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2 / 2)
幼青不明白这意思, 忽然想到什么,忙从袖中拿出锦帕,轻轻擦了擦唇,胭脂顿时在锦帕上晕开, 殷红色泽鲜艳夺目。
是胭脂花了吧,幼青想。
半抹绯红的胭脂色,落入殷胥眼中。
月影朦胧之中, 大红色的衣裙在黑暗中显眼得瞩目, 几乎夺去了所有的视线,点翠发钗微摇,金丝攒珠轻坠, 唯独肌容似玉, 眼眉轻垂,唇瓣因着用力的擦, 原本浅淡的唇色也泛起红。
幼青又仔细擦了擦, 确定没有胭脂了才放下,暗暗心底松了口气,将锦帕轻轻攥在了掌心,还有点隐隐的窘迫。
殷胥忽然开口:“上回那个吻——”
“陛下放心。”幼青手指紧扣,抬起了头轻轻望着他, “臣女没有多想。”
那个吻突然又短促,他既没有多言, 想来也是觉得尴尬。
既然如此,她也不当多提多念。
幼青又道:“臣女已经忘了。”
殷胥神色僵了下, 但很快凝滞的神情便恢复如常,他只望着眼前人。
她忘记了,可他没有忘记。
他不仅没有忘记,他还渴求更多。
他想不管不顾地下旨赐她和离,想下旨要她入宫,仅仅待在身边都不够。
他不止想要她做女医,他想要沈文观那样的身份,可以光明正大站在她身侧的特殊位置。
想见她,像方才一样,同他撒娇。
想要肆无忌惮地,同她亲密地贴近。
殷胥阖了阖眼,喉结微动,压下心中愈演的燥意和渴求,半晌,他缓声开口。
“干净的衣物已备在内殿了,外边有宫人候着可唤。”
说罢,殷胥推开殿门,提步离去。
幼青愣愣地站在殿内,望着已经阖上的殿门,那道身影再看不见,连同幽幽的檀香也都消失殆尽。
半晌她垂下了头,盯着月影良久,才转身进了内殿,果然在桌案上瞧见了备好的整齐衣物。
大红洒金洋绉裙,月光下光泽流转,和她身上的这条近乎相同。如此这样,出去之后,乍一眼也不会被旁人瞧见,衣裳已经换了一身,省了许多麻烦。
幼青抱着衣裙,在原地怔愣了许久,脑中蓦地想起方才的场景。
年轻帝王侧身靠在窗前,月光连同窗影一同落在他的容颜,他手里端着茶盏,修长的指节,有一搭没一搭地,在杯壁上轻轻叩击,动作是少见的随意。
他落向她的目光,有点特别。
幼青下意识摸了摸唇,有种他会再次吻上来的错觉。
马上,幼青就摇了摇头,把这奇怪的念头摈弃出去,上回的吻,是意外吧,他这样的人,怎么会再做那种事?
摈弃所有杂念之后,幼青脑中终于又只剩下一直以来都萧萧如玉的太子殿下,到现在沉稳内敛的陛下。
她一直都仰望着的人。
幼青很快换好之后,走出殿门,外面只候着粉衣宫女,没有再见熟悉的人影,她轻轻垂下了眼,随着宫人一同回厅。
不远处的石子路上,殷胥缓缓行着,玄黑衣袍随着步伐微动,他望着近乎萧索的冬景,胸口热意没有褪去。
她柔软的手指,仿佛还勾着,像是羽毛轻挠过心底。
他的唇角缓缓勾起,却又很快落下。
只是还不够。
殷胥脚步顿住,眉目低垂。
想要的太多,太重,太珍贵,这些本就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需要慢慢图谋。
她已经在慢慢亲近他了。
当务之急是沈文观。
沈文观在她心目中的印象太过于好,若沈文观执意不和离,甚至于做出些讨好至极的事情,她就心软了,该如何?
