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美食网红打卡APP > 230-240

230-24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权杖玫瑰[无限] 林想起陆琮 当哥儿身份被揭穿后 哥儿身份暴露后,他被迫成亲了 [红楼]首辅之妻 [综穿]从成为红楼薛宝钗开始 [综武侠]守刀待兔 [崩铁]在我的bgm里,我无敌 吃瓜心声泄露后成了瓜田之主 我不可能和反派HE

原本退烧之后还总是带着凉意的四肢末端,伴随热乎乎的米粉下肚逐渐温暖起来,让禾嫒尺感觉自己似乎更有力气了些。

或许是因为粉里没加乱七八糟的东西,而且粉很新鲜,吃完也没有任何反胃想吐的感觉,这对刚把胃吐空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吃饱后,稍微有些力气的禾嫒尺没到处溜达,也没急着退房定高铁票回家。

她再次回到江景客栈里,走到客栈二楼的公用观景大平台边上,坐下了。

一坐就是小半天。

在见过凤凰的晨雾后,她迷上了从民宿阳台往外看的感觉。

民宿的公共平台位置很棒,正对着游船码头,她能在这个位置看见对岸的人来人往。

昨天走在路边时,她觉得古城不过如此,今天坐在客栈里往外看,却又发现路边的人看起来似乎很有意思。

或许是因为自己身处相对安静的地方,她已完全不嫌弃古城的喧闹,甚至还有些享受。

如果不是生病走不了,或许就没有机会看到这样的风景。

不错,她运气还是好。

禾嫒尺想。

禾嫒尺在公共观景台一坐就是小半天当然是因为她喜欢这么干,但在旁人看来却似乎不那么正常。

民宿的老板沈姐,便觉得她可能正早遭受什么人生大打击。

禾嫒尺住的这家民宿是位外地老板开的。沈姐瞧着三十多岁的样子吧,实际已经年过四十。

平日里总喜欢把头发整整齐齐地盘成各种发髻,穿上宽松舒服的民族风服饰到处溜达。

说白了就是没啥事干,闲。

这位大闲人眼见自己的房客一直坐在观景平台,看起来憔悴得脸青嘴唇白,没想太多,便干脆端着茶具陪她聊天去。

当民宿老板,给房客们提供情绪价值也是工作的一环。

“风景好看吗?”

“最近过得怎么样?”

“怎么会忽然想来凤凰玩,一个人来吗?”

“喝点茶吧。”

几句话下来,哪怕现在脑子还是不太好使的禾嫒尺也大概明白沈姐在关心她。

她不好拒绝陌生人的好意,便干脆与沈姐有一句没一句地聊起来。

沈姐本就是个话不少的人,禾嫒尺又恰好刚对这座网上风评一直不太好的古城产生了兴趣。

于是渐渐地,两人的话题便开始围绕着这座已经红了十几年的老网红古城展开。

而沈姐,又再一次向她的房客说起自己刚遇见这座古城时的事情来。

“……说起凤凰,现在大多数人都会想起沈从文,从而想起他的《边城》,尽管边城指的是茶峒,但总归不影响这里能蹭上热度。”

“我第一次来凤凰,想的却是《桃花源记》。”

“以前凤凰没有高铁,也没有悬浮列车,只能从附近的火车或机场坐车过来,快的一个多小时,慢的三小时吧。”

“凤凰是被群山包围在内的古城,从其他地方过来,需要经过盘山公路,而这些公路都是绕着将凤凰包在里头的山建的,就像围在山腰上的圈。”

“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便是坐着大巴来的。”

“古城不会一下子直接出现在你眼前,而是伴随大巴沿着山脚慢慢往山里开,像展开画卷那样一点点地铺开。”

“最开始是沿着沱江两岸建造的一间间单独民居,到逐渐凑成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30-240(第6/17页)

落,再连成片,一大片,最后全部出现……”

