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7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60-270(第1/15页)
第261章
他依然能记起当日听见巡盐御史讲述查案经过时的那种心情。
你要说犯法了, 泰山商行也没利用盐引往外贩卖私盐。
你要说不犯法,朝廷出售盐引本就是提前收税,从头到尾只收了一万斤盐引的钱, 至于这一万斤盐之后盐生盐滚出的利益朝廷都没拿到。
宝音老神在在想。
[你就说是不是在规则之内的人玩法吧?]
这要是普通人也不敢这么跟朝廷对着干,官字两张口,有的是法子对付你一介商贾, 偏偏做这事的是她。
就不能以莫须有的办法来对她,所以这事到底还是法律上漏洞问题。
皇帝沉默片刻,望着起风的山头, 又看了看天空飘来的厚重云朵。
“后面盐政是如何改制?”
“盐只是一个调味料, 调味料怎么变成了吃不起的样子,国家商人都从这么个东西上吸血汗?”
“大海里的盐用之不竭取之不尽, 青海盐湖的盐全国人一起吃个上千年都吃不完, 就这么一个不值钱的东西, 竟然贯穿了上下两千年……”
她笑了一下, “每年两千多万两的税收, 近两千万两盐商的利润,四千万两, 等于每个人每年消耗半两银子的盐。”
“我们那时候盐是一块钱一斤, 后来涨价也才两块钱一斤, 两块钱连块饼都买不起。”
皇帝深吸一口气, “后世已经取消了盐政?”
人人都能吃上盐, 这是他都不敢想象的世界。
“也不是取消,国家专设公司,自卖自销,允许任何商人参与销售,但是价格不能超出国家指定的价格。”
[现在的盐政是承包制, 盐引其实就是提前收税,盐价虽然不贵,但是指定了某个地方只能某个盐商贩卖,为了获取最大利益,肯定会将盐价调到百姓咬牙承受得住的价格,与其让盐商获利,还不如调整一下,让更多人加入进来,允许盐商异地贩卖。]
他明白了她的意思,“引入外来者,外来者想要的抢夺市场会降低盐价?”
宝音点头,牵着他的手往山下走。
[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卖出更多的盐引,打破某个地区盐商垄断,只要官盐价格降下来,才能真正打击私盐。]
他沉吟一声,“这样一来走私的岂不是更多?”
市场混乱鱼龙混杂,到时更难查探私盐的来源。
[朝廷要的不是税吗?先混乱一阵子,摸清楚底细,等市面上决出胜利者,再制定相关律法,越是混乱不是越容易暴露问题?]
[你难道还打算将这件事留给你的儿子、孙子去处理不成?时间越久,越难改动政策,一句祖宗之法就能压得后面皇帝动弹不得。]
现在也不是没有拿祖宗家法说事,结果被当初常宁一句这祖宗家法指的可是朱元璋的法给弄得没人敢提。
不过凭康熙在清朝的地位,这时候定下来的法律那就是祖宗之法,轻易不能改动。
“下山再商量。”
才到山底下就碰见了皇子阿哥们。
等他们行完礼,宝音招呼他们一起过来拍照,拍完照,宝音笑着问他们这是去何处。
“儿臣等去狩猎。”
宝音看后面跟着一队负责拍摄的侍卫,明白了真是准备拍纪录片。
年初那部动画片被南府放出来了,有音乐有口技者,看得一众阿哥公主们如痴如醉。
之后又在宗室阿哥们流传开,很快进入了民间。
在大笔钱财的催生下,很快胶卷加大了产量,也有了别的动画片面世,甚至连留声机都催生出来了。
最近皇帝身边就跟着不少人,准备拍一部皇帝的真实纪录片,相当于起居郎干的事,起居郎仍然跟在皇帝身边记录一言一行。
拍摄纪录片的人则拍摄皇帝日常生活,这些不是给本朝人看的,而是留到后世的。
跟皇帝比较正规一点的纪录片不一样,阿哥们的纪录片更加倾向于娱乐。
还是宝音赠送的。
侍卫扛着照相机随意拍,能不能做成纪录片都不一定。
阿哥们得了这个玩意都很兴奋,决定先留下他们狩猎时英勇的身影。
宝音笑眯眯拍了拍几个年纪小的阿哥,吩咐他们注意安全也就没多管了。
这一年时间过得很快,小孩子一转眼就长大了,没见大阿哥都成家立业搬出皇宫了吗?
