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美食网红打卡APP > 170-180

170-18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权杖玫瑰[无限] 林想起陆琮 当哥儿身份被揭穿后 哥儿身份暴露后,他被迫成亲了 [红楼]首辅之妻 [综穿]从成为红楼薛宝钗开始 [综武侠]守刀待兔 [崩铁]在我的bgm里,我无敌 吃瓜心声泄露后成了瓜田之主 我不可能和反派HE

景区大门距离景区还有小段距离,一般买了观光车票的客人直接坐摆渡车进景区就行。

她俩则是靠走。

毕竟刚才一公里的路都走完了,也不差这么点,结果路居然不短,走下来居然也要接近半小时。

往景区里走的路上,当然也不是什么都没有,不说别的,售票处后边就有一大块专门的房车营地。

里头停着好些大车。

开房车出来玩的游客似乎时间总是比别人宽裕,好些人将车停在那儿也没进景区玩,而是把车上的棚子架子全打开。

将折叠桌椅从车上搬下来,躲遮阳棚底下吃水果玩手机。

禾嫒尺路过的时候,甚至还看见一条被拴在车旁的金毛大狗正在晒太阳,也不知它热不热。

从房车营地再往里,道路两旁的房子眼瞧多了起来,看样子大多是当地新建的民居,以及一些商铺等地。

瞧着挺冷清,没几个游客,也不知生意如何。

再往里,才是真正的屯堡景区。

以城墙为界。

只是让人意外的是,景区里居然也没几个人。

这座屯堡景区可能是禾嫒尺来贵州之后见过人最少的地方。

游客密度比乌蒙大草原还小。

不过也能理解,毕竟安顺市区里也没多少游客。难怪隔壁的民宿要改成养老院,根本不来人确实不容易赚钱呀。

刚进屯堡景区,一股熟悉的气息便扑面而来,里头乍一看和平时常见的古镇十分相像,不少建筑房梁上都挂着大红灯笼。

里头的居民则身穿民族服装,不少老奶奶还坐在路边摆摊,卖各种各样的小饰品,十足十的古镇景区样。

主道边的商铺也正在售卖各式各样的当地小吃,什么甜品、饮料、豆腐、米粉等等,还有蜡染铺。

不过在这开店的老板都还挺悠闲,似乎不在乎东西能不能卖出去,大多在店里和附近的朋友聊天。

她俩买了兜现炸薯片一路走一路吃,又捧了杯不知名奶茶吸着乱走,还往各种小巷子里钻。

没多久就迷路了。

尽管屯堡里头到处都是路标,但她们依旧找不明白路。

问过好几位当地人,结果有位身穿当地民族服装的年轻女子说:“当然会迷路,因为这里有阵法。”???

真的假的?还有这种操作?

真的。

这里所说的阵法和她俩想象中有些玄幻色彩的阵法显然不太一样。

安顺的地理位置,实际上处于贵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70-180(第6/15页)

州和云南之间的交界处。

当年屯堡的诞生,就是因为明朝时期,需要在这里屯军,而当时的军队,则需要从其他地方调过来,所以在里头住的不是少数民族族,反而都是汉人。

屯堡作为600年前建造的屯军地,能住人,也能防人。

里头所有建筑几乎都由石头搭成,城墙很厚,并且在各种地方都藏有能攻击、或是射箭的孔眼。

小路修得细长而又复杂,高处还有箭塔。

外来入侵者要是在这撒野,很容易便会被当地居民打个措手不及。

而当地居民穿的民族服装,实际上是汉服的一种,名为凤阳汉服。

最神奇的是,这里的历史似乎保存得特别好,哪怕已经过去600多年,似乎家家户户都很清楚自家族谱,甚至往上再数个祖宗十八代都能弄清楚谁是谁。

禾嫒尺还挺意外,毕竟她家没有族谱,往上只知道她爸她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前面的就都不认识。

在带有‘阵法’的屯堡内迷路的两人在当地人带领下,终于回到平坦又宽阔的大路上。

景区内几乎从早上10:00开始到下午18:00,每隔一会儿便会有人在当地进行各种表演。

包括歌舞、傩戏等,为的就是给游客们用这种方式展示当地文化特色。

她俩看过歌舞后,在路边摊上各自给自己买一双据说为了防身,以前会在里头藏刀片的凤头鞋。

禾嫒尺甚至还购下一张傩戏面具作留念。

“回家我就挂玄关去。”

面具瞧着凶神恶煞的,瞧着就像是能驱邪的样子。

她现在独居,相当适合。

……

屯堡里人少,不挤,两人下午在里头逛个够本,愣是在旅游旺季获得一种在淡季游玩的感觉。

等玩个够本,回到安顺市区时,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今天是真累。

可不是嘛,走一天了,两万多步!