……

或许是因为想再多看几次沱江晨雾,或许是被沈姐口中的古城触动,禾嫒尺又在民宿里续了几日。

刚开始时,她因为身体虚弱,没往外边跑,便整天地坐在观景台看城里风景。

坐得有些无聊了,便将电脑拿出来整理这些天拍下来的美食素材。

碰上沈姐和前台恰好都不在,又有游客进店时,大家甚至会以为她是这家店的老板,问她能不能看房。

她觉得怪有意思,还帮着接待过几回。

于是不自觉地,她开始融入这里的生活,并发现这座网友口中这座因商业过度开发而死去的古城其实还精彩地活着。

……

“我想去买奶茶,要帮你带一杯吗?”民宿的前台妹妹出门摸鱼前向禾嫒尺问道。

前台妹妹年纪不大,刚成年,是来凤凰工作的打工人,来这上班倒不是为了赚钱,就是觉得能边玩边工作很不错。

在这住下好几天,她俩已经混熟了,还双排打过几把游戏。见禾嫒尺表示不用带奶茶,她便快乐地出门摸鱼去。

禾嫒尺看了看时间,见已经不早,便直接拎上设备,准备到一家古城外的饭店里拍她想要的素材。

出门时路过虹桥底,还接到了一位大姨递给她试饮的洛神茶。

这个阿姨身上班味很浓,她把卖茶、给游客递试饮茶这件事当成班在上。

递茶的动作似乎已经变成肌肉记忆,所有在这路过的游客甚至居民都有很大机会从她手里获得一小杯试饮茶。

哪怕短时间在这来回折返也一视同仁。

禾嫒尺在这住的几天里,每天手里都会被塞好几次试饮茶。

但她就是没买。

倒也不是她铁石心肠,喜欢光试喝不花钱。

但——

对不起大姨,你的茶卖得实在太贵,哪有把十几块几十块一斤的东西拿来按克卖的呀,很坑啊!

但凡把茶稍微卖便宜些,贴合正常价位一些,她可能就看在这些日子的试喝份上直接花钱买了。

哎,这生意做的。

禾嫒尺喝掉小纸杯里的茶水,一边寻找垃圾桶一边穿过虹桥继续往城外边走。

期间路过一家开在古城小巷里的饭店,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板还向她打招呼。

店老板跟禾嫒尺混熟的契机,是前几天禾嫒尺到她店里吃饭。

那时禾嫒尺肠胃还是不太舒服吃不了辣,便跟她说,希望炒的菜不要放辣椒、豆瓣酱等比较重口的调味料。

她惊讶极了,似乎没听过这种奇怪的要求,但还是照着禾嫒尺说的方法试着炒了份铁板烧。

禾嫒尺吃到一半时,还很紧张地跑出来问她好不好吃。看样子像是担心啥都不加会把菜炒砸了,又很好奇这种做法到底能不能行。

……

禾嫒尺去取材的地方,是一间石头屋,当地人也有叫它岩石屋的。

位置距离凤凰古城十几公里,开车得花上二十分钟才能到,第一次来这还是两天前的事。

民宿老板沈姐开车带她来的。

那天恰好碰上凤凰古城附近的集市开集,沈姐听说禾嫒尺还没赶过集,便干脆领着她一块去。

路上一同出发的,还有附近的民宿老板以及他的房客。

当地每逢农历带三、八日才有一次的集市是真热闹。

卖菜的卖水果的摊子摆得到处都是,卖酱的摊子里各式酱料更是多得数不过来。

坛子菜、蒸好的米粉、粑粑、被放在框子里放在街边叫卖。

除了吃的以外,集市上还有别的东西卖,例如卖衣服鞋子的小摊。

路边的小狗崽子乖巧地待在背篓里,等它的下一任新主人。

三轮车上还放着一筐筐的小鸡小鸭仔。

当地人确实将民族服饰当作日常服饰在穿,赶集时都背着背篓,将买的东西往里头放。

走在本地人后头,能随时看见里头都有些什么,背篓里可能会有菜、衣服、被子、鞋、或者小孩。

本地卖东西的爷爷奶奶可能说不明白普通话,禾嫒尺也听不懂苗族话。

但不影响她在集里买一块钱的粽子蘸着红糖吃,又买来一块钱的蒿子粑粑用来粘牙齿,甜滋滋糯叽叽的,尝着叫人心情特别好。

领她一块来的沈姐则二话不说,先买了份绿豆面。

绿豆面的做法和肠粉有些相似,也是用一个方形的大蒸箱在里头蒸米浆吃。

蒸好以后在米浆上搁点酱萝卜、折耳根再刷上辣酱卷起来,4块钱一个,买了就能拿手里边吃边逛。

沈姐逛的时候还打了些酱,又买下三块钱的米酿,说是要带回民宿做酒酿丸子暖身子补血气。

隔壁民宿的老板则看上了在集里的牛筋粉,12元,在集里算大钱,粉上的牛筋块头大得惊人。

新鲜出炉的酱香饼10块钱一斤,深受本地居民欢迎,每次出锅都会被买得一干二净。

隔壁民宿的住客见了也想要,差点没能抢得过本地人,好半天才买回来3块钱的饼。

还给禾嫒尺分了点尝。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抢着吃,量又少的原因,那块酱香饼尝起来格外香,到现在回想起来,禾嫒尺还有些念念不忘。

