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50-60(第1/21页)
第51章 群贤毕集(下)
陈平很快就发现了秦二的真面目。
科举制牵涉之深之广, 令曾经立志要“宰天下”的陈平都心底犯怵。
秦二打算把这么棘手的事情直接交给他?
不是?
才刚见面,这合适吗?
他都没当过官吏,怎么去主持官试改革?
“民诚惶恐, 民长于贫困之家, 见识不足, 实在难以当此大任!”
嬴云曼不急不慢地回答:“先生有大才。此前市井问政时我便就知道, 此事非先生不可功成。”
这不是她在病急乱投医。
天幕上的科举制出现在刘邦降秦之前, 此时她手底下的顶级谋臣唯有麻袋套过来的陈平。
不是他还能是谁?
侧上方是矜贵的太子,上首是不怒自威的始皇帝。
独钟自我
升斗小民陈平终于知道后世人为何那般评价秦二!
“张良已至城外,他比民更适合主持科举制!”
陈平毫不犹豫就卖了张良。
要问他怎么知道张良在咸阳外——他每次与人借阅简牍时,都会在闲聊时打听还有没有别人借阅此书,找出张良所在并不困难。
嬴云曼心下一动。
好消息啊。
张良居然一声不吭到咸阳附近了?
嬴政冷哼一声。
他知道那张良为何不来拜见, 也知道这陈平为何在今日才自荐。
“先生何故自谦?张良不敢自荐,自是不比先生之能,还望先生莫再推辞了。”
嬴云曼可太懂戴高帽了。
张良来有给张良的事, 一个都别想跑。
“擢陈平为尚书令, 治科举事。”
嬴政看陈平不顺眼,在他还没想出推辞的话术前就直接任命。
章邯请辞,原本的尚书令可擢升少府。
陈平有苦难言。
他有想过会被重用, 却没想到会被如此重用。
一步登天本该是大喜之事, 但科举制会让他如商君一般成为众矢之的!
但事到如今, 陈平也只能称唯领命。
受领商君之事,所幸他效忠的君王不是秦惠文王。
张良所在处距离咸阳有一段距离, 待他来到华夏书阁前自荐, 已经是三日之后。
“白露, 快看!来了个比陈平还好看的男人!”
华夏书阁九宫有八宫在外设置收书点,但昭阳宫外是接待贤才的地方。
在太子府修建完成之前, 昭阳宫只能暂替太子府之能。
若始皇帝陛下……这太子府可能无法完成修建。
除了天幕透露的名字会直接引荐给太子外,其他人文士先学简体字再论才华,武将送去燎原军征兵处。
不在名单上,又过不了征选的壮士,那就只能请回了。
白露循着蒹葭所指看去,亦是眼睛一亮。
此人貌若好女,身形玉立,正是公主喜欢的类型!
陈平虽然也不错,但太高大了,她不觉得公主会喜欢。
果然,陈平见过公主后被陛下擢为尚书令,之后就深居简出,不知忙些什么。
公主待他还不如待韩信。
韩信是未来的帝夫,公主每日午后都会去燎原军看望他,却不去见就在昭阳宫西苑的陈平。
——宫女们不会擅自询问贤才家况,她们不知道陈平已有家室。
“我们去问问他是谁,若在地榜之上,我们就带他去见公主!”
私下时,蒹葭还是习惯喊公主。
反正公主也不介意。
白露觉得不妥,公主不见在榜却不在天幕之人,目的是展示一视同仁的态度。
怎能因男子有好容貌就破例呢?
想是这么想的,人是已经被蒹葭拽着往外跑的。
“我是蒹葭,请问先生尊姓大名?籍贯何处?”
蒹葭如今声名在外,她亲自接待自荐者往往会令人受宠若惊。
张良为人谦逊,只要对方不是他认定的敌人:
“颍川张良。”
白露差点惊呼出声!
蒹葭眼睛越来越亮:“原来是先生,太子已等候你多时了!请随我来!”
从不怯场,是蒹葭的一大优点。
目送东家被宫女亲自迎入昭阳宫,护送他的壮士这才转身,往燎原军征兵之处跑去。
燎原军只征五千人!
几日后就要前往上郡!
