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美食网红打卡APP > 200-210

200-21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权杖玫瑰[无限] 林想起陆琮 当哥儿身份被揭穿后 哥儿身份暴露后,他被迫成亲了 [红楼]首辅之妻 [综穿]从成为红楼薛宝钗开始 [综武侠]守刀待兔 [崩铁]在我的bgm里,我无敌 吃瓜心声泄露后成了瓜田之主 我不可能和反派HE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00-210(第1/15页)

第201章

蓉姐开的烙锅店属于活油烙锅。

它的做法跟禾嫒尺在六盘水吃的不太一样,灵魂是放在织金凸砂锅中间和锅子一块不停加热的活油蘸水。

活油烙锅最开始是贵州毕节那边的吃法,用的烤盘也是凸起的土砂锅,但中间有个洞,洞口不大,恰好能将装蘸水的碗搁在上边。

活油蘸水的做法,也和其他稍有些区别,主要是更复杂。

除了基本的胡辣椒、折耳根、新鲜辣椒、葱花香菜、水豆豉、炒豆、蒜蓉等调料以外,还会加一勺猪油。

吃之前,淋上满满一碗额外熬的热酸汤将油化开,再将盛放蘸水的碗,直接放到砂锅最中间的孔洞,和砂锅一同加热,让碗里的各种配料经过慢煮渐渐融合在一起。

这个时候,若是将一片在烙锅上炙得焦香的肉片放进蘸水里,与泡在蘸水里的葱花炒豆等配料裹着一块吃,那滋味真是美得叫人找不着北。

光是想想都流口水。

所以禾嫒尺最初在鹏城发现蓉姐的店以后,当天便到店里点了一份套餐。

可惜,蓉姐店里的活油烙锅尝着比她之前在贵州时尝的差不少。

主要是没有味道,且油。

齁嗓子眼的油,多吃几口便感觉闷得慌,吃啥都不香。

所以禾嫒尺到店消费那天总共没吃太多,便直接将所有剩菜打包回家。

进行二次加工。

因为店里用的食材和基础调味不错,所以进行非常简单的再次加工之后,味道便足够达到及格线上。

所以,虽然蓉姐这家店目前的状况不符合禾嫒尺平时的推广要求,但她还真能提出一些相当容易做到的改善方法,让这家店达到她平日的推广标准。

前提是对方配合。

*

又是一个没什么客人的晚餐时间。

平时主要负责把控味道的蓉姐因为目前厨房里没事干,在店里找了个角落位置用笔记本电脑查看店内账单数据。

就在她看着账目发愁的时候,邮箱提示从右下角跳出来,她赶紧扫一眼。

“小迟回复来了?”

深吸一口气,蓉姐决定打开邮件,详细查看这位美食博主给她的报价。

邮件的内容不算很长,不过几分钟便看完了,只是看完邮件以后,蓉姐的情绪便有些崩。

报价多少先放到一边别管。

作为一个已经买过好几次推广的中等新手,蓉姐头一回碰见有人直接告诉她,目前店里出品有问题。

说简单些就是人家觉得她店里东西不好吃。

这世界上没几个真心做餐饮的能接受别人说她店里东西不好,所以蓉姐才把邮件看了一半,脑子里的火便噌地一下窜上来。

哪里不好吃?!

你倒是说说哪里不好?!

气得她当场便直接拿起电话走到店门口,给老家的姐姐打电话。

“有时间不?我给你说个事,真是气死我了,最近我不是在鹏城开了个店嘛……”

花费半小时,蓉姐跟姐姐把最近发生的事情完完整整的捋了一遍,气才慢慢消下来。

电话对面的姐姐倒是比她更冷静些:“所以你去询价,结果被对方拒绝了,而且还在回复邮件里说你店里东西不好吃?”

蓉姐仔细想想:“拒绝倒是没有,就是说希望我可以配合她把店里的出品改良一下。”

姐姐听了还挺好奇:“怎么改?”