不过更叫她忘不掉的,还是石头屋。

石头屋的位置,恰好位于集市与古城之间,原本那天出发时沈姐也没想领她到这吃饭。

那天提出来这吃饭的,其实是隔壁民宿老板,说是人多热闹,想搓一顿厉害的才把大家领到这来。

第235章

再来一次禾嫒尺还是要说,石头屋的位置真的很偏,偏得甚至都不像一家饭馆该选的址。

平日里要是没有熟人领着根本找不到这来,点评上更是完全没有这家店的丝毫信息。

为了到这拍摄,她甚至花了80块钱包车往返,确实是不方便。

但她还是要来。

石头屋在乡道田间,从外头看起来,就像是一间本地大户的石头房。

长长一排,还带院子。

石头建成的屋子窗户小,光线差,白日里在里头干活就得开灯。屋里厨房很大,比堂食餐厅还大,光是摆放食材的透明冰柜就有三个。更别提其他切配、储物区域。

禾嫒尺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到店时,厨房里便在烧着柴火熏制腊肉腊鱼,还有人坐一旁灌血粑。

屋里晾的辣椒、玉米、都是真正的食材而不是装饰,墙边上还搁着酒坛子和菜坛子。

烧火的灶是最传统的柴火灶,屋里四处堆着长长的木头,作烧火用。

这种偏僻的农家乐,看起来浪漫美好,但有时候也特别容易踩坑。

不说别的,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30-240(第7/17页)

阳餐牌听过吧?

山高皇帝远的,叫天天不应,坑起人来一坑一个准,但这家石头屋却不会让人有这种顾虑。

店里点餐不按菜名店,而是按食材点。

每种食材的价格都在大堂的黑板上写着,一进屋就能看见,明码实价。

像腊肉、排骨,炒肉之类的普通荤菜,根据份量大小,价格35~68不等。

整鸡整鸭,或是鱼这一类的大菜,则是88~128左右。普通炒青菜,汤菜,是15~25。

所有菜的菜量都偏大,人多来吃更划算,像前些天沈姐领着禾嫒尺来那回,人均消费还不到60。吃得饱饱的,最后回去前大家还买了些土猪熏的腊肠腊肉。

石头屋日常便有客人来往,不过比起饭馆,这里其实更像一个项目。

店里所有工作都由附近务农的妇女们操持,主人是一位姓麻的大姐,她手里人脉很广。

凭借着人脉,她可以不做宣传,不将店子开在城里。只要接待一些团餐,或是团建活动的客人便能让这里工作的妇女们挣着农闲时的钱。

顺带着,店里还卖一些农产品,古城里的民宿老板有时也会带人来吃饭。

她还很聪明,不光把这里当作饭馆经营,还特意将苗族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完整地保留在石头屋里。

并提供拍摄场地。

禾嫒尺已经不是第一位想到这里取材的媒体工作者。

只是在这之前,会在这里取景拍摄的,大多是摄影师,或是影视取材。

他们的重点更多在建筑,以及当民族风情,而禾嫒尺则除了这些以外,更看重味道。

对她来说,好吃很重要。

在这里吃的腊肉,是她目前为止尝过的所有腊肉里最棒的!

她已经迫不及待想再来一顿啦,哈哈!