得知张良将入咸阳,嬴云曼就在给他找活干。
陈平现在焦头烂额地补官吏相关的知识,祖龙只给了他半个月的准备时间。
半个月,拿出一份可行的方案。
嬴云曼暗自庆幸她这锅甩出去得及时。
如果说看到陈平,嬴云曼还得询问学识确定对方身份,蒹葭白露领着张良入殿时,她就完全不必多问。
这身高,这柔美的长相,这才是谋臣该有的外形。
长得是真好看啊。
“先生请坐。”
嬴云曼留下了蒹葭,让白露回去看顾宫外的自荐点。
和陈平不同,张良从一开始就对秦二极为提防。
作为“受害者”,他应该有这个意识。
“我本该现在就带你去觐见陛下,但我与陛下起了争执,他今日不想见我。”
这是大实话。
正跟她要交给张良去办的事有关。
张良本以为秦二会如对陈平般先考校学识,却不想她突然说这种话。
难道是想试探他对暴君的态度?
可秦二没给他思虑的时间,就让蒹葭将三册竹简送至张良案前。
“先生可知晓简体字?”
陈平都能通过天幕学会,没道理张良不会。
“只识天幕之字。”
张良打开第一册,却见这是一份简单的隶书与简体字的对照。
都是常用字。
一目十行之下,不消片刻张良就已经记住全部的文字,并暗自惊叹秦二简化文字自成一体。
难以想象这是她四岁时所作。
嬴云曼等他展开第二册竹简,才解释此前为何与祖龙起争执:
“我欲对大秦官职及职务进行改革,以配合将来的科举制,此事便有劳先生了。”
其实表达亲密的办法是叫字,但嬴云曼记性不好,记住名已经很努力了,再去记字,万一叫错就会很尴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50-60(第2/21页)
倒不如一视同仁,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以“先生”相称。
第二册竹简是如今大秦的官职总览,以小篆写就。
张良很清楚大秦现行的官制,又展开第三册。
而第三册是秦二以简体字指出各项弊端,并在其后提出她的要求:
中央集权、军政分离、立法司法执法分离、人事权与管理权分离、异地为官、三公九卿改制、绩效考核……
张良额上沁出些许冷汗。
这……
“蒹葭,一会带先生去早已备好的院子,无论先生有何需求皆可尽量满足,若有拿不准的就来问我。”
吩咐完蒹葭,嬴云曼就下逐客令,完全不给张良反驳的时间:
“我这里还有许多政事需要处理,就不多留先生,负责科举制的陈平就在你隔壁院落,你们可以互通有无,请先生十二日内给我一个章程。”
“对了,明日一早,还请先生与我同去章台宫觐见陛下。”
蒹葭会意,即刻送张良去西苑。
没有倒履相迎竭诚相待,见面就是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嬴云曼不觉得这是怠慢。
这分明是信任加重视!
反正张良也不可能是图她态度好才来自荐——
天幕都把她黑成什么样了?
敢来,就是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什么?
张良和陈平都不可能在半个月内交出完美的答卷?
那就轮到她来挑刺。
她是太子,负责提出问题。
臣下负责解决问题。
解决得不好,她就站在几千年后的视角予以批评,陈平和张良还得赞叹她眼光长远。
就算改革真出什么纰漏,那也是臣子的错,臣子去善后,她负责向祖龙为他们说情。
张良自幼才智过人,这还是第一次感到毫无头绪。
但秦二交给他的第一件事都无法完成,他又怎配被后世称为谋圣?
