上这种紧跟美食博主吃饭打卡的感觉。

“我们吃什么,和她一样的菜吗?”

“让我看看她怎么说的。”王琼岚看着评价内容斟酌着说:“她推荐糖醋排骨和木瓜鸡,甜酸咸辣口,我觉得我们可以试试。另外据说店里素菜的做法会有些油,如果不喜欢吃油大的炒菜可以试试汤菜。”

王琼岚盯着小迟发出的评价说得一板一眼,叫隔壁桌的老食客听见了,还跟她们搭话。

“你们是看网络推荐过来的?今天老板说店里好像多出好些生面孔,是哪里的推荐,小紫书?还是逗音?”

王琼岚这桌游客见隔壁的老食客自来熟,最开始还有些不太适应。

不过很快,她们便跟人聊上了。

“我们看的点评推荐,喏。”

老食客不太信:“点评推荐?老板想不开,终于决定刷分了?”

在这里吃饭的老食客大多是在附近开店的生意人,对这些平台的营销手段和单个评价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可太清楚了。

听见游客说起点评推荐,当下便觉得老板终于开始想法子把店里3.9的评分往上刷。

王琼岚是小迟的忠实粉丝,这么一听倒有些不太开心:“没有刷分,我是看美食博主的点评推荐来的。”别乱讲,她家小迟才不刷分。

说着,她还把店铺页面评分往上拉,将明晃晃的3.9总分打开,递到隔壁的老食客面前。

“看,3.9,谁刷分能刷3字头的分啊?”

第255章

“是她啊?”

仔细看过王琼岚递来的评价页面,华振饭店里的老食客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

“合理。”

随后,这桌食客的话题,便丝滑地由石油黄金股票,转到了当地餐馆的美食营销到底有多夸张之上。

“早些年,别说像她这样的美食博主,只要是点评账号等级稍微高一些,就能不花一分钱把大理吃个遍。”

一句话,老食客便把附近所有玩点评的游客都勾住了。不管之前是否参与对话,现在都支着耳朵在听。

王琼岚的好奇心也被勾起来了,还很捧场地问:“怎么说?”

老食客反问她:“你现在的点评等级是多少?”

王琼岚看了一眼自己的点评账号等级说:“4级。”

“那还差了点。”见附近好奇地目光越来越多,老食客接着往下讲。

“以前点评刚出的时候,不是可以刷分嘛,当时用小号刷就行,弄几百个号就能把评分刷得特别突出。后来点评看情况不对,就把算法改了,一个高级账号的评价能抵很多低级账号的评价用。”

“改算法大概是五六年前,当时经济情况很好,大理旅游业发展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50-260(第7/15页)

相当顺利,周边民宿一家家的建。”

“你们平时用点评吃饭的时候,有没有见过点评页面有那种,打卡收藏送小菜,评价送饮料的活动提示?”

王琼岚想了想:“有,会送王老吉、冰粉、豆花什么的。”

“对吧,这种活动现在也有。”老食客说着嘴巴有点干,又饮了口茶才继续说。

“当年大理这边有不少餐馆做活动,点评3、4级账号进店打卡能送饮料甜点,5级账号能送一道大菜、6级账号能直接获赠一套双人餐。”

“你看那些评价数量上万条、评分4.6以上的,基本都曾经开办过这个活动,当时这些店的评分无限接近满分。”

“真的假的?”王琼岚有些怀疑:“这种活动不算擦边刷分吗?你别骗我。”

“我骗你干嘛。”食客给自己夹一筷子炒杂菌送嘴里,嚼完了咽下,又继续说,“而且活动页面只说进店打卡送东西,又没要求客人一定要给五星好评。”

听见这话,坐在后面桌的游客也转过来问:“这么送,那些店能赚钱吗?”

“肯定能啊,你看这位的账号也才4级,那时高级账号更少。你就说你要是有个6级号(最高8级),只要进店就送你套餐,你去不去吧?”

