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00(2 / 2)
“网友爱看这些东西,浏览热度都让笔记登顶了?早说啊,我胡搞的招不少咧。”说话时,禾嫒尺已经开始思考到底还有哪些店能让她这么折腾。
不过很快,小美便爬出来冲她摇手:“不不不,网友爱看是爱看,但你能这么快上搜索框热点第一排,其实和外力有关。”?
外力?
“什么意思,我总共也就用了三张100流量券啊,不至于吧?APP的流量券升级了吗,这么厉害?”
“流量券没升级。”小美把自己找到的某些数据列出来。
“是有人给你买推广啦!”
“谁?”盘腿坐在床上的禾嫒尺大吃一惊,难道有人要用她的笔记热度遮盖什么惊天大瓜?
“还能有谁,老东韩国烤肉啊。”
“哦,好吧,是我想多了。”禾嫒尺很失望。
这真是一个糟糕的消息。
没有惊天大瓜,而且她登上热度榜似乎也不是完全用了自己的实力。
只是没过多久,她又对小美说的话产生疑问。
“不对呀?我把他们店里的菜品几乎全都黑了一遍,为啥要给我买推广?”
确实,她的疑问是有道理的。
本身能在全国各地的开这么多连锁店,人家生意就差不到哪儿去。
甚至在鹏城还有几家开在大商场的店,逢周末便排队,叫号少说叫到一百多。
店开得大,且不缺客源。
而且她的笔记其实在某个程度上,会影响店内的正常收入。
因为如果大家都按照她说的,只点店内最便宜的猪和牛,还用免费赠送的小菜DIY各种小吃,门店人均收入就会大大下降。
弊大于利。
至少禾嫒尺是这么想的。
结果小美说:“你以为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讲究味道和性价比啊?别人看了笔记进店目的不同,也会进行其他消费的好不好。”
“而且客人多肯定比少的好啊,品牌方还要继续开连锁店。而且最近还要出新菜品,正好趁着热度推一波,给你买推广一点都不亏,比直接买广告划算多了。”
稀里糊涂上了一次热度搜索榜的禾嫒尺“哦”了一声,脑海内各种各样的想法开始不停翻滚。
然后纠结地失眠了。
……
贪欲是很可怕的东西。
禾嫒尺从小就听大人们说过。
“你没有钱的时候,总想着有点钱就好了。有一万时,又觉得有十万就好了。等你有了十万,你又会觉得一百万才够花。等你有了一百万,你又会想要一千万,永无上限。”
禾嫒尺以前不知道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毕竟那会儿她手里总共就没几块。
“怎么可能有一百万还不够啊?”
“给我一百万,我现在就满足给你看。”
“说话算话吗,什么时候打钱?”
而自从获得APP后,收入日渐攀升,直到最近偶尔会日入过万的禾嫒尺,却开始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她的欲望确实变得越来越大,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90-200(第6/14页)
且前期能让她感觉到幸福感的少许收入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她。
原本收入一直在循序渐进地向上涨,这种欲望还处于正常状态,它是正向的,给她一种自己做得越好,回馈便会越多的感觉。
这让她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总感觉自己做得越多,越努力,反馈也会越好。
但这次不是。
给老东韩国烤肉写的笔记花费的时间远没有她在广西、贵州、甚至平时在鹏城探店时花费的精力、时间多。
她也就用了些以前在那儿吃饭拍下的素材,和旧时积累的感想,以及编辑笔记时花的三个小时。
其实一般情况下,写一篇图文笔记,耗时也就十分钟~半小时左右。
3小时的编辑时间已经比较长,她也确实写得很用心。
可那也就是3个小时的用心。
是有数的。
这3小时获得的收入,比之前花费一个月时间慢慢积累素材,再费心剪辑做出来的视频收入还要多得多。
突如其来的高收入冲击了禾嫒尺的价值观。
导致她一整晚都在算自己的收入,并开始思考,是不是为一些高消费的、或是有全国连锁的店铺写笔记会比较好?