何况张良看得出秦二提出的大部分要求背后,都是想制止官吏贪赃枉法欺虐黔首。
他决定先去拜访陈平,既然官制是配合科举制,就得先了解科举制。
然后他就见到了三天没怎么合眼,眼下已有乌青的陈平。
“……”
相顾无言许久,陈平请张良入内。
好消息是,他俩并非唯二被秦二委以重任的人。
华夏书阁内还有一位名叫张苍的年轻人,正在焦头烂额地思考如何编纂一套不容易做假账的财务系统。
翌日,张良随太子觐见始皇帝。
对于这个曾经试图刺杀他的“谋圣”,始皇帝看到他的憔悴就心情舒畅许多。
昨日秦二提出的官制改革几乎要改变整个朝堂——他倒想看看,张良能给出一份怎样的章程。
张良获封御史中丞,同陈平一样,十数日内无需入朝会。
七日后,嬴云曼亲自送韩信出咸阳三十里。
毕竟是她以后聚少离多的未来帝夫,她当然要给他留下最好的印象,以获取更多的忠心。
“不久后我就会改革驿站,记得回信。”
面对君上的示好,韩信依旧有些局促。
哪怕十日来与君上在军事上无话不谈,但只要涉及私事,韩信立即就变得嘴拙。
“唯。”
听到君上的轻笑,韩信更是不知所措。
大军一路北上,许久后来到一处高地,韩信才第一次回头。
已不见咸阳。
沛县众人来得太晚,燎原军早已开拔,嬴云曼让周勃和樊哙随王离一起去上郡。
章邯将领刑徒军的消息传开后,王离就坐不住了。
觐见始皇帝和太子时,以不负大父和阿父的遗愿为由请求参与对匈奴之战。
嬴云曼怎么想,都想不出王翦和王贲的遗愿怎么可能是让王离北击匈奴。
但王离都主动表示愿意在燎原军扩军之前听命于英布,她也就准了。
她就等着王离这句话。
如今还未推行女官,吕雉听从嬴云曼的建议,留在华夏书阁学习简体字。
华夏书阁的简体字补习班已经有数百人。
但还远远不够。
光是将小篆隶书转录为简体字就是极大的工程,更何况还要为科举制选拔官吏、为各地学校培养老师做准备。
嬴云曼原本犹豫过科举制前期是否需要简体字与隶书并行,但在发现除了张良陈平外,还有不少人也自学得不错。
虽然远不及张良陈平,但已经够用。
嬴云曼已经决定首次科举制就只用简体字出题,允许用简体字与隶书混合答题。
但隶书占比越高,就会扣除更多的卷面分。
她很期待第一次科举制,能捞上来多少天才。
曹参和萧何之中,萧何的能力更胜一筹,嬴云曼将曹参留给张良当助手。
官制改革确实太过复杂,张良体弱,她真怕他病休。
至于萧何,能力相当出色,嬴云曼让他先去治粟内史处学习。
待他了解财政税收之事,就可以去负责驿站的改革。
嬴云曼无法改变祖龙修陵寝的意志,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新驿站只能开在咸阳往上郡的路上。
就当是试点了。
至于刘邦……
刘邦主动放弃在朝堂任职。
说是还没好好体验咸阳的繁华,要多去转转,或许能找到愿意同他一道去西域的能士。
得知刘邦自愿去西域,嬴云曼赐予他一套咸阳的宅院。
这是她爹刚借二营的情报从偷税漏税的豪富那抄家抄来的。
刘邦不急着任职,自然是有他的考量。
想要封王,他要出使的地方就不仅是已经很远的西域,还有更远的孔雀王朝。
有妻子吕雉、好友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等人,他不缺军政两方的人脉,倒是需要多结交民间的商人与重义的游侠。
没有官身,又有“封王的未来”,刘邦将在市井间如鱼得水。
陈胜不仅拿到了通关文书,还得到了县令亲自送来的一匹良马和盘缠。
他以为这是秦二的馈赠,却听得县令如此一番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你必因此话留名青史。不知我以马相赠,能不能与名后世啊。”
陈胜不知该如何作答,那老县令却是已经负手而去。
群贤毕集,或入咸阳,或往上郡。
韩信接替蒙恬执掌北军一月,军纪肃然。
北军不再出长城迎敌,只以守势对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50-60(第3/21页)
,匈奴愈发气盛。
因天幕之故,无人质疑韩信的决定。
又一次匈奴袭边无功而返时,韩信收到了驿站送来的信匣。
里面不是简牍,而是他从未见过的一种形似布料却并不柔软、表面平整却并不光滑的白色……织物?
发现略微用力就会撕碎后,韩信放轻力道将其从匣中取出,足有三十张。
下方还有一匣,内置九支……笔。
比蒙恬所制之笔更为精致。
将笔也取出后,他见到一张材质相同却窄小得多的织物。
拿起织物,翻转后他看到了书写其后的文字。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秦二。
韩信面红耳赤。
“大将军!”
有郎中来报。
韩信下意识将纸笺握在手心。
“天幕有变!”
