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2 / 2)
禾嫒尺把自己从竹签上滑落的烤豆腐用筷子夹起,试探着咬下一小口。
“嗯?”
出乎意料。
第114章
禾嫒尺手中的豆腐串火候恰到好处。
炭火烤串因为容易火候不均匀,所以豆干全体会不均匀地分布着焦香的烤斑。
扁油豆腐原本就被炸过,再重新烤制时,这些烤斑便会被烤得发脆出油。
更绝的是,豆腐串在烤制时被反复多次刷上厚厚酱汁,酱汁居然钻进豆腐缝在里面藏着。
烤串师傅趁着酱汁未被完全烤干,赶紧在上面刷上蜂蜜和芝麻紫苏略微炙烤,便端上桌。
一口咬下,咸香带着少许蜜糖甜味的汁水便会从略带焦脆的扁豆泡缝隙内钻出,在嘴里炸开来。
这样的烤豆腐得大口吃,嘴里同时塞的豆腐越多,吃起来爆汁感越强。
禾嫒尺连啃两大口将烤豆腐吃完还有些意犹未尽,一边后悔自己只点了一串烤豆腐,一边开始对付其他串。
这时候,她的鸡翅好了。
或许是因为禾嫒尺坐得离厨房近,而且还在拍视频。店里服务员已经认得她,所以干脆直接将烤鸡翅送到桌上,没让她自己来拿。
大姨烧烤店里的烤鸡翅,比禾嫒尺在鹏城大部分店里尝到的蜜汁鸡翅味道都要好,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家店的鸡翅在刷过蜜汁之后,还烤了会儿才上桌。
鹏城的甜口烧烤不多见,但蜜汁鸡翅几乎是全国各地都会有的美味,南方也好北方也好,烤翅的时候都能刷些蜜。
但是刷过蜜的烤翅有个问题,就是蜂蜜的甜度其实和一般糖比起来低不少。
尤其是烤过的蜂蜜。
再浓稠的蜂蜜刷在烤翅上,只要稍微过火上一烤,就会开始从糖浆状分离成焦糖粒以及更稀的糖水。
烤过的糖水不光会往炭炉、或是电烤炉里滴,而且还会粘在烤网上,变得很难处理。
烤过的蜂蜜没办法完全挂在串上,会导致烤串的甜度降低。如果要达到甜口烤串理想状态,就得多次加蜜反复烤,让蜂蜜烤成的焦糖能更多地粘在烤翅外头。
所以有些商家为了省事,会在烤熟鸡翅以后,在翅上刷一层蜜,然后不烤,直接端上桌。
这样出来的蜜汁烤翅因为蜂蜜没烤过,还是浓稠的糖浆状,能牢牢挂在烤翅上,吃起来会很甜。
可是未烤制过的蜂蜜和烤翅不能完全融合在一起,虽然味道也不错,但比起刷完蜜再烤的串,味道是真的差上不少。
禾嫒尺手上这串撒上紫苏,还带点微辣的蜜汁烤鸡翅真是绝品。
在吃这顿南宁烧烤之前,禾嫒尺不知道辣味原来能跟蜜汁这么搭。
小时候在老家吃烧烤,要是点加辣,店家肯定不会给烤串加蜜,要是点加蜜,就肯定不会加辣。
在老家大部分烤串师傅眼里,辣椒和蜜糖是互相排斥的东西。
混在一块吃?
邪教,绝对是邪教!
禾嫒尺一手拿着竹签,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用指尖位置微微扶着鸡翅烤串的鸡小腿,在全翅中间鸡皮最多的位置狠狠咬下。
“呼呼~”有些烫,但烤鸡翅就得趁热吃!
