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第 244 章(1 / 2)
夜雨敲窗,檐下铜铃轻晃。莉亚伏案批阅军报,烛火映得她眉骨清峻如削。沈清推门而入,带进一阵湿冷的风,手中密信已被雨水浸出淡淡墨痕。
“江南漕运副使暴毙,死状诡异。”他将信置于案上,“巡按御史查验其书房,在暗格中发现一本账册,记录了近三年来周承安与户部、工部七名官员的银钱往来。其中一笔写着‘换药三两,酬金五百’。”
莉亚指尖一顿,抬眸:“换药?换什么药?”
“据医官推测,应是替皇帝更换安神汤中的药材。”沈清声音低沉,“那副使曾任职太医院采办司,正是负责贡院药材出入之人。他若真参与其中,为何又留下证据?除非……他是被人灭口前仓促藏匿。”
莉亚缓缓合上账册,目光落在窗外雨幕中。“这不是简单的贪腐案。有人在下一盘大棋??借周家倒台之机,继续操控内廷用药,甚至可能早已渗透到太子身边。”她忽然问,“太子近日可有异常举动?”
“尚无。”沈清皱眉,“但他昨日召见了一位道士,据说是从终南山请来的‘高人’,称能驱邪避祟。此人未经礼部引荐,也无度牒文书。”
莉亚冷笑:“又是这一套。当年赵承恩便是先以‘祈福禳灾’为名,引入方士,再借其口蛊惑圣心,逐步架空朝政。如今故技重施,不过是换了个人罢了。”
她起身踱步,袍角扫过竹简堆叠的书案。“我们查到了周承安的罪证,却始终没找到幕后真正的主使。他一个礼部右侍郎的侄子,哪来的胆子联络漠北残部?又怎能轻易接触到宫中御药?必有更高位者在背后撑腰。”
沈清沉吟片刻:“会不会……是内阁某位阁老?”
“不排除。”莉亚摇头,“但更可能是皇帝身边的人??贴身太监、掌印女官,或是长期执掌内务府的老臣。他们不动声色,却能左右药膳、掌控消息传递,甚至影响皇帝对奏折的批复。”
她忽而转身,凝视沈清:“我要进宫一趟,亲自查看皇帝最近的脉案和用药记录。你安排人手,彻查那位‘终南山道士’的身份背景,尤其是他是否曾与周家或赵承恩旧部有过交集。”
“可你现在入宫,太过显眼。”沈清蹙眉,“御史台刚弹劾你专权,若再深夜觐见,恐惹非议。”
“那就不是觐见。”她唇角微扬,“是探病。镇国夫人关心君体,何错之有?”
当夜二更,莉亚换上素色宫装,由沈清护送入宫。守门宦官见是她,不敢阻拦,只低声通传。皇帝正在偏殿歇息,太医正收拾药箱离去。莉亚接过脉案细看,眉头越锁越紧。
“本月十三、十七、二十日三次诊脉,皆言‘肝郁气滞,心神不宁’,开方均为安神定志汤加减。可这剂量……”她指着一行小字,“‘迷心散’的主要成分‘青冥草’,本属禁药,但若以极微量混入常规药材,形似‘远志’,极难察觉。而这几味辅药,恰好能掩盖其毒性反应。”
沈清脸色发沉:“也就是说,皇帝并非真病,而是被人用药物缓慢侵蚀神智,使其易受暗示、判断力下降?”
“正是。”莉亚合上脉案,声音冷如寒铁,“而那位‘道士’,恐怕就是来进一步加深这种影响的??以驱邪为名,行控制之实。”
她正欲离去,忽听内殿传来一声低呼:“谁在外面?”