“她在邮件里没细写,应该属于付费内容吧。”

顿了顿,蓉姐连珠带炮地继续一通说:“估计改良方向就是往广东人更适应的少油少盐少辣方向改吧。我跟你说,这里的人口淡,已经好几个人在点评里留言说我们店里的菜油。真是无语,吃活油烙锅怕什么油,不想吃油啃生菜沙拉去啊,那玩意多干爽……”

大概又这么继续聊了十几分钟。

蓉姐心里的气消得差不多,这才开始客观理智分析小迟所说的改良,是不是真的有用。

只是稍微细想,心里又有些别扭。

店里所有配方都是她亲自调整过,认为好才拿出来卖。作为一个餐饮人,她当然不认为自己的味觉有问题,所以也是真不想改。

再说了,小迟一个当探店博主的,平时不就到处吃吃喝喝,对贵州菜的认知估计也没多少,能给出什么好的改良方法?

如果小迟是星级饭点的大厨,倒是还能诚心请教一二。

电话对面的姐姐倒是更清醒些:“你开这店子也没少投钱,你不是说她推荐的店是真能火吗?要是按照她说的改改能赚钱,那不赚白不赚啊,开店的钱也是你慢慢攒的,亏光就没了呀。”

蓉姐一听,是这个理。

只好咬咬牙,向小迟再次发去确认邮件。

*

“噢耶!”

收到确认邮件的禾嫒尺还怪高兴的,甚至抱着刚买的抱枕在客厅里转圈唱起了小曲。

“能吃到好吃的活油烙锅啦!”

禾嫒尺会接取蓉姐的广告邀请和任务有关,更和她自己希望能在鹏城找到到好吃的烙锅店有关。

虽然最近贵州菜因为各大网络美食博主的关系进入大众视野。不少贵州菜系的店子,也趁着这波热度,在全国各大城市开业。

在餐饮业摸爬滚打的老板们首选的经营类目,当然是富有代表性,并且能稳定出品的品种。

例如目前来说较有代表性,容易推广的酸汤火锅、地摊火锅等等。

其次才到各种烤串、小吃、烙锅店。哪怕最近贵州菜的热度高,后者数量在鹏城仍旧不多。

好吃的就更少。

总不能每次惦记这口都跑一趟贵州吧?

想到这里,禾嫒尺赶紧跑到电脑桌前坐下,打开文档,开始一项一项把自己记忆中蓉姐店里需要改善的点记录下来。

顺带的,还写了一串话术。

很紧张,毕竟明天就要跟店老板仔细讲解要点,说话结巴可不行!

“对了,再上点评看看店里评论区,看看真实评价里的中评和差评都是怎么说的。”

*

次日一早,禾嫒尺精神抖擞地醒来了。

洗漱过后随便吃了点早餐,把自己的全部装备揣进包里,然后——

“约好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半,我、我再看会儿电视吧。”

第202章

下午两点,烈日当空。

台风过后的鹏城晒得吓人,走在柏油马路上都能感觉到炙热的气息直冒,熏得叫人燥热上火。

冯翠蓉烙锅店里的老板蓉姐,就感觉自己有点上火。

急。

随着和小迟约定的时间愈发接近,她便越来越急,甚至坐在椅子上不由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00-210(第2/15页)

主地抖起腿来。

但很快,她便将自己的腿摁住。毕竟店里还有客人,不能将自己不耐烦的一面展现给客人看。

目前店里有一位客人在进餐。

这位客人进来的时间比较晚,恰好卡在店内结束接待客人的14:00之前十分钟左右。

好些餐饮店会不喜欢在接近营业结束的时候接待客人,因为会影响歇息。

只是对目前生意不太好的蓉姐来说,能在工作日接近午餐结束的时间接待这样一位客人,也算是小小惊喜。

哪怕她有些墨迹,点餐点得慢,吃饭也吃得慢,还总折腾桌上的卡斯炉,将火势调完又调。

在店里值班的店员好几次见她把火势调得太大,怕她崩着油,都过去给她将火关小了。

不过要不了太久,她又会自己把火调大。

蓉姐见了觉得有些好笑,摇摇头,便又低下头看手机去。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小迟还没在店里出现,蓉姐愈发紧张起来。

小迟该不会放她鸽子吧?

有钱赚呢,应该不至于,而且两人之前刚加过微信。

难道是没找到地方?