*
在赚钱这个事情上,曾经穷过的禾嫒尺多少也算是行动派。
前一天睡不着时想着要不要给高消费店铺,或是连锁店写几篇笔记,次日便开始寻找目标。
“客单价高的、连锁数量多的。”禾嫒尺打开点评,搜索附近店铺,并按照人均单价从高往下排着看。
“人均一千的日料?估计利润率不低,要是按照最高的13%来算,经过我的影响进店消费一个客人,就能给我带来130的影响力收入,要是读者结伴跟朋友一块去,那就更多,哇……”
想想就快乐。
不过想想就算了,毕竟她之前对日料接触很少,找不准定位,万一作品没人看她还得亏钱,APP又不能报销这么多。
店子这么多,换一个别的看看。
“人均480的海鲜?”
海鲜倒是好像还可以,毕竟她是海边人,海鲜属于她的熟悉范围,正常写稿估计没什么问题。
不过这家店不是连锁,赚起来没那么畅快吧?而且评论区的评价好像很一般,要是不好吃,她还真不敢乱推,掉粉就完了。
480一人,APP又不会完全报销,不能当素材用那就是白花钱。
不行,下一个。
能看得出来,目前被金钱迷了眼的禾嫒尺其实还保有一定理智,她还晓得干啥会掉粉。
胖熊猫小美倒是有点担心她的状态,还提醒她:“之前订的贵州调料已经到了,要不先把那个作品做了?”
“对哦!”禾嫒尺这才把埋在手机前的脑袋抬起来。
绵绵大王前些天在她家拍了不少贵州烹饪美食的翻车素材,估计要不了多久,成品视频就会发出来。
到时她把贵州调料的测评以及广告发出来,正好能再蹭一波热度。
想明白的禾嫒尺低下头继续搜索附近美食,嘴里还说:“没事,素材不冲突,反正我每天都要吃饭……比起高消费店铺,还是优先选择人均在100以内的连锁店好了。”
“就吃这家吧!”下一秒,禾嫒尺已经选好自己今天的目标!
……
接下来的日子,禾嫒尺便每天游走在各种连锁餐饮店里吃饭,拍素材,编辑笔记。
并抽出时间制作她的贵州调料测评系列。
结果直到她的《贵州菜的复杂的味道秘密来自哪里?当地调料大测评!》发出,系列作品因为和绵绵大王的联动数据持续上升时。
连锁店系列依旧没憋出什么好东西来。
“推不了,根本推不了。”禾嫒尺对着趴在手机里朝她瞅的小美说。
“虽然我想赚钱哦,但我也知道什么可以推什么不能推。”刚从某家连锁店回来的禾嫒尺在家里走来走去。
“有些店是吃着太平淡了,我找不到角度写,但总体来说不算差。”这种她最多也就拍个照片编辑成图文笔记,当作日常饮食笔记发在网上。
因为没什么情绪输出,所以网友们一般看了就看了,不太会产生消费冲动,当然也无法为禾嫒尺提供太多影响力收入。
“某店就真是很离谱,尽管它在全国有数百家分店,每家店都很大,利润率估计也不错,写推荐笔记应该能赚不少钱,但是——”
禾嫒尺深吸一口气。
“好难吃啊啊啊!!!”
说着,她走进厨房,开始折腾因为过于难吃,而被她打包回家的紫苏牛蛙。
第195章
“真是见鬼,169一份的干锅牛蛙居然没味道,连调味都调不明白吗?”
禾嫒尺在厨房找出之前接广时得到的样品砂锅,琢磨着添减些调料,用砂锅将打包的牛蛙再次加工一遍。
“我就不信,我还治不了一份牛蛙?干锅应该怎么做来着,先弄些洋葱和大蒜垫底是吗……”
“要不要再买点新鲜辣椒什么的,总感觉没以前辣,紫苏要不要也多买点?”