等他们长大想摸到他们的头可没那个机会了。
话说阿哥们还是幼崽时比较可爱,等长大后变成成人,满脑子大概都是利益了。
关于盐政的讨论宝音没再多提,他要是有心改革,自然会按照他的想法来。
告别了皇帝,宝音去看了一场电影。
一场《白娘子传奇》
顺便欣赏了一下留声机。
留声机的原理很简单,这东西用纸都能做一个简易的出来。
她上学那会儿可是经常被学校带去科技馆,也跟随老师亲手做过。
虽然已经忘记,再翻看了一下论文,还是能复刻出来。
相应的改良自有人能办到。
西城十里外,引来了水源,几所学校已经有了雏形,若是人手足够,入冬前一期工程就能完工,相应的各大学校也能搬到那里。
学校大了,才能扩招学生。
这一次交手大家目光都汇聚在泰山商行的私盐案和江南士绅集体被坑一事上,对于这新成立的皇家理工大学倒是关注不多。
或者说是有,只是已经顾不上。
宝音拨动了一下留声机的指针,漫不经心想,第一场战争落下帷幕,她小胜一手,虽然得到了不少土地,可没有让江南士绅伤到根底,还给了他们团结起来的机会,那么第二场战争也快要开始了。
她走到窗户前,看着天边的乌云,热气被吹走,很明显风雨欲来。
她看着院子里摇曳的树木,将团扇丢下。
那就让她再添一把火吧。
曹玺收到了一封信,他没敢当场看,而是拿回家才打开。
看到信上的内容,他陷入沉思。
很奇怪的信,他以为上面安排他集结这次江南被坑的人再连同有钱的盐商是准备一网打尽,甚至做好了背负骂名的准备。
上面竟然没有说要坑这些人一把,反而让他帮忙引荐购买铁船的渠道,引导这些人组建自己的船队将手里积攒的货物运往海外。
他弄不明白上面在打什么主意,看着更像是在帮助这些人。
虽然没看懂,曹玺还是听从了上面安排。
隔天装作一副无事人模样,跟某大盐商联系上。
“……某有办法买到福州的钢铁船,咱们想要打败泰山商行,得先斩断他们海外的利益补给,不然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60-270(第2/15页)
们斗不过他们。”
“木船虽然好,却没有钢铁船便利,我这边刚好得知了一个消息,某个家族订购了十艘大船,只交付了定金,这次也损失惨重,他们家族拿不出剩下的银子,干脆我们吃下这批船,组建商队去西洋如何?”
“这是最快将丝绸销售出去的办法,仓库里丝绸堆积如山,一日销售不出去就是亏损。”
大盐商本就是曹玺扶植起来的,听明白他的意思后非常配合道:“就听大人说的,草民这就去跟其他人通通气。”
他义愤填膺道:“泰山商行太过分,不能再任由他嚣张下去,不仅西洋的生意要抢,东洋的生意也一样!”
曹玺含笑点头,“没错,可不能让泰山商行一家独大,这是京城那边也不愿意见到的场面。”
此话一出,王姓盐商就知道上面的意思。
忙拍着胸脯保证会办到。
很快商会就通知到了。
刚开始一众人还很乐呵,大家凑钱凑物凑人,将商行搭建起来。
手里积攒的蚕茧无需便宜售卖,变成了生丝,变成了丝绸。
新式纺织机直接加快的产量,将让丝绸短时间内堆满了仓库。
大家又发力引进各种渠道售卖丝绸。
可因为丝绸太多,贫困的人用不上,能穿的人也买不了那么多。
要不是朝廷允许商人穿戴丝绸,怕是情况还会不妙。
但是市场就这么大,没有培育起来的市场能消耗的丝绸也就那些,这就造成了一个情况,每日产出的大量丝绸都堆积在仓库中,若是不能变现,他们资金还是被套在了这上面。
哪怕盐商不主动提,也有人将目光放在了海外,江南这边可是最早尝到海外贸易的甜头。
前朝一度实施海禁,可还是海外商品白银源源不断涌入国内,还不是这部分利益被人吞了,没流入朝廷吗?