大圈圈揉着腿肚子说:“我来之前粉丝就跟我说过在贵州玩废脚,我没想到是真的,早知道就做一期贵州暴走减肥挑战,说不定真能瘦。”

禾嫒尺:“……”她的粉丝一天天不是问她去吃点啥好的,就是说自己也想吃,根本没提过废不废脚的事。

不过除此之外,她们也有一点好,就是会给她推荐自己的珍藏店铺。

像今天,她俩在外头走得够呛,回安顺之后也不需再思考来顿什么好的,直接让滴滴司机把车开到饭店门口就行。

只是——

大圈圈:“不是说去吃屯堡私房菜吗?怎么到小区门口了?”

禾嫒尺:“因为地址就在这。”

……

朱俐是位目前在鹏城工作的安顺人。

她刚到鹏城工作不算很久,也就两年左右,目前才刚适应这里的生活节奏。

平时上班很忙,没有太多个人社交时间,有空时,也就偶尔和朋友或是自己出去吃顿饭,或是玩玩手机就打发过去,和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差不多。

在刷各种视频时,她也会像大部分人一样,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博主。

例如猫猫博主,狗狗博主,生活优惠美妆博主,还有美食博主。

最近,她就关注了一位名为小迟没吃饱的新博主。

关注渠道不是小紫书、逗音、P站、甚至公众号,而是小众点评。

这和朱俐的日常习惯完全不同,她并不喜欢在小众点评关注任何人,小迟是个例外。

会关注她,倒不是因为在小众点评刷到了她的哪篇美食笔记,而是因为小迟曾在某家餐厅底下的评论区回复过她。

那是一家开在鹏城的牛排店。

朱俐其实平时没有去牛排店的习惯,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在鹏城吃牛排时,在网上搜过不少百元牛排店,最终决定花费138,到店里来了一份牛排套餐。

就,不怎么好吃。

然后她就在这家店的点评评论区吐槽,给了一个2.5星评价,说牛肉老、意面调味一般、饮料不好喝。

结果被一个非商家号的路人怼了。

大致内容就是说她在鹏城花一百多想吃什么好牛排,应该多花钱之类的……

一百多不是钱啊?!

气得她七窍生烟,在评论区跟人吵了一架,结果最生气的居然是后边还有人给那个路人帮腔,闹得她后来一个月都没再上小众点评。

直到后来某次上去时,她发现在自己评论区底下多出一个新回复,这条回复就来自小迟。

小迟表示自己也觉得这家店的牛排味道比较一般,一百左右在鹏城可以吃到更好的牛排,并给她推荐一家开在社区内的肉铺专门体验店。

说实话,朱俐看到评论时,第一直觉,就觉得小迟就是个为那家肉铺揽客的小号。

经过上次那件事,她已经对牛排有些反感,短时间内是真不想再碰。

不过因为好奇,她还是顺手点进小迟的个人页面,想看看她到底是干啥的。

结果一篇篇笔记看下去,她便发现小迟似乎是个人探店博主,几乎每天都会在点评发新评价,至少和那家肉铺没有明显联系。

小迟在鹏城推荐的某些店她也去过,点评得都相当到位。

连哪家店哪几个菜好吃,哪几个菜不好吃,甚至哪种调料碟的味道最正,她都说得相当清楚。

思考过后,她便在某个比较闲的周末预约了一次小迟推荐的牛排体验。

从社区肉铺回来当天,她便把这家店推荐给自己好些关系好的同事朋友。

同一天,小迟没吃饱便成为她在小众点评关注的第一个美食博主账号。

最近几天,朱俐在刷点评的时候,便发现小迟似乎去了贵州,上上周是贵阳,上周是六盘水。

而最近的一篇评价内容,则是安顺的九哥屯堡烤小肠。

难道小迟去她老家安顺了?