鸡翅皮连着内里嫩肉被她用牙齿一并扯下藏入嘴里细细品尝。被猛火烤制的鸡皮烫得冒泡,咬下去居然还有些脆。
外焦里嫩的鸡翅咸辣焦甜,中间还流着肉汁,紫苏和芝麻粒的香气在嘴里伴随肉香漫延,让人迫不及待继续再次啃食。
转头,禾嫒尺没再继续啃翅中上的皮,而是往小腿头上啃,
比起单独的烤翅中,禾嫒尺其实更钟爱制全翅,因为可以一次性吃到鸡小腿、翅中、翅尖三个部位。
烤过的翅尖没什么肉,啃起来就像是在吃零食,香料味足。禾嫒尺喜欢那些烤得焦脆的翅尖,能将里头的细骨嚼碎了品。
鸡小腿的肉会比鸡翅中更柴一些,因为肉厚,有时候会没那么入味。
但是最上面那块脆骨吃起来会很有劲,而且鸡小腿和鸡中翅连接关节处,哪怕是串成串,也会凸一块出来。这儿的鸡皮通常会烤得特别香,因为连着骨,而且旁边没什么肉,用牙齿撕着吃,比单独的烤鸡皮油份更少,滋味更足。
啃完一个鸡全翅,禾嫒尺将手指上残留的烤串酱和蜜汁舔干净,继续品尝其他烤串。
可惜的是,其他串和这家店的烤豆腐以及牛肉、鸡翅比起来,略逊色些。
禾嫒尺一边吃还一边琢磨。
“下次再来,应该豆腐鸡翅各点两串,剩下的胃全留给烤牛肉串。”
哦,这里是广西南宁,不是鹏城,她是来出差的,没有下次了。
……
出门31天,差旅费被禾嫒尺花完了。
想着离开南宁之后再也吃不到紫苏味的蜜汁烧烤,回鹏城之前,禾嫒尺还跑到大姨烧烤又干一顿宵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10-120(第6/16页)
这回她没带相机,随便吃吃。
大姨烧烤的出品好像不那么稳定,第二次到店时,烤制的牛肉和豆腐倒是和上次吃的味道差不多,只是烤翅的火候好像差一些,鸡皮不像第一次吃时那么焦脆。
禾嫒尺思考过,怀疑是不是跟上次鸡翅上桌时,自己已经用相机拍了一段时间视频有关。
不过虽说紫苏蜜汁鸡翅的火候吃起来没有第一次时好,调味却也算是在一般烤翅水平之上,值得推荐。
返回鹏城的路上,禾嫒尺有些不舍,却也开始有些想念自己那刚租下来的小窝。
离开广西回到鹏城,久违地再次看见这个自己熟悉的城市,禾嫒尺忽然觉得鹏城的空气似乎比自己记忆中更清新。
其实鹏城多年来一直持续发展,公共交通、商场,甚至绿化做得都还不错。
从高铁站出来,转头就能直接刷二维码钻入地铁站进站回家,不用打车也不用挤公交,一路上方便得很,路面也干净。
以前一直在这里上学、上班,总是十分忙碌,没怎仔细享受这座城市带来的便利,甚至都没能好好看看这里的天空。
这么想着,从地铁口出来的禾嫒尺抬头望天。
“好阴啊,是不是要下雨,我的伞……”
“怎么这么闷,果然是要下雨吧?回去有一行李箱的衣服要洗,能干不?”
……
四月的鹏城就是要下雨的。
回到出租屋的禾嫒尺先是把看起来容易晾干的衣服丢进洗衣机洗一锅,再下楼把她之前寄回家的那套分体不粘锅从快递柜抱回家。
这玩意在快递柜躺了半个月,禾嫒尺还得付五块钱租金才能把它从柜子里拿出来。
一个月没住人也没开窗的出租屋里积尘倒是不算大,只是不知怎么的好像闻着有股奇怪的味道,禾嫒尺开窗通了会儿风,见外头的雨越下越大,只好关上窗,开空调给屋里抽湿。
禾嫒尺中午在南宁吃过中饭出发回鹏城,回屋初步整理行李,收拾房子,已经晚上7点多。
因为有些累,所以她仅是随意下楼吃了些东西,没再继续考虑探店的事。
毕竟手里广西美食素材已经够够的,哪怕每天写稿剪视频,也够她折腾大半个月。
……
禾嫒尺离开鹏城整整一个月,对于广西的印象,以及美食的各种观点均有所改变。
而这一个月,也足以让鹏城某些事物发生改变。
去年年底因为禾嫒尺的推文以及视频再次红上一把的遵义花记牛肉粉暂时还未因为天气转热,而热度退减。
过完年后,来店的客人变多,并日日排队。
花老板不是喜欢搞饥饿营销那一套的人,反而希望食客都能少排队,好好坐在店里吃上粉。
怎么办呢?