这里要说一下,冯翠蓉烙锅店的位置确实不算很好找。选址位于鹏城市中心某工业园停车场后方的小巷里。

小巷后面是待拆迁的厂房,所以这个地方严格看来,算是位于市中心的一块荒地里,一时半会找不到也很正常。

所以蓉姐想了会儿,便直接向小迟发送:能找到地方吗,要不我去地铁站接你?

大约过去一分钟,回复来了。

——不用,我在店里啦。

*

没错,店里这个老折腾炉子的墨迹客人就是禾嫒尺。

拍视频不爱露脸的好处现在算是显现出来了。

因为不管她到哪儿都没人能把她认出来,所以她在所有店里享受到的待遇,都会和普通客人一模一样,这样便能更容易发现问题。

而她今天会选择提前进店就餐,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再次确认冯翠蓉烙锅店的问题是否如她所想,这些日子是否仍旧未能改善。

果然。

消息发出之后,坐在木饭桌前的禾嫒尺将卡斯炉底下的火熄灭,用湿纸巾擦过手。站起身,朝刚从手机跟前抬起头来的蓉姐笑着挥手:“你好,我是小迟。不好意思,没提前通知你就提早来了。”

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

蓉姐虽然之前对眼前这位美食博主有些意见,但实际见面之后,第一印象意外地还挺不错。

她从收银台后的椅子站起,走到禾嫒尺跟前。

“你好,店名冯翠蓉就是我的名字,你也可以叫我蓉姐。”

两人握过手,便直接面对面在禾嫒尺刚就餐的桌子两边坐下。

桌子中间的烙锅刚熄火,方才禾嫒尺点的牛肉和五花肉还没吃完,仍剩了不少在上面,瞧着其实不太好看。

所以坐下后的蓉姐看着眼前的残羹剩菜,几乎是下意识地,便问出了平时常对客人们说的话:“怎么样,我们店的烙锅,有什么要改善的地方吗?”

“嗯,这次来,我就是想跟你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说着,禾嫒尺从随身包包里掏出一台平板。

她将一个名为冯翠蓉烙锅店的文档打开,递给蓉姐:“不知你们平时有没有看点评的习惯。为了方便查看,我截取了一些点评上的评价,你可以看看。”

接过平板的蓉姐快速浏览着,脸色逐渐变得不太好看,因为截图内容基本都是中评、差评、没有好评。

而禾嫒尺却还在她耳边说:“其实里面的评价内容我已经通过技术全部筛选过,都是真实评价,没有一条同行差评。你发现没有,大部分中评、差评、都会提到两个点,一个是油,其次是没味。”

蓉姐听后,心想果然。

只是她也没把情绪挂到脸上,便解释:“其实烙锅本身就得吃蘸水、蘸料的味道,所以食材本身调味不能太重,对食材本身的鲜度要求也会比较高。至于油——”

“烙锅就是油的啊,不爱吃油……这我找谁说理去?”

想着之前用邮件交流的时候小迟提过的要求,蓉姐便问:“之前你说过希望我们店配合你的要求改良出品,要不说说应该怎么做?”

“好。”说着,禾嫒尺将平板内的文档往下拉,拉到她的提前写的问题总结,以及建议内容上。

“其实大部分客人口中的油,并不是说菜里油放的太多,这里的油主要指口感,问题其实不在于油的多少,而是温度。”

“所以你可以放心,店里的配方全部都不需要修改。只需要调整几个小细节就行。”

这里要说一下蓉姐店里的烙锅做法,它属于熟烙。

熟烙和生烙不一样,食材上桌之前,会需要先将它们放到锅里炒一遍。等熟了以后,给烙锅刷上一层油防粘,再放到烙锅上继续加热。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食客不需要再自行烹饪,而且已经熟透的食材在再次加热的过程中,不会像生烙一样容易爆油。

也相对更适合现在大部分不太擅长自己烹饪的年轻人。

原本上桌前已经炒过一遍的食材,在砂锅上经过慢火细炙,便能将食物煎得越发焦香,配上店家特制的活油蘸水,每一口嚼起来都喷香。

本来应该是这样的。

前提是底下的砂锅够热。

活油蘸水也够热。

蓉姐的烙锅店在加热这块,有着相当致命的问题。禾嫒尺经过今天的观察,更加确定了这个要点。

为了把准备做得更足,服务看起来更好,她们店里的所有活油蘸水会在每天开业之前已经提前调制好,并趁客人还没到店前将蘸水搁在未开火的砂锅中间。

中间放上一碗红绿黄相间的活油蘸水,能让大黑砂锅看起来更好看、养眼,当然也更容易吸引到附近路过的散客。

而且当客人进店就餐的时候,不用现配蘸水,也能让店员更少些活,在忙的时候,少一两个操作步骤还挺关键。

所以提前配蘸水有什么问题呢?