对了,还要跟早就离开的华蕾显摆一下,告诉她自己又在凤凰找到了新的好东西。

跟陈灵就不显摆了,她最近要考试,回程的时候给她带点腊肉吧。

“腊排骨和腊肠她应该也能喜欢,蜂蛹她吃吗……”

……

半个月后。

已经回到鹏城的禾嫒尺在书房里检查着自己还没发出的视频成品,回味半月前那顿湘西苗家菜。

说实话其实她最后也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都吃了些啥。

毕竟拍视频那天因为只有她一个人去,不好点一大堆菜,所以其实她虽然拍了不少素材,但最终是点了一份腊排骨请店里的员工吃,然后趁机蹭店里的员工餐。

员工餐做起来其实也不随便,只是用的食材会与客餐相比,看起来没那么美观而已。

她在员工餐里好像尝到了土坛辣椒炒土猪肉、酸汤菜、烧家常豆腐、野葱煎蛋、蒸腊鱼之类的菜品。

湘西的野葱好香啊,鹏城根本买不到。

还是腊味好,可以带回家自己试着做来吃,临走的时候她买了好多好多,给自己的朋友们都邮了些。

陈灵和住在六盘水的小罗是最喜欢的。

小罗还说接下来要用她寄的腊制品出几期烹饪视频,她等更新呢,回头正好可以在家里学着做。

除了小罗和陈灵以外,最喜欢腊肉的人可能是她亲妈祝女士。不过最近祝女士有点上火,说是牙疼咬不动腊肉。

哎,广东人就是爱上火。

没办法,热啊。

在湖南的时候她冻个半死,临时买了好些保暖的衣服,到后来每天把自己像洋葱一样裹起来,穿好几层的衣服。

结果一回鹏城,好嘛,换上短袖了。

现在禾嫒尺就在屋里穿着七分睡裤和短袖睡衣。

再热就要开空调了,制冷。

最后检查过视频,确认无误,她忐忑地点击发布。

发过那么多期越来越短的快节奏美食视频之后,忽然改变视频节奏,不知效果能不能好。

她还用上了之前完成任务时获得的5000流量券。

虽然粉丝到了她这个体量,5000流量券的用处已经变得很小,但有比没有好。

“无论如何,希望反馈不要太差吧……”

……

距离十一黄金周已经过去一个半月。

湘潭的爆火很突然,大部分网友都认为这座城市火过之后会马上沉寂,当地人最初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仅是把十一期间的热闹当作一个短期庆典。

没想到的是,湘潭这座城市的美食真的能给自己的热度兜底。热度除了在国庆之后稍下降些后,便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

哪怕是十一月中旬的现在,依旧有好些网友会跑到湘潭玩耍,让这座城市处于一个相对热闹,却又不至于拥挤的状态。

因此,与这座城市一块红起来的小迟没吃饱哪怕后来没怎么发新作品,她在各平台的账号关注数也一直稳稳地涨着。

虽然涨的越来越慢,但每天都有新流量。

所以自打她离开湘潭,没再发新的探店作品之后,还真有好些人打听她的目前状况。

在小迟没吃饱账号发布第一部探店视频时便关注她的李立杰便一直在留意她的动态。

李立杰目前还在鹏城上学,说起来还是禾嫒尺的学弟。

最初关注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她的作品节奏舒缓,好下饭,而且介绍的美食距离他学校很近,看完视频还真能到店里吃。

靠谱。

后来眼看她的作品越做越好,粉丝数量越来越多,作为最早一批关注她的粉丝,李立杰总莫名有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觉。

到后来,更是没少到处安利她,属于她的忠实事业粉。

这回她与湘潭一同在网上爆火,李立杰是真正实实在在高兴了一把。

毕竟他是在小迟粉丝数量还没过百时开始关注她的,超级元老好不好!

只是她热度升高之后,在以前的关注者群体之中,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新声音。

例如有人会说她现在的作品越来越浮躁没以前好看,还是喜欢以前那种舒缓一些的节奏。

或是说她的作品数量虽然上来了,但是质量好像稍微降了一些,还总弄一些乱七八糟的梗,有点没意思。

这种声音其实不算多,毕竟小迟的作品质量下降其实没有很明显,作品数量提升以后,剪得没那么细也可以理解嘛。

听说她没有团队,所有视频都是自己做的,而且虽然她火得很快,但实际上做自媒体也就一年不到,个人风格根本没定型。

作品节奏会随着人的经历出现变化很正常,李立杰觉得这些都是小问题。

小迟只要按照她自己喜欢的节奏去做就好了,反正他都支持,事业粉就是这样的。

没想到她忽然就不更视频了,只偶尔发一些美食图片用来记录自己的日常饮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30-240(第8/17页)

食。

“不是吧?难道被网上的评论打击到了?!”