扩大经营?
万一扩大之后来的客人变少,又得多交房租,那岂不两头亏?
花老板这人开店时小心翼翼,赚钱不易,花钱也处处小心。
她并没有急着找更大的新门店扩张,而是把食街上倒闭那家酸奶麻花的门店按照不签合同,仅日租的方式,暂时租了下来。
鹏城的门店要是签合同长租,就得支付房东押金、租金,以及几个月的租金作为喝茶费,或是转让入场费,鹏城的铺租本来就贵,以上几项加起来是一大笔钱。
相对应的,租下来的铺子不管怎么折腾装修,房东都得按照合同办事,不能将租客从铺子里赶出去,否则属于违约,要按照合同赔款。
但是不签合同日租就不同。
房东有权在任何时候将铺子以他愿意的价格租给别人,只要租出去,里面的租客第二天就得离开。
相当于日租的租客在给房东热场子,里头越热闹,房东就越容易将这儿的铺子租上好价钱。
花老板将铺子租下来之后,也不装修,仅是把毛坯铺子打扫干净,放上桌椅。
客人可以在老店买了羊肉粉后,端着粉跑到这家空门店里进餐。
而店里的服务员只需要定时过去,将用过的碗筷收拢,擦干净桌子就行,也不费事。
天气热一些以后,这家铺子还是没租出去,花老板找人给这家毛坯新门店装上便宜的塑料门帘,又在里头接上电,弄来两台空调往里头吹。
门帘和空调后期都能搬走,算下来花老板总共没花多少钱,却让在店里吃粉的客人舒服不少。
花老板还琢磨,要是今年夏天过完,店里客人还是不少,她就试试把门店扩大经营,要是打回原形,那就还是老样子,只开老店就行。
和遵义花记羊肉粉仅隔一条街的网红牛大大牛腩煲,也同样在最近这一个月内进行了扩张。
不奇怪,毕竟这家店去年年底才开业就买爆鹏城营销号,将自己这家店的牛腩吹得天上有地下无,好吃是好吃,营销确实过了火。
禾嫒尺和表姐去店里那次已经提前不少到店取号,也愣是排队两个多小时才尝到味。
店家花这么多钱和功夫营销,难道只是为了那家只能放得下六张桌子,翻台率极低的牛腩煲店吗?
当然不是。
他们选择在市中心商区的商场一层盘下铺子,在那儿开了新的分店。
第115章
开在居民区附近的牛大大牛腩煲老店每天排队排到晚上十一点,开在市中心商区位置的新店却有大把空位。
不奇怪,毕竟老店整家店铺总共也就六张桌子,每桌客人进店吃牛腩煲至少得吃一个多小时。
刚开业那几个月营销做得厉害,排队的人也多。
队伍一个多小时才能动一次,可不是排到晚上十一点嘛。
新店不一样,店里位置多,一次起码能坐三十桌客人,完全不用排队,而且距离老店的位置也就3公里不到,照理说应该能吸收原本那些想到老店排队的客人才是。
“我们开在居民区这家店下午17:30刚开门,取号就已经排三十多,后续还陆陆续续会有客人到店打包或是继续在后面排,新店位置多一些也没问题。”
“开业初期继续做营销,以前因为排队原因没能到店消费的客人,肯定会愿意到新店试试。”
老板算盘打得精,却没想到效果不佳。
新店虽说分走老店部分客人让老店不至于像以前那样总是排大长队,却不知怎么回事,收益未能像他想象中那样好。
牛大大牛腩煲在鹏城火起来,大概是年前那会儿,12月底接近1月初的时候,这家店门口开始出现排队现象。
一家排队的店铺能吸引来周边路人居民的眼光,自然也会引来同行的窥探。
鹏城就是这样,人多,有钱的人也多,有钱没地方花想投资开店赚更多钱的人也少不了。
于是也有不少人瞄上牛腩煲这个新的商机。
过完年后,不光牛大大牛腩煲在寻址想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10-120(第7/16页)
