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170-180(第1/15页)
第171章
“信什么?”
皇帝走进来边洗手边漫不经心问。
“在说耶稣会, 南怀仁来信说有一群同伴是替国王向你献礼。”
皇帝擦干了手接过了信,赵昌头埋得更深了。
赵昌自小伴着皇帝长大,也就比皇帝小三岁, 名副其实的哈哈珠子。
同时他还担任皇帝的侍卫,之前还做过皇帝跟传教士沟通的桥梁。
若是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管理宗教的工作人员。
当然国内宗教大头是喇嘛教, 关系着藏蒙稳定,这个归理藩院管。
耶稣会是小众还轮不到理藩院出马,皇帝将这事交给了赵昌, 主要任务是传达皇帝的意思, 或是接见传教士。
国内跟传教士接触较深的怕就是赵昌了。
看完了信,皇帝没说什么, 先解了小伙伴的围。
“这事朕知道了, 赵昌你先退下, 朕和贵妃商量后再说。”
赵昌低头退出去, 出了门才发现背上都出了汗。
皇上依旧平易近人, 只是贵妃气势日渐威压。
“一群数学家?”他将信往桌面上一扔,“你不是想要了解西方吗?这不是刚好?”
[你信这些是数学家?]
她目不转睛盯着他。
皇帝无所谓道, “管他是不是, 这些人不是说要敬献科学仪器和书籍, 不都是你需要的。”
他停顿了一下道:“来得也算刚好, 我们跟罗刹人停战后也需要这群人帮着翻译。”
有了新式武器帮助, 北方已经顺利拔掉了罗刹人的据点,连城堡都给摧毁了。
打一场后接下来该坐下好好谈谈了,这洋人不正好派上用场。
宝音低下头,沉思了片刻道:“南洋那边事情不顺利,你来帮我出出主意。”
皇帝很意外, 他坐下感兴趣问:“你竟然愿意主动跟我说南洋的事?”
还寻求他的意见,真是难得啊。
宝音摇摇头,“我们现在目标是一致的。”
皇帝盯着她瞧了片刻,笑吟吟道:“你说得没错。“
他手放在她手背上,“我们的目标不就是改变未来吗?”
她停了片刻道:“南洋有这么一个国家叫满刺加,已经被荷兰人占据近百年,我的人想要将洋人赶走,却遇见了一个难题,满刺加信奉耶稣教,任何人异教徒都会驱逐,对我的人也很警惕。”
“他们深信一切都是上帝赐予,也不敢反抗上帝在人间的传教士,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怎么挑起内部矛盾,让满刺加先乱起来?”
皇帝顿住,像是被惊住了。
许久有才不确切问,“何为一切都是上帝赐予?”
“就是粮食、水,都是上帝恩赐,不信其他神,不信祖先,人生来有罪,生活在人世间就是要赎罪的……”
皇帝皱眉,就算是佛教也没有这么嚣张过。
他之前对于西洋的传教士就很警惕,不允许随意传教,只看重西洋人的奇淫巧技,
没想到耶稣会攻击性这般足,不信神,就是不信祖先,华夏的神那可都是祖先。
祖先都不信,这不就是摇动皇权统治吗?
“那个什么国家就没有反抗者?”
“反抗者有,本土其实也有,被视为女巫。”
她顺嘴说了女巫的识别方式,皇帝对于耶稣会的警惕性拔高。
或许是传教士在他面前表现得太柔顺了,让他误以为是藏教的苦行僧,现在看来根本不是一回事。
她口中的国家让他联想到了未来。
大清未来被洋人占据,岂不是也变成她口中那般模样?
可听着又有些不像。
“你说洋人侵略是从传教士开始,为何没有成功,反而变成了倭国入侵?”
是啊,为什么?
宝音眨巴了一下眼睛,开始搜索资料。
要知道洋人占据殖民地一般是两种方案,一是将土著赶尽杀绝占领土地,而是将那个国家变成印度那样的死样。
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笼络最高层的精英,压制低层人不得翻身。
就跟当年门阀玩得那套一样,为什么洋人没成功呢?
她开始翻阅资料。
[传教士、传教士……]
看到西方折在最开始的传教士上,她眼睛一亮,再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直接搜索相关词条。
大量含有这个名字的论文出现。
[拜上帝教,原来如此!]
皇帝看着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宝音笑道:“行了,我已经找到解决办法了。”
她高兴地哼了哼,“你的很好,以后就是我的了!”