不要啊!

李立杰拧着眉,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他虽然是小迟的事业粉,却又不是那么单纯的事业粉。

最近不管读哪个专业,就业前景都不是那么乐观,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其实自媒体,自己做游戏,或者直播之类的工作看起来比较自由,会非常有吸引力。

李立杰就有想过毕业之后试着做自媒体的事。

所以,从刚起号就被他关注,眼看她事业慢慢起步,到后面越来越好,甚至能接大品牌广告的小迟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能代入自身情况的成功模板。

他平日里甚至还会默默分析小迟的作品到底哪里好,哪里还能再改进,为什么吸引人等问题。

总归先学着嘛,说不定哪天有用呢?

在他的眼里,小迟最近将视频做得越来越短,节奏感越来越强,更新频率加快的方法,才是正确的。

虽然以前的粉丝有不满的地方,但这种视频会更容易吸新粉,在流量为王,短视频当道的现在,数据才是最重要的。

小迟没错。

一点都没有。

她甚至还会拿自己玩梗,带自己节奏,牛。

所以当他在十一月中旬时期刷到小迟的新作品《小迟逛吃湘西之寻味张家界》时,他是抗拒的。

标题太正经了。

视频太长了。

33分钟一部,小迟,我的姐,你该不会是评论区看太多,信了那些评论的邪,真的换风格吧?

不要啊,短视频才是真正变现的神,你别跑呀!

不过抗拒归抗拒,看还是要看的。

李立杰很想知道小迟会做出什么样的长视频。

33分钟真的很长,小迟以前好像最长的作品好像是初期的冬阴功全店测评,测了几十个菜,总时长也就29分钟吧?

这部新视频她到底都剪了些啥进去,全是吃的内容吗?

李立杰刚点进视频,迎面而来的便是一段张家界的无人机航拍。

内容主要是无人机从低处慢慢升高时拍下的山景。

这是航拍时相当常见的升降拍摄手法,通过高度变化为观看者们带来由近及远的视角,容易让画面看起来更广阔舒缓。

一般情况下,在P站出现这种类型的视频,屏幕上都会出现一片夸夸的弹幕。

例如:[大制作!][航拍!][经费爆炸!]

但看到这里的李立杰,心里却咯噔一下。

完了。

大片感。

她该不会买了无人机后跑去学着拍纪录片了吧?

学得挺快啊,确实得表扬一下。

但是怎么说呢?

“哎。”怪怪的。

如果是一位完全没发过视频的新人博主发这种类型的作品,他可能会觉得很有意思,甚至还想关注一下看看后期发展。

但一位粉丝数已经上百万的up主忽然转型用纪录片的手法拍视频,还用上无人机,却让他心里有种很复杂的感觉。

“走向有点俗。”

而且这种转型不一定就是啥好事。

小迟能有这么多粉丝,证明她的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个人风格。

要是作品风格忽然大变这件事让粉丝不能接受,很有可能会出现大批脱粉,或是活粉转僵尸粉的情况。

这种情况多了以后,作品数据会逐渐跟粉丝数量拉开差距,广告也会变得很难接。

自媒体人别管作品做得怎么样,接不到广那就真死了。

没钱搞屁啦,还探店,吃西北风吧。

这么想着,李立杰便对接下来的视频内容逐渐失去兴趣。

毕竟纪录片能拍些啥他大概是知道的,又不是没看过美食纪录片。

没想到下一秒,视频画风突变。

缓缓上升的航拍镜头忽然被快速倒放收了回去,再一转,视频中央出现了一只猴。

与此同时,小迟的声音从视频中带着微妙的节奏感传出,听起来她说话时还挺欢乐。

“最近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说这句话时,镜头完全定在猴子身上。

“不是这只猴。”

到下句话时,视角又略微偏移一些。

“是被这只猴打劫的一位女士。”

“这段视频是她拍的,这个时候我们还完全不认识。”

“认识的契机是因为我看上了她被猴抢的东西。”

“是的,她被抢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看着。”

到这里,视频画面便逐渐聚焦在猴子手中拿的塑料袋,以及猴子吃东西的模样上。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张家界本土小吃,麻辣魔芋丝。”