当那屡剿不灭的倭寇海盗哪里来的?
养寇自重这种事可不是只发生在草原上。
再也没有人比江南士绅更加知道海上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了。
之前开海禁,海贸利益都被德胜洋行给吞了,他们之中也有不少投资了这家洋行。
可惜只占有一点股份,大头还是泰山商行和内务府。
如今好了,几年下来,他们也弄清楚了海外的航线,也培养了一批熟手出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只要购得钢铁船,他们就能组建起自己的船队,哪怕独吞不下所有海上贸易的利益,从德胜洋行撕下来一口肉也是好的。
能吃肉,谁还愿意喝汤啊?
第262章
皇帝喝了一口茶, 没等他说话,宝音就猜到他想说什么了。
“精盐提取之法?”
下午难得清闲,两人坐在亭子里赏雨。
雨水打在青瓦上, 再顺着囚牛滴落到地面的石砖上。
雨声很大,只留下了梁九功和两个宫女在亭子里,其他人都退到附近长廊躲雨去了。
雨声下, 完美遮挡了两人的声音。
宝音托着腮,盯着他。
皇帝伸手握住了她放在桌面上的手,带着明显的安抚意思。
出乎他的意料, 宝音并没有发火, 也没有他想象中的抗拒。
要是早几年,听见这种话, 她早跳脚了。
不得不说宝音现在已经成长了许多。
但同时, 皇帝也察觉很难再听清楚她的真实想法。
宝音枕在手臂上, 一手跟他的手交叉相扣。
漫不经心道:“提取盐的方法也不是不能给朝廷, 只是朝廷要拿什么跟我换呢?”
她似是开玩笑道:“不如这样, 我每年拿三千万包下盐税,拿下天下盐的售卖权?”
她晃动了一下那个跟他相扣的手, “怎么样?朝廷也不亏, 往年最多两千多万, 现在可以拿到三千万, 只多不空, 还不用再操心私盐问题,怎么样?有没有心动?”
私盐案已经不重要,泰山商行掌握的新式提取精盐的技术成为有心之人关注的对象。
盐这个东西是人都不能缺少,因为缺少盐,人身上会没有力气, 盐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太重要了。
简直可以跟后世某些国家的石油相媲美,这样说吧,在这个世界走私盐,跟后世走私石油基本没区别。
因为有太过庞大的利益。
皇帝不为所动,“你是知道这是不可能答应的事。”
盐这东西通过盐引交给更多人,本来就是通过这种办法分散盐商,分散一种风险,盐商特别是私盐贩子在历史上可是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
最出名的是唐末的黄巢和元末的张士诚、陈友谅,都是私盐贩子出身。
他可以允许盐商富可敌国,攀比富贵,建造华美的园林,享受富裕的生活。
却不能允许盐被一个人或一个势力垄断。
盐商受到盐引影响,也是朝廷的搜刮钱财的钱袋子。
这批不听话那就换一批更听话的,想要继续享受荣华富贵,那就老实听上面的话。
要是盐全部被一个势力垄断,会发生什么?
宝音也知道这事是不可能,但是提一提嘛,说不定能碰上好运气。
[盐引不行,那就给我一块盐田,允许我自己生产盐到售卖。]
皇帝端起茶杯品了一口,“这可不行,给你一个盐田,怕是很短时间内盐商生意都能被你挤兑得做不下去。”
他可不会小看百货店的售卖能力。
哪怕不卖盐,光是靠酱菜、酱料就能变相将盐卖出去,她这一出手怕是比私盐还恐怖。
宝音愤愤收回手,亭子外的雨声更大了,远处甚至传来的闷闷的雷电声。
[我是那种将人赶尽杀绝的人吗?]