见他满脸疑惑,便给了个解释,“我想到了法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洋人用宗教治国,我也用。”
这个答案出乎了他的意料,皇帝惊讶,“你打算引入其他宗教?不是说那地方排斥异教徒吗?”
宝音哼了哼,“不,还是信奉上帝,只是我的教不是耶稣会而是拜上帝会。”
她抽回手,拿起纸,“你帮我个忙,找一些国内信奉耶稣会的人,不是洋人,我要成立自己的教会,行了,你去忙吧,我要写教义了!”
见他没有动,她干脆将他往门外推。
这可把门外所有人都惊讶坏了,皇帝回过头有些不敢置信,“她这是安排朕去做事?”
梁九功低着头一言不发。
皇帝甩了甩袖子,“算了,朕堂堂男子汉不跟她一般见识。”
“喊赵昌来见朕!”
“嗻。”
打发走皇帝,宝音埋头写起来,太平天国能存在也是有那么三板斧的,至少在吸收基督教徒上的能力是没有毛病。
抄着抄着,她突然笑出声。
真是有趣,太平天国建立是推翻清朝统治的,挪到这里竟然是推翻洋人统治?
妙呀!
越抄越高兴,她笔迹都快飞起来了。
夜幕降临,她手都酸了才抄完。
有些内容需要修改,改成适合现在的,这就需要她花一些时间甄别。
等忙完天色变暗了,她将手稿收起来,废弃的也不假他人之手,要了火盆直接烧了。
外面只剩霞光,太阳早下班了。
宝音走出门,问:“皇上呢?”
一问没人知道,皇帝的行踪太监哪里敢打探。
宝音走了出去,一路走一路打听,才在某个亭子里见到了人。
赵昌正跪着,皇帝神色不太好看,垂着眼眸就这么居高临下盯着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170-180(第2/15页)
她走近,听见皇帝带着恼意问:“朕若是不问,你是不是一直不打算告诉朕?”
[这是怎么了?]
皇帝看了她一眼,又定在了赵昌身上。
赵昌低着头不敢反驳。
宝音走进亭子里,“出了什么事?”
皇帝冷淡道,“朕也是头一回知道朕身边还有个耶稣会的教徒。”
“南巡时,将朕的行程都告知了传教士,那些传教士会提前抵达地方等朕。”
关键是还一个个穿着破烂,虔诚地向他献礼,让他误以为这些传教士跟苦行僧一样。
他不忍心收他们的礼,只捡了两样不值钱的玻璃瓶。
结果倒好,他不收,自有人收。
宝音看向赵昌,“赵昌对皇上的忠心毋庸置疑,胡乱怀疑多寒人心。”
她嘴角带上了笑意,问赵昌:“皇上应该是不高兴你擅自将他行踪说出去,皇上都允许耶稣会传教,肯定不会对耶稣会的教徒有意见。”
“有个信仰也是好事,宫外还有信我是痘神娘娘的。”
赵昌抖了一下,他连忙道:“奴才不敢,奴才跟耶稣会接触不多,只是跟南怀仁有些交情,因为奴才经常奉旨去见传教士,南怀仁才来信给奴才。”
宝音在皇帝身边坐下,她看了一眼皇帝。
[出来大半天都在审问赵昌?让你做的事呢?]
皇帝心里不得劲,她还真吩咐上他了?
瞪了一眼赵昌,“狗奴才,滚远点!”
赵昌连滚带爬起来站远了些。
亭子里事先熏过,还有淡淡的艾草香。
“热河行宫这边就一个赵昌,这人选得回京后才能找。”
她一听立刻起身,“那就不麻烦你了,我自己派人去办。”
皇帝看着她二话不说起身就走,直接愣住了,还真说走就走啊?
他本来还想套套话,问问她打算用什么招数。
***
清晨,一封信飞快传递给京城,到了京城某个庞大势力转动起来。
宣武门耶稣教堂多出了几个盯梢的人,南怀仁也收到了热河那边的喜讯。
赵昌回信告诉他,会找机会跟皇上说,让他莫要着急。
南怀仁一高兴,又跟留在京城的同伴分享这个好消息。
薛洋上课的时候就注意到了,“洋师傅好像挺开心?”
旁边的人懒散道:“有人问了,洋师傅有一批同伴要进京,京城的洋人毕竟不多,故乡的人过来总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薛洋很快转移了注意力,他们的木鸟工作并不顺利,木鸟是做出来了,现有机关还做不到让其飞起来。
木鸟研究一筹莫展,倒是电力的进度喜人。
“郊区说是再竖起电桩,要不要去看看?”