她玩上了。
说好吃蛙难吃确实是夸张,牛蛙专门店里卖的牛蛙,再怎么折腾也不至于担上难吃的名头。
不过禾嫒尺会这么说也有一定原因。
紫苏牛蛙是在连锁店好吃蛙买的。
实际上,好吃蛙是禾嫒尺的吃蛙启蒙店,她第一次接触牛蛙就是刚上大学那会儿,跟舍友们一起在某家学校附近的好吃蛙里。
倒不是她老家没牛蛙店。
主要是她妈妈特别嫌弃这种奇形怪状的东西,不让她尝试。
离开老家成为自由人之后,第一次尝试牛蛙的禾嫒尺发现它比想象中味道更好,在那之后,牛蛙便正式进入禾嫒尺的食谱,而好吃蛙也迅速成为她和朋友们的聚餐点之一。
反正上学那几年,没去十次也有八次。
想到要给连锁店写笔记,禾嫒尺便自然在脑海中浮现出这家店的名字来。
结果久违地到店再去一次好吃蛙,却发现已经不是那么回事。
“变难吃好多,肉烂还不入味……”
“我保证绝对不是因为近半年在外面吃东西次数越来越多,所以嘴巴变刁了。”
“绝对是改了配方,味道和以前根本不一样!”
这么想着,她才开始折腾。
她觉得好吃蛙的配方应该只是在原有基础上作了调整,稍作配方加减应该能复原出大半好吃蛙以前的味道。
于是把家里各种调料全拿出来摆了一排,开始尝着味往牛蛙锅里加减。
禾嫒尺本身不是大厨,也就对各种调味料和原材料的特性熟悉一些而已。
“不入味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90-200(第7/14页)
为什么,没加盐吗?底下的汤料好油,而且怎么烧这么久都不干?”
“加点酱油吧,我记得以前吃着还觉得有点甜,有种类似糖醋排骨冰糖被炒焦的焦甜味,现在怎么没有了?半路加糖不好加啊。”
“把汤底勺一点出来配着调料试试,万一不合适也不至于把整锅牛蛙毁掉……”
禾嫒尺在自家厨房里围着牛蛙折腾小半天,几乎把家里各种调料都用上了。
虽然成功把原来那锅不入味的牛蛙味道变得更好了些,却也并未能成功将好吃蛙原配方完全还原出来。
不过她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了好吃蛙的配方大概在哪些地方和以前有区别。
“……太离谱了,为了减少经营成本不惜让味道变差是什么神操作,真当客人吃不出来吗?”
如果禾嫒尺这回只是随便去了一家牛蛙店,觉得店里牛蛙不好吃,或许随便在点评评论区吐槽几句也就算了。
但好吃蛙是她的牛蛙启蒙店,以前曾给她和朋友们带来过不少美好的回忆。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想到一家好好的牛蛙店忽然改配方,导致自己再也吃不到以前的味道,禾嫒尺总觉着心中有一股憋闷气无处抒发。
憋着?
那不行。
她决定剪一小段吐槽视频试试。
名字她都想好了。
就叫《好吃蛙,还我初版干锅紫苏牛蛙!》
写稿、录音、剪辑、配字幕。
发送!
对了,把任务完成的流量券用上,多找几个有共鸣感的网友陪着一块吐槽两句,完美!
……
“啧,总感觉今年吃的牛蛙味道和以前不太一样,但具体哪里不同还真说不上来,毕竟看起来区别不大。”
刚在好吃蛙吃过饭的付敏和朋友们发着语音说。
“是我味觉有问题还是今天品控不好呢?没有那种以前吃完意犹未尽的感觉,我的会员牛蛙锅次卡还剩三次,下回可别再这样了。”
跟禾嫒尺一样,觉得好吃蛙味道发生改变的人其实也有不少,只是它的改变非常微妙,从外观上看不出来。
好些顾客甚至还以为是自己的味觉或是记忆发生问题,倒是没怀疑好吃蛙的配方变了。
刚吃完牛蛙回家的付敏没把这事琢磨明白,倒也没再细想,往小沙发上一瘫就开始刷短视频玩。
结果没刷多久,一篇名为《好吃蛙,还我初版干锅紫苏牛蛙!》竖屏视频进入视野。
富有节奏感的字幕出现方式,以及那种会出现在悬疑剧里的BGM,抓住了付敏的视觉和听觉。
“你们有没有觉得最近好吃蛙变难吃了?”
“品牌升级,改版,都改了些什么?”
“为什么好端端在全国开了数百家连锁店的连锁品牌会更改拳头产品配方?”
短短几句话,让原本瘫在沙发上的付敏直起了身子。
现在大数据也太厉害了,刚吐槽完好吃蛙就给推送这种视频吗?