那给她推荐点好吃的吧。

于是她快速在底下回复:小迟,我给你推荐一家我每次回老家都会去的私房菜。

第175章

“好像是这栋楼吧?”禾嫒尺抬头向眼前这栋居民楼上望去。

大圈圈往禾嫒尺手机上的地址信息瞄:“好像是,这里写着呢,三栋。”

居民楼的门前灯坏了,一盏暗,一盏闪,禾嫒尺心里有点瘆得慌:“……打个电话问问吧。”

“……你好我是之前打电话来预约就餐的客人,对对我们在楼下,没弄错是吗?好,现在就上来。”

挂掉电话,两个外地人决定勇闯居民楼。

网友推荐的私房菜位置是真的私,禾嫒尺探店半年多,居民楼底下的小店一直没少去,真跑住宅屋里吃饭还是第一次。

晓乐私房菜的位置处于小区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70-180(第7/15页)

栋楼房的顶层,上去得坐电梯。

电梯里破得很,连铁皮墙都没有,裸露在外头的全是大木头板子,瞧着跟货梯一样。

不过里面的各种广告倒是一点不少。

“电梯都破成这样了还在里面装广告框呢?”禾嫒尺说着,还仔细研究广告上的内容,看起来广告倒是挺新,活动都是近期的。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大圈圈说,“在电梯里投放广告,物业是可以赚钱的。”

“……也不知道私房菜的房子装修怎么样,不能比电梯还差吧?”

随着“叮”的一声响,电梯门打开。

18楼到了。

电梯门刚开,一道柔和的灯光便从外头射来,让人感觉眼前豁然开朗,似乎进入了另外一个空间。

店内装修还算不错,环境敞亮,灯光亮堂还干净。

往里走几步,还能隐隐听见餐具碰撞,以及客人聊天说笑的声音。

至少是个正经吃饭的地方。

走出电梯最先看到的,就是私房菜的各种奖状。

什么曾经登上贵州哪儿的杂志,报纸,名人合照等等,贴了整整一面墙。

“好像有点意思啊?”禾嫒尺将相机的摄像功能打开,退回电梯里,“上过这么多传统媒体,不管最后好不好吃,估计都能当素材用,我再拍个出场。”

从电梯出来,经过玄关再往里走,便是长长的新中式乡土风走廊。

走廊墙上也贴着各种名人合影,看起来相当气派,虽然上边的名人禾嫒尺一个都不认识。

大圈圈的注意力则不在合影上,反而还在疑惑:“这里是居民楼吧,为什么一出来就是餐厅,不应该是一层好几户吗?”

禾嫒尺也琢磨来着:“估计老板有钱,买下来全打通了吧……找找服务员在哪。”

这家私房菜的格局有些复杂,不像一般饭店那样只有敞亮的大唐,反而走廊很长,让禾嫒尺莫名想起今天去过的屯堡。

两人像探险般一路往里走,直到快冲进人家厨房重地时,才碰见一位小妹在里头端着饭菜走出来。

见店里来了两位没见过的新面孔,她先是高声问:“您是刚才打电话过来的客人吗,等等我,马上就来。”

随后利落地将手里饭菜给坐在包间的客人端过去,再赶紧出来迎客。

私房菜店是由居民楼改的,屋里包间特别多,只要不是客人多到坐不下,来这吃饭的客人基本都是一人一间屋,私密性特别好。

禾嫒尺和大圈圈虽然只有两人,依旧能获得一间独立包厢。

她俩才刚坐下,大圈圈便找服务员要菜单,不过很快,她就知道这家店没有菜单。

晓乐私房菜的特点,就是到店以后能吃上什么全看当天店里备了什么菜,老板心情如何。

上菜形式有点像在日料圈比较常见的omkse。

按价位上菜,50~100一位。

例如50元的,就是一荤两素,或是一荤一素一汤。

80的是两荤一素一汤,要是点100一位,两人吃会上8到10个菜。

“10个菜太多了,我们两人吃人均50元的,两荤两素两汤就行了吧?”

小妹听了也没让她俩往贵的点,反而赞同道:“你俩人均50,六个菜绝对够了。”

禾嫒尺与大圈圈对视一眼:“那就……50?”

“好咧,能吃辣吧?”