“是清华园吧?哼哼,好东西我们又享受不到。”
“现在改名畅春园了,也不是只那边通电,不是说也供京城这边吗?”
“去不去凑热闹?那边夜晚可亮堂了,不少人跑去摆摊!”
也就园子还没正式盖好,要是建好了可就不允许人靠近了。
薛洋点点头:“去,到时我带两个朋友。”说来有段时间没见金常宁了。
第172章
约好了是傍晚, 薛洋早早等在了东便门外。
东便门这边很热闹,多了一个车站,一日下来乘坐火车的很多, 许多都是去西山做工的。
火车站外面有不少摆摊卖吃食的,大夏天什么最受欢迎,非凉面莫属。
井水冰镇过的凉面, 放上烫过的豆芽,放上调料浇上蒜汁和捣碎的青辣椒,再放点芝麻酱和几粒油炸花生米别提有多香了
这样一大碗面也就两文钱, 再划算不过了。
当然这一碗面分量不算多, 也就二两面,一壮汉敞开肚子吃三碗也打不住。
薛洋要来一碗坐下等人, 面刚放在他面前, 他就瞧见金常宁牵着一个年岁不大的幼童从城门口出来。
幼童衣着华贵, 手里拿着一个冰糖葫芦, 左顾右盼看什么都很新奇的模样。
薛洋冲他喊了一声, 常宁拉着幼童走过来,他这才发现二人身后跟着不少侍卫。
“这是贵公子?”
薛洋热情招呼二人坐下。
常宁拍了拍幼童的肩, “不是, 是我三哥家的孩子, 我偷偷带他出来玩玩。”
薛洋这才注意到这幼童有些瘦得不同寻常。
常宁看了一圈没看到别人, 手中的纸扇敲了一下桌面。
“怎么就你一人?”
薛洋边搅拌边回答:“敏真出不来, 他们国子监管得严,至于我同学下去就结伴去了。”
拌好面后他吃了一大口,看他吃得香,常宁看得有点馋。
他低头问,“小六, 你吃不吃?”
幼童摇头认真道,“奶嬷嬷不让我吃外面的东西。”
“这孩子也太瘦了,不会经常挨饿吧?”
常宁:“前段时间生病了,现在吃药呢,我嫂子交代要有空就多去看他。”
薛洋又吃了一口奇怪道:“你嫂子怎么不自己看着孩子?还有你哥呢?”
常宁低咳了一下道:“他们不在京,前段时间出去玩了。”
薛洋惊住了,“自己儿子生病,你兄嫂还有心情去避暑?这心可真大。”
常宁按住了侄子的头,无声对薛洋道:“是庶出。”
薛洋看看瘦小的孩子,脑补大宅门内争宠戏码。
常宁到底没吃,薛洋三两口吃完,一抹嘴去赶火车。
一行人挤上了火车,火车上人是真多,有提着菜篮子准备回去的,也有将驴子一块拉上车的。
上车就闻到各种气味糅合在一起的味道,大夏天这种味道根本没法散去。
好在车很快开了,有了风吹进来就好很多。
车厢也没个座位,都是站着的,常宁三人被侍卫们围在中间倒是好上不少。
车开得不快,足够平稳,约莫一刻钟后车就准备进站了,东便门到这边就一个西山站。
下来就是门头沟,这边看着也热闹,像是庙会一样有不少人出来摆摊。
六阿哥何曾见过这般热闹场景,直接被迷住了眼走不动了。
出了车站就是玩杂耍的,大块巨石放在胸口拿着大锤用力砸。
常宁直接将六阿哥架在了脖子上。
更远处是耍猴的,还有说书的,虽然是傍晚,看着却极为热闹。
薛洋招看到等候在车站的同学,迅速打招呼。
他同学跑过来,“快,都等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170-180(第3/15页)
你了!”
说着打量了一眼常宁叔侄二人还有他们身后的侍卫,“这都是你朋友?”
薛洋点头,然后跟双方做介绍。
“这位是金常宁,金兄,这位是我的同窗好友顾问桢。”
常宁脖子上驾着小孩,冲那顾姓青年点头。
顾问桢是个奇怪的青年,光着头,脖子上还挂着一串念珠。
他指着外面等候的牛车道:“就租了一个车,怕是不够坐。”
“没事,他们走就行了。”常宁不在意道。
三个成年人带着一个小孩将牛车坐满了,一群侍卫走在牛车两旁,也幸亏牛车速度并不快。
离开热闹的车站,沿途看到不少还在修建中的庄子。
常宁晃动了一下折扇,“这里挺热闹?”