目前来看没有,因为问题在后面。

蓉姐店里做的是熟烙,而且是全熟烙,严格说来,其实在厨房炒完端上来的那一刻起东西全都可以食用,不存在不熟需要再次加热才能吃的情况。

关于这一点,所有店员都相当清楚。

所以上菜的时候,甚至刷油的时候,店员都不会注意锅有没有热。

相反,因为烙锅在吃的过程中,会比较容易出现多烟、炸油的情况,所以店员们会非常在意锅会不会过热。

这个点真的太糟了。

刚炒出来的食材,从锅里放到出餐的碗里,便接触了一次凉的碗。

从凉的碗里放入凉的锅里,会再次接触一次凉的锅。

原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00-210(第3/15页)

这个步骤,应该是将食材再次加热,把里头多余的油份逼出来,落到锅边,让食材本身尝着更干香。

可因为砂锅不热,这时食材上本身自带的油份便开始越来越凉,而冷油的流动性很差,便会直接附着在食物之上。

更可怕的是,烙锅在上菜之前,需要在锅上刷一层菜籽油。

所以这些本身带有油脂的食物,会在这个步骤再次沾上一层未熟的菜籽油。

好的,到这里已经很油了。

如果吃之前再往已经温凉的活油蘸水里过一道呢?

流动性在这个时候变得极差的猪油,不光不能为食物增香,还会将食材包裹住,让它无法完全吸收蘸水里面的味道,叫食物又油又淡。

哪怕蓉姐在厨房里把菜炒得美上天去,这样一通操作下来,啥都不好吃。

禾嫒尺清晰地继续细细说着:“鹏城餐饮业在服务上其实还挺卷,在这外出就餐的人,大多都已经习惯了商家服务。大家会认为服务员的操作都是对的,所以在服务员将火关小,或是提议关火的时候,大多不会拒绝。毕竟大家在此之前可能都没吃过烙锅。”

“食客的厨艺参差不一,不可能指望大家明白味道的问题来自于锅不热,大部分人都只会认为这是店内出品有问题。”

“所以店里味道的把控,不光要看厨房,还得看堂食区。”

“要调整也很简单,如果担心油烟太多,或是锅太热爆油,那就在上菜之前,先把锅烧热,确认锅热,油熟之后,再上菜调小火。而不是上了菜之后再开火。”

“活油蘸水可以先调好配料,不浇酸汤。客人来了之后,再浇热汤把油化开,这样只要一直温着,也不会凉。”

“怕爆油就给客人围裙,油烟多些就把通风系统做好,或者干脆把这个当特色就行,反正鹏城好些有名的烤肉店油烟也很大。”

“店里的食材够新鲜,炒的部分做得很好,蘸水正常加热之后味道也相当正,这些都不用改。”

听着禾嫒尺的话,蓉姐张了张嘴,刚想说就这么简单?

却又把话咽了下去。

简单是简单,可之前真没人发现啊。

哪怕已经看过点评评论区,知道有不少食客提出油、淡的问题。大家也只觉得是鹏城客人挑剔,而从未考虑过是出餐流程不正确,导致客人吃到的食物味道和她们不一样。

倒是小迟,据说加上今天总共也就来店里两次,已经完全看出问题在哪儿。

不愧是网上有名的探店博主,确实不是吃干饭的。

还知道店里蘸水调得好,食材新鲜炒得好,不会乱改配方,不错,识货。

于是蓉姐再次张嘴时,便郑重许多:“我们店只需要更改出餐细节就行了,对吗?”