“能。”

下过单,小妹便转身离开,只剩两人在包厢里不停猜测等会大厨会给她们上点啥。

……

私房菜位置偏,散客少,没人带着根本找不到。所以尽管这儿占地不小,里头的客人却不多。

在外头奔波一天的两人在包厢里聊天,目前正说到悠悠养老院的午餐。

禾嫒尺:“刚才小哥回复我了,说是平时的大厨临时有事,今天是另外一个人做的,被好几位住户投诉,马上就换新厨子……”

正等大圈圈准备往下接,菜来了。

装满六个敞口瓷碗。

两人吃6道菜听起来数量虽多,每道的分量却相对少一些,倒也不至于吃不完。

不过,仔细观察后,禾嫒尺发现上菜的标准似乎和点菜时说的不太一样。

按照原本的餐标,她俩桌上的菜应该是两荤两汤两素才对,大厨却按照吃饭的人数将上菜种类改了。

荤菜数量增加一份,并去掉一汤一素,再补一份凉菜解腻,变成三荤一汤一素一凉菜,外加一大桶米饭。

估计是觉得这种搭配,客人吃起来会更舒服。

见菜上桌,聊天的两人马上收住话头,先给自己盛上一碗大米饭,随后便各自拿起筷子便朝自己喜欢的菜上夹。

目的都是荤菜。

饿了啊,荤菜下饭嘛。

禾嫒尺的第一目标是辣椒炒肉。

辣椒炒肉也算是名菜,毕竟全国各地,不少地方的居民都会用辣椒炒肉吃。

有用青椒炒的,有用双椒炒的,还有炒菜时加豆瓣酱的做法。

有些人炒菜时会多放蒜,有些则喜欢加些豆豉,家家户户都能不一样。

而在这家私房菜的辣椒炒肉,则属于安顺屯堡菜。

屯堡人属于汉人,所以安顺屯堡菜的做法也和汉人饮食习惯更为相似,四舍五入能算600年前的融合菜。

炒肉用的辣椒是贵州常见的发酵辣椒,糟辣椒。

配细蒜苗一块炒。

不算太大的敞口瓷碗中,刚出锅不久的槽辣椒炒肉还热乎着。

颜色鲜红的槽辣椒与肉片混在一起,底下的汤汁瞧着也十分艳丽。

炒肉用的猪肉片哪怕和这样通红的辣椒混在一块炒过,瞧着颜色依然较白,一看就是新鲜猪肉,不需腌渍也不会有怪味,才敢直接这么做。

饿极的禾嫒尺把一筷子糟辣椒炒肉塞嘴里,还没细咀嚼,便猛扒一口米饭。

不愧是安顺当地人力荐的私房菜,太香了。

发酵过的糟辣椒不光仅有辣椒的辣味,还带着一丝清爽的蔬果酸,让明明腌渍过的糟辣椒尝起来有一种新鲜辣椒的鲜辣味。

配上未曾腌渍过的肉片和蒜苗一块爆炒,光是躺在盘底的汁水就已经能让人吃上一碗大米饭。

最近大半年没少到处下馆子的禾嫒尺能吃得出来,这家私房菜大厨的手艺很好。

他将肉片炒得很嫩,刚熟透的鲜肉片口感极好,底下甚至还有不少汁水,却又能尝得出铁锅爆炒时才会有的‘锅气’。

禾嫒尺没忍住,用糟辣椒炒肉配着吃下半碗米饭,才依依不舍地转向一道菜,刀切牛腱。

刀切牛腱是饭菜上桌后,大圈圈夹的第一道菜。

虽然是荤菜,却也属于凉菜的一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70-180(第8/15页)

卤煮后的牛腱控干水分,被切成0.5cm厚的肉片,蘸着贵州辣椒面吃。

卤牛腱其实也属于全国各地都有的吃法,并不罕见,那么将这种不少见的菜做得出色,就得更考验功夫。

禾嫒尺夹起一片蘸上辣椒面的牛腱细品。

卤过的牛肉嚼起来依旧筋道,却不塞牙,因为切的片够厚,吃起来很有嚼头。

不过要说卤水本身有什么突出嘛,还真没有。

要是放在平时,这道卤牛腱其实已经能让禾嫒尺比较满意,不过可惜,她刚尝过糟辣椒炒肉,比之还是略逊色些。

只是客观地讲,其实牛肉凉吃能做到不腥不膻,味道恰到好处已经很不容易。

而且这道菜也有出色的地方,就是配在一旁吃的辣椒面。

就连开始转战糟辣椒炒肉的大圈圈也边吃边说:“等会儿问问老板辣椒面在哪买的,我要打包一些回去。”