一般来说城外也只有集市会热闹点,平时是比不上城内的,这里的集市规模都快赶上城内了。
顾问桢笑眯眯道:“建了皇家园子,到底是不一样了,听闻这边的地价都翻了三倍,最初买地的人都赚了。”
常宁哪里会不知道,年前他哥白送了一块,离皇庄也就五里路。
地虽然空着,管家是时不时来报地价涨多少了,哪怕不能变现,常宁也知道财富在增长。
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财富,他还能将地卖了换钱不成?
牛车走了大约十里路,约莫三刻钟后到达了山坡。
下了车顾问桢领着人往山坡上走,边走边道:“皇家园子那边不准人靠近,在边上庄子倒是能看,不过那地方都被迁空了,也看不清什么,倒不如来这高处。”
又往上走了一截,就看到了一块缓一些的平地,平地上隔几步就铺着一块油布,有人呼呼大睡,也有盯着星辰念念有词,主打一个有多魔幻就有多魔幻。
六阿哥被放下来,这孩子太乖巧了,一路上都不吭声。
薛洋钻入人群中,没一会儿提着一个篮子回来,篮子里装着各种糕点。
“先垫垫肚子。”
常宁捡了一个油炸果子递给侄子。
六阿哥接过去,闷声啃起来。
“这孩子也太安静了,我家那个闹猴是没法比。”薛洋随意感叹一声。
就这么上山的一会儿工夫,天色暗沉下来。
薛洋领着叔侄找了个好地方交代道:“等着,一会儿让你们大开眼界!”
“时间快到了吧?”
“是这个时间点了。”
原本三五成群闲聊的人走过来,跟薛洋他们一样站着往下方看去。
下方漆黑一片,犹如深渊巨口一般。
常宁疑惑他们要等什么,突然黑暗中出现了一点光,光一个接着一个亮起,仿佛九天银河落入凡尘。
他惊讶张大嘴,想要说什么,发现周围人脸上都是震惊到失色。
“龙!”
小孩指着下方的光点突然出声。
常宁仔细观看,不得不承认还是小孩眼神够利索,确实那光组成了一条龙环绕住了畅春园,龙爪龙须都清晰可见。
“那是什么?”
见周围人欢呼一声叫起来。
常宁一把拉住薛洋问。
那显然不是什么烛光,烛光哪里能传那么远,那光看着明亮又刺眼,一个个组成在一起比天上的银河更像银河。
薛洋哈哈笑道:“那是电灯啊!”
他骄傲地挺胸,“我们格物学院的发明,怎么样,是不是很厉害?”
他张大手臂,一股微风吹来,他张大嘴向下方喊,“我们改变了世界!”
周围的人也兴奋地跟着喊话,“没错,我们才是天下最厉害的!”
隔壁山头传来回应声,似乎都在发泄满腔的惊叹。
……
顾问桢鼻子有点塞,前几日跑到山头上睡了一夜,忘记山上比山下冷,一场露水下来他竟然被冻着了。
这上哪里说理去?大夏天感染了风寒,说出去怕是得让人笑死。
偷偷吃了药,症状下去了,鼻塞问题还没解决,等上课的时候,他趴在桌上等,倒是看到隔壁座上的薛洋脸色红润,神采飞扬。
“从你那土财主那里弄来多少钱?”
薛洋笑呵呵竖起手指,“五百两赞助费,我朋友说了,这飞鸟他每年都投这么大笔数。”
顾问桢很羡慕,他怎么没有这样一个出手大方的好友?
“问桢,院长找你。”
顾问桢愣了一下,“院长?”
他们格物学院的院长就一个人,还是荣誉性质,没人见过身份神秘。
真正管学院的是副院长,也是一位女性。
所谓院长一般是指这位。
他有些惊奇,入学一年也只有开学时见到这位。
他起身往院长的办公处走去,敲响了门,里面一个女人声音响起。
“进来。”
推开门进去,他见到一位貌美的女性,除去这位女性,旁边还站着两个中年妇人。
貌美的女子低头看了看桌上的纸,“请顾同学坐下。”
顾问桢坐下,屋内气氛一片凝结。
过了一会儿,疑似校长的貌美女子抬头对他道:“听说顾同学是佛家弟子?”