皇帝看着空荡荡的手,又将人的手抓了回来,这次是塞到桌子下面。
“这个不能答应,再换个条件。”
“你不想整改盐务。”
他缓缓摇头,“没到那个份上,当前最重要的是建设铁路,盐务是小事,如今还在掌控之中。”
江南的盐商才换过一批,又加上今年江南士绅被坑了一回,他还留着盐商稳定这些士绅,要是连盐商都拔了,江南那才叫不稳。
只有将铁路通过去,才能对江南大动干戈。
这点皇帝是分得清轻重。
他捏了捏她的手背,“盐务不能交给你,官铁你也得交出来。”
宝音皱眉,“已经到这份上了吗?”
她知道泰山商行已经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也知道迟早得肢解,之前都瘦身过一次,没想到还是没能逃过。
皇帝态度很明确,泰山商行已经到了朝廷不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60-270(第3/15页)
许存在的地步。
事实上古往今来还从未诞生过这么一个畸形的怪胎,泰山商行在跨越某条线的时候早该被朝廷打压。
就比如前朝的富商首富,有哪个出名的,有哪个长久不败的?
还不是过些年这首富就换了个人上台?
别管对方铺桥造路做了多少积攒功德的好事,一旦朝廷容不下你,除非你成仙,不然就别想逃过。
泰山商行变成现在这个模样,有皇帝的纵容,也有宝音做靠山。
最关键还是将满蒙权贵都拉到这辆马车上,被动或主动为它创造了便利。
现在这个催生出来的庞然大物也到了结束历史使命的时候。
皇帝小声提醒了一句。
“昆仑商行。”
你看她自己都明白泰山商行迟早要出事,不都将二胎摆到明面上来了吗?
昆仑商行不就是在吃泰山商行成长吗?
宝音埋怨地拍了他一下手臂,“真是,一点秘密都不给我留着。”
然后耳边传来倒抽一口气的声音,连外面的风雨都没能掩盖住。
宝音回头看见了梁九功,盯着他看了两眼突然想到什么冷不丁问,“梁太监在皇上身边多年,不知是如何看待泰山商行?”
明明是雨天,天气还很冷爽,梁九功却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弯腰恭敬道:“奴婢见识短浅,只知道泰山商行有调集粮草之功,并无其他见解。”
宝音冲皇帝露出一抹笑容,“皇上身边机灵人可真多。”
皇帝握紧了她的手,“你别吓唬他了,我身边体贴人也就这么几个了。”
说完他微微侧头,“你带人退下。”
梁九功宛如松了一口气,连忙带着两个宫女退了下去,哪怕淋雨也没有挡住他那轻松的步伐。
亭子里只剩下二人。
皇帝微微一拉,将人拉到怀里,将自己的杯子放到她嘴边喂她喝水。
“别生气了,此事我不会让你吃亏。”说着将心中的想法和盘托出。
“按照你说的盐引改为盐票,允许提前购买,也允许盐商异地售卖。”
盐价低一点对百姓总是有好处。
说到底打击私盐,其实还是保证税收,不然朝廷任由私盐泛滥,那盐商一看朝廷都不打压还会花重金买盐引吗?
还不都得去贩卖私盐去?
“泰山商行也不能不罚,法无允许即禁止,这可是你自己说的,虽然没有律法条例治罪,但是涉案人员逃不过鞭刑。”
“涉事的泰山商行也得罚以重款,朕再命制法院制定相关的临时管理条例,等待相关法律制定完成后再更换施行。”
[你确定这不是抄我?]
怎么看这处理办法都是抄袭她的吧?
皇帝握紧了她的肩膀,“这不正是你想要的解决方案吗?”
她推开肩膀上的手,目光穿过雨帘,看见了远处撑着伞站在雨中的太子。
太子望着这边看不清神情,但显然有些踟蹰。
宝音示意他看过去。
皇帝收回手坐正,宝音也往旁边坐了坐,然后冲太子招手。
没一会儿太子踩着雨水过来。
进亭子后,宝音才发现他肩膀被雨水打湿了,嘴唇也泛紫。
“这是怎么了?”宝音接过了宫女送过来的大毛巾,帮着给太子披上。
皇帝扫了他一眼,不由皱眉道:“下着大雨也不知道躲一躲?”