开一家新店,其他同行更是早在年前已经做好准备。过完年,一家家牛腩煲店像雨后春笋一样在鹏城各区冒出来争抢市场。
按常理来说,牛大大牛腩煲作为率先把新鲜牛腩煲这个概念带到鹏城,并且引起一定风潮的店,通常在食客之间拥有一定口碑,这种店的基础客流是很难被抢走的。
可惜的是,这家店的口碑却不那么好。
店老板在年前年后时期,多次为了让营销号能拍摄店里热闹的情况,特意在店里人排队最多的时候,腾出专门的位置和时间接待营销号。
这种情况发生的次数多了以后,不少客人会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就连禾嫒尺那篇《一家只有六张桌子的牛腩煲店》笔记底下,也被去过店里消费的客人们搭起评论高楼,底下全是吐槽店家接待营销号不管客人的事。
这些排了长队到店消费过,感受却不那么好的客人,无论如何都不想再去第二次。
毕竟牛腩煲其实做起来不难,过完年后,鹏城有不少新开的牛腩煲店味道也不错,而且定价比这家店便宜些。
再加上牛腩煲味道相对浓厚,吃完一顿会有些腻味,至少一两个月内不想再重复吃。
一家店没有回头客支持,冲着排队好奇才来的新客尝过新鲜就走。再加上营销不可能一直买,毕竟营销号也要珍惜羽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给同一家店打广告。
牛大大牛腩煲未能善待这家店原本应有的第一批忠实客户,又失去铺天盖地的营销,很快,两家店的收支开始出现少许问题。
老店倒是赚钱的,毕竟铺面小,租金少。
哪怕不少客人被分流到新店,甚至其他牛腩煲店。
饭点时分,坐满六桌确实没啥大问题。
甚至店里多出不少之前曾多次路过店铺,但因为排队原因未能消费的客人。这些客人愿意在队伍变短之后,进店尝尝这家过期网红店的味道。
新店就不行了。
新店开在大商圈里,本来租金就贵,再加上店铺占地大,进去消费的客人又不算多,刚开业这个月的月初吸纳不少在老店排队的新客人,所以赚了些钱。
再往后客流量跟不上,而且天气热起来,想吃牛腩煲的人只会越来越少,看着够呛。
与牛大大牛腩煲这家新兴过期网红店相比,泰国冬阴功餐厅开业至今十几年,分店开完又开,倒是红得很稳定。
最近招牌菜还换了例图,以往挂在门口招牌上的咖喱皇大虾被拆下来,换上冬阴功炸鲈鱼的图片。
据说这道原本根本没几个人吃的菜,被名为小迟没吃饱的探店达人推荐过后,点单率涨得飞快。上桌频率已经超过原来的咖喱皇大虾,甚至快要赶上店内原本点单率最高的冬阴功汤。
据说店里的咖喱杂菜和冬阴功炸鲈鱼配着最搭,导致这道泰国餐馆里不怎么常见的素菜点单率也跟着飞涨。
就连某些原本菜单上没有这道菜的泰国餐馆,也在店里悄悄上架用咖喱汁煮的各种蔬菜,想连带着蹭些热度。
毕竟蔬菜配咖喱做起来花不了多少功夫,成本也不高,卖一份赚一份。
这家泰式餐馆也老排队,老店排,分店也排。
但他们对自己的客人还不错,最近天气有些闷热,店家还在店门口搞来一个泰式摇摇冰棍的制作道具。
这东西也很有意思,不用插电,像大桶一样的容器底下垫一大堆冰块和水,再往冰块和水上面放一根根类似实验室细长量杯一样大小的制冰模具。
往里面倒点果汁、水果粒、椰子汁、可乐等饮料使劲摇,里头的液体就会开始结冰。
每个在外头等位的客人都可以随便畅吃瓜子、爆米花、花生、以及刚做出来的冰棍。
等位期间嘴里有东西吃,还能看服务员在门口表演摇摇冰玩。再加上这家店的味道足够好,消费也不高,客人们哪怕明知道进店需要排队,也还是愿意时不时当一下回头客。