待韩信走出帐中,只见天幕上又是新的帖子。
【让知识以奇怪的方式进入大脑,在嗑配对中记住秦二时期的历史考点——杂烩篇!】
第52章 好怪,再看一眼
在张良、陈平、曹参的自愿加班下, 官制改革顺利提上日程。
不是从地方官员开始,而是从咸阳开始。
这样出什么问题都能及时进行处理。
最大的阻力本该是朝堂上的贵爵高官。
但众所周知,始皇帝要做的事, 臣子只能想怎么去做, 而不是愿不愿意做。
这并不妨碍张良拉满仇恨, 成为众矢之的。
提上日程只是开始。
身为把控大方向的邪恶甲方, 嬴云曼把张良的章程驳回了十几次。
依旧没能避免朝政的紊乱。
她知道还得修正磨合相当长一段时间, 才能向地方推行。
天幕过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动静,嬴云曼都快忘了它的存在。
结果就在朝议时,天幕再度异变。
嬴云曼只得庆幸还好是不是朝会,只是商议如何尽快推行简体字的朝议,参议官员不多。
她用重赏激发了匠人的热情后, 如今已经进展到廉价的苎麻也能造纸。
不过产量不高,技术还得改进。
除了一部分被祖龙扣下,一部分她拿来收买人心之外, 剩下的优先供给华夏书阁誊写典籍。
只见电脑解锁后, 通过“移动端”登录了熊猫图标的软件。
是“王朝朝”和“蒲玲”的聊天对话框。
原来电脑的主人叫做蒲玲,她之所以这么久才开一次电脑,是因为这台电脑放在她老家。
聊天框左侧联系人有“无良老板”的备注, 写作大约是她的爱好而不是事业。
嬴云曼能理解“现代人”在大城市工作, 一两个月才回老家一次。
不能理解的是电脑不关机不断电。
最后一条聊天内容是:
[快看我给你推的链接, 发现一个宝藏帖!]
嬴云曼第一反应是不要随便点击链接,万一对方被盗号了呢?
蒲玲显然没有这个意识。
又或许她就是因为这个链接才解锁电脑。
链接跳转网页, 又是那个熟悉的论坛。
嬴云曼强忍扶额的冲动。
又是冲她来的!
【让知识以奇怪的方式进入大脑, 在嗑配对中记住秦二时期的历史考点——杂烩篇!】
【请务必阅读本帖观影须知!】
【一、楼主杂食, 洁癖慎入。】
【二、本帖只讨论民配,官配有超多单开帖, 如有需要可以移步观看。】
【三、楼主只保证客观事实的真实性,主观部分——都说是主观了!】
【四、不要在配对帖提“XX已婚”之类的扫兴话题,这不是考点。】
【五、会删除涉及误导考生的发言。】
【六、不能分辨“主观猜测”和“客观事实”的小伙伴不要看!不要看!不要看!】
不得不说,这个楼主已经很贴心。
不仅警告不能分辨主客观的看客不要看。
还发了一堆数字占楼层,确保误触的“考生”不会一眼被创。
嬴云曼能指责的只有无良天幕。
能不能屏蔽无法分辨主客观的秦人?
以大秦如今九成九的文盲率——甚至认字的也不一定有足够的思辨能力。
嬴云曼已经能想象她的风评将会变成什么鬼样子。
要知道即便天幕强调过韩信才是帝夫,也丝毫不影响文化水平相对最高的咸阳群众,私下传言张良就是秦二的“夫人”。
在大秦,夫人是皇后之下的品级。
甚至不止张良,明确已婚且是女性的吕雉也没能逃过一劫。
诽谤罪还没废除,故而传言虽不断但尚且收敛。
等她继位后解除言论禁锢——
真的,嬴云曼已经不是那么想废除诽谤罪了。
【第一篇:琴箫篇。】
【在无数竹简中,她一眼就看到了这个名字。】
【萧何。】
萧何寒毛倒竖。
箫是萧何,那琴是……
连吕雉都没能逃过一劫,萧何自然也是“后宫一员”。
好在有谋圣张良“珠玉在前”,他再将“已有家室”挂在嘴边,与他有关的流言正逐步平息。
可天幕火上添薪,这流言必然愈演愈烈!
萧何面如死灰,张良却是喜胜于惊。
他知道黔首之间怎么传“秦韩”。
作为这次官制改革的执行人,他也不止一次被同僚讥讽“以色侍人”。
如今萧何能为他分担压力,那再好不过。
秦二面无表情,嬴政却已经能从她脸上分辨出情绪。
将近三个月的代批奏章下来,秦二在他面前愈发放肆,嬴政也愈发了解她的秉性。
譬如现今大约是“正感到苦恼,但不想表现出来”。
【于是秦历15年,得知他随刘邦陈兵武关之外,她唇角微勾,邪魅一笑:】
【“既然来了,那便请君入瓮吧。”】
【………】
【我特么……】
【我的眼睛!】
【文字为什么能这么狠……毒。】
【有点东西,等更。】
【好尬但为什么我居然想看,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50-60(第4/21页)
法,这一定是妖法,楼主你施了妖法!!】
嬴云曼差点没维持住云淡风轻的表情。
区区两行字为何能如此恶毒——
这才是她爱看史同文的报应吗?