他根本不在乎,她所担忧的声名。
更不介意强取臣妻。
殷胥目光沉了沉。
幼青回至厅内之时,太后的目光很快就落了过来,在瞧见人完完整整之时,才渐渐收回了视线,唤人坐下。
安太妃执着骨牌,支在下颌,忽然像发现了什么,唇角缓缓勾起。
出去更衣这般久就罢了,怎地唇脂都不见了踪影,做什么去了?
幼青坐下之后,灯火晃晃之下,因着唇脂拭去,现出了原本的颜色,唇色略显轻淡,更显几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宫阙藏青》 20-30(第6/17页)
清丽脱俗。
太后明显也注意到了,甚至又反复多看了几眼,才终于确定,唇脂的确没了。
幼青意识到了什么,忙低声解释:“方才更衣时弄花了唇脂,故而擦去了,有失礼之处还请恕罪。”
安太妃哦了一声,幽幽的檀香轻蕴,她不动声色嗅了下,这味道倒是有几分熟悉,随即她笑着垂目看牌。
只是去更了个衣裳,怎地还沾了皇帝身上的味道,唇脂也没了。
太后闭了闭眼,额角跳了跳。
上回还以为皇帝是放下了,终于不惦念这那等不道义的事情了,结果今日真是给了她好大一个惊喜。
若只是见一面,什么都不做也罢了,太后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什么都不知道。可如今,竟然放肆失礼到吃人唇脂了!
滴漏声声,天色已晚,很快牌局散去,太妃等也离去,太后特意留下幼青,二人相携一同走出厅外。
宫人在前面打着灯笼,地上的积雪也已经清除干净。
虽是黑夜,也极为明亮。
太后携着幼青缓缓行着,轻握了握幼青的手,戴着的佛珠也随之落在幼青的手背,温暖而干燥:“受了什么委屈,便同哀家说,哀家一定会替你做主。”
幼青愣了下,恭敬地道谢。
太后等了半晌,没有等到下文,又看了幼青一眼,只望见恭顺垂着的模样,又思及方才略显红润的唇瓣。
握着佛珠的手一顿,太后望着前路,这怕是心中有委屈也不敢说出来,毕竟那欺负人的混账是皇帝,谁敢说他的不是。
太后脚步微迟,拨动手中佛珠。
还是佛经抄得少了。
不然也不至于做出这种事情。
混账,太混账了。
幼青又陪着太后走了一段,一路上闲话了几句病症治法之类等等,幼青皆是认真以回,待又行了一阵后,太后便遣了宫人送幼青出宫。
大部分女眷已散去了,幼青算是离开得最迟的,至月华门处之时,刚巧沈文观正在拜别官场友人。
幼青本不欲上前,刚提步登上车马,谁知沈文观推开了搀扶的小厮,带着几分微醺的醉意,摇摇晃晃地行了过来,瞧见幼青之后,辨认了下,以手指着喊起来。
“我是不会和离的。”
幼青没有说话,只看向了小厮,以眼神示意了一下,小厮挽着沈文观,连忙劝说道:“二爷,先回府吧。”
小厮越拦,沈文观越不满。
他一手就挥开小厮,只望着幼青:“你还记得刚去扬州的时候吗?”
“当年刚去扬州的时候,人生地不熟,那段艰难的日子,都是我们一起扛过去的,那段日子,我没齿难忘。”
她嫁给他这两年,打理内宅,大大小小内内外外都料理得周全,又勤勤恳恳,又不图回报,操劳了这么久。
她为他付出这么多,想来定然对他,还是舍不得的。
思及至此,沈文观越说越激动,拍着胸脯道:“我沈文观还是有点气节的,我是喜欢柳月,但也不能在日子越发的好起来,已经渡过最艰难的时候,就把共患难的糟糠之妻抛之脑后。”
附近来往的宫人都听见了这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小厮也根本拦都拦不住。
幼青没有再让小厮拦,只下了马车,望着沈文观平静道:“既然已经渡过最艰难的时候,一切都好起来了,你我也该分道扬镳了,各自过各自的生活。”
沈文观没有在幼青眼里,看到一丝一毫的犹豫和不舍,他踉跄着后退了一步,深深地疑惑,真是奇了怪了。
他好歹是京官,虽然俸禄在长安不算高,但胜在稳定,而且地位也不低,还对她有几分歉疚。
她是真的,想同他和离?