太子垂眉任由他数落,片刻后才道:“儿臣来给汗阿玛请安。”
皇帝哪里还能不知道自己儿子打的小心思,定然是为泰山商行来的。
这么大商行不说朝中有人盯上,他这个儿子当然也盯上了。
索额图虽然被压了下去,经营的势力还在,自当会替太子谋划。
这次目标显然是看中了泰山商行。
只要得到了泰山商行,有了大额钱财,其他皇子根本没有跟太子斗的资格。
怕是连皇帝都得退让。
宝音笑眯眯,完全不当一回事,泰山商行就是她抛出来的一块肉,能吸引多少豺狼虎豹还不知道,唯一可惜的是抛的时间有点早了。
要是二十年后,九龙夺嫡那会儿,怕是更加热闹。
皇帝冷声训斥,“胡闹,下着大雨,这安非请不可吗?”
“身为太子岂能随意挥霍健康?还不快点回去,让太医开几副药汤!”
正在出声的宝音回过神来。
“太子都来了,何必再让他冒着雨回去,真病了可不好。”
[太子小心思有点多,好歹不是那等不择手段之人,你要相信你教育出来的太子,先听听他的想法。]
太子受的儒家正统教育,教育的是皇太子那一套,为君之道煌煌正道。
毫无疑问这孩子目前按照所有人期盼的方向走着,是所有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储君。
孩子是好孩子,可惜遇上了这么个长寿的爹。
未来的太子与其说和兄弟们斗,不如说是跟这些兄弟身后的皇帝在斗。
一个年已花甲不愿意放手权力的老人,一个年过四十仍然还是太子的太子。
父亲不肯退让,儿子想当家做主做帝国主人,毫无疑问这就是一场悲剧。
错就错在皇帝立太子太早,错就错在太子有个长寿且英明堪称圣君的父亲。
皇帝忍不住瞅了她一眼,别以为她搁在心里嘀嘀咕咕他就没听见。
这些话他不想再听了,越听越糟心。
“行吧,太子一块坐下。”皇帝开恩一般冲太子点头。
第263章
宝音忍不住在他腰上拧了一把。
[别把话说得跟开恩似的。]
让她有种冲动差点脱口而出, “阿瑟请坐”。
皇帝眉心一跳,将她手拉下去,原本想要脱口而出的训斥咽了回去。
太子贴着凳子坐下, 老老实实拿着毛巾擦拭头发。
宝音看了一眼不知何时跑过来的梁九功,梁九功识趣带着宫女和太子身边的人一块退下。
这边长廊下一众人沉默听着雨声,目光都急切关注亭子里的情况, 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是他们出场的时候。
亭子内,宝音看了一眼父子二人, 皇帝触碰茶杯没有开口。
太子在擦拭过头发后, 又擦了脸和脖子,然后将毛巾搭在了肩头上。
宝音轻笑一声主动开口。
“太子来得正好, 我方才跟你汗阿玛在聊些商行的事, 你来了就坐在一旁听听。”
太子正襟危坐, “儿臣学识浅薄, 正是该学习的时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60-270(第4/15页)
宝音瞅了皇帝一眼。
[你儿子这是专门奔着这事来的。]
皇帝回了她一个肯定的眼神。
宝音抿唇一笑, 没再提起盐务,而是主动开口提起了对商行的改制。
“泰山商行是有些过于臃肿, 主枝节瘦身过, 四肢却越发庞大, 到了如今躯体拖着四肢前进的地步。”
她也有肢解泰山商行的打算, 却跟这个时代人想象得不太一样。
这个时代人眼里的肢解, 是将泰山商行四分五裂,大家上前哄抢,谁抢到就是谁的。
宝音的肢解却是将几个已经独大的产业分出去。
比如钢铁厂、制造厂、纺织厂、造船厂等等相关企业都从泰山商行分离出去。
等于是分家,分出去后自己生存,不再捆绑在泰山商行这棵大树上, 什么业务、销售渠道也不再受泰山商行控制,泰山商行需要什么,这些工厂就生产什么。
以后是自由经济,根据市场需求来生产。
适当地还能吸收民间资本和官方资本加入。
宝音将自己的想法说了,明显看到太子神情有些错愕,像是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宝音带着玩味笑容问,“太子是怎么想的?”