不过她还真挺好奇,继续往下看看再说。
“改版之后变难吃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的说法,我们看看某评价软件上,其他网友们的说法。”
接下来,视频内容便开始播放一张张拼接截图。
图上的内容基本都来自小众点评评论区,客户ID都被打了马赛克,但是里面的评价内容相当一致。
大多都是在说好吃蛙味道变差,尤其是招牌紫苏干锅牛蛙,份量变少,或是味道不如从前等等。
“好吃蛙靠原来的配方,在餐饮牛蛙界打下一片天地,怎么会忽然改配方砸自己招牌呢?很不合理对不对?”
“我本来也是这样想的,但如果改配方是为了减少成本投入,好让利润率继续上涨呢?”
预制菜三个大字被敲在视频中央。
“现在不少餐饮连锁,尤其是开在大商场内的连锁店,为了稳定出品,控制成本都开始纷纷将店里的出品改成预制菜……”
看到这里,付敏心中闪过果然如此的想法,但与此同时,也开始逐渐对视频内容失去耐性。
毕竟预制菜的问题其实已经好几年了,可以说有些见怪不怪吧。
只是下一刻,视频马上给出新解释。
“但好吃蛙的问题不仅是预制,它连配方都改了,干锅系列增加了汤水比例,并减少了配方里的酱、糖、等各种经过加热后有可能会焦化的调料。”
“这个是我自己在家里尝试二次调味时试出来的结果,有图为证。”
“店里所有的干锅类牛蛙,在经过改版之后,不管吃牛蛙的时候再怎么加热,全部都不会粘锅!”
听着视频内的吐槽解释,付敏开始回想起以前在好吃蛙吃干锅的事来。
“粘锅?好像……是这么回事?”
像视频作者说的一样,以前在好吃蛙吃干锅牛蛙时,锅底总有小火加热着。
加热就代表有可能会烧干,干锅底下哪怕有点汤水也很难避免各种烧焦糊底的情况,所以每搁一段时间,店内都会有工作人员来看看干锅状况,视情况翻拌几下。
这个动作需要店内员工足够机灵,而且店员不能少,少了容易顾不过来。
在更改配方之后,牛蛙锅变得不管怎么烧都不会焦。
锅里的汤汁大大减少了糖、酱味,自然牛蛙的味道就会发生改变,没那么入味。
以往吃牛蛙,吃到最后时,锅底总有好些藏在底下被油爆过的牛蛙肉。
加热过好一会儿的干锅,里头的汁水早就被烤干,会形成要焦不焦的浓稠焦斑,粘黏在牛蛙肉上。
用这样的牛蛙肉拌上一口大米饭就是整顿饭最棒的美味。
改版之后虽然锅底依旧有火,却因为汁水变多,而且配方比例改变,变得总也烧不干。
这样的牛蛙锅味道没以前好,优点是每家店都不需要请那么多员工。
人手减少,利润不就多出来嘛。而且不再粘锅,就不需要再使劲刷锅,在这块也能节省一部分。
“她不说我是真不知道改版的点居然在这。”
“多少人为了开店不惜重金求配方啊,为了利润把配方变难吃,仔细想想还真够莫名其妙。”
这么想着,付敏打开评论区,想看看网友们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分秒:我跟你们说,好吃蛙不光是味道变差,连分量都变少了,有图为证。[照片]
左边的是三年前吃的图,右边的是最近去吃的图。以前三四个人去吃一份,加点配菜都够吃,现在两个人吃一锅还不一定够。
S哒:之前和朋友几乎每个月都会去一次好吃蛙,自从上次吃过之后,我们已经三个月没去。不知怎么形容,就是想到那个味道根本不馋,死活想不起来要吃,没想到是这个原因。
本米:救了命了,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90-200(第8/14页)
本进哪个行业就毁掉哪个行业,没见过还能这么改的,思路看起来好像莫名挺正确?
当当回复本米:哪里正确了,我们这里的好吃蛙人流量越来越少,再这样真要倒闭。
麦克风:抵制预制菜!