尝过两道荤菜的禾嫒尺,转而将目标放至桌上唯一的素菜上。

今天大厨给她们配的素菜是一碗烧茄子。

烧茄子也是全国各地都有的菜,而这家店的烧茄子做法,也与禾嫒尺在别处吃的不太一样。

这家店用豌豆烧茄子。

烧茄子酱色不浓,汤水很多。

鲜绿色的豌豆粒配上少量不怎么辣的辣椒和茄子一块烧制,上桌前再撒上一把蒜苗,这些又紫又绿又红的食材躺在碗里,让这道菜瞧着相当复杂。

禾嫒尺给自己碗里打上一勺烧茄子,再用筷子夹起一片送嘴里。

茄子被烧得很烂,这一点,禾嫒尺在用筷子夹它的时候就知道。

香糯的茄子刚入嘴,里头茄肉便在口中缓缓化开,再嚼碎一颗新鲜豌豆。

爽脆的口感会快速给嘴里软绵的茄香带来一阵清新。

禾嫒尺快速将碗里剩下的茄子烧豌豆与米饭拌了拌,再端起碗,就着碗沿把米饭和茄子一块往嘴里扒。

烧茄子的酱汁带着鲜香的酱味,配上米饭,竟然比肉菜吃着满足感还强。

禾嫒尺把碗里剩下的米饭配着茄子吃完,又没忍住给自己再添一碗。

她往嘴里塞进一块爽脆的凉菜,带着她的第二碗米饭,开始攻击最后一道荤菜。

辣子鸡。

平日里说起辣子鸡,可能最先在脑海中浮现的,会是川式辣子鸡。

辣子的量得多,不然鸡就不够味。

鸡也得多,不然吃起来不带劲。最好来上一大盘,边吃边找才是乐趣。

先炸后炒,切得细细碎碎的鸡块藏在大把辣子之间,吃起来麻辣香酥,不管是配饭还是配酒,甚至当零食吃都相当可口。

不过得现做现吃,哪怕想办法用烤箱或是空气炸锅加热,下一顿都没那么香。

而贵州辣子鸡则不同,属于酱烧型,放得越久,吃着就越香。极其适合一次做一大份,吃不完下一顿继续吃。

甚至第二顿用来配米粉米皮吃也是绝品。

贵州辣子鸡用的辣椒和川式辣子鸡也有很大区别,是糍粑辣椒。

糍粑辣椒带糍粑两字,禾嫒尺第一次听说时还很好奇,以为里头加了糯米之类的东西,后来才知道其实糍粑辣椒和平时吃的糍粑完全没关系。

指的的是辣椒的状态。

制作过程不算太复杂,基本就是用不同品种的干辣椒泡软,再烹煮片刻。

等干辣椒完全不干之后,再打碎。软掉的干辣椒在经过这个步骤后,就会变得黏糊糊,看起来又糍又粑。

最后将粘稠的糍粑辣椒与喜欢的调料拌匀,再装罐储存即可。步骤不算复杂,不少当地人都会做。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味道在做辣椒时进行调整。例如只放盐,就是基础的糍粑辣椒。

也可以加豆瓣酱,蒜蓉等调料炒成蒜蓉豆瓣辣椒。

甚至还能在里头加糖加醋做成酸辣口,不过最终成品如何还是得看制作者的手艺。

做一份地道的贵州辣子鸡,最好能从糍粑辣椒开始,晓乐私房菜的糍粑辣椒就是自己做的。

第176章

烧至软糯的鸡肉泡在用糍粑辣椒炒出来的红油里,鸡肉外头裹满已经被熬至絮状的辣椒,乍一看有点像加了红油或郫县豆瓣酱炒的红烧肉。

晓乐私房菜的老板似乎很喜欢用蒜苗,辣子鸡里也搁了不少作点缀。

已经吃到半饱的禾嫒尺现在已经没刚才那么急着想吃东西。

她甚至有闲情用上自己多年使用筷子的功力,一筷子把鸡块和蒜苗夹起,将肉块凑到镜头前拍个特写,好将鸡肉外头裹的糍粑辣椒絮也拍清楚,才将它放进嘴里。

用糍粑辣椒熬的辣子鸡吃起来软糯油香,鸡肉在焖煮之前估计过了一道油,嚼着虽软,却不散,还挺紧实,鸡皮更是微焦软糯。

糍粑辣椒虽然红,加的量也多,实际上不算很辣。被泡软再搅烂的干辣椒似乎不再完全是调味料的一种,它甚至能配着辣子鸡吃下去。

随着咀嚼,口中半生的蒜苗碎开,透出一阵清新香气,能恰好将辣子鸡浓厚的酱味中和。

这样的辣子鸡,最好再配上一碗热乎乎的大米饭。

……

肚子好涨,家常菜太下饭,一不小心吃得太多。四菜一汤一凉菜已经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只剩菜汁。