禾嫒尺见蓉姐接受了自己之前的分析说法,有点小高兴:“烙锅对于鹏城人来说算是比较新鲜的吃法,但严格说来,其实替代品很多。”

“熟烙像炒菜、生烙像烤肉,虽然吃法不一样,但食客肯定会将它们进行类比。鹏城的餐饮业下限虽然很低,却也不缺一些炒菜炒得好的店,优秀的烤肉店更是不少。不说别的,就五十米外那家大哥烤肉就不差。”

“如果需要更加有竞争力,店里最好还能再多些其他地方没有的小特色。”

说着,她再次将平板上的文档内容下拉。

“这些小吃店里能做吗?”

第203章

文档上的小吃种类很多,基本都是禾嫒尺在贵州尝过,回到鹏城以后还会时不时回味的品种。

说明白些,就是她自己想吃。

不过鹏城不是贵州,哪怕贵州菜在网上火过一阵,也仅是让这座城市的贵州菜比以往获得了更多生存空间。

大部分贵州小吃在这依旧买不到。

禾嫒尺想得美,鹏城买不到,她干脆哄人家卖。

当然,她也不会胡来,不然给人家乱出主意弄倒闭了算谁的。

“毕竟烙锅店主最重要的还是烙锅,做小吃主要目的是吸引好奇的客人。挑一些好看好吃,做起来不麻烦的最好。”

“其实可以跟最近比较出名的几家火锅店学一下,推一些好看解渴解腻的冰饮。人家做冰粉绵绵冰,我们可以做冰浆,成本不高,需要的道具不多,鹏城目前只有1家贵州品牌的连锁奶茶店卖它。出一两个口味就行,试试也不亏。”

“目前在鹏城还没有卖莲花白烤脑花的店,如果能做就最好了,不能也没办法,毕竟贵州烤这个的店也不多,估计做这个需要特别的配方,做不了也很正常……”

“啊?因为刚开业的时候烤过几天烤鸡,结果油烟太大被投诉所以不能烤烟太大的……好吧,烧烤类划掉,脆哨烤茄子也没戏了。”

“烙小肠呢?安顺烤小肠还挺出名的,但目前鹏城还没有专门的贵州烤小肠店,我在贵州的烙锅店里基本都能看见小肠,但这里没有,要不加上试试?”

“贵州糯米饭就算了,比较油,配烙锅吃着太腻,还不如弄个纯菜酸汤让客人解解渴。”

“我看店里有卖洋芋粑粑,但卖的是蘸辣椒面干碟吃的类型,要不要改成蘸酱吃的那种试试?现在不少新开的烙锅店、烤小串、贵州火锅店基本都有卖这种干的洋芋粑粑。倒是配水料吃的洋芋粑粑目前在鹏城还没有,如果你做就是独一份,开店之前调个汁就行,花不了多少钱……”

“对了,定好要卖的特色小吃以后,要不要弄一个小吃特价套餐试试,这样容易引流。”

……

五日后。

刚从驾校回来的禾嫒尺绕路去了一趟东城区的冯翠蓉烙锅店试新菜。

又吃又喝,回来之前还被蓉姐热情地硬塞了一大盒打包好的贵州辣子鸡,让她回家热热第二天吃。

吃人的嘴短,回到家的禾嫒尺把辣子鸡往冰箱里一塞便直接跑到书房打开文档,继续完善这些天已经快写好的文案。

蓉姐作为餐饮人的实力比她想象中强一些。

之前她在建议蓉姐往店里菜单加特色小吃时,认为蓉姐大概也就能做几种吧。

没想到她大部分都会,而且出品都不差。

听禾嫒尺建议她在菜谱里试着加几样特色小吃,直接恨不能把所有想到的东西全加上去,还说要在店里卖贵州辣子鸡煲吃。

禾嫒尺费好大劲才拦住她想不停增加菜品种类的冲动。

“不不不,你店太小了,慢慢来,等客人稳定了以后再慢慢试着加喜欢的菜品吧。”

最后经过商量,仅是在菜单上加了烙小肠、黄瓜冰浆、豆腐丸子、凉的白酸汤这几种贵州特色小吃。

除此之外,又将洋芋粑粑做成拌湿酱吃的类型。

在这提一下,因为蓉姐本钱不多,做事也比较谨慎,所以开的冯翠蓉烙锅店面积很小。

是一家迷你复式店。

除去厨房,一层的用餐区也就二十平不到,放8张双人桌已经把店内占得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00-210(第4/15页)