原本看到这儿,对于付敏来说,也就是跟她关系没那么大的内容。
结果等她继续下拉评论区,让她生气的内容出现了。
不刷牙也白:这个品牌巨鸡贼!改版那段时间一直在做直播品牌活动。平时169一锅的牛蛙只要买次卡就可以便宜到89一锅,我以前特别喜欢好吃蛙,看见打折想都没想就买了,没想到买的是减配版!因为变难吃了,总想不起要去,现在还没用完!
付敏也买了,还剩3次没用呢。
刚才看视频光思考来着,完全忘了这回事。
不行。
她才不要用这个钱去买改版之后变难吃的预制菜吃。
卖牛蛙的店又不是只有一家,这家不行吃另外一家,几百块也是钱,能买好多东西。
她要退钱!
随后,她在评论区丢下一句:我也买了好吃蛙的次卡,还剩3次没用,现在就申请退款!
便关掉短视频APP,跑到好吃蛙公众号找客服要求退款去。
而她的评论,当然也会进入其他网友的视野。
没过太久,好吃蛙后台便被各种退款申请挤炸了。
第196章
但凡在线下办过会员卡的人或许都能知道,会员卡的款,就是没那么容易退的。
不管是充值型,还是次卡。
充值金额中赠送的代金券,或是充值赠送金额只要用过一次,退款金额就会算不清楚。
而次卡但凡用过一次,也基本退不了,除非买之前购买页面就提示过不用可退,不然买了基本就只能用完。
在公众号充值的会员,甚至不会有明显的退款界面,想退只能通过人工客服申请。
问题是申请了就真能退吗?
不好说。
之前好吃蛙做活动时卖出去的次卡数量是真不少,涉及金额庞大。
至少最先想要申请退款的付敏到现在为止,还没跟客服掰扯清楚退款条款问题。
连早期申请退款付敏都没退成功,其他网友的退款流程自然也卡在中间不上不下。
自然而然地,关于好吃蛙的退款问题便开始在网络上获得讨论热度。
【不是吧,这也要退?会员卡不是自己充值的吗,人家也没逼你们冲吧?7天无理由退款时间早过了,还怎么退啊?】
【就是,人家最开始做活动的时候贪便宜买了套餐,现在也没说不让用,有什么可退的,贪便宜买东西本来就要做好货不对板的预期吧?我买东西都这样,要么就别贪这个小便宜。】
【?楼上是商家派来的水军?不懂你说的话什么意思,好吃蛙做活动的时候也没说后面会改版啊,活动是活动,我想买的是原来的好吃牛蛙锅,又不是改版之后的预制菜,货不对板想退不是很正常吗?】
【好吃蛙本来就是预制菜吧,和以前有变化吗?】
【以前在好吃蛙后厨打过工的我路过一下,以前确实不是预制菜,每天牛蛙都新鲜现杀,我干的就是杀牛蛙的活。】
【哎,路过提醒一下各位,其实当时好吃蛙做活动的时候在点评以及逗音都有卖类似的套餐,但是这些平台的套餐基本都是不用可退,我那时候就留了个心眼没在公众号上买,现在直接退就行,马上到账。】
……
网友们角度不一,立场不同,没过多久便吵得不可开交。
会说话的多打字,不擅长和人争吵的便多点赞。赞着赞着,愣是把禾嫒尺的笔记赞得热度暴涨。
甚至已经有某些主要做各种观点内容的博主,开始扒好吃蛙这个品牌的发展经历,准备借着热度来一波深度剖析。
到目前为止,这事对禾嫒尺影响其实不是很大。
因为她发完吐槽视频之后觉得神清气爽,玩去了。
玩电脑。
她最近被绵绵大王安利的一款单机种田经营电脑游戏牢牢吸引,每天醒了就在电脑里种田酿酒钓鱼炸矿,上头得很,根本没空看手机。
直到小美跑出来通知她:“你的视频让好吃蛙的客服后台被退款申请炸掉了。”她才知道发生什么。
“啊?退款?商家因为我的推广得到收入的时候我能赚钱,反过来该不会要扣我的钱吧?!”刚听到消息的禾嫒尺吓得一激灵,鼠标没拿好,游戏人物被矿坑里的小怪打死了!