沈文观还是不信:“薛二,不是我说,你别在这种事情上轴,在这种时候犯傻,同我和离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
幼青声音平静:“和不和离,于我而言,没有很大的差别,我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更无论有没有好处。”
一个人怎么会过得好?而且,有跟皇帝的旧怨在前,又有同他和离在后,就算想再成婚,能找到什么好东西?
“薛二,我说实话,从你的角度考量。”
沈文观深深呼吸,“我觉得,你最好不要跟我和离,要是和离了,你肯定找不到比我更好的了。”
幼青忽然觉得,有点无法沟通。
“我说真的,别犯傻了,薛二。”
沈文观话音落地的瞬间,不远处传来一阵清嗓的咳嗽,他抬头一看,顿时傻愣在了原地。
宫道之上,来了一群人,尽是甚少得见的高品官员、武将,而正中的年轻帝王在人群簇拥中,向他瞥了过来。
在宫人恭声的请安声中,沈文观吓得酒都醒了,连忙拉着幼青叩拜行礼,心里七上八下,也不知道被听到了多少,这下丢人也是丢得彻底了。
帝王经过沈文观时,脚步微顿,沈文观低垂着头,只瞧见半片龙袍一角,银线暗纹恍若浮动,龙纹栩栩如生。
殷胥望着沈文观,蓦地笑了声。
和离之后,找不到比他更好的?
第24章 她不能吃茯苓糕。
长长的宫道之上, 宫人手执灯烛,映照得有如白昼,太极宫都在灯火中映照得煌煌如晖, 朱红宫墙巍巍峨峨。
沈文观跪在青石地砖上,忽地瞥见龙袍一角竟在他的跟前停住。
顿时他冷汗都冒了出来,头垂得更低,脑中飞速运转, 竭力回忆方才醉酒后可是说了什么对陛下不敬的话,不慎落到了陛下的耳朵之中。
好像也没说什么。
不过都是在劝说薛二不要和离之类的话语,还说薛二和离之后找不到比他更好的人了。
这也没什么吧。
顶多是丢了个人。
上方蓦地响起一声冷笑。
这下不仅是沈文观, 是随从的一众官员都悬起了心, 或多或少,不动声色地都望了过来,心里头盘算, 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一回事, 触了陛下的霉头。
有人的目光,忽地落在了沈文观旁边一同跪着的窈窕人影, 怎么又有这位传言中的薛二姑娘, 是同她有关?