游客:“去。”

“进去以后服务要是很好,东西虽然算不上很好吃,但也不难吃,餐后希望你可以给个好评,你给不给吧?说实话啊。”

坐在店里的游客们当时便小声议论起来。

“便宜不赚白不赚。”

“给啊。”

“说话算话不,我现在就有6级号。”

老食客见感兴趣的人似乎更多了,又摆摆手继续往下说。

“你们要是平时有用点评的习惯,但是因为不喜欢评论,账号等级不高,旅游时看到高分店铺,去不去?”

游客们又开始议论。

“……出门旅游不想被坑,高分店肯定靠谱一些,至少明码实价。”

“但也不一定,可能还会看看里面评价内容吧。”

“这种店评价维护得很好,差评几乎没有。”

“我懂,我们那儿也有这种店,评分很高,天天排队,进去发现就是不好吃。”

老食客:“那你要是不用点评,就是个普通游客,看到路边某个店子有人排队,你好不好奇?”

游客们:“……”

“其实当年华振饭店也办过这种活动,不过当年送的是王老吉,没啥人会因为这个来倒是真的。要我说,老板就是想不开,当年要是也弄活动送几个套餐什么的……”

老食客话才说半道上,老板便端着菜进来了,还问:“你们聊什么这么高兴?我在外面都听见了。”

老食客瞄了眼身上大把腱子肉的老板,又乖乖转身吃饭去。

只是这顿饭后,他去别人家串门喝酒聊天烤火时,又把今天的事换个角度吹了一遍。

不同的人关注点不一样。

刚来的游客们还在因为数年前拿着高级点评号能在大理吃饭不花钱而震惊。

甚至还有些羡慕。

而那些在大理开饭点的老板们则开始琢磨,这个叫小迟没吃饱的美食博主要是给店里一个五星好评能招来多少游客。

要不,请她吃顿饭?

不久后,禾嫒尺的点评后台消息提示中,又多出许多来自大理店家的免费试吃邀请函。

……

禾嫒尺看后台不太看消息提示,太多了,看不过来。因此根本不知道现在大理有好多人想请她吃饭。

大晚上的,禾嫒尺坐在民宿一楼客厅,客厅电视上播放着她好不容易在网上找来的大理相关综艺片,而她本人正捞舂鸡脚里的芒果吃。

卢贝敏在卧室里收拾东西准备外出,说是要带禾嫒尺看看凌晨十二点的大理古城。

她是这么说的:“听说这个时间的古城又癫又坑,既然我们住进古城里,到时间就得出门见见世面!”

又癫又坑到底是个什么形容词?

禾嫒尺听了还怪忐忑。

中元节和万圣节早过了,街上情况应该还好吧?

她琢磨半天,又叼着芒果片去找正在穿袜子的卢贝敏:“你是要带我去酒吧吗?”

实不相瞒,她除了上学刚成年那时因为好奇,跟同学去过一回,后来便再没去过。

如果等会儿要去,也不是不行。

禾嫒尺想起之前在凤凰古城烧烤摊上喝酒着凉发烧的经历,赶紧把围巾、厚衣服、毛帽子全往自己身上套,还说:“我最多只喝两罐啤的。”

喝多了倒街上,卢贝敏拉不动她。

又对卢贝敏说:“你也少喝点。”

“你在想什么。”卢贝敏也把自己包得很严实:“我们不去酒吧,现在上人民路去看人摆摊。”

“摆摊有什么好看的?”禾嫒尺纳闷地问,白天还没看够,非得凌晨到街上去看吗?