小美好奇地看了眼禾嫒尺被干掉的游戏人物,回她:“不扣钱。”
“哦,那就行。”
得到不会扣钱的答案,禾嫒尺安下心来,转头便带上刚复活的游戏人物,准备抄家伙和游戏里的小怪决一死战。
*
那头禾嫒尺玩游戏玩得天昏地暗,另一头为这件事发愁的却大有人在。
例如经营好吃蛙店铺的人。
好吃蛙能在全国开上数百家连锁店,当然不全是直营。
前期开店时,所有门店都由品牌方负责,到后期为了趁着品牌名称打响,快速多赚钱,当然也免不了开启加盟入口。
所以实际上,好吃蛙目前尚在经营的店铺,有90%都是加盟店。
对于这些加盟店的经营者来说,这次退款造成的影响相当可怕。
会员卡充值是品牌行为,在会员们消费之后,对应的款项才会打入他们的门店账户当中。
所以他们既没有提前收到会员们充值的预购款,也不能主动选择是否给会员们退款,甚至不可能主动给客人提供旧版牛蛙锅。
这让所有门店经营者们陷入一个非常被动的境地。
只能挨骂,不能还口。
咋办?
找总部让他们快点解决呗。
怎么解决?
赶紧退款,平息风波?
对于各门店老板来说,退款当然也是一种处理的办法,毕竟会员们充值的钱又不是直接打到门店账户上,退就退了,对分店又没影响。
但有些人却不是这么想的。
例如在某二线城市商圈开分店的老板何平。
作为一名纯投资者,他光看店内消费账目,就能明白退款其实算不上什么好的处理结果。
而且他大概能知道自己应该是在投资上踩坑了。
何平加盟好吃蛙是大约半年前的事,对,恰好就是好吃蛙不停做活动,并改版的时候。
好吃蛙品牌经营至今已接近九年,改版之前口碑不差,除了前些年的堂食不便时期,各门店数据都很好看。
堂食不便确实会对餐饮业造成巨大打击,连锁品牌好吃蛙也一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90-200(第9/14页)
店里来的客人很少,员工也总会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到店,不少一二线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减少,聘请员工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为了让‘人’这个不可控因素变得越来越低,那几年的预制菜技术愈发成熟,开始不停进入大众视野。
专做连锁店的好吃蛙当然也没落下,品牌方为了继续保持盈利,决定跟上大部队,开始在预制菜上下功夫,研发出现在的新配方。
半年前,预制菜工厂也被安排妥当,可以正式上市。
这个时候,堂食恰好已经不受限制地开放一整年,餐饮业的复苏肉眼可见。
那么好吃蛙在给出减少成本的新配方和经营方案之后,提供给投资者们看的数据,就会变得非常好看。
品牌方在与投资者沟通时,可以拿出往年的经营数据,以及新的成本,告诉他们。
“你看,往年我们的门店收入大概在这个数,成本减少之后,收入肯定会比以前更多,能少雇佣店员,不稳定因素也会降低。”
“有了新配方后,品牌可以时不时做活动,活动价格虽然比以前低不少,但是我们减少了成本,只要量走得多,就是赚的。”
“出售充值次卡,还可以促进客人多次进店消费,收入只会比以前更多,不比以前少。”
“可以到附近门店考察,最近做了活动以后每家门店的客人都在增加,新数据虽然还没出来,但能自己看……”
投资一家连锁牛蛙店所需费用不菲,何平当然不可能一拍脑袋直接掏钱。
但他耐不住各种数据轰炸,以及好吃蛙刚开始做活动时,各大门店确实很火爆的事实。
他心想:这不比股票靠谱?
投了!
当他真开上店以后,才发现事情不对。
最初那波活动流量过了之后,店里客人开始减少,回头散客不多。大多回头客都是买了次卡来消费的客人,如果这批客人次卡用完,或是进行退款,门店收入便会一口气大大下降。
退款不行。
他不赞成。
但不退款呢?
好像也不行。
到目前为止,其实已经有好几拨客人直接开闹。
要是天天这样,店里生意也一样很难做,怎么办?