吃饱喝足,干正事的时候到了。

禾嫒尺找到店私房菜的老板,想找他取材试试。

人称老罗的老板兼大厨答应得倒是爽快,“行,你想拍啥随便拍。”

结果转头又呆厨房里炒菜去,禾嫒尺只好多拍些他炒菜的画面,然后找看起来稍微闲一些的老板娘取材去。

老板娘其实也很忙,不过她能一心二用,忙起来不耽误聊天。

大致把自家私房菜的发家史给禾嫒尺说了一遍。

“老罗以前是酒店大厨,后来没干了才回来开私房菜的。”

“二十年前我们还开过火锅店,太忙了,私房菜好,做街坊邻居生意,炒啥大家吃啥。”

“我俩多大?我俩五十多奔六的人囖,也不知道还能干几年,以后就交给年轻人啦。”

这头禾嫒尺在取材,那头大圈圈在包厢里开直播跟她的粉丝聊天玩,还有粉丝问她今天中午去的青年养老院怎么样。

播着播着也不知粉丝跟提了些什么要求,她居然下楼在人家小区里溜达着播上了。

被巡逻的保安逮着之后,对保安大叔使出她的社交忽悠大法。

等禾嫒尺拍完素材下楼找她的时候,发现保安大叔不光没再抓她毛病,还在旁边和她一块陪网友聊天,网友还给他刷礼物来着(虽然都刷到了大圈圈的号里)。

逗得大叔乐呵呵,红光满面。

知道大圈圈要下播时还有些依依不舍,看得禾嫒尺一愣一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70-180(第9/15页)

正当禾嫒尺想仔细问问她到底跟大叔说些啥时,大圈圈已经飞快把话题带跑。

“刚才那碗菌菇汤好鲜啊,我看汤里好像也没放啥别的吧,怎么这么鲜?”

禾嫒尺想了想,“估计就是菌子鲜,云南现在就正是吃菌子的时节,这里距离云南近,说不定菌子也不错?”

“哈哈哈,说起云南菌子,估计现在云南居民应该已经开始收到各种不要乱吃野生菌的短信了吧?我也有云南粉丝……”

“小区门在哪来着?哦,这边。”

……

打车回民宿的路上,两人因为吃得有些撑,担心坐车说话容易晕车,就连大圈圈也变得沉默,就怕刚才用实力吃的饭菜又再飞出来。

不说话,不玩手机,为了打发时间,脑子就会自己开始思考事情。

这时想的,大多是目前最感兴趣的事。

禾嫒尺最感兴趣的,当然还是刚吃完的那顿饭。

她已经想好等会儿应该给这家私房菜写什么好评,甚至连日后准备剪辑的视频也有基础方案啦!

结果回到民宿,打开点评的禾嫒尺才发现,刚才那家私房菜在点评上居然查无此店。

禾嫒尺:“……老一辈做生意是真不做一点宣传吗?”

不错,这下她更高兴。

又可以久违地薅一次日常登记任务的羊毛啦!

填写店名、地址、电话、发图……

资料齐全,500外快到手,登记成功!

这下可以写评价啦。

对了,安顺饮食笔记也发一下吧,顺便吐槽中午青年养老院的那顿饭。

……

晚上两人回到民宿后各干各的,第二天却都要按时起床。

因为她们订了龙宫漂流的票。

旺季去景区当然要赶早,不然到地方时排起队来是真够呛。

为了赶早,换上衣服,下楼草草吃过早餐,甚至都没去坐景区接驳车,打上滴滴便直接出发。

到景区时,才刚过八点,她俩平时起得晚,醒到现在还糊涂着,而排队进景区的游客已经陆续到达。

大多是跟团的游客,一辆大巴能载好几十个。

不过好在暂时不算很多。

毕竟大部分来龙宫玩的游客都住贵阳,从那过来一百多公里,还有许多挤在路上没到地。

原本按照这个状况,其实她俩直接进景区,按照指引玩就行。

不过——

早就做好准备的大圈圈表示她要走不寻常路。

“来来来,我们试试网上搜到的这个逆行玩法,进景区先不坐摆渡车,走这边去看龙字梯田对吧?”