满当当。

二层更小,只能放下6张双人桌。

不过蓉姐舍不得在租大店面上花太多钱,别的地方倒是舍得,例如装修。

烙锅店的装修是八九十年代复古风,灯光还找专业公司调整过,拍起照来相当容易出片。

找禾嫒尺买推广时,她也舍得。

原本按照禾嫒尺的想法,她的小紫书号和公众号鹏城粉丝比例更多,如果蓉姐想买推广,二选一就行。

结果后来蓉姐连价都没还,直接就说两种都要。

禾嫒尺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行字,放上她挑选许久才决定的首图,伸了个懒腰。

最后瞄一眼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

21:46。

不错,正是大家稍微有些馋的时间。

图文笔记、公众号推文《贵州小吃正餐一网打尽,东城区地铁口附近的贵州烙锅店!》发布!

*

直接用城市区域名和地铁口名当标题是不是有些随便?

前面忘说了。

冯翠蓉烙锅店的地址虽然很荒,在一个工业园的停车场对面,位置却又说不上偏。

它距离地铁站很近,仅236米,而且位置四舍五入其实也算市中心。

距离店铺1.5公里内有4个大商场,开在工业园停车场对面就证明附近还有个工业园。

周边还被各种老住宅包围,属于真真正正的闹中取静。

想要推荐这种位置的店铺,比起一些花里胡哨的标题,还不如直接用以地铁口名字作为推文重点。

毕竟它能让媒体平台的算法快速将笔记推送到目标人群面前,吸引对这个地点感兴趣,常在附近出入的网友们。

例如林雪。

林雪是之前禾嫒尺发布老东韩国烤肉相关笔记时开始关注她的新粉。

原本林雪是个在各大平台都不怎么喜欢看美食相关推荐的人,毕竟觉得假。

自从因为想吐槽老东韩国烤肉,结果搜到禾嫒尺的《怎么会有花钱越少,吃着越好的烤肉店?》以后,林雪发现美食推文好像也不是她想象中那么没意思。

有时看看本地美食推荐,或许也能为平静的日常生活增添少许惊喜,后来便时不时地,也会点进一些本地美食推荐笔记给自己种种草。

她在内容上没那么挑,既看小迟的,也看其他美食博主。

不过她是个懒人,比起笔记内容写得好不好,更在意的是地址近不近。

像之前小迟推荐的牛蛙她就没去。她住东城区,距离湘中晴的华红区车程一个半小时。

太远啦!

而像《重新开张,贵州小吃正餐一网打尽,东城区地铁口附近的贵州烙锅店!》这样的标题配上食物美图的直面冲击,反而更容易吸引她的注意。

哪怕点进去便看见‘本笔记含广’的提示,也依旧很感兴趣。

毕竟她就在笔记提示的地铁口附近上班,公司距离烙锅店很近很近,甚至近到工作日下班后能直接冲到店里大战一场。

林雪刷到的是小紫书笔记。

小紫书排版不适合长文,笔记底下文字不多。大致内容说的是便是冯翠蓉烙锅店重新开张,开张之后店里味道和以前变得不同,而且多出几种鹏城少见的贵州小吃的事。

没错,这家店在禾嫒尺去过之后,为了重新培训员工以及调整菜单的事情关了几天。

短短几日里,店门口还多出一个专门卖小吃的摊子。

平时关门的时候,推车小摊就收到店里,每天营业时便推出来。

花不了几个钱,但能多个灶,专门炸豆腐丸子和洋芋粑粑用,这些小吃鹏城相当少见,正好能吸引些在工业园上班的散客。

比起笔记底下的文字,图片看着更丰富,上面还备注了大概的口感、味道、吃法、以及建议搭配,大晚上看着很容易馋。

当然,不建议的搭配也是有的。

例如说:吃烙锅的时候,除了免费的自助白米饭以外,不建议点店里任何炒饭,除非你希望吃完这份饭就饱。

每一份主食都相当扎实,能当一顿饭吃!

到这里为止,其实这已经是一篇及格的恰饭广告笔记,总归林雪看着是满意的。

于是她飞快地在评论区打字:啊啊啊为什么让我半夜看到这个,我明天就要吃!