太子瞅了亲爹一眼,才吞吞吐吐道:“儿臣以为您会将泰山商行的一部分产业拍卖出去,就跟之前一样。”
宝音笑笑,“真是傻孩子,这些产业关乎民生,怎么可能随便交出去?这不是给自己制造敌人吗?”
皇帝沉吟一声问起道:“这官方资本又是什么说法?官员可不允许经商。”
宝音看向了太子,“这个太子应该有所了解。”
太子愣了一下,他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了解?
“官方资本就是地方政府组建公司向民间产业注册资金,资金大于五成便是官办企业,所得盈利可抽调为地方资金拿来给地方基建,也可以继续投资其他商行。”
“虽然不允许官员个人经商,但是以政府为单位的却没有禁止,这些获利一部分会上交国库,一部分留在地方……”
皇帝明白过来,这不就是收税吗?
大清建国以来,就不允许地方留下过多的税,前朝会抽走五到六成,到大清会抽走八成以上,不就是抽走大部分税不让地方发展起来?
不然平定三藩的军费哪里来?
异族统治这片土地就是这样矛盾,皇帝想要做盛世明君,可又因本身有异族血统汉人充满警惕。
这种民族的分裂感,也体现在对这片土地的施政上。
[所以我就说融入华夏有什么不好,到最好不还是融合了,可以跟唐太宗学嘛,谁又说唐太宗不是汉人了?人家可是有一半鲜卑血统。]
皇帝冷不丁弹了她额头一下,让她不要乱说。
宝音捂住了额头。
继续道:“官方资本来源肯定不能挪动税收,这个可以参考之前宛平县和大兴县将土地卖给商人,商人得了地兴建商铺,商业繁荣,官方也能长久收到税。”
“一开始卖出的土地钱可以投入公司,再投资其他产业,这样钱不就盘活了吗?”
太子提出了疑问,“怎么保证商人拿到土地就能建立商铺,而不是圈起来建园子呢?”
宝音笑笑,“这个还不简单,将土地属性定下来,哪些土地只允许耕种,哪些土地可以作为地基,哪些只能用于商业,属性定下来就很难更改,哪怕要更改也得层层上报,得到起码省级的允许。”
“就算省级允许也有面积限制。”
“另外这些土地最好不是永久产权,只卖九十年使用产权,九十年后土地名义上还是归地方官府,只土地上的建筑所有权属于对方,土地使用权到期后,除非修路等问题,官方也不能随意收回,只能收取少许的土地使用费。”
宝音看着陷入沉思的父子两人,太子更是震惊道:“这土地还能这样按照时间卖,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宝音回了他一个更加惊讶的表情,“这时间哪来的永久所有权,哪怕是唐时的千年世家,在别人发现拿刀闯进长安城比考进去还要容易的时候,当然会选择更容易达到目的的办法。”
“千年世家都做不到永久拥有土地,现在王朝还没有哪个挺过去三百年,你又怎么会觉得这土地今日卖了,世世代代都归对方?”
宝音拍了拍他的肩膀。
“少年,想太多了,今时的一堆地契,到了下一个王朝说不定就是一堆废纸,前朝的藩王拿着一堆地契说皇庄是他们的,你会认吗?你会还给对方吗?”
太子被说得一愣一愣,这话太有道理了。
真要是有前朝的藩王子孙敢站出来,不管你是真是假,怕是直接推菜市口斩首。
宝音说得口干了,夺过皇帝手中的茶杯喝了一口。
太子并没有注意到两个大人的小动作。
宝音继续道:“这土地到了新王朝反正得重新分配,我们不卖永久权不是很正常?”
这话说得大清好像立马要亡了一样,太子不由冒出冷汗,连忙看向皇帝。
皇帝承受能力可比太子强多了,早年知道大清会灭亡,破防过不知多少次了,因为时时听她提起,现在承受能力已经提高了。
面对太子的眼神,皇帝从果盘里捡了一颗梨子递给太子。
“没有长久的王朝,三藩叛乱时,朕一度以为要退回东北了。”
谁知道吴三桂竟然想划江而治,不再北上了。
太子对于三藩的印象不深,毕竟他出生时就在打三藩,前方战乱并未影响到皇宫,三藩给太子带来最深的印象就是胜利后汗阿玛高兴东巡祭祀祖宗。
那是太子第一次随驾出行,年幼的太子离开皇宫对外界一切都好奇。
这会儿他突然想到宸贵妃就是盛京人,那年东巡后,隔年这位就进了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封为了贵妃,难道是汗阿玛早跟宸贵妃相识?