殷胥收回目光,提步向前而去,只淡淡地道了一句:“沈大人醉酒之后,倒是有十分的狂妄。”
沈文观额上渗出了汗,忙诺诺地因酒醉失言告罪。
帝王没有回应, 已经越过他走了。
随即,随从的一干大臣以及一众太监宫女等等乌泱泱的人, 都在所有人屏息凝神中渐渐远去了。
行在最末的是沈文观的顶头上司,他有些恨铁不成钢地剜了沈文观一眼, 一天天的净会给他惹事。
沈文观讪讪一笑,神情忐忑。
直到人走远了,沈文观还跪在原地,等到一点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宫阙藏青》 20-30(第7/17页)
音都听不到了之后,才胆战心惊地起了身,顺便擦了擦额头的汗。
后怕终于浮上来。
沈文观神情恍惚,险些站不稳,被小厮搀扶着上了马车。
车马一路摇摇晃晃,终于行至沈府。
幼青回至兰香院后,卸去钗环粉黛,待沐浴出来已是二更,却没有分毫困意,拿干帕子擦着湿发,缓缓走到榻上坐下。
玉葛拨弄了下灯芯,顿时稍黯的灯火明亮了起来,光影映在窗纱之上,勾出朦胧的一道。
瞧见幼青的神情,玉葛也忍不住想,这沈二爷在和离一事上,竟然固执得超乎人的意料。
沈二爷既不喜欢,也不肯和离。
而且玉葛不太理解的是,沈二爷固执地觉得,幼青和离之后就会过得不好。
可是幼青有医术有余钱,就算在长安也买得下宅院,怎么着都可以过得很好,一个人也没有什么不好。
幼青擦干头发之后,仍没有睡意,就拿起了棋子,复原这上回对弈的棋局,一点一点复盘,她究竟是怎么赢的那盘棋。
玉葛奉上茶水之后,就坐在杌子上描着花样子,抬头只见榻上的人影,安静地垂首望着棋盘,长发柔顺地垂下,柔软的轮廓像是在发光。
整个里间,唯余时不时的落子声,还有灯花在窗台下轻爆的声响。
这样的时光,其实也很好。
玉葛正如此想着。
幼青已一颗一颗地捻起棋子,坐在原处,垂目思索。
其实不和离,似乎没有什么不好。
但于她而言,她从被强压上喜轿的那日就在等着和离,她其实很讨厌这样,一切都身不由己的感觉。
成婚的这两年里,不愉快是居多的,她的一切都是被束缚在框里的,直到她的医术渐渐救了很多人,她才慢慢有了一点自己选择的权力。可实际上,她真正的权力还是很少,甚至于,很多的决定,如果沈文观不同意,她是没有办法的。
三年前,她被丢在了长安,被强逼着嫁人,是别无选择。
可三年后了,她有安身立命的本事,有可以傍身的钱财,她有选择的余地,她想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和离,是必然的。
只是她要想一想,如何才能劝动固执的沈文观。
幼青放下棋子,终于去歇息了,玉葛也灭了灯烛,小声地退出了里间。
帘栊落下,玉葛忽然想起,今日在宫道之上,她隐约听见陛下说的话,不由得心中隐隐生起一些预感。
总觉得沈二爷接下来会不大太平。
沈文观宿醉一夜之后,头痛得欲裂,浑身都乏力,眼睛都布满红血丝,第二日还要当值早起。
晨起,在柳月的服侍下,沈文观换好官服,路上还买了个馕饼,一路去到了大理寺中,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随手翻起了案子的卷宗。
他才回长安不久,也是刚入大理寺,并不做什么重要的活计,不过整理整理卷宗罢了,同僚也都和善,日子很顺心。
吃罢馕饼后,沈文观连饮几盏茶水,终于分出心思回想昨夜陛下说的那句话,心中愈发忐忑不安,为什么说他狂妄?
是为他说的那句,薛二和离之后找不到更好的人吗?可问题是,陛下为什么会因为这句话而生气?
薛二和不和离,和离后嫁什么人,又同陛下没有关系。
不过也不一定。
沈文观仔细地想了一下,照陛下每回见薛二,都泛着杀意的眼神,指定是想让薛二和离之后过得更差。
所以其实,那句话是在警告他——
不要再多管闲事,速速同薛二和离。
这样,陛下就可以看着,薛二和离之后过得生活悲惨,如此一解心中之气。
沈文观思及至此,逻辑已通畅。
一面是后怕,一面心里又忍不住唾骂,陛下真是个小心眼的,如此那般折磨了人还不够,还要毁人姻缘,非要看着人失去夫君,孤苦无依。
他脑中蓦地想象出来,和离之后,薛二身着荆布钗裙,吃不饱穿不暖,一瞬间从天上掉在地下,受尽冷眼的伶仃模样。
沈文观胸口忽然多了分激荡。
他将茶盏重重地掼在桌案上,他一定要扛住这种强压。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能多扛一阵是一阵,不到最后绝不答应和离,如此才是大丈夫的气势。
就在此时,桌案被人敲了敲。
沈文观抬头一看,顶头上司王勤正站在他面前,他正要起身行礼,却被挥了挥手示意不必。
王勤脸上露出,难言又同情的神色。
敢在陛下面前,都胡言乱语。
不说仕途了,这是不要命了。
正当沈文观疑惑之时,王勤拍拍他的肩膀,低声道:“下回还是别喝酒了,嘴上没有把门的,在官场上可太危险了。”
沈文观忙点头,他当然不敢喝了。
而后,王勤声音更低:“圣驾来了。”
沈文观顿时后背发凉,心口猛跳。
陛下竟然亲临了?为了什么?难不成真是因为昨晚的事?