发出之后,她的评论便快速被拥有同样感想的网友点赞。

想来大晚上刷到美食笔记和她一样馋的网友数量不少,没过太久,笔记底下还多出不少类似回复。

单打无敌:大晚上的干嘛啊,我现在饿得能生啃一头牛!

好好做人:给你三秒钟,把这个东西放我嘴里@好友。

不过再往下拉时,她便发现评论区不太整齐。

叉车师傅mo:这家店广告好像还买挺多的,我之前去过,一般般。

信号器:嗯,我上次也去了,看着好看,不怎么好吃,油油的,但是没什么味。

今天不起床:我懂美食博主要恰饭,但是希望能接一些味道好些的店铺广告吧,这种广告接多了我会取关的。

这些回复让林雪变得犹豫起来。

只是没等太久,她便发现评论区置顶处出现了小迟关于这家店异议的新回复。

小迟没吃饱:首先要在这里对大家说明一下,其实我对这家店的第一印象其实不是特别好。

第一次到这家店就餐是大概一个月前的事,那时我刚从贵州回来不久。

那段时间我在做鹏城贵州菜合集,满鹏城找贵州菜吃。当然也来过这家店。感觉确实就和评论区大多数朋友说的一样,有吃起来腻口、味道却又很淡的问题。吃完当天我就在小众点评的评论区发过评价,这是当时的评价截图[图片]。

后来决定接这家店的广,是因为发现这家店的问题其实不出在烹饪方式、以及食材上,而是因为出餐的时候,因为店员害怕烙锅在烹饪过程中容易出烟爆油,导致锅不热,油份凉了以后粘黏在食材上所造成的。

目前店家已经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过重新培训,我试过之后确认味道进步相当大,才决定接下这个广告。

之前也和商家商量过关于以前出餐的失误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目前蓉姐是这样说的:所有以前曾经到店消费过的客人可以直接凭借新开业之前的消费记录,在小摊门口免费领取一份打包带走的冰浆和一份改版之后的洋芋粑粑。

如果以前消费过的客人愿意再给老板蓉姐一次机会,选择进店消费,除了以上两样以外,还可以凭消费记录再获得一份烙牛肉或烙五花。

期限一个月,谢谢大家。

第204章

置顶评论一出,笔记底下的异议增长速度便慢了许多,并逐渐被其他新回复顶下去。

毕竟置顶评论内的重点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00-210(第5/15页)

售后,实体餐饮店里相当少见的售后!

小迟会帮大家谋福利,老板也是很大气啦。

哪怕之前去过这家店,对这儿有意见,看见只要带着消费记录就能直接领取免费赠送的小吃的消息,也不再吐槽这家店以前的味道。转而开始在笔记底下询问领取小吃的步骤,以及赠送部分是否可以和店里其他活动同享等等。

而原本因为评论区反馈导致产生疑虑的林雪,也在看过解释后,决定信小迟一次。

毕竟先不管评论区部分,小迟发的图文笔记是真馋人啊!

第二天刚上班,迫不及待想要试试活油烙锅的林雪因为一个人吃烙锅不方便点菜,便趁着上班期间,开始不停给亲近些的同事们种草,想哄人配她一块去。

“我好想尝尝贵州的活油烙锅,你们吃过活油烙锅吗?”

“没有?我给你们发个图看看。”

“是不是很有兴趣,要不要下班一起去?”

“很近的,就在园区停车场对面!”

通过上班期间的不停轰炸,林雪成功忽悠到一位同事,才刚到下班点,她俩便直奔冯翠蓉烙锅店而去。

……

烙锅店里的员工们在忙。

不过目前为止,忙的地方主要是小吃摊,而不是店内。

禾嫒尺发笔记的时间,是周三晚上,次日是周四,妥妥的工作日。

目前禾嫒尺仅接了蓉姐一个人的广,不存在排期问题,会选在工作日发笔记,主要是因为蓉姐的店小,服务员也不多,满客后容易招待不过来。得让她和员工们先在工作日适应一下新的营业方式,有个缓冲期。