鹏城大,人多,能容得下长红的泰式菜馆,也有最近才新冒头的烤肉店。
华红区最近有家名为羊魔牛的焖烤羊肉店就挺火。
这家店开业好些年,在此之前一直冷冷清清,据说是因为花臂老板长得太凶,而且招牌名字不清不楚,导致好些客人不知道这家店到底卖的什么东西,所以只有少量客人到店消费。
在最近火起来之前,基本只能做老客生意,以及蹭着隔壁几家宵夜店的光,给隔壁店的客人卖点儿串揽客。
这家店新客那么少,还能坚持4~5年没倒闭的关键,主要还是因为回头客多。
羊魔牛的回头客那是真回头,能从港岛回头跨城来吃,花臂大哥烤肉功夫相当厉害,而且哪怕之前客人少,也有一定自己的坚持。
比如说不做外卖。
“烤串就得吃热的,送一趟外卖少说半小时。肉晾了膻味就重,白瞎烤那么久才好的肉,想吃上好吃的就下楼来买。”花臂老板这么说。
羊魔牛火起来之前,门面小得只能放得下厨房,并且店门口只有一个烤缸。
目前虽说门面还是那么点儿大,但是烤缸已经比以前多增一个,出串量乘以2。
花臂老板甚至已经开始考虑是不是可以盘一家有座位的店铺,好让自己的食客在店内有专属的位置坐,能吃得更舒服些。
以前的店子没位置是因为赚的钱少,现在多赚些,倒是也能多花些。
羊魔牛热度上涨,也让附近这条美食街受益不少,连带隔壁砂锅粥店的客人都变多了。毕竟这条街的老板们关系好,羊魔牛店门口没位置坐的时候,可以到砂锅粥店里点锅粥,再让焖烤肉店的服务员将串送过去吃。
以前这家店客人少,花臂老板为了省钱,点单、烤串、送串,甚至结账等事,基本都是由他本人以及老板娘、店内唯一的员工包办。
店员工还有放假的时候,他俩除了过年那会儿得回老家,几乎全年无休。
现在客人多,老板只负责烤串就行,还请了专门串肉,以及给客人送串的新员工。别看老板每天站在烤缸前头板着脸,心里不知道得多乐呵。
他倒是不必担心自己这家店变成过气网红,收入恢复成原来那样该怎么办。
羊魔牛的特色焖烤肉串味道好,量大扎实,价格便宜。老板还送腌菜、生菜,偶尔给新老客人们赠些他闲时乱鼓捣的东西尝味。
上个月这家店的探店视频刚发出来没多久,已经在网上出现自来水。来过店的客人们不光自己会当回头客,还推荐给亲朋好友来店消费。
因为店子风评不错,不少刚起号的探店达人,都会来这里拍视频蹭蹭热度。
羊魔牛的新老顾客在网上冲浪时,偶尔刷到探店达人来这儿探店的视频,还会给视频点赞,并在视频底下留言,告诉其他网友这家店真的好吃。
和羊魔牛几乎同一时间获得网络热度的,还有陈记臭豆腐。
陈老板最近生意做得有点大,业务广,现在不光炸臭豆腐,还自己直播咧。
只是大部分时间,他直播间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10-120(第8/16页)
浏览量还没来摊子上买臭豆腐的人多。毕竟他长得不是很有观众缘,但臭豆腐是真好吃,追着他到处跑的人越来越多。
他生意好了,也不仅只是自己开摊,还将自己亲哥哥也从老家带过来卖臭豆腐。
不过他哥不跟他一起卖,而是单独推一辆别的车,在另一区开摊。开摊初期就有陈老板帮忙推广,除了老被城管撵着跑,生意还不错。
除此之外,陈老板还在自己的小推车上贴了加盟电话,想当供应商试试,还要招学徒。
他招学徒和加盟商的广告天天往自己臭豆腐群里发,发得连最近这个月呆广西的禾嫒尺都知道了。
禾嫒尺还吐槽呢。
群里都是他的客户,往里面发学徒广告能招来谁呀?