……

不一样。

凌晨的大理真的和白天夜晚都不一样。

路面上的灯早就关得七七八八,街边商铺大多已经合上了门,只有少量酒吧、便利店还在营业。

照理说黑灯瞎火,路上也应该没人才是。

不,人超多。

没灯不是问题,人们会自己带灯出门。

平时在家里不太用得上的露营灯,在这里成为了必需品。

只要手里提着一盏灯,一张摆摊的布,便能在大理古城的晚上获得一个摊位。

有些露营灯后有人拿着吉他在弹唱,身旁围了一群观众在看。

有些露营灯后则堆着一箱啤酒,身旁围了一群人在边喝边聊。

道上还有不少玄学算命的摊子,禾嫒尺和卢贝敏才刚走进主街,便被一位塔罗摊主叫住了,说是要给她俩算。

没走几步,旁边又有一个测八字的,这家能看手相,还能占星,主打中西结合,信啥算啥。

有些摊甚至还能把脉,玄学医学一起来,也不知这些摊主们到底有没有证书。

继续往后,又有灵鸟叼牌。

有小鸟当演员确实不一样,这个摊子目前是算命摊里最热闹的,摊子外头挤了一圈人,全在看摊主手上那两只小鸟表演。

走近了看,便能听见摊主嘴里对光顾他的客人说:“你看啊,鸟能叼出来你的生辰八字。”

随着他说话的间隙,摊主手上的灵鸟便会一跳一跳地在摆在摊子上的纸牌里寻找自己的目标,最后用嘴将某张纸牌叼出来。

摊主将牌翻转,递给客人:“看是你的生日不?”

“鸟叼的,我可没动,你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围在旁边看过一轮的禾嫒尺觉得肯定有猫腻,但她没看懂!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50-260(第8/15页)

卢贝敏也没看懂,半信不信地,最后对一家用梅花易数算命的摊子产生了兴趣,说要去算自己的事业运和桃花运。

禾嫒尺在旁边蹲着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人家怎么算。

最后卢贝敏没了288。

算完之后,摊主还问她要不要也算一把。

禾嫒尺想了想:“你能不能帮我算一把明天吃啥比较好?”

摊主:“……888算一次。”

禾嫒尺:“拜拜拜。”

除了算命摊子和酒摊子以外,也有瞧着一些比较普通的地摊。

有卖画的,卖头像的,有人在卖自己做的诗集,还有人在玩五子棋。

五子棋的玩法和别处有些不同,赢摊主一把,能拿走一瓶酒,输一把,则付款25元。

禾嫒尺总觉得这个账怎么算都算算不明白,25和一瓶啤酒是相同的筹码吗?

卢贝敏逛得起劲,走到卖画的摊子前翻着摊主的作品,跟摊主聊天。禾嫒尺则看上了路边卖的热红酒,跑去买了一杯。

一个纸杯的量是10块钱,里边也不知道都加了些啥,难喝得她都懵了,只好捧手里当暖手宝用。

以上这些摊子都算正常摊,除此之外,还有人弄了张纸皮放地上,旁边摆着二维码,说是出售躺平位。

有人直接弄个牌子搁身前,要讨饭吃,只要饭不要钱。

同理,也有人坐在地上,身上挂着牌子说要找对象。

“好像是有些癫癫的。”

这么想着,禾嫒尺再低头看看手里这杯已经不太暖的热红酒。

“好像是有些坑坑的。”

刚在摊子上聊了一圈的卢贝敏买了某位摊主的画作,回来又准备拉着禾嫒尺往人多的地方凑。

主要目标就是歌摊子和聊天摊子。

这些摊子总是格外热闹,偶尔会发出一些惊呼、或是大笑声,惹得她很好奇这些人聚在一起都在干些什么。

禾嫒尺拉住她:“那个唱歌的别去,还没我唱得好,你想听我回去给你唱。”

“聊天摊子还行,但是过去聊天是不是必须喝酒啊?记住,我最多只能喝两瓶啤的……”她也很好奇,刚才那群人都在叫些啥?

才刚往人群堆里走近一些,便有人热情地招呼她们,感觉好像怪不错的。

转头,就有人想把啤酒开了往她手里递。

禾嫒尺手里还有难喝的热红酒没喝完,便摆摆手示意暂时不要。

随后,这瓶啤酒便到了卢贝敏手里。

“谢谢惠顾,68一瓶。”

第256章

在大路边上卖68一瓶的啤酒确实让禾嫒尺震惊了一把,这玩意在超市也就卖三四块啊?!