这不是我。
这不是我。
它也没说是我。
求求了以后都以“她”字代替,永远不要说“秦二”这两个字。
普通黔首或许还没反应过来“她”是谁,但章台宫外诸人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想想朝堂上宛若少年陛下的秦二。
看看如今面沉如水就更肖似陛下的太子。
李斯掐着大腿,才没让自己失态。
三个月不到,却老了十岁的冯去疾微笑着抚须,装作什么都没看懂。
蒙毅紧绷着脸,比平常更显严肃。
冯劫因张良被无故降职,本来就对“沛县三相”不满,此刻笑容满面。
陛下都在笑,他当然能笑。
哼,一群佞臣。
张良名义上只是御史中丞,是他的属官。
但朝堂都知道张良实为太子丞相,就连现任丞相李斯也得让他三分。
萧何并未参与官制改革,但“沛县三相”太有名,便也被冯劫记恨上了。
也只能是记恨,始皇帝和秦二面前,没人敢动他们。
曹参咬着牙保持面不改色。
张良以袖掩面,放下后神色平静。
萧何曹参日后都将辅他政务,不能让人心生嫌隙。
陈平默背道德经。
他已经深刻领会秦二的为人,断不能如张良那般得罪于她。
扶苏因领华夏书阁而参与朝议,作为真正的君子,此地唯有他为太子不平:
后世人怎能如此诽谤太子?
………
韩信握紧了拳。
掌心有异样。
他张开手掌,顾不得周边有郎中卫护,连忙将纸笺展开。
略有褶皱。
韩信剑眉紧拧,拔剑割下一片袖布,将纸笺包好后方收入衣襟。
………
没看出“她”是谁的秦人只当在看萧何的故事。
之前秦二和兵仙韩信、秦二和谋圣张良他们都看得很开心。
在连话本都不存在的时代里,天幕上任何话题都能让他们感到新奇。
【但小人张良作梗,生生拆散这对佳偶,将萧何带去了巴蜀。】
【小良子:???】
【楼主你是真的……秀。】
【要不是翻到你主页还有一连串的秦韩帖,我真要怀疑你是张良黑!】
【别说,还真别说,识破武关陷阱的人是张良还真是考点。】
【掌声给到,继续!】
小人张良。
拆散佳偶。
张良再度以袖掩面。
他还是第一次被人指着骂,却发自内心地想笑。
然而很快他就看到“秦韩”。
笑不出来了。
嬴云曼努力心无杂念。
这不是在说我。
绝对不是。
也绝不能去看其他人的脸色,尤其是祖龙的。
其他在场的人,最好别笑出声。
否则她一定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记仇!
【秦二站在章台宫的高台之上,冷冷望着西南:】
【“呵,男人,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妈耶我面膜笑裂开了!】
【啊啊啊什么鬼东西!】
【违和到极致,居然有种莫名其妙的和谐?】
【好怪,再看一眼。】
嬴云曼万念俱灰。
她本以为之前的“撩韩信”已经很社死了。
谁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
那才哪到哪啊。
这才是真正的公、开、处、刑。
她开始怀念之前的真爱粉了,那位虽然爱脑补,但不会胡说八道。
嬴云曼都被霸总文学雷到绝望,对于古人这就更加超纲。
如果不是需要从天幕获取可能存在的情报,萧何必然已经抬不起头。
他比君上年长十余岁!
后世人怎能、怎能如此造语!
嬴政上次这么愉悦,还得追溯到九年前灭齐国。
那是夙愿达成。
如今只是看秦二的神态,他就想纵声而笑。
但嬴政终究是忍住了,因这等小事笑出来有失帝王威仪。
只是笑声能压住,笑容却是怎么都压不住。
群臣只觉“违和”这一词用得甚妙。
——陛下不会说这种话,太子大约也不会,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陛下和太子也不是不能说这种话。
张良失去的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当然,他还是略作遮掩,以免未来的下属无地自容。
同样饱受秦二刁难的曹参面容有些扭曲。
陈平被迫学李斯,光是背道德经已经无法让他维持道德。
………
“阿妹真乃女子楷模是也!”
嬴阳滋如今也在华夏书阁学习简体字,她不愿再被拘束于后院之中。
女子可以科举,她亦是女子。
为何不能去尝试?