是皇帝的声音,虚弱却带着警觉。
莉亚上前几步,躬身道:“臣妾莉亚,闻陛下夜不安寝,特来探望。”
片刻沉默后,帘幕掀开,皇帝披衣而出,面色苍白,眼神却清明几分。“是你……朕这几日总觉得头脑昏沉,梦魇不断,连太子说话都听着不像从前。你来了也好,朕有话要问你。”
“陛下请讲。”
他盯着她良久,才缓缓道:“十年前,你初入兵部时,曾查过一桩旧案??靖北营校尉许元彪被诬‘临阵脱逃’,家属贬为军奴。那时你说要复查,后来如何了?”
莉亚心头一震。这件事极少有人知晓,连沈清也是近年才从她笔记中看到。
“臣查实后确认,许元彪实为掩护主力撤退,孤身断后,战至最后一人。原主将为推卸战败责任,捏造罪名上报。臣已平反其冤,追授忠勇将军,抚恤其妹入京安置。”她顿了顿,“陛下为何突然问起此事?”
皇帝闭目,似在回忆:“昨夜梦中,有个穿黑甲的将士跪在殿前哭诉,说他死得冤枉,家人流落街头。朕醒来时,枕边竟有一枚锈迹斑斑的兵符,正是靖北营旧制……你说,这是不是他的魂魄归来索命?”
莉亚神色不变,心中却翻江倒海。那枚兵符,她明明亲手焚于祠堂,怎会再现?
“或许是有人故意放置。”她低声道,“借鬼神之说动摇圣心,乃奸佞惯用伎俩。陛下英明,不可被幻象所惑。”
皇帝睁开眼,目光复杂:“可朕总觉得,你在隐瞒什么。许元彪……是不是与你有关?”
莉亚垂首,嗓音微哑:“他曾救过我一命。十年前,我在边关查案遇伏,是他拼死护我突围。我欠他一条命,也欠他一个公道。”
殿内寂静,唯有烛火噼啪作响。
良久,皇帝轻叹:“朕这些年,越来越看不懂你们了。赵承恩专权时,朕以为只要除掉他便可天下太平;可你推行新政,反倒引来更多风波。难道……权力真的无法干净地握在一个人手里?”
“不是权力不干净。”莉亚抬头,直视帝王双眼,“而是人心贪婪。制度的意义,就在于让哪怕最贪婪的人,也无法轻易窃取它。”
皇帝怔住,继而苦笑:“所以你宁愿自己背负骂名,也要建这套规矩?”
“是。”她说,“因为将来有一天,陛下不必再依赖某个忠臣,国家也能正常运转。那才是真正的太平。”
皇帝久久不语,终是挥手:“去吧。查清楚到底是谁,在朕的药里动手脚。”
三日后,真相浮出水面。
那名“终南山道士”原是江湖术士,真名贾三奇,早年曾在赵承恩府中担任清客,精通蛊毒与幻术。经查,他确与周承安有过密信往来,内容涉及“借梦通灵,惑主乱政”。而向皇帝推荐此人者,竟是御前总管太监秦德海??此人已在宫中服务三十年,深得信任,主管内膳房与御药监。
沈清带亲卫突袭其宅,在夹墙中搜出大量违禁药材与一封未寄出的密信:
> “事成之后,许以兵部左侍郎之位,另赐江南良田千顷。切记,务必使帝疑心太子,父子相争,则吾辈可乘隙而起。”
信末无署名,但笔迹经比对,竟与现任吏部尚书徐文昭极为相似。
“徐文昭?”沈清震惊,“他是三朝元老,一向中立自持,怎会卷入此事?”
莉亚冷笑:“越是看似中立的人,越容易藏得最深。徐文昭掌管官员铨选多年,门生遍布六部。若《兵政十策》彻底落实,监察体系独立,他手中的举荐权将大幅削弱。他不动手则已,一动便是致命一击。”
她立即面圣,呈上全部证据。皇帝震怒,当场下令将秦德海打入天牢,严刑审讯。次日,秦德海招供:确受徐文昭心腹指使,长期在皇帝药中掺入微量“迷心散”,并策划引入贾三奇,意图制造“太子谋逆”的假象,逼皇帝废储,另立柔弱皇子,以便操控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