她知道路边的啤酒肯定不免费,但真没想过这么贵。

被坑的卢贝敏本人倒是不在乎:“68小意思。”

回民宿路上,禾嫒尺才知道她出门之前其实就已经知道会被坑。手里捏着踩坑费,说是68还没超出她的踩坑预算。

最离谱的是,她居然出门之前就已经弄清楚这条街坑人的逻辑,说是提前在网上看过攻略。

卢贝敏:“你看路上那些酒摊子,要是挂着牌子写明白一瓶酒多少钱的还好。最吓人的就是那种招呼你坐下,就给你递酒,一瓶喝完一瓶,也不告诉你要多少钱的摊子。”

“我问你,摊主告诉你价格之前,你以为啤酒卖多少钱?”

禾嫒尺仔细思考后回答:“8到15左右?”毕竟是路边摊啤酒,最开始看见是,还以为无论如何都不会超过20。

卢贝敏:“我想的也差不多,估计其他人也一样。有些人能喝,被招呼了坐下也愿意花些钱,半宿喝掉一箱,结账的时候你想想会怎样。”

“一箱多少瓶,20有吗?”

禾嫒尺心中默算20瓶68元的啤酒到底要多少元,最后捧着手里的凉掉的热红酒,默默喝了一口。

哇,还是好难喝。

……

回到民宿后没能睡着的禾嫒尺,在手机备忘录上整理着今天发生的事情,顺带给去过的几家店子写评价领报销额。

写完之后,在床上翻了个身,还是没睡着,她在想今天发生的事。

大理是个极聚人气的地方,古城位置得天独厚。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永远会有人从远方往这里来。

如果说早上的集市充满生活的烟火气息,让人舒缓充实。

凌晨的古城,就像只有法律没有秩序的世界。

只要做的事情不犯法,在这条街上都是可以被允许的,或许还有些事会在法律边界线来回踩踏。

与此同时,街上的气氛会因为昏黄的灯光变得非常暧昧,空气中散发的酒精味和微妙的麻醉感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变得既远又近,似乎能把人与平日生活的世界分隔开来。

在里头转过几圈,又在坑边游走的禾嫒尺,大概能理解为什么有一群人会总聚在这里,并且老有人在这条街上被坑。

对于在这居住的本地人来说,某些素质不高的人显然不讨喜,甚至令人厌烦。毕竟大半夜要是有人在小区门口半夜高声歌唱,喝酒撒疯,乱丢垃圾,换谁都受不了。

只是街上却也不都是这样的人。

禾嫒尺想起跟卢贝敏一块逛摊子时,在某些摊位上听过的一些小小传言。

某位在街上卖诗集的女子,实际上是无家可归才一直待在这里。

家里没把她当人看,小小年纪便读不上书。大些之后便从家里逃了出来,却又没有去处。出逃路上经过这里,才留了下来。

白天会在附近的咖啡馆、或是民宿打工。晚上则在路上摆摊,卖些自己写的手工装订诗集和明信片。

客观来讲,其实写得不是很好,卖得不贵也不太卖得出去。

她也不叫卖,只一直坐在路边,偶尔会和在她摊上看诗的路人说几句话,跟周边摆摊的人聊聊天。

对她来说,诗卖得如何似乎还是其次,夜晚在路上摆摊这个行为本身便很有意义。

街上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人。

大家暂时处于流浪状态,或许没有可以回去的家,也没有下一站目的。

对于这些外来者来说,半夜有些癫又有些坑的古城,对现阶段的他们来说就是临时归处。

很复杂。

“不过坑人还是不行。”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手里假期都不多,出门玩一次,得攒好久的假期和好一段时间钱才行。