没想到前不久还真让他在群里招到一名学徒。
禾嫒尺的老黑粉——
老海馄饨铺前店长。
第116章
店长年前和老板吵过一架。
虽说表面上看起来相安无事,只是大家各自心中都埋下不和的种子。
过完年,因为没招到合适的新人,馄饨铺老板倒没说要炒店长的鱿鱼,但他跑店里指手画脚的次数是越来越多。
店长是个拿工资的,也没意见,随他怎么胡搞都行,两人之间倒是莫名和谐。
其实店长那会儿已经有些想辞职,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主要是他还没想好辞职之后该咋赚钱。
按照他以前的想法,要是想在餐饮业深耕,最好是能攒钱拥有一家自己的门面当老板,店子装修好一些,味道差不多能吃就行,毕竟鹏城多的是这样的店,看着也能赚钱。
但接连去过几次小迟推荐的餐饮店打卡,甚至还去过馄饨铺对面的香嘴巴重庆小面试探敌情,他的想法却开始发生少许改变。
小迟推荐的陈记臭豆腐、遵义花记羊肉粉、美味面家的馄饨、甚至重庆小面味道都很不错。
鹏城人虽说出名的喜新厌旧,新兴餐饮年年更新,但这几家店却抵挡住各种风潮,抗了下来,并得到附近居民们的喜爱。
就是靠的味道。
鹏城打工人多,只要味道不错,哪怕环境差一些,大家也不那么在意,毕竟连气味不好的臭豆腐摊都有那么多人喜欢去呢。
而且像陈老板这样出来自己摆摊,成本也低,哪怕像他这样没什么积蓄的人,只要有门手艺,一样能推着小车出来赚钱。
有什么东西味道好,能快速获得客人喜欢,并且适合在鹏城摆摊卖着赚钱呢?
店长开始思考。
从这时候开始,他没事就会在网上看各种摆摊消息,琢磨自己是不是也能出来单干卖点什么。
为了获取灵感,他也没少看小迟的笔记以及评价记录,毕竟小迟嘴巴毒,不光吐槽东西难吃时毒,还会吃。
作为最早关注小迟没吃饱的人,而且还是黑粉。店长没少到处扒她马甲,是最早发现她在各大平台都有账号的粉丝。
现在他不光关注了小迟在点评的账号,连逗音、P站、公众号都一并有所关注,一人就给小迟贡献4点声望值,小迟在网上发的所有内容他都能看见。
“……跑去广西了,桂林米粉?不行,不适合推车卖,而且桂林米粉的味道鹏城不好复原,我也不会。”
“芋头扣肉?到店里吃还行,自己做摆摊肯定卖不了。”
“广西糯米饭?这个倒是很适合在鹏城卖,毕竟糯米和各种小菜不难弄到,豆蓉嘛,网上应该有教程吧,就是这玩意会不会有点扎实?”
“五花肉,竹筒饭摆摊……哦,这篇是吐槽,略过略过。”
一天天的,店长犹豫来犹豫去,倒是没想明白自己应该摆摊卖些什么,却没少看小迟发的笔记流口水,到后来,看得他都想跑广西玩去。
他还给自己找了个完美理由。
“在鹏城摆糯米饭摊应该不错,就是不知道广西糯米饭实际上吃起来什么味,得去桂林尝过味才知道自己能不能复刻嘛。”
“卖多少钱合适呢?桂林基本是3~5元一份原味的,在鹏城卖7元一份应该不算贵吧,再配点小料什么的。”
“当宵夜不合适,但是当早餐或是晚餐很不错呀,现在好些女孩子晚上下班也不吃正餐,来一团不到10块钱的糯米饭当晚餐吃,应该有搞头。”
正当他琢磨自己应该怎么弄到广西糯米饭配方时,陈老板开始往群里发加盟,以及招学徒的广告。
作为一名早就埋伏在陈老板群里的食客,店长心思这便活泛起来,转头就把糯米饭抛在脑后。
毕竟糯米饭味道怎么样,在鹏城能不能好卖,具体怎么做,他是不知道的。
但陈老板的臭豆腐他吃过,而且只要当他的学徒,就能从他手上直接学来臭豆腐的做法,至少味道能保证,怎么看都不亏。
再加上臭豆腐味道大,容易吸引客人眼光,糯米饭没味,在鹏城名声也不大,更不好卖。