负责教导这批“新生”的是原燎原三营的财务。
三营的财务有二十余人,如今只有一半继续处理星火部的账务,其余人大多被安排在治粟内史处熟悉大秦的财政。
她和另一人则被安排在华夏书阁,既为张苍提供燎原的账务经验,也是教学自荐者学习简体字。
听到阳滋公主如此赞叹,财务嘴角抽搐了一下。
公主……才不会说出这种话。
在章台宫外等候的蒹葭同样不赞同天幕所言。
“萧何才学性情虽好,但年纪太大又已有家世,貌不及谋圣又不如兵仙讨公主欢喜,公主才不会对他如此青睐。”
白露欲言又止。
她觉得就是对帝夫和张良,公主也不会如此“青睐”。
………
对于绝大多数未在咸阳的秦人而言,就完全是另一种看法。
“这便是……的风姿吗?”
始皇帝犹在,“皇帝”二字便只能含糊隐没。
但丝毫不影响秦人议论的热情。
相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50-60(第5/21页)
比难以看懂的权谋军政,这男女之情可就“好懂”得多。
“不知道萧相又是何等神采,方能得秦二此般看重?”
而沛县内,萧何的妻子捂住嘴。
后想起萧何并不在家中,便伏案而笑。
秦二即便望着西南,想要的也应该是巴蜀,再次也得是谋圣。
怎会是她其貌不扬的丈夫呢?
与萧何琴瑟和鸣的她知晓天幕不过是在妄语。
【秦历18年,三年之期已到,这金丝雀终究是入她笼中。】
第53章 正主看了想改名换姓
【金丝雀萧何……不行我扛不住了, 等我去刷一遍《风华记》养好眼睛再回来!】
【但金丝雀有鸿鹄志,秦二又怎么忍心让他于囹圄间郁郁不得志?】
【霸总柔情,赞一个。】
【不是, 楼上你是被影响精神状态了吗?】
大秦没有金丝雀。
这是好……好个鬼啊!
就算不认识金丝雀, 还能不认识雀吗?!
嬴云曼修身养性十几年, 现在才知道没有什么是史同无法击破的心理防线。
大破之后是大立。
不能杀死她的东西只会让她变得更强大。
嬴云曼尽可能做好自我安慰:
没人敢在她面前胡说八道。
就像没人敢在祖龙面前说他对韩非爱而不得。
听不到就是没发生过。
几碗鸡汤给自己灌下去, 嬴云曼勉强压下快将她淹没的该死的尴尬。
略过上首的祖龙后, 冷冷环视一周。
其他人在她的死亡凝视下都收敛不少。
唯独张良——居然弯眼睛?
这绝对是挑衅!
是一年五天的病假太多了吗?
………
韩信冷冷看了眼前来拜见的诸将。
尤其是沛县三人。
随后才再度望向天幕。
君上曾与他分析后世人的观念,“秦韩”之说不过是后人无事可做的消遣。
这“琴箫”之说显然也是如此。
但不妨碍韩信对沛县有不好的观感。
沛县三将:“……”
周勃、樊哙、夏侯婴均已通过韩信的考核,编入燎原军内,目前正各领一支千人营进行训练。
在沛县时,他们都因刘邦之故与萧何关系匪浅。
众人中萧何处事最为周全,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会有被萧何“连累”的一日。
但被韩信的冷眼看得汗毛倒竖之余,他们又不由得把萧何和“雀”联系到一起。
又怕又想笑,想笑又不敢笑。
【“你既然想做鸿鹄, 必是向往天空, 便任九卿中的司空吧。”】
【神特么向往天空……】
【秀,联想记忆法是吧??】
【完了,我再也没办法直视司空这个词了!】
司空原本不在大秦的九卿之内。
张良重定了三公九卿。
其中太尉、丞相分管军、政, 御史大夫撤下三公, 列入九卿负责监察百官。
九卿中宗正并入奉常, 升为三公掌管皇室相关事宜。
增设司空负责水土营建之事,分御史大夫之下“驰道吏”等官职入其中。
出处是《尚书·尧典》中“伯禹作司空”——舜任命大禹为司空去平治水土。
驿站试点成功后, 萧何暂代司空之职。
如今看到司空变成“向往天空”……
张良再度掩面。
曹参原本还感慨萧何不愧是他敬仰多年的人, 距离九卿就只有一步之遥——甚至可以说已经是九卿。
虽是暂代, 但百官皆以司空相称,又有司空之实权。
却不想天有不测风云。
以后萧司空就是萧何向往天空……忍住, 不能笑!
萧何只能苦笑着摇头。
无论有没有天幕,太子都会让他就任司空,此为知遇之恩。
他感激不尽。