太子将这个发现强压在心里,接过梨子啃起来。
甜蜜的梨子汁水让他心情好了不少。
宝音继续道:“官方投资,每年利润一部分上缴,一部分作为银耗发放,也省得他们想办法从百姓身上榨取钱财。”
皇帝对此不看好,“百姓身上的那份,怕是也不会放过。”
他从未低估过官员的节操。
宝音摇摇头,“也不能一竿子全打死,还是有人两袖清风一心为民。”
不管是为名还是为利,哪个时代都少不了清官。
清算是清末,还是有汉官出来企图力挽狂澜。
其实也蛮有趣的,到最后满族王爷遗老们都放弃了,还是有一群有志之士想要挽救这个破灭的王朝。
也不知道到底是满人驯化了汉人还是汉人驯化了满人。
皇帝沉默听完她心里这阵子嘀咕,也塞了个梨到她手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60-270(第5/15页)
。
多吃点东西,少想东想西。
“铁路局可以跟泰山商行划清关系,当然这个本来就跟泰山商行关系不大。”
铁路局从建立之初股份就有些复杂,有银行投资有内务府投资,还有宗室官员都投钱进去企图分一杯羹。
大头还是握在银行手里,毕竟发行债券这事就是银行搞出来的,二股东是内务府,内务府投入的是土地,大部分被占用的土地都是内务府去调配。
有些拿了黄庄的好地跟被占用的人调换。
剩下的则是看京城和通州的铁路开通后,看到了庞大利益找各种人脉关系挥着银子加入进来的。
可以说银行和内务府掌握着原始股,这些后来的才是B轮C轮投资。
越是往后,哪怕投入的资金越大,所占有的股份也不多。
“造船厂一开始就是独立,还拥有自己培养人才的学校,跟泰山商行的往来也是常规商业往来。”
宝音转动了一下手中的梨子道:“朝廷这边想要可以将淮安的船厂并入进来,还有一部分漕运,这些折算资金来算能分到的股份。”
皇帝心动了,无论是铁路局还是造船厂都是他看重的。
前者关系到大清统治安稳,后者关系大清未来在海上的霸权。
“当然也不是没有条件。”宝音先将条件列出来。
“朝廷这边可以成立公司,也可以派遣专人进这两个地方,就是不准官员直接插手,商业上的事用商业上的办法解决,严禁裁判下场!”
第264章
太子神情明显有些失望, 若泰山商行真是这样改制,很明显他是占不到什么便宜。
三人中只有他资本最弱,最后可能什么都落不到。
宝音瞅了皇帝一眼。
[要不你们父子继续聊聊, 我先撤了?]
皇帝伸手按住了她的袖子,“继续。”
她很无语,只能继续道:“银行那边虽然挂了泰山的名号, 实际上一开始就跟泰山商行撇清关系,回头换个更加响亮的名字也就是一转眼的事。”
“还有几个钢铁厂和制造厂以及服装厂,这些之前只接泰山商行的订单, 回头放开限制, 接取外面订单,慢慢能够摆脱泰山商行的制约。”
宝音看向外间已经小了很多的雨帘。
“泰山商行主要操控的就是这几个产业, 去除后应该不足为惧了吧?”
皇帝手指敲打桌面, 片刻后道:“还有农学院, 你不是还有个专门研究种子的学院吗?亩产千斤的水稻朕至今没看到踪影。”
这话不仅让太子吓了一跳, 连听了这话的宝音都是一愣。
仔细回忆了一下, 她好像一直没听到这方面的好消息,什么雄性不孕株到现在都没有线索。
“亩产千斤的水稻?”太子不禁出声。
宝音低头思考了一下, 才道:“这才几年, 得多给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