工作日会来店里消费的客人,大多都是像林雪一样在附近工作或生活的居民。

鹏城市场大,做探店这一行的厉害团队其实不算少,至少以前蓉姐向大家买广告的时候初期效果还挺不错。

生活在附近的居民里,如果平时常有留意各种网红美食,或是喜欢看美食探店号的内容,大多在最近两个月内,或多或少看过关于这家店的推广内容。

然后到店消费过。

所以冯翠蓉烙锅店的老客其实数量还真不算少。

只是之前大家不愿意当回头客而已。

这些老客在店里踩过坑,就算禾嫒尺在评论区的解释说得再好,其实相当一部分客人依旧不会愿意再给这家店多一次机会。

但便宜不占白不占,带着消费记录过来领一份冰浆和洋芋粑粑试试还是可以的。

所以下班时间才刚过,小吃摊面前便开始排起小队伍来。

林雪带着同事来店里就餐时,看到的便是烙锅店门口正在排队的一幕。

“不是吧,我们都来这么早了,工作日也要排队吗?”

等她发现排队的只是烙锅店门口小摊后倒是安下心来,直接进店找凉快的位置坐下开始点餐。

随后,她便亲眼目睹了这家店的客人是怎样多起来的。

最开始,是有些站外店外排队等小吃的客人觉得外头热,想着来都来了,要不干脆进店吹空调吃饭算了。反正进店消费店家还会再送一份肉,大不了试着少点些菜,再坑也坑不到哪儿去。

再后来,便陆续有领了小吃的客人,走在路上端着尝过几口的洋芋粑粑和冰浆,觉着味道意外不错,又倒回来走进店里问:“刚已经登记过领取冰浆和洋芋粑粑,现在进来还能再送一份肉吗?”

再过一阵,之前进店想着少点些菜试试的客人,开始陆续加菜。

小店内外逐渐被食物炙烤的香气与烟气侵占,这个时候,店内排风情况不太好的缺点也开始展现出来。

只是因为小迟提前在笔记里提到过这个缺点,所以目前进店消费的客人,倒是为了愿意美食接受烟气大一些的问题,居然意见不大。

林雪从大黑砂锅上夹起一片被煎出油来的五花肉,往已经煮开的活油蘸水里放。随后再贪心地用筷子将肉在蘸水碗中一卷,把里面调料碎卷在肉中,用生菜包起,一把塞进口中。

中间凸起的大砂锅在加热过程中,早就把五花肉上多余的油份逼出,滑到锅边的凹槽处,让它焦香可口,却又不至于油腻。

再配上酸汤煮开的活油蘸水,一口下去,复杂的香料与发酵过的果酸在口中与肉香汇合,嚼起来不光没有评论中说的油腻感,品着还愈发叫人觉着风味独特。

和炒菜不同。

与烤肉也不一样。

是专属于烙锅的,不可被替代的味道。

林雪美美嚼着嘴里香喷喷的肉,端着刚吃光的饭碗又跑电饭煲那儿添饭去。

吃饱饭,回程路上她还和跟她一块吃烙锅的同事聊:“店里的干料和湿料你喜欢哪种?我比较喜欢湿料,蘸水真的绝了,贵州菜这么好吃吗?为什么感觉以前好像没这么出名?”

“啊啊,我又搜到一家别的贵州菜,要不我们下次也一起去吧?”

“其实贵州距离鹏城也没有很近嘛,我看当地有好多东西鹏城吃不到,要不……”

第二天,吃高兴的林雪便开始给公司其他同事继续安利这家她新发现的烙锅店。

“我告诉你们,这家店必火,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近,工作日去都不用排队!”

随后她又琢磨上了。

评论区怎么有人说这家店以前又油又没味,真的吗?

是啥感觉呢?

……

徐宓知道是啥感觉。

徐宓也是小迟没吃饱账号的新粉,比林雪还新,从好吃蛙事件后才开始关注她。

当时关注小迟,目的甚至都不是为了看她发的美食内容,就是纯看热闹吃瓜当个乐子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第一领主[全民求生] 成为世界一流的网球选手 不想卷科举,奈何大哥先躺平了 病美人他太钓了! 被怪物饲养之后[人外] 是桌宠,才不是病毒! 蛮荒蛇蛇饲养手札 重生后和怨夫破镜重圆了 在红脑袋与猫耳间,我选了猫耳? 养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