这话不是一个两个人这样问了,他这光头就没掩饰过。
“之前是,未正式剃度前我还俗了。”
“也就是顾同学对于宗教很了解了?”
顾问桢点点头,不是他自吹自擂,道教佛教经义他是滚瓜烂熟。
当初爹娘上山去接他,他师傅是耷拉着脸送他下山,摆明是不舍得他这样的优良弟子。
“那有兴趣了解一下耶稣会吗?”
顾问桢惊讶,“这不是洋人的教吗?”
格物学院的洋人夫子都有另一个身份就是传教士,时常在学院内鼓吹上帝的仁慈。
也有学子试图理解,却被不能信仰其他神这一条给拦住脚步。
话说不信其他神倒是没关系,连财神、月老、文曲星君都不准人信就有些过分了。
这挡住他们财运、姻缘和事业的教不信也罢。
紫翡含笑道:“没错,只是洋人的教有些水土不服,我们应该尽地主之谊帮助对方适应本土环境。”
“像是佛教和道教都有一部分神同时兼任两派神职,耶稣会这样排斥我本地神仙实在是不应该。”
“就比如痘神娘娘,痘神娘娘发明的牛痘,解决了世间对于天花疾病的恐惧,还发明了神药将善心分给每一个人。”
“这样一位仁慈善良的神明多么符合耶稣会的教义,正是上帝行走人间的化身。”
“根据我们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170-180(第4/15页)
测这位痘神娘娘很可能是上帝的女儿,特意下凡来渡劫,待劫难后积攒功德便会回归天上,回到上帝身边。”
顾问桢满脸问号,这到底是怎么联系上的?
第173章
虽然脑子有点转不过来, 他还是抓住了话里的深意。
这是想让他接触耶稣会,研读耶稣会的教义,再将本地神仙强行塞进去, 达成分裂耶稣会的目的。
目的是将耶稣会赶出去,只留下这个分裂的教会,又或许是李代桃僵?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初大乘教法不就将小乘教法杀得片甲不留吗?
至于为何塞痘神娘娘,顾问桢没有问,这位可是唯一活着的当世神仙, 有没有法力不知道, 光是牛痘这件事足以让对方封个人神。
至于为何没有划入本地神谱,他猜测应该是现在神谱都占满了, 空不出合适位置, 这样一来选择外来系的宗教也不是没有道理。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怎么?有兴趣吗?”紫翡支着桌面问他。
有兴趣, 太有兴趣了, 这种有难度的事就应该交给他。
“当然有!”
他大概明白为何会选择他了, 他对佛道经义都有研究,也不用担心被洋和尚蛊惑。
他要是真成了, 分裂了耶稣会, 说不定他也能混个教主当当。
哦, 对了, 洋和尚是叫教皇对吧, 听着可真霸气。
“你回去吧,我们会帮你制造接触洋人夫子的机会,到时候你表现出对耶稣会感兴趣就行了……”
顾问桢回到教室,一节课已经过去了,薛洋将笔记拍到他桌上。
“院长找你什么事?怎么耽误了这么长时间?”
顾问桢笑呵呵道:“好事, 好事。”
说着凑过来神秘兮兮道:“你看过院长没有?可真是一位大美人!”
“你这个花和尚该不会是想打院长的主意吧?怪不得被你师父赶出来寺庙。”
“胡说,我是还俗,我师父送我离开时还依依不舍呢!”
“谁会对一个酒肉和尚依依不舍,上回喝醉了,你不是说是被你师父押送下山的吗?”
“没有的事!”
大教堂今日来了一位比较罕见的人,一位戴帽子的青年,他是旁边格物学院的学生,不知为何出现在了忏悔室,作为牧师的南怀仁等他出来接见了他。
头发胡子都花白的高鼻梁老人笑得一脸和善。
“听闻你对飞行很苦恼?”
顾问桢一脸烦恼道:“我在研究如何飞起来,遇见了很多困难,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不知不觉走到了这里。”
“飞翔是一件令人遐想的事,自古就有先贤试图掌握飞翔的能力。”
南怀仁笑得更加温和了,“我们欧洲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就曾经耗费大量时间研究鸟的飞行。”
“他解剖过大量飞鸟,指出鸟是按照数学原理工作的仪器,他还研究出过空气螺旋桨,在螺旋桨上粘上羽毛,空气流动穿过羽毛,带动上升速度,空气流动越快上升速度也越快。”
说着他在地上画了一个疑似直升机一样的物体,上方的螺旋桨直接让顾问桢灵魂一颤。
他们先前的研究方向是将鸟的羽毛粘在木鸟身上再想办法使其飞起来,却完全忽视了可以在上面加个螺旋桨。
这不就是小时候人人都玩过的竹蜻蜓吗?