话音这头刚落地,太监已经进来了,笑着走到沈文观面前,恭敬地行了个礼之后道:“陛下有请。”
沈文观忙拍拍衣袍,站起了身,在王勤同情的目光中,硬着头皮,跟着太监穿过长廊,走进了一间屋中。
其间装饰简单,却不失贵重,红木白玉四扇屏风搁在其中。
沈文观垂首走进去,步伐小心,绕过屏风之后,恭声叩拜行礼。
听得上方一声,“起来,坐吧。”
沈文观才敢起身,理好衣袍,顺着宫人的指引在座椅上坐定,紧张地接过宫人奉上来的茶水。
他盯着茶水,心中正胡思乱想,陛下今天来是为了什么,难不成真是要敲打着让他和离?没必要吧,真就这么恨?
上首传来声音,“沈文观,你与你夫人的感情很好吗?”
沈文观咯噔一声,深吸一口气,咬着牙硬是回道:“臣与夫人的感情很好,昨夜其实就是闹脾气而已。”
所以陛下,就不要非要为难我,让我做出那等休了薛二的不义之举。
思索片刻,沈文观又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些话:“臣的夫人就喜欢使小性子,她就喜欢这么跟臣闹脾气。”
“其实也就是很小的一件事,上回臣没给她带茯苓糕,她跟臣在生气,臣也是一时情急,所以才不慎在御前失仪……”
殷胥直接打断他:“她不能吃茯苓糕,吃后会长疹子。”
沈文观愣了一下。
上首顿了片刻,才开口问:“你知道你夫人喜欢吃什么糕点吗?”
沈文观真愣了:“呃,臣……”
上首接着问:“她喜欢喝什么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宫阙藏青》 20-30(第8/17页)
“最喜欢什么花?”
“最喜欢什么颜色?”
“平素最爱做什么?”
沈文观彻底傻眼了,他怎么会知道薛二都喜欢些什么?
“陛,陛下,这有点为难臣了。”
殷胥平静地问:“你当真与你夫人,感情甚好吗?”
沈文观简直想大喊,这谁会知道?他连柳月喜欢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会知道薛二喜欢什么吃的喝的?
上方再次响起声音。
“糕点,她最喜欢透花糍。饮茶,最喜新制的阳羡雪芽。喜欢兰花,喜欢天青色,平素最喜读书。”
一字一句,自然到平常。
不知道为什么,沈文观脑中忽地浮现起那回清篁阁出来时,薛二身上幽幽的檀香,以及分明没饮酒,却淡淡的酒气。
所有的一切都刹那间连接起来,电光火石一般连成一片。
组成一个,他从没想过的可能。
沈文观蓦地抬头望向上首。
年轻帝王一身玄黑龙袍,龙纹在日光下张牙舞爪,怒目而视,银线在光影中斑斑驳驳地流淌,而眉目俊冷,威严使人不可直视,高到不可攀折。
帝王黑眸幽冷,薄唇轻启。
“同她和离,你给不了她最好的。”
第25章 和离。
冬日阳光温暖地照下, 树梢的积雪都渐渐地化了,总有种蓬勃的新意从其下迸发出来,暖洋洋的很惬意。
沈文观走出门的时候, 脚下似踩了棉花一般,有种悬浮的不真实感,一路神情恍惚地回到了厅中。
王勤正坐着喝茶,听见脚步声, 一抬头却见沈文观这幅模样,顿时吓了一跳,忙走上前扶了一把。
“怎么了?丢官了?”