还得再待商讨。
品牌方和投资人们需要商量如何处理退款,日后走向,投资收入等等各种和钱有关的事情。
而广大食客们实际上更关心的是东西好不好吃。
所以禾嫒尺的视频底下,其实不光有关于声讨好吃蛙的评论,还有不少讨论哪家牛蛙更好吃的内容。
例如宋书语,她就在评论区聊着呢。
宋书语其实也算小迟没吃饱的鹏城老粉,不过她最初成为粉丝的原因和其他人都不太一样。
跟美食笔记或视频全无关系,是为了抽奖才开始关注的。
账号小迟没吃饱抽奖的频率不算低,每个月最少两次,多的时候四次。平台抽奖次数用完以后,甚至还会在评论区直接给粉丝们抽某些广告样品。
宋书语就在她这抽到过一个空气炸锅套装。
里面包含一个好看的品牌空气炸锅,以及一些网上大热的空气炸锅小零食。
还怪好用。
宋书语关注账号小迟的原本目的仅是抽奖,每次看她发布抽奖笔记之后都会点进去参加。
时间长了以后,平台便认为她喜欢小迟的作品,相关美食笔记、视频,便也会时不时出现在宋书语的首页。
然后她看进去了。
这不,前不久才刚从贵州回来,还念了贵州的莲花白烤脑花和小烤串好多天。
上周末还到小迟推荐的鹏城贵州火锅店打卡来着。
瘾很大。
连小迟介绍的贵州调料她都买了,快递一个个的全在路上,准备收到以后马上跟小迟推荐的小罗烹饪视频学着做。
这次的《好吃蛙,还我初版干锅紫苏牛蛙!》她也没落下,连着视频和评论区全看了。
宋书语看视频的感受和其他观众不太一样,她第一次去好吃蛙的时候好吃蛙刚改版。
没尝过老版好吃蛙的她只觉得平平无奇,甚至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的味道还能在全国开那么多连锁,明明有更好吃的牛蛙。
于是她便在视频下方和网友们聊。
【好吃蛙就是很一般啊,还没有我平时去的那家湘菜馆的牛蛙好吃。不过那家湘菜馆真的很奇怪,只有牛蛙好吃,别的菜都一般,而且店员好像不太明白自家大厨做什么好吃一样,从来不推自家牛蛙,我每次去店里好像只有我会点牛蛙。】
【地址?就在XX商圈,说起来还挺巧的,正好开在那个商圈的好吃蛙对面,用会员卡每周四五折,为了这家店的牛蛙我还充了三百块咧。】
这条留言被禾嫒尺看见了。
惹得她相当好奇。
第197章
华红区某商圈的湘菜馆湘中晴目前营业状况一般。
湘中晴租的门店面积不算小,开在商场负一层,门店对面就是好吃蛙。
距离不远处便是商场内的超市出入口,每天都有不少住客在附近经过,人流量不少,只是会进店消费的客人数量不多。
原因无他,纯粹是因为这家湘菜馆没啥特色。
店里的厨师们是外头聘的,大家都不是啥店老板或是合伙人,全是打工的,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对这家店没有一丝感情。
老板经常说他们:“要热爱你的工作干起活来才有意义,给点热情和干劲撒!”
拉倒吧。
在厨房工作又累又热,为了热爱他才不干这个,于平勇反正就是这么想的。
于平勇是湘中晴的主厨。
他会干这行的理由非常务实,为了糊口而已。
他小时候读书读不好,早早就没上学了,有一把力气也没地方使,打过很多乱七八糟的工,最后为了稳定一些,在别人介绍下才开始学的厨艺。
手上有门技术,确实赚钱能更容易些。像他现在这份工作的条件就还不错,工资过万,包吃包住。
就是假期少,几乎没有。
然后老板比较啰嗦。
像今天,他又趁着没到饭点,店里客人不多的时候抓着于平勇猫在厨房里开小会。
老板:“我感觉我们的菜谱是不是得改一下,删掉一些平时没什么客人点的菜品。这样备菜时能更方便一些,还能减少损耗。”
于平勇:“嗯。”
老板:“顺便还能加一些可能比较受欢迎的菜品试试,例如川菜里的口水鸡、水煮鱼什么的,这些基础菜式你们都会吧?反正本来店里就备着鸡和鱼,加菜谱上倒是不影响什么。”
于平勇:“嗯。”
老板:“倒是店里的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