他们思路进入了局限,完全没有想到可以通过外力给飞鸟增加动力!
南怀仁见他盯着地上的画,含笑道:“两百年前这位画家完成了《论鸟的飞行》这篇论文,可惜我带过来书中没有这本。”
“你若是感兴趣,我可以去信给我的同伴,让他们带一本过来,这本书内解说了鸟飞行的原理,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顾问桢深吸一口气,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他跟着笑道:“或许可以请您带我走一走这大教堂。”
南怀仁笑眯眯道:“自是可以。”
“一千六百年前,耶稣降临世间……”
***
痘神娘娘布施日。
京城郊外某个庄子,长麻布拉开,朱漆写着这一行字。
白嫂子从娘家回来,篮子里装着一只公鸡,路过就看到隔壁庄晒粮厂上多了这么一批人,敲锣打鼓喊着什么义诊。
一听义诊,白嫂子就来了精神,她儿媳刚生下孩子,也不知道为什么,下方淋漓不尽,眼看着人也快没了血色。
要不因为这,她也不会跑回娘家弄了一只鸡回来给儿媳补一补。
至于看病,三五个庄子都是去找同一个草头大夫,什么?进城看病?
什么样的人家能进城去看病?
看得起病,这药也吃不起呀。
白嫂子一看有来乡下义诊的,加快脚步往自己庄子走去,进门还没喝一口水就喊着儿子将儿媳妇给拉去隔壁大山庄。
“有人来义诊,去领着你媳妇去看看!”
她舀水喝了一大口,麻利地回屋取了十个大钱塞儿子手里。
“快去,娃我看着呢。”
白初二闻言进屋去,半抱半扛将媳妇给弄了出来。
白嫂子见儿媳实在是不成样子,这样怕是走不到隔壁庄子,将头上的布巾不巴拉道:“你们等着,我去找你二叔将你奶也送去,你们跟车去。”
说着风风火火往外走去。
没多久她又回来了,扶着儿媳往隔壁老二家走。
忙活了一会儿,白嫂子目送驴车离开,这会儿庄子里其他户人家都得到了消息,不管有病没病都往隔壁庄子走。
“来来来,排队,看病的排队,一家人出一个没病的帮着排,生病的到树荫下坐着,不要凑着一起,病情会传染的提前知会一声,都戴上口罩……”
白初二扶着媳妇到树下歇着,他老实走过去排队。
没一会儿有人发了一个木牌子,告诉他多少号,念着了领着病人去看大夫,哪个大夫有空找哪个,不用在这一直站着。
“九十五号,九十五号……”
白初二有些经常,怕自己给忘记了,就一直念着。
等到媳妇苗氏身边立马道:“媳妇,我们是九十五号。我问了,已经看到四十多号了,还有四十个人就轮到咱了。”
“九十五……九十五……”
“哎哟,忘记多少号了。”
不远处有人懊恼叫了一声,似乎是听见了他的声音,有一位慈眉善目仙风道骨的中年人走过来。
“忘记了多少号?我帮你看看。”
中年人看了眼牌子道:“是七十八号,别急前面还有三十人。”
说完他跟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本书。
“要不要跟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170-180(第5/15页)
了解一下痘神娘娘?我们这次义诊正是遵从了痘神娘娘的法旨。”
“往后义诊逢一逢五会成为定例。”
中年人顺势说了痘神娘娘人前显圣的事迹,比如发现牛痘,比如收养孤儿,比如创建医学院,再比如组织人下乡免费义诊。
一说起痘神娘娘,京郊这边知道的人不要太多,早年香火极其旺盛,不过近两年随着天花的消失,也只有每年种痘时去祭拜痘神娘娘,祈盼种痘成功。
这会儿一听这义诊是痘神娘娘的法旨,往后还会成为定例,没有人不开心。
“痘神娘娘保佑,保佑我儿子病能快些好起来。”
白初二也跟着祈祷,“痘神娘娘发发慈悲,保佑娘子好起来,我的孩子不能没有娘!”
刹那间,周围祈祷声不断。
中年人跟着垂眸祈祷,那仙气飘飘的样子像极了再世神仙。
“我仙法未成,还在追随痘神娘娘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