王勤心道, 不至于吧, 陛下素日都极宽和待下,不至于因为昨日酒后失言,就摘了人的乌纱帽吧。
沈文观摇头:“不是丢官, 但是……”
是比丢官还要震惊的事情。
对上王勤好奇的神色, 沈文观心中生起了一种,谁都不知道, 只有他知道的诡异快感。
外面什么沸沸扬扬的, 陛下对薛二恨之入骨,什么百般折磨……
谁知道背地里竟然是这样。
不过这种事,怎么也不能说出去,只能憋在肚子里了。
“没什么,陛下就批评了两句, 只是下官发现了一件极为震撼的隐秘之事。”
王勤正还等着下文,却久久没了声。
沈文观理了理领口, 拨开王勤的手,走回自己的位置坐下, 拿起剩下的半个馕饼啃了两口,翻看起了卷宗。
只要他速速和离,乌纱帽还是稳的。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一切都说得通了。
瞥见沈文观脸上诡异的笑,王勤一时都发了懵,就算没掉脑袋,没掉乌纱帽,被批评了两句,怎么还笑起来了,神神秘秘地话也说一半。
王勤一直想不通,陛下看那位薛二小姐的眼神,明显就是不一般。
他这下属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分明知道陛下和薛二的那桩旧事,更能明显瞧出来这余情未了,不和离就算了,还敢当着陛下的面说那种话。
真是想不通。
往日见他还是很能屈能伸,结果在这种事情上竟然这么硬?
王勤莫名奇妙地摇摇头,一甩衣袖提步走了出去。
沈文观一到了下值的时候,立刻马不停蹄地往回府里赶,径直往兰香院而去。
午后的阳光,洒下一层金光。
丹椒正坐在石阶上,认真读着医书,时不时望一望院子里晒着的药材,好不容易得这一日晴,要好生晾一晾。
忽地院门推开,沈文观官服都没换,快步走了进来,形色匆匆,像是有什么极为要紧的事,但脸上又不是很紧张。
丹椒正疑惑着,起身进去通禀,沈文观已经掀起帘栊而入,帘子甩出一阵响。
幼青一身深衣,袖口挽起,面前是两口大箱子,她正扫着书籍上的落灰,顺便整理有没有蛀蚀的,毁损的。
听见这一阵响动,幼青才抬起了头。
瞧见沈文观来了,她起身净了净手,略掸了掸身上的尘灰,刚想问有什么事,沈文观已经开口。
“和离书呢?”
幼青愣了下,叫玉葛去取。
“笔墨也备一下。”沈文观道。
玉葛将和离书交予过去,又研好笔墨递至沈文观手中,沈文观接过狼毫,很快在和离书上落墨。
书好之后,沈文观又通读一遍,拿起和离书吹了吹,放回了书案。
幼青望着这张薄薄的纸,白纸黑字的和离书末尾,清晰地落着沈文观的名字,她神情顿了一瞬,显现出了一分呆愣。
“怎么突然答应了和离?”