被坑一次,或许就会坏掉一天的心情。像卢贝敏这样被坑了也不太在乎的人还是少数。

她得想办法提醒一下自家粉丝,让大家出门玩时少踩坑才行。

思前想后,她这位美食博主难得地为大理古城,写了一篇单独的,不带美食的防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50-260(第9/15页)

笔记。

【在凌晨的大理古城逛逛会挺有意思,但记得不可不设防。

安全很重要。

买东西之前一定要问清楚价格,不要随便接别人递过来的东西。

逛完之后不影响出行的心情也同样重要……】

……

第二天,两人没能按照原定计划环洱海,而是爬上了苍山。

原因是卢贝敏说:“我感觉我们应该搬到双廊去那天再环洱海,都是一条路,顺路。”

很有道理。

于是她俩睡醒后随便吃了份早餐,便爬山去。

说是爬山,其实主要还是坐索道。

大理古城阳光明媚,上到山顶雾气环绕。洗马潭已经完全干透,一滴水都没有,前些天下的雪还没完全融化,树枝上还缀着少许冰碴。

都说下雪不冷化雪冷,禾嫒尺怀里抱着保温瓶,慢慢喝里边提前灌进去的热茶。

随后打了个大喷嚏,吸吸鼻子问:“今天能不能再下一场雪?”

第一次见雪的禾嫒尺总觉得这种快化的雪看起来不带劲,她想看天上飘下来的雪。

卢贝敏:“那你应该去哈尔滨,那边有冰雕。”

禾嫒尺认可地点头:“还有冰糖葫芦。”

爬山明明是个活动身体,能让人暖起来的活动,却因为山上温度比预期中更冷,爬到后半段把禾嫒尺冻够呛。

高原、冷、累、多重buff叠加,禾嫒尺打车回古城时,半道上便开始不太舒服,瘫在车椅上念叨:“我好晕,好累,好困,我有理由怀疑这是高原反应。”

“什么高原反应,你头又不疼。”卢贝敏摸摸她的手:“手这么冰,你刚才是不是摸雪来着,叫你别摸又不听,菜鸡。”

禾嫒尺闭上眼:“我饿。”

卢贝敏:“饿就吃饭。”

禾嫒尺:“我要吃肉!”

前面说自己高原反应的时候她还虚得很,喊我要吃肉时又中气十足,给滴滴司机逗笑了。

司机实在没忍住,搭话说:“吃肉去清真美食一条街,我们平时都到那边吃肉,有柴火鸡、铜瓢牛肉、还有其他很多吃的。”

禾嫒尺一听精神来了,什么?古城附近还有这种街?

……

司机把她俩在街边放下就走了,没发生传说中拉客吃回扣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这个地方距离古城还有一定距离,跟古城的热闹不同,清真美食一条街人很少,少得让人觉得有点儿荒。

爬过山以后饿得很,想吃肉的禾嫒尺拖着卢贝敏随便找家距离最近的保山铜瓢牛肉店便扎进去。

进店时,店里老板和员工们正在吃员工餐,似乎还挺惊讶大白天居然有人上门吃饭。

其中一位店员依依不舍地离开餐桌,给两人递上一次性的点餐菜单,以及铅笔:“想吃什么在餐牌上写,写完叫我。”又赶紧回去吃饭。

铜瓢牛肉店是个吃牛肉火锅的地方,火锅锅底分清汤、红汤、酸笋汤,锅底单点25,鸳鸯30。

涮到锅里的牛肉按斤算钱,普通牛肉80一斤,牛肚、牛筋、牛肺、牛肠皆是70~80不等。

除了牛肉,还有午餐肉、鲜牛片、各种肉丸等等,15~18一份。

像娃娃菜、豆苗、豆腐、萝卜之类的素菜基本是5~8元左右。

两人都是第一次吃铜瓢牛肉,菜单拿手里看半天没拿捏好应该点多少东西吃才好。

卢贝敏看着菜单纠结半天:“按斤卖不太好点吧。”

禾嫒尺倒是有经验些,朝正在吃饭的店员们招手,问:“能点半斤吗?”