短短几个镜头加上一段话,将视频之前的大片感完全打碎,把观众从游离感较强的上帝视角一口气拉到代入感更强的拍摄者视角上。

让李立杰一下子舒服了。

然后开始:“哈哈哈哈哈。”

接下来的视频内容,便围绕着两人在张家界游玩吃饭的内容展开。

景的部分较少,吃的部分更多,据说景色的部分,包括开头的航拍都由ID名为花蕾游世界的旅游博主拍摄。

这是一部合作视频。

李立杰能大概感觉到,小迟大概是把一些拍摄短视频时会用的小技巧用到长视频里了。

长视频的优点是节奏舒缓,内容更多且连贯。可是现在的人短视频看多了,如果看些节奏一直很舒缓的作品,就会容易犯困。

但小迟能非常巧妙地在大家快要无聊的时候,弄点小花活让视频的气氛快速上扬一下。

这让她的作品看起来和常见纪录片不太一样,个人风格更强烈,代入感和陪伴感很强。

只要点开视频被开头吸引,往后便能不知不觉地将视频看完,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想让她快点出下一部。

以前没少看小迟的作品,甚至还进行分析的李立杰还注意到,这部新的长视频作品和小迟以前的长视频作品其实还有不太一样的地方。

它有主题。

一条非常淡的,薄弱的主题。

是习性与新旧交替。

第236章

小迟把探店的内容拼凑成了一个拥有时间线的小故事。

故事从湘西苗族、土家族因当地环境而形成的饮食习惯开始,到后面科技发展越来越好,张家界逐渐因景色闻名全国、后来又开始吸引全球旅客为止。

她将这些年的转变,口味的变化,以及当地人与外地人的饮食文化碰撞,在剪辑视频时拉成了一条暗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30-240(第9/17页)

还教不太适应湘西饮食的人去张家界玩耍时应该如何点餐。

有了这条暗线以后,一般看视频的网友会觉得探店视频中间穿插着风土人情解说,有种看了视频好像没白看的感觉。

而有一定创作水平的人则会发现,其实这条暗线隐含的逻辑,是让长视频哪怕节奏缓慢,也依旧能让人继续往下看的关键。

李立杰虽然在看视频时发现了主题的存在,却暂时没发现它的作用。

现在的他只会做三件事。

一键三连。

转发。

搜一下附近的湘菜馆。

“哪家店卖外婆菜来着,今天晚饭安排一下……”