说着,她便拉上禾嫒尺脱离人群,往另外一条道路上走。

龙宫景区很大,作为和黄果树瀑布同一批成为5A景区的景点,里头也有专属于这里的特点。

——溶洞漂流。

在龙宫景区里,有两段进入溶洞的道路,属于水道,得坐船进去。

景美是美了,但坐船要上船,下船,折腾起来总归没有步行方便。

所以只要一到旺季,龙宫景区乘坐漂流船的地方就会非常拥挤。

据说光是排队坐船,每一段都得排2小时,龙宫得进两次,加起来就是4小时。

大圈圈边拉着禾嫒尺边说:“我好些粉丝想让我来试试攻略路线的真假,回头好告诉她们……”

……

一阵带着湿意的微风吹过,站在龙字梯田观景台上的禾嫒尺,醒了。

昨天晚上,安顺刚下过一场小雨。

三伏天的安顺,雨来得快去得快,仅将地上的石板路打湿便罢,只是云层迟迟不愿离开,总飘在半空遮住小半日光。

低矮的云层丝丝散开,环绕在群山之间,如梦如幻。

中央低处,便是龙字田。

龙字田大约是人工造景。

说起人工造景,大家心里想的,总归是不如天然景色。

而禾嫒尺在看到龙字田时,却不知怎的忽然有些感动。

开在山峦中间的田地上种着颜色不一的稻子,带着一种介于人工与自然界之间和谐的韵律感。

似乎在向世人诉说农耕文明的智慧。

而田地中间颜色最深的部位,则恰好组成一笔肆意龙字,绿得叫人心颤。

嗯。

拍一张再说。

……

离开龙字梯田,两人顺着攻略继续往前走,跑到一个名为旋塘乘船点的地方坐了一段地上河游船。

“这是进溶洞的地方吗?”大圈圈快乐地将摄像头打开,开始录像。

结果很快便被告知,不是。

旋塘就是旋塘,不过就是一段地上河游船,两边景色美是美,但河流平缓,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特色。

正当禾嫒尺盯着平缓得几乎不起一丝波澜的水面看时,河边有一片落叶跌入水中,并开始在水下不停旋转着下沉。

她赶紧拉了坐在旁边的大圈圈一把:“快看,水流在转!”

……

坐完船,两人又跑到观音洞和地藏殿溶洞里参观。

总归是见神就拜,平时信不信神佛那肯定是不知道的。

路过看见嘛,先求保佑求发财再说啦!

大圈圈:“信女愿一生荤素搭配,吃香的喝辣的,祈求接下来能大红大紫早日买车买房发大财,谢谢了!”

随后,好不容易拜拜完的两人,终于成功到达二进龙宫码头,准备开始坐船。

第177章

坐船进出溶洞的感觉非常神奇,至少对禾嫒尺来说,属于完全的全新体验。

穿上救生衣,坐在船上,大家也顾不上聊天说话,只一味的用眼睛看,或是用相机拍。

汛期的龙宫景区水流大得惊人。

溶洞连着地下河,进入溶洞时,虽然里头没下雨,却总能听见水流的声音在里头震得像站在瀑布底下一样响。

……

“逆行攻略打卡成功!”大圈圈对着镜头说完这句,便收起自己的拍摄道具。

转头仍心有余悸地对禾嫒尺说:“还好我们来得早,又是逆行,你看到刚才的队伍了吗?”

“嗯,”禾嫒尺后怕地点头,“从一进龙宫下船的位置排到二进龙宫的上船点……太夸张了。”

两人来得早,玩个够本离开景区时,才正午十二点过几分。

其实这个时间对于某些宅在家里放假的人来说才刚好是一天的开始,但她俩已经想直接结束今天的游玩行程,回去吃饭补觉算了。

“给我累够呛,”大圈圈开启打车软件叫车,嘴里念着,“我们昨天走了一万五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渣攻绑定生子系统 渣攻要我对他的肚子负责 朕是真想弄死男主[穿书] omega驯服黑月光 词条打造火影 他好辣 三个反派崽崽的炮灰爸 没钱你修什么仙 LIKE 恐同Beta今天也在被迫贴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