幼青这么想,也说出了口。
沈文观端起茶盏,大饮了一口,想起今日瞧见的,陛下那时看他的神情,他下意识摸摸脖子,幸好脑袋还在。
他敢不和离吗?再不和离,怕不是乌纱帽保不保得住,是脑袋保不保得住。
跟陛下抢人,他也真是不要命了。
沈文观咽下茶水,又有些神色复杂,陛下竟然亲自来见他,就是为了那件事。
还是不告诉薛二了吧。
“我想通了,反正就是答应和离了。”
说罢沈文观站起了身,只道,“如今只是和离书签了,后头还要一堆事要处理,什么嫁妆之类的,你慢慢收拾吧。”
至掌灯时分,兰香院一直在忙碌。
既要和离,确有诸多东西要收拾,玉葛和丹椒一直忙碌着跑前跑后。幼青也在整理书籍,其余的倒不是太重要,但两箱子书是不能有损或丢失的。
翻到小匣子里的书信时,幼青拿起来贴在胸口半晌,才小心地放回了木箱。
幼青在里间转了一圈,除却书籍,再重要的就是母亲留下的遗物,还有就是他曾送的一些东西。
直到最后,幼青才从箱柜里取出一个紫檀木的小匣子。
匣子里是一些银票,还有地契。
这些都是幼青这几年攒下来的积蓄,虽称不上极多,但在长安不太繁华的地段租赁个院子,供给花销是足够的。
到此时,幼青才有要和离的真实感。
整个院落都忙碌了极久,灯火久久地没有熄灭,至二更时分,才渐渐地灭了。
又是个冬日的艳阳天。
近来天气都在回暖,料峭的寒气都在日光中多了暖意,门口柳树上的鸟雀,叽叽喳喳叫着,仆从来来往往地匆忙。
幼青头戴兜帽,怀里揣着手炉,立在门前的柳树之下,瞧着箱笼搬上车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宫阙藏青》 20-30(第9/17页)
刺目的阳光落下。
沈文观今日休沐,从门里走了出来,瞧见柳树下的人影静静地立在那里,大红色的斗篷更衬得,其下露出来的半张脸似雪般冷白,未施粉黛的唇浅淡,依旧难掩其中姝色。
他不由得生出几分感慨,有种人真的要离开了的真实感。好歹也相处了两年,虽说也有些不愉快,但临到分别之时,还是免不得有几分不舍。
沈文观走过去,对着幼青嘱咐。
“既然以后一个人住,可要小心一点,虽说长安城很太平,但也免不得有小偷小摸的,平日里注意一点。”
幼青认真地道了谢。
沈文观想了下,又道:“如果要再嫁,可要看清楚人了,仔细想清楚了,再好好地做决定,别被些别有用心的人哄骗了。”
比如,不可说的那位。
当然,沈文观没明指,只是暗示。
说着说着,也唠叨了半天。
沈文观摸摸下巴,虽然还没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有种出嫁女儿的既视感,但和薛二相处两年,确实能看出来,虽然她医术高,瞧着冷淡,但实则很一根筋,其实单纯好骗得很。
而陛下那头,可未必这么简单。
男人么,不都是那样。
现在瞧着对人用心,谁知道再过一阵又是什么态度,冷淡了,厌烦了,又是另一番判若两人的模样了。
沈文观摇了摇头,拍拍幼青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道:“凡事留着根弦。”
最后说了一阵话,箱笼也都收整了。
沈文观终于拍拍衣袍,提步往回走,登上了台阶,都要进入府门时,他又停住脚步回头看了一眼。
就这一眼,他目光顿住。
沈府门口的角落处,不知何时停了一辆马车,瞧着很普通,但细看之下,首先是很大,其次所用木材上等,以及帷裳面料等等皆是极上乘,低调中透着奢华。
这辆马车不简单。
沈文观没往进去走了,就立在门口,观察着这辆马车。
很快,那辆马车旁的小厮,走至了柳树下薛二的旁边,不知说了些什么话,而后薛二就向那辆马车望了过去。
然后,薛二就提步往那辆马车走了。
沈文观暗暗提起了心,但理智又觉得不大可能,陛下怎么会特意来这儿。
幼青抱着衣裙,登上了马车,帷裳掀起半角,她弯腰走了进去。
而里面的人只露出个手背,即便如此,也足够引人注目,手指修长而骨节分明,青筋若隐若现。
只见这手,也可猜其主是何等风姿。
可又过了好一阵,都没有任何动静。沈文观急得抓心挠肝,到底是不是陛下,两人会在里面说些什么?
下一刻,风掀起帷裳半角,沈文观探着头的霎那,看清了隐约的龙纹。
而马车旁的侍从瞥了过来,顿时沈文观缩回了脖子,终于转身往府里走了。
果真是陛下。
沈文观一边走,一边深深思考,薛二那么个冷淡的人,陛下到底怎么追的?薛二怎么就叫陛下给套走了呢?