与此同时,他还默默地关注着《小迟逛吃湘西之寻味张家界》的数据升降。

他很想知道,这类作品在快节奏的时代是否通用。

*

作品发出之后便一直在刷后台数据的禾嫒尺挺紧张的,她也想知道其他人怎么看自己的新作品。

长视频的制作确实花费她不少功夫,还和华蕾合作着弄了些素材。

花蕾游世界就是华蕾的网络ID。

华蕾本来是在海外平台发布作品的旅游博主,但这回在张家界遇上禾嫒尺,两人一块吃一块玩,她俩的作品时间线便不免会出现交叉点。

各自的视频中都会有对方的内容出现,于是她俩一合计,干脆把素材互通一下,然后各剪一部合作视频。

禾嫒尺的作品以美食为主,期间穿插少量景色。

华蕾的则以景色为主,期间穿插少量美食。

各自节奏不同,双方粉丝如果对对方感兴趣,也可以互通一下。

为此,华蕾还在P站注册了新账号,刚注册的新鲜劲还没过,天天在评论区跟网友瞎聊。

回复评论的速度比某些平台的客服还快。

她俩的合作作品数据涨幅都很平稳。

华蕾任性,她几乎把自己所有想留下的细节都留下了,作品看起来比较细也比较慢,没有太多重点,但是比较适合想了解张家界的网友们看。

禾嫒尺则是基础粉丝多,作品时间虽然长,但剪辑时有意控制节奏,整体数据会比华蕾更好。

却又远没有前些时候那些爆款视频好,尤其是国庆那会儿的湘潭系列。

光从数据上看,这部新作品的热度涨幅平稳得给人一种卡在及格线中间不上不下的感觉,让人怪焦虑的。

不过焦虑也没办法,视频已经剪完的现在,禾嫒尺除了多吃几只大闸蟹以外干不了别的。

正当季的大闸蟹真是一个赛一个的肥,蟹黄蟹膏满得顶盖。

放锅上蒸时,蟹黄会满得从肚子中间的缝隙流出来。

掀开蟹盖啃一口,满嘴流油。

禾嫒尺一个人吃不完,还喊了表姐过来跟她一块吃蟹。

大闸蟹是许思缈送的,就是小紫书上那个卖螃蟹的许老板。

许思缈说话算话,要送她一百只蟹这事还真安排上了。

而且还是分批送。

从十月中旬禾嫒尺还在张家界那会儿就一直找她来着,说是第一批软黄母螃蟹已经可以开宰了,问她吃螃蟹不。

在张家界收快递确实不太方便,禾嫒尺便没收,只让许思缈邮了些去她老家。

等她到凤凰玩的时候,许思缈又来了,这回说母螃蟹的黄开始硬了,小一些的公螃蟹也可以开吃。

那时禾嫒尺恰好在凤凰呆得不想走,住址也在沈姐的民宿一直没换,便收了一批螃蟹,还给沈姐和民宿的前台妹妹分着吃。

许思缈家的螃蟹养殖湖开得晚,每只螃蟹都是到了季节才开始发,怎么吃都美。

今年终于吃上好螃蟹的禾嫒尺吃得高兴,便拍照发了篇笔记。

内容倒不是推荐许老板的螃蟹,而是提醒网友们,现在可以开始买蟹吃啦!

只是虽然她没向网友们推荐店铺,网友们却会问。

于是她便随手@卖螃蟹的许老板,告诉大家自己的螃蟹是她这来的。

原本许思缈之前在她那篇《大闸蟹越便宜越好吃,天呐,怎么能有这种事?》底下打过广告,网店销路便已算打开了。

这回一个@,还有前不久刚收到她店里螃蟹的网友帮她宣传,订单多得根本接不过来,估计要不了多久今年的螃蟹就要卖光了。

许思缈还在琢磨。

今年螃蟹快卖完就算了,明年要不直接和小迟合作一次,问她要不要试试接广卖螃蟹?

……

禾嫒尺不知道今年还没过完,已经有人想着明年要跟她一块合作赚钱花。

她刚把《小迟逛吃湘西之寻味凤凰》发出去,又开始刷这部作品的后台数据。

不知是不是因为在张家界篇发布的时候,预告过凤凰篇的发布时间,这部作品的数据涨幅倒是更快一些。

只是再看看评论区,便能发现这部作品和前一部张家界篇都有一个毛病,就是评论少。

弹幕量倒是还行。

因为粉丝基数量已经上来了,从外人的角度来看,她这两部新作品的数据已经不错。

但禾嫒尺自己知道,和以前的作品比起来,尤其是与短一些的视频相比。

粉丝量:浏览量:互动量的整体比例在下降。

例如粉丝数只有十万的时候,出来一部百万浏览的作品,肯定就属于真正的爆款。

但如果粉丝数已经百万,浏览量还是百万,甚至百万不到,数据就肯定没有前者好。

禾嫒尺在P站的粉丝数已经107万多,《小迟逛吃湘西之寻味张家界》发出去三天,播放量30万不到。

虽说后续数据还在平稳地涨,但这也导致禾嫒尺不太清楚自己新作品到底算不算成功。

绵绵大王当了好些时候的大博主,在这块倒是比较有经验,安慰她。

“长视频的播放量肯定没有短视频看起来多,因为短视频如果足够短,看完之后很有可能触发自动重播。”

“粉丝多了之后,其实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没那么活跃。很多百万up主的作品播放量都没粉丝高,你作品的粉丝浏览比已经很不错了,安啦。”

好的。

于是禾嫒尺便没再纠结新作品数据好不好的事,开始干别的去。

她现在属于一个只要想工作,就可以非常忙的状态。

之前去湖南玩的时候,很多广告之类的工作都没办法接。

回来以后,她得整理自己那被各式各样合作申请挤满的邮箱。

“干自媒体接广这么容易的吗?”

“我这个粉丝量都能接这么多广,那些千万级别的得多赚呀?”

禾嫒尺嘟囔着打开邮箱,挨个筛选自己决定不接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词条打造火影 他好辣 三个反派崽崽的炮灰爸 没钱你修什么仙 LIKE 恐同Beta今天也在被迫贴贴 单向匹配 满门抄斩二十一次 背叛老好人正道夫君后 渣攻试图洗白[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