仔细一琢磨,还是卖臭豆腐靠谱。
店长便趁着上班摸鱼期间,在聊天软件悄悄私聊陈老板,问他加盟和当学徒是怎么一个流程。
陈老板也不坑他,加盟说白了,就是在陈老板这进臭豆腐的货。
包括小料、臭豆腐、辣椒等。
当学徒不用交学费,但是得给陈老板打下手,而且没有工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给陈老板帮忙。同时,陈老板也会教他怎么将臭豆腐炸得口感刚刚好,以及小料汤汁等料和臭豆腐的配比。
学成之后可以自己出门摆摊,但是不能在陈老板附近摆,得自己找别的地。
店长算了算在陈老板这进货再出门摆摊能赚的钱,觉得这档生意能做,这才向馄饨铺老板辞职,跑陈老板那儿当学徒去。
在陈老板的三轮车旁边当学徒,和在店里当店长的感觉很不一样。
首先地位不同,毕竟之前高低算个店长,老板不在的时候他就是老大,虽说手下就管那么一两个人,那也算个管理嘛。
在陈老板这就不同了,最初几天,陈老板肯定不会让他上手炸豆腐,得先使唤他几天,让他在旁边观察豆腐怎么炸,料如何配比,以及给客人打包应该怎么处理等等。
身份一下从店长、臭豆腐摊的顾客,变成能让陈老板随便使唤的小弟,店长……
哦,现在不能叫店长,他辞职了。
馄饨铺前店长姓徐,年纪不算很小,现在地位不高,就叫他徐老弟吧。
关于身份转变,徐老弟最初是不那么习惯的。
只是很快,他的注意力便从身份转变挪开,来到陈老板和顾客的相处模式之上。
徐老弟在馄饨铺里干活时,和顾客其实没什么太多交流,时常看见店员将店里的剩菜往后厨潲水桶里丢,心中其实也没什么太大波澜。
东西不好吃嘛,吃不完很正常。
店里的顾客吃东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10-120(第9/16页)
时大多面无表情,他无法从任何一位顾客的脸上看见尝到美食时会有的满足感,或是得到任何赞扬。
在臭豆腐小推车旁干活则完全不同。
他能注意到,不少熟客人和陈老板关系不错,哪怕路过摊子不买豆腐,也会跟他打招呼。
而来摊子上消费的客人,表情也和馄饨店的客人完全不同。
熟客在排队等豆腐时,光看陈老板炸豆腐,拌小料和酱汁时的样子已经开始不由自主的咽唾沫。
甚至有很多客人刚把臭豆腐拿到手,也不怕臭豆腐烫嘴,便直接站在摊子旁边狼吞虎咽地吃。
客人对待臭豆腐时的反应和他在馄饨铺里工作时完全不一样,让徐老弟在小摊旁工作的情绪也和店里时有些区别。
徐老弟在店里白打工一周后,陈老板终于让他上手试着炸臭豆腐,并将这份臭豆腐卖给某位食客。
对于徐老弟来说,炸臭豆腐不算难,关键的火候问题有陈老板在一旁把控,自然出品也不会差。
当这位食客站在三轮车旁,往口中连塞三颗臭豆腐,并露出满意的表情时。徐老弟才久违地发现,原来做出的食物能得到食客认可时,厨师本人会这么高兴。
之前在馄饨铺里工作,他在店里涮馄饨的目的,更像是单纯为了上班赚钱。
而现在在陈老板这儿当学徒,似乎目的除了赚钱以外,还能多出些别的什么。正当他想着呢,耳边传来陈老板絮絮叨叨的声音。
“哎,这个豆腐还没好,豆腐蓬起来还没脆的,一沾汤汁就会软,不好吃。你最开始不会判断软硬就自己算时间。”
“客人叫你多打酸萝卜的时候你要看份量,加少了不行,酱汁里的酸味全靠萝卜,加少了会腻口。”
“刚才这位客人要求多加萝卜,你就按照普通比例拌完酱汁,再单独挖一勺小料往做好的豆腐上加,要是一起拌酱汁里,酸萝卜就会让汤汁变淡,发酸还不好吃,知道吗?”