刚坐下吃饭没多久的店员抬起头来:“可以!”

“其他牛杂能拼半斤吗?”

“可以!”

得到肯定的答案,两人商量过后,决定点上半斤肉半斤杂,再加半斤新鲜牛肉,又圈上几个素菜,搞定。

没多会儿,一个炭盘便被拎了上来。这时禾嫒尺才注意到,店里每张桌子中间都有一个专门用来放炭盆的小洞。

铜瓢牛肉又叫火瓢牛肉,得用炭火热着吃。

炭火上桌,周围的温度便马上升了几度,刚才在苍山上冻够呛的禾嫒尺赶紧伸出手来烤。

没等她将手完全烤热,铜瓢牛肉也来了。她俩点的是鸳鸯锅,半边清汤半边红锅。

铜瓢牛肉吃的主要是熟牛肉,不管是牛杂,还是牛肉,基本都是熟的。

牛杂切成块、牛肉则切成片,早在锅子上桌之前便同原汤一并煮进锅底里,浇上一勺特制卤汁。

锅底里本来就垫有蔬菜、萝卜、南瓜等各种食材,乍一看,便容易让人觉着格外丰盛。

铜锅锅子薄,导热快,再加上里边的食材都是熟的,汤也热。锅子才被放到炭火上烧没多久便热起来。

铜瓢牛肉不管是清汤、红汤,汤里的油都不算很多,尤其是清汤。

汤上的油份基本来自炖牛肉时熬出来的牛油,不厚,汤锅开始沸腾,便会自动往锅边散去。

卢贝敏见禾嫒尺还在吸鼻子,便给她拆了包纸巾,又给她打上一碗牛肉汤。

“喏,冷就喝汤。”

透过腾起的烟气,能看见盛在碗里的牛肉汤清澈见底,色泽与清茶相似。

把碗捧在手里暖手,又吹上几下,汤面上飘的零星几粒葱花在碗里打旋。

等汤上的烟气略少一些,顺着碗沿一点点把汤往嘴里吸。暖呼呼的牛肉汤顺着嗓子往肚里淌,能明显感觉到一股暖意在胃里腾起。

冬天,还是得吃锅子。

第257章

铜瓢牛肉得配蘸水。

用胡辣椒、鲜辣椒、当地特制辣酱、豆腐乳、芝麻油、折耳根、葱姜蒜末以及香菜打底,再浇上一勺锅里的牛肉原汤搅匀。

夹上一片提前煮透,再切得薄薄的牛肉往调制好的蘸水里淌过,蘸水里的碎料和酱汁便会挂在牛肉片上。

把牛肉片往嘴里夹,再嚼几下,没有腥气和杂味的纯粹牛肉香便会在口中漫延开来。

随后,蘸水的味道又会随着咀嚼,从牛肉的纹理之间渗出。

特制辣酱和腐乳经过发酵的酱香,带着微妙的鲜香,与新鲜的各式配料混在一起,更是将牛肉特有口感趁得复杂多变,哪怕是纯吃肉也不容易腻味。

先来些牛肉片,配些牛肚牛肠,再夹上几块煮在锅里的南瓜和萝卜。

爬过山的两人累够呛,埋头吃得不吭声,没多会儿便直接干掉小半锅牛肉牛杂。

这个时候,之前另外点的蔬菜、半斤鲜牛肉才被端上桌来。

鲜牛肉和煮在锅里的牛肉不同,是薄切牛肉卷。据店家说,用的肉是黄牛肉,颜色鲜亮的很。跟平时在其他地方吃的牛肉卷不太一样的是,每片都又宽又大,往热锅里一烫便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斗罗:武魂圣子,骗麻众女 让你宣传环保,车诺比什么鬼 说好摆烂拍电影,年度游戏什么鬼 和景光结婚之后 我上交了时空穿梭卡 我的生活变成了游戏 苏格兰水仙观察日志 十八线退圈开殡葬店后 师尊是美强惨男二 冉老师别请我妈妈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