这么想着,沈文观又不禁担忧。
薛二这一看,也不像是能斗得过陛下那种面善心黑的,千万别是被骗了吧。陛下虽然瞧着* 冷,谁知道背后是不是说些甜言蜜语哄骗小姑娘。
沈文观深深吸气,暗暗咬牙。
马车之内,幼青捧着茶盏,茶汤升起腾腾的热气,隔着朦胧的一层,她看向不远处坐着的人。
幼青抿了抿唇,放下茶盏,有些不自在地低下头,先小声地开了口。
“我和离了。”
“嗯。”
幼青不明白他这一个嗯,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不说话,她没有抬头,也不知道他是什么神情,现在心里又在想什么。
停顿片刻之后,幼青终于忍不住,抬起头望向了对面之人。
年轻帝王身着紫袍,胸口的龙纹张牙舞爪着怒目而视,玉带轻勾,佩带轻垂,眉目沉黑,薄唇轻敛,仿若回到了少年,在冬日缝隙里的阳光下,静静地望着她。
幼青心跳蓦地漏了一瞬。
片刻之后,她匆忙垂下头,略有些紧张地抿了抿唇,饮了口茶,激荡的心绪终于渐渐平静下来。
幼青轻声:“陛下,怎么来了?”
殷胥眉梢轻挑,唇角勾起,很快又消失不见,但目光一直望着她,低声道:
“接你回家。”
第26章 留在她这里。
冬日的暖阳, 从缝隙中落下,照进马车里的黑漆桌案,汝瓷茶盏中茶汤泛黄, 清澈的映着细碎的光影。
幼青仰起了头,看着眼前人。
手心茶盏的温度,透过杯壁,一点点地烫入心口。
殷胥放下茶盏, 望向了马车之外,树梢的鸟雀扑腾着,他收回眼道:“你新置宅院, 朕来送你一程, 顺便瞧一瞧,或有可帮衬之处。”
“不用了。”幼青道。
殷胥目光顿住,直直地望着她。
幼青手指在衣裙扣紧, 她有些不自在地别过眼, 轻声解释:“没什么需要帮忙的,已迁过好几回, 都很熟练了。陛下素来日理万机, 不必为这种小事烦忧。”
殷胥道:“朕不忙。”
纵是再忙,这点时间还是有的。
幼青也不好再拒绝,只能胡乱地应了声之后,又道了句外面需人看着,随即起身掀起帷裳下了马车。
确实没有说谎, 从长安到扬州一回,在扬州时迁过一回, 从扬州到长安一回,这短短两年里, 幼青已迁了三回。
如今也算是十分熟练了。
幼青下了马车之后,仆从已将所有的东西都搬得差不多了,其实也没有什么,主要都是箱笼,家具之类近乎没有。
玉葛又清点了一遍,遥遥地朝幼青打手势示意,而后随着丹椒一同登上马车。
幼青也想上去时,又回头看了一眼,思索片刻之后,抿了抿唇,往沈府门口角落里的那辆马车走去。
殷胥此时侧头望着窗外,左手端着茶盏,指节有一搭没一搭在杯壁上轻叩,似是在思索。
幼青进来的瞬间,他抬眼望过来,唇角微不可见地轻勾又落下。
殷胥倾身抬手,边倒茶边询问。
“新宅是在静安坊?”
幼青并没有同他坐得很近,双手都放在膝盖之上,她略有些紧张地垂眼,眼睫长长地垂下,喉间轻声应是。
随即又说了详细位置。
说罢之后,幼青就停下了,殷胥略略颔了颔首,随即拨起帷裳一角。
立在马车旁的侍从,瞧见帷裳下忽然露出的手,手背骨节分明,而拇指的碧玉扳指在阳光下浓郁而瞩目,侍从迅速恭敬地靠近垂首而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