陈老板一边玩手机一边指挥徐老弟干活,看样子倒是比平时更逍遥自在。
不过他这人是一点不藏私,说的话句句都是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精髓,也不知徐老弟听进去没有。
……
在徐老弟辞去店长职务期间,他原来上班的那家馄饨铺也悄悄换下招牌。
老板还是那个老板,装修也没什么改变,只是店里经营的主项目从馄饨换成了各式快餐。
味道一般,但价格还算公道,开在城中村对面街,倒也引来一些食客光顾。
店内收支勉强达到平衡,赚不到大钱,不至于亏钱,也就这么将就经营着,像这样的店铺鹏城多的是。正因为这样的店铺多,大家味道都一般,所以同样都能赚些小钱。
……
离开广西回到鹏城的禾嫒尺开始马不停蹄地剪辑新视频,以及写推文稿。
一个月没怎么发关于鹏城的稿子,她早前的笔记以及视频浏览量下降不少,鹏城餐馆能提供的整体收益已经止住上升趋势,开始往下跌。
毕竟不管是她的视频也好,推文也罢,全都只是让这些店子火起来的导火线,这些店能受到顾客们的欢迎,根本原因还是店家基本功扎实,味道好,才能引来更多客人。
有不少客人其实是经过口碑相传,或是看了别人的推文笔记才来店里消费的。
这些收益跟禾嫒尺没啥关系。
而且APP的影响似乎只限定于客人入店前一个月。
例如有位客人在看了禾嫒尺某笔记后,连续到某家店消费2个月。而这个2月期间,他并未再次观看禾嫒尺关于这家店的笔记,那么从第二个月开始,他的消费将不再为禾嫒尺提供后续的影响力收入。
反之,要是这个人每次到店里消费之前,都看禾嫒尺的作品进行参考,那他每次进店消费都能给禾嫒尺带来收入。
所以遵义花记羊肉粉给禾嫒尺带来的收入下降得尤其明显,毕竟关于这家店的推文以及视频,后期已经没什么太多浏览量。
反而冬阴功那篇笔记虽说因为篇幅太长,测评内容太多,初期不那么受网友们欢迎,但后期有不少食客会参考她的测评进店点餐,给她带来的收益还更持续些,直到现在还每天有最低200的影响力收入,每逢周末还能再加一些。
其他几家店也各有各的情况,这几家店给禾嫒尺带来的收益最高峰已经过了,她要想持续赚更多钱,就得再发布些新作品。
现在的禾嫒尺动力满满。
毕竟上个月虽说她没有继续发布关于鹏城美食的任何作品,但光是之前鹏城的推文以及视频,就给她带来三万元出头的收入。
还没算广西笔记那部分呢。
第117章
禾嫒尺在广西写的饮食笔记虽说热度比鹏城写的笔记热度都高,到目前为止却都只是数据好,评论区热闹,钱倒是挣得不多。
不奇怪,毕竟桂林柳州的情况,和鹏城又略微有些区别。
鹏城不是旅游城市,游客少,本地人也少,从全国各地过来发展的年轻人多。
年轻人新到一个城市对本地饮食不太了解,再加上这个城市铺租贵,餐饮业更替快,几乎每过几天都会有新的餐饮店铺开业,愿意登上社交平台查看店铺评价,按照网友们的评论寻找餐馆的人不少。
要是哪家店在网上稍微有些名气,只要过个一两天,或是周末,就会有不少网友凑热闹跑到门店去消费。
桂林阳朔柳州等地的本地餐饮更替其实没那么快。本地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本地人,会更愿意按照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选择就餐的餐饮店。
禾嫒尺那些笔记,其实主要还是写给游客们看的。
只是游客们大部分看笔记时还在家做旅游攻略呢,看完笔记最多只能来个点赞加收藏,一时半会儿也不能直接跑到广西去消费。
再加上桂林消费低,禾嫒尺推荐的店铺又都是实惠量大味道好的类型,所以收益也不高,哪怕有正好在当地游玩的游客看过她的笔记,选择到店消费,几乎都只能给她带来1%~3%左右的影响力收入。
像糯米饭、各大米粉店、客人们再怎么花钱,一顿也很难超过10元,一位食客能给她提供的收入也就几毛钱。
偶尔也有几位客人跑到例如崖边鼎锅饭、新记酒楼、乡土农家菜、牛八宝等客单价略高一些的店里消费,这些店带来的收入会更高许多,一桌10~50不等吧。
广西笔记的收益,能给她带来的日收入大概是5~150区间内,跟禾嫒尺刚获得APP时,在鹏城赚的钱差不了多少。
目前看来是这样。
……
【每日任务4:发表公众号探店长文任务已完成,获得720现金奖励,一次幸运转盘抽奖,10经验值,300流量券。】
【每日任务5:制作美食有关视频任务已经完成,获得940现金奖励,一次幸运转盘抽奖,10经验值,300流量券。】
跨城探店任务进度:75%。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